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田园风光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外阅读;儿童积累;促进策略
在大语文环境建设中,人人都在思考学生的课外阅读,都在思考着学生课外阅读的践行,且相当多的人感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不是很高,学生积累的也不怎么丰富。自从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所倡导的主题性大单元“教育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命题见诸报端后,笔者也产生了主题阅读促进儿童积累的相关
思考。
一、促进儿童积累课外阅读可赖于文本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不仅仅是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也是对中、低年级学生的要求。小学生要进行比较广泛的阅读,就是低年级学生也是一样,目的是让学生对语言文字产生正确、灵敏、丰富的感受。让低年级学生去读些什么?从相关意义上讲,应当与教材所入选的内容相当。纵观苏教版小学低年级教材,都以儿歌、寓言、童话居多,这比较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规律。从相关意义上说,让低年级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积累,不可超越这样的范围。应当说,新课程标识缘湍昙堆生的阅读也提出了比较明确且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要求。譬如,低年级学生学习了比较浅显的寓言和童话之后,再给他们提供难易适当的童话,让他们去阅读,不仅仅能够吊起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胃口,还可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进行阅读的能力,获取比较理想的促进效果。学生们去阅读《豆瓣的旅行》《小蝌蚪找妈妈》等童话作品,是那样的充满着洋洋喜气。如学生阅读着《豆瓣的旅行》至少也从豆瓣的旅行中获取到咀嚼食物的意识,虽然不能说出某些食物营养方面的道理,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坚信的,学生能比较肤浅地知道,进食需要细嚼慢咽。
二、促进儿童积累之课外阅读可赖于语言
低年级学生所接触到的语言都是比较浅显易懂的,低年级学生所读的语言文字也多是喜闻乐见的。孩子们的喜闻乐见最为主要的体现,儿歌的朗朗上口,叙事性文本也多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去行文,去安排故事情节。尤以相关的动物、植物等非人物或非生命的东西进行着活泼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虽然低年级学生对拟人化的童话在体裁作用上还不是很理解,但对它们仍然十分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低年级学生的主题性阅读,我们既不能去好高骛远,也不要去拔苗助长。在相关低年级学生的主题性阅读中,人们过多思考学生精神意义上的成长,多在相关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上做文章。这样的思考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有失偏颇的。笔者以为,低年级学生的主题性阅读,还应当以朗朗上口的语言为重。在平时,人们都看到相关的古诗,虽然仅是相关田园景色的描写,但那些则是让低年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精品力作。低年级学生就似和尚念经,但只要不断地去念,也是极具其意义的。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告诉人们:学生阅读丰富了,一些语言,孩子们就算还不懂任何意义也能不自觉地利用起来,就像孩子们看相关的外国影视片那样,一些外国人就这样在相互之间的交往比较有趣地进行对话。
三、促进儿童积累之课外阅读可赖于主题
也许人们会这样去思考,谈起读物之主题,不就是人们为人为事的精神和品质?离开了这样的底线,何谈其主题?其实这样的理解是不够准确的。因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还只是天真无邪、幼稚无知的孩子,对其提出相关的人格和精神还为时过早。如同相关德育教育专家不提倡对小学生进行见义勇为的教育一样。所以,人们需要选择相关的充满正能量的主题,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去阅读但不一定就需要选择那些革命英雄主义主题的作品。所以,在让低年级学生进行相关的主题阅读中,笔者力求做到选择合理的主题作品。如古诗多选那样描写山水景物的古诗,多选那些田园风光的古诗,多选那些孩童玩乐嬉戏的古诗。在古诗词中,有不少古诗词,围绕一个物象,就有好多的诗篇。如围绕田园风光就有不少的古人进行诗词描写;围绕田园风光,一位作家就写出好多诗章。这些古诗虽然不及那些革命英雄主义题材的古诗,但可以增进低年级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世外美丽风光的无限热爱,其实也是在奠定孩子未来热爱美好自然的基础。又如选取比较短小精悍的童话古诗,童话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非就是如何的深刻,但也是相当丰富的。
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从低年级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师需要思考的比较广泛。我们不能因孩子还小,就等闲视之,甚至是某些意义上的漠不关心。
参考文献:
[1]王世英.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初读诗文精读课文研读诗文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入的古诗词,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生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一些社会情况,而且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怎样来学习古诗呢?
