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年级科学分析

四年级科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年级科学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年级科学分析

四年级科学分析范文第1篇

一、卷面试题分析

从总体看,本次全市小学四年级学科质量调研语文试卷的命题方向比较明确,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注重命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既检测了学生对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删繁就简,回归本位,让考试较好地发挥了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能。

1、关注人文性,注重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融合。

在本次检测试卷的卷首,设计了一段情感韵味浓厚,能激励学生个性发展的“温馨提示”,另外在第四、五、七、八、九等题的要求中,也注重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给学生饱含情感的人文关怀,这样既能消除学生考试时的紧张情绪与焦虑心境,还能使他们充满跃跃欲试的乐观心理。另外,在第六大题中,尽管是对课文内容的检测,但充满人文性的命题方式既打破了此类命题常有的枯燥性,又能很好地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理解和多元解读。

2、关注工具性,灵活处理传统语文观与新课程语文观的矛盾。

从学生答题的状态及反馈的成绩来看,本次试卷关注全体学生学业基础水平的检测,难易程度适中,命题简单明了、类型多样,从拼读检测、字词辨析到词句训练及仿写表达等,体现了“双基”的要求,较之课改初期一味追求趣味性与创新性的命题理念多了几分沉稳与回归。本着扬弃的态度,这次命题淡化了考试甄别与拔高的功能,突显了检测的意图,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语文观与新课程语文观的矛盾冲突。但单项测试的基础题比例偏多,综合运用题型较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的量与质未能通过个别有效的题目来体现,因而好、中、差之间的差距没法拉开。另外,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缺乏一定的语言环境。特别典型的是要求学生用“心悦诚服”造句。这个词的运用一定要有语境。阅读片段因为节选的内容较较少,这个词在节选内容缺乏语境。因此学生用这个造出的句子几乎都是一个模式,意思表达不完整,且缺乏一定的意义。

3、关注开放性,注重阅读检测及与其他学科的积极配合 。

今年的试题有一个亮点:加大了阅读检测的容量,突出了阅读训练的综合性。其中,第七题“生活中的语文”的命题内容富有时代感,以绿色及环境保护为材料,站在“大语文”的高度引导学生要开阔视野学语文,面向社会学语文,面向生活学语文。第九大题课外阅读题命题富有时代感,以举国上下皆很关注的“汶川”地震中的感人故事为题材,注重学科知识的渗透,把对语文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让命题焕发了时代的气息。且既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读懂资料的能力,又能从学生的表达中看出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的好坏与否。作文命题为“感动”,虽然所有的学生都有话可写,但因为各类新闻媒体对汶川的密集报道,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类文章题材太过集中,而“感动”的话题又太大。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难以从深层次提炼中心,致使大部分这类文章“文过白,情太浅”。另外,由于学生选择的有关汶川地震的题材都是从电视、网络、报纸上看到的,听到的,因为缺乏实在的感受,习作的表达仅停留在简单的叙述上,缺乏生动、细致的描写,虽有感却难以动心。因而作文得高分的不多。当然,这与教师的指导、学生思路的狭窄也不无关系。

4、关注整体性,注重辨析能力的培养。

试卷的第一—六大题是标准化试题,综合性较强,从辨析错别字、词义、按要求写成语、组句等基础知识点入手考查学生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辨析能力。落笔虽简单却要经过一番思考,对于基础教差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第七题的出题意图明显与传统阅读题型不同,加大了难度,要求学生既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辨析能力,还要求学生具备关注生活,关注环境的能力。从卷面反馈看,部分学生还是在此题上栽了个“跟斗”。

从卷面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取得成绩较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同音字的辨析有误,不能正确理解与审题,阅读理解的片面性等。这些问题有待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改进。

二、阅卷操作小结

语文试题的批阅历来是尺度最难把握、水分最多、问题最多的。由于屯溪区期末考试阅卷工作是以城区各校和各乡镇为单位组织进行的,虽然有统一的评分参考,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具体的操作中,执行标准有差异。这不仅影响教育教学的评价,也直接影响到平时的教学。为此,根据目前教育改革力求科学、扎实稳步推进的趋势,结合高考语文试卷的新要求,细化评分标准,使之便于操作;规范阅卷要求,使之教学评价更趋于合理。这对今后教育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阅卷中,我们力求尝试:

