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蜂胶的作用

蜂胶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蜂胶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蜂胶的作用

蜂胶的作用范文第1篇

蜂胶Propolis是由工蜂采集树木(主要是杨树、桉树、桦树和柳树等)以及某些草本植物枝芽或破皮分泌出的一种固体粘液,与其本身上颚腺分泌物、蜂蜡和少量花粉加工混合而成的一种物质。通常涂在蜂巢的周围和巢壁等地方,是蜜蜂本能地为了除病菌和虫害,保护群居生活生息繁衍的一种天然物质。

天然蜂胶通常为黄褐色、绿褐色或灰褐色,具芳香气味的树脂状团块。有粘性,低温下变硬、变脆,加热可熔化。易溶于丙酮、苯、乙醚及乙醇等。

二、蜂胶的主要成分

蜂胶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混合物,其所含成分的性质与数量主要取决于蜜蜂采集地区的植物种类,但同时还与蜜蜂本身的种类有关。从结构成分来说,蜂胶主要由以下5类物质组成:①树脂、胶质,占50%~55%; ②蜂蜡,约占30%;③挥发精油,约占10%;④花粉,约5%;⑤各种有机酸和矿物质,约占5%,其中又以脂肪酸最多,占其中的65%左右,灰分和糖分次之,少量维生素和矿物质钾、钙、铁等,氨基酸约占1%左右[详见:养蜂科技,2002,(5):30]。

通过核磁、质谱、紫外线、红外线等分析技术,可进一步了解蜂胶中具体的化学成分,到目前为止已经从蜂胶中鉴定出300多种化学成分。

三、蜂胶的药理作用

1. 抑杀微生物作用

(1) 抗菌作用

蜂胶的抗菌作用,早在1979年就有介绍,Grange等[详见:Grange JM,Oavery RM,J Royal Soi:Medicine,1990,83:159]报道,在血液培养基中添加5%蜂胶提取物,然后在此培养基中接种20株病原菌,结果表明,蜂胶可抑制全部革兰氏阳性菌,而对革兰氏阴性菌无效果。杨更生等人[详见:杨更生,侯晓藏,冯玲淑,等: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8,12(3):176]用蜂胶对变形杆菌、乳酸杆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与7种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蜂胶的平均抑菌环明显大于其它7种中药(t>3.36,P<0.01。张伟等报道了蜂胶提取物对食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伤寒沙门氏菌0.8%,志贺氏菌0.8%,魏氏梭菌0.8%,肉毒杆菌0.8%,蜡样芽苞杆菌0.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4%,金黄色葡萄球菌0.4%。

细菌对蜂胶亦可产生抗药性,如葡萄球菌对蜂胶总提取物(EEP)可产生抗药性,但与常用抗菌药物之间无交叉抗药性。如从病人体内分离出的对多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有抗药性的葡萄球菌对EEP仍敏感[详见:Scheller S et al:Arzneim-Forsch 1977,27:889]。

关于蜂胶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研究。初步证明从蜂胶中提出的5,7-二羟基双氢黄酮、5-羟基-7-甲氧基双氢黄酮、高良姜素、山奈素、咖啡酸酯、桂皮酸及其衍生物等可能是抗菌作用的一些有效成分。但从蜂胶中提出的单一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不如其总提取物(EEP),故认为蜂胶的抗菌作用可能是其所含成分的复合作用的结果。[详见:房柱:中国养蜂,1979,(3):10]和[乔管胜,陈瑞华:中国中药杂志,1991,16(8):48l]

(2) 抗真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蜂胶提取物对黄癣菌、断发癣菌、大脑状癣菌、紫色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癣菌、铁锈色小孢子菌、羊毛状小孢子菌、叠瓦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有较强抑菌作用,此制剂与不同种类蜜蜂的蜂胶,对上述各种浅部真菌的抑菌作用无显著差别。蜂胶提取物对孢子丝菌、白色念珠菌、裴氏着色霉菌、蛙烘霉菌、新形陷球菌、星状奴卡氏菌、毛霉菌和熏烟色曲菌等深部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蜂胶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是蜂胶抗真菌作用的重要有效成分,如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和5,7-二羟基-3,4-二甲基黄酮在25~35ug/ml即能抑制真菌生长。1977年Metzner 发现,蜂胶对念珠菌属、酵母菌属和囊球菌属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10mg/ml ,而松属素(pinocembrin)的最小抑菌浓度则为0.1~3.0mg/ml,指出pinocembrin是蜂胶抗真菌作用的一种有效成分[详见:房柱等:微生物学通报,1978,5:12]。

(3) 抗病毒作用

蜂胶能抑制水泡性口腔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型、HVJ、SV-40的感染,能防御细胞感染病毒以及能抑制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增殖作用。感染前滴鼻或雾化吸入50%蜂胶乙醇溶液能完全抑制流感病毒在小鼠体内繁殖,但感染后再给药则无效[详见:Shevchenko L F et al:Apic Abstr,1978,29:626]。徐诚等[详见:徐诚,王国斌,陈汝仁,等:蜜蜂杂志,1995,3:5]用蜂胶酊在鸡胚中做抑流感病毒的试验,结果显示:10%与1%蜂胶酊凝集试验为阴性,0.1%有2只鸡为阴性,说明蜂胶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优于植生根对照组。

