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妊娠期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35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50-01
所谓“高龄产妇”是指35岁以上第一次妊娠的产妇。因高龄产妇存在的妊娠风险较多,如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的可能性较大,先天性畸形率也相对增加,同时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等疾病,从而导致了产妇过度紧张、焦虑、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基层医院,妇产科护士针对高龄产妇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有效的预防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共接收孕期保健的高龄产妇32例,年龄35-45岁,平均年龄为37.2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20例,初中及以下12例。
2 妊娠期心理特征
高龄怀孕可以造成对目前身体和心理上的危害,因为很多高龄产妇考虑到自己不像年轻人那样以后还有很多机会,所以对这个胎儿会非常宝贝,这无疑就会加重孕妇的心理负担,使其精神过于紧张、忧虑、担心流产及胎儿发育是否正常和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能否安全度过妊娠期和分娩期。尤其是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和妊娠糖尿病的高龄产妇更易产生焦虑和恐惧。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又担心分娩能否顺利、分娩过程母子的安危、胎儿有无畸形、婴儿的性别家人能否接受等等心理特征。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3.1.1 护士应向高龄产妇宣传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及早发现高危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系统管理及监护,指导其注意适当休息,并告知左侧卧位、自数胎动及日常活动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做好孕妇家属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了解孕期知识,更好地关心孕妇。
3.1.2 要帮助高龄产妇正确认识和应对妊娠中出现的各种不适合和常见症状,如出现头痛、眼花、胸闷、气短、腹痛、阴道流血、有液体自阴道流出以及胎动异常等及时到医院就诊。
3.1.3 合理的饮食指导,孕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铁、钙及各种氨基酸,对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高龄产妇嘱其低盐饮食。
3.1.4 指导产妇孕期要保持适量的运动,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2 心理护理
3.2.1 加强与产妇的沟通,护士要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话语鼓励产妇诉说妊娠期心理的不悦和感受,了解其对妊娠的心理适应程度,丈夫及家人的态度,并针对其需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协助其获得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缓解紧张和焦虑。
3.2.2 在做各种检查和操作之前应向产妇解释清楚,提供指导,并告之全过程及注意事项,以取得良好的合作。采取必要的手段减轻和转移产妇的焦虑和恐惧,鼓励和指导家人的参与和支持,避免不良刺激。
3.2.3 帮助产妇树立起妊娠、分娩的信心,解除对妊娠和分娩的恐惧心理 告诉产妇母体是胎儿生活的环境,产妇的生理和心理活动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要保持心情轻松愉快。如经常情绪不佳,将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更易出现妊娠期、分娩期合并症,甚至早产、产程延长或难产。因此,高龄产妇必须正确对待妊娠和分娩时出现的自然生理现象,不要盲目的选择剖宫产术,以免手术的风险给母婴带来并发症和后遗症。
3.2.4 对于文化程度低、经济条件差、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的家庭,要耐心的做好产妇尤其是丈夫的思想工作,使他成为产妇强有力的支持者。
1临床资料
自2006年8月~2009年12月入住ICU的病人1 855例,男1120例,女735例,年龄5~86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754例,多发伤286例,各类肿瘤108例,其他707例。
2护理问题及措施
2.1 身体不适及护理
2.1.1 各种管道及监护设备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 ICU各种监护仪器的导线会让病人感觉不舒适,尤其是术后放置的一些引流管,如胸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等,还有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的应用等。我们采取的护理措施:1) 将各种导线适当约束放于合适部位,尽量不影响病人的活动,以减少不必要的限制。2) 向病人介绍各种导管的作用及放置原理以及如何保证引流效果。3) 遵医嘱按时服用止痛剂。4) 定时帮助病人更换卧位,尽可能使病人舒适。
2.1.2 噪音: 我院ICU病房有12张床位,病室面积约100 平方米,床距1米,无隔栏装置,各种各样的机械声、报警声、吸痰声甚至夜间谈话及走路声可成为噪声来源。据报道[1],危重病房是医院噪声最强的地方,可达5~80dB,而超过60 dB时,对环境会产生一定干扰。我科调查发现,60%的病人感到噪音使他们烦躁不安。噪声可刺激人的交感神经,使病人的心率上升,心情烦躁,影响病人睡眠。护理措施是:1)医护人员谈话轻声细语。2) 严格做到四轻。3) 根据情况夜间调小报警音量。4)所有治疗尽量集中,以免影响病人休息。
2.2 精神方面的不适及护理
2.2.1 恐惧与焦虑: ICU病房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病人所不熟悉的高新技术设备。
