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盐碱地治理

盐碱地治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盐碱地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盐碱地治理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1篇

1.大局在握――源自科技,只要把“1”做好就有无限商机。这里的“1”,是吉吉吉公司盐碱地开发的“1+3”模式的首项。“1”,即开发1万公顷盐碱地,“3”即配以一个盐碱地生物有机调节肥生产厂、一个系列化农产品深加工厂、一个配套的农业物资及深加工产品物流中心。

2.吉林浙商目光投向盐碱地,从“浙商”到“浙农”先一步布局“处女地”。2009年5月29日晚,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举行的“浙商大会投资论坛暨浙商最佳投资城市颁奖仪式”上,吉林省浙江商会会长、吉吉吉公司董事长缪明伟指出:“到吉林,如果不做农业,那是浪费浙商的智慧!”。

吉林省浙江商会聚浙商团队的智慧,叩开了将重度苏打盐碱地变废为宝的大门。吉吉吉公司苏打型盐碱地改造实验基地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北正镇后二十五村。该村于2000年被认定为“人类无法生存和居住区”,86户农民303口人全部移民至其他乡镇。吉吉吉公司于2007年进驻该村旧址开始了开发“处女地”创业路程。经过3年的艰苦拼搏,在当地市县镇三级政府和中科院东北地理生态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一举获得了重度盐碱地的改造的成功,改良技术通过了吉林省科技成果鉴定,生产的稻米通过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的有机大米检测。吉吉吉公司的董事长缪明伟被浙江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评为浙江百强民营企业中“农业生物育种”八个特殊贡献人之一,“2009年度东北十大最有影响力浙商”并与国内企业界风云人物马云、鲁冠球、李书福、南存辉等一起荣登“2010新新浙商百人榜”。

2008年8月2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会上吉林省时任省长韩长赋宣布:吉林省在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过程中,要把西部作为粮食增产的后备区,以种植水稻来治理盐碱土壤、开发易耕荒滩,新增耕地255万亩。20多年前,温州人曾在北大荒开荒种地,而后再没有浙商在农业上有大作为。如今,敢为天下先的浙商再次将资本投向农业,蕴含着不同凡响的重要意义。

3.盐碱地生态改良产业园问世,集约化农业的先行者。

2009年8月21日数位浙商在吉林省浙江商会会长缪明伟会长的带领下,在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北正镇后25村的盐碱地上宣布“吉林-浙江农业生态产业园区”建立,这个国内第一个农业产业园标志着吉林浙江向盐碱地吹响了农业产业开发的号角。同时也是全程机械化改良盐碱地的先行者。

和国内传统农业方式不同,对后25村盐碱地的改良和开发完全应用机械化的方式。几百公顷的大型农场从整地到收割完全使用机械,包括后勤人员在内诺大个农场常年工作人员只有十几人。吉林省西部的盐碱地地广人稀,用这种有机加上全程机械化的方式进行改良作业,能够迅速将白花花的盐碱地变成肥沃的黑土地,推广意义十分巨大。

目前吉吉吉公司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大型农场生产体系,并总结出对应的模式。下一步会着手进行机械手、种植技术人员和农场管理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扩大产能,增加盐碱地改良的施工能力。

二、民营治理盐碱地的模式和成果

吉吉吉公司的苏打型盐碱地改造技术已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2009年在PH值平均为10.37的重度苏打型盐碱地试验种植200公顷。其中:甜高粱30公顷,每公顷产秸秆60000公斤、籽粒3550公斤、吸收二氧化碳45吨;秸秆平均茎高280cm,平均茎粗1.5cm,秸秆液汁糖锤度为17%,含糖量高于甘蔗(甘蔗常规品种常规种植的含糖锤度平均为16%),是燃料乙醇和制糖的最佳原料。无药残有机水稻20公顷,每公顷产量6000公斤,种植水稻的用水量每公顷仅为0.7万m3,与普遍应用的“灌溉冲洗”技术每公顷用水2万m3相比,节约水资源65%。

