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本兮的奇妙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果让你用几个词来描述冬天,那么一定少不了“寒风凛冽”、“冰天雪地”这些字眼,这是北方的冬天,“满眼黄沙茫茫的地与天”。难怪徐志摩会说“北方的冬天是冬天”。
南国的冬天是不一样的,特别是贵州,这里的冬天异常和善。倘若适逢冬水艳阳天,那就是非常喜庆的事了。可是贵阳的阳光实在太“贵”了,大多数时间,这里的冬天总是阴沉着脸,或者飘着寒雨。那雨通常不大,但阴冷绵密,那冷就如针一样,丝丝地侵入骨髓。
唐朝诗人刘驾有《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我想他一定没去过息烽、石阡或者别的地方、没见过那样热腾腾的泉水――“温泉”。
“温泉”最早记载于《山海经》,1000年前的《山经注》也曾作过描述:“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喧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白芨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汉代天文学家有《温泉赋》:“览中域之珍轻,无斯水之神灵。……温泉泊焉,以流岁兮,除苛,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哉。”北周的庾信在《温泉碑文》中记述了温泉的治病作用。李时珍则在《本草纲目》中将我国的矿泉分为热泉、冷泉、甘泉、酸泉和苦泉……
“温泉”在日本被称为“汤”。还记得川端康成笔下的《雪国》吗?“穿过县境的长长隧道,就是雪国了……”那热气腾腾、缥缈如仙境的浪漫雪国汤(汤泽温泉),似真似幻,如在梦里。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幕不仅仅在杂志、电影中出现。在南国的冬天,我们也可以去体味一下大师笔下的梦幻感受……
走进剑河温泉――依水人家,近泉生活
在贵州,你是很难体验到那种“呵气成冰”的感觉的,贵州的冬天总是那么柔和,没有漫天的飞雪,亦没有瑟瑟的寒风。可是在温泉,你却可以体验“呵气成雾”的奇妙景象。看吧,池中的热气,从水中悠悠地升起,再缓缓向上空凝聚,仿若仙境。甫入池中,当寒冷的身体遭遇暖暖的热水,只觉身上每个毛孔都张开舒展,处处透着温暖舒坦。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这时你会发现自己陷入一片白茫茫之中,朦朦胧胧,如梦如幻。身体慢慢习惯了温泉的水温后,会觉得全身都懒洋洋的,身心放松,人也慵懒起来。从池中走出时,清风拂来,心旷神怡,那种轻松如意的感觉就达到了极致,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只知那种感觉很美。
古人也是很会享受生活的:“冬浴之则身暖而寒退,夏浴之则体轻而凉生,夜浴之则睡眠安稳,疲浴之则精神复振”,“饱,浴之忍饥;醉,浴之忽醒;郁,浴之忽舒;昏,浴之日月开朗;劳,浴之营卫安和。”这是在剑河温泉流传下来的古训。
好个养垭好条沟,冒出热水呼呼流。
哪怕天寒大雪飞,洗衣洗澡不用愁。
好女莫往别处嫁,嫁我内寨乐悠悠。
这是贵州省剑河县内寨苗族后生的情歌,它与此地的温泉息息相关。
温泉已成为内寨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寒暑晨昏,花开花落,在温泉那汩汩的水声中都可以听到阵阵的欢笑声、清亮的欢歌声。内寨人至今还保持着原始古朴的裸浴习惯。在他们看来,裸浴是非常自然的,即使有人偶然出现在澡池外,他们也不以为意。温泉村的村民祖祖辈辈一直这样在温泉里沐浴。温泉水滑洗凝脂,由于经常沐浴温泉,村民们的肤色都很好,尤其是那些女孩子,个个皮肤光滑细嫩,像汁液饱满的水蜜桃。
