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冰心聊

冰心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冰心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冰心聊范文第1篇

【关键词】湿温病;形成过程;输液;主要症型;治法;方剂

【中图分类号】R25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072-1

探求湿温病的致病原因自古不外:外感湿热、内生湿热的不同。其中外感湿热之邪为其主要致病之因,尤以夏秋季节多见。而内生湿热,主要为脾胃中焦运化失常,内湿停聚所致。无论外感和内生湿热,均因太阴脾经内伤为致病前提。如薛生白所说:“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

随着西方医学的介入,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了一种新的湿温病病因。这种病因在输液越来越成为治病的主要手段的今天,越来越凸显其致病的弊端,这种病因就是输液本身。

输液本身是一种很好的治病手段,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使现代人更多地在生病后选择输液治疗,它的优点是:(1)短时间内可注入大量的药物;(2)取代服药次数多,口感不好,胃肠反应重的汤剂治疗;(3)有效缩短病程;(4)对危重病更是起到逆流挽舟,化险为夷的效果。虽然输液好处种种,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好处我们已经看到并总结了,缺点呢?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已经悄悄地,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我们中医的湿温病的新型病因之一。

大家知道,人处夏秋季节易生湿热,居住潮湿处所易生湿热,多食肥甘厚味易生湿热。湿为阴邪,其性重浊腻滞,与热相合,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外邪而致的湿热病产生的时间长,发病缓慢,缠绵难愈。输液所用的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无论如何改变,它都是水。作为药物的载体,它在短时间内注入人体,并迅速传遍全身,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但同时它又变成一种水湿病邪,在短时间内侵入人体,使人体很快出现一派湿热病症状。因此输液所产生的湿热病过程较一般外感湿热病过程更短,时间更快,没有那么缠绵,治疗转归也较一般湿热病更快更好。

笔者观察到,在输液治疗中,若用葡萄糖注射液过多,则更容易产生湿热。这是因为五行之中甘味入脾,脾位居中焦,过多摄入甘味则健运失司,功能失调,水湿运化失常而致湿热病。

输液所致的湿热病,其病变中心在脾胃。因脾为湿土之脏,胃为水谷之海,正如章虚谷所说;“湿土之气同类相召,故湿热之邪始虽外受,终归脾胃。”湿重于热者病变中心偏重于脾;热重于湿者,病变重心偏于胃。章虚谷说;“人身阳气旺,即随火化而归阳明;阳气虚,即随湿化而归太阴。”

湿热的偏轻偏重与患者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因胃为阳土主燥,脾为阴土主湿,故凡素体中阳偏旺者,湿邪易于化燥而为热重于湿,病偏于胃;素禀中阳不足者,则邪从湿化而为湿重于热,病多在脾。

冰心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冠心病;临床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一定趋势上升,这也导致患者死亡率的增加。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和无创技术、微创技术以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上的联合应用,使得得病患者的诊断进程大大提高。现对我院收治的13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5月到2014年4月以来收治的130例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并发组)和100例单纯慢性肺心病患者(非并发组)的进行临床治疗。其中,并发组:男84例,女46例。年龄51-85岁,平均(69±3.2)岁。肺心病病程5.2-13.8年,平均(8.3±3.0)年。有长期吸烟史者76例。非并发组:男67例,女33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70±3.4岁。肺心病病程4.5-12.6年,平均(7.9±3.3)年,有长期吸烟史者47例。

1.2研究方法

对并发组和非并发组两组患者的致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等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组与组之间的比较应用 SPSS11.0 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易患因素比较

肺心病患者常存在冠心病,这与多种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症状密不可分。通过对并发组和非并发组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和诊断,如表1所示:

表1 肺心病易合并冠心病危险因素对比

组别 总例数 性别(男/女) 肥胖 高血压 吸烟史 糖尿病 高血脂症

并发组 130 84(64.6%)/46(35.4%) 27(20.8%) 78(60.0%) 105(80.8%) 45(34.6%) 19(14.6%)

非并发组 100 67(67.0%)/33(33.0%) 3(3.0%) 8(8.0%) 47(47.0%) 6(6.0%) 5(5.0%)

由表中可以看出,并发组中有高血脂症、高血压、长期吸烟、糖尿病和肥胖因素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非并发组(P0.05)。