2. 对机体免疫机能的影响

蜂胶无明显的抗原性,但它与一些抗原混合免疫动物时,能起免疫增强作用。合用蜂胶和副伤寒菌抗原免疫小牛,较单用副伤寒杆菌抗原能显著提高血清凝集素的浓度,表明并用蜂胶能增加抗体产生。与此同时白细胞的吞噬活力亦增加。单用沙门氏菌抗原免疫家兔时,在免疫14日后,血清抗体滴度最高,以后迅速降低,到35日时转为阴性。合用蜂胶和沙门氏菌抗原免疫家兔,在免疫后7日,血清中已能检出抗体,在21日抗体滴度达高峰,此后迅速降至维持水平,此水平至少持续65日。蜂胶还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这些均表明蜂胶能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详见:林志彬:中国养蜂,1981,(8):29]。

3. 抗氧化作用

用蜂胶制剂进行对自由基、过氧化脂质及血液粘稠度的试验,显示可升高S0D活性和降低过氧化脂质的活性及降低血粘度作用。属理想的抗自由基制剂[详见:史满田:中国养蜂,1998,49(5):34]。通过蜂胶黄酮对小鼠肝脏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影响的研究,发现可明显增强两种酶的活性,从而清除体内大量自由基,减少对组织细胞的损伤,缓解肿瘤、炎症、心血管等疾病[详见:齐彦:中医药信息,1999,(5):53]和[郭丽新:中医药信息,1999,(6):56]。另有报道蜂胶黄酮对小鼠肝内丙二醛(MDA)活性影响的研究,发现应用蜂胶黄酮后肝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的终产物MDA明显减少,与前面文献报道相符合[详见:刘丽波:中医药学报,2000,(2):77]。研究还发现蜂胶抗氧化作用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自身供氢氧化实现的。其它成分如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及可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的阿魏酸、咖啡酸等。此外研究发现其抗氧化作用与浓度有关,并鉴于其热稳定性好,与温度关系不大。由此可肯定蜂胶是一种有前途的抗氧化剂。这点也通过以抑制非细胞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和抗自由基的方法,研究其抗氧化活性,发现蜂胶能有效消除机体外产生的0-2和0H自由基,并呈现量效关系所证实[详见:乞永艳:蜜蜂杂志,2000,(12):3]和[曹伟: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1(2):146]。蜂胶黄酮对小鼠脑-氧化氮影响的研究,显示可明显提高脑组织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显著降低脑组织N0含量,提示蜂胶黄酮可以抑制NO的细胞毒作用,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详见:韩德文:中医药学刊,2001,18(1):90]。另有研究报道,蜂胶提取物不但显著增高小鼠S0D、CAT的活性,降低MDA含量,并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细胞基损伤,避免细胞膜结构损伤而可能导致的Na+-K+-ATP酶活性下降,由此呈现抗氧化和保护机体的作用[详见:郭丽新:中国中医药科技,2001,8(4):226]。 (未完待续)

蜂胶的保健、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服用量的多少和服用时间的长短有很大的关系,任何一种药品和保健食品都是如此。如果服用量不够,或服用的时间不够,都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个体体质和疾病的轻重程度不同,体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讲,蜂胶日常保健用量为“蜂胶黄酮”(以芦丁计)80~120毫克/天,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和辅助治疗用量为“蜂胶黄酮”(以芦丁计)150~300毫克/天,分早晚2次或早中晚3次服用。消费者可根据个人的服用目的和体质特点,适当增减用量,并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食用方法和用量。

消费者在选购蜂胶产品时,一定要查看蜂胶有效成分“蜂胶黄酮”的含量,因为这是蜂胶产品国家标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据此判断产品中蜂胶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也可以据此判断蜂胶产品中蜂胶原料投入的多少。

蜂胶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蜂胶; 黄酮类; 药理作用; 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1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34-02

蜂胶是蜜蜂从长胶源植物的树芽、树皮等部位采集的树脂,再混以蜜蜂舌腺和蜡腺等腺体的分泌物,经反复代谢合成的一种胶状物质[1]。蜂胶内含多种成分,主要有黄酮类、酚类及酯类等物质。其中,黄酮类为主要成分。随着科技的发展,对蜂胶的研究日益深入。鉴于此,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蜂胶药理作用及其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蜂胶的化学组成

德国学者kustenmacher最早对蜂胶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他在1910年从蜂胶中分离并鉴定出肉桂醇与肉桂酸。现代科学表明,蜂胶中已鉴定出的化学成分有数百种。蜂胶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黄酮类,芳酸及其酯类,醛酮类,甾体类,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

2蜂胶的理化性质

蜂胶是不透明的固体,呈棕褐色、棕红色或灰褐色,有时带有青绿色。蜂胶表面光滑或粗糙,切面与大理石外形相似。天然新鲜蜂胶有树脂香味,燃烧时发出乳香气,味微苦、嚼之粘牙。蜂胶具有一定的黏性和可塑性。蜂胶密度随不同采集植物而异,一般为1.112~1.136g/cm[2]。蜂胶属树脂类物质,极易溶于乙醚、氯仿、丙酮、苯及质量分数为 2%的 NaOH溶液,溶于体积分数为 95%的乙醇[3]。

3蜂胶的药理作用

3.1抗菌:蜂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20余种致病性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王南舟[4]利用蜂胶乙醇提取物与芍药甘草汤配伍制成复合蜂胶制剂,对多种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为对象,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蜂胶制剂对各受试肠道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尤其对沙门氏菌和福氏痢疾杆菌的抑菌力更强,同时证明了其抗菌有效成分来自蜂胶、白芍与甘草,而非作为溶剂的低浓度乙醇。

3.2抗真菌活性:蜂胶中所含黄酮类成分是其抗真菌作用的重要成分,体外实验表明,蜂胶乙醇提取物对各种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5]。

3.3抗炎作用:胡福良等[6]研究了蜂胶醇提物和水提物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大鼠急性关节炎、大鼠急性胸膜炎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对急性炎症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3.4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蜂胶中的黄酮类、萜烯类化合物等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减缓机体内各种有害的过氧化物对机体的伤害能力,从而可以保护机体的安全和健康[7]。

