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跳街舞

学跳街舞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跳街舞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跳街舞范文第1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武英在电视里看到了一个让她眼前一亮的舞蹈比赛。夸张的穿着、爆炸的发型、活力四射的全身扭动,深深地把她给吸引住了。好半天,她才知道这个舞叫“街舞”。就是从这一天起,这个源自美国纽约黑人在街边跳的舞蹈,完全改变了武老太的晚年生活。

对街舞着魔的她去健身房找教练。当听说这位65岁的老太太竟然要学街舞的时候,教练觉得不可思议:干嘛跳这种热辣的舞?面对教练的质疑,再加上女儿的反对,她心里也没底了。想来想去,她决定先偷偷地学。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每次教练在教其他学员跳街舞时,她就在健身房的一个角落里学,但是离教练的距离远了,经常听不见教练说的话,也看不清楚他的动作。无奈之下,她慢慢地往人群里靠,也不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了。她坚信“笨鸟先飞”,只要自己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一定也可以跳得很出色!

没去健身房训练的时候,只要女儿一出门,她就在家里跳上了。搞卫生、做饭,甚至是洗澡时,她都会兴奋地一边喊着“空空恰、空空恰”,一边扭动身体,不断地回忆和练习教练教的一些细节动作,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此时的武老太,一扫退休后的烦闷与消沉,街舞的动感与时尚让她欲罢不能,生活似乎向她打开了另一扇门。跳着跳着,她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跳街舞是一件让老人身心愉悦的好事情,为什么不成立一个老年街舞队呢?

说干就干,她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学员。为此,她到附近的几个公园里找同龄人,挨个询问愿不愿意学跳街舞。每问一个,她就“秀”一段街舞给别人看,但是看完的人几乎都是摇摇头,挂着一脸的不理解甚至是不屑。再多问几个,就轮到别人规劝她:“都一大把年纪了,你就扭扭秧歌、打打太极吧!”她没有泄气,照样早出晚归地寻找。她相信,总有些老人会喜欢街舞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找到了第一个愿意跟她学跳街舞的人。

学跳街舞范文第2篇

【关键词】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综述

背越式跳高曾是我国田径运动优势项目之一,有3人5次打破跳高世界记录的辉煌历史,目前我国跳高成绩与世界纪录的差距越来越大。如何深刻认识背越式跳高的起跳阶段技术是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关键问题。背越式跳高的起跳动作分为起跳脚的着地、缓冲和起跳腿蹬伸三个阶段。起跳过程是从起跳脚着地瞬间开始到起跳腿蹬伸离地瞬间结束。起跳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环节和跳高技术的核心,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背越式跳高起跳,是获得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的主要阶段。跳高的起跳技术,可分为三个紧密相连的阶段:落地、缓冲、蹬伸,三个阶段的用力特点虽不尽相同,但一起则构成完整的起跳技术。因此,笔者在自身跳高训练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国内外专家的文献资料,对背越式跳高的关键环节――起跳进行综述。

一、起跳脚的落地方式

起跳脚落地的方式是影响起跳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跳高技术中,起跳脚落地的方式有3种:第一种是“滚动式”落地,起跳脚足跟接触地面以后,立即以很快地速度向前滚动。它的特点是,前伸起跳脚时,足掌离地较近,人体的重心向前移动的速度比较平稳,落地时产生的冲撞力也比较少,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落地方式;第二种是“打击式”落地,在完成这一动作时足掌抬的较高,下落也很猛,落地时产生的冲撞力也相当大;第三种是“制动式”落地,其特点是落地时以足跟支撑的动作比较明显,而且支撑的时间较长。因此,“打击式”落地、“制动式”落地都是不合理的落地方式。正确的落地动作应该是柔和的,因此,柔和的落地动作是有效地完成起跳腿缓冲和蹬伸动作的前提条件。从力学角度看,起跳落地是力转变为速度的过程,是加速度积累的过程,也是人体重心加速度运动的过程,当人体重心的运动速度达到各人相应的临界值时(刚好克服重力mg时)人体则离地腾空。优秀运动员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脚落地方式中,一般都选用“滚动式”落地,这有利于优秀运动员的后期的起跳和蹬伸。

二、起跳脚的着地角度

起跳脚落地的角度是运动员起跳脚着地时相对横杆的夹角,一般为20~30度为宜,既有利于起跳脚结合水平弧线助跑的发挥,更是过杆时有利摆腿的合理角度。起跳脚落地的角度为45度时,虽有利于发挥垂直向上的起跳速度,但对过杆会产生较大的不利,原因是在腾空时摆腿向内扣难度较大,影响杆上动作。起跳脚落地的角度小于20~30度角时,不利于把所获的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向上的速度。

