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幸福的格言

幸福的格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幸福的格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幸福的格言

幸福的格言范文第1篇

人类的幸福只有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宁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

如果一个人获得了幸福、健康、才能、财富、快乐、权势等一切,但放弃了对真、善、美的追求,那么他就会堕落成为动物。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类之所以感到幸福的原因,并不是身体健康,也不是财产富足;幸福的感受是由于心多诚直,智慧丰硕。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健康是为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福利所必需的,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福利,有什么幸福。

幸福的格言范文第2篇

服饰色彩作为服饰设计的艺术表现语言之一,直接影响服饰设计的审美性和整体性,服饰色彩按照不同的规律与法则进行组合塑造了不同的服饰风格,服饰风格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服饰所显示出来的艺术特色。在现在的服饰设计中,典型的服饰风格有异域、民族风格,复古风格,现代风格,田园风格等。

一、异域、民族风格

泛指运用某一地域或某一民族传统艺术特征进行设计的服饰风格,在现代服饰设计中,异域、民族风格是颇具特色的服装设计风格之一,其因为古与今的历史感、地域距离感或民族差异感产生特殊的审美属性,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而成为一种流行。在现代社会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异域、民族风格有中国风格、日本风格、印度风格、非洲风格、夏威夷风格、波西米亚风格等等。

在民族风格的服饰设计中,色彩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表现语言之一,其因为反映地域或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特性,而成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特有标志。因此异域、民族的服饰风格可以选取具有民族代表性的色彩为元素。如中国风格,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与文明史的中国,其服饰风格与色彩的发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中国地域广博,历史悠久,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年代会有不同的审美取向,要恰当地选取中国风格的色彩首先要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在中国古代服饰中,相当长的时间内黄色是皇室专用色,红色是最能代表喜庆节日和情绪的色彩,青色是民间百姓常用的颜色,在NE・TIGER的系列华服设计中,不难看出,设计师在借鉴中国古代服饰图案或形式的同时,也延续了对传统色彩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浓郁的中国风情。

二、复古风格

泛指模仿或再现历史传统格调进行设计的服饰风格,社会或者群体的辉煌期一般是经常被模仿或再现的对象。人们对复古风格所产生的熟悉度和亲切感使得怀旧成为了一种情结。传统的、旧的事物和观念往往因为新事物、新观念的产生而被当时的人们摒弃以至遗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当新的事物和观念也变成历史,当历史开始被研究、被反思时,一些被历史封存的事物和观念开始重回大众视野,反映在服饰上,便成就了复古风格。

一般来说,复古风格的服饰设计是对历史某时期的一种认可和褒扬,经常被模仿或再现的风格有哥特风格、古典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和洛可可风格等。

传统与创新是复古风格的服饰色彩设计的难点所在,复古不仅仅局限于“古”的再现或者对“古”形式和表面的借鉴,还要深入体会和领悟其内涵。如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巴洛克风格,追求形式美感和装饰效果,充满了梦幻般的精致、华贵、艳丽以及过于装饰性的奢华、浮夸,其装饰繁复、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效果也受到部分群体的追捧。追溯此类风格的服饰,色彩上要求绚烂、明快,香槟色、米白色或者是艳丽的桃红色等,都是此类风格的代表色,散发出或优雅矜持,或俏丽可爱,或甜蜜浪漫的气息。复古风格是一种怀旧情绪的展现,是一种对旧时代的怀念,人们从中可以领略到一些前人的审美与追求,体会到历史曾有的辉煌与沧桑。

三、现代风格

泛指受现代主义影响的服饰风格,现代主义指20世纪以来与传统艺术截然不同的各种美术流派和思潮,具有另类、前卫的艺术特色,常见的现代风格有嬉皮风格、摇滚风格、朋克风格、波普风格、欧普风格、雅皮风格、街头混搭风格等。

人类无穷的创造力促进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及创造,尤其在某项文化达到一定极致的时候,往往会有一些新兴的、与传统文化完全相反的理念和艺术形式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有可能引发文学、艺术、服饰等方面革命性的变革。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而形成的崇尚个人主义和东方文化的嬉皮士群体,以其追求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精神实质,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并流行至今。最为代表的嬉皮风格,以穿着宽松随性的衣服为主,对于色彩语言,他们偏爱绚丽、斑斓的颜色,带有东方情调,表现出自由,无拘无束的个性与追求。

