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这样的人让我什么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错误的“文以载道”观念迫使学生说大话。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文以载道”“文道统一”,要求学生作文思想健康,反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就中学作文教学而言,我认为这里的“道”应该是指作者的真思想、真感受,而“思想健康”也应该是指心口一致、言行统一,能够说真话、抒真情。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把“道”看成是“道德”;把“思想健康”看成是品德高尚;把“文以载道”看成文章是用来宣扬道德的工具,或者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能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学生没“道”编“道”,没“高尚”就伪装“高尚”了。写老师的不足,就被斥责为没有礼貌;写对同学的不满,就被评定为“小肚鸡肠”……他们还怎么敢说真话呢?当然,我并不是说不该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面的引导,而是说对学生在文章中出现的不太正确的想法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文品低下,甚至人品低下。
文章的好坏并不能说明作者人品的高下,一个出色的作家也并不一定是个大写的人。正如虚伪的“真理”比真实的谬误更可怕,文章里虚伪的道德情感也比真实的幼稚无知要可怕得多。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把文章的“立意”看成重中之重。为了所谓的“立意深刻”,不惜说大话,说假话。为了“立意深刻”,就要从柳芽看出生命希望,从小草想到意志坚强;从妈妈的唠叨看到母爱的伟大,从同学的举动感受心灵的崇高……世间万物,人情琐事,几乎没有什么不戴着神圣的光环。而作文,就是要学生去发现这种“神圣”,歌颂这种“神圣”。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外显。作为中学生,他的思想里有些幼稚甚至谬误都是难免的,他们作文里表现出这种幼稚、错误也是必然的。我们不能为了“立意深刻”而抹杀他们真实的感受,不能为了“思想健康”而让孩子的文章虚假地承载起成人的“道”。写“奉献”,就要写环卫工人、白衣天使、人民教师;写树根、树叶;写蜡烛、粉笔;写小草、土地……事实上学生所接触的“白衣天使”可能疾言厉色、面目可憎;环卫工人也可能只是迫于生计,对工作敷衍了事;人民教师也不见得个个都在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学生本没有真切的感受,只是为了迎合所谓的“思想健康、积极向上”而虚假地歌颂,岂不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封建时代的“八股文”是“为圣人代言”,我们难道还要走这样的老路么?
对于中学生来说,幼稚天真本就是他们最本真的美丽。我们的作文教学却要让孩子用虚假的“文”载虚假的“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是不那么高尚的;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是肤浅、片面的;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到头来,学生只能无可奈何地说大话假话了。
其次,“优秀作文”的示范教学引导学生说假话。我们的作文教学基本上就是写法指点、佳作示范。就佳作示范来说,我们往往选择中、高考的满分作文,各种竞赛的获奖作文作为范例,告诉学生什么才是“优秀作文”,什么才是写作该达到的目标。那么,什么才是“优秀作文”呢?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 《秋,梧桐叶落的季节》
站在街道中央,看两旁一片片飘落的梧桐树叶,倾听它们的细语:“虽然凋零的命运我们无法摆脱,但在落下的一刹那我们是自由的,我们会跳出美丽的舞蹈,这是我们所能掌握的。”……我走到梧桐树下,仰望,一片叶子打着旋儿,像在跳芭蕾,随风飘摇,像天鹅的羽毛,那是四小天鹅吗?这变幻的舞姿让我惊叹,这软弱的、枯黄的、易碎的生命演出了最美的一场舞蹈。那柔情中也蕴含着刚强,像是在极力让我相信,这样的优美,它是办得到的,这种辉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这一叶叶、一声声,终于让我不再怀疑:即使失去再多,但有一点是我们可以掌握的,那就是自己的价值。
例2 《风――可以穿越荆棘》
生如风。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惟有风,可以穿越荆棘。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问远古,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惟有忘记。
……
