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基本农田建设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2-2228-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2.009
Study on the Potentiality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Taking Yanbian as An Example
SUN Bo, LI Shu-jie, LIU Ya-nan, MA Xiao-wei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1,China)
Abstract: Taking Yanbian as an exam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termining the construction potential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the natural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land utilization, grain production capacity, infrastructure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5 aspects,14 indicators of the evaluation system were built. The basic farmland of Yanbian w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basic areas with high standard conditions,a little reno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rectification,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high-standard basic farm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with high standard conditions were good, totaling 31 359.67 hm2,distributed in Dunhua and Antu. There were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basic farmland,with an area of 70 093.97 hm2,mainly distributed in some counties and cities such as Dunhua,Antu and Yanji. Basic farmland comprehensive remediation should b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in many aspects of land,water,roads,forests and villages,a total area of 197 932.92 hm2,which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state.
Key words: high standard basic farmland; construction potential; regional distribution; Yanbian
在国家将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作为重大举措的背景下,吉林省在《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将基本农田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和需全面整治3种类型区域进行划分[1]。本研究对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及区域分布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科学编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计划,推进土地整治。
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域概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坐落于吉林省东部,北纬41°59′-44°30′,东经127°27′-131°18′,全州总面积达42 700 km2,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延边州下辖8个县(市),即延吉市、D们市、敦化市、珲春市、龙井市、和龙市、汪清县和安图县。2014年,全州耕地面积为437 664.31 hm2,其中,基本农田总面积299 386.56 hm2,基本农田保护率达68.41%。
如图1、图2所示,从类型结构来看,全州基本农田中,旱地面积最大,占基本农田总面积的85.37%,水田次之,水浇地及园地、林地面积较小;从地域分布来看,敦化市与汪清县基本农田面积较大,图们市基本农田面积最小。
1.2 数据来源
基础数据包括经济社会状况、土地开发利用水平等,主要来源于延边州统计年鉴、延边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延边州各县市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成果及国民经济数据、统计表等;图件资料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通过对延边州国土资源局及相关部门进行调研获得。本研究评价时点为2014年12月31日。
2 建设潜力综合评价
2.1 评价单元的确定
以延边州的全部乡镇(共计67个)作为基本评价单元,在整理、核实延边州2014年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图及农用地分等成果图等图件的基础上,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利用空间分析法将以上图件叠加并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范围。
