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内部控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研究应用;优化控制;贯彻应用
一、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模块中的问题
1.落后的管理文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也在不断优化,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相当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不健全的,很多管理者肤浅的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进行内部监督,就是利用不同的制度、文件进行内部资产安全模块、成本控制模块等的优化,很多的企业也存在内部控制的肤浅认识,其落后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内部控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需要了。
在企业内部控制模块进展中,影响企业内部效率及其效果的因素是非常多的,特别是环境控制模块及其风险评估模块,企业面临的风险大多数包含了信贷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随着交易类型及其工具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应该与时俱进,但是当下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缺乏,却导致了企业管理风险机制的弱化,不利于其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2.监督责任与管理责任
在企业内部控制模块中,管理者明确好自身的监督责任及其管理责任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管理制度及其活动的优化保证,从而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正常执行,保证其执行效果的提升。企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动态的内部控制,但是在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块中,有些企业都难确保对新情况的适应,其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监督,很多单位的领导者都没有做好自身的责任。很多的企业不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这出现了不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及其残缺的管理内容体系,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也缺乏灵活性,过多的流于形式化,而失去其本质的意义。
为了保证企业效益的提升,进行信息系统与内部控制系统的协调是必要的的,这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模块中,踢皮球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这就是相互推诿内部管理的职能、责任,这也不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执行。
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
1.社会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新要求
当下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开展,让企业的内外经营环境更加的复杂,其面临着各个方面的调整,为了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进行企业市场竞争力策略的优化是必要的,这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企业内部各个职能结构进行协调,比如管理人员要配合好企业董事会的需要,进行员工的积极管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模块的正常开展,比如进行财务工作体系的健全,保证财务报告、报表的可靠性,确保其经营效益,要按照当下企业内部管理原则进行生产经营环境的控制,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做好监督决策的相关工作,保证信息的积极传递及其检测,从而满足当下企业生产及其运营工作的需要。这是当下市场对于企业内部经营的要求,这些要求的满足不仅仅要从企业整体控制模块展开,也要把握好工作步骤,实现日常工作的循序渐进。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环境的稳定,这有赖于企业内部控制程序的稳定性,这也是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有效性,这就需要企业进行会计信息体系的健全,进行会计信息及其管理信息的协调,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方针体系的优化,确保有计划、有步骤的运行,进行成本的积极控制,这也需要企业做好内部控制的细节化工作,比如进行各种会计资料信息准确性的控制。又如在会计工作中,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
2.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模块的开展,离不开新型的、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也就需要进行自上而下的内部控制改革,保证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吸取,进行本国国情的结合,深化企业内部控制模块的改革,从而有效应对当下经济全球化的热潮。这就需要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关系建立过程中,进行相关原则的遵守,要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伦理道德规范的遵守工作,要保证其制度化、法制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要取决于人的合作,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宣扬也是必要的。在工作过程中,也要保证企业内部员工思想的鲜明性、积极性、向上性。
在日常工作模块中,企业内部控制要遵循员工自我管理、公司整体管理等的原则,也要遵循人性化的原则,要以人为本进行企业控制体系的健全,从而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业务协调配合及其牵制原则的应用也是必要的,进而实现相关业务活动的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相互监督。
3.走出企业内部控制模块的误区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理念的更新,可以走出传统的内部控制误区,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现代控制观念的确立,保证高效率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在企业内部控制模块优化环节中,要避免其僵化、高度集权化、低效率化,保证其责任的明确性,进行过度惩罚的避免。这需要进行不同模块的内部控制程序的协调,进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优化,要按照其共性内容进行具体原则的制定,保证其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控制模块的优化,进行示范性标准的应用,保证评价机制及其考核机制的正常开展。
在当下企业管理模块中,进行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优化是必要的,这主要涉及到几种主要的控制制度,比如创新资金供给制度、投资控制制度等。通过对这些制度的不断更新,可以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比如进行新型资金供给制度的应用,可以提升企业的科技能力,以有利于其管理及其经营,毕竟这两个模块都需要进行风险投资资金的应用,这也需要进行资金供给制度的支持,确保企业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保证其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发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
在企业内部控制程序应用中,要避免其传统的成本控制、管理控制模块的应用,要与市场需求、市场价值及其科技信息创新相结合,要学会如何更好的花钱,而不是单纯的省钱,会盈利的花钱比单纯的花钱要有价值的多,这就需要进行成本模块、费用控制模块等的优化,进行成本控制、费用控制程序的优化,面向市场。这也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进行规范性、指导性成本策略的应用,保证其费用控制制度的健全,从而保证其民主化、规范化, 加大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员工价值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影响,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
