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整合途径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够独立复述出文章的大致内容,能够简单感受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能够就阅读后的感受进行交流。另外,还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时,要有观察生活所见所闻的能力,要学会感受这些所见所闻,逐渐积累写作素材。如何将两者进行有效整合,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培养学生做好基础阅读

1.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可以用来阅读的途径也得到了拓宽,广泛的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见闻。增加语文阅读材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的指导,确保学生阅读有质量的好作品,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才能保证在写作时轻松运用阅读过的作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提升了语言组织能力。

2.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感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增强学生的语感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感的不断增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多读文章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小学三年级上册的《拉萨的天空》@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这句话将天空比喻成宝石,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拉萨天空给人的感觉,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时,可以重点分析这些好句子,教会学生使用简单的比喻并将其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在阅读中进行写作

语文课本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源,通过阅读课本中的课文,加上教师的引导,能够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和模拟写作中逐渐提升写作水平。

1.减小难度,从模仿开始

小学生刚刚进入校园,思维不成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写作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学生所在年级给予不同的指导方法。如果对三年级或者四年级的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成一个个片段,要求学生在描述时保证清晰和具体。例如,小学三年级下册的《庐山的云雾》中有一句话: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流畅、生动。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完这篇课文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描述自己生活中见过的一件事。教师在分享学生的写作段落时,看到了学生的奇思妙想,其中有一位学生写道:今天天上的云彩真漂亮,有的像小马驹,有的像小白兔,有的像猴子,还有的像大石头。我一直看着天空,仿佛自己进入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从学生的模仿段落可以看出,在写作中融合阅读过的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写作时有更多的可利用素材,能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

2.迁移延伸,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有效融合阅读和写作,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某些文章的描述空白处,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力丰富课文的情节,提升写作能力。比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但愿人长久》,描述的是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思念自己弟弟的故事。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或者有趣的事情,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苏轼的弟弟突然出现在苏轼身边,苏轼会对弟弟说些什么,他们会一起干些什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没有描述的情节,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引导学生将想象的结果写下来,又能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在阅读中激发想象,在想象中练习写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和写作,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结合,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写作素材的积累和语感的提升,在写作过程中又能深刻感受到文章中句子的优美、生动之处,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继红,赵亮.关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有效整合分析[J].都市家教,2015(2):145.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一个幸福的期许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趣味悬念,给学生一个走进文本的入口,让学生乐于与文本交流,增强掌握知识的意愿。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黑板”跑了》一课教学,教师利用题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师:同学们,看到《“黑板”跑了》这个题目,聪明的你想问什么问题呢?生1:黑板,我们很熟悉,但是为什么“黑板”要加引号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老师在板书上用个问号给你标注出来。生2:黑板没有腿啊!怎么会“跑了”呢?师:嗯,那老师也帮你做一个问号。大家现在都会发现问题,真了不起。但是如果能解决问题,就更了不起了。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样的问题情境立刻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同学们纷纷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起来,沉浸到答案的寻找中。朗读结束后,还没等老师提问,孩子们就把手举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发现是创造的开始,质疑让智慧起航。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抓住课题的独特之处,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疑窦顿生,对文本产生一种强烈的期待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认真而深入地阅读,在期待中享受阅读的幸福。

二、创设动画情境,予学生一场幸福的视听

以多媒体的音画效果给学生打造生动形象的视觉盛宴,在单纯的文字与形象的思维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让他们自主自觉地走进文本。

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骑牛比赛》一课教学,很多教师都认为这课不好教,主要原因是文中所叙述的事情发生在南美洲,地域太远,我们的孩子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另外,对文中“兴致勃勃”“野性大发”“技艺超群”等词语的理解,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也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特意运用多媒体,从网络上截取了一段骑牛比赛的视频,视频中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骑士们在牛背上的勇敢和坚韧。孩子们很快被精彩的视频吸引,瞪着眼睛,张着小嘴,有几个小男生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视频结束以后,进入了识字环节,学生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轻松了许多。在朗读环节中,学生表现更为出色,断句准确,理解到位。看来多媒体不仅给予了学生一场幸福的视听盛宴,也为学生理解文本开通了一条幸福隧道。