2.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潜力就是有选择地将基本农田划定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过程[2]。延边州地貌呈山地、丘陵、盆地三个梯度,以山地、丘陵居多,若仅以坡度作为评价基本农田的因素,则不能完全体现基本农田质量现状以及各县市的差异性。因此,为保证基本农田建设潜力评价科学合理,本研究遴选自然地理条件、土地利用情况、粮食生产能力、基础设施条件、区域发展条件作为准则层,同时,评价指标的筛选也严格遵循全面原则、可行原则及可比原则[3]。在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后,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对比各层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表1)。
2.3 确定评价指标分值
2.3.1 评价指标的获取
1)自然地理条件。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平均利用等别等自然地理条件的数据通过延边州各县(市)的农用地分等成果获得。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将农用地分等成果与变更调查数据中的基本农田图层相交,对每个评价单元赋予所需属性值,若同一评价单元有多个属性值,则按照以下公式确定整个评价单元的属性值。
其中,Si为各评价单元中属性值为i的全部图斑面积之和,S为各评价单元的总面积,Xi为属性i的数值大小。简言之,本研究按面积比例确定各评价单元属性值的大小。
2)土地利用情况与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农田保护率、集中连片程度、新增耕地潜力、农村道路比例、森林覆盖率主要通过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获得。基于ArcGIS软件平台,提取出基本农田、农村道路、林地等图层,并导出属性表以获取所需数据。以延边州各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选取内陆滩涂、其他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及裸地6种地类数据计算新增耕地潜力的现状值大小。
3)粮食生产能力与区域发展条件。粮食单产及播种比例、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及农民纯收入、农业人口比例等数据通过延边州统计年鉴获得。
2.3.2 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指标虽全部为正相关指标,但具有多样性,量纲和数量级都不统一,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4]。因此,采用极值标准化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指标值均在0~1范围内,具体方法如下:
Xij标准=(Xij-Ximin)/(Ximax-Ximin)
式中,Xij标准为标准值,Xij为原始值,Ximin为标准化的最小值,Ximax为标准化的最大值。
2.3.3 算各指标分值 采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条件值。将各单项指标加权求和,对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进行综合评分,得出各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分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i是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值,Xij表示第i个乡(镇)第j项指标的分值,Wj代表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
3 建设潜力分级
3.1 建设条件分级标准
利用ArcGIS自然断点法,根据延边州实际情况和基本农田的评价结果,将全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按综合分值的大小分为5级(图3)。Ⅰ级,0.590 0~0.670 0分,分别是敦化市的官地镇和安图县的松江镇;Ⅱ级,0.510 0~0.589 9分,分别是延吉市的朝阳川镇,图们市的长安镇,安图县的万宝镇、两江镇、亮兵镇、永庆乡,敦化市的沙河沿镇、雁鸣湖镇、黑石乡、额穆镇,汪清县的罗子沟镇;Ⅲ级,0.430 0~0.509 9分,分别是延吉市的依兰镇,图们市的凉水镇,敦化市的江南镇、大石头镇、大桥乡、贤儒镇、翰章乡、青沟子乡、红石乡,珲春市的敬信镇、杨泡满族乡、哈达门乡、马川子乡,龙井市的德新乡、老头沟镇、东盛涌镇、白金乡,汪清县的大兴沟镇,安图县的明月镇、石门镇、新合乡;Ⅳ级,0.350 0~0.429 9分,分别是延吉市的小营镇,图们市的月晴镇、石岘镇,敦化市的黄泥河镇、大蒲柴河镇、江源镇、秋梨沟镇,珲春市的春化镇,三家子满族乡,板石镇,密江乡;龙井市的开山屯镇、三合镇;和龙市的头道镇、东城镇、西城镇、龙城镇;汪清县的东光镇、复兴镇、百草沟镇、春阳镇、鸡冠乡;Ⅴ级,0.270 0~0.349 9分,分别是延吉市的三道湾镇,龙井市的智新镇,珲春市的近海街、英安镇,和龙市的南坪镇、八家子乡、崇善镇、福洞镇,汪清县的天桥岭镇、汪清镇,安图县的二道白河镇。
3.2 划分建设潜力区域
3.2.1 划分依据 结合延边州基本农田现状和全州已实施的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和需全面整治3种分类标准,分析不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的区域分布情况(图4)。
1)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是指田间设施基本配套,基本不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便可满足正常生产甚至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具备高产、稳产能力,粮食产量可达到当地最高水平的基本农田区域[5-8]。一般来讲,当地农用地利用等最高的基本农田区域、水田区域、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及已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工程或标准良田工程的区域,即为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区域。因此,本研究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Ⅰ级的评价单元确定为全州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区域。
2)稍加整治是指骨干工程设施完备,但田间工程设施存在不足的基本农田区或整备区。该类区域在着力完善田间工程设施,大力开展防护林、农用井、涵管、生产路等相关工程,完成维修改造后才能达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9]。因此,本研究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Ⅱ级的评价单元确定为全州稍加整治的区域。
