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雪的诗词

雪的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雪的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雪的诗词

雪的诗词范文第1篇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对雪》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雪诗》

张孜

长安大雪天, 鸟雀难相觅。

其中豪贵家, 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 周回下罗幂。

暖手调金丝, 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 困融香汁滴。

岂知饥寒人, 手脚生皴劈。

《大雪》

陆游

大雪江南见未曾,今年方始是严凝。

巧穿帘罅如相觅,重压林梢欲不胜。

毡幄掷卢忘夜睡,金羁立马怯晨兴。

此生自笑功名晚,空想黄河彻底冰。

《江雪》

柳宗元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独钓寒江雪

《北风行》

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雪的诗词范文第2篇

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些蕴含着语文教学客观规律的经验总结都强调了一个“读”字。小学低段儿童语言储备较少,我们要帮助儿童选择优秀的语言材料,用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带领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语言。小学低段课文中选用的古诗浅显易懂、生动有趣,是极佳的语言材料,如果忽略“读”,以讲解为主,学生学得无趣,还要借助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语感。

读准字音,培养语感

朱熹《训学斋规》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读对、读通是我们带领学生攀登的第一层阶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的、有层次的要求,如:前两遍自己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借助已有的学习能力进行自学,克服了依赖老师的心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再要求“第三遍读给学习伙伴听。”学生之间进行互查互纠,对自我学习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便于及时纠正错误。学生有了这三遍的初读经验,达到了“读对”的要求,语感初步形成。

读出韵律,形成语感

一首诗就是一首优美的音乐,它的语言、节奏、音律都值得学生诵读品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语感。对音乐感兴趣的孩子往往在他的文章中不自觉地引用歌词,这也是语感。语感要真正内化于心,我们就要让学习主体的“心”感知语言的“美”。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有一种美是直接的,不需要分析的,那就是韵律美。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朗读古诗的基本技巧,要让学生明白古诗词的音韵之美在平仄的配合、节奏的停连、韵律的悠扬。《青松》一诗为五言绝句,它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笔者先后通过两次范读,先让学生听出朗读时的停顿,再感受加重、延长,并用相应的符号标出,两次不同感觉的朗读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古诗可以读得这么美。”学生根据符号,读出节奏,古诗的音律美便在心中滋养开来。古诗的读法很多,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拍手读、唱诗的方法,让古诗不仅可以读美,还可以读得“好玩”。在朗朗上口中,语感逐渐形成。笔者还建议学生在课后玩跳橡皮筋、拍手的游戏的时候也可以用诗作词,感受这种韵律。

读中感悟,增强语感

克罗齐说:“心灵只有借造作、赋形、表现才能直觉。”对小学生来讲,语感主要应具备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形象和意蕴这两个高深的东西怎样才能有它可触摸、可言语的形象,还是通过“读”。“我们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读。”笔者让学生自主选择表演读的诗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一组学生展示他们的表演时是这样做的:一个学生做青松,伸直双臂,一个学生用书本做大雪,作“压”状,边加书本边读“大雪压青松”其中“压”字读得尤为有力,做青松的学生接“青松挺且直”,读得铿锵轩昂。这样一演一读,不说诗的意蕴全在了,但青松的坚强学生已经心中有数了,后面的记者采访环节中,学生的感悟说明了这一点。没有繁琐的讲解,没有冗长的分析,“读”便读出了青松坚强的形象,学生表达对青松的敬佩之情是发自内心,语感进一步增强。

读背古诗,加深语感

“对于古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语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叶圣陶语)有了前面的“读”,学生对古诗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对诗中意蕴的喜爱,此时他们迫切想要的还是“读”,自己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对青松的赞美用朗读来表达,此时,眼前的诗化成了一幅“青松傲雪”图,诗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了然于心。相信当他们某天再见到大雪下的青松时,必定还会吟诵起来。

雪的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审美化

审美教育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主要方向,但如何去实现它却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令人苦恼的问题。因此在本文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和学习剖析所选择的36个古诗词,探索小学古诗词的审美特性的和教学策略,目的是为解决小学古诗词审美教育这一难题。