这两段文字分别是中、高考满分作文(选段),可以说是“优秀作文”的代表。其实这样的文章类似于王荣生教授所说的“小文人语篇”,是“散文的习作”。它们写景抒情则辞藻“优美”,笔墨“精彩”,句式多有排比倾向;发议论,则往往联系人生,感悟哲理;形式上常常不拘一格、花样繁多。概括地说,这类“优秀作文”的特点就是:形式新,有文采,有哲理,有学识。这样的文章不是不好,把它评为满分作文、获奖作文,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把这样的文章作为给学生模仿的范例,把这样的“优秀”标准作为我们作文教学的目标,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样的作文不是大多数学生所能掌握的,即使通过所谓的“作文辅导”也很难达到。学生为了向这样的“优秀作文”靠拢,就只得凑一些辞藻华丽的语句显示文采;发一些“深沉而富有哲理”的感悟提高立意;列几句名言,排几个典故,写几行诗词展示学识。也正因为这样的“优秀作文”的标准,南开大学文学院大一新生所说的作文得高分的“三诀”自然也就成了许多学生和老师的共同看法了。
看看那些获奖作文、满分作文,大量的都是“形式创新”“文采横溢”“博闻广识”。而我们呢,也以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文字能力、语文素养。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以为写作文就是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学识、才华、积累”塞进文章里。拿起笔,想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开头用题记呢,还是用格言?是开门见山呢,还是借景抒情?是用日记体还是书信体或演讲稿……严重违背了作文的本真。不少老师让学生在考试前背诵“格式”“范文”“名言”“佳句”等等,原因也就在于此。
“语言”可以背,可以凑;形式可以编,可以造。那“哲理”呢?作为中学生,阅历不多,体验不深,要有“人生感悟”“深刻哲理”本就不容易。可是看我们的那些“优秀作文”,都闪烁着“真知灼见”:从烧水泡茶感悟人生浮沉,由雨后彩虹联想生活真谛……许多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为了模仿,只好“为赋新词强说愁”。于是,文章里到处可见人云亦云、无病、苍老蹩脚的“哲人”面孔了。
第三,中学作文教学目标和作文实际评价的错位是导致学生作文“假、大、空”的根源。以初中作文教学为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对学生写作能力有如下概括: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初中段的具体目标有这么几点: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显然,《标准》对“写作目标”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写作能力”。即会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的应用文。二是要求感情真实健康,力求有创意。(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这是针对中学生的实际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说,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应该达到这样的要求;而且达到这样的要求了,也就是合格的、优秀的作文了。
中、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也主要强调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美观、符合文体要求、符合题意。这是显性的标准,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隐性的标准”来实施作文评价的。从上述“优秀作文”的特点来看,这“隐性的标准”就是“文学审美倾向”。语文老师基本上都经过良好的文学熏陶,自然形成了比较高的欣赏品位。在评价学生作文时,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欣赏品位带进来。看那些高分作文,几乎都有“文学化”的倾向。因为考试评价这样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也就会用“文学创作”的要求来观照学生作文。“文学创作”是和个人的生活体验、个性而娴熟的语言能力分不开的,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的教学和评价必须面对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具有“文学天赋”的人。中学作文教学的任务也只是培养“能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的中学生,而不是培养“文学家”。更何况,“文学作品”大多也是真情率性之作,何必让我们的学生矫情造作呢?
国外小学三四年级的小学生,能够写像模像样的研究报告、小论文,而我们的大学生可能直到毕业也没学会基本的论文规范。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不是着眼于“实用化”“生活化”,而是着眼于“文学化”。作文为了向“文学”看齐而严重脱离生活需要,到最后,连开会讲话稿都要用“春光明媚,景色宜人”“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等等莫名其妙的文字来开头了。这实在是作文教学的悲哀。
