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班规

大学班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班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班规

大学班规范文第1篇

民间音乐消长:乡民生命意识的艺术诉求——黔中腹地营盘社区音乐的民族志叙事

苗族与侗族民歌的文化生态与演唱特点研究

贵州侗布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昆曲平声字的演唱特征

意大利十九世纪下半叶真实主义歌剧的艺术特征

歌剧咏叹调唱词与歌剧戏剧元素的关系——以民族歌剧《白毛女》为例

分析报告:钢琴小品《十一月——在马车上》的创作特征——作品选自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作品37

肖邦《f小调幻想曲》Op.49的演奏研究

胡梅尔《bE大调小号协奏曲》演奏要领探讨

拉赫玛尼诺夫与他的《#C小调钢琴前奏曲》

庄禅思想:中国画精神世界的本源

论油画笔触形式特点的演变

意味无穷的中国油画

反常、视幻与解构——从埃舍尔现象看商业插图的反常规设计

不同历史时期木刻艺术的特殊魅力

"第六代电影"中的人物修辞策略

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教育

浅析声乐教学中的立体思维训练

谈舞蹈教学音乐感的培养

浅戏剧表演专业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

艺术审美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塑造

彩图

侗族大歌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的独特地位

分岔·分层说——论侗歌多声部的产生与发展

侗族大歌——民族的瑰宝

侗族大歌发展史上的一次辉煌——黎平侗族民间合唱团对侗族大歌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论侗族大歌音乐传承

侗族音乐民间传承与学校教育谈

侗族大歌研究50年(上)

动像视听传媒及其艺术形式的逼真性和运动性美学特征

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理论资源的流变

"逸品"新说

西蜀画院有无考辨

王维新艺术道路谈——观王维新艺术永久陈列厅

著名山水画家王文芳、龙瑞应邀到艺术学院举办学术讲座

书法之我见

论禅宗对传统书法的思想渗透

不知有汉——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刍议后现代主义思潮与后现代招贴设计

空间设计中的环境与人

大学班规范文第2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主管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贵州省贵阳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1-733X

国内刊号:52-5005/C

邮发代号:66-10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大学班规范文第3篇

课程规划一般指的是国家课程规划或专业、学科课程规划、教材编制专家的课程规划、学校课程规划及教师课程规划,等等。本文提出校长课程规划这一概念,既与以上概念相联系,又与它们相区别。首先,校长课程规划与以上各种课程规划同属于一个概念和行为系统——课程规划,它是在国家课程规划的框架中和指导下进行,包含了教材编制专家的课程规划的实践方案,是学校课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课程规划的对象和方向。其次,校长课程规划又与多种课程规划存在着行为主体和任务指向上的根本差异。例如,国家课程规划的行为主体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相关专家,任务是制订全国范围内某一类别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实施要求、评价要求等基本内容;而校长课程规划的行为主体是学校的校长和主管课程、教学的副校长,任务是规划本校的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和课程发展。

当前,学校施行的课程规划,除了校长课程规划,还有学科组课程规划、年级课程规划和教师课程规划。它们与校长课程规划共同构成学校课程规划。校长课程规划为学科组、年级和教师个人的课程规划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框架。因此,在有的研究文献中所阐述的学校课程规划,如果用校长课程规划一词替代会更为恰当,因为它们并没有将学科组、年级和教师个人的课程规划包括进去。

校长课程规划,首先包括校长对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和发展做整体性规划,也包括校长对某类课程甚至某门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进行规划。在这两个层面的规划中,前者是宏观的、整体的,后者是微观的、个别的。一般情况下,后者服从于前者。但是,当后者从质和量两方面有突破性发展时,它又有可能带动前者的变革。

研究者们一般将学校课程规划界定为对学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进行全面的规划。本文认为,作为校长课程领导的第一步,校长课程规划重在课程方向的整体把握、课程体系的全面构建、课程资源的总体分配和确定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旨在为课程的具体实施提供目标和基本框架,而不是指向学期课表的具体安排、课程的实施、教学的日常监控与管理、评价制度的具体建立与操作等。