三、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离不开对新型的内部控制理念的应用,这也需要进行新型内部控制制度的应用,从而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这是当下信息时代的需要,进行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程序的应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仅能促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对于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作者单位:沈阳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阿勇.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
[关键词]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会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29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052- 02
1 引 言
商贸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最具有生气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确立了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这对中外商贸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黄金发展机遇。然而,随着我国逐步开放对零售业的政府管制,商贸企业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新型商业模式的冲击。机遇与挑战面前,加大内部控制力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成为商贸企业内部管理、接受外部监督的主要任务。
企业内部控制是基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大要素,通过对企业财务、人力、资产、工作流程等的预测、控制和监督,以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正常有序、合理合法运行。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是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的保障,也是企业实现财务目标的基础。
2 商贸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人员内控观念淡薄
目前,我国商贸企业多采取经营权与所有权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企业管理中“以权带控”的观念占据主导地位,在许多企业中老板是唯一的决策者,其他人员只能服从,“一支笔”审批现象尤为严重。由于组织结构较为简单,管理者往往忽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即使许多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也流于形式不受管理者重视。管理人员内控意识的淡薄使企业缺乏系统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激励机制的不合理不仅阻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也严重地打击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2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管理职责不明确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和职务分工的有效性、合理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不仅要关注纵向的权利义务关系,也要注意横向部门的沟通协调。很多商贸企业往往偏向前者,忽视后者。同时,管理控制由各个部门分别进行,企业没有专门的、独立的管理控制机构,导致整个内部控制较为分散、缺乏全局性。在职位设置上,权责的不明晰导致很多错误可能被掩盖。
2.3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
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①表现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内容上的片面性和逻辑上的不系统,内部会计控制只对个别受利益驱动的部门起作用,控制网络没有实现全覆盖。②商贸企业对经济业务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应变能力差,缺乏预见性、管理滞后,最终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业务、市场工具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对商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③事后控制现象普遍存在。对违规违纪事件事后才想办法给以惩罚,不仅增加了控制成本,也失去了内部控制事前控制的效力。
3 健全商贸企业内部控制的途径
3.1 设立管理控制机构,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
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设置管理控制机构,从总揽全局或“局外人”的角度对整个企业或企业的关键部门进行监督与控制,保障企业“不栽跟头”。例如,目前一些上市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尝试,为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开启了新的篇章。一些规模较大、采取集中采购方式且采购价格波动较大的企业设立了价格委员会来加强采购环节的价格监督与控制,提高采购的科学性。
在企业内部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按照职务不兼容原则,明确地划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杜绝交叉任职,同时科学地划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要规范授权批准制度,明确高级管理人员及各部门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程序等,保证商贸企业权责明晰,管理科学。同时,在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方面也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商贸企业主要的职务分离表现在:
(1)商品销售环节。商品购销活动的授权职务与执行该项职务要分离,如商场采购决定权的所有者不能同时兼任采购人员;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与审核职务要分离,如销货发票的填写人员不得是发票的审核人员。
(2)商品存储环节。库存商品及其他财产物资的保管职务与核对实存数与账存数的职务要分离。
(3)会计核算环节和财产保管环节。日记账和总账的登记人员不得为同一人;库存商品、收入与费用、资本基金等明细账和总账的记录职务分离;保管商品财产物资和对其记录的职务不兼容,如会计职务和出纳职务要分离。
3.2 从各个环节入手,控制关键点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运作流程,将内部控制细分到各个环节,以控制各环节的关键点来达到降低整个企业风险的目的。对商贸企业而言,其经营运作控制的主要环节为内部环境控制、资金活动控制、采购业务控制、销售业务控制、资产管理控制、财务报告控制、内部信息控制以及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等。企业通过全面梳理各个环节的流程,查找薄弱环节,健全和落实管控措施。
以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为例,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在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固定资产使用不当、维护不及时、更新改造不够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安全事故频发或资源浪费的风险。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关键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3.2.1 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控制点
企业要贯彻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和严格的审批制度,经办人员不得超越授权范围。对固资的业务流程,要明确固资的预算、采购、适用和维护、盘点、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作相应的记录以确保固资管理全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
3.2.2 固定资产预算环节的控制点
企业编制的固定资产支出预算,应由工程技术、计划、采购等各部门的人员共同参加,并且将机会成本、资本成本、投资预算额、预计现金净流入等因素考虑进来。
3.2.3 固定资产采购环节控制点
该环节主要在于建立固资采购管理办法,划分采购与审批职位的权限,防止越权导致的错误。如宝山某公司化整为零、逃避审批的案例。该公司规定:建造材料一次性采购超过30万元的应由上级领导审批,低于30万元的由供销科长张某审批。2004年张某收受贿赂2万元,通过多次采购逃避30万元的尺度限制购买450万元材料,只是固定资产建造项目的材料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在本例中,采购和批准没有分离,分级审批控制不到位,导致张某最终酿成苦果。
3.3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强化风险意识
