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爱是桥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所谓后进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由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及学生的成长都具有连续性,所以转化宜早不宜迟。转化后进生,关键要从思想上入手,只有思想问题解决了,学习才会有兴趣,成绩才能提高。
关键词后进生;理解;教育教学
人与人之间需要理解,需要爱。后进生更需要理解,更需要爱,因为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转化后进生的桥梁。下面就谈谈我在转化后进生过程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寻找闪光点,让后进生树立起自信心
《学记》中说:“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就是说教育的作用是发挥学生的长处,克服孩子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他充满希望。
(1)老师要正确认识到“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发现每一位后进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使他们深切地意识到:原来自己还是有优点、有价值的,自己在他人的眼中也并不是一无是处。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也健全了他们的性格,培养了他们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的良好心态。
(2)给后进生创造闪光机会。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都有被社会认可的要求,后进生亦然。每一个后进生,都有它的闪光点,如何找到后进生的闪光点,这就需要班主任耐心细致的观察。我班何海强是班里个子最高的一位,也是成绩最差的一位。我发现他无论是上课还是走路,都喜欢低着,微弓着背。原来他被同学和以往的老师戏称为“身高的巨人,学习的矮子”,以致他厌恶自己个子高,在别面前抬不起头。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我发现每次轮到他值日时,黑板、教室总是干干净净,每次劳动课,他都表现得很出色。上课时我便有意识地表扬他,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单独找他谈话:“为何你能将值日做和最好,那是你用心去做了。要是在学习上你也能如此用心,老师相信你的成绩肯定不会差的。而且个子高并没有什么错,你一定要抬起头来,做一个堂堂男子汉。”慢慢地,何海强同学变得活泼了,同学们开始愿意和他交往,也经常可以看到他的笑脸,这样,他的成绩步步提高了。对后进生,老师只要用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就能点燃他们自信的火种,使后进生树立起信心。
二、以心换心,与后进生建立朋友关系
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尊心相对普遍学生而言显得更敏感、更脆弱,更需要我们细心呵护。老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给他们以关心和爱护,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师爱。班上有个同学不但成绩差,而且是个调皮捣蛋的“顽固分子”。有一次,我去他家进行家访。第二天,他气冲冲地闯进办公室卷起衣袖,指着手上的伤痕对我说:“看,这是你昨天的功劳,现在,你该满意了吧?”原来,昨天他被父亲狠狠地揍了一顿。我心头一颤,慢慢地走过去,轻轻拉起他的手,我向他说明自己并未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并表示愿意与他交朋友,把他的家人对他的期待和他的长处进行分析,鼓励他跟老师进行思想和心灵的沟通。平时,我也经常与他谈心,发现他的点滴进步,便加以引导,把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做无声的细雨,去滋润他的心田,激发他的情感。慢慢地,他开始信任我,并表现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努力学习上。这样,就能达到转化了一个,带动了一片,使后进层跟着他的榜样走。
三、抓住时机,及时表扬鼓励
初中生年纪还小,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优点,而自己的优缺点认识不清,老师要让后进生了解自己,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使他们永远保持进取的心理。班上有个女同学,性格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我好几次提问她,她都红着脸小声说:“不知道。”一次,我故意出一些比较容易的练习,然后抽查,等大家都完成后,我特意走到她的面前,发现她都做对了,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表扬了她,并鼓励她如果能克服这种毛病,现在学习上加把劲,肯定能取得好的成绩。事后,我安排学习委员与她同桌,并让学习委员辅导她。这样,她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胆子也变大了。
四、要有耐心
关键词 道德情操 赏识 惩罚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案例分析】
学生说:我真是想不通,为什么我们愿意做的,你们(家长、老师)总是不让我们去做,往往我们不想做的,你们却总是非要我们做呢?
老师说:你这就说对了,如果老师和学生想的都一样,那还要老师做什么?老师就要在身边帮助你们,让你们尽快成熟成长,让你们的想法与老师、家长的想法尽快地能够一致起来。
学生说:莫非老师每天都在研究,不许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吗?这不就是老师与我们学生“对着干”吗?
老师说:你不可以这样想的,这不叫做“对着干”,而是叫做“教育”。
学生说:难道老师说的教育就是“不许”我们做什么吗?
