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鸳鸯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号“杨三早”
杨先泉做事性子急,样样总是往前赶,年年的工作任务都是提前完成。就因为他发放贷款调查早、到期贷款催收早、每月利息结算早,在军店信用社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杨三早”。往往是年初或者春节刚过,他就完成了全年的存款任务。
杨先泉干了27年基层信贷员工作,常年爬山涉水,走村串户,生活很没有规律。每年分村包片时他总是选地方最边远、工作最难开展的村组,把困难留给自己。在收贷收存中,他总是坚持主动上门,处处为客户着想。早上他出现在农民下地之前,晚上他出现在农民收工之后,中午从不休息。他时常是“三九”天迎着寒风为乡亲们送去救急的钱,常常为组织几千元存款“三伏”天顶着骄阳走十几里山路。杨先泉用自己真诚的服务,与辖区的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军店老街农民罗良全逢人便说:“2004年我女儿考上大学,无钱就读,是杨信贷员第一个上门,给我贷了1.5万元钱,给我家救了急。”粮食营销大户王连群也万分感激:“我这个生意最早是杨信贷员一手扶持起来的,现在我能成为军店街上的一个富户,杨信贷员操的心比我自个儿都多……”
“遥控掌柜”
2006年3月15日是个阴天,杨先泉同往常一样到他分管的军店社区搞贷前调查。突然,他感觉腹部剧烈疼痛,头晕目眩,直冒虚汗,昏倒在路旁,幸好被路人救起,护送回信用社。单位同事和家属都让他赶紧去医院检查,老杨却若无其事地说:“这几天胃口一直不好,吃不下饭,可能是脱到了(缺营养),过两天就好。再说我手头上有两笔贷款要办,等处理完了再去检查。”信用社主任莫学虎听后坚决不同意,对杨先泉说:“你去检查病,工作上的事我来安排。”
在同事和家属的一再催促下,杨先泉到县医院作了检查。通过化验,医生认为是“肝硬化”。这一结果震惊了信用社的同事和军店镇的农友们,也吓懵了他爱人。但他自已却不以为然:“可能是医院搞错了。我平时体壮如牛,怎么会得那毛病?” 3月18日,在家人的催促下,杨先泉又到十堰市复查病情。通过CT检查,报告单上又多了两个字:重度肝硬化。医生要求他立即住院治疗,否则有生命危险。
病情是确诊了,但杨先泉并没有按照医生要求立即住院,而是先回到单位回到家,上交了自己回收的贷款、组织的存款,办理了已经向农户承诺的贷款,移交了自已管理的单位伙食账,交代了手头上需要近期处理的工作,转让了爱人经营的干洗店,安排了孩子的上学吃饭问题,履行了离岗住院的请假手续,这才和爱人一起踏上了去十堰的路。
3月27日,杨先泉住进了医院。因为他的病拖得太久,加上长期劳累、营养不良,血小板严重缺失,一直到4月5日才上了手术台。手术后,杨先泉两天两夜昏迷不醒,连续5天滴水未进。醒来后,他心中挂念的仍然是工作,躺在病床上,他坚持和客户保持联系。住院25天,杨先泉通过电话,收回到期贷款9笔共计7.5万元,组织存款11笔共计4万多元,同事们称他是病床上的“遥控掌柜”。
4月23日,也就是手术后的第18天,病情刚刚稳定,刀口还没有长好,杨先泉就坚决要求出院。医生经不起他的软磨硬缠,只好给他办理了出院手续,并与他约法三章:回家后要坚持吃药,要注意伤口的消炎,至少休养半年。杨先泉一一点头答应,心想,只要放我出院,你咋说都行。
5月24日,杨先泉不顾家人和领导的一再劝阻,重新回到了因病离开58天的工作岗位。他忘记了自已重病在身,每天坚持上班、下乡。但每每到了晚上,伤痛折磨得他彻夜难眠,其间,又经常腹泻、腹胀、腿肿、高烧,无法吃饭睡觉。就这样,他重新上班不到两个月,又一次被强行送进了医院,这一住就是48天。
“编外”信贷员
连续住了二次医院的杨先泉,又回到军店信用社来报到。社主任莫学虎告诉他,已经接到县联社的正式通知,决定让他离岗养病。病休期间,工资全额发放。其管片的信贷工作安排他人接手,即日办好交接。
听到单位的这一决定,杨先泉大为吃惊。他万万没有想到,因为一场病,就要离开已相处了27年、钟爱有加的信贷岗位,他说什么也不愿意接受这个决定。于是此后连续四五天,杨先泉游说于县联社和军店信用社之间,好话说了几箩筐,情真意切而且有理有据:“第一,由我经手发放的贷款还有十几万元,对这些贷款户的生产经营情况我是一本全书,如果换了一个新手,情况不明,很可能会影响到资金的安全性。我必须对这些贷款负责到底。第二,我病前曾和几个老客户有约,他们答应要去信用社存款,共计有30多万元,我不能放下不管。第三,还有几个老客户想贷点款扩大一下经营规模。他们的信用度不错,我已经初步答应了他们。人家讲信用,我也得讲信用。第四,生命在于运动,不让我工作,不是让我等死吗!第五、第六、第七……”杨先泉一口气说了十几条理由,而且条条在理。社领导最后心疼地说:“你原来的工作还是交给别人干,社里不给你下任务。身体状况好的时候,可以协助新手。”就这样,杨先泉从“编内”信贷员变成了“编外”信贷员。
虽说是“编外”,但杨先泉并没有把它当做是“顺带的事”,他同病前一样,照常上下班。身体好的时候他就骑着摩托车,不舒服的时候他就步行,和新接手的同志一起走村串户开展业务,组织存款、回收贷款、发放贷款。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每个环节他都不马虎,确保了信贷资金的安全。
杨先泉再次回到工作岗位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多数客户向他表示祝贺,希望他早日康复,今后更好地合作共事。但也有个别人失望了,他们原想:老杨得大病了,恐怕是回不来了,我的贷款可以抹了。现在,杨先泉又回来了,而且天天在村里转悠,这些人的侥幸心理也就不攻自灭,赖账是赖不掉了。
就是这个没有硬性任务的“编外”信贷员,2006年带病收回贷款185户计38万元,组织存款21万元,清收利息12.5万元。2007年实现的收、贷、存等各项业务指标又都超过了上年。
知足常乐
信用社同事们都说杨先泉是个十足的“乐天派”。他性格开朗,为人和善,整天一脸笑。有人问他为啥子这么乐观,他的回答很简单:知足常乐。凭心而论,就杨先泉现在的身体状况,换了谁都乐不起来。对此,老杨既不悲观,也不恐慌。他仍乐呵呵地对人说:“越是时日不多了,越是要抓紧办点事,把国家交给我的事、家里的事都尽量安排好。”
