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春分的诗

描写春分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春分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春分的诗

描写春分的诗范文第1篇

在我们眼巴巴地期盼绿意时,天气却出现了异常的“倒春寒”现象,无意间,一场春雪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惊喜!雪,乐坏了孩子们,也喜煞了城市里的大人。盼了整个冬季却不见雪的农民更是把串串笑声撒进了村庄、田间地头。此时,一首《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呈献给孩子们,诵读后,所有赞美春雪的言语都显得乏味了。

第一站――惊蛰

我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孩子们讲了24节气的来历。让孩子们对24节气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我在黑板上写出了24节气歌,第一次晨诵的内容确定为24节气歌: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问;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然后布置同学们回家查看日历,记录下令年24节气的具体日期。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选择了几条有关惊蛰的谚语及韦应物的《关田家》作为诵读内容,使孩子们朦朦胧胧地感悟着农历的踪迹。

正当我们喜度妇女节,诵读《游子吟》的时候,我班同学肖越惊喜地向大家报告:“杏花开了。”我一听,便跑到山上,看着漫山遍野的杏花,真是“一夜春风来,杏花满园开”。回来后,我精心挑选了两首描写杏花的诗供同学们诵读:“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依稀映村坞,烂漫开山城。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然后布置大家周日和家人一起边观赏杏花,边吟诵诗句。

杏花诗诵后,我们随着春的脚步步入了桃花、梨花诗词的世界,先后诵读了6首古诗《江畔独步寻花》(两首)《惠崇春江晚景》《千叶桃花》《杂曲歌辞

桃花行》《次韵梨花》和一首宋词《桃夭》。“桃天――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天天,有黄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天天,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当时,我带领同学们经过反复诵读之后,问大家读到“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你想到了我们班的谁?学生听后齐声高喊――潘金子。潘金子担任班长兼大队委,在同学们中威信很高。同学们说完,我赶快亮出了她的照片,大家不约而同地“哇”了起来,接下来,我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女子才是最美丽的,然后,大家齐声把词朗诵给潘金子听。其实,这节晨诵已不仅仅是诵读了,孩子们还进一步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同学们,桃花落了,她把美好的光阴留给了果实,春天也总会过去,但是明年的春天再来时,你们还记得我们此时吟诵过的诗吗?还会记得你们此刻美丽如花吗?唐朝诗人崔护已为我们写好了《题都城南庄》,让我们来一起读一读: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二站――春分

我给孩子们讲了有关春分的养生、趣事,并让大家搜集了有关春分的农事、谚语,从而使孩子们了解了今年的20日是春分。此时太阳运行到黄经0度,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所以叫春分。春分这天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在这一站,我们诵读了唐诗《早春》和宋词《丑奴儿》。

第三站――清明

4月4日是清明节,利用一周的时间,我们诵读了两首唐诗、一首宋词――“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汨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第四站――谷雨送春归

描写春分的诗范文第2篇

按照分类,伯劳是雀形目,伯劳科野生鸟类的通称。据野生鸟类学家统计,全世界共有72种伯劳,我国有11种。常见的有红尾伯劳、荒漠伯劳、灰伯劳、楔尾伯劳等。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种犹如戴着黑色眼罩,个性独特且美丽的野生鸟类。它们特立独行,并发出孤独的鸣叫声。在高出草丛的枯枝上,时常会发现它们那自信的身影。

大家知道:雀形目作为鸟纲中种类最庞大的一个目,通常都是些体型较小,性情温和,善于鸣叫的野生鸟类,故称为鸣禽。如山雀、百灵、八哥等。但是,也归属于鸣禽类的伯劳,却显得比较“另类”。因为,它们身上不仅缺少一般鸣禽的多姿体态,艳丽羽色,悦耳鸣声等特征,相反,却具有近似猛禽的凶残狰狞,性情残暴的生活习性。它们的眼神,以及从容的姿态,都与猛禽神似。

再看它们的嘴巴,不仅短粗,而且上嘴的尖端呈钩状。脚爪尖利,强壮有力,并有敏锐的视觉。勇猛强悍的它们,常栖息于树梢,俯视四周,伺机而动。一旦发现猎物,便高速俯 荒漠伯劳多栖于枝头