二、加强校长课程规划的必要性

1.校长课程规划是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必然产物

校长课程规划是新课程实施的本质要求。在原有的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体系是既定的、静止的、封闭的,学校的任务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而在新的三级管理体制下,学校课程是“既定课程+待定课程”——待定课程需要由学校填补和开发;课程是动态发展的——不仅校本课程处于不断的优胜劣汰的发展过程,即使是国家课程,也处于一种持续性发展的状态;课程是开放性的——校本课程对学校开放、对教师开放、对社区开放,国家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开放、对教师开放。例如,从国家课程的模块来说,学校有权自主选择选修模块,安排各模块的学习顺序;从教学内容来看,参考教材的单元内容主要是提供知识的点和线,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基础补充丰富的细节材料和拓展材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基础,自主安排单元进度。可见,新课程下,学校、校长、教师有了更多的课程决策权,与此相随的则是对他们的课程决策能力和强烈的责任意识的要求。

在这种分权的、动态发展的、开放的课程框架下,课程规划成为了学校课程管理的核心工作。其中,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掌舵者和责任人,必须承担起规划本校课程的主要职责。这项职责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落实,也包括对校本课程的规划。这项新的职责要求校长必须用现代课程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课程的基本内涵、学校课程的应有类型、各类课程的教育价值、课程有效实施与良性发展的基本规律等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包括课程规划在内的课程领导能力。

2.校长课程规划是打造办学特色的必然要求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风格。只有当学校拥有一定的课程决定权时,学校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办学风格。因此,三级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为学校的特色化办学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与此同时,特色化办学成为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规划纲要》第五章高中阶段教育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这项政策在为学校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高中校长们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形成什么样的学校特色?怎样形成特色?可见,课程规划已成为校长们不得不承担的一项任务。

3.学校课程规划必须以校长课程规划为核心

如前所述,学校课程规划包括校长、学科组、年级组、教师个体等多类主体承担的课程规划。在这多类课程规划中,校长课程规划占据着引领性地位。首先,校长课程规划决定了学校课程的基本框架、主要特色以及课程资源的基本配置,其他主体的课程规划必须在此框架下进行。其次,校长课程规划还应起到引领课程发展的作用,通过审察时势、分析校情,校长要把握时机,及时地将学校课程分阶段地推上更高的发展台阶。

为什么必须要由校长来承担课程规划的引领性任务呢?首要原因是当前我国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各种资源在学校内部分配的决策者。只有校长,才拥有充分的权力来安排学校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其次,学科、年级和教师个体都难免会受到部门利益和个体利益的私心影响,在课程规划时有可能在课程结构上向自身倾斜,从而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或影响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而校长,因其所处位置超越了年级和科组,他的利益是和整个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他更有可能从学校发展的需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来规划课程。

三、校长课程规划的主要任务

1.课程目标规划

目标是行动的方向,没有明晰的课程目标,课程建设将杂乱无章、缺失特色。课程目标确定后,将直接指导课程体系、课程门类、开设顺序、时间分配、教材选择、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事项的建构或安排。校长对课程目标进行规划,至少应包括全校和个别课程两个层面。

(1)全校层面的课程目标规划

全校层面的课程目标应围绕两个问题来设定:第一,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第二,学校要打造什么样的办学特色?第一个问题需要目标制定者对社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教育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课程目标的制订要符合社会发展、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从以人为本的精神出发,还要知道人的幸福生活需要以哪些基本素质为前提。第二个问题需要目标制定者对学校传统和现状有正确的认识,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有合理的把握。目标制定者应有意识地将课程目标与学校特色发展设置在同一轨道上,让前者服务于后者。两个问题相结合,校长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经济、文化特点,学校办学传统,生源特点,办学物资条件、经费条件和师资条件等现状来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和学校发展,同时又具有较高可行性的课程目标。