这种过度的拥挤,使病人活动空间缩小,进而产生思想上的压力,同时ICU内各种噪音,光线刺激,同病室危重病人的抢救或死亡均会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上产生较大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保护性医疗,护士避免谈及病情易引起病人猜疑。护理措施如下:1) 对术后清醒的病人讲解各种仪器使用的目的、用途及安全性,告诉病人监护对他的病情有利。2) 根据病人文化程度及对疾病的看法不同采取不同的解答病情的方式。给病人讲解如何配合治疗,树立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3) 对于术前联系的病人,由护理人员到病房进行探视,给病人讲解ICU制度及特点,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4) 采用音乐疗法: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让病人自己选择收听平时喜欢的音乐。通过和谐优美的音乐,通过对病人的心理和生理起到双重作用,产生情感效应及震动效应,以调节病人的精神和心理状态。郑春美[2]对设有对照组的鼻咽癌病人进行音乐治疗,实验组病人心理障碍得到明显改善。
2.2.2 孤独感和被抛弃感: 病人一进入ICU就感到精神紧张,调查发现有70%~80%的病人感到ICU的环境及复杂的仪器设备对他们是一种威胁,感到不知所措。如气管切开术后采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既影响了病人语言交流能力,同时机械呼吸机的应用又加重了病人焦虑、孤独和疲劳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这种心理上的刺激,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很多病人认为医护人员更关心他们身旁的仪器,无法了解病人身心整体情况。ICU的护理人员往往被监护仪所指导,很少与病人交谈,他们关注的是疾病和损伤,80 %的病人认为医护人员对病人的其他状态无暇顾及。。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家属穿上隔离衣探视,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2) 护士尽可能多与病人交谈,了解其心理状态。3) 认真做好基础护理。4) 对病人多鼓励,让病人知道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病情稳定了就能转出ICU。
2.2.3 人格丧失:手术后病人转入ICU后,为适应监护和引流需要,病人几乎全身裸露,而护理人员为治疗,记护理记单,观察仪器而忙忙碌碌,医护之间也是谈论病情,这只会让病人以为护士更关心他身旁的仪器而不是病人本身。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 除了做好术前探视外,术后病人清醒后立即为他们介绍手术情况,,应询问病人有何特殊要求。2) 经常给病人翻身按摩皮肤做好基础护理,尽量让病人舒适,多与病人交流。3) 随时给病人介绍一些必要的监护情况,并介绍一些康复及饮食治疗方面的知识,让病人对自己病情有所了解,对康复充满信心。
3 体会
总之,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医源性伤害及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避免的。护理人员要加强病房管理,经常深入实际,了解病人产生困惑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把监护设备对病人造成的心理及生理伤害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整体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产前护理; 血糖; 母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6-0098-02
doi:10.14033/ki.cfmr.2015.16.054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是孕妇在妊娠期间体内糖代谢发生异常而出现的一种并发症,在我国发生率为5%以内,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对产妇及胎儿有着极大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安全[1]。妊娠早期合并糖尿病会导致胎儿畸形率、流产率增加,中晚期会引起胎儿胰岛素血症,导致巨大儿增加难产率、胎儿宫内窘迫死亡等,严重者可导致孕妇酮症酸中毒、昏迷[2]。因此,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要高度重视,在注重治疗的同时,早期加强产前综合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其顺利分娩,改善母儿预后,确保母儿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8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产前、产时、产后给予综合有效地护理干预措施,重点注重孕产妇的心理护理,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23~33岁,平均28.3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11例;初中以下学历19例,高中以上学历21例;孕24~32周8例,孕33~36周14例,孕37~42周18例。观察组年龄24~35岁,平均29.5岁;初中以下学历18例,高中以上学历22例;孕24~32周9例,孕33~36周10例,孕37~42周21例。所有孕妇均在笔者所在医院产前检查为单胎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接受治疗并分娩,排除妊娠前患有糖尿病及其他肝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两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心理护理。产前护理人员应早期耐心安慰、疏导孕妇,并动员同病顺利分娩室友及家属给予鼓励、支持,让孕妇时刻感到有人关心、介绍血糖控制平稳顺利分娩的病例,以使孕妇心里踏实,缓解或消除孕妇的不良心理反应,增强孕妇治疗及分娩的信心[3]。(2)饮食指导护理。少量多餐,增加进食次数,餐间增加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橘子等,适量补充钙、铁、叶酸等,睡前适量饮食保证胎儿以免发生低血糖[4]。(3)指导适量规律运动。对其孕妇鼓励、指导坚持适量规律的运动,可使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相应增强,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和体重增加,如餐后1 h散步0.5~1 h,慢步步行2 km以内,但要注意运动时以免发生低血糖[4]。