至于杨先泉的家庭情况,那就更不容乐观了。他上有80岁的老母,下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爱人又没有工作,一家5口就靠他那千把块钱的工资过日子。按人均计算,他家的收入水平尚在城市低保线以下。参加工作20多年了,家里连一样像样的电器都没有。现在住的房子还是租原城关信用社的两间不到80平方米的旧房。
(一)对象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7年12月荆州市10所养老机构中74名养老护理员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登记在册养老机构中工作的养老护理员;(2)工作时间≥3个月;(3)知情同意并愿意合作者。排除标准:(1)在养老机构中工作但调查期间离开养老机构或正在休假者;(2)外聘名誉护士,但不参与实际养老护理工作者。
(二)方法
1.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该问卷为自行设计问卷,包括养老机构护理员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其中基本情况(5个条目),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户籍、之前从事的职业;工作情况(9个条目),包括工作岗位、是否经过专业培训、是否需要培训等等。并经过预试验,测得其Cronbach’s a系数为0.835,表示该调查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调查方法
由研究者进入养老机构,经养老机构负责人及养老护理员知情同意后,以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有效回收率92.5%。
3.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数据利用EpiData3.1进行双录入,并进行核对。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74名养老护理员中,性别:男性6人,占8.11%,女性68人,占91.89%;年龄:20-30岁有3人,占4.05%,30-40岁有28人,占37.84%,,40-50岁有36人,占48.65%,50岁以上的有7人,占9.46%;学历:小学及以下有54人,占72.98%,初中有10人,占13.51%,高中(中专)及以上10人,占13.51%;户籍:城镇户口17人,占22.97%,农村户口57人,占77.03%;之前从事的职业:下岗职工8人,占10.81%,农民26人,占35.14%,保姆5人,占6.76%,保洁人员10人,占13.51%,其他25人,占33.78%。
(二)工作情况(见表1)
三、讨论
(一)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荆州市养老机构护理员以40岁以上43人(58.11%)、女性68人(91.89%)、小学及以下54人(72.98%)、农民户口57人(77.03%),这与国内研究相似【1】,也是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普遍现状。针对这一现状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政府应该通过给予养老机构更多的政策扶持,或者建立健全的保障体系等方法来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年轻工作人员加入到养老护理员这一行列中,尤其是18-30岁的高中或中职毕业生,重点是吸引护理专业学生,从而使这个朝阳产业更具生机活力;其次,要发展男性养老护理员,由于受传统文化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影响,男性老年人的照顾者除了自己的妻子、儿女外,其他异性来照顾是比较忌讳的。
(二)养老机构护理员工作情况分析
1.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养老护理员的流动性较大,在本次调查中在岗的养老护理员工龄不足三年的为67人(90.54%)。众所周知,培养一名养老护理员,是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的,养老护理员的大量流失,必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在与养老护理员交谈中得知造成她们流动性大的原因主要有:工资待遇低,这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养老护理员认为照料老人是伺候人的工作,社会地位低;再次,很多养老护理员反映他们的工作既苦又累,还繁琐。除了日常生活照料以外,有时还要干些端屎倒尿、搬动老人等的脏活累活,时刻保持警惕,防治老人发生意外,其心理压力非常大。
第二:养老护理员的服务理念存在不足,本次调查中有41位(55.40%)养老护理员不了解所照顾老年人的基本情况,更不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误以为照顾好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就是最佳的为老服务。