以我校为例。从所在地区来看,广州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经济发达,对外交流活跃,人口素质较高;从学校传统与现状来看,作为百年名校,我们有着悠久的优质办学历史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从生源和师资来看,作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校,我们有着充足和优秀的生源,同时,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技能过硬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高学历人才,在职教师中硕士研究生比例已超过1/3。基于这种高层次的地区和学校条件,我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提出的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号召,将“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学校的课程目标。在具体的落实环节中,结合我校的体育、艺术特色教育传统和高学历师资队伍,通过重点发展体育、艺术和科技创新类课程来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目标。目前,由于教育成果显著,若干品牌课程实现了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我们的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三大特色已为同行和社会所广泛认可。

(2)个别课程层面的课程目标规划

它指向某一门课程或某一类课程。校长除了要主持全校层面的课程目标规划,还需要引导某一门或某一类课程的发展。校长作为学校发展方向的领路人,应该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及时发现发展较快、实施效果有显著进步的课程,为它们制订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推动它们上台阶。同时,由于课程的实施与发展,牵涉到人员、物资、场地和资金的分配,而校长拥有学校各种资源的分配权,能够为这些课程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因而能够直接、有效地推动这些课程的发展。与整体课程目标的规划不同,个别课程目标的规划,并非校长的专属权,教师个人、科组、中层管理者也拥有这种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个别课程层面的课程目标是服务于全校层面的课程目标的。例如,我校在锻造体育、艺术和科技教育三大特色教育项目的过程中,校长做到了密切关注这三个领域中各门课程的发展,经常与开课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课程发展状况和学生发展成果,及时为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各方面的保障,并提出更高的课程发展要求。以无线电测向课程为例,校长在2004年亲自为无线电测向课程立项,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在该项目获得全国冠军之后,校长又及时地提出了“三年全面发展、四年达到国内较高水平,五年走出国门”的目标。正是在步步提高的目标推动下,我校无线电测向实现了课程化、社团化、品牌化,做到了国内称雄、国际夺金。2008年至今,连续四年夺得全国赛的冠军;2009年12月,广东实验中学无线电测向队接受授牌,升格为无线电测向国家青年队;2011年,我校无线电测向队(国青队)代表中国参加“第八届亚太地区无线电测向锦标赛”,取得5金5银4铜的辉煌成绩,为国家争得了极大荣誉。

2.课程体系规划

拟定了课程目标,接下来校长课程规划要完成的便是建构课程体系,制订文本化的课程实施方案。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中,首先要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课表中安置下来:确定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高中各学年中的课时数,确定选修模块,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各块内容的实施时间,对校本课程的类型、数量、实施原则、开发要求做出规定,将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其次,要对这三类课程分别拟定开发和教学的原则以及评价原则。最后,对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需要安排相关部门来具体组织和负责,即进行责权分工。

以我校为例。2004学年进入新课程之初,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锻造体育、艺术和科技三大特色教育项目”的办学目标指引下,校长与全体校级领导、中层管理者、学术委员以及教师代表们经过讨论研究,提出了“高质量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必修课程全部开设;在全省率先开设通用技术,在高中三年均按照国家要求开设艺术教育课程、健康与体育课程;为了实现课程的选择性,艺术和体育的选修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均实行学生自愿选课的“走班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与学校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相结合,重视科技创新课程,重视艺术教育、体育这些在高中阶段容易受到排斥然而却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课程。目前,我校在这三个领域已培育出精品校本课程共20余门。

在课程体系的规划中,涉及学生在校时间的规划,这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比如,学生运动时间的保证、活动课程的保证、特色教育项目时间的保证、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时间的保证,这些都需要由校长牵头来进行分配。如前所述,各科组、各年级都存在着部门利益,因此都有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设计校本课程。校长却可以超越这些部门利益的狭隘性,从学校整体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切实需要出发来统筹课程和分配时间。再如,我校在实施新课程、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文艺、体育、科技创新、人文、公益等各种社团和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科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年级和学科组出于各自的利益,有时会向学校要求减少活动型校本课程,这就需要校长分析当前的课程比例是否合理,有没有更改的必要,并向相关利益部门做出解释和进行教育。反过来,某些活动型课程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也会提出增加时间,从而有可能侵占学科课程或常规性校本课程的时间。这时,同样需要校长来进行权衡和分析,做出裁决。