1.3 血糖控制标准
空腹血糖≤5.6 mmol/L,餐后2 h血糖≤6.7 mmol/L。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母儿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感染、新生儿窒息、巨大儿等并发症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护理干预后血糖监测值比较
观察组孕妇空腹、餐后2 h血糖监测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血糖监测值,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产妇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妇羊水过多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新生儿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字2=20.18,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相比正常妊娠期孕妇增高,如早期未进行唐筛试验检查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规律地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势必危害母儿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的控制是关键所在[5]。目前,胰岛素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但同时要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治疗与护理干预协同才能达到有效的临床效果。
孕妇在妊娠期间,常常会出现情绪易波动、易激怒等变化,如果并发糖尿病情绪会更加不稳定,由于担心胎儿的生长发育是否良好,怕出现一些并发症等,由此表现出紧张、抑郁、烦躁不安及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而紧张又会使血糖增高加重病情[4-6],因此,耐心地加强心理护理对克服孕妇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尤为重要,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升高,并且在产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能够帮助孕妇树立信心,配合医师顺利娩出胎儿,产后避免或减少抑郁症、出血及感染的发生。细致、全面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给予饮食、健康宣教指导,是控制血糖升高的有效保障,合理地安排孕妇平衡饮食,既保证母儿营养的供应,又能降低因食含糖量高的饮食致使血糖过高[7-8]。详细形象的讲解该病相关知识,使孕妇及家属有所了解,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注意生活、工作中影响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利于控制血糖增高[9-10]。合理、规律的适量运动和降糖药物使用,是辅助治疗和降低血糖的关键之一,在治疗前给孕妇及家属说明其治疗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运动要适量,餐后0.5 h血糖会升高,因此告知孕妇餐后0.5 h或1 h后坚持适量慢步行走,不能剧烈运动或运动时间过长。使用药物要严格遵医嘱,不能擅自改变剂量或间断使用,由于运动不适或药物剂量过大会使血糖降地过低,引起低血糖及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治疗及护理的重要目的就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才是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10]。因此,应加强孕期保健,孕24周后及时动员孕妇做唐筛试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改善母儿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淑仙.妊娠期糖尿病193例妊娠结局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97-99.
[2]曾淑兰,邹丹,唐艳颜,等.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8,7(4):56-59.
[3]许玉姣,陈安.妊娠期糖尿病早期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及预防感染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2):83-84.
[4]施围群.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干预对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5):189-190.
[5]曹兰萍.妊娠期糖尿病的早期干预与母婴结局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2):29-31.
[6]吴梅花,李霞,方渝.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策略及效果分析护理园地[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58-159.
[7]万小红,邹红,黄河清,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科杂,2013,19(11):1283-1285.
[8]崔占叶,崔付清,马英霞.社区个体化综合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23-125.