商贸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通过独立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检查、专人打分等多种方法,测试和分析企业在一定经营期间内所采取的各项财务内部控制政策的实施和完成情况,逐步提高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促进企业运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对于较大型的商贸企业,可以选取样本单位,通过对样本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和健全性做定性和定量分析,最终推断出企业总体水平。
财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和预付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成本费用、采购和销售、投资、筹资、高风险业务、财务体系、财务预算、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财务信息系统等19个大项,417个小项。商贸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基本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根据评价的结果,商贸企业可以从会计系统、控制环境、风险控制、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审计等多个方面综合分析,加强薄弱环节、弥补管理漏洞。
3.4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
商贸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设置行之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并通过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促进商贸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①要加强内部审计。商贸企业应完善内部机构设置,加强日常工作中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风险的监督、评审。内部审计机构应保持相对独立性,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层负责。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要对各管理层的财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包括商贸企业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情况、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内控环节的协调情况、管理人员的绩效等。②强化外部监督,利用强大的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营造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外部环境。
4 结 论
商贸企业是企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商贸企业只有抓好内部控制,找出内部会计控制的缺陷并解决,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企业资产安全与完整,促进商贸企业平稳、快速、健康发展。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立容易,实施很难。所以企业在建立制度的同时要严格执行,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永泽,池国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操作指南[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2]钟莉萍.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在国有商贸企业中的应用[J]. 工作研究,2012(11).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4-0027-02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落后。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内部牵制阶段,许多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企业大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内部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原有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二是风险意识不强。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目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管制风险、声誉风险、技术风险等以及随着交易类型和工具的变化所面临的兼并收购、破产重组、电子商务等。从我国企业现状来看,其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企业管理层人员的思想中缺乏风险概念,许多企业缺乏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因此,抗风险能力低下。
三是内部监督缺乏。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来实现的。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切实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且单位负责人必须带头执行。目前,相当一部分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四是责任不清。一个良好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在我国有些企业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这可以从一些事务处理的“踢皮球”现象上看出。然而,出问题的往往是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指责,最终不了了之,没法追究责任。
五是内部控制虚设。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一些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营班子,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经常只有一个“虚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股份有限公司应有的一些机构没有设置,或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股份有限公司仅仅具有现代企业的外壳,但没有从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明确界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和管理者的权限与责任。
二、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建立一个关系,即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关系。在新经济条件下,必须对那种自上而下层层控制的内部控制方式,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进行彻底改革。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企业在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关系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西方国家强调的是法制,我们也在向法制化国家靠拢。但我们也强调“以德治国”。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只有当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都信仰明确、思想鲜明,内部控制才更有实效。在新经济下,伦理道德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内部控制的逻辑起点应当是“修己安人”,“修己”就是自我管理,而自我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控制的总纲。二是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我国传统文化是儒家文化,以人为本是儒家管理文化最鲜明、最重要的特色和标志。企业内部控制要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减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这才更有利于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群体,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三是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建设。每个人要注意自身行为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空间,大家相互支持、相互激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形成了这种良性互动机制,企业内部控制才能在新经济条件下实现质的飞跃。四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目标)是实现“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在新经济下,一个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自发、自觉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事,发挥自己的潜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努力实现企业目标。要注意各种关系的协调,力争做到整体和谐、动态优化,达到内部控制“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因此,企业内部组织的高度默契是“无为而治”的前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应当是向“无为而治”迈进。