3.5抗肿瘤活性:临床预实验研究表明,蜂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文献表明,蜂胶的黄酮、酚、醇、萜、烯等化合物特别是黄酮类物质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功能[8]。

3.6增强免疫作用:蜂胶能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促进吞噬细胞的作用,刺激体内产生抗体来抵抗多种疾病[9]。

4蜂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蜂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和色谱法。色谱法则主要有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毛细管色谱法等。

4.1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处理简单,操作速度快。但该方法只能表示化合物的总量,不能反映蜂胶单个活性成分的浓度,且由于蜂胶成分复杂,百种化合物,活性各不相同,因此,色谱技术更能满足要求。

4.2气相色谱法:刘波静[10]等用气相色谱一质谱分析方法分离鉴定北京蜂胶中的化学成分,分离了黄酮类、醇类等个化合物,并对其含量作了测定,表明黄酮类中乔松素含量最高。

4.3液相色谱法:单个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研究过程中,液相色谱法应用最广泛。赵玉娟[11]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胶中种黄酮化合物,样品中,9种成分均有检出。其中,高良姜素、柯因、乔松素、槲皮素占总量90%以上。王东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河南和湖北不同产地蜂胶中的柯因、槲皮素和芹菜素含量。

4.4毛细管电泳法:Cao YH.et al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研究了浙江蜂胶,分离测定了六种成分的含量。

5展望

蜂胶成分复杂,含有三四百种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功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先进仪器的普及,对蜂胶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广泛。我国拥有丰富的蜂胶资源,鉴于蜂胶的药理活性,其研究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参考文献

[1]王忠壮,胡晋红.人类健康的紫色黄金――蜂胶[J].大众医学,2006,(2):38

[2]王亚群,任永新.蜂胶产品的开发[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 (3):20-21

[3]任永新.天然 “药 品”――蜂胶[J].山东食品发酵,2006,142 (3):21-26

[4]王南舟.复合蜂胶制剂调节肠道功能的体外实验研究[J].营养卫生,2003,24(3):119-122

[5]祁雪,李震,罗桂贤,等.蜂胶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4):60

[6]胡福良,李英华,陈民利,等.蜂胶醇提液和水提液对急性炎症动物模型的作用[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3,29(4):444-8

[7]Moon Y Heo,Su JSohn,William W Au.An-genotoxicity of galgngin as a cancer chemoprevention agent candidate[J].Mutation research, 2001:135-50

[8]刘青云,徐先祥.蜂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7,11(1):1-3

[9]王储炎,范涛,吴传华等.蜂胶的研究.农产品加工[J],2009,1(1):16-21

蜂胶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反讽;作文教学;真情实感

一、什么是反讽

自反讽一词产生直至今,许多人都试图给反讽下一个简洁而又确切的定义。反讽一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它最初源于古希腊喜剧,意思是佯装无知者。晓苏在《论反讽小说的角度与形态》中把反讽看成是现代小说的一种修辞方式。我比较认同晓苏的看法,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但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反讽则是言在此而义在彼的写作方法或修辞。反讽最显著的特征是言非所指,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不是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文字,需要读者透过文字去深掘其中的真正意义。

二、反讽手法在作文中的功能

在中学语文课文中,存在相当一部分运用反讽手法的文章。但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几乎不涉及这些体裁的训练,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一般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但我们却可以发现运用这些文章运用反讽手法之后的闪光点,把这些闪光点运用到我们的作文课堂教学中。

1、改语言平铺直叙无波澜之状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的直白陈述,没有层次和起伏感。新课标指出:“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反讽语言的应用我们作文教学中的一大缺失。学生作文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文章语言叙述过于直白,犹如一杯白开水,品尝索然无味。其实在写作中语言是多义的,尤其是在作文中运用反讽语调,可以使原来平铺直叙的语言更具波澜与跌宕性。

2、改人物的透明扁平为复杂与多面

在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叙述的人物没有个性,所塑造的大众形象几乎在所有文章中都可以作为主角出现,没有唯一性。新课标指出:“写作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教教材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教材,让学生掌握触类旁通的能力。像塑造人物复杂多面的典型在教材中就可以找出很多案例,如契科夫的《变色龙》中的探长奥楚蔑洛夫,他对待那条咬了赫留金的狗的前后复杂态度,让人一眼就看出他专横跋扈、欺凌弱小、见风使舵的复杂形象。学生作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可以借用这种反讽手法来塑造人物,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更鲜明立体。

3、改情节的俗套简单为新颖与跌宕

学生作文中存在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情节的俗套和简单,写的故事都是沉疴旧事,没有半点新意,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情节没有创新点。比如说《我的母亲》这个话题作文,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写过,但还是有人把它写出了自己的味道,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成为流芳百世的名篇,如的《我的母亲》。其实在情节创新上也可以运用反讽的写作手法,仍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为例,《雷雨》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蘩漪与周冲的母子,四凤又与周冲的还怀有身孕,这一切都冲击着读者的视觉与心脏,到最后四凤与周冲的双双毙命,读者的心始终被这悬疑跌宕的情节仅仅牵扣着。这就是反讽手法对情节的改造和创新,让学生多揣摩课文中的案例,在自己的作文中学会运用。