[9] James C,Hayley H,Sussman A A.Aggression in pigtailed macaque(Macaca nemestrina) breeding groups affects pregnancy outcome[J].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2011,73(11):1169-1175.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减少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制定综合护理措施,包括行为干预和心理支持,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过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细致的护理,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面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可显著提高孕产妇及围生儿的安全。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护理;临床疗效
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妊娠20周及产后2周是该疾病的高发期,其主要临床表现是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者会出现头痛、视力模糊、抽搐、昏迷等临床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造成孕产妇与围生儿病死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但是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难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及治疗[1]。我科发现,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科学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造成的孕产妇与围生儿死亡具有一定效果。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入组标准
①诊断符合乐杰的第七版《妇产科学》中妊高征的诊断标准[2]。②患者精神状态正常。③患者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④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⑤患者自愿参加该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临床资料
入选60例患者均为2014年7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其中初产妇49例,经产妇11例,年龄24岁~42岁,平均年龄(26.1±4.7)岁;确诊妊娠期高血压时孕周:≤30周10例,31周~33周38例,≥34周12例;其中单胎妊娠54例,双胎妊娠6例;妊娠期高血压分度:轻度18例,中度34例,重度8例。
2护理方法
2.1预防护理
在患者确诊妊娠期高血压后,需要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及其危害,增强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使其能够做到有效遵守医嘱,定期进行体重、血压、尿常规、隐性水肿的检查,及早发现不良反应,以便进行科学治疗。
2.2心理护理
由于医学知识专业性较强,很多孕产妇作者简介:张娟林,女,本科,主管护师。在得知自身患有妊娠期高血压后,对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出生后的并发症过度焦虑,焦虑诱发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进一步加重了妊娠期高血压的病情。因此,给予产妇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采取和蔼可亲的态度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其主要思想顾虑及焦虑根源,并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对其心理状况进行支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患者能够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健康乐观心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治疗,确保母婴安全。
2.3常规护理
2.3.1入院护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将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安排于单人病房中,护理人员应当保持病房内光线适宜,空气流畅,尽可能避免外界环境中的噪音、异味、强光等对患者造成刺激;对于已经有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应当安排专人进行陪护,并做好相关急救措施的准备。
2.3.2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确保患者每天能够摄入合理的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其他微量元素;对于已经出现水肿的患者,应当严格控制其食盐、液体的摄入量,必要时应采用植物脂肪替代动物脂肪[2]。
2.3.3休息护理
研究发现[3],充足的睡眠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当尽可能保证患者每天的休息时间在10h以上。同时,患者在睡眠时应当尽可能采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宫对于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压迫所造成的回心血量减少,以改善胎盘、肾脏的血流量,减少妊娠期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2.3.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护理工作者应当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的监测,观察记录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定期监测患者尿常规。细致观察宫内胎儿情况,定期记录胎动、宫缩等情况,每天常规予以中流量吸氧2次,每次30min。
2.4用药护理
2.4.1硫酸镁的用药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的痉挛,解痉是其重要的治疗原则,硫酸镁是常用的解痉药物,其用药途径主要是通过静脉滴注,在进行静脉滴注过程中,其滴速应控制在1~2g/h最佳,先快后慢,使血液中镁离子浓度能够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以便发挥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出现患者膝反射减弱、呼吸少于16次/min、尿量低于25mL/h时,应当立即停止硫酸镁滴注,同时告知主管医师,必要时可立即予以10%葡萄糖酸钙溶液10mL进行静脉推注,防止硫酸镁中毒引起的呼吸抑制。
2.4.2其他用药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还会进行降压、镇静、利尿等治疗,在使用降压药物或者镇静药物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舒张压维持在90~100mmHg之间,同时应当监督患者卧床休息,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2.5临产及产后护理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临产后应由当专人护理,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并采用胎心监护仪对胎儿健康状况进行监测。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产妇由于过度用力、疲劳诱发的抽搐,必要时应果断进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应立即静脉滴注缩宫素,以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同时,产后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尿量、恶露等的监测,及早发现不良情况并进行有效处理。
3结果
经过周密细致的护理计划,60例产妇均顺利完成生产,其中剖宫产34例,阴道分娩20例,引产6例,无1例并发症发生。
4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的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一种妊娠期特有疾病,该病的主要危害可能造成胎儿的宫内生长发育受限、胎盘早剥、孕妇肾功能受损、产后大出血等,是造成我国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4]。由于目前该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医务工作者只能尽可能避免其诱因来阻止疾病的进程,以及防止疾病的加重。研究表明,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母儿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妊娠合并高血压110例临床护理体会[J].大家健康,2014,8(10):207-209.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8-108.