一、小学主要古诗词的类型和学段分析

根据古诗词存不存在故事情节的基础,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写景诗、哲理诗、言志诗、题画诗、田园诗、边塞诗,这是根据题材内容的划分;根据古诗歌形式的演变,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大多数古诗词以近体诗为主,也被称为格律诗,或者是诗歌和绝句。这些诗语言简洁,永不落伍的诗意与美感让人留恋往返。所以,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应着眼于审美教育的角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文化和心理的需求,在整个古代诗歌分析的类型与审美特征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体验到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二、小学古诗词的审美特征分析

1.写景诗的审美特征

写景诗也被称为“即景诗”,寓情于景,是将作者的情感融入于客观景物当中的诗。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山水田园诗都在此范畴当中。写景诗的审美聚焦是象征和意境,换句话说就是景色和气氛。只要抓住写景诗所描述景物背后的象征意义,就能掌握诗的内在含义。意境是诗人的“真感情”与客观景物相互交融、移动而形成的动人的艺术境界。正如杨万里《小池》一诗,“泉水”、“树荫”、“莲花”、“蜻蜓”四个意象的柔软细腻,充满感情。一股清泉,一条细流,一池树阴,几片荷叶,一枚小蜻蜓,把读者带入一个紧凑的,温柔舒适的意境里。

2.抒情诗的审美特征

抒情诗以诗人表达的情感为基础,这类诗词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但更多的是寓情于景,借景、借物抒情。人教版教材中选择了9首抒情诗,有的表达友谊,有的思念家乡,还有的借物抒情,都是从离别之情愫,相思的苦楚和语言的生动来进行审美。如“桃花池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要离别的诗人借用幽深的桃花潭水,暗喻亲密友人的离别伤感。

3.童趣诗的审美特征

童趣诗反映了孩子们质朴笨拙的美,他们的语言清新活泼,流畅浅显,接近口语,童年的乐趣融入了每个字句中。教师应注意的描述孩子外貌,动作,语气,语言和心理的诗眼,突出了天真活泼的孩子,和那自然美丽的,可爱有趣的生活乐趣。如清代高鼎的《村居》,“忙趁东风放纸鸢”,一个“忙”字,充分展示了孩子们为了放风筝的那种急切,与唯恐落后的渴望的心情。吕岩《牧童》中“笛声晚风三四声”一个“弄”字生动形象的描绘出了笛音在风中悠扬婉转间歇断续,和孩子们互相嬉戏的场景。

4.喻理诗的审美特征

我们在评析喻理诗的时候关键是要抓住重点诗句和景、事的特征,细细体味诗歌中饱含理益的美,然后想到社会生活实际,挖掘出其中的人生哲学。例如《赠刘景文》中,苏轼抓住“荷尽”、“菊残”描绘了一个暗淡的秋末冬初的一幕。“已无”和“犹有”的傲霜斗寒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两句议论,秋天和冬天的景色虽然是萧瑟寒冷的,但也收获成熟丰收的时节,而这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比拟的,而这也正是苏轼赠诗的目的。通过用青年到中年的人作比喻,虽然青春不再,但也有成熟的人生,而这也可以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鼓励朋友们珍惜美好的时光,乐观,勤奋的工作。

三、小学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策略

1.低年级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策略

第一学段大部分是6至8岁的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思维的图像化为主,抽象思维较为薄弱,形象直观,明亮鲜艳的东西很容易获得他们的注意。这一学段大部分诗歌是抒情诗,是相对简单的,大多是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精湛的措辞,语言生动,节奏和谐,抑扬顿挫的韵律美,还有五颜六色,鲜艳明媚的画面感的特点。所以,古代诗歌中的审美教育的第一学段,应主要从诵读、图画开始感知古诗词的情绪和意境,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对美的感知。

