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与管理

教学与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与管理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1篇

2.参与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新趋向 张广兵

3.有关文理分科讨论的过程反思 齐军

4.依托优质资源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实践与探索 徐洋法

5.品牌企业管理思想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几点启示 刘清涛

6.民办中学治校方略个案研究 赵伟

7.学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韩艳

8.教师准入制度应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高慧珠,徐祖胜

9.县域初中名校再发展的困惑与出路 单增义

10.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原动力 李壮成

11.情感教育要关注学生的负性情感发展 刘德林

12.论教师惩罚学生的底线 宋晓东

13.备课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叶秋平,赖忠华,雷新建

14.听课教师在学生讨论时该做什么 马昌飞

15.传统道德故事如何在夹缝中演绎 韩荭芳

16.《百家讲坛》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秦海霞

17.奖牌还是挂在荣誉室为好 周天良

18.魏书生的"超学科"语文教育及其意义 鲍艳华

19.《低碳生活我做主》主题班会设计 冯力群

20.运用概念图优化学生化学学习的探索 陈伟

21.全面认识新课程下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张国定

22.现代阅读理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董荣松

23.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的整合 姚焕成

24.引发认知冲突优化学生生物学认知结构 黄玮

25.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专题的建构策略 赵清林

26.加强初高中教学衔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李益民

27.初中英语作业设计实例分析 陶春霞

28.政治课教学中几组概念的解析 刘红兵

29.高中物理"导学探索,自主解决"教学模式探析 郑志湖

30.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存在的问题探析 方拥香

31.地理课堂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凌锋

32.SOLO评价:一种试题难度预估的新方法 朱行建

33.美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的实践及争论 李智

1.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及实施策略 许华琼,胡中锋

2.农村学校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 刘伟,朱成科

3.正确应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产生的问题 刘倩,吴玲,郭孝文

4.薄弱学校改进中行政部门的政策责任与策略 李慧,杨颖秀

5.学校网站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谢荣泉

6.搭建校内多种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孙金富,金天明,孙绍敬

7.优质学校创建中组织变革的路径、特征及策略 贾汇亮

8.管如农功:学校管理应追求的价值取向 鲍成中

9.校园安全防范的消极因素分析 朱彦体

10.高中生哲学素质的缺失与培养 张中,陈婷婷

11.中小学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权探析 吴庆荣

12.开展班级活动是凝聚学生合力的有效方式 林晓芹

13.从合作研究类型的视角审视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效益 赵连顺

14.构建行动型评课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缪伯权

15.《侵权责任法》对学生伤害事故责任认定的影响 孟俊红

16.由"批评教育权"规定引发的思考 王玉国,路书红

17.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不等式" 王少华

18.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摭谈 徐洁,刘娟

19.中学数学教学四步导学模式探究 戴圩章

20.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内容的思考 吴晨亮,白银茂

21.基于文理分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何平,邱启照,杨杰

22.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申怀飞,翟书梅,郑敬刚,聂柳

23.设计语言情境,让枯燥的语法活起来 杨梳琴

24.英语课堂教学中3P教学法的运用 侯金香

25.阅读:找回文本的尊严 李国栋

26.关于数学教学中情境设置有效性的思考 李开慧

27.高中历史教材中结论缺失问题的教学探讨 朱刚

28.如何正确处理生物教学中的模糊用语 戴青

29.对英语命题者进行专业培训的重要性 黄礼珍,唐芳

30.美术课堂校本化教学策略例谈 姜雪平

31.对高中物理教材动能定理部分的一点建议——由一道高考题想到的 王文祥,王硕军,弭宝国

32.新加坡基础教育改革的特点分析 陈园园,李星

1.建国后中小学领导体制演变的特点及趋势 张洪华

2.男孩危机背后的隐忧——关于教育性别公正缺失的思考 杨建朝

3.德育生活化的探索与实践 王宝林

4.广东省促进外来工子弟学校发展对策探讨——以广州市某区外来工子弟学校为例 黎明

5.学校发展亟需厘清和重视的三个问题——核心价值观、办学理念、文化 湛卫清

6.以学校为主体的绩效工资发放机制探索 刘文章

7.民办中学优质化的启示——以上海市J中学为例 邱超

8.浅析信任在教师激励中的运用 邓家梅

9.城乡教育联盟背景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朱志伟

10.重用问题学生: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 冉亚辉,石庆新

11.评语该拿什么吸引学生 郑英

12.班级故事——理解型班级文化的一种载体 田国亚

