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饮用水水源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把水源地保护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大执法力度,积极抓好水污染治理,较好地保护了水源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
一是各级重视,保障有力。县政府高度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管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积极营造保护好水源地的良好氛围。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行监管职责,积极配合,认真抓好各自辖区内的污染治理,促进了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是强化措施,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围绕县城饮用水安全这一目标,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工作。坚持日常监察与开展专项行动相结合,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偷排偷放污水、使用剧毒农药等违法行为,污染隐患得到有效控制;严格新上项目审批,要求符合条件的新上项目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加强水资源管理,严把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关口,严格禁止在保护区内新设入河排污口,有效保障了水生态安全。对供水系统实行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监测技术和水平,强化对水源水、出厂水的水质监测,促使供水企业规范运营,全力保障水质安全达标。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明显。近期县政府组织水务系统对我县饮用水源井周边污染源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调查,调查结果为:
1、县城区。共有8眼水源井,井深450—500米,水质优良,在水源地设立了明显的保护区标志,周围1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县自来水公司制定了《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具体负责人为县自来水公司经理。
2、镇区。共有3眼水源井,井深450—500米,水质优良,周围1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自来水公司制定了《供水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党总支书记、副局长刘凤军,具体负责人为自来水公司经理李宗力。
3、县乡村供水管理站。共有18眼固定水源井,井深410—500米,水质优良,各供水站及水源井周围200米以内均无污染源。县乡村供水管理站制定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主管领导为水务局正科级干部,具体负责人为县乡村供水管理站站长。
二、存在的问题
(一)水源地周边污染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调查发现,在我县水厂周边200米内有一养鸡场,对水源地造成了严重污染,建议县政府能协调解决此问题,尽快将养鸡场搬离,以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防范工作,确保我县重点区域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二)尚未建立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水源地保护工作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意识,甚至有的部门(单位)职能交叉,责任不清,水源地保护工作尚未形成合力。
三、几点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县城饮用水安全是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大事,也是全县人民高度关注的大事。县政府及各级各部门都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群众安全用水。
(一)进一步抓好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对《水污染防治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按照要求在水源地设立明显的保护区标志和严禁事项告示牌等,进一步明确我县水源地保护的范围、保护措施和禁止事项等,使广大干部群众切实认识到破坏水环境的危害及后果和保护好水源地的迫切性。要加强对水源地保护区内企业法人、居民的宣传,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和自律意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形成共同参与、积极行动、自觉保护水源地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水质现状评价;饮用水源地;农村;勐海县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97-03
1 引言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双版纳州面临着经济持续增长与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矛盾。为此,西双版纳州逐步开展了对全州下辖的一市两县的农村安全饮水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调查工作。现就勐海县农村供水水源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最南端,北纬21°08′~22°35′和东经99°56′~101°50′之间,是亚州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下辖一市两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勐海县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西和南与缅甸接壤,边界线长约147.6Km,地跨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总面积5 511km2,东接景洪市,东北接普洱市,西北与澜沧县毗邻。勐海县以农业为主,全县可耕地4.86万hm2,其中水田1.93万hm2,旱地2.93万hm2;全县辖象山镇、打洛镇、勐海乡、西定哈尼族乡、勐阿拉祜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勐满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乡、巴达布朗族哈尼族乡、勐冈哈尼族布朗族乡等共14个乡(镇),102个村公所(办事处),946个村民委员会,860个自然村。2000年统计勐海县总人口为29.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仅为451万人,占总人口的15.4%,农业人口是该县的主体占该县总人口的84.6%,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2 687万元,勐海县是西双版纳州的主要粮食生产地及蔗糖、茶业生产加工地。