一、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
二、精读课文,了解诗意
读通古诗后,就要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将不太容易理解的字词翻译出来。这时,我多半希望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或个人发言的方法,一句一句让让学生慢慢去自己探究,老师在旁适当点拨即可。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助古汉语词典,去自己翻找。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总之,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
参考文献:
[1]《辽宁教育》
一、改变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学有所得
由于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加之古诗的语言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因此传统的古诗教学的模式还相对陈旧和保守,教师总是习惯做“加法”,不懂得做“减法”,唯恐讲得少、讲不透,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而事实上,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段古诗教学的定位是:“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学生是以直观表象的形式进行思维的,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逻辑思维还处在起始阶段,喜欢游戏、喜欢活动是他们的天性,而六、七岁又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基于以上认识,在本节课中,我改变了以往古诗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诵诗,学生的兴致盎然,不知不觉中就把诗歌背了下来。虽然他们现在还可能不太明白诗歌的精妙之处,但大量的经典诗文积累必将为学生的人生涂上厚重而亮丽的底色。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式,使学生入情入境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教学离不开“读”。要想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单调枯燥的以教师为主的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趣的以学生为主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的状况,必须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接读、比赛读、小老师领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还采用了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反复诵读。
1.想象画面读,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山水田园诗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在教学中,我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功能,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的诗意图,提升了学生对古诗的感性认识,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诗歌的意境之美。
学习《田园乐》时,我出示诗意图,用语言描述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再进行诵读;学习《绝句》时,我充满神秘感地问学生:“想不想随杜甫去春天的田野里游玩一番?”唤起学生的渴求,而后让学生闭眼想象,最后出示画面,更加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古诗的内容,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学生的诵读自然就入情入境了。
《饮酒》(其五)是从原诗中节选的两节,是学生最难理解的一首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边读边想:“如果让你来画诗中的景色,你想画什么呢?”学生边说,我课件中边出示相关的画面,融意象于绘画中,学生越说兴趣越浓,对诗中的意境美有了深刻的感受。此时,再让学生想象画面来读诗歌,唤起了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读起来就更绘声绘色了。
2.打着节拍读,体会诗歌节奏之美
《田园乐》是一首六言绝句。六言绝句属于一种特殊的格律诗,停顿节奏为“二二二”。在诵读时,所有音步的时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诗那种单双音步交相辉映的变化感,显得单调呆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田园乐》时,我采用了打着节拍读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拍手读、同桌间拍手读,既动手又动口、动脑,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六言绝句的节奏特点。
3.配乐唱古诗,体会诗歌音乐之美
唐代的诗皆可歌,宋代的词皆有曲。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们和着音乐来唱一唱,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更轻松地把诗歌背下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入的古诗词,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生学习这些古诗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一些社会情况,而且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秀丽壮美,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那么,怎样来学习古诗呢?
