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花钟说课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有效课堂;说话训练;技能
2013年7月5号上午,我校基础教育科一行19人到重庆海德世集团参加了校企合作交流会,会上赖茂霞副总和我校毕业生的讲话引起了我的思考。赖副总在讲话中讲到了学校教育要解决的两张皮问题:学校教育自成体系和工厂有它的具体需要,这导致学生学的东西到工厂所用不多。我校四位毕业生的发言引发我思考说话训练的失误:吴难已工作10年,来参会前做了准备,所以讲话还能照本宣科,8分钟的讲话,有内容和条理。另外三位学生分别毕业于2009年、2011年和2013年,到集团时间是4年、2年和2个月,他们的说话时间也是2分钟、1分钟和30秒,让人感觉没有准备、缺乏重点、没有条理,最后都以我不会讲话为由结束发言。
这次交流会引发了我对课堂有效说话训练的思考:语文课堂教学到底存在怎样的问题?语文教师到底该怎样优化课堂,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说话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追求课堂教学的花样化,虽然用了许多教学方法,运用了多媒体的手段,但是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不大。张志公先生曾说:“教出来的学生,大学毕了业,工作所需要的语文能力还是没有……说呢,结结巴巴,说不好,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系统训练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我们长期以来都是让学生背课文,即兴说话训练很少,这就已经让学生习惯于把要说的东西写下来才说,背下来才说,造成了与人交流的障碍。
2.对那些本来害怕说话和不敢说话的学生缺乏耐心的引导,以至于他们在人前更不敢开口说话了。
3.由于长期以来对说话考核没有具体标准,这让学生不清楚自己说话能力有多高,有没有进步,该如何改进。
4.长期以来,演讲、辩论、班队等活动都只有少数人参加,多数学生没有在大庭广众见世面和锻炼胆量的机会。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方法
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考虑用以下方法来解决:
1.确立中职生课堂说话训练的目标
“有的放矢”。中职学校学生课堂说话训练的目标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紧密相关的。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社会人,社会人要想在世间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与人交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在交往中,社会人必须学会展示自己,取得对方信任、理解、支持,学会处理与对方的各种利害冲突,实现双赢……
中职学校课堂说话训练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必须具有公关意识,具备公关能力,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争取到有利于自己事业发展的良好人际环境,从而立足于社会。有了明确的说话训练目标,学生就会知道自己该往哪方面奋斗,说话的能力就会有大的提高。
2.建立具体的教学评价标准
说话能力的提高程度如何,需要具体的评价标准来监督和检测。在教学评价时,根据中职工科类学校岗位语文能力培养的需要,笔者确定了说话能力训练的教学评价总的原则:简化理论知识的考查,强化能力考核,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笔者拟定的说话能力评价标准分为诊断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教师在学生刚进入中职学校的时候,就通过笔试、口试手段,对学生进行说话摸底考核评价,找出他们的优缺点,诊断出原因,制定出合理的口语教学方案。还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分析个人情况,制定出个性的学习计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学习方法,为说话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2)发展性评价
对每一次训练活动,教师都应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来指导和评价,以期记录学生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成果,为期末终结性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100%)=发展性评价(60%)+期末笔试(20%)+仿真口试(20%)。
3.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中职学生大都只有十六七岁,虽然在同学之间交流时叽叽喳喳,说个没完,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还处于害羞的阶段,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积累和修炼,他们在把握重点、筛选内容和理清条理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具体的做法是:
(1)充分发挥范例的作用,帮助学生开口
命题说话的一些话题可以举一些范例来进行模仿训练。例如,机械专业的学生进行产品介绍时,可以先让学生朗读《景泰蓝的制作》,然后让学生模仿,结合自己制作配件的过程,进行口语介绍。
(2)引导挖掘生活资源,帮助学生说话
旅游专业的学生介绍民风民俗前,笔者就先引导他们收集资料,然后再筛选资料介绍。例如,介绍“端午节”,笔者先请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故事、诗歌和民俗习惯等等,然后再要求学生用3分钟的时间介绍。这就需要学生对搜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收到的说话训练效果很好。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帮助学生提高交流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笔者就引导他们多去挑选衣服,多到商场去打周末工、暑假工。通过这样的角色转换,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笔者教授的数控高职08班的几个学生通过在苏宁电器店打周末工和暑假工的经历,磨炼了自己的营销沟通能力,毕业的时候并没有搞专业,而是选择了营销工作。
4.说话训练的具体方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说话训练课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训练。主要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朗读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熟悉语言的构成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对说话能力的形成起着基础训练的作用。当教师的都有这样的体会:但凡诵读文章声情并茂、流利清楚的学生,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强。
(2)讨论法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相互探讨问题,发表意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还能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因为说话能力的培养,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害羞,要消除一些学生的害羞心理,就得时常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畅所欲言的热烈氛围。置身于发言踊跃的氛围中,即使胆小害羞的人,也会不知不觉放胆开口说话。
(3)演讲法
演讲法要求学生在大庭广众场合宣传自己的意见、主张。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说话训练。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有一种自我表现欲望。感受到上台的喜悦,就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也会被激发起来。
