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普洱茶文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彩云之南――云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它也是中国乃至世界茶文化的主要l源地。在这里,数十个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孕育了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中国茶文化。在这里,普洱茶文化独树一帜,是云南茶文化的重要标志,因为它已经上升到了生命哲学义理的高度,将普世和谐之美散播到世界各处。
1 普洱茶文化背景下的和谐世界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4700年前的神农时代,所以它的文化底蕴深厚,能够代表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与人生观。从狭义角度讲,茶文化代表了人类的精神财富,中国人讲究茶的人文文化与茶艺精神,为其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功能,因此茶文化也见证了中国不同时代的不同社会文明发展形式。普洱茶文化就代表了云南各民族人民在发现、种植、利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饮用茶这一系列生产生活过程,这足以证明茶文化已经存在于云南地方文化、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艺术的血液流淌中,成为澜沧江流域千年以来的文化及精神文明载体,象征着民族文化孕育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传承景象。所以可以将普洱茶文化视为是云南人民的精神寄托,它已经深入骨髓,成为地方建设和谐的基本象征。
在2002年的第七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就谈到“如果这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促进人与人间的关系,那就是茶。因为茶香甘醇,带给人悠远意境,它象征着中庸与和平。”中庸与和平也正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为人处世之道,因此中国人借助茶文化与世界互动交流,这是再好不过的媒介了。当然也要看到,在当下物欲横流、人类通过科技力量征服掌控自然的巨大支配欲望释放背景下,现代文明所创造得更多物质内容也正在蚕食人们的原始思想,它所生成的各种异己力量也正在不断摧残着人们的心灵,导致了人的异化。在这种危机背景下,人类急需找回人类文明与生态文明的交互共融思路,解决内外危机交集所带来的矛盾发展现状,为人类未来文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新基础。在中国,澜沧江流域下的云南民族文化就希望以普洱茶文化为核心,寻求茶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融合,在该片土壤中生根发芽并结出硕果,为和谐世界创造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将其视为是一种民族意识、气质与品格的水融,这里不但包含了云南各个民族的传统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也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反映了当代人的人生信仰与思想境界,这与国家的科学发展观理念相互统一一致。
客观来讲,普洱茶文化对于社会和谐发展是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而且这一价值也在日益凸显。这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在现代化科学技术、信息文化及喧嚣城市氛围中生活,它违背了人类与自然本应一体的和谐生态本质,所以现如今更多人开始不自觉的寻求再次亲近自然本源与文化生态的机会,寻求那种与自然相融的和谐性空间,所以普洱茶正起到了此作用,它在文化价值上对应契合了现代人的现实发展需求,蕴含了更多和谐自然、质朴简约的人文精神,从侧面促进了人们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的有效发展。当然,中国也依靠普洱茶文化实现了与他国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经贸往来,这对于人类发展,创建和谐世界是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的[1]。
2 普洱茶文化的和谐价值