根据陈洁敏、章莺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跳高技术进行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起跳腿离地瞬间我国男子优秀运动员的髋角平均为180.10±418.8°,膝角超过170°。髋角是指身体躯干与大腿之间形成的夹角,起跳时起跳脚着地瞬间髋角的大小,是衡量是否积极放脚起跳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田径运动高级教程》中认为起跳腿在着地瞬间髋角在150°~160°为宜。另《田径》教材中认为起跳腿在膝关节最大缓冲时应构成约140°~160°的角。 一般优秀的运动员着地的水平速度男子为 7.5-8 米 / 秒。起跳腿着地瞬间,起跳脚所受的地面冲击力达 600 ― 800 千克,这样必然会引起起跳腿膝关节的弯曲,以缓冲力的作用,迅速改变运动方向。根据有关资料对腿的结构所做的理论研究表明,要想得到最好的效果,膝部屈曲的角度应为 125°,事实上,大多数跳高运动员都没有这样明显的屈膝,俯卧式跳高运动员的最大屈膝角度为 135°,而背越式跳高由于最后一步着地时的制动力量较小,其缓冲的最大角度为 140°。均明显大于理论的最佳角度,即没有足够屈膝形成最佳的肌肉发力条件,其主要原因在于为快速蹬伸创造有利条件,这点又以背越式表现的较为突出。这种技术也从一个方向反映了当代跳高技术的特点就是快速的助跑加快速的起跳。

三、起跳脚的缓冲

起跳脚着地缓冲技术是跳高的重要环节。起跳脚着地缓冲技术是为了使运动员在起跳时,以爆发式的蹬伸,创造最大垂直速度和腾起高度。起跳中起跳脚的合理缓冲,对充分发挥人体肌肉等组织的弹性力具有重要作用,对增加起跳脚的蹬伸力量有着重要意义。

当跳高运动员将起跳脚前伸落地时,客观上存在着冲撞力,而且,这种冲撞力与运动员助跑时的速度成正比。起跳脚落地以后,膝关节从开始弯曲到弯曲的最大程度称为起跳的缓冲阶段。在起跳的缓冲阶段,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还应减小屈膝的幅度,以利于保持水平速度。屈膝角度的大小与起跳时间长短和起跳力量大小关系密切,如果起跳力量大小不变,那么屈膝缓冲幅度越小,则起跳时间越短,产生的效果就会越好。正确的缓冲角度能充分发挥起跳脚的伸膝功能,提高蹬伸的效果。

从运动生物力学理论上讲,如果缓冲阶段膝角过大,就会使得起跳腿所承受的作用力增加,损失助跑速度,有时过于伸直会使膝关节受到损伤;如果缓冲阶段膝角过小,则说明起跳腿过于弯曲,不利于后阶段的蹬伸发力,所以膝角在缓冲阶段必须处于适宜的范围之内才能正常发力起跳。背越式跳高的起跳脚缓冲时最有利的、最合理的屈膝角度为140~145度。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脚缓冲角度也均在此范围之内。研究表明,当运动员在起跳前水平速度每增加0.1m/s时,就给起跳脚加大12~16kg垂直分力。如果这种冲力超过了起跳脚的负荷能力,起跳脚的落地缓冲动作就不能顺利进行,起跳结构也将破坏。

因此,在起跳脚的缓冲过程中应注意,缓冲过大导致膝关节角度减小,其结果还是增加了起跳时间,就是因身体重心的速度迁移,使起跳腿无法快速蹬伸,而难以成功地完成起跳。

四、起跳腿的蹬伸

蹬伸是起跳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影响起跳效果的主要因素。当起跳腿踏地后,人体起跳离地瞬间,起跳腿要迅速完成缓冲和蹬伸动作,这时起跳腿应充分蹬伸髋、膝踝三个关节,身体也应保持竖直状态,使起跳蹬伸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人体的重心。蹬伸阶段身体重心的升高,使起跳腿充分伸展了髋、膝、踝关节的同时,双臂的摆动并配合提肩、拔腰以及摆动腿继续上摆至水平面时膝关节角度的逐渐展开等身体各环节的一系列动作的共同作用,从而使身体重心的高度在起跳结束瞬间达到最大值。有关研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离地时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与起跳蹬伸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696,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因此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起跳的蹬伸对跳高的起跳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要想获得更好的起跳效果,必需要注意蹬伸过程中肌肉的发力顺序。在肌肉收缩发力克服负荷时必须做到,大块肌肉群首先发力以克服人体环节的惰性,便于环节的启动;中等肌群其次发力便于人体运动进一步加速;小块肌群最后发力,除了提供一定的力量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控制人体环节的运动方向。由此可见,蹬伸时下肢肌群发力的顺序应该是伸髋肌群首先发力,屈髋肌群作退让工作。其次是伸肌群发力,屈肌群作退让工作,最后伸踝肌群发力,屈踝肌群作退让工作。蹬伸时通过下肢肌群依次发力,反作用力就按相反的顺序传递到身体重心,从而达到了提高身体重心的目的,这就得到了理想的蹬伸效果。