3.课程资源规划

(1)物质资源规划

包括为各类课程分配教学场所、实验室、活动场地,配置设备,投入活动资金,等等。为了形成和强化办学特色,校长在分配物质资源的过程中,有必要向相关类别的课程给予政策倾斜。

例如,我校为了加强艺术教育,陆续配备了综合版画室、绘画室、美术资料室、鉴赏室、工艺室、合唱室、民乐室、管乐室、舞蹈和戏剧室等十余间艺术教育专用室,2008年又分别投资施工建设了“陶艺室”和“弦乐团排练厅”(目前广东省内唯一的一个中学室内乐团专业排练厅)。在科技教育方面,我校除已有按学科课程标准要求配置的、符合省规定标准的数十间实验室和专用室外,为了满足科技教育发展的需要,2005年以来又开辟出了环境教育公共实验室、科技创新实验室、天文教育室、机器人制作工作室等多间专用室。目前,天文探究室的投入已超过80万元,成为国内最先进的中学天文探究室。

(2)师资规划

既包括对学校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也包括对教师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的规划。第一,师资引进。为了保证各类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我校将招聘教师的学历门槛提高到硕士研究生的级别。同时,针对三大特色教育项目,近年来招聘了多位体育和艺术教师,拓展了体育、艺术选修课程的门类;引进了多位有经验的科技教练,带领学生开展科技创新。第二,校内培养。变革型领导的核心是领导者要注重发挥被领导者的能力和个性,帮助其实现发展需求,经过共同努力,双方都受益。除了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校长还常与教师谈心,了解他们的职业兴趣,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考察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从而引导教师确定个人职业发展方向。目前,我校教师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四类(在全部称职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学科教学骨干、专题性校本课程专家、科研骨干、教学管理骨干。根据教师自身的知能基础、兴趣方向,校长与中层管理团队对其进行分类引导和培养,允许教师差异性地发展,不求人人全能。

4.课程发展规划

学校课程,一方面要综合反映社会、国家、知识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发展需求,当这些发展需求发生变化时,课程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予以回应;另一方面从学校自身来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随着课程的发展,会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一些契机,需要课程领导者做出决策和选择。因此,校长课程规划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工作,而是长期的任务。

例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高中阶段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在目前国家尚未在课程标准、教材、师资编制、评价等方面提供支持性政策的情景下,学校要不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模块?要确定什么样的课程发展目标?模块的结构如何?采取一些什么样的课程实施方式?由哪个部门来负责、由哪些部门来分工合作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校长在与教师协商后做出决策和安排。

四、校长课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1.国情与校情相结合

课程规划首先应在党和政府的教育政策框架中进行,要完成党和政府规定的基础教育培养任务,不能违背相关的教育政策。其次,应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条件出发,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使校长课程规划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又能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强调基础性、共同性和公平性,只有在高质量完成必修课程和实现国家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才能谈及办学特色的发展。

2.学生需求与学校需求相结合

校长课程规划,要把国家的人才培养要求、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求整合到课程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去。尤其是特色教育项目的选择,不仅应能切实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应该是符合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能为特色而特色,使学生沦为追求学校特色的工具。

3.稳定与发展相结合

课程发展是校长课程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校长课程规划应遵循一种课程的生态发展观,即课程体系不应是完成式的、封闭的、静止的,而应是进行式的、开放的、动态的。只有像生命体一样敏于响应环境变化、积极调整变革,学校课程才能生机盎然。

与此同时,学校作为培养人的社会部门,课程和教学又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的把握也都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尝试,如果课程变动频繁,教师和学生将无所适从,导致教学秩序的混乱。在稳定与变化之间如何把握度,需要校长有高度的智慧和敏锐的教育眼光。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有科学的、先进的教育信念的支撑与导航。

4.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校长课程规划,并不是完全由校长一人来实行,而是校长作为主持人、负责人、决策人,通过向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请教,通过与学校中层管理人员、学科代表、年级代表、团委、学生会等部门人员协商,最后综合考虑收集到的众多信息和意见,再做出决策。这个过程,也就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过程。一个人的智慧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有主管部门的政策指导,有专家的理论指导,有学校各个课程实施部门的建议,才能使课程规划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世界课程民主化趋势也要求校长在课程规划过程中必须征求教师们的意见。

参考文献

[1]黄显华,等. 课程领导与校本课程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崔允漷.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5(8):4-6,20.