(1)美读感知音韵美。低年级的古诗词教学,阅读令孩子感知音韵的美的最重要的方式。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无需一字一句的梳理,只要摇头晃脑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口诵读就好。古诗词清晰的旋律感,清脆的节奏,朗朗上口的韵律感,都给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做好美读,细细品味诗歌的节奏,平仄和押韵。就好像杜甫的《绝句》是七言节奏,大致可分为“B/B/C”或“B/B/A/B”的形式。它的平仄表示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仄仄平平平仄仄//一行白鹭上青天―――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平平仄仄平平仄//门泊东吴万里船―――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声平滑舒缓,仄声苍劲挺拔,平仄高低错落,自然形成情绪上的波动。

(2)图画再现意境美。第一学段的学生,没有丰富的直接经验和曲折的人生经历,强硬的让他们从精炼的诗句中感受其中蕴涵的意境是困难的。以图片形式来补充诗句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在这里不得不提到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抒情、写景、童趣、喻理”四类诗中的每一首都具有高度图案的美感。杜牧《山行》,就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描绘的场景有哪些?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每个场景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写了什么样的顺序?首先涌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丰富多彩的秋季,接着让学生动手绘制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最后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于是,原本抽象的图像复制成了自己的画笔,从而提高对诗歌情绪的体会,享受诗歌的画意美。

(3)密切联系诗眼的理趣美。理趣美主要运用于喻理诗的赏析,目前的教学重视“理论”看轻“趣味”,许多教师教学上把具有强烈的文化隐喻的喻理诗上成了单向的说教课。事实上,喻理诗包含了丰富的乐趣、知性,和美感,教学应着重于对于文化的理解,而不是说教。教师抓住诗的“诗眼”,引导学生进入情绪。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对于诗歌鉴赏,抓住了诗眼,就抓住了全诗的灵魂。

2.高年级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策略

高中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方面有了更好的基础,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创造能力,记忆能力有很大进步,因此,教师可以课外延伸,故意地地引领学生独立学习,提高自身的欣赏质量和审美趣味。

(1)赏读体会情感美。高年级学习古诗词,除了美读,更重要的是,赏读。赏读是对作者的生活时代,工作作风,诗歌和语言,生活背景上的赏析,是一个独立的学习平台。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赏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评析角度,教师不应该是专断的强加自己的思想。《长相思》中纳兰性德的情感,在一般学生读过之后,也明白这首诗要表达的是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以及他对仕途的厌烦和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2)扩展想象情趣美。我们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填补诗句跨度跳跃所形成的空白。如“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省略了诗人产生心理活动的事,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在学习时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来填补。“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可以令学生想象孩子锄豆,“织鸡笼”的孩子以及剥莲蓬的季节,环境,动作,心理活动,这样的话外貌,性格就变得可视化。最后,还可以培养学生重写这些诗歌充满生机的小短文,题材不限,让学生在留下了巨大的空间的古诗词中,培育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金振邦.文章体裁辞典[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崔增亮.小学古诗教学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雪的诗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地理;诗词;教学

一、巧用诗词,形象生动,激发兴趣

我在讲授“南岳衡山”的时候,引用了清代学者魏源的《衡岳吟》中的诗句:“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朱鸟展翅垂云大(duò舵)。四旁各展百十里,环侍主峰如辅佐。”诗句形象生动,既描写了五岳的特点,又清楚地指出了衡山的山势在五岳中有它独特的地方。学生被诗句中生动的比喻吸引住了,自然有了了解衡山的兴趣。后来我又引用了著名诗人李白的《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让学生在欣赏诗人优美词句的同时来体会南岳四绝之一的“祝融峰之高”这种教学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效果很好,有的同学甚至养成了抄录老师授课中诗词的习惯,既培养了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自身的文学素养。

二、巧用诗词,给学生以艺术美的享受,同时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讲授南昌市的名胜古迹――滕王阁时,我介绍它依临长江支流赣江之滨,南昌城边,当夕阳晚霞映照,人会不禁想起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学生被诗句带入优美的意境,在学习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的享受,使原本枯燥的学习过程转为愉快地欣赏过程,自然产生了一种将来有机会要去看看的愿望,这样使学生学习旅游地理课不仅仅停留在学习书本知识上,而是更进一步地教会他们去发现美、欣赏美。