三、创设生活情境,许学生一次幸福的体验

针对一些有特色的教学篇目,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找准生活和文本的呼应点,从而将文本情境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以生活体验的丰盈激发阅读兴趣,带给学生一次幸福的体验。

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槐乡五月》一课教学时,正好赶上教室前一排槐树花盛开,于是,教师把孩子们“拉”出了教室,让学生们走到槐树下认真地观赏,看一看,摸一摸,嗅一嗅。因为兴奋,一张张小脸上洋溢着欣喜和愉悦。观赏过后回到课堂,孩子们争着抢着汇报结果。生1:我看到了一串串槐花像珍珠穿成的项链。生2:我觉得槐花更像刚出生的小鸭,白茸茸的一团儿。师:想象够丰富的,不错。生3:我老远就闻到槐花的香,越是走近,香气越浓。生4:我用舌头舔了一下花蕊,还有一丝甜意……这样的体验为下面的阅读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纵观这个教学案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点燃学生的体验,入情入境,让学生带着真切的体验走进文本,细细地咀嚼槐花香味,慢慢地品尝槐乡情,一路幸福飞扬。

四、创设游戏情境,还学生一个幸福的课堂

长期以来,单一呆板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喜欢游戏的天性,扼杀了学生渴望游戏的冲动。其实,语文课堂不必总是一个色调,我们可以适当地创设游戏情境,还学生一个幸福的课堂。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教学工作计划

我班有学生39人,男生22人,女生17人。一年来学习习惯基本养成,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有几位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题速度慢,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今后要加强辅导。

本学期教学任务和要求

1、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总复习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乘法的初步认识与镜面对称的教学。

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5、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7、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8、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标准,积极投身课堂改革,全面深化素质教育,以更新观念为前提,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具体工作】

一、积极向上,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创优秀教研组。

本组有6位语文教师,骨干教师应在业务上、学习上都要带好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要积极引领组里的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教研组的学习氛围、工作状态深深影响着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新上岗的教师。因此,本学期不仅要保持教研组融洽、团结、向上的气氛,还要进一步美化、优化办公室环境,使教研组凝聚力进一步加强,使每一位教师热爱学生,热爱学校,自己爱学习,乐学习,争取创建先进教研组。

二、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大胆实践探索。

1、认真备课。

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本学期我组要向“格式规范、重点突出、富有创意、及时反思”的要求奋进。重视备课的实效性,教师重视作业的布置和作业的批改及随笔的撰写,教研组内进行集体备课,共同探究、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上课、磨课。

随着全校教研活动的展开,教师在教案、上课、教后反思三个环节上相互学习,不断提升。尤其是“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本学期骨干教师上好挂牌课,青年教师上好锤炼课,尽可能组织组内的每一位教师尽可能多地听课,琢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评课、反思,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3、规范“六认真”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本学期要切实抓好“六认真”常规管理,组长每月进行“六认真”常规检查,及时每月一查,及时反馈。发现问题,不轻易放过,利用教研组学习时间组织组内教师讨论、反思,及时纠正。在检查的形式上要多样,可以互查、自查相结合。希望在严格的教学常规下,语文教学质量保证合格率100℅,优秀率在95℅以上。

教研组长落实随堂听课制度,每人每学期随堂听课5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督促本组教师自觉准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三、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辅导跟踪工作,实现“我班无差生”的目标。

对学困生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制定辅导计划,学习成绩进行跟踪管理,收到一定的成效。本学期,继续要实行学困生成绩跟踪管理。教研活动时,每位老师对班中的跟踪生作好一次口头的交流和建议,以利于同组教师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做到不使任何一位学困生掉队,真正实现“我班无差生”。

四、努力创新,组织好特色活动。

1、读书活动。

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唯一的方法是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热爱阅读!我们像上学年一样,争取每班都有自己的读书特色。每班师生共读一本好书,开展好读书交流活动,评比一回读书笔记,展出一版读书心得。使课内向课外延伸,使学习语文的课堂无限延伸开去。

2、本组课题(起步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活动

三年级是开始学习写作,本学期我们可以采用写周记、课前一分钟、讲故事比赛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本学期我们要求人人会讲背70首古诗。