3)需全面整治是指需在田、水、路、林、村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的区域,不但要维护好在建的整治项目和社会等多方面投入的土地整治项目,而且要将新安排的项目与农业、水利等方面的项目进行衔接,充分发挥资金的整合作用[10-13]。理论上,经过整治的耕地可全部建设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因此,本研究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Ⅲ级、Ⅳ级、Ⅴ级的评价单元确定为全州需全面整治的区域。
3.2.2 划分结果 将延边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潜力的分布情况,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的区域、稍加整治区域、需全面整治区域3个类别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区域。由表2可知,延边州基本具备高标准建设条件的区域总规模为31 359.67 hm2,主要分布在敦化市的官地镇,安图县的松江镇。
2)稍加整治区域。由表3可知,延边州稍加整治区域潜力总面积70 093.97 hm2,主要分布在延吉市的朝阳川镇,敦化市的沙河沿镇、黑石乡,安图县的两江镇等乡镇。
3)需全面整治区域。由表4可知,延边州需全面整治区域潜力总面积197 932.92 hm2,在全州广泛分布。
4 结果与分析
1)延边州的全部基本农田中,基本具备高标准建设条件的共31 359.67 hm2,占全州基本农田总面积的10.48%;稍加整治的共70 093.97 hm2,占23.41%;需全面整治的共197 932.92 hm2,占66.11%(图5)。由此可见,全州质量较高的基本农田较少,大多数需要进行全面整治。
2)结合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及建设条件分级图、建设潜力区域分布图的潜力级别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延边州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的基本农田分布在敦化市和安图县;需稍加整治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敦化市、安图县和汪清县,延吉市及图们市也稍有分布;需全面整治的基本农田分布较广,基本在全州各乡(镇)均有分布。由此可见,敦化市和安图县的基本农田质量较全州其他县(市)高,和龙市基本农田质量较全州其他县(市)低。
5 小结与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除敦化市与安图县外,延边州其他县(市)的基本农田质量普遍较低,应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整治,即不同潜力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应按照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稍加整治、需全面整治的顺序开展建设。再结合各县市、各乡镇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不同情况,从田块、水利、农田道路、农田防护林等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土地整治。其中,田块应因地制宜建设,使其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便于经营管理;水利以疏通、硬化沟渠为主,并配套附属设施,保证排涝需要,根据各乡镇不同的地形条件和耕地类型,选择不同的排涝方式;根据现有交通设施的具体情况,应着力修整或补充农田机耕道路,完善农田道路体系,使田间道路通达便捷、布局合理;依据延边州各县市田、水、路、村的实际情况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重点在于将农田防护林的主要林带配置成网格,形成农田林网化,形成一个既有综合生态防护功能,又符合农作物生长的农田防护林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 涛,廖和平,杨 伟,等.大都市边缘区高标准基本农田潜力评价及建设模式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5):109-114.
[2] 杨 伟,谢德体,廖和平,等.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7):219-229.
[3] 王新盼,姜广辉,张瑞娟,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10):241-250.
[4] 郭贝贝,金晓斌,杨绪红,等.基于农业自然风险综合评价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划定方法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3):377-386.
[5] 薛 剑,韩 娟,凤荣,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5):193-203.
[6] 方勤先,严 飞,魏朝富,等.丘陵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及潜力分析――以重庆市荣昌县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3):122-130.
[7] 刘建生,郧文聚,赵小敏,等.基于差距度与投资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与应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3):47-53.
[8] 唐秀美,潘瑜春,刘 玉,等.基于四象限法的县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布局与模式[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3):238-246,293.
[9] 王 晨,汪景宽,李红丹,等.高标准基本农田区域分布与建设潜力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226-229.
[10] 孔祥斌,靳 京,刘 怡,等.基于农用地利用等别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0):46-51.
[11] 吴 飞,濮励杰,许 艳,等.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与决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70-277.