五、结语

(一)在背越式跳高的教学与训练中,不能只重视研究过杆和助跑技术,一定要与起跳脚的落地方式和着地缓冲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在跳高的整个过程中,起跳脚落地方式和着地缓冲技术对起跳的整个阶段有非常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应与个人技术特点有机地结合,以表现出最佳的起跳效果和个人技术风格,促进跳高教学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起跳脚的着地角度也就是相对横杆的夹角,应保持在20~30度,既有利于起跳脚结合水平弧线助跑的发挥为摆动腿摆动以及转身提供良好的基础,更是过杆时有利摆腿的合理角度。

(三)在起跳阶段,起跳腿缓冲时应注意髋、膝关节的蹬伸动作和缓冲的大小,以防止蹬伸与缓冲不够充分造成髋、膝关节冲击地面里度过大而受伤;同时在起跳腿蹬伸过程中除了髋、膝关节伸展应较充分外,膝关节屈曲度应与踝关节蹬伸力度相配合,否则将影响起跳。

(四)起跳腿的缓冲时间和蹬伸时间的分配应均匀合理,缓冲时间过长蹬伸时间过短,会造成蹬伸的不充分,起跳力度减小;缓冲时间过短蹬伸时间过长的话,又将会造成缓冲太小对起跳对造成冲击力过大,容易受伤,因此缓冲和蹬伸时间应合理分配,才能充分起跳。

作者简介:田颖(1990.7-),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3级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与运动训练。

参考文献:

学跳街舞范文第3篇

“为什么,? - ?”我被饭呛了下。

“去世堂较近,天高很远。”

“饿鬼投胎啊,吃那么快。”我哥望着我说。(我偷偷叫他死人润)

“难得不用给花痴缠,我才不去。”说完,我又望了哥一下。

“你这是什么意思,皮痒啊!”哥盯着我说。

“就是这个意思,哼!”不过他没听见。

我本来和哥关系一般,就是因为他的花痴害的,关系变得恶劣。五年级的时候,他的花痴不知怎样知道他是我哥,就跟着我回家,还进了我家。那时侯我不知道她们的意思,以为她是哥的朋友。我去倒水给她们喝的时候,她们进了哥的房间……

哥回到家后看见了他的花痴,硬是说我把她们带回家。从此以后,我经常和他吵架,打架。不过他也不怎么敢打我。

“那猪进得了世堂吗?”哥冷冷得说。

“你说谁是猪,你是耶!”我白了他一眼,吐出了这句话。

“忆怡的街舞可以。”爸爸是最好的。

“还不是学我的啊。”哥说完就喝汤,我真是希望他被汤呛到。

“妈,我不去哥的那个学校啊,你想我光荣牺牲吗??”我用乞求的眼光望着我的妈妈。“我会吃掉你吗?”死人润盯着我说。“不是你吃掉,是你的花痴吃掉。整天黏花野草。”我说完就立刻跑到妈妈的身边。“你说什么,啊,找死啊!”他的两个眼睛可以喷火了。

“忆怡,你就去吧。”在一旁的爸爸说出了这句话。不管怎样,我也要去的,已经报名了。

“是啊,去啦,那里有个舞蹈社,跳街舞的哦。”妈望着我说。

“真的吗?好耶,我去。”算,勉强去啦。

我很喜欢跳街舞的,我叫游忆怡。我有妈妈,爸爸,还有哥,叫欧阳润。我经常叫他死人润,所以呢,我也经常被他骂。我是一个孤儿,我姓原来的姓氏。几个月的时候我就被妈领养了,他们都对我很好,除了欧阳润。

学跳街舞范文第4篇

1、要有个健康的身体,要有一定的力量。练习街舞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是不行的,所以在练习街舞前就应该先把身体素质练好,要有足够的力量去做漂亮的动作。这里的力量包括臂力、腰力、腹部力量和腿部力量等。