就目前来说,作文评价最主要的手段是各类考试。从作文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想要考核的方向。下面是2004年的几个高考作文题目:“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江苏)、“平凡与自豪”(辽宁)、“包容”(北京)。这些题目不是“充满哲理”就是崇高,命题者对山、水的感受,对价值观的认识本已经给学生限制好了,还说什么“感情真挚,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呢?学生没有真切感受,就只好在内容上形式上挖空心思“套、凑、编”了。同时,这样的作文题目究竟想考学生的什么?是考学生的思想境界,还是语言才华?作文是为了“适应实际的需要”,而这样的题目很难看得出和实际需要有多大联系。下面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入学考试的几个作文试题:①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②假如你得到一年的时间为别人提供自己的服务,你将选择干什么?为什么?③什么是你曾经不得不做出的最困难的决定?你是怎么做出的?④直至你目前的生活,你的什么具体的成功给了你最大的满足?(《中国青年报》2003.10.15,黄全愈《近看美国高考(下)》)这些题目,没有命题者的观点指向,答题者不必费尽心思揣摩立意、修饰语言。学生“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虽然上面的例子仅仅是个别的,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中外对作文能力考核的巨大差异。作文,其实只要培养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考试,也只要考这个就够了。
正因为作文评价(试题及实际操作的评分标准)严重脱离大多数学生实际需要和实际能力,必然使他们无所适从。面对题目,往往无话可说。即使有话说,但想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怕立意不高、语言不美、形式不新;想要模仿那些“优秀作文”,可又力不能及。最终只有“套、凑、编”,满篇大话、假话了。
笔者2011年再次参加了江苏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阅卷中可以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既为优秀作文拍案叫好,更为低分作文痛首惋惜。不少考生作文失分并非考生写作水平不高,表达能力差造成的。实际上如果有人能提前提醒考生高考作文的一些注意点,在写作中切实针对考题作文。或者在一些方面对作文作些改动,分数便会有一定提高,可惜他们没有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出现很多无谓的失分。对于社会上关心高考作文的热心人,对于广大中学教师,尤其是将要参加高考的中学生来说,这些才应该是关注的重点。
2011年江苏的作文题目为“拒绝平庸”,总结分析在阅卷过程中发现的考生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影响考生作文分数的现象,对备战高考的考生,是不乏启迪意义的。如果考生能在高考中避免这些问题,对自己的作文获得一个更好的分数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现把本人阅卷中的见闻感受形诸笔墨,以期对师生有所裨益。
2011年江苏高考中导致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主要有这样几点:
失分原因一:生搬硬套,似是而非。
考场作文必须要符合题意,对于这一点,考生当然是心知肚明,但很多考生对题目的含义存在认识上的错误,或者并没有认真研究作文题目的含义,并且对如何才能准确表现题意缺乏深刻的思考,只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最后似是而非,让人哭笑不得。如:生长在农村,学习成绩一般就是平庸,认真学习提高成绩,争取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就是拒绝平庸;没有特长,不会乐器是平庸,利用空余时间学习音乐就是拒绝平庸;对日本地震幸灾乐祸是平庸,哀悼遇难者就是拒绝平庸;公交车上让座是拒绝平庸,战胜病魔是拒绝平庸等等。这些对题意的曲解和肤浅的看法显然与题目的本意相去甚远,直接影响了考生作文的得分。
应对策略:强化审题,准确立意。
准确审题永远是考场作文的第一要求,今年的江苏高考作文便是要能准确理解“拒绝平庸”的含义,尤其是对平庸这种没有人生追求,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的生活状态的理解,更要能准确地区分平庸与平凡、庸俗的含义,并能有条理清楚地表达。如有考生写到,“拒绝平庸,是对自我的坚守,是对自我人格、自我尊严的捍卫。拒绝平庸,才会让生命绽放出更加华丽的花朵,绚丽但不张扬。”就准确地揭示出“拒绝平庸”对自我人生的重要意义,并与甘于平凡、堕入庸俗“划清界线”,观点鲜明。
在我们的应考中,无论是我们老师,还是考生,都必须强化审题意识,注重审题训练,从题目本身和提示语入手,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考生的审题能力,准确把握题目的含义,才是作文成功的基础。
失分原因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在一些议论文中,考生试图使得自己的论述更全面,往往在文章中从不同方面来展开论述,如工人需拒绝平庸,农民需拒绝平庸,知识分子需拒绝平庸;或者学习需拒绝平庸,工作需拒绝平庸,为人需拒绝平庸等。这样论述看起来方方面面都兼顾到,似乎论述的很全面了,而这样的面面俱到实际上面面都不能深入地写清楚,不能论述透彻,从而给阅卷老师贪多嚼不烂的感觉,也不能体现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认识和理解,这样的文章往往得分都不太理想。