一、问题导入,理解情感
小学生初学古诗,对古诗没有什么概念,如果直接拿出作品来读来背,学生势必一头雾水。这时,最好找一个问题作为切入口,这个问题要适合古诗的情境,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离开爸爸妈妈时会想念他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我又问:“如果想他们又见不到,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沉默了,有的学生说:“可以看照片。”我接着问:“古时候的人,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也会远离家人,也会想念家人,那时候又没有照片,他们会怎么办呢?”这下,学生开始思考了,我便顺势提出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找找答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古诗的情境,边读边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导入方法从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入手,教他们从生活中去体会。在这首诗中,核心的情感就是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我的导入是先导入了情感,呼唤起他们对亲人的情感,尽管思念时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无论是看照片还是登高望远,其对家人的情感则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他们在理解上就没有了障碍,同样的思念还能拉近他们和诗人之间的距离。
二、运用诵读,领会含义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法不是要求老师逐字逐句去解释古诗,而是通过有情感的朗读,使学生们感受到古诗的抑扬顿挫之美。古诗都是押韵的,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学生背诵熟记。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感性的,善于记忆,就算他们并不懂得诗词的意思,但只要读的熟了,同样能够背诵下来。原来很多作家都提到他们在上私塾的时候,那个时候根本读不懂,但是也按照要求背诵了下来,等到渐渐长大,他们也就逐渐懂得了那些诗文中的深刻含义。
当学生熟读成诵时,再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或所抒的情感,稍加点拨,便可以体会诗中的含义与感情。另外,朗读,还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的意境便会在头脑中形成。可见,有情感的朗读是让学生感悟古诗内涵的最佳途径。
朗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要读出诗词的音韵美,用音乐的美打动学生,让他们忘我地朗读,反复地朗读,从而背诵下来。还有一点要提到,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毕竟是一种需要吃苦精神的活动,所以也要让学生们懂得学习就是要吃些苦,不能够给学生学习只有享乐没有艰辛的错觉。
三、研读诗文,体会情感
1.了解背景: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它们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同。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这些都淋漓尽致的表达出作者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再比如:翁卷的《乡村四月》、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张志和的《渔歌子》等为我们描绘出风景优美的田园风光,表达出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同样是写景诗,不同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不仅写出了敬亭山秀丽的风光,其中“尽”、“孤独”、“有”等词又体会出诗人无比孤寂的心情。从背景资料当中,我们知道李白才华横溢,青年时雄心壮志,无奈朝廷黑暗,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所以朗读时要读出压抑孤独的心境。
(2)想象力的培养
亚里士多德说过:“想象力是发现、发明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善于创造就必须善于想象。想象力对于一个人的重要可见一斑。古诗词具有简洁、篇幅短小而意蕴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象补充和领悟,去联想、补充和创造,以构想诗词中的画面。例如:《江上渔者》学习古诗后,请同学们想象在波涛滚滚的江面上,捕鱼人冒着生命危险,打捞鲜美的鲈鱼,使人不由对捕鱼人产生同情与怜悯。
(3)课外拓展的必要性
从最简单的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
拨清波”开始,我就引导学生通过画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自居易的《忆江南》我搜集一些江南美丽风光的图片,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叹下,引导学生体会诗人为何难忘江南,从而读出对江南的赞美。
送别诗我通过让学生讲述与朋友离别时的故事和心情,来体会朋友间依依不舍得离别之情……古诗词虽然离我们很远,但古人的心情与感受无不包含在这短小精炼,意味悠远的诗文中,只有贴近我们心灵的诗句才是千古名句,我们也只有用自己的生活做比照,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文。
四、读写结合,强化记忆
【教学目标】了解“田园”诗发展成“山水田园”诗。
师:前几周我们学了两首诗,谁来带领大家背诵?
(师指一生领背诵《归园田居》和《饮酒》)
师: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齐):陶渊明。
师:陶渊明在诗歌创作上很有成就啊!谁来说说他的贡献?
生: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创始人。
生:“田园诗”描写乡村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志向和高洁的品质。
师:你们说得很全面。300年过去了,诗人们发现,不仅田园风光恬静优美,大自然的山水风光也无限美好。于是,“田园”诗又往前进了一步,发展成了――猜一猜。
生:“山水田园”诗。
师:王维就是“山水田园” 诗派的代表之一。
二、 王维是天才诗人。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教学目标】明白什么叫“字正腔圆”, 了解诗歌节奏。通过一遍遍形式不同的诵读,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师:同学们知道吗,王维是天才,从小便聪明过人,十五岁进京考试,由于写得一手好诗,而且精通音律,一下子便在京城的王公贵族之间传开了。从此,王维小小年纪便成了有名的“诗人”。
(师出示《山居秋暝》)
师:这首诗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谁会读诗题?