第三:普遍缺乏系统的培训,本次调查中仅有17位(22.97%)养老护理员表示曾经接受过专业培训,但是超过60%的养老护理员认为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一定的疾病护理知识以及做好日常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部分51人(68.92%)养老护理员表示有相关知识技能培训的需求,且一半以上39人(52.70%)希望采取半脱产的培训方式,其希望培训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常见疾病护理47人(63.51%)、生活照料技术42人(56.76%)、安全护理技术40人(54.05%)、急救护理技术38人(51.35%),这说明,养老护理员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素质的意愿。
2.针对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工作问题所提出的建议
首先,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热情以维护其队伍的稳定性,例如: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法规规定的各项福利待遇,同时在劳动合同、最低工资、保险缴费等方面加大行业内部协调与政府监管力度,将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医疗、养老等与各地医疗卫生单位挂钩,做到待遇同等对待;将养老护理员岗位纳入到公益性岗位,给予适当补贴;明确对入住老人的分级分类管理,坚持按国家规定的护养比来收养老人,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一天三班倒;建立健全养老护理员职业风险保障制度和支援体系。
2、一切的话术和拜访活动最好都先从陌生人开始。
3、不要将赚钱看得很重。
4、不要因为主管或者公司催你出单就急于向你的亲朋好友推销保险。
一、财政供养人员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底,鞍山全地区行政事业编制总数为109,896人,实有财政供给单位人员总数127,287人,其中在职87,320人、离休2,083人、退休37,884人,供养系数为36.7%。而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也有所偏高,如安徽省为2.48%、浙江省只有2.3%。从供养数量上看,与2007年相比,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变化。从表1可以看出,全地区2008年财政供养人口127,287人,比2007年财政供养人口127,044人增加243人,增幅为0.19%,在职2008年比2007年减少1,138人,减幅为1.3%;离休2008年比2007年减少234人,减幅为10.1%;退休2008年比2007年增加1,615人,增幅为4.45%。(表1)
另外,海城、台安、岫岩三县(市)也呈现出增长态势。海城市2008年财政供养人口17,827人,比2007年16,977人增长850人,增幅为5%;台安县2008年财政供养人口11,018人,比2007年10,865人增加153人,增幅为1.4%;岫岩县2008年财政供养人口15,133人,比2007年14,968人增加165人,增幅为1.1%。就三县(市)看,均有增长,海城尤为突出,已超过鞍山全地区的增长速度。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供养人员数量居高不下。虽然随着机构改革工作不断推进,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竞争上岗、内部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分流了部分冗余人员,但由于机构改革中部分行政机关裁减的人员有很多被分流到事业单位,行政编制有所下降,但事业编制却普遍增加,供养数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改变的只是供养人员的身份。再加上国家连年不断地扩招公务员及事业干部,致使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干部的人数越来越多,也造成了财政供养人员膨胀现象不断,在严重地降低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财政支出压力。
(二)行政区划过多,财力无法得到保证。现行的行政机构设置,与公共服务型政府职能要求不相匹配,机构重叠。每设立一级政府就必须配备与之相适应的机构和人员,岗位设置越多,分工就越细,财政供养的人口就越多,而且县区一级缺乏主体税种,除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外无其他税源基础,收入不足,公用经费已经到了非常低的水平,其他经费只能靠自筹,这就形成收入上移,支出下移,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对称的“吃饭财政”局面,同时也使得城市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城市化生活所要求的城镇基础设施或无力建设、或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财政无法充分发挥应有的监督调控作用。以工资统发为例,实行统发前,财政供养经费单位的增人由编制、人事等部门审批,而承担重要职责的财政部门,却只能被动“照单”全收,根本无法对各单位的人头经费实施有效监控,财政监管职能严重弱化;而在实行工资统发后,部分用人单位和审批部门认为人头经费的提供是财政部门的事情,自己单位则只要符合进人条件即可。这就容易造成年底由于大量经费追加导致财力紧张的现象,再加上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各管一摊,缺乏必要、有效的协调和监控,人事编制随意性大,致使财政部门应行使的职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三、具体解决途径