再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英国,并影响到整个欧美的波普艺术,其标新立异的理念无疑给艺术设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至今魅力不减,在服饰设计领域充当不可缺少的角色。

波普风格常以大众的、通俗的或流行的题材为设计元素,运用鲜明、艳丽、大胆的色彩,结合拼贴、移位、复制的表现手法,呈现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特征。

波普风格大胆尝试新的主题、材料和形式,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色彩上要求鲜明、艳丽、大胆,常用高纯度色彩和无彩色的黑白灰的搭配,或者是高纯度色彩的搭配。波普风格的服饰色彩设计紧紧跟随波普文化所倡导的大众艺术的理念,以一种大胆张扬的色彩体现了波普“通俗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有刺激性”的风格特征。

四、田园风格

泛指以田地、园圃、乡村特有的自然特征进行创作的作品或流派,带有一定程度农村生活或乡间艺术特色,表现出淳朴自然、温馨甜美、平和内敛、宁静和谐的艺术格调。

田园风格的服饰以回归自然为核心,不主张精雕细刻的作风,受到人们认可并成为一种流行,引起人们对乡村生活方式及乡间留存的独特民间艺术形式的好奇或向往。此类风格的服饰一般常用色织条纹等条格图案和满地碎花纹等花草植物图案为题材,形成错落有致的格局和层次,结合柔和淡雅的用色,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交流,在自然和略带怀旧中追求一种浪漫的理想情愫。

幸福的格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矛盾性;复杂性

1.曹操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曹操的性格最具典型,他的性格集矛盾性与复杂性于一身,既有善良的一面又有丑恶的一面,既胸怀宽广又心胸狭隘,十分矛盾复杂。曹操一贯被称为奸雄,“奸”与“雄”很好地概括了曹操性格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一方面他奸险狡诈,另一方面他又有英雄的气概和性格。毛本说曹操“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流芳本一身”,“遗臭”指其“奸”,“流芳”指其“雄”,“功首”与“罪魁”,“遗臭”与“流芳”,本来就是矛盾的两方面,但是二者却统一到了曹操一个人的身上,可见其性格的复杂性。

曹操有惨无人道的时候,也有悲天悯人的另一面,性格的矛盾性在曹操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曹操逃亡被好心的吕伯奢收留后,因疑心吕伯奢会谋害出卖自己而残忍地杀害了吕伯奢全家时;当曹操替父报仇进攻徐州时,他下令在攻破城池后,杀戮城中所有百姓,滥杀无辜,十分残忍,显示了他性格中残忍凶暴的一面,视人命如草芥。但当他带领大军行军,下令不许三军践踏农田,违命者斩时;当他看到人们流离失所,田园荒芜,又忍不住同情百姓时,他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又显现了出来。曹操既体贴民情,考虑人民的疾苦,也会滥杀无辜,草菅人命,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性。

曹操既有胸怀宽广的一面,又有心胸狭隘的时候。他珍视人才,能够知人善任,网罗人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释放关羽、赦免张辽,无不显示了曹操宽广的胸襟,正是他博大的胸怀才成就了他英雄的气魄和胆识。但是他又有心胸狭隘的一面,对待荀攸、杨修等人,一旦冒犯了他,便翻脸不认人,不择手段地残忍杀害,显示出了他性格狭隘的一面。曹操的性格既有乐观豁达、积极向上、胸怀宽广的一面,也有心胸狭隘脆弱的一面,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性和复杂性。

2.刘备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刘备一贯被认为是仁义之主,但是他的性格之中也有不仁义的一面,他的性格也是复杂多变的,甚至有人质疑刘备的仁义乃是虚情假意。虽然《三国演义》将刘备刻画成了一个仁义、讲信用的人,但是他也有不讲信义的时候,他曾屡次答应将荆州归还给东吴,却一次又一次地找理由赖着不走,刘备借荆州本来就没打算归还,答应还荆州只是敷衍的缓兵之计,因此人们常说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在攻取培关后,刘备设宴犒劳将士,言辞十分得意,庞统觉察出不妥并及时规劝刘备说“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但是刘备并不听劝反而喝退了庞统,刘备此时的言行举止与他仁义之主的称呼极不相称。当投降魏的傅士仁和糜芳等人来请罪时,刘备并没有原谅他们,反而说“亲自用刀剐之,以祭关公”,这一言行又与他仁义的性格相悖。刘备被称为仁义之主,但是他的许多行为都与“仁义”二字相悖,可见其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吕布曾帮助过刘备摆脱困境,并让刘备记住吕布的恩情,刘备自是连连许诺,但是当吕布被曹操抓住后,刘备担心吕布为曹操所用,增添曹操的实力,因此他不仅不解救吕布,反而煽动曹操杀死吕布,吕布也说“是儿最无信者”,吕布也意识到了刘备的背信弃义。虽然人们都说刘备重情重义,是仁义之主,但是他的仁义只是在对待自己的朋友时才显现出来,对待敌人他也会不仁不义,其性格也是复杂矛盾的。