(一生读)
师:字音咬得很准。一起读“暝”。
(生齐读“暝”)
师:齐读诗题。
(生齐读诗题)
师:古人吟诗讲究“字正腔圆”,就是每一个字音都要读到位。自己把古诗读两遍,要求字正腔圆。
(生自由读古诗)
师:女生先来,好不好?
(师指一名女生读)
师:读得怎么样?
生:吐字很清楚,字音咬得很准。
师:是的,基本做到字正腔圆了。再请一个男生,你来。
(师指一名男生读)
师:谁来表扬他?
生:我认为男生读得更好,声音洪亮,有了点腔调了。
师:看来男女生读诗各有优点。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读,听好。
师:我读“空山――”你们读“新雨后――”吟诗就好像唱歌,它的停顿比较讲究,字音要拖长,才有韵味。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诗歌节奏很舒缓,大家的朗读很有韵味儿!连起来试试,看看是不是字正腔圆,齐读。
(生齐读,朗读很认真,注意了节奏和腔调。)
师:大家的吟诵真精彩!这就是诗歌的“声韵美”!
三、 王维是山水画家。赏析文字,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赏析“明月”“松”“清泉”“石”等山林景物,感受“诗中有画”。
师:读了这么多遍,你觉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
生: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山间的景色。
生:我给她补充一下,《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个秋天的雨后,山间黄昏时的美景。
师:这样说已经很全面了,你读得很仔细。王维把这座山叫什么山?
生:空山。
师:“空山”真的是空的吗?什么都没有吗?
(生纷纷摇头)
师:你从诗中看到了哪些
景色?
生:我从诗中看到了明月、松、清泉、石、竹、莲,我是从第二句和第三句看到的。
(师出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把这两句读出来。
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师:同学们知道吗?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有名的画家。他开创了“水墨画”,不用彩色,只用墨的浓淡来体现色彩。后来就有人赞美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这样一个善于创造美的大诗人,他眼中的“空山”一定不空,一定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用心读一读,你看到了怎样动人的画面?
生:我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傍晚,山林里刚刚下过一场雨,月亮也升起来了,王维在山间散步,啊,空气多么新鲜!
生:我看到一轮明月顽皮地跳上枝头,乳白的月光透过浓密的松林在地面上投下了奇奇怪怪的影子。
师:看来王维富有童心啊!
生:我还看到清澈的泉水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银色的波光,它们跳过山间的石块,穿过密密的树林,一路唱着歌儿从诗人身边走过。
师:你真是王维的知音啊!在你和王维眼中,山林里司空见惯的景竟然是那么美好,像一幅水墨画一样。王维画山水画的技巧十分高超,他善于调墨,浓淡变化很巧妙,黑白的水墨画比浓墨重彩的画更美!他的诗和水墨画儿一样,淡雅宜人。你看,洁白的月光,青黑的石头、墨色的老松、亮晶晶的泉水……
(师生欣赏图片)
师:空山一点也不萧条,空山景色优美,多有诗情画意啊!把你感受到的,送到这短短的十个字中,读!
(师指名读)
师:你让我感受到了“诗中有画”!
(师指名读)
师:你用朗读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明月青松图》!你读得真有韵味!
(生齐读)
师:这“空山”中可不光有美景,还有谁?
生:还有洗衣女子和渔夫。
师:有人,就有了生机啦!谁来读?
(师指名读)
师:我仿佛听到了女孩子们洗完衣服回来的欢声笑语,仿佛听到了渔夫唱着渔歌高高兴兴地回来啦。这傍晚的空山,除了洗衣女、渔夫,还有什么人乐在其中呢?
生:我觉得应该还有小孩子聚在一起抓萤火虫,玩游戏吧!
师:是啊,“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生:还有老人们聚在一起聊家常。
师:白发谁家翁媪,多悠闲!
生:还有妇女在家中做晚
饭,山间炊烟袅袅,家家户户飘出饭菜的香味!
师:虽是粗茶淡饭,但是格外香甜!
师:哦,原来空山不空,恰恰是悠闲欢乐的!你向往这种自由与悠闲吗?你想到了什么地方?