13.如何整合教研管理中的"三张皮" 周如俊

14.解决常态课与公开课巨大差距的策略 马占杰

15.寄宿制学校学生消费引发的思考 万吉军

16.对过度关注"后20%学生群体"的学理质疑 方关军

17.论《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教育原则的规约 曾智昌

18.从灰太狼现象看榜样之选择 潘梅

19.《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合为一科的可行性 武宏伟

20.语文写作教学应关注文学真实——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化与虚构探析 王伯宝,庞健

21.摒弃肤浅的"实用主义" 领悟数学的核心价值 吴维煊

22.英语阅读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方法 顾小京

2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地理教学起点行为分析 耿文强

24.中学物理实验的误差问题浅析 李晓芬

25.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 赵清林

26.高中数学微型探究课题的设计和思考 朱建明

27.英语教学中生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陆正荣

28.学术性作业:《历史与社会》教学的新视角 李云吾

29.论生成性化学教学的课堂诉求 孙兆刚

30.对《政治生活》选举权界定的商榷 周建民

31.五种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内容差异比较 李高峰,刘新娟

32.标准答案——语文教学的悲情"桎梏" 丁锦锋

33.国外作业研究及其对我国作业设计的启示 王宝剑,熊莹莹

1.挑战与应答:中小学阶段新的性别差距探析 胡振京

2.学校办学行为规范体系的不足与完善 孙丽昕

3.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江苏泗阳中学"1+1"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成为左

4.创新学习环境构建新型学习模式 周俊

5.领导观的转向及对学校领导的启示 张红

6.基于教师自主发展取向的绩效评价 熊伟荣

7.在学校制度的宏观运行中建设学校制度文化 张善厂

8.农村教师双核驱动管理模式探索 宋燕

9.当前教师教育"自"缺失问题的诊断与对策 周如俊

10.中小学生宽容品质的缺失及教育对策 宋冬冬

1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开展探究 张冬梅

12.毕业鉴定的广告作用 黄立平

13.学生作业设计新构想 刘钊,孙飞飞

14.课时目标表述"四步" 朱能成

15.对中学生偏科状况的调查分析 徐华

16.非理性德育:学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刘培军

17.对校园安装上网过滤软件的文化思考 耿亚彬

18.绩效考评中的几个"难以量化" 施瑾,宋华强

19.对中学语文教材编选鲁迅作品之浅见 谢丽旋

20.勾股定理的立体推广 田雄飞

21."空白"理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戴海燕

22.洋思经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卢春建

23.物理教学中的观察性反思及其实施途径 姚天勇

24.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七结合 杜军

25.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有效尝试 郭祥圣

26.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在实践中的误区反思 向宏伟,李红艳

27.实施问题导学增强政治课教学实效 赵竹林

28.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赖文斌,温湘频

29.浅析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度 孙定洋

30.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 韩正月

31.美术"活动建议"的教与学 曹爱群

32.湘教版高中《地理Ⅰ》(必修)若干问题商榷 张逢成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2篇

要克服上述弊病,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从教学的目标上要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

2.从教学过程上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这里有两种走向,一种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另一种是教师引导学生走向教材。显然,前一种走向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后一种走向则要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让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智能活动去探索并获取知识,发展智能。

3.从教学内容上要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既要反对违背循序渐进、盲目教知识的做法,也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二、要优化课堂教学管理

课堂教学管理是在特定情境下伴随和密切配合课堂教学信息传递而进行的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组织活动,这一活动往往具备“三性”:(1)即时性。与课堂教学信息传递任意一个环节相关的管理活动,都只有在那一特定环节中的特定时刻进行才能产生效果。那一特定环节一旦过去,任何管理都难以再起作用。(2)隐蔽性。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被管理、受约束的不满和反抗可能在行为上不显露,但听课时心不在焉,整个课堂教学也必然失败。所以课堂管理要讲究策略性,要尽量使学生在未觉察被管束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管理。(3)灵活性。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师对学生心理和行为的组织,其组织对象是复杂多变的,是几十个具有不同心理特征和行为习惯的相对独立的个体。所以,课堂教学管理的灵活性,是教师在观察几十个学生并随机采取相应对策、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组织控制的一种特殊智慧和能力。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管理学教学 实际应用