应对策略:集中一点,深入探究。
针对这种原因最好的方法就是集中一点,深入探究。高考作文不是政府工作报告,不需要我们面面俱到。在你想写的几个方面中,选择一点来写,其它的都丢弃。在这一点上明确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挖掘深层次的表现和原因,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地展现出来,往往容易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
如可以写中国文坛拒绝平庸。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文坛也越来越娱乐化,文化阅读已变成文化“悦”读,传统经典变得庸俗,所以中国文坛需拒绝平庸。如何才能做到呢?作家需要自持,更需要担当责任。中国文坛最需要具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闯将,而不是把大家娱乐死的庸才。
这样笔墨集中,围绕具体问题观点明确,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水平,体现自己作文的亮点。高考作文能做到这些,就已经成功了。
失分原因三:材料虚假,矫揉造作。
有些考生的文章在选材上常常让阅卷老师无语。如记叙类文章写考生和老师都熟悉的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这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在一些考生笔下,他们的老师或家长都很有先见之明,在很早之前就跟他们讲过要他们不要做一个平庸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平庸。比诸葛亮还要料事如神。真不知道如果高考作文题不是“拒绝平庸”,而是别的什么,他们的老师或家长又会跟他们讲什么道理。
议论文的论据更让人感觉哭笑不得,总是抬出一些四肢不全身残志坚的人来说事。有阅卷老师开玩笑说,我们还是平庸点吧,看看学生写的这些拒绝平庸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呀,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失去了双臂的刘伟、双目失明的海伦・凯勒、双耳失聪的贝・多芬,再加上遭受宫刑的司马迁,和他们相比,健康的我们多幸福呀,平庸点有什么要紧,还是平庸好啊。这样的材料和以前出现过的“车祸年”、“离婚年”一样,会在心理上引起老师的负面感受,其文章的得分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应对策略:加强积累,灵活运用。
材料的运用不仅反映出考生的知识面是否广阔,同时也是对考生对已掌握的材料能否灵活运用的考查。这不仅要求考生在生活中要做一个有心人,注重积累自己的写作素材,更要多思考,从多角度思考自己积累的素材,只有将自己熟知的材料想清想透,在写作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其实课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材料库,很多同学都没有能很好地利用。如梭罗在瓦尔登湖畔思考自然的伟大,拒绝世俗的对自然的利用;鲁迅写文章唤醒铁屋中熟睡的人们,拒绝昏昏沉沉地平庸死去。还有的考生写到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四重境界,从人生哲理角度来阐述观点;有的考生写公安派的独抒性灵,从文学的角度写拒绝平庸等,这类文章直接反映写作者阅读广泛且有自己的思考,材料独特,学以致用,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和好感。
失分原因四:简单套用,莫名其妙。
考生作文的套用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开头套用一段不知从什么地方背来的文字,貌似很有文采,实际上不知他究竟想要说什么。如这样的开头:
从来不知道思念是什么滋味,只知道它让我朝思暮想了好一阵;从来不知道心痛是什么滋味,只知道它让我撕心裂肺了好一阵;从来不知道快乐是这么滋味,只知道强加在脸上的泪水让我欣慰了好一阵;从来不知道痛苦是什么滋味,只知道这一路走来我变得身心疲惫。
完全让人看不懂的一段话,显然对意思的表达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议论文中的分论点并不是紧扣文题设定的,而是用一些在很多题目中都能用的分论点,完全没有题意在里面。如这样的分论点:
拒绝平庸需要汗水的浸灌,拒绝平庸需要智慧的滋润,拒绝平庸需要目标的专一以及拒绝平庸要学会坚守,拒绝平庸要拥有个性,拒绝平庸要树立特色。
这样的分论点显然我们把“拒绝平庸”换成其他的内容一样是成立的,这样的“正确的废话”显然不能体现考生对考题的认识和理解。
应对策略:贴船下篙,紧扣题意。
无论是文章开头,还是文章的分论点,都必须要充分体现考生对作文题目意思的理解,包含作文题目的含义。要使得这个内容只适合这个题目,不适合其他,要真正做到贴船下篙,紧扣题意。
如这样的开头:
难道花万元整个高鼻梁、尖下巴就可以拒绝平庸?
难道奔波于选秀舞台,不问跑调与否地左唱右跳可以拒绝平庸?
难道奇装异服、脂浓粉艳地穿梭于人群就可以拒绝平庸?