(4)复述法
复述法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转述课文内容,这种方法包含对内容的筛选、概括、归纳、扩展及条理化等方面的训练。这样能提高学生系统、连贯的说话能力。
(5)模拟讲解法
模拟讲解法,即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模仿的方法。它既可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说话能力;训练目标;教学结构;教学三结合
说话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在教学中坚持将说话能力的培养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从高一开始,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说话专项训练,而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说话教学。我的做法如下:
一、确立说话的三级训练目标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培养过于忽视,再由于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所以大多数学生从未登台作过正式发言。在训练初始阶段,常常是大部分学生不敢说,或是不会说。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说话教学的三级训练目标:敢说―能说—会说。
所谓“敢说”,其核心是不怕说。要求克服惧怕心理,能大胆地畅所欲言。或叙述事情,或阐述见解,或介绍事物,一听其便。教师对说话内容及表达方式不做硬性规定,只要能做到仪态自然大方,语音清晰响亮、语速适当、语意清楚、中心明确即可。这个阶段学生可事先准备讲稿,个别能力较差者,还可允许其持稿照念。教师对学生应多给予肯定鼓励,切忌苛责。尤其是对于性格内向、不善措辞的学生,教师要多做工作,启发开导,消除其畏惧感,抓住动机,使其闪光点显露于众,这有利于激发兴趣。
所谓“能说”,其核心是说的清。要求学生能围绕话题,不偏离中心,做到观点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表达完整流畅,表情自然恰当。这一阶段,教师对说话形式、说话内容和表达方式可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制定大致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生可事先拟定说话要点,可持提纲上台,但不能照念讲稿。
所谓“会说”,则是要求说的好。要想说得好,就得讲技巧。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就是讲求说话的技巧,如音量、力度的控制,语调、语态(含手势、声势以及面部表情)的运用。以上是对口语质量的要求。在表达技巧上。还有说话的得体、语言推敲的方法的运用等等。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即席说话的形式,即事先向学生征集题目,课前以抽签方式确定说话的内容。同时还可以采用演讲、辩论等高级形式。
二、采用说话的三步教学结构
学生在课前说话演讲时,在具体操作上,我采用了“说—议—结”三步教学结构。全班学生按双学号或单学号的顺序先后依次上台,每节课一次,每人说话不超过三分钟。台上学生说话时,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边做好要点记录。台上学生说话结束,全班学生先互相交换一下看法,然后结合本阶段训练的具体要求对该同学的说话进行评议。最后,教师综合学生意见有侧重地进行分析和小节。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该学生课前说话的评议和小节,提倡以激励表扬为主,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如此,学生就会充满信心,积极进行课前说话准备,说话训练的质量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实施说话教学的三结合
一个人的说话能力不是单纯的说话技能、技巧的体现,它还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品位、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其它因素,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因此,我在说话教学中不是单纯进行说话技能技巧的指导,而是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将说话教学与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写作和听读有机结合起来。
首先,说话教学与思想教学的结合
语言是物质的外壳,是思想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力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它所体现的思想道德的力量,取决于听众和读者对语言所表达的情和理的共鸣和认同。在通常情况下,如果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逆情悖理,即使巧舌如簧,也是难以打动说服听众读者的。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说话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思想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说话中的思想教育,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效果逐步提高认识。
其次,说话教学与思维训练的结合
于漪老师认为,读写听说四种能力,其内在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一个人的思想能力和语言能力。语言即是思维的工具和手段,又是思维的体现和结果。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既是互相制约的,又是互相促进的。所以要提高说话能力,就必须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的思维品质表现在说话中的毛病常见的有:广阔性不够,难以发散展开,思路不广;逻辑性不强。思想不严密。思路混乱,缺乏条理,把握不住中心;准确度不高,词不达意,等等。广阔性不够,多因不懂思维发散的方法;逻辑性不强,往往由于对中心的不明确或对事理分析能力的缺乏;准确度不高,则常常是因为词汇的贫乏或辨析力不强。对于上述情况。应有针对性地结合阅读和写作教学,在说话教学中反复加强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想象力、应变力和调节力。
再次,说话教学与写作听读的结合
(一)备课:分项过关。
备课即在进行正式的课堂教学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内容包括课标研读、文本解读、学情了解、目标设定、重点确立、难点挖掘、过程设计、方法选择、课时安排、课件准备、板书设计等,最终落实到教案编写。课堂如同战场,教案如同作战计划,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既体现出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情况,也体现出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可以采取分项过关的方式。可以先过文本解读关,然后练习目标设计,初步掌握目标确定的方法,能够运用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如:“学生(行为主体)在课堂讨论中(行为情境),至少能够比较(行为动词)两种(行为标准)课文所用修辞手法(行为对象)的异同。”之后进行教学过程设计的训练,在对程翔的“起领—教读—自读—总结”四步单元教学过程模式、钟德赣的“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以及潘凤湘的“八步教读法”、魏书生的“六步法”、钱梦龙的“导读法”、余映潮的“板块式”等单篇课文教学过程设计及依据了解的基础上模仿总体教学过程设计,再根据课堂教学过程所需技能分项训练,如导入、提问、讲解、结课、板书等。这样一步一步逐项训练,最后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修正,相对会减轻备课的难度,而且比较扎实。
(二)说课:开口论辩。