2、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又是一门生活的课程,没有生活就没有体验,就无法品味。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倡“到自然界去旅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心中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所以本学期仍旧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总之,争取每个月有一个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体验中感知语文,热爱语文。

本学期主要工作安排:

第一周:配合学校做好期初语文教学工作的检查。

第二周:制定计划,学习学校工作计划精神。

第三周:开展“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文化”班队。

第四周:语文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第五周:爱护公物教育。开展中年级作文比赛活动。

第六周:开展中年级写字比赛活动。

第七周: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

第八周:作文教学探讨与交流。

第九周: 学习贯彻《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

第十周:期中业务检查及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开展评优课活动。

第十二周:评比出“谁是最称职的小主人。

第十三周:班主任工作交流会。

第十四周:迎元旦活动。

第十五周:1、进行课改研讨课活动。2、开展朗读比赛活动。

第十六周:1、优秀教案评比。2、小班化教学谈。

第十七周:迎新年活动。

第十九周:做好本年度教研工作总结。

第二十周:期终考试。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深化教学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改善评价体系,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师发展。抓好教学质量和面向全体,加强对教学质量的检查、分析和管理力度,有效提高备课组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具体工作:

根据教导处工作计划和数学教研组计划,本学期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每个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做到勤学习、重研究、多交流,积极探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新体系,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一) 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周四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倡导的高质量的、深层次的、课后教学反思的切入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

(三)做好常规工作,注重质量监控

配合教导处做好期中、期末、阶段性检测,备课组要针对自己薄弱环节,进行分析、讲评,对薄弱班科和检测中凸显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寻找存在质量问题的原因,提出扎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开好教学质量分析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促进提高。

(四)做好拉差培优工作,全面提高质量

(五)抓校本研修,促专业发展

备课组教师要积极学习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反思、教学案例,以教师教育博客为载体,努力探究新型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研究、学习模式,与他人多交流、多互动,并参与他人关于教育教学设想和方法的讨论。平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教学信息,参加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进一步学习课件、网页的制作,使其真正的为教学服务。

(六)积极参与各种比赛、开展课外活动

根据教导处的工作计划,进行口算、数学报、数学知识竞赛 。

三、活动安排:

1、教学研讨课:

周淑芝《可能性》(三年级)17周

蒋勇《条形统计图》(四年级)14周

卢成善《可能性》(五年级)15周

钱方理《统计图》(六年级)17周

附:除六年级外,其余时间可视教研组具体安排做适当调整。

2、集体备课讨论:

内容同上,时间提前一周。

3、主题交流:

周淑芝《创设学习统计与概率的高效课堂》

卢成善《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教材梳理》

蒋勇专题讲座

钱方理专题讲座

附: 具体时间视教研组活动安排

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为前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狠抓临界生为重点,积极努力地做好初三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全力以赴完成中考上线176人的任务,力争突破200人大关。

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强化管理方面

抓好本组教师的思想建设工作,加强责任意识,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团结协作,形成合力,打好团体仗,努力创建出一支和谐高效的教师队伍。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的任务是统一的、我们的干劲是高涨的,因为只有在一个和谐有序的氛围中,才能呈现出高效的工作实绩 。

定期召开年级组教师会议和班主任工作会议,布置、检查、小结年级的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具体措施:

2.继续坚持班主任早到考核制度工作

3.加强各班对学生的考勤管理

4.做好和家长的联系工作

二、各学科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具体安排

数学:

第一阶段(版块复习,分为七块)时间:2月18日——4月20日(63天)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时间:4月21日——6月18日

英语:

第一阶段(单元训练复习)时间:2月25日——4月20日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时间:4月21日——6月18日

语文:

第一阶段(知识点复习)时间:2月18日——4月20日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时间:4月21日——6月18日

政治:

第一阶段(版块复习)时间:2月18日——3月8日(初一初二) 3月9日——4月10日 (初三) 4月11日——4月10日(专题时政)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时间:4月21日——6月18日

历史:

第一阶段(版块复习)〈72天〉时间:2月18日——3月10日(古代史) 3月11日——4月5 日(近代史) 4月6日——4月30日现代史世界史

第二阶段(综合训练)〈48天〉时间5月1日——6月18日

物理:

2月18日——3月15日 新课学习 时间:3月16日——4月31日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48天〉 时间:5月1日——6月18日

化学:

第一阶段:2月18日——4月10日 新课教学(版块复习)〈30天〉 时间:4月11日——5月10日

第二阶段:(综合强化训练)〈37天〉时间:5月11日——6月18日

三、具体要求

各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坚持“严”“细”“实” 的原则,严格按照要求扎实夯基础,认真抓落实,做好讲授新课和复习阶段的各项工作。

1.集体备课

2、继续做好教材培训与各科教学研讨,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进一步落实乡镇培训,强化校本培训,学校要将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综合规划,走研训一体化之路。一是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部门组织的研修活动,继续抓好小学教师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学习研究活动;二是在各校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各科要组织全乡性教研活动至少二次以上;组织教师各类比赛评选活动。

深化课堂改革,深入课堂听课,组织讲课比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积极配合县教研室的活动,与学校通力合作,集中骨干力量继续进行课堂教学科学性、实效性、高效性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效益。一是在全面推广教学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3-5-x教学策略、“学案导学”策略,实施“以学定教”的策略;二是各学段、各学科潜心研究研究课、示范课的各个环节,全面优化课堂教学,努力使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三种课型教学效率再提高。三是结合县教育局提出的高效课堂展示月活动,在各校制定计划、自行组织的基础上,教研员深入课堂听课,协助老师提升授课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四是认真组织各科教研活动,协助各校业务教干从研究教材,落实策略、备课、上课、作业、单元检测等每一环节进行督促检查,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二、推进科学化教学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监测评估。

1、加强校本教研的指导。

教研室搭建网络信息平台(公共邮箱是longjiaquanjys@163.com ,密码:20092009),各校立足于本校实际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个人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导相结合,每周都制定出切实、高效的校本教研计划,每月都要进行教研总结,并分别于每周一和每月底发送至教研室公共邮箱。

加强教学质量的检测(抽考)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各校教师的单元检测进行督促检查提高利用效果,在期中考试时对某一个年级进行抽考,全面掌握本乡镇的教学质量情况。

3、落实好考核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落实龙家圈乡小学教师考核细则及龙家圈乡学校考核细则的有关内容,进行过程性的检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

4、教研下沉,努力培养骨干教师,并发挥其作用。

各教研员要深入课堂听课,发现培养教学骨干。在全乡举行公开课、示范课。创造条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有影响的名师队伍。

5、继续大力推行蓓蕾读书工程。

各校在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时,必须将蓓蕾读书工程作为工作的一个重点,详细、细致的制定好师生读书计划,并遵照执行。

三、加强教研室建设。

1、抓好制度落实。教研室要着力加强自身建设,认真总结教学教研工作的经验,积极向先进地区学习教学教研工作的好做法,虚心听取学校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调动全体教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教师教研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推动全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2、加强个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个人建立理论学习笔记,每学期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专注,每人在所包扶学校确立一个教学实践班级,认真备好课,每周到实践班级授课一节以上,积极推进课改实验,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总结并推广富有成效的教学经验,全面提高包扶学校教师及全乡本学科教师的授课水平。

3、以课题带动教研。教研室人人有县级以上课题,各学校校校有乡级以上课题。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根据区教师发展中心有关工作部署,基于我校发展现状,我校语文教研组制定了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我校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质量为魂,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题研究、校本培训为载体,结合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有趣的语文学习空间。课堂教学互动、高效;课题研究稳步、扎实;努力实现课堂转型,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师生的整体实力,提高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

本学期仍重点围绕课题“中华经典立体化阅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开展教研组活动。结合各类学校、年级的传统文化社团,构建中华经典与学生生活、艺术、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立体化阅读体系。继续开发、整理中华经典阅读的资源,探索低、中、高年级进行中华经典立体化阅读的学习方式研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工作目标

(一)围绕研究课题,立足课堂转型,坚持理论学习,提升学科素养。

(二)搭建多元平台,抓研训重过程,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成长。

(三)夯实常规工作,浸润研究文化,开展多样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三、具体实施要点