3.其他人物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张飞也是一贯被认为是忠义的典范,但是他也同样有不仁义的一面,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一回中,车胄在曹操的命令下追杀刘备,关羽得知后诱杀了车胄,这本就使得刘备感到非常不安,但是张飞紧接着又杀害了车胄全家,十分残忍,这哪里是忠义之人能做出的事。张飞对待部下也是刻薄少恩,动辄打骂,当张飞得知关羽被害之后,怒气冲天,对部下大打出手,甚至有人被其鞭打致死。当部下请求宽限办事的期限时,却被他绑在树上受鞭打,被打得满口出血,张飞虽然对待刘备、关羽十分忠义,但是对待其他人却非常凶残,显示了他性格中的矛盾性。

就连神机妙算的孔明的性格也有矛盾和复杂的一面,当投靠了韩玄的魏延为了归顺刘备而砍杀韩玄、献出长沙城时,孔明却命人斩首魏延,认为他是不忠不义之人,必有后患。但是刘备却救下了魏延,但是孔明却一直不信任魏延,不委以重任,使得魏延常有怨言,最终孔明也不放过魏延,设计魏延炸败引诱司马懿,从而可以将司马懿与魏延一起烧死。魏延在归顺刘备后并没有背叛刘备,但是孔明却一直将魏延置于死地,不肯放过他,这显示了孔明性格的复杂性。

4.结语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性与复杂性,这种性格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使得人物的性格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使得书中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郑铁生.三国演义叙事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20-126.

[2]刘建华.超人还是凡人――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J].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学报,2005,(3).

幸福的格言范文第4篇

《红楼梦》诗词曲赋个性化语言诗如其人各抒胸襟《随园诗话》云:“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诗歌能够体现作诗者的个性、气质和风格,许多隐秘的信息从诗中丝丝缕缕透露出来,所以说“诗如其人”。《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个性化色彩十分强烈,符合每个写诗人的性格特点。作者拟众多人物的口吻来写诗,将个性不同的人物复杂微妙的心态和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独到之处。

黛玉《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符合黛玉寄人篱下,忧郁、敏感的心理状态。黛玉有绝世才貌,她与宝玉心心相印,但她的个性和她“离经叛道”的感情为世所不容。在严酷的环境中她感到压抑,对不可知的命运她感到担忧,她希望能随花飞到天尽头,寻找温暖、光明、纯净的爱的天堂。这些诗句仿佛从她的心灵流淌出来,如泣如诉,如杜鹃啼血,字字句句都同黛玉不幸的命运和悲剧性的性格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这就是黛玉诗的典型风格,“潇湘体”情致宛转,清新绝俗,还有一种刻骨的悲哀,如微风过箫,如惊鸿照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过目不忘。

此外,如《秋窗风雨夕》,以“秋花、秋草、秋灯、秋夜、秋窗、秋风、秋雨、秋梦、秋情、秋屏、秋院”等意象,使全诗笼罩着浓浓的悲凉沉闷的气氛。只有那“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又添泪一痕”的黛玉才会谱此哀音,也只有黛玉的诗才会有如此伤春悲秋的苦痛。再如《题帕三绝》中有“泪空垂、抛珠滚玉、面上珠、湘江旧迹”等意象,多愁多泪者如黛玉,才会将点点泪血化为字字珠玑。“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雪芹深刻地理解自己笔下的人物,才会将诗写得如此动人。

与此相对照,宝钗的《柳絮词》则又是一番风味。“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诗风明显迥异于黛玉,她性格温柔敦厚,知书达理,平时不露锋芒,圆融处世,故深得人心。她的诗自然不象黛玉般缠绵悲戚,而是含蓄、浑厚、典雅,甚至有藏也藏不住的春风得意。因为她在那个时代环境中是被认同的,她没有黛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觉,反而是踌躇满志,游刃有余。她的个性成就了她的“蘅芜体”。她的海棠诗也有“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之句,借花自喻,极写豪门闺秀端庄矜持的仪态,故脂批说“宝钗诗全是自写身分”,此语可谓一语中的。

