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交流的概念

交流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交流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交流的概念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1篇

黎静芳

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结构中的基本材料,也是数学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正确 掌握数学概念是理解掌握数学原理、形成基本技能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基础。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把它放在极端重要的地位。

二、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

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是儿童获得概念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

所谓概念形成,是指学生从许多具体事例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一类事例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 一种形式。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辨别、分化、抽象、概括等心理活动。下面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 例来加以说明。

1.辨别不同的事例:教师提供不同的事例,让学生在直观上进行辨

1

别认识。例如,辨认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

2

1

一块圆形纸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块纸片的-;把1米长的线段平

3

1

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

5

2.分化出各种事例的属性:例如,纸片是纸质的,可写字画图,是

1

图形,平均分成了3份,其中1份是它的-;线段是粉笔画出的图形,平

3

1

均分成了5份,其中1份是它的-。

5

3.抽象出各种事例的共同的本质属性:通过上述事例的比较,舍去一些非本质的个别属性,抽象出它们的 共同的本质属性。例如,它们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4.概括:把上述事例的本质属性推广到一切同类事例中去,形成概

1 1 1

念,并用定义表示。上例受小学生思维限制,分数定义为“像-、-、-、

2 3 4 1 1 1 -、─、─……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5 10 15

需要指出的是,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中的这些心理活动的区分,是为了叙述的方便而划分的,在学生的概 念形成过程中,某些心理活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反复进行的,不一定具有那么明晰的步骤顺序。另外,这里 只谈了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心理活动,在教学某些数学概念中,还可能发生另一些心理活动,如提出假 设与检验假设等。

(二)小学生数学概念同化的心理过程

概念的同化是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又一种基本形式。它是指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 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新概念的本质特征,从而使小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例如,教学“梯形”概念时,一般是通过概念同化的形式进行的。教师直接把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 平边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告诉学生,并把梯形分为等腰梯形与直角梯形两类。教师这样的教学必须确认学生已 具备学习这一新概念的条件。在学生方面也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而必须积极进行认知活动:他们必须将“ 梯形”与自己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四边形、互相平行等)联系起来,把新概念纳入原有概念之中;他们还 必须把“梯形”与原有有关概念(三角形、任意四边形)进行分化,能辨认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最后还需实 际应用强化概念,把“梯形”纳入四边形的概念系统中,组成整体结构。

小学生到了中、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结构中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智力的不断发展,概念同 化的方式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新概念的主要形式。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基本流程的探讨

基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概念教学也有新的观念和方法。下面以 “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来探讨概念教学的一般流程。

(一)问题的提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为什么要引进分数。

教师: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二人,每人得1个,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二人,每人得到多少?

学生:半个

教师:半个该怎么写呢?

学生:半个我会写(在黑板上写“半个”)

教师:有没有更清楚、更准确的表示方法呢?——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半个,也就是这个苹果 的二分之一,可以这样表示, 1板书:-。

2

这个数有个名字叫“分数”。现在咱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小学生从整数到认识分数,是认知上的一个飞跃,分数的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它不像以前学过的数那样 可以一个一个地数出来,而是对一个确定的单位进行等分,既要表示等分的份数,又要表示所取的几份,是一 种新的数。

因此,这样创设情境,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

(二)问题的探讨:进入新课,通过学生的操作,从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探索概念的含义。

1

1.认识-

2

(1)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 1写作-。

2

(2)操作(每人手中的长方形纸面积相等,分别折出这张纸的二分之一)。

附图{图}

1

提问:图中3个-所表示的大小相等吗?(学生讨论:略)

2

1

(3)判断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否是原图形的-。(说出理由)

2

附图{图}

1

2.认识-

3

教师边演示边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圆,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把这个圆分成了几份?是怎么分的?每一 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一?

(依次出示下列图片)

附图{图}

通过观察讨论使学生知道这里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三份(强调平均分),每份是这个圆的三分之一。

1

板书: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

3

1

指导读写-。

3

附图{图}

1 1

教师提问:你能在这个圆里找到几个-?数一数。3个-合起来是多

3 3

少?(及时反馈)

1 1

3.认识-、-

4 5

1 1 1 1

(1)教师提问:同学们认识了-、-,你们还想认识-、-吗?请打开

2 3 4 5

课本,自学例3、例4后,将合适的数填在括号中,学生自学讨论。

1 1 1

(2)及时反馈:在米尺上指出1米的-,1米的-是-米。

5 5 5

1

(3)辨析:下面哪个图里的阴影部分是-,在括号里画“√”,并说明理由。

4

附图{图}

图(2)(5)将阴影部分旋转或移动,证明每份面积大小相同,是“平

1

均分”,可以用-表示。

4

图①③④中将阴影部分平移,证明“不是平均分”,因而阴影部分

1

不是-。

4

小结:判断用分数表示是否正确,首先要观察是否“平均分”,再看平均分成几份。如果是平均分,每一 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4.概括、类推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把一个圆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它的六分之一,

1

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把一个圆平均分

8

1

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平均分成12份,每份就是它的─……从

12而类推出: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每1份 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1 1 1 1

这样认识-、-、-、-……既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指出整体与部分,

2 3 4 6

强调对整体的平均分,边认识分数,边读、写分数,又注意逐步抽象,

1 1 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出─、─、─等,让学生从外部感知,逐步内化成

10 12 15

自己的认知,然后概括出这些数都是分数,从而达到让学生探索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问题的解决:是以上问题探讨的继续和深化

1 1 1 1 1 1

(1)让学生得出结论:像 -、-、-、-、─、─……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2 3 4 5 10 15

(2)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 1

以-为例,“-是一个数,它的各部分:

5 5

附图{图}

这条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是分母,表示要分的份数;分数线上面是分子,表示份数 。

此过程,教师要贯穿主动性、达标性原则,达到结论正确,学生初步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

四、结论的应用与发展

这是教学流程的升华阶段,既巩固新知和应用新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又在实践中对新知的理解有新的 见解或发现。

1.用分数表示下面图中的阴影部分:

附图{图}

1 1 1 1 1 1

2.读出下面的分数:-、-、-、─、─、─

5 8 9 11 22 25

3.折一折

1

拿几张同样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叠出它的-,你能折叠出几种不同

8 的图形来吗?