2010年,吉吉吉公司的盐碱地改造进入了大面积推广阶段,新增试验种植面积280公顷,除原有的种植品种外,还将增加冰葡萄、香料及荷花等经济、观赏作物。

三、百万亩的规划和“1+3”利民惠民模式的实施

吉吉吉公司计划按照“1+3”模式,在2010~2020年向松原市投资70.5亿元,改造7万公顷(105万亩)盐碱地,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其中开垦水田4万公顷、旱田3万公顷,新增商品粮12亿斤。

到2020年,在长岭县太平川镇建成“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和“农副深加工产品物流贸易区”,以此向全国各地浙江商会的浙商及其他省市商会的民资企业招商,吸引足够的民间资本共同投入到吉林西部后备区盐碱地综合产业化开发事业中来,最终形成:盐碱地改造专用生物有机调节肥生产盐碱地改造高标准农田大型全程农机化农场群稻米加工(甜高粱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原料(上游稻麸、乙醇下脚料)生产蛋白饲料(蛋白饲料下脚料、外购大型养殖场畜禽粪便)生产盐碱地生物有机调节肥的农工循环产业集群。当地农民不花一分钱即可获得改良好的土地、获得土地出租的收益、获得在全程农机化农场和农产品深加配套企业就业并享受“四险一金”待遇,投资商在获得长期稳定回报的同时又可为吉林省新增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做贡献,实现造福一方百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生态效益。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盐碱弃耕地;客土;秸秆腐熟物;再利用

中图分类号:S15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7—0050—01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目前,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为10亿hm2,其中我国盐渍土面积约为3 460万hm2,耕地盐碱化760万hm2,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 %、40 %和8 %[1]。盐碱危害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耕地土壤盐碱化的蔓延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和积极的治理措施,势必将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盐碱地作为一种生态资源,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抗盐碱改良,各种盐碱地改良技术相继出台,如巴基斯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风险小的改良技术,即播种前对种子做前处理—浸种,浸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作物在不良土壤条件下的生长,它是一种允许在发芽前进行新陈代谢(生理和化学),但不生长胚胎的受控水合过程和再干燥过程,此技术提高了盐碱地种植小麦的产量。

在我国尚有80 %左右没有得到开发利用的盐碱地,大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现代科技技术的发展,积极创新和研制的专用于土壤改良的技术产品已投入市场,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我国市售的禾康盐碱土壤改良剂、康地宝、施地佳及各种盐碱地复合肥,如丹路微生物有机肥等。并有各种改良技术在不同地区使用,如“盐碱地之都”的新疆大多采用竖井,宁夏采用“滴灌+垄作+覆膜”的技术模式[2],分别建立了采用淡水、咸水滴灌技术,利用了在盐碱地的技术体系。还有江苏省大丰市利用天然海水在新围垦的海滩上种植耐盐海水蔬菜[3]等。但是,由于市售的商品价格比较高,品种相对较少,故没有得以普及推广应用,而传统的改造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抑制土壤的盐碱化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开发、改良与利用盐碱弃耕地,预防次生盐碱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技术方案

2.1 客土+棚膜隔离

在原盐碱地上,挖30 cm×30 cm(深度×宽度)的槽穴,槽穴内部四周和底部用棚膜与周边盐碱土进行隔离,穴内填充客土,填充高出地面20~30 cm。覆膜,滴灌灌溉。

2.2 客土+秸秆腐熟物+棚膜隔离

在原盐碱地上,挖30 cm×30 cm(深度×宽度)的槽穴,槽穴内部四周和底部用棚膜与周边盐碱土进行隔离,穴内填充客土+秸秆腐熟物的混合物,填充高出地面20~30 cm。客土混以秸秆腐熟物,覆膜,滴灌灌溉。

2.3 无土栽培+棚膜隔离

在原盐碱地上挖30 cm×30 cm(深度×宽度)的槽穴。槽穴内部四周和底部用棚膜与周边盐碱土进行隔离,穴内填充基质(风化煤+炉渣+粉煤灰的混合物或珍珠岩+蛭石+细沙的混合物),覆膜种植,滴灌灌溉。

2.4 客土+秸秆腐熟物+炉渣隔离

在原盐碱地上,挖30 cm×30 cm(深度×宽度)的槽穴,槽穴内部四周用棚膜与周边盐碱土进行隔离,底部铺10 cm厚的炉渣隔离,穴内填充客土+秸秆腐熟物的混合物,填充高出地面20~30 cm。客土混以秸秆腐熟物,覆膜,滴灌灌溉。