Abstract: Due to low vegetation coverage, there is serious water erosion in Langcha Project area, not only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agricultural economy, but also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roject area. Throug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ncluding terrace construction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关键词: 特色产业;高效;节水灌溉
Key words: special industry;high efficiency;water-saving irrigation
中图分类号:S3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00-02
0 引言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加快山区生态建设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利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决定自2010年开始,启动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坡改梯建设项目。西吉县也在对县情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原则,确定上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陕甘宁梯田建设项目宁夏西吉县郎岔项目》。
1 基本情况及现状
郎岔项目区位于渭河流域上游葫芦河支流,西吉县东部,距县城约23公里处,总面积83.2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70.9km2,涉及硝河乡的郎岔、红泉、隆堡、范家湾等8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2847人,根据地理位置和坡耕地面积情况,可将项目区划分为三个项目片。该项目区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流域沟壑发育,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模数4800t/km2·a,年产沙量约39.94万t,长期以来受恶劣的生态环境和严重的水土流失限制,农作物产量低下,经济发展缓慢,项目区群众对兴修基本农田要求迫切,具有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
1.1 水土流失状况 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为:一是水土流失面积大。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为70.9km2,占总面积的85.22%;其中强度以上侵蚀面积占35.9%。二是产沙时间集中。项目区产沙主要集中在汛期,来沙往往集中于几场大暴雨所产生的洪水中,且以推移质泥沙为主,汛期产沙量占年产沙量的91.4%以上,造成下游河道和水库淤积十分严重。三是复合型侵蚀严重。项目区内一年中几乎每一季节都有较强的侵蚀存在。冬春季项目区内地表干燥、植被稀疏,风力侵蚀最为严重,而且冬春季日温差很大,冻融风化作用也很强,斜坡、谷坡泻溜侵蚀严重;夏、秋季水蚀、重力复合侵蚀最为严重。四是人为水土流失严重。项目区内人口居住密集,耕垦指数过大,对地表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1.2 坡耕地现状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124800亩(83.2km2),耕地总面积89438亩,其中5°以下的耕地28901亩(基本农田18825亩,坡地10076亩),占耕地面积的32.31%;5-15°的坡耕地32066亩,占耕地面积的35.85%;15-25°的坡耕地11279亩,占耕地面积的12.61%;
25-35°的坡耕地17192亩,占坡耕地面的19.22%。
1.3 梯田建设现状 到2008年底,项目区现有基本农田面积18825亩,其中机修梯田面积6360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33.78%,占耕地总面积的7.1%;水地8865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47.09%,占耕地总面积的9.9%;台地3600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19.12%,占耕地总面积的4.0%。人均基本农田1.5亩。
2 项目建设的紧迫性
①实施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是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迫切需要。由于项目区内降水比较集中,植被覆盖率低,水力侵蚀比较严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800t/km2,年输沙量为39.94万t,且输沙量的91.4%主要集中在6~9月份,使项目区内有限的水土资源大量集中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活。②实施基本农田建设,是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迫切需要。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30mm,且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1.2%,并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而主要作物春小麦生育期3-6月份的降水不足全年的32.9%,供需矛盾极为突出,干旱是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当地政府及群众强烈要求建设基本农田,以有效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③梯田建设是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由于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力侵蚀比较严重,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4800t/km2。年输沙量为39.94万t。每到汛期造成流域内水分和土壤肥力大量流失,不仅制约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严重影响着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
3 梯田建设潜力分析