4、改主题的明朗肤浅为多意与深刻

现在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主题的单一与明确,直白的表露作文的主题和指向,在老师看来犹如喝了一杯几经稀释的浓茶,是茶但没有了茶的味道。虽说主题明确也只是隔靴搔痒,没有深度。我们一般认为鲁迅的文章笔法犀利,思想深刻,纵观鲁迅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文章都用了反讽的手法,如《药》、《祝福》、《狂人日记》等等。又比如当代作家苏童的《神女峰》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结尾采用反讽的手法,文章讲述一对情侣为了见证自己的爱情去神女峰旅游,结果还未到目的地,女友与自己的朋友跑了,自己却还不知情,在船路过神女峰时,他一句“,这就是神女峰。”全文戛然而止,各种反讽意味蕴含其中,突破了爱情背叛与破碎的浅显主题,让人去思索神女峰的蕴含的深意与现实的浅薄和脆弱。

三、反讽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自由有个性,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其中一方面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有创意写的不雷同,固然考验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但是学会用常人不经常用的修辞或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独到的创新,反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这种写作修辞的运用。

1、留心观察生活,笔露真情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写作也是一门艺术,它的素材需要我们从生活中去发掘,只有贴近生活的才是我们亲近有温情的。新课标指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并不一定忠实于生活,写作是一个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只有经过提炼和塞选过的才可能成为我们需要的素材。当然我们可以根据某个现象或事件进行恰当的虚构,但是文中的现象和人物心理活动与现实之间的感情枢纽必须是真实的,这样读者才会联系自己的体验甚至产生共鸣。古有蒲松龄的《聊斋》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贫刺虐入木三分。蒲松龄所写的鬼妖狐媚都是虚幻的,却能拨动人的心弦,其原因之一就是文章体现了人之常情。文章感情的真实是反讽写作的前提,必须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多种修辞手法并用,增强文章厚度

写作不是一项简单的文字游戏,它需要作者用心去构思与抒写。“反讽是一种综合性的修辞艺术,在具体运用中往往离不开其他修辞术的支持与配合如比喻、 夸张、象征和对比等,其中搭配最多的就是对比。”如《项链》一文中把马蒂尔德借项链前的虚荣、失项链后的穷贱和知晓项链真假的原因后的怨悔和百无聊赖进行对比,更让人觉得马蒂尔德参加宴会后所过生活的戏谑的反讽意味。《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把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前后的神情态度做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讽刺了亲情在金钱面前的无力与苍白。所以,在学生作文中,反讽手法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它需要其它写作手法或修辞的相互糅合。

3、写作中正确把握反讽手法的度

在运用反讽手法中教师最值得注意的是就是让学生学会把握反讽的度。我们鼓励学生善于我们鼓励学发现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待真善美与假恶丑,对于假恶丑的批判也需要掌握度。凡是过犹不及,在中高考写作中更是如此。怎样把握反讽写作的度呢,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端正自己的写作态度,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指导写作。新课标指出:“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尤其是现在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丑恶现象,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分析和对待,不能单一或极端化去思考问题。其次,注意反讽言语的贴切。言语犀利,剖析深刻固然是好事,但犀利跟过度直白是两码事,在作文写作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用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含蓄不等于含糊不定,而是使你的作文有了思考和回味的空间。语言的过度直白会让反讽变了味,连珠炮式的直白批判犹如泼妇骂街,毫无文学美感而言,挖掘思想性的同时注意文章的审美性,含蓄内敛会让文章更有深度和韵味。

结语

反讽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师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推开现在一片赞扬真善美的一扇窗,开启另类深刻反思剖析的门,让学生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所学的反讽手法去正确抒写社会的百事窗,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思考。别再让假大空绑架了学生丰富的情感,还学生独立思考作文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江漪:《论反讽的语用功能》,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报2010年第27期。

[2]肖莉:《论反讽》,怀化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晓苏:《论反讽小说的角度与形态》,《江汉论坛》,2013年第2期。

蜂胶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生教育 学风建设

面对当前新的社会环境对人才的要求,高等教育也随着市场的需求进行适时的改革。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新生教育,其模式与内容也在逐步扩大。传统的适应性教育已经不能涵盖新生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能体现新生教育的重要性。同样,高校的学风建设也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并能够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理念,一代代继承下去,学校将会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接班人。然而良好学风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每一届学生来讲是贯穿在大学四年学习生活之中,就学校而言是贯穿在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新生是大学生活的开始,如果对新生进行系统的、有效的教育,“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风自然形成。所以新生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新生教育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1.关键起点

处在高等教育的始发站,新生是否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是否接受了科学的观念?势必影响到他们的大学四年,以至将来。同样也关系到这一批次学生的教育质量。新生在进校后,开始接触全新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所有信息都是最初概念,这是最基本、最深刻的。在他们深深感受大学应有的学习态度、作风后,他们会很快转化为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作风。所以在新生入学后,我们要安排一系列入学教育,积极引导他们尽可能快地进入状态,采用配套措施减弱或消除新生的负面因素。

2.最佳时机

新生正处在的人生转折点和心理矛盾期,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指导,在思想和行为上很容易受到引导和暗示,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我们要因势利导,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新生寻找定位和人生目标的时候,给与他们灯塔的作用。

3.重要组成

传统的新生入学教育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形势,我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涵――学风建设教育。在新生教育阶段指导学生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进行思考和研究,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4.长效保障

如果学风建设仅仅停留在“运动式”的表面,没有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谈不上学校的校风建设和长足发展。在新生教育阶段就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良性螺旋式上升过程中,学风建设的机制也会不断完善。这样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了前期保障。

二、我们要了解新生的特点,这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

对于大学生来讲,从高中步入大学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学生活已经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面对重新定位人生目标、重新确定社会角色、重新适应学习方法和环境、重新建立人际关系,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带着兴奋、憧憬、迷惘、孤独的复杂感情开始了新的挑战。大一新生是一块璞玉,“琢磨了璞玉,美玉出焉。琢磨了君子,圣贤出焉。”