说课是既要说出课上什么、如何上,又要说出为何要这样上,既考察教师的实践能力,又考察其理论素养,是进行教学研究、培训师资的重要活动形式,可放在课前,也可放在课后。课前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可起到对课堂教学矫正的作用,增强上课的理性;课后说课,主要说为何这样设计及课堂教学实效,可起到检验教学设计的作用,反思意味浓厚。说课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理论素养,撰写好说课稿。说课稿一般要涉及五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其核心应是说出教师本人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及教学设计的思想、思路,力求达到既具备科学性,又具备理论性、可操作性。二是多开口练习。稿子过关后读熟,直至脱稿,把握好说课的时间,提高说课的逻辑性与艺术性,力求语言表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字正腔圆,悦耳动听。三是在论辩中提升说课水平。一般训练把说课仅仅作为了一种形式,师范生说课完毕后辅导教师点评一下说课就结束,忽视了说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与同行及专家交流。所以说课训练除了让师范生准备好说课稿,自己多开口练习外,应有重要的一环,即提问与答辩。教师与其他师范生在说课结束后可模仿专家与同行,针对教材内容、目标设置、教学思路、方法选择、重难点突破等提问,使说课者在与专家及同行的对话交流中进一步明晰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说课水平。
(三)讲课:自讲合作。
自讲即按照教案设计,自己在空教室或其他地方反复演练,进一步熟悉教学内容、教学流程、教学方法等,发现疏漏,及时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为下一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打下基础。试讲中的合作学习主要体现为小组活动及班内交流,在个人讲熟之后把全班师范生编为小组,在小组内试讲,进一步发现问题,使教案更加科学,教学更加有效。还可结合年轻人精力旺盛、争胜好强的特点,在组内展开比赛,以赛促讲。小组试讲之后,组内选拔代表进行班内交流。讲课要求抓住重点,突出重点,让学生掌握重点,透彻理解重点,能够结合运用,转化为能力最好。因为师范生的试讲没有真实的教学对象,缺乏真实的体验,讲课易出现两个问题:其一是忽视学生的学,以个人讲解为主。讲课中要培养师范生一种教学生学,引导学生喜爱、理解、欣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而不是当知识的“掮客”。其二是贪多,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结果每个问题都是走马观花,要引导师范生学会一节课着重解决一两个问题。这些都要在师范生自讲与合作学习的反复练习中加以解决。
(四)评课:先写后评。
评课实际属于教学研究范畴,评课训练不仅使师范生具备评课能力,更重要的是起到如何导引教学的作用。从以往师范生的评课来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过多关注外在的东西,如教师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等,对教学内容是否适切、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接受是否难易等涉及较少。还有的要么全评优点,看不到问题;要么全评缺点,一概否定,抹杀授课者的创造,严重打击授课者的自信。作为师范生的能力弱项,不妨先练习写较详细的评课稿,慢慢明确评课的原则、内容、方法后,再写较简略的评课稿,直至最后列出要点评课甚至打好腹稿脱稿评课。评课稿主要包括评课的内容与思路。评课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评课思路可以有两个:一是按照上述内容逐项点评;二是抓住一项或几项内容点评,先说优点,再提出问题,最后提出建议。评课稿必须有理有据,不能只有论点。评课可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自我反思有利于师范生专业发展,因此在他评前应该先自评,进行自我剖析。
二、专业核心能力提升策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能力的高低,除了与师范生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教学理论高度相关外,其自身具备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听说读写能力本身也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区别于其他专业师范生的重要标志,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底气、看家本领,可称为专业核心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始于小学一年级,直至大学四年级,本文着重探讨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课学习中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师范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一)听:课例讲座。
教师要对学生的答问做出反应,具备良好听力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对语文教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对话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而对话的基础是理解与尊重,其表现则是倾听能力。现在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强,善于自我表现,对别人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可借助师范生课堂试讲、见习、听讲座等机会,对其进行听的能力的培养。一是善于倾听,在别人讲课解说时尽量不交头接耳、嘀嘀咕咕地说,有问题记下来,可在小组互动、师生互动环节进行表达。二是听课、听讲座要专心听,记录要点。三是边听边思,记录自己的感想、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范生听的能力会有所提高。
(二)说:备课讲课。
说课就是说备课,是面对同行专家介绍说明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的教学研究活动,是培训师范生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说的能力的良机。说课前要求其撰写好说课稿,自己课下反复练习,直至脱稿,然后小组内说课,借助微格训练,调出录像反复查看比对,查漏补缺,提升说课的逻辑性、艺术性,从而提升说的能力。讲课中的讲授技能训练、课堂引导及课例观看后的反思评课,也是提升说话能力的机会,可组织师范生辩论研讨,一方面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另一方面加深了对教学的理解。比如针对案例发表自己观点的即席讲演,考察了师范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特别是训练了师范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三)读:教育名著。
读书,应该是语文教师的一种生活状态,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凭借是教材及语文教育名著。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文学名著读的较多,语文教育名著阅读量较少,对语文教材的阅读也比较忽视,不明白语文教材阅读与一般阅读不同,一是不管喜欢与否都应细读,二是阅读中不仅有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还有教师与作者、教师与编者、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从而把语文教材阅读简单化。针对上述情况,可在课程开设之初,向学生开列语文教育名著书单,推荐语文教育名著,如《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导读的艺术》、《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思想录•中学语文卷》等,以及语文教育报刊杂志《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国教育报》、《语文报》等,要求做好笔记,在合适的时机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进行交流。语文教材的阅读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如朗读、诵读、细读、读书报告会等。