1、把基本功训练的考查作为评价语文学习的根本。首先要求试卷中所有填空题、回答题里的错字、别字每个扣0.25分,一空或一题内的分扣完为止。表述题中语言不连贯、病句一句一分,一空内扣完为止。习作的评分也是如此。除要求按习作的内容和表达的形式细化等级外,要求教师在批改习作时做出圈点、批画。从整体入手给学生的习作划定等级后,再按圈点,影响意思表达病句一句1分,病句最多扣4分,错字、别字一个扣0.25分,最多扣3分。习作批改主观性、随意性不仅在此项具体的量化要求中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更重要的是强化了语文基本功的考查,对今后的教学起导向作用。

2、对每篇习作的批阅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标准,对整个习作的批阅过程坚持统一尺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标准在操作中是:内容从整体把握习作说了什么,是否感人,是否有一定的意义;而形式则具体看叙述的条理性和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有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述。统一尺度的操作是:为避免误差,将习作批阅的教师分成两组,每组8人,确定一个组长。批阅前两组一起确定标准,把握要求,然后拿样卷进行讨论,统一认识后分头批阅。每本批阅完,交组长审阅。遇到问题,及时协调沟通,调整分数。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大组协调。遇到共性问题,统一看法,及时解决。这样的阅卷过程也成了阅卷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再认识、再交流过程。

3、矫枉过正,该给分的不吝啬,不该给的分不送含糊分。课改中,由于对尊重学生个性化理解这一理念的认识有偏差,一度出现凡是学生的理解都是对的,含糊不清的对,答非所问也给满分,甚至是价值取向有偏差的也给分。这样的教学,教师丢失了自己的主导作用,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不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不到训练。鉴于此,对一些试题的答案做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操作。例如,检测试卷第九题的第三小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阅卷前,规定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三个要素的交代和两层意思的概括,少一个要素扣0.5分,少一层扣一分。再比如,这一题的第七小题要求回短信。学生肯定有话可写,但语言不连贯、表数不清的句子一句扣一分。

4、对汉字书写评价实行严格把关,要求笔画书写到位,结构匀称。学生的汉字书写评价历来是较难把握的,即使试卷中留有书写分,各单位自行组织阅卷时,也往往是全送分了。此次统一阅卷前,明确规定,笔画书写不到位的不给分,如“港”字的下部“巳”写不到位不给分;“蜒”字的倒数第三笔写成两笔的不给分。字写得不规范的也不给分,如偏旁搭配不当、结构不合理等,但教师批阅时要画出不当之处,扣分要扣得合情合理。

规范阅卷操作,统一评分标准,尽管给阅卷带来不小的工作量,大家都很辛苦。但通过阅卷,教师对教学评价有了新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对今后的教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年级科学分析范文第2篇

【教材分析】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相、遇、喜”等12个生字和又字旁、两点水2个偏旁;会写“字、左、右”等7个生字。

2.能根据谜面以及汉字特点,猜出谜底。巩固“青”字族汉字。

3.通过字谜学习,进一步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谜面巩固“青”字族汉字;了解合体字和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难点:能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并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参考达标检测第1题)

师: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怎样猜谜语?先听老师说说猜谜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2.今天我们一起进入谜语花园《猜字谜》。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学写“字”。(结构、笔顺、宝盖头宽度适中)

字:,第五笔的笔画名称是弯钩。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一边读一边把“我会认”中的生字在文中找出来,做上标记。

4.出示生字卡片,点读、齐读生字。

5.出示词语“相遇、喜欢、尊重、感动、纯净透明”,理解词语意思,识记生字。

三、学习第一则谜语

1.朗读谜语。

2.教师引导学生把几个句子联系起来思考。

(1)什么“绿”?(禾苗绿)什么“红”?(火苗红)

(2)“禾”“火”相遇起凉风。

(3)什么季节起的是“凉风”呢?