2 水源地水质评价方法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本次评价将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方法和项目。
2.1 评价标准和方法
本次地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24项基本项目和5项补充项目。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恶劣。优良级水质相当于(GB3838-2002)Ⅱ类和好于Ⅱ类标准;合格级水质相当于(GB3838-2002)Ⅲ类标准;不合格级水质相当于(GB3838-2002)Ⅳ类标准;恶劣级水质相当于(GB3838-2002)Ⅴ类和劣于Ⅴ类标准。单一水源地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以单项评价最差项目的水质类别作为该水源地的水质类别。理由是饮用水水源地不论何种水质项目,一旦超标,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2 评价指标
水质评价基本指标选取3大类项目(污染项目、饮用水一般化学指标、饮用水毒性项目)共24个指标即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挥发酚、总氰化物、总砷、总汞、总铜、总铅、总锌、总镉、六价铬、铁、锰、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粪大肠菌群、总磷作为评价指标;水质评价补充项目5个指标,即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2.3 调查评价结果
2.3.1 调查范围
整个勐海县农村安全饮用水水质调查的进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3年12月完成,共对勐海县的勐海镇、勐混镇、勐遮镇、打洛镇、西定乡、巴达乡、勐往乡7个乡(镇),25个村委会的24个农村供水水源地进水质调查分析;第二阶段在2005年1月完成,对勐宋乡、布朗山乡、勐满乡、格朗和乡、勐阿乡以及西定乡的19个供水水源地的供水水质进行调查分析。
2.3.2 调查结果
勐海县农村饮用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占供水水源的95.7%,地下水供水水源仅占4.3%。在此次全面调查中,共完成勐海县13个乡(镇),37个村委会和1个国营黎明农场共计43个供水水源地的水质检测分析、评价工作。通过对以上供水水源地水质24个分析评价指标的检测,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各供水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能达到供水水源地水质要求的有38处,其中达到优良级水质的有31处,占总供水水源地总数的72.1%;达到合格级水质的水源地有7处,占总供水水源地总数的16.3%。供水水质不合格的水源地有4个,占总供水水源地总数的9.3%;水质达恶劣级的有1个,占总供水水源地总数的2.3%。勐海县各乡(镇)供水水源地水质情况调查统计见表1。
2.3.3 超标项目
在所有检测项目中,各供水水源地水质中的总砷、总氰化物、挥发酚、六价铬、总铅、总镉、总汞均无检出。所有供水水源地中以铁含量超标准限值最多,有27处水源地的铁均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限值不高于0.3 mg/L的规定,最大超标倍数达25.7倍(见表2);有12处水源地的锰含量超过0.1mg/L的标准,最大超标倍数达6.39倍(见表3);有6处水源地的高锰酸盐指数超过6mg/L的限值规定,最大超标倍数1.87倍(见表4);水体中含有肉眼可见物的有20处,主要是因水体中含有泥沙、铁锈渣所致;粪大肠菌群不合格的水源地有10处;有2处水源地的水体中氟化物含量达到146mg/L和1.48mg/L,超过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限值不大于1.0mg/L的规定,已属高氟水的水源。
3 勐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质现状分析
此次调查的勐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源地范围较广,涵盖了绝大部分的乡(镇)、村委会。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8.4%属于Ⅰ类~Ⅲ类水,达到做为合格的供水水源地对水质的要求。造成其部分检测项目超标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造成部分水源地水体中粪大肠菌群超过限值的原因是由于各供水水源地多为地表径流,流经地由于未受到专门保护,水体受面源污染的影响较大。
(2)造成高锰酸盐指数超过地表水Ⅲ类水6mg/L限值规定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田间或林地的化肥、农药的施用;农村生活、生产垃圾的任意堆放,一旦下雨,污水将会随着降雨径流流入供水水体;人饮与生畜饮水经常共用同一水源,时常直接在水体中洗涤各种器皿和衣物,更有生畜、家禽在水源地附近的随性放养等。
(3)造成供水水源地水体中铁、锰含量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规定的原因主要是勐海县的地质因素所致。勐海县地下富含大量黑色金属,其中以铁矿和锰矿最多,大部分地表径流一旦流经矿层富集地段,将会导致矿层中金属溶入水体,致使水体中铁、锰含量偏高的原因;如果水体中的铁含量过高,它能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氧化生成F2O3,导致在水源地的水体中发现的肉眼可见物――锈渣的原因。
(4)在所有水源地中有2处水源的氟超标,主要由于当地地质条件造成的。
4 改善勐海县水资源的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水源地保护
为了防止饮用水水源遭到污染,提高水源水质质量保证率,可以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在农村、村寨设置水源保护区,并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卫生防护地带,由供水站和乡(镇)政府共同管理。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加强水源地森林环境保护,禁止乱砍滥伐。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的安全监测工作。
4.2 更换供水水源地
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人体健康的水源,如位于高氟区的水源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供水水源地进行更换,另寻一处可以提供达标水质的供水水源地,尽可能的少饮用高氟水,因为过高的氟化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无合适的水源而不得不采用高氟化物的水源时,应采取除氟措施,降低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含量。
4.3 增加除铁、除锰设施
针对勐海县各乡(镇)供水水源地水体中铁、锰含量由于当地地质因素普遍偏高,建议在供水水源地增设除铁、除锰设施。如增加用石英砂或锰砂作为过滤水体的装置,可很好地使水体中的铁、锰含量大幅度降低。
5 结语
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程中,更好地利用、保护好当地水资源,使人们能用到更加放心、更加安全的生活饮用水,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使广大农村人民群众饮水质量得到提高,身体健康得到保障,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的稳定和繁荣。
参考文献:
[1] 李盛凯,薛 罡,汪永辉,等.纳滤膜净化地下水时预处理工艺的选择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5(3):33~34.