一、参与式教学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参与式教学被引入中国,研究参与式教学的学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他们对参与式教学的概念和定义也是各有所重,有的把它看做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有的把它定义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有的把它定义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混合体。根据西北大学2008届毕业生马文川硕士论文《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调查研究》的解释,我认为它是一种强调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教”与“学”活动中,师生在客观平等的条件下,完成知识建构、情感体验及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除了担当传播知识的角色,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协作者。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管理学学科特点

管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综合性、应用性学科,涉及心理学、教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知识的学科,而参与式教学就是带领大学生了解这个学科的第一个向导。授人以渔胜过授人以鱼,参与式教学可以帮助大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心理构建。

2.管理学的教学内容

管理学这门课主要包括计划、组织、控制、激励、领导、协调、创新等内容,并涉及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管理的发展史,延伸研究组织文化、比较不同国家的管理和管理发展的趋势。理论空洞乏味,讲解起来学生如坠雾里,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搜集相关资料、讲授相关知识,会使他们在学习中体会管理的实践意义。

3.管理学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目标是通过教与学帮助学生获取基本理论知识,对管理学的作用和发展史有比较清晰的感知;第二层目标是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层目标是通过优化学生的知识构建模式,激发学生的自我超越意识,达到创新发展的效果。参与式教学能为实现这三个教学目标提供非常好的保障。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可行性

1.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大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便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转折。他们已经厌恶了从幼儿园就开始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他们更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和发现科学知识,以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但他们又被传统教学模式深深束缚,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参与式教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广阔和安全的学习空间,不仅能够自我学习,而且不用担心在学习中产生迷茫的时候无人指点。

2.参与式教学的良好效果

虽然研究参与式教学的老师不是很多,但是研究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和参与式教学的良好效果是分不开的。所以,在管理学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是可行的,应该鼓励更多的老师参与到其中。

3.社会大环境的改变

参与式教学由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对教学设施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学教学设施的不断改善,学校管理者观念的不断更新,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全人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的悄然兴起,为实施参与式教学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三、参与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概括讲授整本教材和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我会先告知学生这门课程的整体框架和学习重点,再通过一支铅笔的用途、非洲卖鞋等小故事,转变学生的固定思维模式,帮助他们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并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演讲证明这门课在他们整个学习生涯和人生规划中的重要性。

(二)分组

我班有49位学生,分8组,7个组为6人,1个组为7人。准备8张相片,7张相片剪成6片,1张剪成7片,放在一个纸箱中。让每位同学随即抽取一张纸片,拼图成功的同学为一组。

(三)成立公司

一个组就是一个公司,根据个人演讲、互相讨论、毛遂自荐等方式选出总经理、人事总监、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社会责任总监、采购总监等职位。制定公司的组织图、标识、口号、主营业务、广告主题等。学生在课下完成以上工作,上课时直接进行公司展示。每个公司展示时间为5―8分钟,全体成员都要上台讲解自己职责内容,其他公司按照评分细则打分,最后评选出最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公司。

(四)教学任务安排

我把管理学思想发展史和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分为八个小节,由八个小组负责讲解。我把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激励职能、领导职能、协调职能、组织文化、比较管理分配给八个公司。每个公司的任务就是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课程内容讲解清楚,每位成员都要上台讲解,其他公司负责打分、评讲和提问。我把教学目标、大纲、PPT、搜集资料的渠道发给每位“老总”。我主要讲解第一章基本概念和最后一章未来的管理,并且在回顾课程重点的同时增加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内容,确保学生学到最多,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用12周完成任务,我用6周完成总体教学目标。