2、要有好的协调性。协调性练习包括控制力、平衡力和耐力训练热身训练。协调性对于一个舞者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跳舞前的一个基础练习。跳街舞也是一样,身体的协调性也非常重要。建议学街舞学习中要重视协调的锻炼。练习协调性的动作有横过比如:纵跳(双脚并拢手弯向上跳)、前后跳、侧跳、方形跳等。

3、要培养乐感,节奏感。练习乐感要平时多听街舞音乐,要跟着街舞音乐跳,听多了,练习多了,慢慢乐感就有了。练习时可以开始先找一些节奏适中又稍微有点变化的曲子,先学会用脚去点拍子。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脚步要清晰,压拍要准确。等到了自己觉得很自如的时候就可以找一些有点难度的音乐,更快更多变的节奏。

(来源:文章屋网 )

学跳街舞范文第5篇

街舞最早起源于美国纽约,是美国黑人由一种发泄情绪的运动演绎成的街边文化,特色是爆发力强,在舞动时,肢体所做的动作亦较其他舞蹈夸张。它可以分成New School以及Old School两大类。街舞的主要风格和种类:POPPING(机械舞)、NEW JAZZ、RAGREA(雷鬼)等。

2002年黄景行来到北京学习街舞,短短6年,他获得的殊荣不胜枚举――

2004年8月,在第二届全国电视街舞大赛总决赛中,他荣获流行街舞集体冠军、最佳编排奖;

2005年,荣获Hip-hop精英赛《Beat Flavor Funky Style》的冠军;

2006年,黄景行再次在国际街舞大赛中夺冠……

黄景行头顶的光环很惹人注目,然而,他却对那些赞赏的目光说:“他们(观众)只看到我的成绩,不理解我的舞蹈。不能跟我在思想上、灵魂上对话”。

“Hip-hop就是一种生活。”22岁的黄景行说,“就是无时无刻,一听到这个音乐你就兴奋,走到哪儿都会跳起来,平时走路的样子都很像在跳舞。”

刚上大二的他,昨天刚从上海参加街舞比赛回来。染黄的寸头下,银色的圈圈耳环,大大的墨镜遮住了半张脸,宽大的紫色T恤,上面的大V字有着直指个性的鲜明。

“这是你们跳街舞的典型打扮吗?”记者问。

“是的。”他轻轻一笑,眼睛掩盖在墨镜后面,似乎彰显着这个男孩对嘻哈的特有追求。

天赋

“我觉得我比较有天赋,有天赋学跳舞才会很快。有些人比我跳得早,2000年之前就开始跳了,跳上这么多年也不一定成为(我)这样。”黄景行自然地咬咬嘴唇,话语里充满自信。

6年前,他从浙江温州来到北京,就读于北京现代音乐学院中专部,学习Hip-hop。一开始,这个16岁的男孩感觉颇不适应。“之前上课都是课本,而那一次是站在排练室,四面都是镜子,播放着音乐,气氛很轻松。但反而感觉有点不习惯。”他对街舞的认知随之也发生改变。

1990年代末,韩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向世界各地输出,很快,中国少年群体也迅速形成了一股股“哈韩风”。黄景行的少年梦想也裹挟其中。

“一开始看到韩国那些歌唱组合,他们酷酷的装扮,挥洒自如地唱唱跳跳,实在太喜欢了。”私下里,他也开始模仿,并很快学会了一些动作,很快,黄景行就成了班上的佼佼者。

黄景行对艺术的天赋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五六岁的时候,看电视连续剧,那些主题曲片尾曲什么的,听一两遍我都能唱,而且也不跑调。但没想到,音乐上的敏感对我后来学街舞帮助非常大。”

“街舞跟音乐联系特别紧密,我觉得街舞就是对音乐的一种回应。”对于街舞,他最享受的也是音乐。“跟着音乐跳舞会感觉特别舒服,有时跳着跳着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舞蹈必须跟音乐贴切,如果不贴切,会越跳越烦躁。就像两个人谈话,如果很谈得来、很默契,精神上的满足感就会让人特别开心。就是那种感觉。”

黄景行肆意将自己的音乐的天赋倾泻到街舞上。练习了一年以后,他很想看看自己到底成绩如何。所以,当他得知工体某俱乐部有街舞比赛,而裁判又是“权威”的韩国人时,他便报名参加了。意想不到的是,仅仅练习街舞一年的他竟然轻松得了冠军。“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练习那么长时间没有白练。”黄景行回忆说。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从这一年开始,他参加的每次比赛最终都以获奖结束。这,无疑让这个“有天赋”的少年走得更远。