[2] 卢 海.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R].景洪: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西双版纳分局,2009.
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举措,市委市政府决定五年内全面禁止大中型水库和大中型湖泊投肥养鱼、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并把水环境监测的任务以政府规章的形式赋予了水文部门。为此, 要高质量地完成好今年的水环境监测工作,我认为一定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 二是要从组织领导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加强组织协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监测工作由局领导牵头,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具体组织,负责水样分析与报告编制、技术指导与工作协调,各县局(站)负责取送样工作,各县局站一定要和区县水利部门、畜牧水产部门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向区县分管领导汇报,落实和争取相关工作经费,在水利、畜牧水产部门的配合支持下,细化好工作方案,落实好人员,强化责任,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开展好此项工作。局分中心和各县局(站)负责人是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抓紧抓实,确保任务完成。
三是要从质量意识上引起高度重视,强化责任心,加强质量控制。质量是水文人从事技术工作的生命,是一以贯之的追求,是优质服务经济社会的基础与保证。要保证监测质量,质量意识、质控体系必须贯穿始终,分中心要加强对各县局站的技术指导,开展必要的技术培训,要让参与取送样的同志知晓每一个环节的注意事项,确保每一个水样公正、客观、真实反映水源地的本来面目,确保取送样质量。水环境分中心的分析人员更要加强监测规范的学习,熟悉自己负责项目的操作技术规程,对分析过程中的异常问题要及时和分中心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分析操作水平。任务增加了,责任也加重了,分中心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各批次的分析任务,也许可能会要占用一点休息时间,大家一定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正确对待,认真分析,强化质量控制体系,做到规范、有序、科学、公正。分中心对每一次监测结果要及时进行认真科学的分析评价,及时编制《××市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向社会公布。
承担起并努力完成好全市农村安全饮水的水环境监测任务,是市委、市政府给全市水文工作者提供的又一重要舞台,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市水文事业尽快发展的制高点,谋划好、部署好、完成好农村安全饮水水环境监测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科学服务。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保护;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299-02
饮用水水源地的生态保护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制定规划方案时,需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但在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往往存在大量无法用定量表示的定性因子,给规划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1]。编制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是保障居民饮水安全的首要任务,确定相关的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方向和重点则是水源地保护的重中之重。然而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因素很多,涉及面广。为此,该文采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将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层次清晰的结构模型。
1 饮用水水源地概况
大连市三面环海,地形狭窄,是一个水资源极为紧缺的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540 m3,仅为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16,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2 700 m3)的1/4。2009年城镇总用水量7.23亿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3.51亿m3,占总量的48.5%。随着大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饮水安全状况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目前,大连市城市及县级政府所在地共有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地26处,其中仅碧流河水库和英那河水库年供水量就占大连市市内四区用水量的90%左右。根据水源地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水源地流域内人口约35万人(2007年),没有污染型企业,对水质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以居民生活垃圾、农业面源及畜禽养殖污染为主。目前的水质状况较好,年均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要求,部分水期的COD、总氮、石油类一次值超标。
2 初步拟定的规划方案
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工作顺利的开展,首先应将饮用水水源地视为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对其污染物排放情况与水质变化进行动态分析,而后确定其主要影响因子,再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的方向和重点。笔者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了大连市饮用水源地污染物排放与水质响应系统模型,通过动态模拟结果,结合大连市实际管理工作现状及不足,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制定规划措施。
2.1 改革管理体制,强化管理机构
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方式是多头领导,在深化改革的形势下,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存在权力分散、责任不清的弊端,而且不利于实现水源地的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和科学管理[2]。为此,从适应饮用水水源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必须建立饮用水源地管理机构,打破各行政部门和区域的界限,综合协调环保、水利、农业、林业、土地等部门,齐抓共管。
2.2 加强环境综合管理
一是强化流域内污染源监管。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严格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中对不同级别保护区的相关规定,对各级保护区内现有的污染型工业企业提出清拆、整治和容量总量控制要求。二是加快城乡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力度;加快大连城区和各区实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建设小型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和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场,减少降雨冲刷造成污染物的流失[3]。