(五)上课点评和讨论

有的小组分工明确,课下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采用讲授、案例、图片、动漫、视频、互动、提问、讨论等方式授课,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和任务。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备课不充分,同学上讲台读几段教材了事,整个公司士气低落。有的小组可能由于总经理沟通能力有限或者组员内部矛盾,造成总经理一直很忙,其他的组员参与度不强。每节课前35分钟讲解理论知识,剩下的时间是活动或讨论。如果学生讲解知识有偏差或占用时间太长,我就会主动干预课堂。

(六)课后总结

每家公司讲完后,我会问他们感觉如何。有的小组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小组则非常自信地说他们是最棒的。所有公司讲完之后,我会做一个总结。以前是直接公布结果,第一名公司的成员会很高兴,成绩不好公司的成员则会受到打击影响自信心。现在只是把公司分数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不再在课堂上公布孰优孰劣,而是让他们猜测哪个公司最好。每一个公司都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为以后的授课和案例分析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七)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

由于前期的自我学习和讲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我采用快速回顾所有知识点和重要知识点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构建他们的理论框架。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会主动参与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案例。比如,讲到激励章节时,同学们会以宿舍卫生为例,证明语言激励的积极作用。

四、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利弊分析

(一)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弊端

1.学生不会备课和准备材料,他们经常给老师打电话或者发邮件求助,耽误老师很多的课下时间。

2.这门课程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强,老师要严格维持课堂秩序,控制课程进度。

3.学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授课效果难以保证一致性。老师要充分备课,提前到达课堂,准备好多媒体设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随时应对课堂出现的各种情况。

4.参与式教学要求老师管好自己的思路和嘴巴,对学生的评价要积极和鼓励,对于习惯用传统式教学授课的老师可能是个挑战。

(二)管理学教学引入参与式教学的好处

1.因为学生们很好奇他们的同辈是怎么授课的,所以会更加仔细地听讲。他们的听课是学习和比较共存,所以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2.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讲解理论知识学会了认知事物,在小组内部分工、协调、备课、授课的过程中学会了做事和合作,在分析案例和互相讨论中学会了企业的生存法则。

3.学生有机会在公众场合发表对某一事物的观点和看法,帮助他们克服自我、树立自信、学会表达与沟通,并从中获得知识和学会尊重。

4.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平等,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避免了传统教学鼓励优秀同学多发言等隐形不公平待遇的存在。

五、结语

虽然把参与式教学引入管理学教学中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和师德水平,坚持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远大理想的有志青年,为国家的昌盛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老师把参与式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帮助他们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马文川.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参与式教学的调查研究.西北大学优秀硕士论文,2008.

[2]张广兵.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西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2009.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教学管理 学生管理 整合

【作者简介】 李亚松,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程华东,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7-0014-02

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环节,是高校内部管理系统中的基本要素。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因工作系统的组织结构、职责分配和资源配置等差异产生的管理职能的错位、管理环节的脱节、管理效能的冲突等问题,削减了人才培养的整体合力,因此整合高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成了一项紧迫的课题。

一、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思想

在教育管理视阈中,整合是指按照系统论的原理,调整、重组、优化管理系统中的组织、人员和资源等要素,强化管理系统功能,促进管理系统发挥效用的过程和结果。整合思想就是一种教育结构有效重组、教育功能系统优化的哲学思想。

整合思想渗透并体现在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可从三个层面进行阐述。其一,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应坚持系统论观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重点解决教学在学校的地位、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学生在学校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人才培养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以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的综合改革,以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充分发挥管理的效用。其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作为有机联系的子系统,应坚持系统集成思想,遵照科学管理原则,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有效结合起来,实行持续性的调整机制,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其三,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各要素作为系统的有机因子,通过整合、重组、优化,纳入人才培养系统,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优化,形成集成有效的管理聚合体,以实现功能优化的目标。

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机制

1. 观念整合,创新管理理念

工作维度。主要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检查、反馈等管理环节和管理活动,是人才培养工作执行与反馈的动态过程,是指令性管理,具有即时性、灵活性和局部性的特点。在这个维度上,应强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民主化理念,通过科学化设计、民主化实现,提高管理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制度维度。主要包括制度的设计、建立、执行、评估与修正等,是规范性管理,具有稳定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在这个维度上,应强化管理可持续化理念,致力于建立持续性制度调整机制,通过制度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