普洱茶的文化和谐价值体现在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普洱茶拥有千百年文化底蕴,惠泽天下众生,无论是皇权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曾经得到其润泽。现如今,普洱茶更是人们之间互通友谊,表达真情的“和谐饮品”,所以普洱茶这种从人类个体发展人性、人文交际的和谐功能价值是其它文化产物所不能取代的,它为人们所带来的是风清正气、民心和谐的社会风气,也非常利于营造出那种振作向上、洗心涤厌的和谐氛围,这对人与社会之间的长久交流是非常利好的。
普洱茶是宝贵的世界茶文化自然遗产,它被人们称之为活着的世界茶树基因库,这就说明人类已经将其视为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最好沟通纽带,强调它的原始自然价值,包括它为人类所带来的有益特性。我国作为普洱茶的重要起源中心与原产地,希望借助普洱茶的推广来带动国家环保生态产品的全面普及,也倡导现代化农业生产要走绿色路线,为人类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如此背景下,普洱茶就象征了健康与财富,人们对它深怀感恩之心,将其视作大自然的慷慨恩赐,将普洱茶树供奉为神灵并虔诚守护。现如今,在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少数民族人民依然还保留着祭祀茶祖、茶神与茶魂树的古老习俗,他们将其视为是对古老祖先的精心守护与崇拜[2]。
3 普洱茶文化的社会和谐价值体现
2016年7月~9月期间,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普洱岁月、茶马春秋――普洱茶马文化风情展》,这一主题活动展示了从我国清代到民国时期近300件茶马文化实物与珍贵图片,特别是以普洱茶“茗香随风”为主题的中国普洱茶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展示更吸引了各方注目,它将普洱茶从古至今的千年文化都展示在人们眼前,强调云南普洱作为世界茶源、茶马古道的重要标记,是中华民族一笔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里,普洱茶文化也与公众生活紧密相连,进入平民百姓视野,鼓励人们以茶示礼、以茶会友,展示了它之于国际、之于社会、之于人民的和谐之美[3]。
总结:品茗普洱茶文化,温润心灵,共建和谐人文社会,这也是普洱茶文化之于人类发展建设的重要功能。现如今,中国也在通过建设云南“绿色经济强省”与“民族文化大省”来丰富茶马古道内容,向世界普及普洱茶文化,希望通过普洱茶文化所承载的悠久历史与和谐文化精髓来构建强大的文化联谊体系,使普洱茶文化成为天下人的共同精神文明财富,将它的和谐价值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陆云.论普洱茶文化的“和谐”之美[J].大理学院学报,2013(8):59-62.
[2]王平盛,刘本英,成浩等.论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533-536.
――题记
在当今社会有一些概念非常盛行,其中就包括“土”和“文化”。土一点没有关系,说明那是原生态,比如农贸市场里的土鸡大家都争着买。至于“文化”那就更加不得了,大家都在说讨厌文化人的酸文假醋,可实际上却惟恐自己没有文化,就连流氓也文化起来了,搞的大家怕怕的――不怕流氓,就怕流氓有文化。现在流行“拉郎配”,也就是大家经常挂在嘴巴上的“整合资源”,如果“土”与“文化”,这两个本来存在于不同世界的词汇能整合起来,那肯定是无敌了。日本的神户牛为什么能卖上天价,据我不成熟的分析,也就是创造一种“土+文化”的卖法,据说那牛儿不但按照传统方法饲养,更叫绝的是,还给牛按摩,对牛弹钢琴,也不管牛听不听得懂,总之日本土牛被文化了,结果其肉不但异常鲜美,而且具有花岗石的美丽纹理,这哪叫牛肉,我们吃的是艺术品!既然是艺术品,价格还会低吗?
普洱茶的道理也一样,依我看,普洱茶就是一种老土的产品,安安静静在云南之西南边陲存在了上千年,突然有一天被港台人文化了,本来在云南人经验中很平常的一种晒青茶叶,被当成了能喝的古董,于是普洱茶就进入了被文化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普洱茶的神话,天价普洱茶与创富故事,上演了一场“疯狂的普洱茶”大戏。日本人对牛弹琴,把牛肉弹成艺术品;台湾人为普洱茶安魂,把普洱茶当成了收藏品,可不同的是天价牛肉依然天价,而疯狂的普洱转瞬崩盘,向来以日本人为师,学习精细文化营销的台湾诸位大师们,遭遇了2007年的滑铁卢。伴随着普洱茶价格跳水而来的,还有云南茶界对文化营销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一千台派文化大师的空前质疑,于是普洱茶就进入了“去文化”的时代。一时间,普洱茶需不需要文化的讨论甚嚣尘上,普洱市政府更进一步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科学普洱”的战略构想,指出普洱茶的四个发展阶段――农业普洱、文化普洱、科学普洱、人文普洱。
【关键词】普洱茶;可持续发展;对策