(4)指导朗读最后两句: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水来攻。思考:什么最喜欢及时雨?(禾苗)什么最怕水来攻?(火苗)

3.当学生猜出来时,教师可用绿色和红色粉笔共同写出“秋”字。

4.让学生回想一下是怎么猜出谜底的,相互交流。

5.师总结:线索一提示字的结构和意义,线索二提示字中各部件的意思。

6.教师讲解“左、右”的书写、笔顺、不同点。(都是半包围结构)

7.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字词

1.各小组比赛读字、词。

2.板书课题,继续猜谜。

二、学习第二则谜语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从后两句入手。

(1)想想“‘日’出万里无云”是一个什么字。(课件出示“晴”)

(2)想想“‘水’到纯净透明”是一个什么字。(课件出示“清”)

3.点拨第一句。

(1)请两个同学表演互相尊重的情景。

甲:请你坐下。

乙:请你也坐下。

(2)发现彼此友好、互相尊重的特点。

(3)猜出第一句是什么字,课件出示“请”。

4.点拨第二句。

(1)这两位同学是多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友情多令人感动啊!

(2)猜猜第二句是什么字,课件出示“情”。

5.猜出谜底“青”。

6.让学生比较“请、情、晴、清”四个字的异同,并说一说猜谜的感受。

7.比赛背谜语。

三、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复习生字词。

2.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的特点。

左右结构的字:时、红、动。(书写时注意左右偏旁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

独体字:万。(第二笔是“”)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姿势。

5.展示、评价并组词。

四、总结全文

学了这一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拓展活动

1.猜字谜。一口咬断牛尾巴。(告)天无它大,人有它大。(一)

2.收集谜语。

3.自编谜语。

[教学板书]

猜字谜

四年级科学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完全学分制;就业指导

推行完全学分制是全面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全新的管理模式,将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管理等各方面产生较大影响。而就业指导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在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就业指导也将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因此,探讨完全学分制下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探究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一、完全学分制的内容与特点

学分制是高校教学管理中与传统的学年制相区别的另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其基础和核心在于选课制。我国现阶段本科教育实施的学分制,其基本内容包括:(1)学制四年,学习期限 3-6 年。也就是说学生可以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以延长修业年限。(2)学生可在符合一定条件下,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3)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学生以学校教学计划为准进行选课。(4)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修读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5)学生可以根据本人的情况和学习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和条件下,自主选择修读课程,包括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择授课教师,自主选择课程修读方式等。(6)以学分绩点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作为授予学位的条件[1]。

而学分制和学年制相比,更符合人才全面发展的成材规律和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更能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多样化人才。

二、实施完全学分制对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影响的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的分析

(1)学分制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学分制的主动权较多地为学生所掌握,除了规定的必修课外,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教学经验丰富、值得信赖的老师,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学分制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契合当今社会的需要。学分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修读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更多关注,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不断提高,可以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更易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3)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设立科技创新学分,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学研究、撰写论文、参加各种知识、学科(技能)、文娱 (体育)等竞赛获得奖励,按规定可获得相应的科技创新学分。科技创新学分可冲抵选修课学分;在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同等条件下,科技创新学分作为优先考虑的条件之一。 在这些管理规定的激励和推动下,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了许多发明创造或成果,为其就业增添了不少成功的砝码。

(二)不利因素的分析

(1)学分制的实行首先面临的矛盾是培养专才还是通才的问题。在实践中学生在选课制面前往往有种种想法,例如,有的学生为了提前毕业,有的学生为了凑足学分,有的学生兴趣广泛,有的学生为了赶潮流,还有的学生为了考试容易过关,往往会胡乱选择一些课程来凑数。这些课程罗列在一起毫无系统性可言,可能天南海北涉及各个领域。当学生毕业之际拿着这样的成绩单去找工作时,就会感觉盲目无方向。也许有的学生认为选课制培养的都是通才,在择业时选择面会更广泛,其实这个所谓的 “通才”就是无专业可言。实际上,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总能提出需求专业,希望吸收在该领域有特长或有深入研究的专门人才。因此,学分制会引起通才的增加、专才的减少,对就业工作造成一定压力[2]。

(2)其次完全学分制下,学生在拥有诸多自主性的同时也出现诸多盲目性,要求以就业为旨归的全面指导。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难以适应这种新要求。实行完全学分制后,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任课老师,自己安排学习进程,如此多的自主必然架空原有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模式。

(3)还有完全学分制的实行给集中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也使较为集中的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新的困境。完全学分制打破了原有的行政班,学生的上课和课余时间各不一致,难觅集中的时间段进行就业指导。