2.2 两组X射线检查结果比较

对并发组和非并发组进行X射线检查。X片显示并发组左心室肥大27例, 左右心室增大10例 。相比较而言,并发组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增大皆明显多于非并发组, 见表2。

表2X射线检查对比

组别 总例数 左心室肥大 左右心室增大

并发组 130 27(20.8%) 10(7.7%)

非并发组 100 4(4.0%) 2(2.0%)

2.3两组心电图检查结果比较

对并发组和非并发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显示并发组合并心率失常38例,左胸ST-T改变66例,心肌梗死表现9例,持续房颤13例,且这些百分比均显著高于非并发组(P

表3心电图检查对比

组别 总例数 合并心率失常 左胸ST-T改变 心肌梗死表现 持续房颤

并发组 130 38(29.2%) 66(50.8%) 9(6.9%) 13(10.0%)

非并发组 100 18(18.0%) 16(16.0%) 0(0.0%) 0(0.0%)

3 讨论

本文从两组患者的发病易患因素、X射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得出以下结论:(1)性别对两病并存的诊断一般而言影响不大,但与此同时,年龄越大的患者,两病并存机会越多。该病的得病危险因素包括: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此肺心病患者如伴有上述多种症状时即可以考虑合并冠心病。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表现复杂导致医学进行诊断存在很大的困难,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肺心病急性发作时期患者会由于呼吸衰竭的加重、长期心肌缺氧疼痛敏感性的降低等导致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常会被其他诸如右心衰竭等症状所掩盖,临床诊疗上对诸如此类的情况一定要严加注意,尤其要防漏诊。(2)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常见症状除了有肺动脉锥突出、右心增大、右下肺动脉横径增宽等之外,还可能会有左心室增大,心脏增大等多种情况,临床上需要结合多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在患者行X射线检查时,若影像显示有肺气肿及肺纤维化改变,且具有肺动脉高压的X线特征,就应该考虑两病并存的可能性。简言之,X 线检查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作用重大且确诊率极高。(3)心电图对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左室肥大及劳累除外高血压、左前分支阻滞、急性心肌梗死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经动态观察可直接排除肺心病酷似心肌梗死图形等多种情况时,患者均有并发冠心病的可能。因此,若是慢性肺心病患者出现合并心率失常、左胸ST-T改变、心肌梗死表现、持续房颤等情况,即可根据以上条件在临床诊疗中对肺心病患者筛出可疑病例,然后在对其进行载线、心脏彩超等检查,即可明确患者是否合并冠心病。

4 结论

由于目前医学界对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还没有形成一套确切显效和简便实用的诊断标准,因此多患者的诊断应当以得病历史、患病症状、体征资料等辅助超声心动图、载线、血气等临床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尽快作出正确的论断,在治疗的过程中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患者在最佳的治疗时机得到确诊。

参考文献:

冰心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绞痛急症针灸治疗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中医学称之为“胸痹”或“真心痛”。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灵枢厥病》篇说:“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在化疗过程中,如出现急症——心绞痛,可进行针灸治疗。

一、辨证治疗

(一)体针

1.症状和体征:患者常在受寒、饱食、劳累或情绪激动后,突发左胸心前区绞痛,时间一般持续l~5分钟,并可向左侧颈部及肩臂放射,伴汗出和前胸压榨、紧闷和窒息感、恐惧感,及心慌、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逆冷,舌紫黯,脉弦涩。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出现S-T段下降,T波降低或倒置。

2.证候分析:心居胸中,凡气滞血瘀、痰湿闭阻于胸,皆使胸部气机不利,故见前胸压榨、紧闷、疼痛连及肩背。胸阳不振,心脉失养,故心慌气短、呼吸急促。阳气虚衰,失于温煦,故见面色苍白、自汗肢冷。舌紫黯,脉弦涩,为气滞血瘀之象。

3.治法:行气通阳,化瘀止痛。以手厥阴心包经穴、相应募穴为主。

4.处方

(1)主穴:内关、郄门、阴郄、巨阙、膻中。

(2)配穴:呼吸急促者加天突、孔最;痰湿壅盛者加中脘、丰隆;气滞血瘀者,加太冲、膈俞;心肾阳虚者加心俞、厥阴俞、肾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睥俞、足三里。