冲而下,将其制服。它们特别喜欢捕食昆虫、蜥蜴、蛙类、雏鸟等活体动物。有时,甚至能捕杀比它们身体还大得多的野生鸟类,故有“雀中猛禽”之称。

正因为如此,它们还具有一种极为特殊的习性――将猎物曝尸。伯劳常将捕获的猎物,悬挂在荆棘或树杈,甚至是铁丝网的倒钩上,然后,再用嘴撕食。过去,有人认为伯劳的这种举动是在为过冬储存食物,但野生鸟类学者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伯劳并不喜欢吃那些风干的小动物。此外,其他地区的伯劳种群,也同样喜欢把猎物挂在枝头上。如此看来,把捕获的猎物挂在枝头上,这只是伯劳的一种习性罢了。 荒漠伯劳的雏鸟

我的一位好友,就曾用相机拍下过一只红尾伯劳捕食蜥蜴,将之挂在树刺上,再慢慢地撕食享用的全过程。这种将猎物“曝尸示众”的恶作剧,确实有点残忍,也使它得到了“屠夫鸟”的恶名。

在我国古代,伯劳就被看作是一种恶鸟。因其独来独往,高高在上,且有掠食青蛙等小动物的习性,便成了“恶鸟”的代名词。三国时期的曹植,在其《令禽恶鸟论》中,还曾专门为其正名:禽鸟鸣声出于天性,无关善恶。俗传,鸟之所谓“善恶”,是“愚民之所信,通人之所略也”。但终究是难以改变人们对伯劳的看法。 荒漠伯劳

伯劳虽然臭名昭著,但它们的身上,也不乏具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美德。比如在孵卵期间,为了让雌伯劳吃得好些,安心孵卵,雄伯劳会整天不停地去捕捉食物给“娇妻”享用。甚至,心甘情愿地让自己忍饥挨饿,极尽“丈夫”的义务,可谓鸟中“模范”。

同时,伯劳也和其他野生鸟类一样,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也就是说,当一对伯劳选址筑巢后,周围的地域便成了它们的领地,而且,不会随季节转变而更换,终年共同守卫着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一旦发现入侵者,雌鸟便会鸣叫恐吓,一旁助威。而雄鸟会毫不犹豫地奋起攻击,直到对方离开。尤其在产卵和育雏期,这种捍卫领地的警惕性和攻击性更强,即使是人类靠近也难以幸免。 红尾伯劳

在我国的民俗文化里,也常能见到伯劳的身影,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左传》记载,作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就非常注重节令与气候。他们以鸟为图腾,用5种候鸟不同的迁徙时间来制定历法。“凤鸟”为掌管历法的总负责人,称为“历正”,位列百官之首。其余的四种,则为历正的属官。分别是“玄鸟”(燕子),春分来,秋分走,掌管春分秋分;“伯赵”(伯劳),夏至鸣,冬至止,掌管夏至冬至;“青鸟”,立春鸣,立夏止,掌管立春立夏;“丹鸟”(锦鸡),立秋鸣,立冬止,掌管立秋立冬。“凤鸟”究竟为何种鸟类,现已难以考证。但“伯劳”,却因我国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传承而同样青史留名。

此外,伯劳也常被文人墨客写进诗词中来。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有“池中春蒲叶如带,紫菱成角莲子大。罗裙蝉鬓倚迎风,双双伯劳飞向东。”(《临池曲》)的诗句,形象地描写了那种亲人的思念之情。不过,最为著名的当数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谁与同。”成语“劳燕分飞”便是典出于此,伯劳便又有了“生离死别”的象征。 楔尾伯劳

这里的“劳”是伯劳,“燕”就是燕子。因为伯劳和燕子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候鸟,燕子于春暖花开出现,秋天离开;而伯劳却是秋天出现,而春天离去。二者只在夏末秋初有短暂的相遇,且一往南飞,一往北去。对于这不可知的神秘,难免古人会产生“劳燕分飞”的感慨。于是,在古典诗歌中,伯劳和燕子,通常用来比喻夫妻情侣、亲人朋友的别离之苦,思念之痛。“东飞伯劳西飞燕”,原本也只是表达离愁别绪,后被引申为“各奔东西”。

描写春分的诗范文第3篇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能力层级为E,属表达应用。该考点共考查9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历年高考语文试题侧重对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对偶的考查。“正确运用”说明是以动态的形式来考查,即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手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运用某种或某几种(一般题目会指定)修辞手法进行表达的能力。