2.3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和综合防治,禁止盲目使用农药、化肥,严格控制剧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搞好农业综合防治,合理、科学地处理人畜粪便,积极推广平衡配方施肥,不断提高土壤自身保肥、保水、净污能力,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有效转变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行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安全利用技术,促进农业清洁生产,消除农业面源污染对保护区内水质的影响;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长效机制,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全面提升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能力。
2.4 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
一是水库清淤疏浚措施。通过水库清淤,可以恢复至少2.5%以上的水库库容,提高调蓄能力,清除各种重金属、氮磷营养盐和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遏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内在条件,恢复水体正常的净化水质功能。二是周边河岸生态防护措施。通过营造绿色隔离带,维护河流良性生态系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同时兼顾沿岸景观的美化[4]。三是上游生态恢复措施。围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逐步退耕还林,发展生态农业,尽量减少使用农药及化肥,为库区营造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2.5 强化环境应急能力
坚持体现以人为本,重在预防,充分考虑潜在突发性事故风险,并且充分考虑应急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制定饮用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一旦水源地发生水污染事件,要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监控和救援,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尽力把水污染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3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工作重点
3.1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5],是分析复杂问题的一种简便方法,可以把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加以量化。它通过把所有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其影响因素或采用的方法,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根据对客观现实的分析,对每一层次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述,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明确问题,建立归递层次结构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各层判断矩阵,计算单一准则下同层个元素单权重;计算各层元素的总权重(即组合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一般将层次分为3种:①目标层用于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②中间层包括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也称为准则层。③最低层表示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一般称为方案层。
3.2 建立大连市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系统模型
从图1可知,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方向和重点的确定,作为层次分析的第1层(A层);在确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方向和重点时,考虑从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5个方面工程进行,作为第2层次(B层);而对这5个方面工程具体又分为18个子工程,作为第3层次(C层)。在充分考虑18个子工程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的近、中、远期效果的情况下,于2010年重点开展点源及面源污染控制工程,主要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违章建筑整治、生态移民、农田径流控制工程、农村生态工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农村垃圾处理工程等项目,作为第4层次(D层)。
该文根据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主要思路,建立判断矩阵,请10位具有高工以上职称的相关专业专家对判断矩阵内各元素之间的权重进行评分,取平均值后计算,并进行一致性验证。在此主要介绍总权重排序的计算结果(表1)。由此可以认定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 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点确定
根据多层次权重分析,污染防治工程和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是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的重点,其中点源污染防治工程和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是污染防治的重点,周边生态恢复是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的重点。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以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场为重点,能够有效的削减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在短时间内缓解各水源地的水质问题。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围绕总量控制,以输移路径控制和末端控制为主,及时减少面源污染负荷,主要工程包括农村污水分散处理,畜禽养殖沼气化工程等。远期深入推广生态农业、生态施肥等措施。
周边生态恢复工程以强调水土保持为重点,最大限度地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扩大森林覆盖率。森林具有涵养水源,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源水质、水量等功能,是库区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5 参考文献
[1] 李如忠,张元禧.河流水污染控制系统区域最优化规划方案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3(3):376-379,384.
[2] 高英利.关于大同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地综合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山西水利科技,2011(1):68-69.
[3] 张建永,朱党生,曾肇京,等.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分区安全评价与措施[J].水资源保护,2011,27(1):1-5.