3 技术步骤

3.1 槽穴处理

可根据实际地形来确定槽穴长度,在槽的底部沿长方向稍有坡度,在槽底的低凹处设计一出水口;在槽穴的出水口一端修建排水槽;在地头挖一回水池,使槽穴中的多余水回流储藏于回水池中;在槽穴底部及其四周采用棚膜覆盖将盐碱弃耕地与基质进行隔离,或在槽穴底部铺8~10 cm厚的炉渣,四周用棚膜将盐碱弃耕地与基质进行隔离。槽穴间距为50~70 cm,将这部分盐碱土表层约5~10 cm处用秸秆腐熟物进行替换。

3.2 填充基质

适宜该方法的基质为珍珠岩、蛭石、细沙,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比例为1︰1.5︰1~2︰1.5︰1;炉渣、风化煤、粉煤灰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比例为1︰1.5︰1~2︰1.5︰1;客土和秸秆腐熟物的混合物,比例为1︰1~2︰1,客土以填满槽穴起垄为宜。分别将上述基质填充到不同的槽穴内。

3.3 施入肥料

种植作物前往槽穴内施入复合肥和二胺29.9~37.5 g/m2;在作物结果期追施尿素和二胺两次,每次追施量为15~22.40 g/m2。

3.4 设置滴灌带

铺设滴灌带,进行滴灌灌溉。在作物种植时进行起垄铺膜种植。

参考文献:

[1]刘 宏,刘剑钊,闫孝贡,等.盐碱良与利用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科学,2012,(2):20—23.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方法;改良盐碱地;采取措施

1物理方法改良盐碱地

物理改良就是采用一些物理的方法进行改造盐碱土,如采用灌溉排水系统,冲洗脱盐、松耕、压沙等方法,达到改良利用的目的。其中,以淋洗排盐为主的工程措施是国外盐碱地治理的主要手段,即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结合深翻改土、换土、淋洗、淤积等措施达到降低耕作层含盐的目标。工程措施虽然应用较为广泛,但存在用工量大、投入成本高、维持时间有限或受限于水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且不能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盐分,必须结合其它措施进行。

2化学方法改良盐碱地

化学改良就是应用一些酸性盐类物质来改良盐碱地的性质,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含盐量,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团粒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增加土壤肥力,丰富的有机质和腐殖质能提高基质的固氮能力和磷的可溶性。促进其有效吸收,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促进林木生长。只有在分析每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土壤、水文地质、气候)和经营管理条件的基础上,才能解决盐碱化问题。碱化土壤的改良需加入含钙物质来置换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钠或采用加酸或酸性物质的方法改良。采用石膏以及工业废渣改良碱土在国际国内已有成功的经验。

3生物方法改良盐碱地

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即用植物改良盐碱地,方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生物措施可以逐渐改变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质地变得疏松,透气和贮水能力增强。

植物改良土壤盐碱化的作用表现在采用适合地表物覆盖,可以减少地表蒸发,减少盐分在地表的积累。经研究表明:由于植物可以减少地蒸发,减少盐分的表聚,削弱了土壤碱度,从而降低了pH值。

有些植物能耐pH值为8.0~9.5的重碱地,多枝圣柳、桑树等,还有些植物又有排盐作用,可以对硫酸盐、氯化物等盐类产生很强的耐力,并且有泌盐腺、泌盐孔结构。因此,种植耐盐植物对盐碱地具有明显的脱盐作用。

植物有效地改良盐碱地的过程中,还表现在对盐碱地土壤的有益微生物数量种群的增加。选择适合的植物,如植物根系发达、易繁殖的植物,不但可以降低盐碱地盐分含量,而且由于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增加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并能增加细菌、放线菌、真菌等有益菌群的数量,恢复土壤遭到盐碱破坏的酸碱平衡环境。

4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在常年的生产实践中,人们认识到要防治土壤盐碱化,采取任何单项的措施效果都有限,且不稳定,易反复发生,必须贯彻因地制宜和综合治理的原则。在结合化学物理改良措施以外还应采取生物改良的措施,提高土壤肥力,获得较好的盐碱地改良效果。在治理的同时要巩固盐碱地改良效果,防御土壤返盐,需要配合适当的农业措施。