①土地资源方面:项目区农耕地总面积89438亩,土层厚度在15-150m,其中5-25°范围内适宜修建基本农田的坡耕地面积43345亩,对发展机修农田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②技术力量方面:西吉县在多年的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做法与措施,培养了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高技术的专业队伍,拥有数量充足、性能优良的施工机械,目前,农田施工企业拥有推土机210台,每台年平均修建旱作基本农田按450亩计算,一年可修建旱作基本农田9.45万亩,完全可以高标准如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③制度保障方面:西吉县在多年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制度,在建设过程中,能积极采取政府推动、政策调动、适当扶持、各部门协作、地方群众积极参与等综合措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在项目的运行管理中,建立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保障梯田建设顺利开展。
4 建设规模与目标
4.1 建设规模 本次规划将30550亩机修农田全部布设于项目区内5-15°的坡耕地上,占5-15°坡耕地面积的95.3%,占5-25°坡耕地面积的70.48%,使人均累计基本农田达到3.6亩;为了充分利用项目区的水资源条件发展节水灌溉,规划在郎岔村配套建设小高抽3处,发展水浇地面积1220亩;根据项目区群众意愿,为发展畜牧业和便于收割管理,在项目实施期内为使期末户均牧草达到3.0亩,本次规划在新修梯田地埂上种植牧草660亩,占坡改梯面积的2.2%;按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向以及生态建设的需要,将5-25°的12795亩坡耕地和25°以上
17192亩坡耕地全部规划到今后的退耕范围内,退耕措施主要采取种植有后续发展和保障力的乔、灌、经果林及多年生牧草。在25°以上的退耕坡面上宜种植成活率较高的沙棘、柠条等生态灌木林,在15-25°的退耕坡地宜种植杏树、桃树等经济林和紫花苜蓿。根据以上规划,建议政府尽快采取措施、落实任务,对项目区实施退耕还林草。
4.2 建设目标 根据西吉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在对项目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生产发展方向,综合考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大的特点,优化配置治理措施,促使项目区逐步建成农、林、牧、副各业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生态经济体系。使项目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确定项目区建设目标如下:①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根据项目区内自然条件、水土资源、土地利用现状等综合分析,应积极开展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期末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50亩,使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现状21.88%提高到51.23%,各项水保措施综合产生作用年可新增拦泥9.63万t,蓄水855.3万m3。水土流失防御体系初步建立,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②发展农村经济目标。通过梯田建设工作,到治理期末,农村各业总产值由3839.17万元达到4745.73万元,人均年产值由2988元达到3502元,人均年收入由初期的1836元达到2152元,可使项目区经济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更趋于合理。交通道路、供水、供电和文化教育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实现群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范堆相.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N].山西日报,2004-10-17.
关键词 土地整治 规划 山东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土地供需矛盾问题日益趋紧,国家亦把土地管理问题作为重点工作。如何增加高标准基本农田数量提升现有耕地质量,合理利用现有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成为主要任务,并相应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性文件和措施。
201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颁布实施。《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这表明新一轮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始。
一、土地整治规划概述
土地整治规划从政策延伸的意义上说是第二轮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但是在规划的内涵、范围和意义上说,较之以往又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要在合理、客观和认真总结和评价上一轮开展的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基础上,总结问题和教训,借鉴合理经验和有效做法,认真开展、实施。
(一)土地整治的含义。
土地整治是指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破坏、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整治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关键在于两个字“利用”。综上可简化的分为三类,即没有利用的土地、正在利用的土地和毁坏弃而不用的土地。
(二)土地规划的目的。
规划的目的就在充分挖掘这三类的土地潜力:
(1)没有利用的土地对照宜农未利用地开发的潜力;
(2)正在利用的土地对照农用地整治潜力、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和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潜力;
(3)毁坏弃而不用土地对照土地复垦潜力;
要充分摸清掌握地方土地的类型和潜力,对土地利用情况“辨症施治”,才能够依照处方(政策),抓好药材(项目),从而在土地的层面破解地方的“双保”难题,实现结构合理、生产高效、生活便利、生态改善的目的。
二、山东省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现行政策及配套项目进行分析
(一)农用地整治。