1.定位人生目标困惑

考大学之前,目标非常明确――考上大学。这是他们从小开始家长和老师不断灌输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也是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等跨进大学们后,宽松、灵活的自我管理模式让他们一下从思想上松懈,突然发现自己没有了信念,不知道该怎么办?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马上又让他们感到了遥远的危机,他们内心有些抓狂。新生很难确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很难有一个与新环境相符合的人生定位。

2.社会角色的认知困难

大学新生必经的一个过程就是――角色的认知。在高中,他们也许是出类拔萃的学生,他们带着自豪步入大学校门,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中他们的自豪感受到挫败,情感产生强烈落差。知识、才艺、家庭背景等存在许多差距,他们必须进行重新“洗牌”。大家又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自豪感与自卑感的撞击,让新生产生认知困难。

3.学习方式的重新掌握

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很多新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学习内容单一的高中阶段,大学教育则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和增强专业指导和实践。新生虽然有勤奋好学的态度,但不知道怎样学,面对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他们也要重新掌握学习方法。

4.生活环境变化大、人际关系更加复杂

许多新生都是习惯了凡事父母包办的家庭教育模式,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差,凡事都要按自己意愿,进入大学后开始过集体生活,寝室成为主要生活环境,许多琐事都要自己解决,他们感觉不能马上适应。在中学,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然而进入大学后,面对陌生环境,他们感到孤独,急切的需要认识新朋友,可是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

他们碰壁了,这使得他们沮丧、不安。

三、谈一下如何利用新生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1.系统化的入学教育

按照惯例,大部分高校都会把入学教育放在新生进校的前两周,抓好这两周是非常关键的。科学的教育内容与新生当时的思想状态充分结合,新生教育就开了个好头。

1.1新生军训的重要

每个学校军训的时间不一样,通过对高校在新生刚进校军训和大一结束后军训的比较,笔者认为军训应该放在新生刚进校的时候。原因如下:1.最佳的收心时间。高考结束后,学生们经历了三个月的“放风”,无论从思想上,还是状态上都呈现出松散,不能马上进入大学的学习状态。如果马上接受大学较为自主和宽松的学习、生活方式,他们会措手不及,反而影响了良好习惯的养成,造成新生刚开始的学风就不是很好。通过军训可以让他们收心。

1.2良好品格的形成

军训是人生旅途中一次不可多得的意志磨炼,培养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培养了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尤其是对现在的独生子女。军训为刚进校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融入大家庭的环境,在军训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能够很快增加集体荣誉感。3.最佳的校纪校规教育时间。通过军训,新生们懂得了并且亲身体会了部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原则。学校只要适时对他们进行校纪校规的教育,能够让他们马上理解和接受,为学风建设奠定基础。

2.专业思想的教育

在新生进校后,他们渴望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此时,应该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特别是资深教授,对他们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有一个初步认识,还可以让师兄师姐对专业做感性的阐释。通过对专业背景、专业特色、专业发展、培养方式、师资配置、就业前景等的介绍,让新生充分认识专业特点,稳定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热情。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在这个时候举行一些与专业背景有关的活动,吸引新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专业的特色,培养专业兴趣,慢慢开始喜欢自己的专业。例如外语系,就可以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话剧大赛等。

3.心理健康的教育

我们一直都说新生是处在“心理断乳期”,他们用敏感的心去接触新的环境,在这个阶段,辅导员的工作就要非常到位。通过开大会、开班会、下寝室、单独谈话等方式,及时了解新生的思想状态,并进行团体或个人的心理辅导及疏导,让他们有步骤的接受新环境和新朋友。同时也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关注新生在大学的适应过程,并有效指导他们形成好的习惯。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并关心、关注贫困学生、孤儿或单亲家庭的学生。

4.社会化的教育

在高中,他们没有太多接触社会,也没有想过会马上接触社会。可是到了大学,他们开始有了社会角色和责任。所以从新生进校开始,就要进行四年大学计划和人生职业规划教育。形式也有很多种,例如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我的大学生活”座谈,考研或找到很好工作的学生进行“我的人生规划”演讲等。

5.校园文化的教育

良好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深深影响和感染学生,提高了新生入学教育的感染力。新生在进校后,就马上被丰富的、高品质的社团活动吸引,他们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校文化氛围的熏陶。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强了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性教育。

四、人性化的管理教育

从新生跨进学校的第一步,就要让他们有家的感觉,让他们马上感受到家的温暖,这就需要我们人性化的管理。我们学风建设一直在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我觉得在新生教育中应该更好的体现“三全”。

1.热情的接待工作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个环节,尽量做到人性化。例如志愿者的安排,可以多安排一些志愿者帮助新生家长搬行李;在校园内设置明显的指示牌;制作新生指南,告诉他们怎么做才能马上熟悉环境和目前应该做些什么;在家长休息室设有饮用水;新生宿舍应该都安排好,打扫干净,设施齐全等。“细节决定一切”,在新生刚进校就感受到了学校对他们的关心,这无疑也是爱校荣校教育最好的方式。

2.辅导员的细致工作

在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主要是辅导员,从辅导员的角度看,如果想带好自己的学生,新生教育阶段是非常关键的。在刚开始就能给同学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于将来开展工作是很有利的。那么辅导员就要做好预习。

2.1提前拿到学生名单,熟悉学生的姓名、来自哪里。在现场报名的时候,要熟记学生,并能够和学生有第一次的亲切对话。在后来的见面中能主动打招呼并叫出学生的名字。

2.2在新生入住寝室的第一天晚上,到寝室去了解情况,与新生亲切交谈,解决他们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温暖和亲切(这需要辅导员在前期要有充分准备,对学校、系、专业等有充分的了解。)