用脑子跳舞

贴着音乐,黄景行对街舞的热爱几乎到了痴狂的地步。

“一听到音乐就兴奋,没事就想去跳,跳舞跳习惯了,你走到哪儿都会跳起来,公车上、大街上、办公室……有时候走路的样子都很像跳舞。”

这时,常常有一道道异样的眼神朝他射去。有人干脆将不满肆意发泄,“干嘛啊,这人抽筋呢。”最初,黄景行也感觉很尴尬,但习惯了就不以为意了。“我觉得喜欢Hip-hop的人基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

“我做事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喜欢,只要喜欢我会很努力去做,如果不喜欢我连边都不会沾。就像我学Hip-hop,刚开始喜欢上了就会一直去做。哪怕以后我不跳舞了,我还是会关注这个东西;即使以后我老了,跳不动了,我还是会很喜欢这个东西,是忘不了的。”

事实上,他觉得这绝不仅仅是冲动。“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有个梦想,它是金钱不能比拟的,有了这个梦想就去实践,永远都不会后悔。既然是自己很喜欢,那么占有就值得。很多人觉得买那么多衣服干什么,一套不就够了吗?其实,跳Hip-hop衣服、鞋子、帽子都会特别多,只有一套的话,自己看着都腻味。因为跳舞时老得照镜子,要让自己的形象保持新鲜感。”

现在,黄景行的衣服帽子“太多了”。“Tee有上百件,帽子上百个,鞋倒好,十几双吧。”

虽然自我,更有坚持,黄景行不是那种仅仅沉迷于物欲和外表的人,他还是每天都跳舞。坐车听音乐时,他也习惯于和着音乐,把舞蹈动作在脑子里过一遍,“用脑子去跳舞”。

“用脑子想象自己在跳,这对现实中跳舞很有帮助。因为用身体跳的时候,注意力全在身体动作上。但你静下心用脑子去跳,你会幻想自己会怎么跳,想法会特别多。很多舞蹈动作是在想象中创造的。街舞到最后都是自己创造。

寻找灵魂上的对话者

“成为焦点”,这一度是黄景行的最高目标。因为那一刻,他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获了很多大奖后,他对于焦点的享受更是“变本加厉”,近乎贪婪。“有了第一次以后,就希望有第二次,而且肯定希望这种满足感更多更大,然后第三次、第四次、更大……这种感觉,有点类似明星的想法。”

然而,对于成为“明星”的渴望其实伴随着黄景行更多的思考。

“因为我想把舞者这个职业提升到更高的档次,我不想让别人都觉得跳街舞的就是在街头随便跳两下,就像耍杂技的感觉。”事实上,他时常遭遇这样的“偏见”,这让他不平且愤怒。

“街舞不应该是这样的。”他喃喃道。

“那它应该是什么样?”记者问。

“它也来自于生活,但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像街头耍杂技的。我们舞者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自己认真的诠释,有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熟悉娱乐圈规则的人都知道,在文艺领域,歌手的位置总是高于舞者,舞者一般只是陪伴,不是主角。但我想把它(街舞)推广到最高的舞台。如果歌手可以做到,我们舞者也能做到。”

黄景行有点激动。“但前提是观众都能够理解,都能够欣赏。”现在,他深感街舞在中国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阻碍。虽然国人对街舞逐渐有了一些认可,但远远没达到他希望看到的程度。

“很多人看不懂,他们只是在我们跳完以后‘啊啊啊’地欢呼一下,鼓完掌拉倒,但在我们跳的过程中一点欢呼声都没有,我感触很深。因为他们不理解,无法欣赏。”

如今的黄景行已经声名在外,但他还是常常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他们(观众)只看到我的成绩,不理解我的舞蹈。不能跟我在思想上、灵魂上对话。”

跟有“亚洲舞王”之称的南贤俊交流时,他找到了知己的感觉。“跟高手,可以碰撞,能学到很多东西。在南贤俊身上,我学到很多,学到舞蹈动作的张力。我以前很闷的,很内向,总觉得自己不适合舞台,后来慢慢磨合觉得自己也比较适合了。”

事实上,很多人也喜欢拿他俩比较。“其实他的风格跟我不同,他是韩国比较元老的人物,跳舞走商业路线,很多舞台化的动作。”

相关期刊更多

田径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

游泳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体育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