生:人间天堂、世外桃源。
师:把你的向往与羡慕读
出来。
(师指名读,生齐读。)
四、 王维是隐士。拓展阅读,感受王维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师:王维喜爱这美丽的山水、热爱这悠闲的山水田园生活吗?当时王维还有官职在身啊,这里只是他偶尔度假的地方。如果是你,你觉得是当官快乐还是享受山水田园生活快乐?
生:我当然喜欢悠闲的山水田园生活了,不用为国家大事操劳,不用担心被人排挤。
生:虽然穷一点,吃的是粗茶淡饭,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如果身不由己,那我也会非常留恋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生活,每天靠自己的劳动获得生活的来源,苦一点,但是自由自在,不需要给别人磕头。
师:人各有志。我们来看最后一句,结合文后的注释读一读,王维将会如何选择?
(师出示:“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生齐读。)
师:“空山”有优美的景色,有悠闲自在的人生!还有什么比身在“空山”更自在的呢?
(师生吟诵全诗)
五、诵读王维名诗句,举一反三,进一步感受“诗中有画”
(师出示: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师:这句诗是王维晚年心境最好的写照。让我们看看,晚年的王维只想静静地享受什么?
(师出示以下诗句,生静读、思考。)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青溪》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生:他只想享受这诗情画意。
生:他只想和明月清风做伴,只想在山林里安安静静地度过晚年。
师:我们再来看看,晚年的王维,他只想静静地做什么。
(师出示以下诗句,生静读、
思考。)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酬张少府》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青溪》
生:他只想弹弹琴,钓钓鱼,过悠闲、简单却无拘无束的生活。
生:他不想功名利禄,不想荣华富贵,只想简简单单。
师:把你最喜欢的诗句,朗诵给大家听。
(师指名读)
师:什么功名利禄,什么荣华富贵,都不如我的青山绿水,都不如我的明月青松!这就是诗人王维,画家王维,隐士王维!这就是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评析】
这是一节《12岁以前的语文》校本教材实验课。教师以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为突破点,让学生了解王维是一位“天才诗人”,是一位“山水画家”,是一位“隐居山林”的隐士。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通过想象赏析“明月”“松”“清泉”“石”等山林景物,感受诗歌画面美;通过拓展阅读,感受诗人的品格美。整个教学过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教学前几分钟,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先前所学的田园诗,对田园诗发展成山水田园诗进行初步的了解。短短两三分钟的时间就将旧知和新知有机对接。接下来用三个环节来突破重点:王维是天才诗人,通过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声韵美;王维是山水画家,通过赏析文字,感受诗歌的画面美;王维是隐士,通过拓展阅读,感受王维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生对诗歌的领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诵读指导贯穿始终
诗歌教学最重要的便是指导诵读,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自然而然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动静美。诗中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不仅如此,颔联写景,颈联由景写到人,动静交错,视听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此可见一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动静关系的处理上,诗人匠心独运,喜用静观中捕捉到的形象,以动态为静态服务,以声响为宁静服务。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给人的感觉,犹如几个精彩镜头剪辑而成的滚动画面,场景在变,人物在动,“镜头”从一个动点跳到另一个动点。这种错落有致的章法和变换灵活的句型,使得全诗充满灵动与生气。这样精妙的诗,应当反复读,好好读。在本节课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诵读的要求:字正腔圆;然后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逐句诵读,教师及时给予正面的评价,比如“你让我感受到了诗中有画”,“你用朗读在我面前展开了一幅《明月青松图》!你读得有韵味”。
三、扣住诗句想象画面
诗歌强调画面美,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其画面美是很重要的。王维山水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这是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教材。因此在教学中,对颔联和颈联的教学,教师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画面,尤其在颈联教学时,教师鼓励学生想象诗句以外的画面:这山中,除了洗衣女子和渔夫,还有谁也乐在其中呢?学生的眼前立刻豁然开朗,一幅幅生动的山村生活画卷徐徐打开,这些生活片段是那么自由自在,那么温馨幸福,那么令人神往!这个环节的处理为下面感受王维此时“隐者”的心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阅读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