(一)深入学习理论,提升学科专业素养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掌握课程的基本理念,采取多种方式引导教师加深对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关内容的理解,提升教师开发教材及课程资源的能力,提高研修的实效性。

2.极倡导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与学生共读书。教师的成长离不开阅读,只有在不断地阅读中才能有思考,有提高。因此积极倡导教师成为“书卷型的老师”。对于阅读的内容,学校也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渠道。老师们可以利用学校阅览室和图书馆现有的资源,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到两本教育理论著作,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逐步领会教材、教师用书的作用,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提高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二)落实常规管理,严守学科教学质量

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常规工作,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力争取得新突破。

1.开学第一课:有序落实,督促教师和学生收拾心情,调整好状态,全心投入工作。针对上学期学业质量检测调研情况,走进部分老师的课堂,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沟通交流,帮助其明确方向。

2.扎实校本教研:充分发挥备课组长的引领作用,及时制定好各个班级语文教学计划。围绕学校课题以及教研组的目标,各备课组确定好开课的大致内容、形式和时间。从计划的制定、人员的分工,到活动的设计、开展和总结,促进备课组长策划及反思能力的提高,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让备课组活动真正动起来。狠抓年段质量,做好各年段质量调研和验收工作。学校会结合每个年级每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各备课组自行出卷。每次检测后认真分析,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捕捉提升处,提炼教学策略;发现欠缺点,提出有效的整改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备课、作业检查常态化:各年级备课组自主学习学科常规,经常对照检查,不断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青年教师主动向中老年教师请教,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考,学习活动的设计操作性强,上好有准备的随堂课。同时,向课后反思要质量,注重重建和积累。规范作业批改,注意及时跟进。各备课组之间加强交流研讨,团结合作,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三)重视教师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养

1.加强三-六年级教师培训

部编版本教材已全面走进各年级课堂,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三到六年级。首先借助市区级组织的新教材培训,让教师们整体感知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教学要求。校级层面,加强年级间教师的集体备课,吃透教学内容,研究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并就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作深入的思考和设计,做好年段核心素养下对学生应会知识与能力的梳理。教研组将加强对各年级教师备课的检查,加大随堂课听课力度,参与教学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加强青师培养,促进梯队发展

5年之内的新教师每周跟踪听课,教研活动中进行反思重建,以此快速提升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快速成长。5年—10年内的教师,努力提升理论素养,鼓励积极参与各种比赛,以赛促提升,迅速成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

3.积极参与外出听课,提升自我学习力

教师积极参与市区级教研活动,珍惜每一次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记录详细,养成及时整理、保存的习惯。

(四)开展多样活动,着力学生素养提升

1.关注拼音教学,有序推进促反思

2.验收活动,抓学生基本素养

听说读写是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其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学期我校仍将继续加强常规验收,如,一年级汉语拼音验收、一年级基本笔画验收、一年级独体字验收、一至六年级朗读验收、写字验收等,教导处将根据学生年段特点及相关要求进行阶段性检测并及时反馈,促使教师改进平时的教学。

3.竞赛活动,让尖子生脱颖而出

九月份我校将开展全校中高年级作文比赛,采用层层选拔的形式,使一批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能脱颖而出,并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这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为区作文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4.开展经典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

开展丰富多彩的经典阅读活动,与少先队工作相结合,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机会,借助浦小讲坛、地方(阅读课)等开展阅读、展示活动。结合课堂教学案例,探究不同年段能激发学生诵读兴趣,提高诵读效率的立体化学习方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学习方式。鼓励更多老师或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师生特长,一起爱上经典,爱上阅读,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共享读书收获。

四、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参加统编新教材培训一(各年级期初教材培训以及线上培训)

九月份

1.上交书法作品并选拔送市

2.参加期初语文学科责任人会议

3.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二(三年级)

4.参加区信息化能手(小语低段)课堂教学比赛

5.三-六年级校作文比赛

6.参加区小学生作文比赛

7.校内教学研讨

十月份

1.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三

(四年级)

2.

参加**市小学生作文比赛

3.

参加区低段教学现场会暨拼音教学研讨活动

4.全校朗读验收

5.校内教学研讨,作业、备课检查

十一月份

1.