云南普洱茶,名重天下,享誉全球,源于商周,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风靡于当今。普洱茶原产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有1000余年的生产历史。其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按照中国茶学界的共识,普洱茶在中国传统的茶类中属于后发酵的黑茶类。由于普洱茶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特殊的品质风味,在国外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一、云南普洱茶产业的swot分析
1.优势。普洱茶是云南省的一个特产茶叶品种,它是以云南省思普地区的地域名作为该茶叶的名称,它具有以下几点优势:(1)自然环境优越。云南多数的普洱茶产区地处山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雾日多、霜期短、湿度高、土层深厚,并且远离大城市和重工业的污染,年平均温度在16℃~18℃之间,年降雨量在1300mm左右,水份收支平衡、空气相对湿度高,极宜茶树特别是大叶茶树生长,一年中发芽生长达10个月左右,为开发普洱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具有独特的功效。普洱茶作为一种“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及“保健饮品”的声誉日隆、影响弥深。现代普洱茶理化方面的研究证明,普洱茶除了具有同其他茶一样的药用功效外,其降血脂、调节胆固醇、缓减高血压与脑动脉硬化作用特别明显。(3)生产规模扩大,成为云南茶叶的主导产品。近些年来,由于普洱茶销量迅速增加,省内大部分原料转向生产普洱茶。云南主要生产的普洱茶、绿茶和红茶三大茶类中,绿茶和红茶总量明显下降,普洱茶产量快速增长,改变了原有的茶类生产结构,普洱茶占全省茶叶产量的比重从
2002年的8.11%上升到2006年的62%,逐步成为云南茶叶的主导产品。(4)具有收藏价值。普洱茶具有的收藏价值在于原料品质的优良及稀缺性,如六大茶山等地的乔木古树茶原料,产量有限;另一方面,普洱茶较其他茶相比,需要经过一段贮藏时间其品质更为优异,所以赋予了普洱茶独特的收藏价值。
2.劣势。(1)缺乏品牌,战略重点不突出。全省茶叶生产企业基本都有1~2个品牌甚至更多,茶叶品牌数倍于茶叶生产企业的数量,知名度高的品牌极少。当前,普洱茶具有较高的市场影响力,为全省茶叶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对公共品牌价值的认识不足,存在粗制滥造、滥用普洱茶标签标识、冒用知名普洱茶商标和知名企业等无序竞争的情况,损害了普洱茶公共品牌形象和声誉,影响了普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全省数千家茶叶加工企业中,仅有30余家企业通过qs认证,由于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难以有效推进茶叶生产卫生质量安全全程监控。(2)价格下降,效益滑坡。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云南都没有制定统一的普洱茶出口等相关政策,没有部门来统一管理,也没有权威的行业协会来协调,任由有出口权的生产厂家散兵游勇似的在国际市场上冲杀,总体效益成滑坡趋势。(3)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度弱,软硬件基础差。近年来,由于云南省一些厂家逐渐不生产普洱茶,转为生产绿茶或红茶。据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茶叶经营分散,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和设备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二是整个大环境中,中国出口普洱茶生产长期处于几乎“无利可图”的状态,加上目前的出口体制还不能较好地实现“优质优价”,导致生产者不愿意以优质原料生产优质外销普洱茶,从而导致中国普洱茶生产与出口的绝对量和相对量都逐年大幅度减少;三是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生产加工条件差,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在市场开拓、营销和广告宣传等方面也相对落后。总之,人才和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工作滞后,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科技支撑能力低,软硬件能力有待加强。