一般而言,考查修辞手法的语言表达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正误题、仿写题、扩写题、图文题、情景题。下面笔者先就前三种进行讲解。

【解题技巧】

一、正误题

这类题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选择最符合某种修辞特点的句子或对所用修辞是否妥当作出判断。做这类题,考虑三点即可:

1.审清题目,搞明白考查何种修辞。一般而言,偏重测试比喻与比拟、借代与借喻、反问与设问等几组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2.紧扣修辞特征,仔细分析对比。如考查对比喻的掌握,一定要看是否满足构成比喻的两个条件,即两种性质不同的事物,且两者间存在相似点。

3.结合语境,量身打造。即不能只顾满足修辞的要求,还必须考虑与具体语境相吻合的修辞所传达的意蕴、情感等。如:

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颜就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A项“阴云”还有散去的时候,比喻不当。B项“三废”没有“虎豹”的行为暴烈,比喻不当。C项“三废”与“强盗”的行为没有相似点。故本题选择D。

二、仿写题

仿句的要求分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便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答这类题,考生要注意四点:

1.注意理解原句的意义,特别是隐含意义,保证仿写的句意与原句句意一致。

2.注意原句的句式特点,特别是分句间的关系,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

3.注意原句的修辞手法,仿句要与之相同。

4.注意例句的感情基调,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与之一致。如: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在解此题时,考生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结构,即从语法角度看,是“没有……无论……都只是……”的条件复句;再从修辞角度看,三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且三句构成排比。考生可答为:“没有奋斗,生命就如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建造,都只是徒劳无益;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天上彩虹,无论怎样描绘,都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奋斗,生命就如干涸土壤中的种子,无论怎样耕耘,都只是颗粒无收。”

三、扩写题

原句常以短句的形式出现,一般较简洁。扩展后应含有较大的信息量,在修辞手法上一般多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几种。这类题可细分为“情景演绎式扩展”“中心阐发式扩展”“枝叶添加式扩展”“续写外写式扩展”等。答扩展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确定重点。原句的重点即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

2.运用修辞。这里的修辞是广义的,除了能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外,还要能运用肖像描写、景物描写等表达方式描绘景物,刻画人物,增添情节,补充细节,用得体规范、优美生动的语言写出符合要求的文段。如:

请你展开联想想象,运用修辞手法,把“遥望”“繁星”“闪烁”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50字左右的文字。(词语顺序不拘)

解答时要恰当运用修辞手法,想象尽可能丰富,描写尽可能精彩。考生可答为:“遥望夜空,繁星满天,半明半暗的星星悬在深蓝色的天空,闪烁着光亮,就好像无数萤火虫在我们周围飞舞。”

【同步突击】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整个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看不见人影,听不到人声;被暴雨冲洗过的荒草, ,光滑地躺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

A.像镰刀割过似的

B.像用脚践踏过似的

C.像用梳子梳理过似的

D.像用碾子压过一遍似的

2.2014年10月17日是国家首个扶贫日。请你编辑一则公益短信来帮助宣传。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5字。

答:

3.2014年中国郯城国际银杏节刚刚落下帷幕,请你展开合理想象,使用“银杏叶、阳光、舞动”等词语写一段关于生命思考的话。要求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简明,连贯,不少于60字。

答:

4.而今,孔子学院已遍布全球。如果你是孔子学院的老师,请向你的外国学生介绍一首中国古诗,必须包括作者、朝代、内容与特色。要求:①不超过60字;②语言连贯;③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

5.下面示例描述了二十四节气中“小满”的相关内容,表现了“小满”时田野中独特的景色。请仿照示例,从“秋分”“冬至”“春分”三个节气中任选一个写一段表现这个节气特点的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

示例:小满――麦穗灌满雪白的乳汁,豌豆荚装满翠绿的珍珠,连芦苇青青的池塘里也溢满“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诗情……

答:

6.下面是关于“日月潭风景”的信息。请据其提供的信息,构思出两段话补写在画线处。要求:内容完整,简洁连贯,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清晨,(1)

中午,(2)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7.请根据所给语句,续写成一段7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必须写一个带着哲理性的句子。

在你的旅途中,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

8.“点赞”为一网络词语,意为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阅读下面文字,将话语补充完整,使补充的话语与前一句构成排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屈原《湘夫人》所塑造的哀怨与执着的湘水女神点赞, ,