在盐碱地植被恢复的研究中,生物措施是最重要的治理盐碱的改良措施,但必须因地治宜地选择适合的林木耐盐碱品种。林木种质是一种丰富的基因资源,其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其他作物、草本无法取代。通过耐盐碱树种引种,为盐碱地造林提供适宜的耐盐碱树种或品种,建设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高效益的综合盐碱地防护林体系,恢复盐碱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提高该地区生态防御能力、减少灾害损失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4篇

盐碱地 改良 模式

盐碱地的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或碱性物质。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治理和改良盐碱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农业、治理环境的一个重中之重,研究和探索盐碱良的最佳途径和有效措施也正在为各国的农业机构及科研机构所重视。

一、盐碱地和盐碱化

盐碱地是一系列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的盐化和碱化的土壤类型的总称,是盐类集聚土壤的一个种类,盐碱地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在百分之七八十的,它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中间含量的就是中度盐碱地。

盐碱化是指在特定的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以及由于人为不当的农艺措施及灌溉措施导致土壤盐化与碱化的土壤退化过程,它是一个动态过程。自然因素的影响周期时间较长,并需要特定的地质过程或者水文、气象等因素综合作用,其特点是范围较广、面积较大。人为因素造成的盐碱化属于次生盐碱化,主要表现在农艺措施粗放、不科学,灌溉体系不完备,管理不到位,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地区性、集中性、次生性。

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一)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盐碱土是在一定的自然或者人为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使也能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也能形成盐碱地受含盐的地表径流影响,也能形成盐碱地

(二)盐碱地对农作物的危害

盐碱土的最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盐和碱,由于盐分大,碱分多,土壤的腐殖物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表现为湿时粘、干时硬,通气性和透水性不良,严重的会造成作物萎蔫、中毒甚至死亡。其危害机理如下:

1、生理的水分“胁迫”

由于土壤的盐分较高,土壤的溶液浓度较高,渗透压不断增大,植物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如果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小于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则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出现“生理干旱”而死亡。

2、盐分离子的生理毒害

盐渍环境中,植物被迫吸收较多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的游离钙被钠吸收,产生细胞膜的渗透现象,体内营养不能平衡,常常表现各种营养元素的缺失和不足。

三、盐碱地改良现状模式及不足

作为粮食生产的潜力载体,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全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面对全球一百多亿亩盐碱地,人类尝试了各种开发利用的途径,譬如条台田整地和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利用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等。经历长期、反复的探索和实践,人类积累了丰富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经验。然而,由于盐碱地类型复杂,改良十分困难。目前,对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仍然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水利改良模式。

水利改良模式,即为农田水利工程改良模式。水是土壤积盐的因素,也是脱盐动力。建立健全水利设施,实行河、井、沟、渠结合,排、灌、蓄配套,进行合理灌排,调节自然界水分循环,可洗淋排除土壤中的盐分。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盐渍土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区内仅重盐碱地就有23万余公顷,约占区内土地面积的28.4%。为探索重盐渍土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基于当地盐渍良利用的实践,借鉴国内外盐渍土开发利用的先进成果,设计了工程改良、生物利用改良和工程、化学、生物相结合等多种盐渍良利用模式,并自1997年开始在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段进行以水利改良模式为主的改良试验,经过5年多的试验实践,获得了初步的结果。采取引黄灌溉洗盐措施后,100cm土层含盐量当年可下降到0.3%~0.4%,可用于种植苜蓿等耐盐牧草。2~3年后,100cm土层含盐量下降到0.2%以下,土壤有机质等养分状况也明显得到改善。该治理模式每公顷投资约2250元,与传统条田相比,土壤脱盐效果提高。然而,由于缩减了条田宽度,排盐沟比重增加,土地利用率降低,而且后期土壤脱盐效果降低。

(二)农业改良模式

主要表现为以下措施

1、增施有机肥。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2、种植绿肥。是有机肥的重要来源,还有增加覆盖,减少蒸发和抑盐作用。

3、合理耕作。合理耕作及时松土,可减少蒸发,破除板结,改善通气,抑制返盐,利于种子萌发和根系吸引。

4、植树造林。能降低风速,减少蒸发,减轻地面返盐。

5、刮除盐土。在春秋旱季,将含盐表土刮除,移出耕地外,降低土壤含盐量。

农业改良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且成本较高。但由于其操作比较简单,而且易于在小范围内推广,目前已逐步成为被大家接受的改良途径。