3.机会。(1)保健功能饮品成为当今消费主流,普洱茶产业化开发潜力巨大。大量的临床经验和科学实验证实普洱茶具有养生、健身的功效,普洱茶微生物和安全性研究结果也表明,普洱饼茶、沱茶、砖茶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普洱茶独特的后发酵工艺,造就其古朴的风味,厚重的历史积淀、特殊的制作工艺、别具一格的风味、独特的保健功能、安全的饮用品质赋予了普洱茶独特的魅力,带来
了普洱茶产业化开发的巨大商业价值。(2)茶文化的兴起为茶业发展拓展了空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演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和凸现,掀起了文化建设新热潮。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不断在国内活跃。茶文化对茶产业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诸如茶文化节、茶文化研讨会的举办;茶文化书刊的出版发行,茶文化设施从无到有,文化与经济的融合,为茶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文化的兴起为茶业发展拓展了空间。(3)消费需求的多元化,茶叶市场体系的完善,为普洱茶内外市场的开拓奠定良好基础。近年来,云南省几乎所有地区都建立了茶叶批发市场,茶叶批发市场在我省茶叶流通中起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在云南省茶叶贸易中,通过茶叶批发市场交易的茶叶数量已达50%。如果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茶叶批发市场名副其实是茶叶走势的晴雨表。茶叶市场的增多,消费群体的扩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对普洱茶产销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4.威胁。云南普洱茶以香高持久,汤色红艳、味浓醇爽驰名全国,是中国十大名茶中珍品,但目前普洱茶最大的威胁是市场的开拓难和未形成合理竞争的价格体系。 云南普洱茶出口量从最多时的1万t到现在几乎为零,云南普洱茶经历了生死两重天。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云南普洱茶产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光明的,但必须重视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目前普洱茶产品、市场及发展动力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己之长克人之短。利用机会战胜威胁,以云南普洱茶的优势整合各种竞争力优势。云南需要突出优势,普洱、红茶并举,兼顾适当发展名优绿茶,形成合理的产品结构。云南省普洱茶品牌发展的落后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地位。因此,要发挥云南普洱茶的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外茶叶市场,引导全国乃至全球普洱茶消费,使云南普洱茶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科学制定普洱茶发展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思路决定出路,正确制定普洱茶发展战略关系是云南普洱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普洱茶要扩大出口、增强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必须以优质和特色取胜,推进产业化规模经营,培育龙头企业,延伸茶叶产业价值链,建立拍卖市场,体现优质优价,培植全球化营销主体及人才应是当务之急,逐步走向国际化高端销售策略。(2)充分整合优势,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充分利用产业所有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整合,才能发挥资源的最大效力,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必须培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通过全面的整合,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不断培植企业、产品、服务品牌的优势。(3)强化科技支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贮藏等技术环节,加快推进茶叶产业的科技创新步伐。通过自主创新,为提高普洱茶产品质量、建立科学的普洱茶检验标准、改进普洱茶生产工艺、拓展普洱茶市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4)弘扬茶文化,助推普洱茶产业发展。云南普洱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要充分发挥民族茶文化的潜能,积极发展各种茶艺,繁荣茶文艺创作,建设茶文化基地,举办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活动,以使文化和产业有机结合,从而提高茶产品的文化含量与附加值,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丁俊之.普洱茶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之道[j].茶世界.2007,3:4
