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辅导员

大学辅导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辅导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辅导员

大学辅导员范文第1篇

案例介绍:学生张某的的一名普通学生,来自的一个小镇。父母都在外打工,家里条件并不好。她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流,从小很节俭,学习也很努力。然而上了大学一学期了,自己却完全适应不了现在的生活。她尝试着融入班集体中,却找不到合适的交往方式,更不能处理好和宿舍成员之间的问题,总是独来独往,入学以来她很少和大家交流也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这些让她感到很孤独也很无奈。她本想通过专心学习来减轻自己人际关系差的烦恼,然而最近一段时间计算机等级考试,儿童操的排练,繁重的课业更是压的她喘不过气来,学习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上学期琴法也出现了挂课,这使她对大学生活失去了信心,总和我请假想回家。

案例分析:

首先我找到了她的室友和家人深入了解她平时生活的一些情况,据她的室友描述她在宿舍都特别安静,不怎么说话,性格内向,最近一段时间她中午都不在宿舍,吃完午饭就一个人去机房准备计算机考试,每天晚自习要练儿童操,上星期钢琴课老师抽查,她又被老师查到了没有把曲子弹下来,回宿舍就大哭了一场,晚上也是总是失眠,她给自己的压力太大了,才造成现在的状况。她的家人也因为都在外打工,疏忽了对孩子的关心,缺乏沟通和交流。

根据这些情况我找到了张思敏本人让她放松心情聊聊日常生活,放下心理防备说出心理的一些想法,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自信心;帮助她走出心灵的低谷,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我与小三班的班长以及她舍友进行联系,在以后的日子里,她们开始关注张思敏并和她成为好朋友耐心开导她,帮助她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困难。在与张思敏的接触中,他们发现其实她是一位秀外慧中,颇有思想的女孩,我们应促使她在各项校内活动和社交活动中及时调整心态,正确认识自我,树立对生活和未来的自信心。她的父母放下工作抽时间就会来学校看看她与她交流一段时间的生活学习状况。一次次的亲身实践,一次次发自肺腑的促膝交谈张思敏变了,在校内,我们经常能看到她快乐的身影,自信的微笑。

在这个案例中我认识到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多的辅导员只有在学生工作中仔细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心去体贴感化学生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必能换来学生认同。

大学辅导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严;细;勤;情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26-01

当今,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前卫,行为时尚,表现自我,无论在学习态度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无论在价值观的取向上还是为人处事的表现上,都很具有个性特点,这些个性特点主流上虽应褒扬,但也绝不乏当修枝打杈之处。为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高校专门设有辅导员岗位,由辅导员专门行使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那么,大学生辅导员应该怎样更出色地履职尽责呢?以笔者的体会,在“严、细、勤、情”上下工夫是本色要求。

一、从严要求,严格管理

古语道:“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民知敬学。”对于大学生说来,辅导员是他们在校生活的时间里最为近距离相处,最为长时间相处,最为对他们思想品行上有直接影响的教师,所以,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大学生辅导员绝对不能忽视或轻视自己的职责,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性质,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对大学生思想品行教育的引导责任,而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从严要求,严格管理。一个“严”字体现出的是大学生辅导员的责任心和工作作风。大学生正处于个性品质的塑造期与波动期,辅导员对于他们的严格管理能够让他们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当做的,什么是不当做的,在思想言行上稍有错误苗头就能被辅导员及时发现和纠正,一点不能含糊,一点不能将就。实则,严格管理就是不纵容不姑息小问题,不得过且过和敷衍了事,就是要严格掌握教育管理的标准,不时紧时松和自由放任,让大学生明确必须在一时一事中严格要求自己,坚决剔除出点差错没啥的侥幸心理。

二、细致入微,不疏小节

大学生辅导员工作尤其需要做细,细在对于学生的观察,对于学生思想行为状况的分析,对于学生思想行为上的引导,包括组织大学生参加的一些有益活动,细致入微,不疏小节是辅导员工作应坚持的一个原则。唯有时时处处在工作中讲求一个“细”字,才能少出漏洞,少出矛盾。辅导员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能够细密地了解学生的言行举止和情感变化,从学生的纪律情况到所接触的人、事、物,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学习上的表现,衣着打扮到生活习惯等等,能做到比较全面的了解,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心思想变化,对症下药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努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在“知、情、意、行”几方面都能够同时受到影响,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勤于观察,勤于沟通