(二)贯彻两个原则,即贯彻相互牵制原则和协调配合原则。牵制原则即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在横向关系上,至少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受另一个部门或人员的监督。在纵的关系上,至少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或环节,以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限制。另外,各部门或人员必须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协调配合原则是相互牵制原则的深化补充。贯彻这一原则,尤其要避免只管牵制错弊而不顾办事效率的机械做法,而必须做到既相互牵制又相互协调,从而在保证质量、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实现既定目标。
(三)走出四个误区,即走出“控制就是牵制”的误区,确立现代控制观念;走出“控制越紧越好”的误区,防止高度集权、僵化运作、效率低下;走出“放任自流”的误区,防止目标不明、责任不清;走出“控制就是处罚”的误区,防止以处罚代替控制。实践中,突出两大重点。一是建立内部控制标准体系:(1)制定的标准应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将共性的内容制定详细具体的标准;(3)对于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内部会计控制内容和单位履行法规制度的控制内容,应制定规范性标准,对于仅涉及单位内部管理控制的内容可制定示范性标准。二是建立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1)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控制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
(四)创新四项制度,即创新资金供给制度、成本费用控制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和分配控制制度。一是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的需要。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都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原有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需要,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必须实现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二是建立新型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不能沿用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那将限制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也不利于发挥各部门和个人的专业特长。新经济是建立在开发式、竞争性的市场上的,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我们传统的成本、费用控制往往与科技创新、市场价值分析相脱节,单纯追求费用的节省和成本的降低。因而成本、费用控制制度的创新显得非常重要。成本、费用控制制度要面向市场、面向未来,要做到产、学、研良性互动。政府应当制定一些规范性、指导性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运用。三是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投资控制不能按传统的办法进行,而应当更加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在投资方案的评价方面除了要考虑传统的一些经济指标外,要更加注重社会价值与环境价值指标的评估,关注投资对员工价值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未来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影响,关注投资对企业员工精神风貌的影响。四是建立新型的分配控制制度。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分配控制制度也应当大胆改革创新。对员工的分配、对创新的分配、对无形资产的分配、对资本的分配、对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分配,都应当更加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新经济的运行,更加有利于全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新的分配控制制度应当更加注重有利于新经济的各种创新的价值,应当在科学测评各种资源的附加价值的基础上,控制新增加价值的合理再分配。
Discussing on Strengthening and Perfecting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NI Xiao-yan
(Finance Bureau of Haiy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Haiyang 265100, China)
关键词:游轮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内河游轮企业历经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内部管理经验,到目前为止,虽然大多数游轮企业都制定了一整套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经济业务有章可循,但却在不同程度上还存在内控的不足,如:资产流失、损失浪费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游轮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了游轮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已成为当今游轮企业迫在眉睫的需要。
一、游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落后
管理者的观念和意识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客观需要而更新,尚未真正认识到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会为企业带来的经营效率提升、资产保全等长远利益。具体表现在:(1)重视服务和销售而忽视会计核算和分析,认为会计的职能不过是记账、算账、报账,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严重弱化了会计的控制职能,其实会计资料所反映出来的企业经营管理得失对领导层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2)在制定内部控制的具体内容时,大多数游轮企业是依据财政部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和具体规范进行制定的。更有甚者,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从《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中直接摘抄过来的,虽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但是和游轮企业的具体业务结合得不强,没有一定的针对性,实际效果较差;(3)内部控制制度一经建立就长期固定不变,未随着经济业务的变动而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的偏差将会越来越大。
2、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具体表现在:(1)股权集中程度较高,这样会带来大股东欺压小股东的情况,而且难以形成对公司管理层的权力制衡,缺乏有效的权力约束,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甚至很多管理者凌驾于仅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之上,可能导致公司其它治理机制的失效,从而使企业内部控制治理机制失效。(2)企业对于风险评估缺乏足够的重视。任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都要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大多数游轮企业更加注重的是流程层面的控制活动和风险,忽视了如因高管人员个人的风险偏好给企业带来的对整体风险承受能力的重大负面效应。