参加市小语统编新教材培训四(六年级)

2.全校写字比赛(一年级基本笔画验收)

3.期中阶段性学业质量调研。

5.校内教学研讨

十二月份

1.参加市青语年会

2.参加市统编新教材培训五(五年级)

3.参加区小语评优课比赛

4.

一年级拼音验收、独体字验收

5.全校说话验收

6.校内教学研讨

一月份

三年级语文教学案例范文第5篇

我教三年级的一节作文课《写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其中有一个片断:女生灵灵满怀焦急和无奈的神情说:“我最喜欢我家的小狗的叫声,可是,怎样能写出小狗的叫声呢?”没等我开口,一个男生不加思考地说:“汪汪”。另一个生男也站出来,学着幼儿园小朋友奶声奶气拍着手唱:“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么叫?汪汪!汪汪!汪汪汪!”几个汪字把大伙逗得哈哈大笑。灵灵着急地说:“我家的小狗可会叫了,比唱歌还有趣,不信你听……”。接着灵灵模仿了生气时的狗叫,撒娇时狗叫,受委曲时的狗叫,饥饿时的狗叫,防卫时的狗叫……变化多端,韵味十足,把大伙都听傻了。我明白了灵灵的意思,她是想通过写狗的叫声来写出小狗的可爱。我立即问道:“语言文字就汪汪两个字,怎么能表现出小狗的这么多神情呢?”教室一下子安静下来了。我接着说:“刚才灵灵同学学小狗的叫声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不一样。”“那怎么表达这不同的叫声呢?”“用标点”,“破折号!”“感叹号!”同学们又活跃起来。“那就加上这些符号再读一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模仿一下小狗的行为……”场面一下子热烈了,都学起来了,五花八门。只有做不到的,没有想不到的……我因势利导就让学生以《汪汪》为题写下这篇作文,孩子们说得是兴趣盎然,写得童真童趣,我读得童心大发。是的,许多时候,我们语文教学就停在“汪汪”层面,而忽略了“汪汪”背后的东西。关注语言文字背后的问题,才是语文教学的真正问题,才是师生与文本实现对话的真实话题。

—、“汪汪”层面,“乱花渐欲迷人眼”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是精神的宠儿,她与功利无缘!”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应该不只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还要透过语言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为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古诗成为课文,进入教材,古诗本可以吟诵为主线,穿插着背景的介绍,诗眼的挖掘以及意境的构建等等,就能和诗人心心相印。但是,一句“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一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把语文课的价值取向弄得面目全非,让人无所适从,忧心重重。有的语文老师傻傻地讲,讲得支离破碎,讲得体无完肤,还演绎了一段教学版的童话。如教学“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老师让学生改“绿”字。有的改成“哄”,把老师给乐得:“你怎么这么聪明”;有的改成“艳”,老师特兴奋,感觉突然发现了天才……,有的学生还说:“王安石怎么没有安全意识,应该改成太阳何时照我还,晚上太危险。”老师都一一肯定,赞美学生大胆想象,敢于质疑,向古典挑战,很有创新精神。一节课上得热热闹闹,笑声不断,似乎是皆大欢喜。那么“绿”的背后是什么?“明月”的背后又是什么?这节课的价值又是什么?语文课的文化味呢?经典沉淀民族,人类共同认定的价值取向,这个价值取向就是文化,这样的文化是不能轻易解构的,这就是文化,这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积淀下来的文化!没有了文化就没有了这个民族!上古诗,我们老师身上一定得有《诗经》的文化,《论语》的文化,唐诗的文化,宋词的文化……这种文化穿越沧桑,流传到现在,仍然温暖着我们。而古代先贤圣人们在千古之前缄默地微笑着,看着我们仍在他们的言论中受益。只有当古典的血液在我们身上流动的时候,才是今人对古典对崇高的致敬!我们语文老师责无旁贷,千万不能上得“乱花渐欲迷人眼”,只停留在“汪汪”层面。

二、价值层面,“众里寻她千百度”

教什么是方向问题,怎么教是技巧问题。如果方向出了偏差,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只怕是“此数者愈,而离楚国愈远耳”。文本不等于语文,课本充其量是个例子,是个载体,是为学生学习语言服务的,并不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归宿在哪里?语文课教什么?当然是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内涵,揣摩语言规律,习得语言技巧,把握语言规律,提升语文素养。换句话说,我们要用教材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教材。