[2]谢云山.试论云南茶叶现状与出路-以普洱茶为例[j].生态经济.2005,1(1)
四川是产茶、消费茶的大省。四川省茶叶协会工作委员会主要负责茶叶行业相关法规制定,行业自律规范,茶叶科技推广等职能。
杨双齐者,安徽人氏,自幼喜茶,得到茶文化良好熏陶,以故致力于茶、茶文化研究也算是缘分所致。
“自唐宋到明清,再到当代,茶叶的外观形态,紧压茶工艺一直延续,比较常见的压缩茶形态是龙团、金瓜等形态。清代光绪、同治年间的紧压金瓜形态的茶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值得注意的是,至明代洪武年间,茶业的外观形态出现大的变化――即撤团为散,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散茶,并开始盛行。但是唯有普洱茶始终保持了紧压茶的工艺至今。”
“普洱茶以长期存放仍然可以饮用而享誉业界内外。据茶文献记载:‘普洱茶,解油腻、解牛羊之毒……。’正因此特性,其在北方更为盛行,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后,国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的今天,普洱特有的功能,决定了它未来长期繁荣的局面。”
普洱茶者,独产自云南,茶性温润,易保存,且长期保存不坏,可以饮用,是中国具有长期储存饮用的茶叶代表。谈及当前普洱茶的市场价格走势,杨双齐表示,经过2007前的炒作及2007年之后的下跌,国民对于普洱茶的消费更趋于理性化,2012年,新产普洱毛茶原料出现适度增长的局面。
因普洱茶这样的茶性。杨双齐认为,普洱茶容易保存实际上反映出一种不娇贵,平和的品质,而茶性的温润,体现出一种包容的品质,这就是普洱茶精神的体现之一吧。茶叶作为一种物质载体承担了双层功能,一是满足饮用、或解暑、清热、解毒等功能;二是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与享受,修生养性,提高学养,体悟自然等无限的精神层面需求,每一个人喝茶时的心境不一样,所获得的精神满足也不一样,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将茶仅仅当作一种工具,而是以一种平等的情怀对待它们,实际上在精神层面上,其实人人都是平等的,这也是茶文化所传递出的一种深邃文化理念吧。
为研究茶文化,杨双齐也着手茶文物收藏。据他介绍,在四川专门从事茶文化收藏的人其实不多,一般都是停留在零星的爱好级别的收藏上,质与量都不够。他收藏的历代茶壶上百件,茶叶也不少,有老茶也有新茶。
就茶叶而言,他收藏有73年原砖普洱,93年红印普洱等,新茶则包括蒙顶甘露、峨眉山扁形茶(即竹叶青)等。
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宁洱(在明代称“普洱”),雍正设府(称普洱府),乾隆置道,盐茶双壁,瑞贡京师,五洲享誉。千百年来,普洱茶在这里孕育、繁衍、成长。而普洱茶的根在宁洱,普洱茶的源在宁洱,普洱茶的魂也在宁洱。
当年的宁洱,茶事兴旺、商贾云集、会馆林立、人文昌盛,普洱府呈现一片繁华;进京贡茶从这里启运,千万担香茗从这里驮向四面八方。作为茶马古道的缘起地,宁洱在中华茶文化发展史乃至中国交通发展史上都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
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诞生在茶马古道的起点,从泛着历史沉香的古普洱府城走来,在节日的时空里,显示出独特的文化内涵。是创造和享受着普洱茶这一伟大品牌的众多人得以展现狂欢的载体,是人类生命本真的体现。它自始至终散发着传统的和谐之美,更洋溢着一种新生、自由、快乐的美学精神,
万盏手工灯照亮夜空
在现代生活里,我们很多人总是被太多的欲念所困扰,随波逐流,身心疲惫。偶尔抬头看一看蓝天白云,偶尔欣赏一下云淡风轻,偶尔感受一下阳光的温暖,我们的心中都会涌起莫名的感动。是啊!我们被生活的劳顿和繁俗紧紧包裹着,遗忘了身边的许多事情,遗忘了白墙青瓦的家乡老屋,遗忘了清越婉转的夜莺歌唱,遗忘了灯火阑珊处的蓦然回首,许多浪漫而生动的生活细节正在离我们远去。10月22日,夜幕初上,宁洱县城沉浸在灯盏的世界。茶源广场、大街小巷的店铺门前,古典的中式灯盏和民族灯盏交相辉映,将这座小城的夜色点缀得如梦如幻。面对熠熠生辉的万盏手工灯,我们突然又有了回归烂漫的感动。