(三)生物改良模式

生物改良盐碱地主要是通过将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肥地力,从而提高盐碱地(盐渍化土地、碱化土地)的经济效益。通过常规灌溉 ,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和设施 ,将土壤盐分控制在植物根系土层以下的土体中。生物改良盐碱地 ,灌溉水利用率高 ,又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永久性建设。种植根系较多、较深的耐盐植物 ,土壤盐分在灌水条件 ,向下移动较深。在土壤盐分含量较高时,通过2年直接种植比较耐盐的禾本科牧草,0~40cm土壤的脱盐率可达67.3%以上;种植直根系作物枸杞3年后,0~40cm土壤的脱盐率为78.7%。而利用灌水洗盐方式改良盐碱地耗水量大,是生物改良方式的1.6倍。在土壤盐分含量高于1.5%时,利用生物方式改良后土地的产量高于灌水洗盐后的产量。

利用生物改良模式,投资小,效果稳定,不但可以降低土壤盐分,而且可以培肥地力,只要种植种类适当,还可以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这种模式见效慢,仅耕层脱盐效果明显,该模式仅限于有限的植物种类。

(四)化学改良模式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在盐碱土特别是碱良方面,施用化学改良剂进行改良,目前主要有石膏、钙质化肥以及施用腐殖酸类改良剂。这种改良模式的因土地类型不同,施用量也不同,施用时间长短取决于经验和资金状况,由于这种改良模式周期长、投资高、效果不稳定,推广的范围和面积不是很大。

四、盐碱地改良模式的概括与探索

四种改良模式各有利弊,适用区域和土壤环境也不完全尽同。黄河三角洲地区,应采用深松土壤、化学改良以及种植耐盐牧草相结合的方式,将工程改土、化学改良与生物利用相结合,综合其中的优点。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新疆、西北省份及东三省的个别地区可以采用以土壤改良为主、耐盐植物种植为主的改良模式,实施保护性耕作和平衡施肥,采取滴灌农艺,降低成本,加快效果转化周期。水源灌溉比较丰裕、资金充足的南方省份可以采用水利工程改良模式为主、生物改良为辅的模式,加大水利工程实施建设,配套田间工程,并运用纳米技术等生物工程技术,加快对盐碱地的生物改良。

参考文献:

盐碱地治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盐碱地绿化;耐盐植物;种植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概述

随着滨海地区城市的开发建设和发展,为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滨海地区的绿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由于滨海地区土壤盐碱度高有机质含量低,气候恶劣,绿化植被较少,生态系统较脆弱等因素,严重的限制了滨海地区的绿化建设。盐碱地绿化特点是投资多、实施难度大、见效慢,其中设计工作是的做好滨海地区的绿化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南通滨海园区道路绿化项目为例,通过在土壤改良的基础上,利用地形、排水、植物品种选择、种植设计等方面综合分析,讨论滨海地区盐碱地绿化种植设计思路,力求为构建植物群落形成一个新型的生态系统做好基础。

一、土壤取样检测与综合治理

由于滨海盐碱地区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板结紧实,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水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这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十分不利,尤其是影响新栽植物的新根萌发。因而土壤的综合治理是绿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重点,也是绿化种植的前提。

(一)盐碱土分级指标

沿海地区盐碱土绿化土壤的治理措施中最大的难点是土壤改良,作为绿化用地盐碱地一般可以根据盐碱度的高底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根据资料分析盐碱地分级指标可以分为:轻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1-0.2%;中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2-0.4%;重度盐化土,土壤含盐量0.4-0.6%;(我国大多数以30厘米土壤耕层来计算含盐量。)衡量盐碱地的另一指标是酸碱度,即PH值,一般以7.5为中性,<7.0为微酸性,>7.5为微碱性。在大多滨海地区绿化建设中选用的大部分园林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忍受能力一般为0.4%,因此设计时可以以0.3%作为含盐量临界指标。在设计前期首先对项目所在地的土壤进行取样检测,并根据临界指标以确定土壤治理措施。