5.操作方法

(1)主穴:常规消毒后,选用直径为0.30~0.35mm的毫针,直刺内关0.8±0.2寸,直刺郄门0.8±0.2寸,直刺阴郄0.4±0.1寸,直刺巨阙0.5~0.6寸(向下斜刺),直刺膻中0.4±0.1寸(或平刺)。

(2)配穴:常规消毒后,刺天突(先直刺,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0寸),直刺孔最0.6±0.2寸;直刺中脘1.0±0.2寸,直刺丰隆0.8±0.4寸;直刺太冲0.6±0.2寸,斜刺膈俞0.6±0.2寸;斜刺心俞0.6±0.2寸,斜刺厥阴俞0.6±0.2寸,直刺肾俞0.9±0.1寸;斜刺脾俞0.6±0.2寸,直刺足三里1.0±0.4寸。

每日治疗1次,每次治疗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2~3次。主穴用捻转泻法为主,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5~10秒。其他配穴针以泻法为主,体虚者用补法。

6.方义: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与阴维脉相通,能宽胸理气、活血通络。郄门、阴郄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的郄穴,功善救急缓痛。巨阙为心,之募穴,可宁心安神。气会膻中,可调气行瘀。

(二)其他疗法

1.耳针

(1)处方:心、脑、神门、交感。

(2)操作方法:强刺激捻转,留针30~60分钟,每10分钟间歇行针1次。

2.电针

在针刺的基础上,将电针的输出电极接于阴郄、郄门、膻中、巨阙穴上。连续波、快频率,刺激20~30分钟。

3.穴位注射

复方丹参注射液注入郄门、心俞、厥阴俞、足三里等穴。每日1次,每次选用2穴,每穴2mL。

二、古代成方举例

针刺膈俞、膻中、心俞及内关可有效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膈俞,为八会穴之一,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为血会。补之则补养阴血、摄血止痛、强壮筋脉;泻之则调血活血、祛瘀生新、宽胸理气、通经止痛。膻中,八会穴之一,是任脉的胸部腧穴,为任脉、足太阳、手太阴、手少阴经之交会穴,又是宗气聚集之处,气之所止部位。其功能为通畅气机、理气散瘀、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膈俞与膻中相配,调理气血、行气导滞、活血化瘀止痛。心俞,是足太阳膀胱经的背部腧穴。《针灸大成》曰:“中风心急,灸心俞百壮,当权其缓急可也……主治心胸闷乱……”内关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别走至于手少阳三焦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针灸甲乙经》言:“实则心暴痛,虚则烦心,心惕惕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以其辛能发散,苦能泄热,温能行气活血,热能胜寒,又因其气味芳香,可升可降,善通诸经,启闭开窍,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其与火同灸,借火力以升药力,使灸火直达病所,调理气血,平衡阴阳。针后加灸,可使经络畅通,气机条达,气血宣行流畅,血脉和利,故临床可获得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伯臾,董建华,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第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08-112.

冰心聊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肺心病36例,均符合1971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61.5岁,病程6~28年,其中Ⅱ型呼吸衰竭32例、Ⅰ型呼吸衰竭4例、Ⅱ°心衰14例、Ⅲ°心衰22例,随机选择了36例肺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均查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1.2治疗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均常规采用鼻塞吸氧、合理使用抗生素,止咳化痰、平喘、对症、营养等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予肝素50mg皮下注射,每日2次,用7~10d,尿激酶10万u静滴,每日1次,用3~5d,治疗前后复查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1.3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两组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表(略)

由表1中可以看出:治疗组的血气分析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2护理

2.1用药前护理:用药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用药目的常见并发症,使病人和家属有心理准备,消除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使护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询问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或消化性溃疡,如有活动性肝炎,控制不满意的高血压、心肺复苏后、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以及有过敏史者禁用,严格执行医嘱,准确掌握用药剂量,肝素为抗凝药,尿激酶为溶栓药,两种药物用量较多时,均会出现出血现象,故每日注射前及用药期间均应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测定。

2.2在用药过程中:用药剂量要准确,尿激酶不能用酸性液体稀释,以免药效下降,且溶解后容易失活,因此应现配现用。每天监测血常规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碰撞或跌倒等。用药中加强皮肤护理,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皮下淤血,咯血、消化道出血等,大量咯血应立即停药,并做好输血准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每30min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一次,发现异常及时减慢滴速,通知医生处理。