关键词:水源地保护;保护区;水质;污染
中图分类号:S9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一切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保护水资源,特别是保护好饮用水资源,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近年来各地由于水源受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日愈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2永庄水库基本概况
海口市永庄水库位于海榆中线4公里处,秀英区海秀镇永庄村南部500米处,于1957年2月兴建,1959年建成运行,2010年进行除险加固,是一宗以灌溉、供水、防洪为主的中型水库。永庄水库所属水系为五源河,工程位于五源河中游,水库上游集雨面积为14.58km2,坝址以上河流长度为11.91km,河床比降为0.0061。该水库总库容为1015万m3,坝长612m,坝项高程45.2m,最大坝高14m。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相应库容957.35万m3,正常蓄水位42.89m,相应库容789.6万m3。2008年,经海口市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永庄水库管理所定性为海口市水务局下属的事业管理单位,级别为科级,经济性质为财政差额拔款,单位定编10人。
3永庄水库管理所单位职能
3.1城市防洪功能。保护五源河下游6个村庄的3万多人口、耕地4500多亩、海渝西线公路及五源河下游正在规划开发的旅游用地与基础设施。
3.2水资源保护。2008年,根据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海口市永庄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批复(琼府函[2008]34号),永庄水库被定为城市饮用水源之一,已划定为水资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共划分为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其范围是:一级保护区陆域范围为北起永庄水库大坝及永庄水厂,南到永庄水库大水体和小水体交汇处,东西两侧分别为大水体水域边际(正常水位线以上)向周边延伸200米的陆域;二级保护区陆域范围北起货运大道,南至狮子岭,东临海榆中线,西至海秀头造村以西。
3.3灌溉农田。灌溉周边地区6个村庄的4500亩田地。
3.4城市饮用水源。主要承担海榆中线以西地区的供水任务,日供水可达10万吨。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4.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水库周边的农田多数也更改了用地性质和农作物改造,种水稻的更是绝少,永庄水库周边农业灌溉用水已渐少。水库的职能重心已转向城市供水,对此水源水质的保证即为管理所的重中之重,水库大部分的水源来自松涛水库补水,松涛水库水经165公里的渠道到达永庄水库,渠道为明渠,沿途污染涉及四个市县,水利管养人员不能时时监管到位,渠道内常有附近村民丢弃的生活垃圾和死生畜等,给水源造成极大的污染。
4.2永庄水库西面有一高尔夫球场,面积约200亩,为保持草坡青绿,球场会定时使用农药喷洒。水库南面是狮子岭“飞地”工业园。目前虽然水质经检测,未超标,但一些有可能造成水源污染的工厂在水库周边,其影响随时即在。永庄水库在该区域是地势较低的地方,是汇集雨水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是各种污水的最终聚集地。
4.3永庄水库管理所是市水务局下属单位,其基本职能围绕灌溉、供水、防洪、水源地保护为主的水利管理单位,没有执法职能,在水源保护日常巡查过程中,一些违法违章建筑,或严禁排污等行为,只能劝阻,影响力微弱,需去文至市水政监察支队和环保局,要求联合执法,其过程总是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5永庄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所采取的措施
5.1明确各级保护区地理界线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设置界碑和永久性警示标牌,在保护区内主要交通道路,水库周围道路、村庄设置永久性警示标牌。
5.22011年4月,经市水务局和环保局联合整治污染源,一是清理拆除一级保护区内影响水质违章建筑物、关闭排污口、搬迁规模化养殖场,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二是禁止在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围网养殖、放养畜禽、旅游、餐饮、垂钓、排放污水和倾倒、堆放、填埋生活垃圾、工业废渣及其它废物等可能污染水源的活动;三是改造、关闭或者迁出水源地保护区内排污企业,禁止新建、扩建能对水源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
5.3永庄水库管理所作为专门管理机构负责水源地保护日常工作,加强管理人员力量,建立健全水源地保护巡查制度,增设水质检测仪器及设备,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检测化验。
5.4加强水源地保护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警示牌、横幅、宣传栏、传单、宣传车等有效载体,大力开展水源地保护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宣传活动,营造水源地保护良好氛围;二是利用媒体曝光依法查处破坏水源地行为,规范水源地保护行为。
6 水源保护工作所取得的实效
6.1队伍建立
海口市永庄水库管理所是我市水利管养单位,自2008年机构改革完成后,其人员稳定,工作职能明确,单位建立了一支水源地保护巡查队伍,轮班对水库周边保护区内污染源进行巡查,建立档案管理制度。
6.2制定管理办法
2011年5月,永庄水库管理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海口市永庄水库水源地保护管理制度》,该管理办法为水源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章可徇的依据。使永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6.3水质监测制度
永庄水库建立饮用水水量保证、水质安全监测报告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与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深圳站签订水质监测协议,每年两次对永庄水库水质进行检测。永庄水厂也加强饮用水水量保证、水质安全监测,建立水量保证、水质安全预警机制,制定永庄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严格防范因饮用水水源枯竭和水质污染等突发事件带来的社会问题。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监管不力、工作疏忽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依法追究责任。
7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