(一)加速推进事业机构改革步伐。“按照政事分开原则,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要求,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够满足公共服务需要、科学合理、精简高效的现代事业组织体系为目标,积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速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总体上收缩事业单位的规模。首先,对凡具有企业化经营条件的事业机构,坚持市场导向原则,积极推向市场,使其成为独立的经济或服务实体,财政不再供养;其次,对于职能萎缩、名存实亡和长期不开展业务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再次,对于职能相同或相近,业务相似的事业单位,积极进行合并,交由一个部门承担。而对于一些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事业单位,其所承担的部分职能已经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弱化、萎缩现象,需要对其主要职责和人员编制进行相应的调整,科学合理地变更编制经费形式,从而把政府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减少到最必要的程度。同时,还要在机构中引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工作效益、财力情况等测算出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合理比重,参照比重加以控制。从长远看,还要逐步建立真正的公共选择和公共监督机制。
(二)调整财政供养人员结构,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首先,大力推进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道路清洁、城市园林、公厕管理等公用事业推向市场,通过减少这方面的财政供养人口,来调整财政供养人口结构,减轻财政负担;其次,在机关事业单位内部要积极推进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将新增机关的行政管理、后勤管理的履行服务保障的职能从行政机关中剥离;再次,改革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只进不出的现象,逐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辞退制度。辞职辞退制度有利于机关事业单位的优胜劣汰,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也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的廉洁、高效。将这种竞争机制引入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将会使整个队伍既有紧迫感,又有积极性,既可达到精简人员的目的,又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绩效预算编制模式。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以“养人”为依据的预算编制模式,在此模式下,工作人员的工资由财政拨款,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越多,分配到的“人头”预算就越多。因此,必须要由以“养人”为依据的预算编制模式转为以“办事”为依据的预算编制模式,即采取零基预算和绩效预算。采取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是以项目为对象,不考虑部门的基数大小;采用绩效预算的编制方法是将拨款与部门提供的劳务挂钩,按项目绩效来核算预算支出,再配合机构改革的各项措施,进而提高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机构精简的行政效率。
(四)按照“预算按编制、经费管人头”的原则,提高财政部门的监督职能。坚决实行财政监督关口前移,严格预算约束,强化增人预算管理。要做到全盘掌握财政供养人员信息、机构编制,人事、财政部门要统一建立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信息数据库,将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编制、经费管理形式及人员基本信息(包括调入、调出、死亡等)全部纳入数据库,实行动态监管。及时跟踪掌握,及时汇总,精细编制预算,杜绝冒领等弄虚作假的行为,增强财政监控职能。财政部门通过精确掌握供养人员情况,合理编制经费预算,这样才能牢牢把握财政供养人员经费划拨的主动权。
如果是你的爸爸或妈妈准备献血,首先你得提醒他们带上身份证。
来到献血地点,医生会先询问爸爸妈妈昨晚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吃东西等问题。献血和检查身体不同,饿着肚子可不行。一切OK,就会递上《健康情况征询表》和《献血登记表》。填完表就要测血压及量体重(体重必须在45千克以上)。如果这两项合格,那就继续初筛化验:取一两滴手指血,进行血色素、血型等项目的初筛检验,通过了就可以献血了。采血只需要5~10分钟。献血完成,医生会递给爸爸或妈妈献血证,并建议他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再离开献血车。
镜头1 献血车
事件:离开主人身体进入血袋
走上献血车,就像来到一个小小的诊室。这里有温和亲切的医生、护士,有营造轻松愉快氛围的音乐和电视,让主人不至于太紧张,还有采血专用的采血椅和一些仪器设备。