文化(精神)维度。主要通过自身及管理者特有而稳定的精神特质、价值观念进行管理,是理念管理,具有长远性、持久性、柔韧性的特点。在这个维度上,应强化管理现代化理念,提高管理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的先进性;强化管理国际化理念,提高管理的包容性和开放度。

2. 方式整合,激发管理活力

信息通报机制。建立面向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人员的多层次通报机制,涉及人才培养过程和环节的重大问题、重要决策、重点措施等信息,都要通过信息会、情况通报会等方式和平台进行及时通报,确保信息对称。

资源共享机制。建立教育教学资源、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师生交流平台等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师生交流、教师职业发展、学生职业规划等活动和平台,提高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效益。

联席协商机制。建立多层面的联席会议制度,涉及人才培养的共性问题,如学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重要培养环节,进行充分调研、沟通和协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措施的有效性。

工作联动机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育管理的各环节中,实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工作联动机制。如联合进行课堂旁听、教学检查、学风督导、考试巡视等,保证人才培养环节的有机协调。

目标考评机制。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以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建立目标管理、质量导向的工作绩效联合考评机制,促进人才培养合力的形成。

3. 制度整合,创新管理模式

本科生导师制和双导师制。可从大三开始,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聘请专业教师担任本科生导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发展方向、性格特征等选择导师,通过师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结成导学对子,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本科学习、考研复习、择业就业之间的关系,利于人才培养环节的落实和质量的保证。通过校企、校地联合,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科研单位或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担任学生校外兼职导师,实行专业教师和校外兼职导师双导师制,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

教师兼职辅导员及班主任制。在青年教师中挑选热爱并擅长于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一方面加强青年教师与学生的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扩大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另一方面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强化青年教师责任感,提升育人能力。选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生班级的学习管理和指导工作,发挥其专业优势,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提升学生班级管理和学习指导的学术性水平。

学生班主任和学生助管制。从高年级学生中挑选出成绩优良、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担任低年级相应专业班级助理班主任,发挥学生助理班主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易于沟通的优势和示范作用,开展针对性的班级管理工作。学生通过助管制度、学生服务组织等方式参与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有利于增进管理部门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发挥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作用,锻炼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三、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整合路径

协同型。在学校层面,实行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分离,根据管理职能分设教学管理(教务处)和学生管理部门(学工处),实现管理职能的整体协同,管理流程的有效协调,管理制度的有机衔接;按照服务职能设置教师职业发展中心、学生注册中心、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机构。在学院层面,按工作职责设置教务办公室和学生工作办公室,实行统一领导,整合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实行分工责任制。

结合型。学校层面分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部门、师生事务和发展综合服务机构,实行协同式管理。学院层面整合教育、管理、服务职能,一体化设置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机构(教务学工综合办公室),实行统一领导,按岗位实施管理。

融合型。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两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管理子系统整合为一个管理系统,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一体化思路,对管理职能进行统筹,对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将系统内各要素通过联系、渗透、互补、重组等方式,实行组织结构调整,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从学校层面到学院层面,统一设置管理机构,统筹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职能,实行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一体化。统一设置教师、学生事务和发展的服务机构,实行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 程华东,李忠云.以整合思想创新本科教学管理[J].中国农业教育,2005,(5).

教学与管理范文第5篇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化,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其人才培养模式对社会及用人单位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工作者必须解放思想,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随时展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保持教学管理的时代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同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手段,革新管理内容,创新管理方法,保证实践教学课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另外,高职院校的相关教学工作者还需为实践教学创建可持续的竞争环境,构建符合并适应时展的调整机制,促进管理效率的整体提高。