三、完全学分制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

(一)就业指导重心前移

面对完全学分制带来的巨大挑战,高校的就业指导必须要深化改革,尽快构建好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长效机制。就业指导长效机制的构建必须要改变以往就业指导单一化、短期化、应急性的特点和操作模式,在“三全”、“一分”上下足功夫。

就业指导应形成四年的目标化管理机制,从新生入学即开始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新生入学前,就业指导工作就应该着手进行了。指导人员应调阅学生档案、统计生源城乡比、学业成绩、填报的志愿等各项信息,并根据统计结果作出新生情况分析报告,充分了解新生的各项特点,为制定就业指导方案做准备。新生入学后即进入到就业指导的全程化教育中。就业指导应采取目标化管理,进行分年级指导。

一年级应着手于学业规划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状况、完全学分制管理模式及就业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专长分析指导学生确立自身成才与发展的目标,从而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做好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

二年级应着重抓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其成才意识,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举办讲座、座谈会及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并了解就业素质,制订好自身就业素质的培养方案。

三年级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为学生提供多项社会实践机会,将学生推入社会,使其在社会实践锻造中锤炼成才品质。

四年级应着手于“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导、“大学生就业素质及技巧”指导和“大学生就业信息”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政策方针,了解有关规定;为学生提供各类就业技巧的培训;及时提供各类就业信息。

(二)就业指导全员导师

要确保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求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专职指导人员全员参与。因为就业指导涉及到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必须要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专业教育中应融入就业教育,专业知识和就业实际应结合起来。专业教学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灌输理论知识,而应深入社会;了解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并将其与学生的就业岗位结合讲授;就业意识、就业素质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渗透到学生成才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在学生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政治辅导员就应积极发挥其教育、管理和服务作用。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就业品质和就业能力;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自身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积极深入就业市场,努力创新,提高就业指导质量。与此同时,就业指导专职人员还应开展对专业教学人员、政治辅导员和其他教学辅助人员的培训,培养大家的就业指导意识,学习就业指导方法。

(三)就业指导制度保障

就业指导的核心是导师,而在规范导师工作的同时,高校应重视对导师激励机制的建立,以充分调动和促进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导师在受聘期间享受导师津贴,导师工作要按所指导学生数量和质量计人其教学工作量中;(2)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将对导师的评教结果作为年度考核、晋升职称的指标之一;(3)制定措施积极鼓励导师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将所指导的学生的就业率与学校的各项评优挂钩;(4)导师在指导就业工作中做出贡献的,应给予奖励。导师通过耐心、细致的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获益或者导师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学生推荐工作,切实帮助学生就业,应给予导师奖励,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时予以政策倾斜[3]。

参考文献:

[1]刘亚超.姜策,论学分制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就业工作研究,沈阳农业大学

四年级科学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心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管”齐下

阅读的过程就是与名人对话的过程,也是促进小学生心智成熟的过程。通过分析小学生不同时期的阅读心理和需求,教师可采取相应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特征

根据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小学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完全不同的。笔者认为教学生学会阅读,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笔者将进入小学的学生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一、二年级);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第一学段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和情绪性,喜欢跟着兴趣走。他们对周边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喜欢观看图书插画,专注力和注意力也比学龄前提高了很多,希望得到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喜欢游戏和情境,有探知自然奥秘的需求。第二学段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小学生,记忆力、专注力、自控性和理解分析能力有所提高,他们具备简单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逻辑思维。这是养成阅读习惯的好时期,需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培养阅读兴趣。第三学段小学生:逐渐步入少年期,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增加。他们开始喜欢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建立自己的处事原则。这个阶段是青少年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基于儿童心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广开渠道,让小学生“悦”读无论是哪个学段的小学生,培养其阅读兴趣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教师要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给不同学段的小学生选择不同的阅读书目,以达到小学生由阅读转向“悦”读的目的。如面对低年级的小学生,倡导教师通过绘本、故事、儿歌童谣等视觉上有吸引力的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其主动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年级学生逐步从绘画中淡出,教师要增加中年级学生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童话经典、儿童诗、自由阅读等进行阅读教学,并开始进行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面对高年级学生,教师要结合古典诗词、神话经典、成长小说、综合课程等进行整本书共读主题探讨深度的策略研究,增加高年级学生自由阅读的量,同时进行自然科学阅读,将阅读与小学生文学创作相结合。