2.3在军训过程中,始终陪着他们,和他们共同经历大学的开始,要有与学生“同甘共苦”的思想,能够让自己从行为上和思想上融入新生集体中。并且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

2.4要和学生的家长建立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模式。

2.5能够在新生进校一个月内,与每位同学有一次深刻谈话,初步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并建立学生档案。

2.6加强对新生的习惯教育,从开始就要“立好规矩、做好样子”,这为日后良好学风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新生教育是个短期的过程,学风建设是个长期的工程,短期是为了长期做准备的。我们把好前期关,后面的工作就会好做。所以,新生教育对优良学风的形成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只要我们做好科学细致的新生教育工作,学风建设就能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蜂胶的作用范文第5篇

促进伤口愈合、保护肝脏、保护受损心肌、降低血糖及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发生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

分析了我国蜂胶保健食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对蜂胶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蜂胶 药理活性 保健功能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和树干处采集的树脂,然后混入蜜蜂上颚腺分泌物和蜂蜡等物质形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粘性胶状固形物[1]。一群蜜蜂一年内只能生产100~150g蜂胶,因而蜂胶也被誉为“紫色黄金”[2]。

蜂胶具有极其复杂的成分,目前已鉴定出300多种物质,包括黄酮类、萜烯类、芳香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醛酮类物质以及多种烃类物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酶等[3-4]。此外,蜂胶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活性[5],如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消炎、促进伤口愈合、保护肝脏、保护受损心肌、降低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及降低肿瘤发生风险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针对蜂胶的研究和开发逐渐升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蜂胶在促进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

1 蜂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1.1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在对蜂胶的成分进行分析时发现,蜂胶含有上百种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是强大的抗氧化剂,可有效清除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6]。此外,研究还发现,除了黄酮类物质外,蜂胶中所含的咖啡酸苯乙酯成分也同样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7]。

云南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动物实验,给氧化损伤模型的小鼠喂食蜂胶,结果发现,蜂胶能够显著地增强小鼠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自由基攻击脂肪的有害产物)的水平[8]。在探究蜂胶的抗氧化作用研究中,除了动物实验,科学家还开展了人群试验:克罗地亚的科学家给予健康志愿者持续30天补充蜂胶(48.75mg/d),结果在对男性志愿者的观察中发现,蜂胶能够显著地降低丙二醛(有害的氧化产物)的水平,增强体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然,蜂胶可以显著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损伤的发生率[9]。

1.2 消炎、促进伤口愈合

科学家发现蜂胶能够缓解炎症问题并促进伤口愈合[10]。浙江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动物实验,给患有炎症模型的大鼠和小鼠灌胃蜂胶,研究结果发现,灌胃蜂胶能够通过降低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和一氧化氮)水平进而减轻实验动物的炎症问题,换言之,蜂胶具有显著的缓解炎症的作用[11]。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粘膜问题,蜂胶对于口腔溃疡又有何作用呢?以色列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临床试验,使用蜂胶给口腔溃疡问题较严重且长期治疗无效的女婴在患处进行涂抹。试验发现,涂抹蜂胶10天后,溃疡面积明显变小变窄,继续涂抹蜂胶3个星期后,口腔溃疡完全愈合,并且在随访中口腔溃疡没有复发[12]。

下肢静脉性溃疡俗称“老烂腿”,主要是小腿中下段的慢性皮肤溃疡,波兰的研究人员给下肢静脉性溃疡志愿者局部使用蜂胶,研究结果发现使用蜂胶后能够大大加快溃疡的愈合,改善下肢静脉性溃疡问题[13]。

此外,针对不同伤口(例如烧伤、糖尿病足、褥疮溃疡、骨髓炎、伤口感染、手术创口感染)的愈合问题,波兰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干预试验,研究中给予志愿者使用蜂胶外敷,经过跟踪观察发现,蜂胶能够有效地促进上述各种伤口愈合[14]。

1.3 降低血糖

通过基础研究发现,蜂胶能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血糖水平[15]。日本研究人员先后开展了两项动物实验,给糖尿病模型小鼠使用巴西蜂胶,结果发现,蜂胶能够加快葡萄糖转运的效率,并且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进而降低血糖水平[16~17]。胰高血糖素是体内升高血糖的激素,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沙特阿拉伯科学家开展了一项动物实验,连续6个星期给糖尿病模型小鼠喂食蜂胶,验结果发现,蜂胶能够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小鼠体内胰高血糖素的水平,从而降低小鼠血糖水平。换言之,蜂胶能够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18]。

在人群试验方面,北京和浙江的研究人员分别开展了两项临床研究,给糖尿病志愿者连续2年或者1个月服用蜂胶,并检测糖尿病者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常用来评价血糖水平的两项指标)。该研究结果发现,服用蜂胶后糖尿病者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明显下降[19~20]。

蜂胶的成分复杂,可能受植物的品系以及采集地地理环境以及加工过程等影响,并且与蜂胶的生物学活性密切相关[21]。天津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动物实验,给糖尿病大鼠喂食4种不同产地(巴西、北京、新疆、山东)的蜂胶,实验结果显示:虽然4种蜂胶产地不同,但都能显著降低血糖水平[22]。