本轮规划的核心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国要实现4亿亩的指标,任务艰巨。2012年6月26-27日,在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加快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现场会上,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世元强调:“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划得准、调得开、建得好、保得住'四大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为此,一方面国土资源部出台《高标准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制定了标准;另一方面项目立项不再要求3%的耕地新增率,放宽了条件,目的就是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另外应同时适度开发宜农未利用土地,推进其他农用地的整治治理。
2010年山东省开始第一批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参照天津市、成都市的模式,将土地整治与城乡增减挂钩结合,共设66个项目,单个项目规模达到约5万亩,总投资100亿元。2012年国家分派给山东省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是981万亩,逐级下派到各市各县。
基于以上要点在调查当地潜力的过程中,第一要参照2011年高标准基本农田指标,推算十二五期间指标总量,第二划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区域禁止占用搞项目开发和建设,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要求确定项目范围的时候重点考虑。第三,做好“四个一”文章,即“认一批、建一批、验一批、安排一批”。尤其是对于老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用项目集中归并,成片大规模补建的方式,满足高标准基本农田标准,达到指标总量,这是必须完成的任务。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
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要统筹规划城乡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当前,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主要基于两个政策层面,一个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一个是建设用地置换。现在具体到实践中做的最多的是还是建设用地的增减挂钩,因为当前建设用地置换从政策的层面上来说还有瓶颈,未开展实施。但是从山东省内东部、中部、西部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存量与经济发展呈现倒挂的态势来看,这一政策的启动指日可待。
在调查当地潜力的过程中,第一要依托当地乡镇政府,摸清可开展挂钩的村,实地调查样点村,切实尊重群众意愿;第二参照以往挂钩项目,掌握当地可实施的财力和完成力度,2011年山东省第一批次每县区限批700亩周转指标,没有归还上年度50%指标的不予立项,要适度把握规模;第三要结合地方小城镇规划,旧村改造、迁村并点等项目要纳入到本规划中。
(三)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
土地整治规划的范围是行政区域内全覆盖,包括城镇和乡村。对于城镇工矿建设用地而言,主要是对旧城镇、旧村居(包括城中村)、旧工矿等进行“三旧改造”,在实施中可结合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城区规划、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转型、环境再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在调查当地潜力的过程中,第一要摸清楚“三旧”分布情况以及土地使用权人的改造意愿;第二要领会城市发展规划的思路,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格局,预见哪些城区会因为城市发展重心的转移而成为老城区;第三依托当地产业结构引导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因势利导。重点在于地方政策配套和支持。
(四)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是对毁坏(自然灾害损毁和生产建设破坏两类)弃而不用土地整治,使其达到可利用土地的目的。山东省内主要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以全省内的砖瓦窑厂复垦和局部地区济宁、枣庄塌陷地的复垦为主。上一轮土地整理工作中已经开展实施了一部分,本轮要加大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力度,同时加大质量控制。提高复垦后土地生产力和环境改善。另外需要注意一点,国土资源部自2007年81号文(关于组织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生产建设项目涉及采矿、交通、能源等已经或可能对土地产生破坏的项目立项发证均需要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因此在具体实施工程中,两者可以结合。
(五)宜农未利用地开发。
山东省内,东营、滨州等黄河入海口区域每年因黄河泥沙沉淀淤积自然形成大规模滩涂和盐碱地,这部分土地大部分尚未利用,下一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合理规划,进行开发利用,当前黄河三角洲的开发随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已经开启。另外,山东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资源较多,易开发的主要在济南、淄博、枣庄、潍坊、泰安、临沂等地,十二五期间,可利用的低丘缓坡、废弃矿坑及未利用地可达一万两千多公顷,潜力较大。可根据开发项目的难以程度及当地的财力情况,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实施。
三、总结
土地整治规划是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是“保红线”项目实施的依据,是“保发展”项目成立的前提。国家层面的国土战略已经由先前的增加耕地数量转变为耕地质量为先的数量责任制,因此完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农未利用地开发三类项目是增加建设用地指标、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抓手。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在行政职能划分上归属城建部门,改善的重任还在于地方政府的城市经营理念和发展思路。因次,本论规划的编制要突出重点问题、解决难点问题和指出要点问题,同时一面要与全国性规划基期2011年到2015年同步,一面要兼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期2006年至2020年,为2016年至2020年的土地整治规划预留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孟艳丽等.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研究.山东国土资源;2012.3(28):49-52.