。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9.仿照下面诗歌的拟人手法,选取新的事物,另写一组意思完整、句式相近的句子。(不要求与原诗各句字数相同)

眼睛很宽容

能装下整个世界

描写春分的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唐代 进士 咏事诗

唐代进士试诗是唐代科举常考之体,在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唐代进士试诗,对于了解唐代科举制度、唐代格律诗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唐代进士试诗数量较多,宋人李防等的《文苑英华》保存了唐代应试诗四百五十余首,对唐代应试诗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大量唐应试诗集注的出现表明清人已将应试诗作为独立的诗体进行专门研究。本文主要从内容的角度对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进行论述,分析其特点,探讨历史事件与此类咏事诗的关系。

一.唐代进士试诗概述

唐代取士多因隋制,分为制科和常科。制科即以天子之名,征召各地知名人士,由州府举荐至京都应试,以选拔非常之才。考试时间不确定。其科目有辞藻宏丽科,博通坟典科,洞晓玄经科,军谋出众科。一般以试策为主,但其中少数科目也试诗,《册府元龟》记载,天宝十三载,玄宗亲试制科举人,其中辞藻宏丽科除问策外,试诗赋各一首。制科试诗赋,自此开始。《文苑英华》“省试诗”中也收录部分制科试诗,比如公乘亿《春风扇微和》诗,《唐诗应试类释》于此诗前标注“制试”二字。常科即岁举之常选,其科目有进士、明经、明法、明算、道举、童子举、开元礼。进士科是诸科中最盛者,尤为世人看重。《唐摭言》记载,缙绅虽已位极人臣,若非进士出身,亦谓终身憾事。唐代进士由尚书省主试,初由吏部课试,据《通典》载,开元二十四年,始由吏部移贡举于礼部,由礼部侍郎负责贡举,后遂为定制。进士以试诗赋为主。《唐摭言》载调露二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奏请加贴经与杂文,文之高者放入第。此杂文谓有韵律之文,即诗赋。据《唐音癸签》记载,唐进士初仅试策,调露中,始试贴经,贴经通,方可试诗赋,后改为先试诗赋,诗赋通者,始得试策、试贴经。可见,唐进士始重策、经,后乃重诗赋。进士试诗因由尚书省主试,亦号省试诗或省题诗。

二.唐代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

唐代进士试诗依据描述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咏事诗、咏景诗和咏言诗。所谓咏事诗是以事为题者,咏景诗是以景为题者,咏言诗是以经史言典为题者。而咏事诗根据所述事件的性质和发生时间可分为朝廷时事诗、朝廷常事诗和前朝故事诗。

(一)写朝廷时事的咏事诗

唐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唐朝廷时事,或写皇帝神仙,神化皇权;或写对臣子的抚恤,歌咏圣恩;或写四边之事,称美帝功。

首先,有些进士试诗以皇帝与仙人为题,比如《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据《资治通鉴》记载,开元二十九年,玄宗夜梦玄元皇帝告有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之地。于是,玄宗使人求玄元皇帝像于山间,迎置兴庆宫。《册府元龟》亦载,天宝四载,陈希烈奏太清宫道士萧从一五更时欲于殿上焚香,忽见紫云徘徊,移时不散,所报非常,言圣寿无疆。玄元皇帝者,谓太上老君。唐以李氏出自老君,所以崇尚道教。高宗乾封元年诣老君庙,追尊为玄元皇帝。应见,谓灵应显著,屡次显身。《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诗为天宝四载进士试诗,《文苑英华》存有三首,即殷寅、李岑、赵铎各一首。借老君之名,将皇帝神化,宣扬皇权神授,皇朝绵延无疆。

此类诗题还有《主上元日梦王母献白玉环》《方士进恒春草》等。《旧唐书・方技传》记载姜抚通仙人之术,开元末向皇帝进奉常春藤,常春藤生于太湖中,皇帝派遣使者至太湖,寻得常春藤,以赐朝中老臣。宰相裴耀卿奉觞祝愿圣寿。恒春草即常春藤,《方士进恒春草》即以此事为题。以上诸诗皆写皇帝与仙人,通过对皇帝的神化,来歌咏皇权神授,称美太平盛世。