“许”或者“不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充分表达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与教育思想。“不许”表示不可以协商、没有尊重,完全体现不出“人”的平等,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惩罚教育”;而“许”是一个研究人的过程,是一个教育内化的过程,是让孩子有自己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教育方式,是充满爱心的赏识――“赏识教育”。不管“惩罚教育”还是“赏识教育”,都只是若干教育方法中的一种,只要教师心中有爱,无论“赏识”和“惩罚”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 学会赏识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更何况是对每个孩子而言。赏识教育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赏识不只是好孩子应该赏识,所有孩子都需要。孩子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
每个人的生命其实都有着自己不同的“样子”,应该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因此教师必须做到:(1)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2)能够宽容学生在学习中的失误;(3)珍惜学生们的奇思妙想;(4)学会欣赏和赞美学生,这样才可以让自信和成功伴随学生一生。因此,上课时老师需要多表扬,少批评学生;多鼓励,少指责学生,从不吝啬任何一句赞扬的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孩子的错误并不难,难的是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假如我们能像陶行知老先生一样用赏识的态度和语言教育孩子,就会在孩子的赏识中完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每个学生都有值得赞美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闪光点,并积极地加以肯定和赞美,对于一个学生来说,一句赞美的话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特别是班级中的中下学生,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连续的学习受挫使他们的心灵经受了太多的打击,对冷冰冰的否定性评价产生了免疫力。对于不再敏感的心灵来说,再多一点同类刺激又有何用呢?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成为他学习的新动力,使冰冻的心灵重新焕发生机,使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用自己的勤奋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2 适度惩罚
当然,“赏识”并不意味不能“批评惩罚”,“批评惩罚”也不是粗暴的“不许”。一味的赏识也是不可取的。例如,有这样一个情况,现在在学校,总是对老师说:不可以罚站,不可以不让学生进教室,不可以大声训斥……结果呢,有些老师一开口批评学生,有的学生立马就抛出一句话,问老师:“我怎么了呀?”“作业我就是不想做又怎么样”面对这种情况,置之不理就是纵容再犯,批评惩戒理所当然,如果老师连学生的错误也一味赏识的话,那就是糊涂的老师糊涂的爱了,(下转第164页)(上接第150页)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但是,对他们的批评惩罚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
赏识不代表就是表扬,“蹲下身子跟学生们讲话”、“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个天才”,老师和家长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孩子对话,并从理解的角度出发,去尊重孩子,这样才可以给孩子创造以宽松自由成长的氛围。惩罚也不等于棍棒教育、体罚,更不是歧视和心理虐待,让孩子觉得十分难堪,去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虎妈的教育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引起了东西方教育界的争论。古人曾经说过:“闻过则喜”,今天的孩子可以完全接受善意的批评,批评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事理,并让他为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都会有一种需要接受惩罚的准备,因为这通常是一种人的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够、才可以取得心理平衡。不安和内疚会让他急着寻求帮助,这样明白的道理才能让他他刻骨铭心。因此,老师和父母都不应该过多的去剥夺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机会,往往孩子犯错时,就是教育的最佳机会。
“赏识教育”现已成为中国很多为人父母的教子宝典。确实无数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但是一味盲目的去赏识,有时侯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有一些孩子根本听不进一句批评,一说他他就和你急,一急就离家出走。长幼、师生人格平等的初衷,却导致师长应当受到的尊敬贬值,导致学生的不规行为缺少了约束,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以“赏识”和“惩罚”是教育的两翼,我们不可以将它们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偏重哪一方面,或者是摒弃哪一方面。
3 架起“赏识”和“惩罚”的桥梁
那么我们如何可以把握“惩罚”与“赏识”的关系呢?二者必须如何结合,才可以让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呢?有这么一个事例,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和批评惩罚都是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极为有效的一种教育方法,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看过许多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的争鸣文章,似乎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关键不是赏识与惩罚的对与错,而是运用得当与否。静心想一想,我们哪个人的成长不得益于赏识与惩罚的共同作用呢?
总之,教育无定法,但教育要得法,为了学生的成长,采取科学的方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宏.成功网成功学教材赏识教育你的孩子.