如张老师在教《西门豹》时,先是师问生答,充分回顾老大爷的话,接着生问师答,教师剔出每部分的总起句,最后,比较师生的回答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懂得简要和详细之间的辩证关系,简要是为了让别人抓住要点,详细是为了让另人听得明白。张老师的成功在于,她能跳出文本看文本。教学基于文本,但没有被文本所限。她关注文本本身,更关注文本的教学价值;她并不满足于学生读懂课文,着眼点在学生语言训练和发展上。所以,就这一部分的处理,她的侧重点在老大爷的语言上。显然,老大爷的话先概括后详细,很有特色,学生可以揣摩和学习到语言的规律。这样的定位,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上,无哗众取宠之心,有实事求是之意;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实实在在受益,显得质朴而本色,扎实而有效。

(一)怎么引领学生基于内容的了解,学习作者的表达呢?从这样几个方面去尝试。

1、技能性表达。

表达的方式很多元,每种方式所内隐的技能也各不相同。就语言能力形成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必须掌握的基本表达技能大体包括以下这些内容:概括和复述,仿说及表达形式的转换等。

其能力指向是:对所阅读信息的重组能力——表达的完整性、连贯性、逻辑性。教师在这些基本表达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是引领学生有效梳理文本内容,达成语言的积累的过程。

2、诠释性表达。

诠释性表达指以文本为依托,通过“丰富语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表达中深入理解和感受文本内容和形式。它的目标是指向一是文本的理解,但并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师生一问一答,而是借助文本内容,通过学生片断式的“议论、抒情、叙述、描写、说明”等,达成对文本的解释、说明、理解、评价;二是完成片断式的表达训练。

文本提供情境,使表达的指向(对象意识)更为明确。表达的内容是相关情境的丰富和解释,其包含着读者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表达的过程使学生思维过程得以外显。应讲求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并训练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表达,逐步养成遣词造句谋篇的好习惯。

三、想象补白,“东风夜放花千树”

文中写“贝壳”的语言十分有限。师生已经“预设”了描绘贝壳的语言拓展点,并主动做好展示与表达准备。学生从家里带来贝壳与大家分享,没有贝壳的就带来了自己课前画的画——他们的目的不言而喻:“秀”一下,当然包括露一“嘴”。

师:西沙群岛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多样、形状千奇百怪。瞧,它们向大家走来了!(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贝壳)。

生:我手里拿的贝壳像只小刺猬。

生:我的贝壳像一只(展翅欲飞的)白蝴蝶。

生:这个扇贝像孔雀开的屏,五彩斑斓。

生:这个小贝壳像一朵欣然怒放的蒲公英。

师:能用上前面课文里的好词,学以致用,好!

生:有的像一顶小巧帽子,我想是给美人鱼戴的吧。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棒!咱们比一比,看谁还能介绍得更具体、更吸引人。

师:你们看,大海是多么神奇,它把贝壳变得如此千奇百怪、五彩斑斓!

生:我想编一首小诗。

贝壳贝壳真美丽,小朋友们喜欢你,穿成项链送妈咪。

贝壳贝壳真美丽,大海妈妈养育你,快乐幸福属于你。

师:太好了,瞧!在我们大家的想象里贝壳竟真是如此美丽,如此动人,如此充满了情趣。现在出现在你脑海里的还只是那几个字吗?

生:不是了,是那么多非常美丽、动人的贝壳。

课堂教学,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在这样的随堂课上,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的空间里展开对话。不必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苦苦思索,在教师充分预设和有效引导的摧化下,课堂上流动着“生成“的精彩,学生说得意趣横生。

学生的精彩哪里来?一半要得益于教师适时的“点、抛、引、让”。课堂上教师要胸中有“枝叶”,才有底气“成竹待墨”,和学生一同描绘一片葱郁绿林;教师要手中有“砖瓦”,才能有交待 “抛砖引玉”,让学生的语言流转生辉;教师还要搭建一方舞台,舞出自己的曼妙,才能引来学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