1.4 保护肝脏、保护受损心肌

蜂胶中的黄酮类物质对肝脏有很强的保护功能,能有效解除肝中含有的毒素,减轻肝中毒。蜂胶中的木脂素可以改善毒素对肝脏的影响,促进肝脏修复。蜂胶中的萜类物质有降低转氨酶的作用。添加蜂胶可以阻止/防止使用扑热息痛对肝脏的损伤[23]。国内外许多医学专家对蜂胶治疗乙型肝炎进行了大量基础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证明蜂胶制品能有效增强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很强的抗乙肝病毒作用。蜂胶对肝病患者肝的循环系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受损细胞,对肝脏其他类型疾病也同样有效。蜂胶提取物可保护肝细胞免受乙醇、四氯化碳、半乳糖胺、丙烯基乙醇等毒素物质的损伤,尤其是蜂胶水提取物中的二咖啡醇喹尼酸具有很强的保肝作用,使肝脏在糖代谢中发挥作用,可将进入人体内的葡萄糖合成糖原储存。也可将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输入血液内以此调节血糖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24]。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的情况,更甚者会进一步加重糖代谢紊乱,二者互为因果关系[25]。

心肌受损现象存在于心血管系统的许多生理和病理变化过程中,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基础。金毅等人的研究结果表明,蜂胶黄酮类提取物可使受损心肌细胞的SOD活力升高,丙二醛(MDA)产生量和LDH活性降低,从而减轻活性氧自由基对生物膜和SOD的破坏,对Fe2+/半胱氨酸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氧化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体内实验同样证明了蜂胶总黄酮可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超负荷运动鼠心肌组织的SOD活性,明显降低MDA产生量以及提高去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CAP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结果表明,CAPE可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室性心搏过速(VT)和心室纤维性颤动(VF)发生率,减少心肌细胞的梗死面积以及梗死面积/风险区域面积[26]。

1.5 提高免疫力

蜂胶具有调节免疫力的功能,基础研究资料显示,蜂胶可能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刺激抗体的产生,从而进行免疫调节[27]。为探究蜂胶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在韩国科学家开展的一项动物实验中,研究人员给小鼠使用蜂胶(蜂胶活性成分提取物)后发现,蜂胶能够有效地提高小鼠体内相关免疫因子(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及干扰素)的水平,增强小鼠的免疫系统功能。因此,蜂胶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28]。

受植物的品系以及采集地地理环境以及加工过程等影响,不同产地的蜂胶由于成分差异,其生物学活性可能也存在着不同[29]。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给衰老模型大鼠喂食不同产地(巴西、国产)的蜂胶,并检测血清抗体水平、溶血素和抗体生成细胞数,以此来比较两种产地的蜂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效果,发现巴西蜂胶增强衰老小鼠体液免疫的作用要优于国产蜂胶[30]。

1.6 降低肿瘤发生风险、抗癌作用

理论研究显示,蜂胶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31]。尤其是富含阿特匹林C的巴西蜂胶,更是显著具有降低肿瘤发生风险的作用[32]。阿特匹林C是一种抑制肿瘤活性的物质,其从巴西蜂胶中首次分离得到。日本科学家发现阿特匹林C能够有效地抑制人类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但对于人正常的淋巴细胞并无抑制作用[33]。在探究阿特匹林C抑制肿瘤生长的动物实验中,日本研究人员给移植人肿瘤的小鼠补充阿特匹林C,实验发现,补充阿特匹林C后小鼠体内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细胞被激活。显然,含有阿特匹林C的巴西蜂胶能够显著降低肿瘤发生的风险[34]。

随着对蜂胶抗癌作用研究的深入,其抗癌机制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的增殖,抑制血管生成,调节肿瘤微环境,以及对其他抗癌疗法的辅助作用等。据Messerli等(2009)报道,巴西绿蜂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Artepillin C(阿特匹林C)可以通过阻断原癌基因PAK1信号通路,从而完全抑制与人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相关的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同时,发现CAPE(咖啡酸苯乙酯)也可以起到与之相似的抑制作用。然而,CAPE主要存在于温带地区的蜂胶中,而Artepillin C只存在于巴西绿蜂胶中,这两种蜂胶成分差异较大,生物学活性也有所不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蜂胶抗癌作用的研究多局限于动物实验,缺少人体相应的药效、吸收、代谢及毒理方面研究,离临床上的实际应用还有较长距离[35]。

2.蜂胶保健食品概况

我国是养蜂大国、蜂胶资源大国和蜂胶原料出口国,自从人们认识到蜂胶对人类的益处之后,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蜂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充分认识到蜂胶的价值和对人类健康的作用。世界科学家一直赞誉蜂胶为人类健康的“紫色黄金”、“二十一世纪人类发现的最伟大物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丹麦、美国、新西兰、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将蜂胶制成了许多高精尖药品、食品、用品,如蜂胶牙膏、药皂、胶配、胶片、漱口液、保鲜剂、健身品、护肤霜、美容霜等,而且在西方国家的人民中,早已掀起了蜂胶的应用热潮[36]。

从1996年我国开始实施《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以来,截至2014年年底卫生部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以蜂胶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共计400种。蜂胶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种类虽有12种之多,但主要集中于免疫调节、调节血糖和调节血脂,尤其是免疫调节功能占总数的比例竟高达76.5%。剂型以软胶囊为主,占剂型总量的67.25%。

近年来,我国蜂胶保健食品虽数量上升趋势较猛,但保健功能过于雷同和重复,缺少突破与创新。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性食品很多,生产商不应仅局限于最低门槛,而应与其他更具典型性代表的保健品竞争,在经济水平允许的条件下发挥蜂胶最为突出的优势[37]。

3 总结

综上所述,蜂胶含有特别丰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消炎、促进伤口愈合、保护肝脏、保护受损心肌、降低血糖、提高人体免疫力及降低肿瘤发生风险等功效,但蜂胶作为保健食品,在保健功能上^于单一。

不同地区蜂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蜜蜂所采集树脂的植物,受季节、气候、蜜蜂种类、采集方法等因素影响。虽然蜂胶来源广泛,化学组成复杂,但是与其植物源的特征性成分具有明显相关性,可根据胶源植物对蜂胶进行分类,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蜂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极大地促进蜂胶的开发与利用,从而发挥蜂胶在保健食品、药品等领域的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 徐响,张红城,董捷.蜂胶功效成分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2008,29(9):286-288.