一、用“爱心“创造一个温暖的氛围环境,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七年多的从教经验使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在我上学的时候,当时对于老师的做法特别不赞成,甚至有些恨那个老师,可是当我从事这份工作之后,我渐渐理解了我的老师的一些做法,也明白了每位教师对学生的那份爱,只是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我认为:
1、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拿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来说吧,成绩差在他们的心中已经留下了阴影,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心里障碍,造成自我封闭,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不要把孩子推进冰冷的深渊。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学生,刚开学的时候,他总能满怀信心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每次测验就不理想。慢慢的,这个孩子泄气了,不愿同其他孩子一起玩,变得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从与他谈话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他认为自己特别笨,智力不如他人,他认为老师看不起他,上课也不敢接触老师的目光,学习上有困难也不问老师,同学。针对他的情况,我给他讲了一些爱迪生,牛顿等名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他“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上课时,也有意向他投去亲切的目光和友善的微笑,并让他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并进行适时表扬,鼓励,还安排时间帮他补习功课,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使得他感受到了“老师关心我,爱我”的温暖,从而恢复了自信心,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了,在班里又听到了他和同学们玩耍时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2、热情鼓励,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从六岁到十二岁的小学生,是处在儿童向少年过渡的阶段,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习成绩或各方面表现不好的学生不过是缺乏肥水的禾苗,沾着污垢的玉石,既有阴暗的消极面,又有潜在的闪光点,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渴望进步,对此老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做到多与个别学生进行谈话,多与家长沟通,多表扬鼓励,多正面引导,多指明方向,在赢得他们信任后,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3、逐步要求用爱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爱心是一片冬天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爱心是一场洒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露,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感情的滋润;爱心更是生活的阳光,是生命的火焰,相信用“爱心”与孩子进行交流,你会从中感悟到教育的真谛。
二、“耐心”善待每位学生
有人说,孩子是来到凡间的天使,父母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实现他们心中的每一个美好的梦想,教师同父母一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为孩子的梦想而努力着。
在我所教的班里,有个学习成绩不错的男孩,在一次打扫卫生时,把脏活累活全都推给了其他同学,此时我正好路过班门口,看到刚才那一幕,我十分气愤地走进班里,劈头盖脸骂了他一顿,孩子眼里含着泪水不敢看我。这之后,每次上我的课时,他都不敢直视我的眼睛,更不举手回答问题了,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专门找了时间与他谈心,在谈话之前,我就向他道歉前两天的冲动行为,孩子的眼里突然流露出一丝光亮,满含泪水的看着我,经过我的耐心教导,他的心理阴影终于被消除了,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有种想哭的感觉。
感谢你孩子,是你让我变成一位真正的教师,更是你让我明白,“耐心”对于一位教师是多么重要,这次之后让我明白了,对于每一位学生多一份“耐心”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三、拥有“宽容之心”的教师,你将会对学生多一些理解
“宽容”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胸怀,用真心去宽容他人,包括他人的错与失、矛盾与分歧。一位教师如果没有了宽容之心,就像禾苗没有水分的滋养,学生如何能茁壮成长呢?
宽容别人是对别人的理解,是一种放地下的大度,是一种与人为善的观念。教师应学会宽容,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灵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
四、用“平等之心”对待学生,你会收获意外
孩子们之间是平等的,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人格交流也应该是平等的,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你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独特的优点,或许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五、对学生的“信心”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童话
笔者近段时间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可以说是受益匪浅。
笔者听过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一支军队行军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迷路了,怎么也找不到出口,整个队伍都十分着急,连经验丰富的老兵都无计可施。这时一位当地的老者过来给他们做了指点,很快这支队伍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同样的道理,在日常工作中,也许付出的多,但是得不到收获,或者收获非常少,并且这种收获可能会是自己在走了一些弯路之后才得到的。那么在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个向导出现,帮助自己及时、准确地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从而避免误入歧途。笔者认为,《爱心与教育》在工作生活中就可以担当“向导”这个角色。
回想这几年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笔者从当年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突然转换成一名人民教师,很多很多地方都存在不足,但是在学校领导和周围教师的热心帮助下,较好地实现了这种过渡,并且在教学和管理班级上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哲学告诉人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单单依靠学校的帮助是不够的,主要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自我努力,真正地将外在的帮助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然而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有时又会因为自身经验不足,走弯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比如,在班级管理方面,有时会出现急躁情绪,着急上火,难免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狠狠地批评和训斥,然后把自己搞得又疲惫又生气,学生也是又疲惫又生气,最终教育的效果反而不一定好。对比李镇西对待万童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最终的效果,笔者感到非常惭愧。而万童的转变,或者换个形容词――蜕变,可以说是教育的奇迹。从这一事例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爱心、耐心在教育过程中对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讲又是多么重要。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尤其是对待部分差生来说,能够耐心地对待他们更是难上加难。其实教师都知道爱心、耐心,笔者也有一些体会。记得2007级信技班有些学生,或者说是所谓的差生,在二年级的表现明显比一年级强,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看到这些学生的进步,笔者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甚至这种快乐会比学生本人还要深刻,也许这就是一种信任、一种坚持吧。