关于20*年国土资源工作,重点坚持“四个围绕”抓好“四个推进”
第一,围绕促进可持续发展,参与宏观调控,积极推进国土资源规范有偿使用。充分运用行政、法律手段积极参与宏观调控,建立完善政府管理土地的责任制度,健全监察、司法、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的土地案件查处机制,深入整顿规范国土资源开发秩序;严把土地调控闸门,从严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国土资源的作用,加大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力度,积极推进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使国有土地和矿业资产的使用效益得到最大显化。
第二,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协调运作,积极推进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全面完成土地更新大调查工作,启动并抓好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继续推动城镇地籍调查,加快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步伐。按照省政府批复意见,认真做好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公布和实施;积极协调做好鸡讷公路*段、松花江防洪江堤和工业园区用地的补偿安置工作;高效快捷办理城镇建设所需各项用地审批工作,做到及时依法供地,确保重点工程和项目顺利建设实施。
第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强耕地保护,积极推进标准化农田建设。进一步落实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科学合理地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审批用地和实际发生用地的双重责任内容,提高占补平衡能力,坚决做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从源头上把好耕地保护总闸门。积极做好土地整理项目的立项,尽快完成祥顺、*镇桦树土地整理项目的收尾工程,高标准实施浓河基本农田整理和浓河、富林土地整理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提高标准化农田建设水平,以旱涝两类中低产基本农田整理为重点,改善农田面积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8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0万亩,打造一批标准化农田和特色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扩大标准化农田建设规模,促进耕地质量和产能大幅提升。
第四,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化治理,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做好铧子山地质公园项目立项报批,完成省厅投资114万元的凤山镇杨木顶矿产勘查工作和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矿产资源整治工作,加强矿产开发监管和储量动态监测,对现有矿山资源有偿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严禁工艺落后、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矿山企业进入资源开发领域,进一步落实科学的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方式,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于20*年交通工作,将突出“四个重点”力争实现“四个突破”
第一,突出以“二路一桥”建设为重点,抓好协调运作,力争在县域交通环境改善上实现新突破。采取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势,尽快完成鸡讷公路*段施工区内的电力、通讯、房屋等设施的拆迁及补偿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施工;积极运作哈肇公路*境东段的立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主动配合省公路部门,推进松花江公路大桥建设,克服一切阻力和障碍,确保工程建设顺畅。
第二,突出以促进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抓好通畅工程,力争在通村公路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通村公路19项32.4公里的建设任务,严把招投标关选好施工队伍,严格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切实把通村公路建成“民心”工程。
第三,突出以路产路权维护为重点,抓好路政管理和公路养护,力争在安全畅通上实现新突破。加大路政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治理超载运行、无证经营、客货混运等违法行为;各乡镇和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交通部门工作,对已建成白色路面的通乡、通场、通村公路设立路栏,严禁超载车辆,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提高使用年限。坚持“管养”结合,严格取缔公路“三乱”现象,提高公路养护标准和水平,努力实现省级干线公路养护评比“保铜争银”的目标。
关键词:GIS 农田信息化管理 农田信息化维护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对永久性基本农田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为此,国家还实行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本农田的产量直接影响着国计民生,为了保障永久性基本农田提高产量和不被侵占,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就有了极大的作用,信息化处理数据,可以更有效率地管理永久性基本农田。其中GIS技术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GIS技术,全名叫地理信息技术,它是在电脑硬、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地理数据以及系统管理人员组织而成的对任一形式的地理信息进行高效获取、存储、更新、操作、分析及显示的集成的系统。它可以把农田的一切地理数据录入计算机,通过软件分析,把地图的视觉效果和一般数据操作集成在一起,可以更简单直接有效地看到地理信息。