其次,有些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取材于皇帝对臣下恤念恩抚之事,以表现皇恩浩荡。魏文贞公即魏征,宋人尤袤记载白居易为翰林学士时曾上书奏事,认为魏征身为太宗宰相,尽心辅佐,以致政治清明,天下安定。对魏征的子孙,朝廷应重加优恤,以劝勉群臣。而权臣李师道竟然掠夺魏氏宅邸,希望皇帝诏令有司,以官钱将宅邸赎还,将其还给魏氏后嗣,以激劝谏臣。宪宗深以为是。其后有司将此事作为诗题试进士。陈彦博《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道直臣》即是此类进士试诗。类似的还有《恩赐耆老布帛》表现朝廷对老臣的体恤抚慰。如《御制段太尉碑》。段太尉,即段秀实,字成公,性情仁义耿直。建中四年,朱作乱称帝,段秀实斥之以狂贼,以朝笏击朱之面额,遂被害。后朝廷追赠太尉,谥曰忠烈,朝廷又诏祭祀,旌表段氏门闾,皇帝亲自为其铭写墓碑。《新唐书・段秀实传》载有此事。进士试诗即以此事为题。此类诗还有《敕赐三相马》《御题国子监门》等,皆以朝廷对臣下的抚恤为题,表达感念皇恩之意。歌颂皇恩浩荡,治世清明。

再次,通过歌咏边功称美皇威的时事型咏事诗,如《西戎献马》诗。《新唐书》载贞观中,回纥骨利遣使来献良马十匹,太宗号为十骥。大历年间,进士试诗以此事为题。此类歌咏皇威的咏事诗还有《西戎即叙》,以武后时武威军总管王孝大破吐蕃事为题,即叙谓就序意。《太常观阅骠国新乐》则取材于德宗时事。《新唐书・南蛮传》载贞元年间,雍羌舒难陀献其国乐。白居易有诗记其事曰:“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难陀, 来献南音奉正朔。德宗立仗御紫庭,纩不塞为尔听”。此类诗着重表现朝廷边功,进而称美皇威。总之,取材于朝廷时事的咏事诗,或神化帝王,或歌咏皇恩,或宣扬皇威,皆是以朝廷为中心,以巩固皇权为目的,将进士试诗与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

(二)写朝廷常事的咏事诗

朝廷常事主要是指节令活动类,写朝廷常事的咏事诗指的是与节日或者节气变更相关的进士试诗。每至节日或节气变更之日,朝廷往往举行盛大的朝会活动,元日引见就是朝会活动之一。元日,本义为吉日,自汉以来以正月初一为元日。唐初,应试者被当做元日的礼品由各地州府向朝廷进奉。王溥《唐会要》记载,长寿二年,刘承庆上书建议各地贡举人于元日引见,应列在地方特产之前,作为充庭之礼,武后许可,为历朝所遵行。《唐会要》载,开元中,大臣萧嵩奏称:宸仪应肃穆庄重,众人不得轻睹,应于大殿两厢备羽扇,皇帝将出时,所司以羽扇遮挡,待皇帝坐定,即可撤去羽扇。退朝时,亦应以羽扇遮挡。《元日望含元殿御扇开合》即以此为题。描写元日朝会活动的盛大场面,体现出皇家庄重严肃、肃穆威严的气象。

中和节亦是唐时重要节日。《旧唐书・德宗纪下》记载,德宗贞元五年,根据李泌建议,朝廷下诏废除正月晦日的节日,同时将每年的二月初一定为中和节,,与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合称三令节。于中和节之日,内外官署休假一日。进士试诗《皇帝移晦日为中和节》即以此事为题。中和节之日,皇帝恩赐公卿尺,谓之裁度,又赐百官金钱,宴于曲江,而士庶也在这一天以刀尺相赠送。进士试诗《中和节诏赐公卿尺》,即指此种风俗为题。