在讲到武汉长江大桥时,我引用的诗词《水调歌头・游泳》中的句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几句词让我们自豪于伟大祖国的光辉成就的同时,领略到武汉长江大桥雄伟的气魄。每当我在授课中引用诗句来赞叹祖国千姿百态的风景时,学生不仅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巧用脍炙人口的诗词导入或结尾,容易引起学生共鸣,达到很好的效果

北宋诗人坡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千百年来众口传诵,学生也都已在小学或中学学过,所以我在介绍庐山的时候用它来引入,学生在老师朗诵至一半时往往会抑制不住表现的欲望而大声地附和,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同时也给整节课的气氛开了一个好头。

四、巧用诗词,化难为简, 增强记忆

长江三峡自古闻名,描写三峡的诗篇很多,在讲解时可先用“万峰攒天天为缩,天落峡底光如烛,夔州诸山逼江来,长江不受山约束”的诗句来形容整个三峡的形势,使学生了解瞿塘峡雄伟的特色(瞿塘峡又称夔峡)。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可用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同时学生也容易理解下行船的速度之快及流速之大。还可让学生对比诗句“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黄牛指西陵峡中的黄牛山),可得出上行船之缓慢困难及西陵峡滩多水急的特点,从而记住三峡各自的特色,即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峡险。

又如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安徽九华山在唐代以前称陵阳山、九子山,缘何改为九华山?是由于李白的诗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广为传诵,学生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记住了九华山的名称由来。

总之,选用诗词用于旅游地理的课堂教学之中,作为一种方法和手段,有它的独特功效,但并非“信手拈来,俯首即是”那样随意;如果选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令人觉得牵强附会而产生厌恶感。所以引用诗词时要恰如其分,还要和教学上的其他方法紧密联系,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雪的诗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人文教育

一、引导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诗词这个美丽的世界中

诗词的内涵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其独特的美。当我们步入诗词的世界,就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它点燃我们渴望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欲望之火;它能使我们能够对丑恶的东西洞若观火,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点、每一刻。语文的生命在于深刻地表现人生和真实地宣泄情感。

二、掌握握诗词鉴赏的方法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例如我们在鉴赏《蜀相》时,在明确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诗。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身先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三、把握意境,体味情感

要把握一首诗歌的精髓,就必须要从诗人所营造的意境入手,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意境的形成是一个形象思维到理性思维的过程,要把诗人在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通过联想的手段,在大脑中形成画面,再结合诗歌所给出的信息,综合分析。诗人的创作是经过一段认识、酝酿的过程。在众多的素材面前,诗人必须要经过选择、取舍、概括,最后才构成艺术形象。

把握诗歌的意境,首先必须要抓住诗人所选取的意象。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赋含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找出意象是形成意境最关键的一步。例如纳兰性德《浣溪沙》,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纳兰性德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

四、链接人文教育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营造轻松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人文内涵,有助于他们构建积极健康的人格框架。

诗词教学的魅力,就在于能在学生的客观认知、心灵感受与情感体验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礼义人文之邦,小农经济社会里游子思乡、征人远戍、思妇盼归构成永远的情感主线,人与人之间纯朴美好的情感是慰藉孤寂人生的灵丹妙药。古诗文中,多少离别的苦痛,经缠绵的相思,在久远的时空中酿成了情感的美酒。

我们常常用“珍爱生命!”“我很重要!”作为生命教育的主题词。而古代多情的诗人们,在物我关照中不自觉地审视自然、审视人生,把思考的理性融入事物中,融入情感中,以形象、哲理来解读这一主题,熔铸而成的诗句,如电石火光般,刹那间震彻灵魂深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宇宙的永恒,才浩叹生命的短暂,理解生命的有限,承认生命的脆弱,是肯定人生价值、向往人生美好的重要前提,所以没有理由不去珍爱生命,没有理由不去创造生命存在的最大价值,正因为“朝如青丝暮成雪”,所以才要充分地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相关期刊更多

冰川冻土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