(四)写:教学论文。
研究,也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未来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要素。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进行创新,如果认为其只是技能的叠加,则教学活动就会很快陷入满足,继而无趣,行而不远,体验不到职业的幸福感、愉悦感。目前,语文教育科研的训练欠缺,毕业后能够写出教研论文者寥寥。只有认真从事教学研究的教师,才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更好地运用技能传授知识。要学会在调查中了解,在实践中反思,在研讨中提升教学科研能力。要结合教材分析、教案设计、说课稿撰写、评课稿撰写、读书笔记、调查等常规训练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把探讨的结果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在写作中创新。写作是思维的利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教师只有写,才会写,如果能够把其中优秀的文章修改发表,对师范生会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在写作中提高了写作能力,保留了精神作品;另一方面也体验到了问题解决的喜悦,增加了对原有问题的认知与解决能力。
三、结语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 硕士研究生教育 数学学科 反思对策
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15%以下为精英化教育阶段,当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世纪末,我国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由精英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过渡过程中,其质量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以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例,结合硕士研究生的自身特征,对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对于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来讲: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群体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数学学科侧重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功底,掌握并熟练地运用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经历模块化的高层教育后,进入系统专业化的精英教育。在现如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研究生学习从最初的“师徒”式学习到现在的“从游”式学习,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文通过对师范类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探索和寻求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江苏省徐州市多所大中专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硕士生管理工作者为调查对象,了解当前高等院校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现状。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196份。问卷涉及导师对硕士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管理工作者对硕士生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看法、学生对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数学学习的信念,以及学习后对未来的态度,等等。
一、调查现状
通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和汇总,综合考虑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现状有以下特点。
1.教育理念过于传统。
素质教育在中小学已经全面展开,但似乎并未深入到硕士研究生教育里,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硕士研究生教育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也不需要一味抓成绩、抓教学,但是在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仍然缺乏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理念还是比较传统的。
2.研究生课程设置过于单一化。
对于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来说,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研读文献,可以说,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还是很单一的,不注重实践能力。因此,我们认为,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单一化。
3.研究生学习过于被动。
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很多,不管是基础数学还是学科教学(数学),都是数学自身的特点,学习时需要自己主动,耐心钻研,冷静思考。然而,当前的大多数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仍是上课听讲记笔记,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没有养成主动读文献、听学术讲座的习惯,学习过于被动。
二、研究反思
1.硕士生导师的教育教学模式需多元化发展。
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能仅仅为了去中小学当老师,而应该多元化发展。这里所说的多元化发展不是针对一个学生而言的,而是针对一个学院群而言的。如何才能做到多元化发展?这就需要硕士生导师的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
2.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化和专业化高度融合。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过于单一。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也有必修与选修之分,我们可以结合专业特点,尝试将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模块化。
3.引导研究生认清学习目标,主动学习。
数学学科的任一专业学习起来难度都很大,学生刚刚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得认清学习目标,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特点,从一开始就制定完整的规划,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并努力向目标奋进。
参考文献:
[1]张泽洪.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师精英教育理论与探索[J].时代教育,2012(11).
[2]张玲,李化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J].文史博览(理论),2012(06).
[3]巩隽.试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