3、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游轮企业没有依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使企业会计工作秩序存在漏洞,进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游轮企业对某些新业务没有能够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程序和制度,暂时也存在无章可循的现象,从而使内部控制失去了健全性,造成不能及时发现会计信息失真和舞弊的行为。比如:有采购验收入库和出库手续,定期盘点仓库等制度,但通常对厨房半成品、吧台、客房酒水等物资缺乏有效控制,也没相关的报损控制程序,极易造成浪费和舞弊,增加销售成本。又如,预算做得很粗,只不过是在年底根据上级下达的载客率、利润指标、费用水平核算一下,并且接受计划指标的大多是讨价还价,尽量压低计划指标,年终向上级交差了事,实际执行起来少以参照预算,使预算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到年底多是超额完成任务罢了。
4、内部监督弱化,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要具备有效的监督机制,大多数游轮企业在经营各关键环节缺乏必要的稽核,也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即使有建立的,也是有名无实,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对于员工的奖惩没有完全制度化,致使部分员工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加之无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从而削弱了员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警惕性,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经营风险加大。
二、加强游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1、更新游轮企业各级管理者的观念认识
高层管理者必须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对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高层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游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效,高层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各环节的有力领导是成功的关键。高层管理者,尤其是单位负责人,不仅仅是企业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而且还是会计工作组织指导者,要认真学习相关会计法规及《内部控制规范》,积极参与会计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以恰当的管理风格和正确的激励机制,积极投身到内部会计控制活动中,并自觉接受监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游轮企业的管理层加大宣传力度,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企业全体员工参加相应的专业培训、研讨,提高全体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同度,取得全体员工的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转换内部控制理念,才能将内部控制融入到企业运营的各环节,提高管理水平。(2)对游轮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重新审视,看看究竟有哪些经济业务,哪些业务是不必要的,哪些业务是重要的,对于不重要的或不必要的业务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对于重要的业务按照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2、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需要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游轮企业应倡导一种全员诚信自律的企业文化,并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聘员工的重要标准,使企业每个人都能自觉地遵守严格地执行各项制度,自觉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我监督与对他人监督的意识,克服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随意性,在企业中形成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
强化风险管理,企业应从整体层面来进行,结合实际情况,统筹制定风险管理方案,指定专门的部门落实风险管理工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重点关注重大风险事项,尤其应当合理分析高管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的风险偏好,采取适当的措施将相关的决策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企业应该建立一套风险预警系统,能及时识别新的风险,并对相关内部控制程序进行修正。
3、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游轮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应借鉴内部控制理论,参考内部控制范例,根据内部控制法规,结合企业管理实际进行。内部控制体系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岸基部门及各游轮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和高风险领域,在治理机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重视管理,设立并严格遵守内控制度,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如:应针对船舶投资活动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降低投资风险。船舶投资活动一般可以分为船舶投资决策、船舶建造和船舶经营管理三个阶段。在船舶投资决策阶段,主要是授权控制,强调的是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因此主要控制目标是保证投资活动经过适当的审批程序,保证投资活动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降低决策风险;船舶建造阶段主要是确保船舶建造符合所要求的技术标准,按时交付船舶,筹集资金,按照合同要求支付货款等;船舶经营管理阶段主要是一种价值管理活动,因此主要控制目标是保证船舶的有效使用和维护,保证船舶价值在账面上、报表上正确、合理的反映,合理地揭示投资收益。内部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我国游轮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和改进。
4、加强内部监督与评价
再完善的制度,也需要监督管理,游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出台后,应要求各部门对照内部控制标准开展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可以初步检查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每个岗位、每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实施全面监督反馈制度,实现与行政管理交叉控制,加强内部监控。内部审计部门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实现目标。
目前游轮行业的发展方式已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可持续式转变,因此,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越来越成为当今游轮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
参考文献:
[1]陈志斌,何忠莲:《内部控制执行机制分析框架构建》,《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2]黄丽萍,刘顺和:《我国酒店财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第5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1992年,美国“Treadway委员会”下属的几个委员会共同组成的COSO委员会出版了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文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指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影响的,为达到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设计的过程。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组成提出了五个方面: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trol Activi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自我评估和内部监督(Contr01.Self-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于2008年6月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结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1.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清楚。对于内部控制了认识,存在两方面的误区:(1)认为内部控制不重要,只是重视生产经营,使个人权利凌驾于企业的制度之上,不是按照制度行事,而是按照个人意愿行事,造成管理混乱,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2)虽然已经意识到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片面强调改革,使得控制方式不能跟进,使的公司的改革和微观治理机制想脱离。此外,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相对于外国公司来说,起步比较晚,加之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制约,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也是不可以避免的,这些最终导致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不能执行,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第一方面,有的甚至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并执行了一部分,但是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认真执行。
2.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内部控制的一部分是通过企业文化体现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风格等和企业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企业文化。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在良好的企业文化上,才能有效的解决制度失灵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企业文化注重培养诚信、勤勉尽责、刻苦钻研,能够把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企业的发展进行融合,而员工的广泛参与是内部控制得以执行的条件。
3.不完整、不科学的内部控制建设。一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不能有效的建立自我防范和自我约束机制。内部控制网络没有形成,使内部控制缺乏完整性:对于许多企业的内部控制侧重于事后控制,而对于事前和事中却不重视,这样只是在违法违规问题出现后,进行补错,却不能进行预防。对于多说企业来说,有形资产的控制相对比较简单,无形资产(人员素质、信息)的控制比较难,企业对这块也不是很重视,这样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问题。内部控制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由于内部控制要保证有效执行,需要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制度的相互配合,目前这些方面却不是很完善,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执行。
三、针对现状采取的措施
(1)逐步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和自我控制的企业文化。要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需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建立制度使企业有关部门和人员能够做到及时沟通,使得输出的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增强,使的内部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营运状况和资金变动情况,使得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获得全面、正确、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的价值观,使员工个人的价值、目标、行为与企业的内控目标和经营目标达到最大的一致性,这样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将企业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员工自觉地执行内部控制流程。(2)着手长远,建立与企业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立足于长远,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建立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形成的,需要企业在经营中不断的完善,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使内部控制体系能够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立足于长远。
四、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控制环境。内部审计师协会对控制环境的定义是:董事会与管理层对待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态度及采取的行动。控制环境包括人员的道德观和胜任能力、董事会提供的指示和管理的效率。控制环境由管理层所定的基调、管理哲学和管理风格、授权方式、组织和培养员工的方式以及董事会对执行内部控制的决心所决定。对于内部控制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1)组织机构。对于组织结构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组织结构的设计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对于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等要进行明确,确保决策、执行及监督等方面的权利相互制衡;企业在进行组织机构设计的时候,要按照科学、精简、高效、制衡等原则,综合考虑企业的性质,发展战略、文化理念和管理要求等因素,设置合理的内部职能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缺失或权责过于集中,形成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2)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和战略的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提供的应对措施:要求企业在董事会下设置战略委员会,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作,履行相应的责任;进行充分的调查、科学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宏观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调整发展战略。
2.风险评估。由于企业交易类型和工具不断创新,兼并收购、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电子商务、金融衍生产品等不断发展变化,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对而言日益变大,企业必须设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确认公司的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还包括外部风险因素。对于风险因素的度量,可以是正规的量化评估程序,也可以是不太正规的方法。风险评估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第二步,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可以保证控制目标得以落实。常见的控制活动包括:(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企业全面系统性分析、梳理业务流程中的不相容职务,防止具有欺骗性的活动发生或违背查处);(2)授权审批控制(指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3)会计系统控制;(4)调节和复合;(5)财产保护控制;(6)预算控制;(7)营运分析控制;(8)绩效考评控制。
4.信息和沟通。信息和沟通是指人员能够履行责任的方式及时间范围内,识别、取得和报告经营、财务及法律遵守的相关信息的程序和系统。企业取得和传递信息,使员工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内部员工懂得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保持经营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畅通,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经管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的提高。
5.监督。内部监督可以确保内部控制保持有效的运作,由适当的人员评估控制的设计及运作情况,以及采取适当的跟进。企业内部应由有关管理人员和职员定期、独竟地自上而下对各部的控制进行评估、内部监督。监督的方法有:(1)绩效计量;(2)对企业运营进行测试。
参考文献
[1]注册会计师委员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