2.3一般护理:在抗凝治疗初期,患者仍需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翻动,限制亲友探望,防止情绪激动,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合理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导泻药。

2.4做好治疗期间的自我护理指导,出血是治疗期间的主要并发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观察牙龈,皮肤粘膜有无自发或穿刺后出血,有无不明原因的关节肿痛或痰中带血。

2.5做好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指导很重要,教会病人预防出血的诱因,不要挖鼻,不要用锋利的剃须刀、避免碰撞等。监测出血征象,观察鼻腔、全身粘膜、大小便颜色等及时发现可使一些并发症得到及时处理。

冰心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冠心病;临床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41.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11(a)-162-02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亦称缺血性心脏病[1]。是危害人们健康比较严重的一种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近来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7例,其中,男69例,女28例,年龄42~85岁,平均68.3岁。无症状型心肌缺血15例,心绞痛53例,心肌梗死9例,缺血性心脏病18例,猝死2例。诊断标准依据1994年12月全国内科学术会议建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所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X线胸透或胸片、心电图机、心肌酶谱等检查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而诊断。

1.2 临床分类

①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②心绞痛;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脏病;⑤猝死[1]。

1.3 临床表现

胸腔中央压榨性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部、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其他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战、恶心及晕厥。严重者可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1.4 冠心病的治疗目标及原则

1.4.1 治疗目标①及早干预危险因素;②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逆转心肌缺血,减轻心肌耗氧;③防止心肌缺血扩大和加重,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并发症,有效降低冠心病病死率[2]。

1.4.2 治疗原则①发作时立即休息;②经休息未缓解者,立刻吸氧;③药物治疗。坚持能吃药就不必介入治疗,能做介入治疗就不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1.5 治疗方法

1.5.1 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的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脂类药物硝酸甘油和二硝酸异山梨醇酯,防栓类药物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剂尼群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3-4],以美托洛尔为代表的β-受体阻断剂,以及调节血脂的他汀类药物这几大类[5]。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4 mg/5 min,共3次。如仍没有缓解,可在48 h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防栓类药物是运用最普遍的药物,0.1 g/d的维持量顿服。钙离子拮抗剂:①尼群地平,口服,每次10 mg,2次/d。②维拉帕米:每次120 mg顿服。③地尔硫卓:口服,每次10 mg,3次/d。常用的他汀类药物有:辛伐他汀20 mg/d,洛伐他汀2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等。

1.5.2 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认知度,改变以往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方式,如戒烟、戒酒,合并糖尿病患者减轻体重等。饮食上选择低脂低盐低胆固醇食物,多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定时定量,少食多餐。并在治疗中给予鼓励原味,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安全感,缓解其悲观、焦虑的心理。

2 结果

97例患者经心血管内科相应治疗后,86例有效,4例死亡,7例效果不佳,转至上级医院继续治疗。有效率达88.7%。

3 讨论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有日益增加的趋势。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除了年龄和遗传外,影响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大多是可以改变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降血压,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近半个世纪以来,冠心病的治疗技术发展很快,心脏搭桥手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形成术以及支架扩张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但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限制,本院仍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针对症状使用药物[5-6]。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在48 h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可迅速扩张冠状动脉和周围静脉,改善心脏供血情况,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防栓类药物是运用最普遍的药物,主要作用是解热镇痛,用以治心绞痛。但有胃溃疡者应慎用。钙离子拮抗剂尼群地平、维拉帕米等可扩张冠脉,缓解痉挛,增加血流量,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β-受体阻断剂通过阻滞β-受体,能有效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从而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受量。对于心律失常者尤为适用,应与24 h内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提倡使用的调脂药物,通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从而稳定冠状动脉病变处脂质斑块,防止其破裂和增大,甚至使其消减,可长期服用,以避免血管被脱落的斑块堵塞。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治疗方法,监测设备的及时使用,对患者的抢救更及时,合理的治疗可更好地减轻或者缓解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院冠心病患者的有效率不断提高,病死率逐渐降低。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74-302.

[2]王仁键,李瑛春.冠心病的常规药物治疗[J].临床合理用药,2009,11(22):54.

[3]韩嘉宁,吴海峰.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2(23):93-94.

[4]任青霞,王艳华.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32):207-208.

[5]山缨.冠心病的药物治疗[J].上海医药,2009,30(11):500-501.

相关期刊更多

新语文学习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北大荒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

青岛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