[2] 曹炜,尉亚辉.蜂产品保健原理与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8-49.

[3] 崔庆新,刘国富.蜂胶乙醇超声波提取物化学成的GC/MS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6):36-38.

[4] Sforcin JM. Propolis and the immune system:a review[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2007,113(1):1-14.

[5]江临,王凯,胡福良.蜂胶的抗氧化活性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6):2645-2652.

[6] Havsteen B H. The biochemistry and med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flavonoids[J]. Pharmacol Ther, 2002,96(2-3):67-202. [review].

[7] Russo A, Longo R, Vanella A.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propolis: role of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and galangin[J]. Fitoterapia, 2002,73 Suppl 1:S21-S29.

[8] J. Q. Zhao, Y. F. Wen, M. Bhadauria et 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propolis on inorganic mercury 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mice, India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vol. 47, no. 4, pp.264-269, 2009.

[9] Jasprica I, Mornar A, Debeljak Z, et al. In vivo study of propolis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on antioxidative status and red blood cells[J]. J Ethnopharmacol, 2007,110(3):548-554.

[10] Olczyk P, Komosinska-Vassev K, Wisowski G, et al. Propolis modulates fibronectin expression in the matrix of thermal injury[J]. Biomed Res Int, 2014,2014:748101.

[11] Hu F, Hepburn H R, Li Y, et al. Effects of ethanol and water extracts of propolis (bee glue) on acute inflammatory animal models[J]. J Ethnopharmacol, 2005,100(3):276-283.

[12] Kiderman A, Torten R, Furst A L, et al. Bi-lateral eosinophilic ulcers in an infant treated with propolis[J]. J Dermatolog Treat, 2001,12(1):29-31.

[13] Kucharzewski M, Kozka M, Urbanek T. Topical treatment of nonhealing venous leg ulcer with propolis ointment[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2013:254017.

[14] Kucharzewski M, Kubacka S, Urbanek T, et al. Stan scheller: the forerunner of clinical studies on using propolis for poor and 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3,2013:456859. [review].

[15] Aoi W, Hosogi S, Niisato N, et al. Improve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blood pressure and interstitial pH in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OLETF rats by intake of propolis extracts[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432(4):650-653.

[16] Kitamura H, Naoe Y, Kimura S, et al. Beneficial effects of Brazilian propolis on type 2 diabetes in ob/ob mic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immune cells in mesenteric adipose tissue[J]. Adipocyte, 2013,2(4):227-236.

[17] Ueda M, Hayashibara K, Ashida H. Propolis extract promotes translocation of glucose transporter 4 and glucose uptake through both PI3K- and AMPK-dependent pathways in skeletal muscle[J]. Biofactors, 2013,39(4):457-466.

[18] Al-Hariri M, Eldin T G, Abu-Hozaifa B, et al. Glycemic control and anti-osteopathic effect of propolis in diabetic rats[J].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11,4:377-384.

[19] 高海琳,孟培德,马益娇,等.蜂胶在糖尿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J].北京医学,2000(02):115-116.

[20] 周萍,X志明,章征天,等.蜂胶软胶囊辅助降血糖人体试食试验研究[J].养蜂科技,2006(01):3-5.

[21] 吴健全,高蔚娜.不同产地蜂胶成分含量的比较。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7):62-65。

[22] 张楠楠,吴健全.不同产地蜂胶改善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功效的比较研究.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年第26卷第1期:23-25.

[23] 牛静华,张学栋,张静等.蜂胶的生物学活性及其在猪生产中的应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0(6):14-15.

[24] 包东.功效不凡的蜂胶[J].食品与生活,2007,(3):34-35.

[25] 杨明[1],隋殿军[2],陈文学[1]等.蜂胶总黄酮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3):217-220.

[26] 金毅,尹小梅,刘义,等.蜂胶黄酮类提取物对培养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24(6):17-21.

[27] 葛苗苗[1,2],孙丽萍[2,3],朱翔杰[1].蜂胶及其活性成分保护受损心肌的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2014,65(13):50-54.

[28] Sforcin J M. Propolis and the immune system: a review[J]. J Ethnopharmacol, 2007,113(1):1-14. [review].

[29] Park J H, Lee J K, Kim H S, et a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in Balb/c mice[J]. Int Immunopharmacol, 2004,4(3):429-436.

[30] 吴健全,高蔚娜.不同产地蜂胶成分含量的比较。中国食物与营养2013,19(7):62-65。

[31] 高蔚娜,韦京豫.不同产地原料蜂胶对衰老小鼠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3年第29卷:1262-1265.

[32] Khalil M L. Biological activity of bee propolis in health and disease[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06,7(1):22-31.

[33] Kimoto T, Aga M, Hino K, et al. Apoptosis of human leukemia cells induced by Artepillin C, an active ingredient of Brazilian propolis[J]. Anticancer Res, 2001,21(1A):221-228.

[34] Kimoto T, Arai S, Kohguchi M, et al. Apoptosis and suppression of tumor growth by artepillin C extracted from Brazilian propolis[J]. Cancer Detect Prev, 1998,22(6):506-515. [review].

[35] 申小阁.蜂胶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2014,65(7):31-33.

相关期刊更多

养生月刊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

遵义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教育厅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