[3]房林玉.整体论学校课程规划研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9(1):29-31.

[4]张相学.学校课程规划的依据、原则与过程[J].教学与管理,2009(12):6-8.

大学班规范文第4篇

1、大学生职业规划首先就是要写你自己的个人信息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这几个字最好是竖着,然后就是自己所在院系,专业,学号等信息。接下来其实还不是正文的,需要是目录的,这个目录一定要是自己生成的,不要自己打上去,自动生成是很简单的,在word里面标题自己点击标题就可以了。

2、接着就是自我分析了,这个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一个总结与了解,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优势,劣势都是什么,以及自己的工作经历等。职业分析这个也很重要,首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做什么,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表格把这个职业自己给缕清楚了一遍,避免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直接去面试或者从事这个职业了。

3、职业定位,就是swot的运用,根据表格,把自己又给思考了一遍,知道自己的特点,是否真的合适,还是随大流,还是随意的一找,这个分析了之后,对自己的帮助很大的,另外如果自己对自己不了解, 也需要通过一些比较专业的量表来测评。不要去随意找一些娱乐测试的职业测评这些,现在有专业的额,比如霍兰徳的职业测评等。全部弄好了以后,就是计划实施了,这个表格也是很详细的,就是让你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了,怎么去做。非常的好,自己一定要用心去写这些。

4、计划实施的过程中,避免不了一些问题的,或者自己想的简单了,需要去调整,就要有一个评估调整,根据现实因素去做,而不是不切合实际的去执行。最后就是结束语了,这个是相对来说,用的比较多的一系列模版的,希望对即将要写职业规划的你们有帮助。

(来源:文章屋网 )

大学班规范文第5篇

如何在保持母体学校——东洲中学本部校区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帮助子体学校迅速成长为国际性品牌的学校,实现教育事业大发展和快发展,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激发内驱力,使他们更为积极地、主动地、认真地、创造性地工作,这是实现东洲中学学校管理系统目标、提高教育教学品质的最佳保证。

众所周知,我国现有的师范教育为在校师范生安排的教育教学实习时间太短,因而一个师范毕业生从业后还需要在教学岗位上锻炼很长时间才能渐趋成熟。事实上,从一个师范毕业生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然而,一方面,教师职业对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学校、学生、家长都不容许青年教师成长“慢慢来”。面对此种情形,我们摸索到了一条路径,即“后师范”培养机制。

“后师范”是相对于“师范教育”而提出的教师职后培训概念,虽然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诸多素养呈螺旋上升状的综合,但对他们的培训主要分为普适性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两个方面。

普适性培训主要根据青年教师为人师后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进行,主要内容有三字一画、演讲与口才等基本素养以及学科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教育情感素养等一般化素养,还包括一个教师的成长所必需的更高的素养,例如对所任学科课程标准的把握、所有教材的通读和理解等。其中很多核心素养的培养本应该在师范院校解决但普遍未曾解决,学校就必须倾力为青年教师进行“师范性补课”。

个性化培训是根据每一个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际过程中散发出的特点、亮点,为他量身打造的培训,内容包括教育科研能力、世界前沿教育思想和理念、与学生和家长的相处之道、学科知识的巩固与最新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追索、教育思想的思考与经验积累、成长线路图的规划与践行、学校文化的融染和自身发展的渴求激发,这是青年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乃至走上追求卓越之路的“营养基”。

第一大行动:建立成长联盟

无论剖析哪位名教师的成长之路,都伴随着学校乃至更大范围的同伴互助、激励、督促甚至争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是东洲教育集团总校2006年成立的成长联盟,大学毕业十年内的青年教师有资格申请加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教师专业成长也有“七年之痒”,工作前七年的探索、纠结到七年之后的认同、稳定是教师专业的“成长前期”)由学校负责师资队伍成长的教科室牵头,整体策划一学年的活动主题,主题不仅有关于“职业与事业”、“做学生喜欢的老师”、“业余时间怎样度过”等名师讲坛,也有“课堂实录的撰写方法”、“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课堂精彩瞬间”等科研“实战演练”,还有小品表演、即时演讲,等等。学校期望在学科水平、教学能力、师德修养、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给予青年教师以指导帮助。活动形式采取一场讲座之后,紧跟着下一周就是同一主题的沙龙或者比赛的“镶嵌式”培训方式。当然这更多是一种普适性的“师范补课”式培训。