冬至亦是唐时朝会之日,如进士试诗《南至日隔霜仗望含元殿炉香》,此“南至日”即指冬至。此诗写冬至之日举子们于含元殿前朝会的场面。冬至朝会之时,部分朝臣须朝拜皇帝,祝贺圣寿,进士试诗《长至日上公献寿》即写此事,“长至日”亦谓冬至。此外,司天官往往于冬至日登台书云物,以辨吉凶否泰,如《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左传》僖公五年记载:“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分”谓春分秋分,“至”谓夏至冬至,“启”谓立春立夏,“闭”谓立秋立冬。分至启闭,天地之大节,阴阳之分。节令之时,除朝会、献寿、书云物外,宴会亦是必不可少的,如《上巳连清明游宴》,皇帝于节日也要恩赐朝臣,如《清明日赐百僚新火》,于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群臣,取顺畅祥和之意。这类进士试诗写节日或节气变更之际的朝廷活动,如朝会、献寿、游宴、赐新火、书云物等,是朝廷中的常事,歌咏皇朝繁荣,称美皇德,体现了唐时的节令文化。

(三)写前朝故事的咏事诗

有些进士诗题取材于经史子集的事典,写前朝故事。《山鸡舞石镜》即以魏武事为题。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载,山鸡爱惜自己的羽毛,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欲山鸡鸣舞,不得。公子苍舒命令于山鸡前放置一面大镜,山鸡鉴形而舞,不知停止。《异苑》本是志怪小说,所记之事多为奇谈怪论,因此山鸡映水、舞镜之说本不可信。但是后人却借此事附和出许多诗文。南朝陈时的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进士试诗有《山鸡舞石镜》。

唐人偶以小说家事命题,如《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汉书》无此事,疑为小说家事。进士诗题《齐使开笼飞去所献楚王鹄》取材于战国淳于髡事。《史记・滑稽传》记载,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王,中道,鹄飞去。淳于髡携空笼见楚王,造诈成辞,言因不忍鹄之饥渴,令出笼饮水,不料飞去。淳于髡自道欲自刎谢罪,恐人讥刺楚王重物轻人;欲另买鹄而代之,又不想欺罔楚王;欲奔赴他国逃亡,又痛齐楚两国不能通好。所以只得服过谢罪。楚王称其为“信士”。

诸如此类以前朝故事为题材的进士试诗还有《越裳献白雉》,取材于周成王时,越裳国来献白雉之事。《花发上林》取材于汉武开上林苑之事。《亚父碎玉斗》取材于鸿门宴事。《黄鹄下太液池》取材于汉故事,《汉书》载汉始元元年,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公卿上寿。唐进士试诗中,与朝廷时事诗和朝廷常事诗相比,前朝故事诗出自经史子集,皆有出处。有司出此类题目,一方面是考察应试举子对前朝故事本事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借前朝祥瑞之事为朝廷歌功颂德。郎《七修类稿》卷二十四记载,唐代礼部试诗赋,并非皆有出处,有些诗题是有司以己意立之,对于这类诗题,举子皆允许进问,谓之上请。在唐进士试诗的三类咏事诗中,朝廷时事诗题即是以己意立之,可能是允许上请的。朝廷常事诗题取自朝廷定制,前朝故事诗题取自典籍,则可以不上请。

三.唐进士试诗中咏事诗之评价

首先,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尤其是朝廷时事诗,具有实时性和新闻性的特点。唐时,由于媒体尚欠发达,所以时事传播具有较大局限性。朝廷时事有时并不能及时周知天下,而进士试诗在一定程度上却有时事传播的作用。《唐会要》记载,大中十年,礼部侍郎郑颢进诸家科名记十三卷,从此,放榜后,记录及第人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所司逐年编次。分发各州府。所试诗赋题目亦天下周知,诗赋题中所涉及的朝廷时事亦流布各地。当然,其实时性和新闻性是有很大局限的。

其次,进士试诗中的咏事诗多以歌功颂德为主,时事型咏事诗或神化皇权,或歌咏圣恩;或称美帝功。常事型咏事诗借节令活动,表现皇朝繁荣,颂扬皇德。故事型咏事诗借经史子集中的事典赞美皇朝统治。应试者都有金榜题名的愿望,因此在试诗中,会迎合主司与君主的好尚,以期得到朝廷的肯定。沈德潜评进士试诗,认为应试者往往患得患失,为了得中金榜,不得不罗列溢美之词。因此,歌功颂德思想在咏事诗中乃至整个进士试诗中都是是非常普遍的。

最后,关于进士试诗中咏事诗的评价角度的问题。如果从诗的角度来看,此类诗歌的思想和形式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佳作极少。但是,如果以文化角度来评价,此类诗歌在特定的文化社会背景下,则具有独特的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l]李:《文苑英华》,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宋刊配明刊本,1966年版。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3]徐松:《登科记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