(二)土壤综合治理

以往滨海地区绿化多为“客土种植”,不仅不经济,更是浪费土地资源。目前全国各地不断推出新的土壤改良的方法和改良材料,实践证明仅用一种方法进行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并不理想,因而一般采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法。以南通滨海园区启动区主次干道绿化设计项目为例,在土壤的综合治理中通过“防”(设置隔盐层抑制地下、周边土毛细水盐渗入)、“排”(设置盲沟排水、并利用梅雨季节进行脱盐,这也淡水资源少的关键工序)、“改”(利用介质进行土壤结构、土壤营养改良,培育熟化土)相结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并取得成功。

在实际工程中,各地块各区域各深度土壤的盐碱度分布并不均匀,因此设计阶段前期首先要对土壤多点取样检测并充分分析检测数据,掌握含盐量、PH值、有机质含量、结构特征等重要信息,针对此提出最为合适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后面的植物设计提供有利的基础条件。滨海地区绿化除了受盐碱土的制约,同时常年又受海风海雾气温等气候的影响,因此设计时还需要收集这些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治理。

二、地形营造与排水设计

一般情况地下水位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中根据水位分析做好排水设计,以保证在积盐季节将水位控制在需要的深度以下。实践证明,地形的抬高能营造较好的景观效果、有利地表迅速排水和提高苗木的成活率,而在滨海地区还能减少返盐碱现象的发生。通过种植土层高度的提高,相对地降低地下水位,以确保地下水位高的区域有足够的埋管(沟)深度,而使得在雨季能迅速排除积水,借雨水的天然淋洗、排盐降碱,改善土壤的通气通透性。

(一)营造地形

地形设计是种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前期要求对现场地形进行勘察,收集地面高程、地下水位、以及水系等资料,作为的依据。设计时应尽可能进行地形营造,抬高种植地坪的高程,并结合景观自然生态效果,使低洼的平坦的地面形成高低起伏,进行综合分析,以设计出美观、经济的地形高程。

(二)排水系统

建立可靠的排水系统以保证雨季排水畅通,也是保证滨海地区绿化种植的重要前提,同时有淡水灌溉的条件时,应同时建立好灌水系统。一般绿地的排水方式有三种,主要是采用地面自然排水,必要时增设管道或明沟排水。设计前应充分收集现场排水条件、地形资料,以做到排水通畅,同时要经济实用。以南通滨海园区启动区主干道绿化为例,设计中地形高差为0.5-0.7m,地形设计坡度为8%左右,主要通过排水明沟将水排入沿线河道;同时在地表以下设置了盲沟排水降盐,这样雨季保证雨水的及时排除同时也增加雨水渗透洗盐的作用,目前经过三年的生长苗木都已经完形,并达到了很好的景观效果。

三、植物品种选择

在种植设计中首先要解决植物配置、品种选择问题,设计时通过检测土壤与分析气候、对当地的植物调查发掘更多的耐盐碱植物,根据种植条件,以科学地进行品种比对筛选,在保证成活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苗木防护功能和绿化观赏性。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南通滨海地区典型的气象灾害有洪涝、台风、暴雨、高温、寒潮等,设计时根据苗木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抗性进行苗木的选择,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后期管养的费用。

(一)耐盐碱植物的选择

在盐碱地区,优先选择耐盐碱的树种,同时应以“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为原则,尽量多选择乡土树种,以提高成活率。在这两年调查中发现海门和南通滨海园区局部地块试种的绿化中配置了桂花、香樟等品种,虽然原生土带得多但很多已经出现死亡,成活率低、生长不好。根据资料分析和实际统计,在南通滨海地区,能适应轻度盐碱地的植物品种有:合欢、紫薇、日本晚樱、枫香、广玉兰、榉树、臭椿、枇杷、棕榈、石楠、木槿等;能适应中度盐碱地的植物品种有:中山杉、红花槐、紫叶李、银杏、夹竹桃、栾树、垂丝海棠、垂柳、竹柳、朴树等;能适应高度盐碱地的植物品种有:海滨木槿、高杆女贞、海桐、碧桃、弗吉尼亚栎等。