(二)多“管”齐下,让小学生“善”读依据不同年龄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低年级小学生,大多可以采用演一演、画一画、说一说等进行阅读策略的指导。如阅读绘本《逃家小兔》时,可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逃家的小兔,教师扮演兔子的妈妈,在情境创设和语言对话中,让小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之后,教师让学生画一画这个故事,展开想象“兔子还会逃向哪里?妈妈又会想什么办法陪伴呢?”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续编这个故事,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伸到最大化。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策略指导,如研究适合中年级学生的阅读预测策略[1]。比如,在阅读时,教师先引导小学生从题目入手,猜猜文章可能写了什么,结合文章插图猜猜故事又可能怎样发展……让学生在不断阅读中寻找猜测的依据,在猜测中掌握阅读的方法。如提问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根据帮助理解文章、引发深入思考等角度分类整理问题,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梳理总结提问的方法、角度及运用提问策略的好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针对儿童诗,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联想,还原画面等阅读策略进行教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策略,这个时候的阅读更多是要关注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发声”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阅读时的思维过程说出来,具体展示其在阅读中的思考过程,由此教师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学生则可以在同伴的思维基础上对自己的思维进行修改和补充。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思维疑难处做好标记,方便解疑,在能够引发思考的地方写下感想,记录好的语句,为写作积累素材。比如,学生在阅读《鲁迅文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鲁迅笔下的儿童形象进行有意识地整理,寻找儿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将自己寻找儿童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过程说出来。通过这样思维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年级科学分析范文第5篇

编制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水平测试卷,笔者认为,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测试的目的和功能

试卷制作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为了评价学生个体,还是考核老师,或者是检查整个区域的教育质量,是我们编制试卷的出发点. 依据目的不同,测试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性测试和目标参照性测试. 常模参照性测试通常是以学生团体在该测试中的平均成绩(常模)作为参照标准,说明某一学生的成绩在该团体的分数分配中的相对位置. 学业水平测试是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为标准,把学生的考试结果与这一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断学生是否达标. 其主要目的是诊断学习情况,检测教学效果,发挥评价的反馈作用,作为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因此属于目标参照性测试.

二、确定学业质量测评的范围

作为目标参照性测试,命题就应该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参照,结合教学参考书,体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范围的圈定为编制试卷提供了文本基础,便于组织命题. 例如要制作四年级(上)同学的数学水平测试卷,就要综合考虑数学课程标准对相关学段和领域的目标要求,也要分析教材编排的内容体系,结合学段要求和年段要求,选择合适的测查点.

三、试卷编制的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明确测试的目的是保证命题质量的重要前提. 数学学习评价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有关学生在数学知识、使用数学的能力和对数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证据,并根据这些证据对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或某个课程或教学计划作出结论的过程.

学业水平测试的目的在于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诊断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帮助老师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要求试卷内容不能违背数学的概念和原理,试题的条件与问题(结论)必须满足无矛盾性和完备性. 科学性原则也应包括板块内容的分配,语言描述的准确.

试卷的内容要真实反映教材的要求,数据要符合生产和生活实际,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条件与结论不能互相矛盾. 既要客观体现课标要求,又要兼顾内容的全面性,各个领域所占的比例,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各自所分配的百分比.

3. 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要有差异,既能体现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也要能反映出学生的思维层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 鉴于测试的目的,一般情况下,较易试题约占7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20%,较难试题约占10%.

4. 现实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是指数学试题应具有能被学生所理解的现实背景. 这里所说的“现实”包含两个方面:生活现实和学科现实. 生活现实既要真实可信,又要与学生的生活有紧密联系. 命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借助恰当的问题情景,调动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命题时全面设计试卷的内容结构、难易程度、编排结构,使整份试卷覆盖面宽,既测知识又测能力,还应该关注并且体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中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构建测试框架

在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目标要求,构建测试框架.

本测试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是对某一学段或者某一年级学生的数学素养的集中测评,力求全面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与结果,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五、学业水平测试卷的编制

1. 确定评价方式及测试时间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试卷采用百分制的评价方式,测试时间为90分钟.

2. 确定试卷题型

要比较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学习效果,命题时要尽可能全面思考,科学编制. 试题的编制可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客观性试题主要包括填空题、判断题和选择题. 主观性试题包括操作题、解答题(包括计算题),允许学生自由组织答案,这种题目能反映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较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因此要在试卷中占较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