“勤”即是凡事都要勤快,不能懒惰,不能以想当然、图省事、套公式的态度对待。这既是态度,是作风,也是方法。辅导员做学生工作会涉及到很多具体的事物,杂、乱、不分时间地点等情况都会经常出现,要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现实状况,必须做到“腿勤、眼勤、脑勤、嘴勤、手勤”。以勤于深入实际,调查了解,多做疏导工作。腿勤是常在班级、宿舍、课堂和学生中走一走、转一转、聊一聊、摆个事、提个醒目,及时发现问题和排解问题;脑勤是能够经常思考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更有效率地开展工作,让大脑中经常为工作过电影;嘴勤是当向学生交代和讲清楚的事情绝不漏过,经常给学生以鼓励或提醒,将预防工作做到前面,将问题的原因和危害解释清楚,不吝啬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许;手勤是多作总结,多动笔成文,形成对工作经验和教训的理性思考和总结,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四、通情达理,以情感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训已经为大学生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要付诸真情的告诫。大学生们思想活跃、观念前卫的特点决定他们很注重个性表现,喜欢特立独行,标榜自我,甚至在有些时候会明知不对,也想我行我素。因而对于他们心理上的转化工作不是通过简单的道理灌输、排解和训戒就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需要和他们交朋友,做他们的亲密伙伴,对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特别要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做到通情达理,入情入理,不能搞“”。也就是说,学生作为个体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性格、爱好等,其内心世界是他人难以想象的。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以便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教师必须学会认真倾听他们心声。只有真诚倾听,让学生对你产生信任,他们才会逐渐向你敞开心扉,你才能真正地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辅导员把满腔挚爱倾注到学生身上,就容易沟通情感,达成心心相印的默契,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大学辅导员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大学教育 育德功能 缺失成因 策略实施

一、引言

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实施,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的教育中有着比较突出的功能,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其在教育中的功能发挥就比较重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育德功能理论的研究,就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及育德功能缺失的成因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实际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还有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在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方面不是很理想。队伍的不稳定问题比较突出,一般工作了三四年就称为老辅导员,而学校为了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要不断充实辅导员队伍,补充新的辅导员,淘汰一批老辅导员。这样就必然会对一些辅导员的工作热情造成影响,造成辅导员队伍不稳定。而有的辅导员认为德育教育的内容较为空洞,比较缺乏说服力,从而就造成了德育功能的失效[1]。

另外,高校辅导员在年龄结构上偏轻,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过程中不能得心应手,比较缺乏经验,并且在知识结构层面也有着一定局限性,这对德育功能的发挥也就有着一定影响。还有在学历层次上偏低以及专业结构不强,兼职辅导员的比重较大,在工作的重心方面不明确,工作重心偏移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德育功能的发挥极其不利。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育德功能缺失的成因

造成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缺失的成因是比较多的。首先在辅导员的角色认知上存在着偏差,一些高校对辅导员的角色没有准确的定位,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比较多,也会造成角色的模糊。再加上在工作考评体系方面的不科学也会使得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上比较模糊。

再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德育功能缺失的原因还和辅导员队伍素质的良莠不齐有关。高校将思政教育放在首位,而事实上却将教学以及科研作为工作的中心,把思政教育工作直接交付给辅导员。对辅导员队伍选拔中的宽进政策是造成辅导员队伍良莠不齐的重要因素,在选拔辅导员时,认为学历层次过关即可,没有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取。还有就是辅导员管理体制的多重性以及思政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2]。这些原因都对辅导员的德育功能发挥产生了影响。

三、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教育中德育发挥的策略实施

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发挥要从多方面进行强化,首先要能正确定位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辅导员作为教育工作中比较重要的构成要素,对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有着很大影响。辅导员在教育中的定位不准确,就会造成功能发挥不良。根据国务院所的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意见,其中就指出了高校辅导员是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要按照党委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高校辅导员也要能善于做导师,指导学生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再者,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管理体制要能结合实际加以优化。由于管理体制的多重性,就会造成权责不明以及压力过大等问题,所以在工作管理体制上要能简单化,这样才能对辅导员德育功能的发挥有积极作用。为避免辅导员队伍被多头管理问题的出现,需要将辅导员的人事以及工资关系归属和工作安排等纳入到统一部门。另外,还要对辅导员的育德工作方法进行创新,针对学生的个性来逐一展开培养,寓德育于管理之中,寓德育于娱乐之中。

还可通过网络平台来开创育德的新局面。例如,在育德工作开展中,由于学生的个性都比较强,真正面对辅导员就不善于将真正的想法说出来[3]。而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辅导员与学生坦诚交谈,就能够达到对学生的育德效果,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

要想有效发挥高校辅导员的育德功能,首先就必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政素质。对辅导员选拔过程中就必须要坚持严进的政策,要让可能多的人来接受岗位挑战。高校领导方面要重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加强对辅导员的继续教育。

四、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育德功能的发挥,要能从实际出发,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运用针对性的方式进行功能的发挥,达到对学生德育渗透的效果。此次主要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教育中的德育功能缺失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几条合理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高校德育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远,吕承文.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创新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0):214-218.