第二大行动:师徒共读共写

本行动主要是实施个性化培训,因为阅读是个,以吸纳为主要形式的读是个性的,以写为主的思也是个性化的,阅读的喜爱与否也是个性的。我们不仅要吸引每个青年教师喜欢阅读,更希望他们能在泛读基础上开展精读。所以我们允许每一个青年教师自主购买自己喜欢的、渴望阅读的教育教学类书籍,凭借阅读结束后在书籍扉页上书写上“一句话点评”、自己的姓名和阅读时段,以及读书笔记、教科室登记等即可报销,书籍留在教科室以供他人阅读。下一轮的阅读可以在教科室书柜中再借一本,也可以再次购买。阅读时段通常为一个月,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延长时段,我们允许阅读“慢慢来”;此项活动分校区落实。

第三大行动:聆听窗外声音

东洲中学有着良好的国际教育交流基础,是江苏省华文基地、全国汉语推广基地,作为全国第一所农村初中在澳大利亚创办了“孔子学堂”;同时学校也是教育部校长培训基地和江苏省校长培训基地,这为青年教师聆听窗外的声音作了极好的铺垫。学校邀请德国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教授前来为青年教师作培训,在教师语言能力得以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有机会对教育哲学作较为深入的探究。学校每年派三名青年教师至澳大利亚的孔子学堂或者新加坡等国家的友好学校进行交流、访问、教学,在交流文化的同时,与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直面接触。当每年约2000人次的全国各地教育同行来学习访问交流,青年教师也总会出现在交流和教学的现场;而上海、北京、杭州、重庆等地的全国班主任交流会、学科年会等,也总有我校青年教师的身影……

第四大行动:规划成长路线

东洲中学有着极为庞大的、优秀的骨干教师群体,例如学校自己培养的、在职在岗特级教师4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名,南通市学科带头人20多名,并比较均匀地分布在各个校区。所以当一名青年教师加入到东洲中学大家庭,即刻就会有二位教师站到他的身旁,一位是他同一校区的师傅,师傅将负责这位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的提升,对青年教师的所有考核也全部与师父捆绑,他们是双赢共进的关系;而另一位是青年教师和他师傅的导师,导师可能跨校区但必须是有南通市学科带头人以上荣誉称号的名师、优秀教师,青年教师将视他们为成长的直接榜样,而导师将时刻关注这对师徒的发展并规划、审核他们的成长路线,同时提供培训等信息,以帮助他们成长。这带有模仿的痕迹,但创造可以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的传承和超越。

第五大行动:开展有效评价

东洲中学对青年教师的评价历来以“狠”著称,一是考核内容之“狠”,有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上课、备课、说课、即兴朗诵、演讲、小品表演、中考试题考试等。二是考核周期之“狠”,实行月考制度,这就使得青年教师每一天都有考试或者在准备考试。第三是考核“亮相”之“狠”,例如每一月的优课评比、中考试卷评析都是在各校区全体教职工大会上公布成绩或者名次;每二个月举办一次的钢笔字比赛都是采取“实况”展出——落有青年教师名字和评委分数的“试卷”,一律展示在每个校区的校门口展示栏中,大凡出入校门的学生、家长、领导等“观摩”机会均等;每一学期的即兴演讲、诗歌朗诵等评委都是各自校区的家长和学生代表,而且阶梯教室坐满了现场助阵的本班学生;每一学年结束的总结大会也很“狠”,总校邀请所有青年教师家长来学校一起分享孩子的点点滴滴……是的,“出丑”的青年教师大有人在,但我们认为,现在不给你尴尬,将来你会给学校和学生尴尬,那不如现在我给你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