(二)根系发达植物的选择

滨海盐碱地区具有风速大、泥沙多的特点,因此大风区域优先选择根系发达速生植物进行配置,可以起到防风、防盐雾灾害、固土作用。南通地区夏季时有台风, 2012年夏在平海公路接近滨海园区段的道路绿化带中曾有部分苗木被吹倒(如雪松、大绿球等),由此可见在优选深根系的同时,在种植时对大冠幅、枝叶密的苗木进行适当的疏枝修剪,不但能够完形、提高成活率还能减小大风的伤害。如竹柳、海滨木槿、栾树、红花槐、中山杉、无患子、朴树等都是耐盐且抗风较好的品种。

(三)耐寒性植物的选择

由于在受海风的影响,在冬季相对温度要低,设计时在受风区域优先配置耐寒抗冻的苗木品种,同时要求在生长前期做好保护措施。如臭椿、棕榈、女贞、黄山栾树、垂柳、无患子等。

(四)体现观赏性

盐碱地的适生植物种类相对比较少,仅仅依靠本地的植物进行绿化造景是不够的,设计时除了利用乔木、灌木、地被巧妙搭配,还可以通过观花、观果、观叶植物的应用,以提高绿化种植的观赏效果和生态效益。另外由于一些滨海地区刚刚进行开发和建设,现状感觉还很荒凉,通过适当的提高常绿苗木的比例形成快速绿化基调是很重要的,这样能保证冬天的景观效果。在南通滨海地区常用的常绿的苗木有高杆女贞、广玉兰、石楠等,常用的果树有枇杷、桃树、柿树、石榴等。

(五)易于管养

配置时考虑粗放管理,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尽可能的增加乔灌地被比例,适当减少草坪地被面积,选择生长良好苗木病虫害少的苗木品种,以减少后期管养费用。

四、种植设计

经过植物品种筛选后,根据绿地的功能要求合理的进行种植配置、分区布局,打造一个层次分明、滨海特色鲜明植物群落;同时考虑到利用植物的降盐改碱作用来提高绿化成效。

(一)全覆盖种植

设计时应实现绿化种植全面覆盖(不露土),这样可减少地表温度,减少夏季地表的水分蒸发盐分的上升,保持土壤水分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可以有效抑制土壤返碱。以南通滨海园区道路绿化为例,在种植配置以中考虑到树冠在生态空间上的互补、深根浅根植物的互补、常绿落叶的互补、在纵向以连续的片植进行布局以求从多个层次实现植被全面覆盖。此外为了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在配置时应突出植物组团的立面层次,在组团前缘点缀一些精品苗木,同时在地被前沿加密保证组团线型自然流畅,提高绿化的观赏性。

(二)适当加密种植

盐碱地土壤贫瘠,植物生长相对较慢,适当加密种植快速形成植物群落,不但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景观效果,还能尽快形成生态效应,抑制土壤返碱的作用。设计时根据苗木的规格、生长速度、习性、设计效果等,合理的控制好株距和种植密度。在南通滨海园区的道路项目设计中,米径8-10厘米的乔木以株距为3.0-4.0米,地径5-6厘米的花灌木株距采用了2.5-3.0米,地被及小灌木密度为每平方49株及以上,形成了不错的效果。

(三)适当选小规格

在规格上,除了根据抗性、观赏性要求之外,还要考虑到经济性以及苗木后期的发展。虽然通常小规格的苗木比大规格抗盐碱性弱,但可以通过综合治理办法进行种植,在后期生长中其抗性可以逐渐提升,形成很好的生态效益,因此设计时也可以适当选用较小规格的苗木,以减少工程造价。

总结

滨海盐碱地区客观原因使绿化种植实施的难度大见效慢,土壤综合治理、营造地形、浇灌与排水、植物品种的筛选、种植设计等都是设计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实践证明,只有通过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做好设计才能为构建滨海特色的生态植物群落提供重要的基础。

此外在实工程中除了做好设计,施工、管养的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很重要。比如在施工时,选择壮苗、适当扩大土球尽量多带原生土、适当修剪浅栽;在管养中,做好防风防寒、浇灌排水、修剪施肥,等等一系列工作环节。通过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来提高苗木成活率,培养苗木的抗性,尽快实现一个生态的,可持续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滨海海涂地区绿化及排盐工程技术探讨与研究.

(2)滨海盐碱地绿化材料的选择及栽培技术.王连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