采血针的一端是针头,另一端接采样管,管子再接血袋。Biu!针头刺入血管啦!采血针里面的压力是大气压,而我们血液则承受着来自人体的血压(血压高于大气压);另一端的血袋位置放得比心脏低,这时候心脏就像一个微型水泵,把我和兄弟姐妹们挤进血袋。
血袋像个小宝宝一样被放置在特制的“摇篮”里。因为我们血液很容易凝固,所以血袋里会放上一些抗凝物质,摇呀摇,我们和抗凝物质充分混合后就不会凝固啦。
接着,我们被送进献血车上的冰箱里,暂时低温保存起来。
镜头2 血库检验科
事件:挑出不健康的小伙伴
虽然主人是出于好心来献血,但是他的血液中可能会有某种病毒。所以即便我们进入了血库,都还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把不健康的(主要指带有传染病原体的,比如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等)小伙伴挑选出来,保证以后输入病人身体的都是健康的血液。
镜头3 血液分离机
事件:制作血液制品
现在我们就可以等着被输进病人的身体了吗?还不行呢。
通常,大部分病人都不是使用全血是直接抽出来,成分完整的血液),而是使用血液中的某一种成分。不同的病人需要用到不同的血液成分,比如血友病人体内由于缺乏凝血因子,一旦出血就很难止住,所以需要输入相关的凝血因子。
血库就像一个加工厂,用血液分离机等设备把血液中不同的成分分离出来,做成不同的血液制品,比如血小板、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方便以后使用。
镜头4 血库检验科
事件:区分血型
在任何一滴血液去帮助人类之前,有一件事情必须搞清楚,那就是血型。在血库里,区分血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现在就等待着被贴上血型的标签。目前最常见也最广泛的分类是A型、B型、O型、AB型和RH血型。
我们血液都有H抗原,它是形成另外两种抗原的基础。另外两种分别为A抗原和B抗原,它们不一定存在于每一个人的血液中,于是它俩与H抗原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人类血型的身份标签。
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认得自己的血型,如果输入了不恰当血型的血液,免疫系统中捍卫身份标签的斗士――抗体就会奋起回击,把输进来的血当成侵略者,不争个你死我活绝不罢休。最后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主人的身体可就跟着遭殃了。
那么我们血液怎么区分战友和敌人呢?
A和B肯定不友好。AB血型因为两种抗原都有,所以都是自己人。而O型血呢,因为它只有H抗原,A和B对它来说都是敌人。相反,对A和B来说,只有H抗原的O型,它的红细胞看起来似曾相识,就不会被认为是侵略者。所以说,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而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
影视剧里常有这样的情节:某人拥有“熊猫血”,也就是RH阴性血型,很难配到合适的血型。这种血型分类叫做RH血型,只有阴阳性两种区分。它也是由红细胞表面的抗原来命名的,拥有RH 抗原的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在中国,绝大部分RH血型为阳性,阴性的人十分稀少,大概不到1%。所以,RH阴性血型如同熊猫一样稀有,被称为“熊猫血”。还有一种“钻石级熊猫血”,是更为稀有的P型血,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率低于百万分之一,全国登记在册的仅10人。因此如果你是罕见血型,血站一般都会要求你留下联系方式,在紧急关头有可能救人一命。
血型小故事
关于血型的来源,现在还没有确定的观点,美国科学家皮特・达达莫博士认为,人类的血型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O型血的历史最为悠久。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6万至4万年之间,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简单的饭食:野草、昆虫和果实。
A型血出现在公元前2.5万年至1.5万年之间。当时,以果实为生的人类祖先逐渐变成杂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耕成为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人的饮食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现在,绝大多数A型血的人都居住在西欧和日本。
B型血出现在约公元前1.5万年至新纪元(公元元年)之间。当时东非的一部分人被迫从热带稀树干草原迁徙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气候的变化是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这种血型一开始出现在蒙古人种身上,他们后来不断向欧洲大陆迁徙,因此如今大多数东欧人都是这个血型。
人体的4种血型中最后出现的是AB型,它的出现还不到1 000年的时间,是“携带”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携带”B型血的蒙古人混杂在一起的结果。
镜头5 血站冷藏库
事件:睡个凉爽的觉
太好了,来到这里的都是健康宝宝了!
我们血液不喜欢炎热的地方,那只会让我们很快失去活力,所以血库会把我们送到低温冷库里好好享受清凉,随时待命,病人有需要就立刻“冲锋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