大学辅导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关键时期 高校 专职专业 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30-01

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所以,大学生需要专职专业的辅导员。专职才能保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专业才能够保证管理和服务的到位。

1 从人生的发展阶段来说

在大学之前,是学习基本知识的阶段,为大学学习专业知识做准备,而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则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通常情况下,以后从事的职业都跟大学所学专业有关,可见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可是,不少学生对如何度过大学时光却没有正确的认识。因为高中及以前的学习生活充满升学压力,甚至高中三年被称为“灰色的”三年,在这三年里,背负着“背水一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人生压力。高考作为人生的分水岭,压得学子们透不过气来。所以,一旦上了大学,很多人都会完全卸去压力,尽情玩乐,似乎要弥补曾经被学业“耽误”的美好时光,完全不把学习当回事;也有一部分人是把上大学作为人生目标,认为只要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了;还有一部分人在高中老师的误导下,认为大学就是乐园,考上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结果,一学期下来,几科都挂起了“红灯”,有的人在“红灯”的照耀下幡然悔悟,奋起直追,倒也不晚,而有的则执迷不悟,一条道走到黑,悔之晚矣。也有一部分学生以为之前把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对社会了解太少,所以上了大学之后把精力基本都投入到社团活动中,忽视学习,及格万岁。以上情况最终的结果都是耽误了学业,耽误了一生的前程。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辅导员对人生有正确的认识,能给学生以及时的指导,告诉他们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从以后人生的发展来说,甚至比高中及以前的学习更重要,因为高中及以前的学习都是在为大学的专业学习打基础,考上大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应是在大学里学到更高深更专业的知识,而高考的分数线其实也是为了让基础更好的学生进入更好的学校,以保证受到更好的专业教育,过了分数线就说明具备了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而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将会是以后的人生中安身立命甚至发展事业的依靠。如果辅导员能有以上认识,并对学生耳提面命,让他们对学习有科学的认识,以学习为主,合理安排娱乐和社团活动等,就会避免学生走以上提到的弯路,不会在毕业之后再后悔没好好学习了。

2 从心理学上说

大学时期属于青年后期,也属于成年初期,此时的人已脱离孩子的群体,但尚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是一个人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期,也是一个人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一个人进入青年期,就会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内部世界还存在着“本来”的、“本质”的“我”,并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但是,在初中(青年前期)、高中(青年中期)时代,被紧张的学习、考试所追逐着,几乎没有什么余暇去充分思考自己的问题。只有进了大学,才能够真正地专心考虑自我,探索自我,确立自我。所以大学时期(青年后期)也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稳定时期,也是最为迫切、最为认真地关心人生态度、生活方式、生存价值等一系列问题的时期。大学生们会不断地考虑“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等与人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他们会不断地探求和摸索,为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做出各种努力。但是,当今时代是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也是具有非确定性、多矛盾的时代,所以,青年在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难以确立明确的价值观,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可以理解,但作为以培养人才为首要任务的大学来说,却不可以视而不见,而是应该给与适当的、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在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对于自我意识尚未确立的青年,往往对他人的评价非常敏感。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查明后得知,马加爵起杀人之心的原因只是在打牌时被人说人品不好。

可见,要想胜任辅导员工作,必须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足够的了解,可以有的放矢,针对大学生在探索和确立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通过各种方式适时、时时提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

综上所述,处于人生关键期却懵然不知的大学生急切需要专职专业的辅导员相助,可现实却不尽如人意。

曾几何时,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后,就进入了自主、自觉、自理的状态,所谓的辅导员一个学期也见不了几次面,辅导员连学生的名字也叫不上来,更别说了解学生,适时指导了。