最明显的对比是黛玉魁夺诗,宝钗讽和螃蟹咏。黛玉才思蕴秀,“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写菊,也写自己。菊,花中之隐逸者也。黛玉人淡如菊,清逸出尘,只有独具菊之高情、菊之风神的潇湘子才能写好咏菊诗,这就是人诗合一。而宝钗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中的“皮里春秋”一典似有所指。《晋书・褚裒传》载:桓彝评褚裒的为人有“皮里春秋”,即表面上不露好恶而内心深藏褒贬。宝钗为人心机颇深,善藏愚守拙,若不是深谙人情世故,断不会写出这样的食蟹绝唱。

这些诗,是曹雪芹以书中人物的身份、口吻代为拟写的,精确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所刻画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割舍了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反之,红楼十二钗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描述文字的反复皴染,同时又用诗词曲赋进行勾勒,才共同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可以说,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各具特色,各抒胸襟,千人千面,绝不雷同,使诗词在小说中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幸福的格言范文第5篇

“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一直未有自己的地盘。联想到企业的内部审计,笔者与多位同行交流,注意到许多内审人员也是光杆司令,或制度为零,或需要开拓创新,或摸着石头过河,有的在工作中还屡屡受挫。我们时常希望在一个内审机构、内审制度都很健全的环境下,由经验丰富的老内审来手把手指导我们。然而,内审人应该借鉴孔明的经历,内部审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方显内审真本事。试想,如果诸葛亮去了一个现成的地盘,还会有大展拳脚展示其才华的机会吗?

“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在群雄割据的时代,像诸葛亮这样的能人,智商情商都超出常人,按刘备白帝城托孤时的评价,孔明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但是诸葛亮还是兢兢业业地辅佐那个扶不上墙的刘阿斗。可见,诸葛亮是个有梦想的人,但不是一般的梦想。《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乐,时人莫之许”。诸葛亮拿管仲、乐毅比拟自己。管仲是谁?春秋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恒公成为春秋霸主。管仲的定位不是去抢椅子,而是辅佐,是参谋。诸葛亮的定位也如此,从而成为千古良相。常立志者不如立长志。现在许多财会人,不知道自己的职业规划,是做个财务经理呢?还是做个事务所的合伙人?还是做培训公司的老总?看到哪个行业热门了,就想挤进去,看到哪个证书火了,就想去考。到头来,证书没考着,经验没长成,两头都耽误了。要成为一个追梦人必须有明晰的职业规划。如果决定了做内审人,则不是去掌握方向盘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老总出建议,而不能越俎代庖。

“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诸葛亮与刘备,君臣和睦。无数人羡慕刘备,得了贤臣,也有无数人羡慕诸葛孔明遇到了明主。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书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实际上,徐庶推荐给了刘备,这才有了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隆中对之能,再有刘备的求贤之诚,后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义。试问我们内审人,一直抱怨领导不重视内审,把我们的建议置若罔闻,把审计报告束之高阁。在自怨自艾之际,我们对比诸葛孔明自问:电影《赤壁》里,诸葛亮轻摇一把羽毛扇,扇得风生水起,时刻保持头脑冷静。作为一个职场内审人,面对重大场面,有保持那份冷静吗?再如诸葛的执着,七出祁山,兴复汉室。我们有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坚守吗?还有,诸葛亮是个很有办法的人,不论是木牛流马还是八卦阵图,诸葛总是很有方法。我们内审人虽然借不来东风,但做事要讲方法,不能蛮干傻干,用好软件,用好EXCEL,还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武侯立岷蜀,壮志吞咸京。”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在某会计学院作《大会计?》的演讲时曾说到,“学幕虽较读书为易,然亦须胸有经济,通达时务,庶笔有文藻,肆应不穷。又必须二十内外,记诵难忘,举一反三。更须天生美才,善于应酬,妙于言论。而学不足以服人,品不足以信人,虽居宾朋之列,无殊门客之容,其中委屈周旋,更有不可以言喻”。这段话用于当今的内审,也是适用的。内审集会计、经济、法律、经营、管理、沟通等能力于一体,我们能举一反三吗?内审人善于职场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