不,绝非如此!如果拒绝平庸只在外表上下功夫,只会让你更加平庸,拒绝平庸需要令人钦佩的行为,需要令人景仰的品格。
这样的开头就紧扣题意,是非分明,鞭辟入里,启人深思。
我们在作文时,“成文在胸”并非好事,它容易将我们引导到偏离题意的轨道上去。因此我们要摒弃头脑中已有的现成内容,根据题目的需要重新构思组织,要做到所有内容都是针对“这一个”题目,都是紧贴题意写出来的,这样才能符合题目要求。
“放暑假了!”小孩子异口同声地欢呼着。写到这里,我有一个问题:“你们会怎样度过一个暑假呢?”也许有人会说:“作业少,我做完就玩。”还有人会说:“我做完就开始复习,复习完了才玩……”而我的暑假是“五彩缤纷”的,还有很多收获。
有些人认为,放暑假了,我们的目标就是“消灭”作业之后就玩。虽然我也有一个这样的目标,但是与他们不同的是,“消灭”作业之后我还学电脑,练书法,写作文……有的人也许会说:“学什么电脑,练什么书法,些什么作文,只要我完成‘任务’就行了,其他的管他干什么。”这就是不好的表现。学会了电脑,你起码有一门新技术,有收获。这可比过一个“空空如也”的暑假好一百备货一万倍!
学电脑可是我暑假一大收获,她让我过了开心的二十天!
学电脑以后,让我这个对电脑毫无了解的人变得了解电脑了。他可以上网查资料,发电子邮件,上QQ聊天,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他还是单独与父母沟通的秘密空间,把一些秘密告诉他们或把一点不愉快的事告诉他们,让自己的心情好一点……
除此以外,我还去了郑老师家里学书法,他教会了我写书法的基本知识,还有口诀: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左上,先右下,欲又上,先左下。只要记熟了这个口诀,写的书法自然就好看很多。
在暑假里写作文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学校里时,我的作文老是写不好,所以放暑假的时候,我坚持写作文,还要让老师改改,自己再写一遍。
这个作文网,是我梦想的网站,因为我热爱作文,视我生命的一切,我以后也有当个作家这样的梦想,但是,现实让我看到了什么,肮脏!梦想的网站,真正的公平,没有抄袭,大家不管关系多好,绝不会因为人缘投票,而且可能有的人缘很好的人一堆都是他自己的账号!我看不惯这肮脏,我想改变它,尽管我知道网络无穷的大,但是,能改变一点就是要改变,所以,你们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小孩子。
我很喜欢“我来写‘春联’”这个活动,不仅仅因为它的奖品很好,让我想得到,更因为这个可以开发我们无穷的创造力,想象力。真的也有人写的无穷的好。但是,我在看了后面的春联以后,发现有一个人抄袭,我就和她说:“你抄什么啊,你以为我们都是瞎子吗?”我是真的忍不住了,谁知,她竟说:“你有什么证据啊,怎么能这么说呢。”这是一个网友,叫许荔楠。我真的很诧异,你说你抄了就抄了吧,你为什么死活不承认呢?!
还有一件事情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作文好像已经过了七天,还没有审核结束呢?不会是因为我的太好被震住了吧!呵呵,开个玩笑。虽然我喜欢作文,但是这件事情令我很生气,我只能用这种方式告诉站长。
①QIN
你是个对大自然有着浓厚感情和兴趣的女孩。看了你的作文之后,不难发现,很多作文都是写植物的,你热爱生活,热爱周围的朋友们......你对任何困难的事情绝对不采取躲避的行为,甚至连一点这样的心理都没有,你的这种生活态度,真的让我有些自叹不如呵!妹妹,我愿你在今后的日子里,同样不会有烦恼存在~
②寒水秋月
你说你琢磨不透你自己的性格,那么就让我替你猜猜吧!你在快乐中隐含着一丝一缕的忧愁与哀怨。在我看来,你似乎是古代女子的化身,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一定要有点信心,因为你有同学与网友,你自己也这样说过,不是吗?你大概是个很情绪化的人吧?你每一天的心情我都可以从日记上看的一清二楚。这也许是你对朋友真诚的一个显露吧?
③紫絮冰情
我无法否认,你在你的妹妹之中,你是一个好姐姐。在生活当中,你也许同样是个好学生吧?看了你的所有作文题目,你向往快乐,但心底里却又埋藏着深深的忧伤......你在你的妹妹难过的时候劝慰她,可是你呢?是否也需要一个人来安慰你呢?你给我的感觉高傲又不失平和,可我却又不知道你的心里究竟埋藏着什么样的东西?
④ROOT
您似乎是一个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我只能这样评价他您,除此之外,别无他言。我不知道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也许您对高级会员的热情更饱满一些?还是对有才华的学生关怀倍至?也许您那些在初级会员的眼里的确不是个平和的人,凌晨三点说的没有错:代沟害死人啊!大概是代沟形成的这种局面?
⑤BBSAL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