其实,1952年,国家就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此后,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职能单一。1987年,也出台过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但政治辅导员工作定位依旧没有变。一直到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比如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工作也成为了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但并无明文规定,辅导员也多为兼职。一直到2004年,16号文件才明确拓展了辅导员职能,明确指出辅导员“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引导学生与服务学生结合起来,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把辅导员的工作从思想上、政治上的引导正式细化到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的帮助和关心,使辅导员从以前的引导者转化为管理者和服务者。

虽然,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如此漫长的过程,却还不够具体完善,实施状况也不尽如人意。现如今,虽然高校纷纷实行专职辅导员制度,但是有些高校对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不够重视,辅导员人数并不充足,使辅导员的工作力不从心,另外对于专职辅导员的管理也缺乏明确完善的制度,更是缺乏专职辅导员的准入制度及必要的培训,使得辅导员“专职”之后又缺乏“专业”性。

高校应真正重视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建立完备的辅导员制度,通过系统的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的培训,建立专业的专职辅导员队伍,以帮助大学生成功度过大学这个关键时期。

大学辅导员范文第5篇

【关键词】辅导员艺术;人格培养;油

辅导员是塑造高校学生健全人格的主要引导者,是引导学生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必须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健全、积极的人格,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视野,以及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辅导员引导学生的途径,是高超的教育管理艺术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即“辅导员艺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这个大的平台之上,辅导员工作本身就体现了很多种艺术。

一、鉴别人的艺术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分析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背景,在与学生拉近距离的同时,也在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已经开始面向学生实施“360度评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展开自评,还邀请学生的家长、任课教师、班导师以及同学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多方面评价,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优势,树立信心,并能客观地认识到别人眼中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进的方向和措施。这种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新鲜,唤醒部分学生尚处于“沉睡”状态的自我意识,也为家长创造了与孩子拉近距离、与老师保持沟通的机会,更为辅导员积累了经验,搜集了素材,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谈话的艺术

谈话一直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施思想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工作。与不同的学生谈话,需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选择不同的谈话内容。真诚和信任是保证谈话顺利进行的最好氛围,适宜的谈话空间也是成功沟通的重要因素。

(一)谈话的原则

面对学生的不同,谈话也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谈话有经验性的成分,但每次谈话的对象不同,内容肯定是不同的。即使是针对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谈话内容和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区别。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因人而异,就事而谈,甚至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一句话说得好,“不能在学生取得成绩或是受到处理之后,就把对学生的教育划一个句号。”谈话的方法没有对错,但是,只有选择了合适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而且,还不能只拘泥于一种方法,要把多种方法结合,有针对性地使用。

(二)谈话的技巧

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的不同,就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以能否达到谈话目标为根本依据,还要结合自己的一贯风格和特色。

(1)学会倾听。倾听是消除陌生感、建立信任的最好办法,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在认真聆听他们的观点,让他们倾诉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压力和愿望,是实现人和人之间心灵交流的平台。

(2)思想共鸣。辅导员在与学生谈话中,可以有针对性地讲一些自己当时的经历、应对的措施,上大学时对某件事的感受、自己喜欢的一些事物等,通过这此有针对性地讲述,激起师生之问心灵的共鸣,产生共同的人生感受,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3)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在谈话中,不能辅导员一言以蔽之,也不能听之任之。我们都接触过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却眼高手低,惰性十足的学生,和他们谈话不能任由其天马行空,必须落在实处和对其具体行为的要求上。

(4)建立多元化的聊天载体。谈话属于典型的人际传播范畴,成功的人际传播需要有恰当的载体。对于师生之间,可以是共同关注的话题,也可以以文化产品作为载体。对于有明显兴趣爱好、需要引导的学生,在谈话之前我会推荐、邀请他(她)读一本书、看一部影片,从相关话题入手,为学生拓宽自我发展的思路。

三、交朋友的艺术

当今的年轻人害怕孤单,害怕被孤立,渴望拥有真正的心灵相通的朋友,同时也很反感传统的说教。对于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学生,如果辅导员能够放下老师的固定思维模式,以朋友而非老师的角度切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敞开心扉,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动学生,必定能够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甚至能够避免很多不良后果。辅导员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辅导员工作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辅导员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好的教育管理者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力量。

散发“辅导员艺术”魅力的辅导员,其眼里的学生个个可爱、个个都有闪光点,他(她)们能够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并将之不断扩大,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发现并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同时,他(她)们能够用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原则与学生相处,公正无私地处理各类问题,并用高尚的信仰追求、美好的道德情操以身示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自然而然地追随他(她),最终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丘进 著.《机制、创新、长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张再兴 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