笔者曾经认为只要把班级事情处理好,多抓一抓考勤,多抓一抓典型,就可以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了。在看完《爱心与教育》后,笔者有了新的认识。的确,抓考勤、抓纪律,整顿班级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方法很重要。方法不当,哪怕把这几方面做得很好,也许学生的内心并不轻松,学习环境也不轻松,或者可以说是表面工程实施的好而已。这样的话,也许在教师面前这个班表现不错,但是教师一离开,又变了样。那么到底要怎样做,才能让一个班级彻底的好起来呢?这种好,既包括班级班风的好,又包括学生个人成长的好。李镇西在这一点上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比如,李老师本身就比较忙,时常会出差、开会,但是这并不影响班级的表现。李老师不在班级的日子里,学生依然能够做得很好,有条不紊地学习、生活。对于一个教师来讲,如果能做到这一步真得很了不起。那么李老师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按照他自己的话来讲,“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更具体地说,是人的心灵。”从中可以发现关键是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和学生交流,而且是和每一位同学都有交流。这其实又可以归纳为刚才所说的爱心和耐心。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忙里忙外,工作量也不少,处理学习上的事情、学生之间关系的事情、日常生活的事情等等,但是收效不大,或者说产生效果的时间不长。笔者也曾和多名学生谈心,但是缺乏深入,没有很好地真正了解学生,所以效率不高。如果真得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灵,多做一些敞开心扉的交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会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接受,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那么学生会信任你,愿意和你交流,愿意听取你的意见,从而也愿意在你的呵护下慢慢成长。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不管是班主任工作还是教学工作,笔者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真是太多太多。做一名教师难,做一名班主任难,做一名出色的教师或班主任更难,但是只要用心去爱学生,耐心地面对每一位学生,真诚地走近、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之中教育学生,那么学生一定会以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态度和自信的精神在宽阔无边的学海上远航。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后进生 爱心 关爱 班级管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相信每个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有和他相似的观点。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对于一个班主任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的可以理解为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我们热爱学生,忘我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我们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教育,同时不断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班主任只要付出爱,付出真心、理解和关怀,就一定会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一个技校班主任的体会。在技师学院工作的十几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技师学院的学生普遍存在素质不高,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很多人家庭经济不好或者家庭特殊。但是同时他们也有好的一面,很多学生讲义气,做事情认真,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强,有些学生组织能力很高。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班主任,千万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更不能因为学生经常犯错误而经常批评他们,导致一部分学生彻底丧失了上进心,失去了转化他们的最好机会。
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在原来的学校由于升学压力导致原来的班主任对他们采取了忽视甚至漠视的态度,这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人自暴自弃地放弃了学习的机会。但是由于自我意识和反抗心理较强他们往往对班主任有一种本能的逆反心理,但他们也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如果他们的行为得到肯定或理解,他们就会让你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技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此时生理发育已基本成熟,心理发育相对落后于生理发育且呈现出不平衡性、动荡性、闭锁性。技校生活学习和中学有很大的区别,这时如果对一些后进生不加以培养转化,就会对他们以后的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何培养和转化后进生呢?
一、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将自己“与人为善”的爱心和班集体“普遍的友爱”倾注给后进生。而且我在班级里从不提后进生这个字眼,因为我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忽略他们的短处,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班主任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而在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就会对老师失望,从而对班级失望,容易脱离集体。在班级里,我处处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氛围,让后进生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反之,如果班主任不关心他们,一心想着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那么,班主任的偏爱会强化一部分同学的自负心理,班主任的冷淡会强化后进生的自卑心理,导致师生产生隔膜,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难度则加强。
二、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告诫过青年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合格的分数,即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是有能力学好的,相信学生的缺点是可以改正的。教师的这种信任一旦传递给学生,就会使他们感到自己与别的学生一样具有才能,对自己的缺点有改正的勇气。与优等生相比,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因为学习不好或纪律差,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对外界很敏感,外表又有一层坚硬的保护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因此,一旦他们犯错,班主任就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以诚相见,以诚对待,切忌动不动当众批评、挖苦,或者变相体罚,否则必定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增加转化工作的难度。教师的诚心还应表现在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发掘和肯定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后进生的转变,我尝试让后进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承担某一方面力所能及的工作;让他们在管理中和完成某项活动过程中改变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尊形象的舞台。实践证明,这种委以任务的方法不失为转化后进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好能使后进生感受到自己还是有价值的,班主任的信任会促进他们产生一种知恩图报的想法,从而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
三、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
后进生意志薄弱,自控力差,经常反复犯错,所以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不要简单地认为通过一次谈心或一次行动他们就能彻底改好。遇到后进生不良行为出现反复时,班主任一定要耐心地分析不良行为反复出现的原因,要及时发现、及时抓住、及时诱导,做到防微杜渐。当然,这里所指的耐心教育并不是消极等待,而是要做有心人,为后进心的转化积极创造条件。古人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才也。”后进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比如学习成绩差的,他在体育方面很优秀,或在音乐、美术方面有特长,班主任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千万不要吝惜表扬,积极的评价能使学生的进取之火燃得更旺,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改正缺点的勇气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