[3]靳利秀.妊娠合并高血压的围生期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6):4936-4937.
方法 以2010~2011年在我院住院的63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为对象,分为护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不同的护理干预,随访6~12周糖代谢转归。结果 自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以来,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产后糖耐量缺损和糖尿病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预防糖耐量异常孕妇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关键词】 糖耐量异常;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44-02 中图分类号:R 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25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指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 和糖尿病合并妊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来我院就诊的糖耐量异常孕妇,分析护理干预对糖耐量异常孕妇产后6~12周糖代谢转归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1.病例选择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4月妇产科收治的28例糖耐量异常孕妇为实验组,平均年龄(25.5±4.1)岁,OGTT试验1小时血糖浓度为(7.51±1.12)mmol/L;选择2010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35例未进行加强护理管理的糖耐量异常孕妇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4.3±5.7)岁,OGTT试验1小时血糖浓度为(7.21±1.45)mmol/L。
2.诊断标准 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75 g OGTT试验FPG、1hPG、2hPG、3hPG分别大于5.8 mmol/L、10.2 mmol/L、9.2 mmol/L、8.0 mmol/L,如果其中1点异常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GIGT),≥2点异常为GDM。
3.护理干预措施
(1)实验组:①创造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室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光线柔和,定期消毒并做好消毒监测。病室的壁灯和呼叫铃的开关放在患者触手能及的地方。②教育指导:每周规定时间为患者及家属举办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知识的讲座。通过用书面和口头教育,让患者清楚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对孕妇胎儿的危害、治疗护理方法及预防保健措施,并随时与患者沟通,解答她们的疑问。③心理干预;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心理引导,强调情绪因素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护士用鼓励性言语与患者沟通交流,使他们感受被爱、被关心、被尊重的心理;保持乐观的心态,消除患者疑虑和担忧,改善抑郁焦虑,提高生活质量。④倡导家庭支持:家庭是孕妇的主要精神支柱,嘱患者家属及时疏导患者不良情绪,通过家属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最大安慰,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⑤饮食控制:妊娠期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完全由孕妇提供,饮食控制不能过分严格。饮食供给遵循少量多餐原则,尽量多摄入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食品,注意按照个体调整食物结构比例及热卡量。⑥运动治疗:帮助患者制定一套适合的运动方案,保证运动量适度,一般使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之内。运动时间控制在20~30 min之间。选择一些比较舒缓、有节奏的运动项目,如散步、太极拳等。
(2)对照组:未进行上述的任何干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
4.糖耐量异常转归 通过对围生期糖耐量异常孕妇产后6~12周随访,观察其血糖水平,诊断其疾病转归。
5.统计学方法 两组间计数资料比较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通过6~12周随访糖耐量转归,结果加强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糖耐量的异常率为35.2%,对照组为70.7%,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7.01,P<0.01,表明实验组的预后较对照组好(见表1)。
讨 论
糖耐量异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的高危妊娠,发病率为3%~5%,如病情控制不当,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并对胎儿有许多恶劣的影响,如流产、早产、胎儿畸形、巨大儿等。有研究报道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巨大儿的发生率是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10倍,畸胎发生率是非妊娠期糖尿病的4~10倍。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打击或影响,焦虑、抑郁等情绪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对妊娠妇女有负面影响。因此强调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1,2]。本研究实验组通过护理干预,随访6~12周妊娠期糖耐量异常转归发现,实验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可见饮食控制在糖代谢异常孕妇血糖控制过程中依然重要,但由于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完全由孕妇提供,所以对饮食控制不能过分苛刻,最好是既能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又能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含量而不引起餐后高血糖为宜[3~5]。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耐受及减少其对胰岛素的要求。综上所述,医护工作者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广屏,董 莎.妊娠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7):866-868.
[2]赵立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1):62-64.
[3]吴红花,孙伟杰,惠 岩,等.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产后6~12周糖代谢转归的随访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6):466-469.
[4]龙翠燕,唐 n,文丽萍.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J].右江医学,2008,36(3):36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