有水当有桥。在苗家众多文化活动中,内寨的敬桥节独具特色。它折射了一个民族在洪荒时代繁衍生息的经历。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对夫妻非常恩爱,他们很勤劳,生活也富足,但到50多岁仍膝下无子。一天,一只燕子飞来对他们说:“你们家门前的溪沟太深了,孩子腿短,跨不过去。如果你们架上一座桥,他就能到家里来了。”两老便按燕子的指点架了一座杉木桥,第二年就生了个胖娃娃。从此以后,谁家没有子女便去架桥,据说往往能如愿以偿。后来,很多架桥后所生的男孩起名为“久”(Jux)或“当”(Dangk),都是“桥”的意思。
千百年来,温泉之水就这样绵绵不绝地从一座座小桥下流过,见证了数不清的美妙传说,数不清的人间是非。你听,它还在诉说着,诉说着……
寻找文人笔下的石阡温泉――
“斯泉灵幻极,地喷水如汤。暖沸肤添润,云蒸气自香。人心能去垢,炎世就生凉。独有探奇客,临流歌未央。”这是清代某郡守笔下的石阡温泉。
石阡温泉,在贵州石阡县城南松明山下。泉水从山麓石隙中间涌出,水温47.5℃。热气腾腾,水声哗哗,奔泻入江,源泉滚滚,昼夜不舍,冷暧相融,浪涛拍岩,珠飞玉溅,令人惊叹。是全国少有的沐、饮两用优质热矿泉水。被誉为“天下神汤”。
约在16世纪前,那时石阡温泉是露天的,人们常常濯于云蒸日蔚之中,美其名曰“温泉浴日”。 几经历代官府百姓改建,终于形成现在大家看到的设施完善的风景名胜。《贵州通志》这样介绍:大者如盘屋,小者中有石门,环为太极,可供出入,而景象尤奇。“1920年,始建简易女塘,乃有上、中、下三塘及官塘,为官僚绅士所用;中为男民塘,系后来掘地”。官塘院中还立有一碑:“泉温可濯,水清可鉴,男女有别,德不逾闲。”关于官塘之水,清代河南任元敏有诗曰:“滚滚长流似沸汤,松明山下方塘。”
1936年,英国传教士R•A•勃沙特随中国工农经过石阡时,曾在温泉洗浴,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国后,他写了《神灵之手》一书,对石阡温泉浓墨重彩介绍:“石阡城外的断岩外有三个温泉,最上面的那一个虽然小一点,但温度较高,主要供官员享用。中间的供一般人洗澡用,最下面的那一个则为妇女专用,妇女除洗澡之外,还在里面洗衣服”。
关于温泉的起源,流传有这样的神话。从前,有一个勘舆家从云南驱赶火龙。走到石阡时,他见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舍不得离去,就索性把火龙镇在了江底。火龙尾在云南,头则在石阡,地下就喷出了温泉,方便人们洗衣沐浴。这个勘舆家临终前,嘱咐后人把他葬在温泉北面小山上,并建一座三层石塔,以将火龙永远镇在这里,为石阡万民世代谋福利。
盛唐遗风“小华清”――明皇御温泉
明皇御,顾名思义,取材于唐明皇御赐温泉的历史。
明皇御温泉位于开阳县,依山傍水,丛林环抱,数层院落全仿古建筑,设施完备。院中一大池,名为“贵妃池”。四周饰以轻纱薄幔,随风拂动,似有若无。这里的一亭一榭,一桥一池,雕梁画栋、重檐高阁,处处流动着的富丽气息和古色古香,比之骊山脚下的华清池,无不有过之而无不及。
“温泉水滑洗凝脂”,一句话演绎过一段轰轰烈烈的爱情,与之相伴的是那场浩浩荡荡的战争,无数后人为此唏嘘动容。我们回忆它,不仅仅是因为帝王和后妃之间的绮丽,而恰是因为那个有关温泉的时代――曾经大气磅礴、金碧辉煌的大唐;这样一个时代曾牵系着多少中国人的目光和心怀?它是那样的让人念念不忘,追忆扶念,逐渐凝化为一种大唐情结,宛若盛开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牡丹,永远花开不败,永远富丽堂皇。这种情结并非仅存于西安,陕西,关中,从北方到南国,只要是熟悉那段历史的中国人,无不心向往之。
在温泉水滑中,我们感悟一段历史,洗去一身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