(二)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

实践教学课程的管理需要一个职责明确,结构合理的机构来进行落实。高职院校可根据实践教学课程自身的特点,以日常教学管理为基础,建立专门的、独立的管理体系,并设立院校、科系及实验室三个层级组织的综合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设立能够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并对各层级的管理职责进行落实。管理机构的工作如下:1.院校方面。以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科室为主,辅助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的督导组和教学委员会,负责整个院校实践教学课程的计划、组织和管理,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协调、监控及考评,并对院校外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及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定校外实践活动的教学原则、并建立以专业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多模块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2.科系方面。各个科系在遵照院校领导原则的前提下成立教学质量监管小组,对本科系的实践教学进行规划、监督、管理及考评,并结合科系自身的特点及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进行创新,参照院校教务处给出的实践教学原则对科系的实践教学进行有序的组织,并构建合理的科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学生的管理、教师的管理、教学设备的管理、教学经费的管理等。各科系不但要提高自身实践课程的教学效率,还要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3.实验室方面。实验室是实践课程教学的基层单位,实验室主任的责任是监督教师及实验人员的实践教学,安排和组织学生参与实践课程,并对实践教学进行考评,如:不定期对实践教学课程进行旁听及检查,以此监督教师的实践教学,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另外,各院校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学习的管理,构建学生的实习管理体系,如:成立以校领导为主体的专项工作小组,负责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整体统一的组织和规划,并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的协调。以上措施都是在保障院校管理整体性、规范性及协调性的前提下开展进行的,管理模式以教研室和各科系为基础,保证和管理模式的科学化、规范化及权责统一化。

(三)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依托,且又相互独立。理论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性。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能够验证理论教学的成果。实践教学相对理论教学而言要更为繁琐复杂,必须有完善的组织管理工作为依托。各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实践教学的目的、管理方式、工作流程、评价标准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对参照反馈意见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补充,促进实践教学管理在高职院校中的不断深化,保证实践教学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需满足以下要求:1.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需满足实践教学复杂化、开放化、多样化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积极调动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参与性,充分发挥老师在实践教学中的主导作用。2.已构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高职院校要将传统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革新,确保革新后的管理制度的具有时代性及科学性,实现实践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1]。

(四)构建独立的课程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需独立于理论教学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同时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思路如下:1.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规划,并参照职业资格的考试标准及技能鉴定的标准对各个专业实践内容及技能要求进行确定,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及认知发展将实践教学编制到教学计划当中。2.依据实践教学的计划要求对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编制,因为实践课的教学大纲是实践教学的指导文件,所以每个教学环节及教学项目的内容、要求、形式、学时、手段等都要有清晰明确的计划安排,同时要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方式和考评方法,确保实践教学的规范化。3.依据实践教学大纲严格执行实践教学任务,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相关内容进行不断的调整使之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其构建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在明确课程思路的前提下对实验、实习、实训等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及教学环节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须注意的是,实验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能帮助学生深入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此环节教学体系的构建需完全确保学生的课堂主导性,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是实践教学的重点,实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需以专业技能要求为出发点,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确保学生专业技能符合技能考评的要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需注意实训时间及其可操作性;实习是考察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应,是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该环节需要有相关的考评制度及考评方法作为依托。总之,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要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并相互促进,要能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实现高职院校人次培养的目标[2]。

(五)强化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部门要做好实践管理制度建设工作,组织并协调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对实践教学课程质量的监控,如:(1)强化常规教学的管理工作,建立学期初、中、末的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实践教学有较强的时效性,院校教务处需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严格把控重大实践教学课程的内容及时限。(3)利用校报及宣传栏对大型实践教学活动(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会议等)进行宣传,强化院校师生的实践意识,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的氛围。

(六)运用先进的实践课程管理方法

将先进的技术设备(如无线射频技术、计算机设备等)运用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管理中,可以实现管理的微机化,进而提升管理效率,如:在实验室运用无线射频科技能协助管理员对实验室进行快捷、准确的管理;运用计算机设备能实现对相关实践教学数据的准确收集,并实现对实践教师、实践计划、教学大纲、实践任务实验仪器等的数字化快捷管理。先进的管理方法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自动化,真正做到教学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实践教学的管理效率与监督职能。

(七)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用于对实践教学过程、质量及效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高职院校需制定相关的规程制度及管理条例,如:实验室的教学质量考评条例、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考评条例、实践教学奖励制度及教学改革办法等,实现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监管。实践课程的评价体系由高职院校的实践课程管理中心统一规划制定并颁布执行,实践教学可由院校领导进行监督考评、学生评价或各科系互评,并保证教学质量能够真实的反馈到相关管理部门,实践课程管理中心对考评结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工作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实践教学管理的有序进行,保证管理工作对实践教学的有效调控[3]。

(八)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