宁洱历史上就有“上九灯会”的传统,每到节日,新民街、东街、西街挂满了宫灯。元宵节时宁洱城内,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悬挂上了工艺精巧,预示吉祥的“斗鸡灯”。人们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官民,都将这一年节视为最舒心、自由、欢愉的时节。在万民欢悦的节日里,传统的平时又不能逾越的障碍被排除了,宵禁亦由官府解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尊卑关系淡化了,贫富悬殊的社会地位消隐了,特别是平日男女受授不亲的鸿沟被填平了。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这佯的传统不再,家家户户做灯笼、挂灯笼,舞起龙灯走村窜巷庆祝节日成了宁洱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回亿。首届普洱茶马古道节期间,万盏传统手工灯再次照亮古普洱府,让远逝的风情,久违的烂漫再度温暖了人们的心。
千人竞走万人签名,茶马古道吹响集结号
作为普洱茶的命名地、核心原产地和加工聚散地,以宁洱为中心辐射国内外的茶马古道就有五条。这些迂回曲折的古驿道,有的甚至从遥远的秦汉时代开始,就承载着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坚韧地完成了对数千年历史的洞穿,对数万公里地域}_勺串接,它的尾端,一直延伸进“二战”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一代叉一代人,一队又一队马帮,在这些古道上艰难地行走,带着普洱茶的芳香,带着满心的希望,也带着一身滚烫的汗水和两脚斑斑的血迹。
脚下的路虽然难于上青天,但为了那些不同寻常的“树叶”,来自雪域高原的骏马在古道石板上踏出了深深的蹄痕,牵引着骏马的汉子,用双脚走出了茶叶进藏、晋京的传奇。
10月23日成千上万的宁洱市民以及来自各地的宾客云集茶源广场,举行盛大的“千人竞走茶马古道”及“茶马古道保护签名仪式”。参加茶马古道节的嘉宾和近万名茶乡儿女共同在写有“保护茶马古道”的横幅上签名,表明保护茶马古道的决心。千人竞走茶马古道是茶马古道节的一个重要活动内容,通过走茶马古道,体验历史,感受一辈辈先行者的艰辛与无畏,并以此展现现代宁洱普洱茶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的独特风貌。
环普洱山自行车赛,万人争睹圣山风采
普洱山是普洱茶的“幸福之母”和“胞衣之地”。是宁洱这座古普洱府城的灵魂,是普洱茶核心原产地的重要见证,是“茶之源,道之始”的“根”,是宁洱作为中华普洱茶之都的起点和基石。
10月24目晨,普洱山下人潮涌动,数百名自行车赛的选手们怀着对圣山的景仰开始了环山行驶,在氤氲舒展的山岚中奋力争先,上万名观众随行助威。人在山下行,恿随史册飞,头顶的蓝天白云、远处的万仞山群、不时掠过的青青茶园,以及正在崛起的崭新家园,让人心生缅怀、心生追忆,更让人心怀感恩。
贡茶制作技艺薪火相传
2008年6月7日,《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正式将云南省宁洱县申报的“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批准并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庆期间,由皇家贡茶制作传承人现场展示的普洱茶贡茶制作技艺和过程,吸引了众多嘉宾和观众,贡茶制作传人为人们拭去岁月的尘埃,剥开累积的沧桑,呈现出普洱圣品的永恒魅力:作为一种充满人文余韵的茶,在经历了岁月的历炼和命运的沧桑后,变得古朴而持重,这就让人们在一睹他的容颜之后,总禁不住耍去品昧他的历史,细数那些镌刻在漫漫古道上的蹄痕。
《普洱秋集图》惊艳亮相
当全长18米,高14米的《普洱府秋集图》在眼前徐徐展开的时候,栩栩如生的人物、鳞次栉比的房屋、郁郁葱葱的植物……让^不禁感叹创作者陈启富艺术功力的深厚和别具匠心。《普洱府秋集图》俨然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作者用艺术加工的手法重现历史,回放当年古普洱府的人文形态和普洱茶文化的的辉煌。
3000多个人物,踽踽独行的、买卖交流的、娶亲抬轿的、集会看榜的……虽然每个人物只有约四厘米高,但肢体动作乃至五宫、服饰全都是精雕细琢、惟妙惟肖。S6个民族俱全,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再现了古普洱府的繁华,体现了当时普洱府作为茶马集散地的贸易中心地位。
《普洱府秋集图》甫一成稿,就得到了业界专家的肯定和赞叹,著名书法家王祥之为其题写画名并题词“读书得真趣,怀古生远思”,著名书画家晁锡弟题“传承民俗文化,彩笔绘写心声”……云南省文化学者刘褪武更是评价它,“填补了我国用绘画形式,以茶文化为主题,进而表现清朝南方人民生产、生活、娱乐、工业、商贸等民族、民俗风情的空白,堪称国画中的宏篇巨制、上乘佳作。”为本届茶马古道节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