1 运用GIS系统在永久性基本农田上划定上的应用分析
1.1 现存管理方法落后
目前还有许多基层还是用文字报告、报表和手工编制的方式表达基本农田的保护分布图,用这种方法管理基本农田,既不能实现相关的成果,在快速检索查询也极不方便,又不能对相关成果及时更新最新动态和动态的监测。同时也会容易出现遗漏、差错等问题,与图上数据、面积和统计数字不相符。
1.2 信息化管理作用
信息化管理永久性基本农田,包括GIS技术,以基本农田为对象,大量检测土地以及大气数据,对各类农田数据进行搜集、存储、加工、使用和维护,通过信息化技术的使用,令原本需要人工处理的改变成为计算机科学管理,不但节省人力物力,更重要是杜绝了人为的出错,安全可靠,令资料管理达到了全新的水平。为基本农田建立复杂的信息功能系统模型,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应用,利用计算机运算和GIS系统综合使用,可以在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模型辅助决策功能。同时也可以提升管理工作的标准性、客观性、公正性。最大限度避免和降低人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观错误和片面性错误。促进和丰富了土地的科学发展,把传统的管理方式与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方式相互结合,既丰富了系统中的数据和应用模型,又可以加速GIS的发展,同时避免了人为错误,更好地科学使用土地。做好信息化管理用户界面,是对系统流程的最终体验,是系同直接面对用户的窗口,对用户来说,界面就等于系统,用户界面是否优化得当、是否让人容易上手、是否容易管理系统,直接影响着用户对系统使用程度,间接影响着基本农田的科学化管理程度,所以一个方便使用,容易上手,简介人性化的用户界面也十分重要。
1.3 GIS对农田的保护
信息化土地管理主要对土地调查、土地利用产生重大作用。在GIS的监测之下,对农田的地理信息一览无遗,可以很清楚明白地看出农田的一切自然状况,如果永久性基本农田受到侵占或荒废,甚至土地上、天空中有一切异常,只要在管理的区域内有任何变化,也可以在GIS系统下很容易监测出来,方便及时处理。在信息化管理下,减少气候变化、气温变化的影响,做到能更加平稳的粮食出产,就可以更加科学地发展和保护基本农田,提高农田的效应。
2 运用GIS技术给基本农田带来帮助
2.1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困境
最近几十年,我国频繁发生了严重的水旱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这暴露出我国的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尤其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特别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冲击,所以国家带头为农业建造了许多农田水利工程。农田的水利主要以灌溉排水系统为主,调节农田地区的水情,缓解旱涝,防治盐碱化等作用,又可以促进农业稳产、提高收成。但由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是公共设施,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同时有多部门维护和管理,水利的管理和维护相对落后,令很多新建的农田水利得不到有效的使用,很多时候得不到没有及时维护,大大缩短了设施的寿命,令农田得不到正常的保证。而且农田水利设施分别范围广,许多的设施都在比较偏远的地区,数量还非常庞大,为日常管理、维护都带来很大的麻烦。
2.2 GIS技术对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
通过信息录入,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分析总路径的长度和要花费的时间、各个水利设施的检查时间等资料。为了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可以汇总数字信息,进一步扩大GIS覆盖范围,更方便、快捷管理好信息系统。伴随着全球气温变暖和气候变化异常,农田将会越来越依赖水利设施,做好信息化现代化灌溉和排水管理,应该充分发挥农田水利的利用、更高效利用水资源,其中节水设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喷灌和滴管有机结合,做到水资源最优化利用,实现农田信息自动化采集,利用GIS技术,对农田周边环境信息和水利设施的科学使用,做到最优化水资源管理。还可以完善快速检测水利设施故障和定位、快走指导检测等功能,为农田的水利设施管理和维护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 结语
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可以对自然界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综合分析处理的科学管理一种高新技术手段。它可以通过数据归纳、处理把基本农田信息技术系统建立。跟随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和GIS技术日渐大众化,构建成熟的农田信息管理系统是一种趋势。同时针对数量庞大、分布区域广泛的永久性基本农田的水利系统,利用GIS技术可以进一步管理水利设施的应用,能以最快速度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及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令GIS技术成为提高粮食产量而又绿色环保的双赢做法的有力保障和强大后盾。
参考文献:
[1]陈百明.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态势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2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