附图{图}

4.说一说

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说出分数。

5.讲故事

1

有一个西瓜,分给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吃,甲分得它的-,乙分

2

1 1

得-,丙分得-,哪个小朋友分得最多?哪个最少?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2篇

小学是学生接触和参与学习的第一过程,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小学六年级是小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达到的顶尖过程,其自身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素养都有一定的提高和晋升,英语在现代教育的不断重视下,已经深入小学教学内部真正参与教育学生,面对即将升入初中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让学生在面对英语学习时保持正确的态度,让学生真正获取学习知识,需要教师在现代英语教学课堂及教学方法上多费心思,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和质量。

一、分环节参与实践教学,实现教学课堂的高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性极强的学科,相关学习内容也比较多,语法、词汇、句型、用法等等都需从基础抓起不断落实。现在许多教师教学内容不系统,按照课本呈现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不予以补充和概括,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能真正有效地获取到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愿参与学习。因此,教学过程中需不断积极地创新出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内部内容,有条理地分模块、分环节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分环节进行了解和掌握,真正得到英语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的知识,实现现代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高效。

二、全英文参与实际授课,实现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英语学习需要他们动用他们自身的听觉、视觉等感应器官,真正有效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学生自身的视、听、说能力的培养,真正保证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不断地带动学生用英语交流和沟通,实现现代英语教学的真正贯彻落实。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催生的现代实质教学其要求以培养现代综合素质型人才为目的,贯彻落实现代教育教学,切实保障现代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小学年级的英语教学需真正重视和关注,实现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和现代教学的有效保证,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促进全面发展和晋升。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3篇

一、教师是在新课改下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人物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信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图画、运动的图像带领学生学习。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平时生活中的几何形状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教学语言可以变得诙谐幽默,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在娱乐的学习环境下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成

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遇到不会的题目时,容易灰心丧气,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

二、在新课改下对小学数学六年级教学的探索

在小学数学六年级的教学中,知识结构相对成型,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改正学生学习中的不良习惯。

教学模式应不断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小学数学六年级中出现的运算过程复杂的应用题,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首先要看清楚题目的要求,考查学生能否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灵活地运用。学生在平时要多加练习,才能够掌握知识。比如:一个圆柱形管子的横截面是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管子长度是3.5米,如果要想用铁皮包住这个圆柱形管子,那么,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在这道题中,题目考查的便是求圆柱的表面积,要求学生熟记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数学的应用就是对公式的套用,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公式需要学生记忆,对于小学生而言,不喜欢枯燥地背公式,教师要引领学生把公式分类,让学生学会总结和思考,最终提高学习成绩。

三、新课改要求创新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中学习方法很重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因为在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自己的思想,忽略了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标志,所以在师生的互动中,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又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讲课方式比较枯燥,学生没有兴趣学习,会造成学生的成绩大幅度下降,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对题目思考以后更好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样教师讲课才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利用多媒体教程在家里复习和预习,对不懂的问题要善于思考,不会的问题回到学校要主动询问教师,提高学生探寻知识的积极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可以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只有系统地为其他同学讲解出来,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识,理解数学的奥妙。其他学生也要积极努力,向优秀的同学学习,在这种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取得双赢的效果。

五、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脚踏实地的学习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变电流;平均值;物理

在交流电教学中,历届学生对交流电的有效值、平均值的理解和应用容易出错,有的乱用方式,有的忽视条件。下面笔者从一个例子出发,说明交流电的有效值、平均值在物理意义上的区别和应用时应注意的条件。

例:有一边长1 m的正方形导体框,导体框的总电阻为8 Ω。让导体框在磁感应强度为B=2T的匀强磁场中以恒定角速度ω=10π rad/s绕OO′轴旋转,如图所示。求:

(1)开始转动0.05 s内线框中产生的热量。

(2)开始转动0.05 s内通过线框某一横截面的电量。

错误解答:

(1)ω=10π rad/s T=2π/ω=0.2 s

t=0.05 s=T/4,线框转过的夹角为π/2,由感应电动势的定义式:

E==B・ΔS/Δt=2Wb/0.05 s=40 V

Q=・t=10 J

(2)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NBSωSinωt=20πSin10πt

E有效=10πv I=E有效/R q=It=π/16 C

以上错误是把交流电的有效值和平均值混为一谈造成的。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先从物理意思上看:交流有效值是为方便研究交变电流的特性,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引入的这个量,定

义为若某一交流电与另一直流电在相同时间内通过同一电阻产生相等的热量,则这一直流电的电压、电流的数值分别是该交流电的电压、电流的有效值,所以在计算跟电流热效应有关的物理量时就应采用有效值,例如:电功、热量等;交变电流的平均值要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先计算平均感应电动势,再根据欧姆定律算平均电流。平均值一般在计算通过某横截面积的电量的时候使用。

正确解析:

(1)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e=NBSωSinωt=20π Sin10πt

E有效=10πv Q=・t=12.5 J

(2)ω=10π rad/s T=2π/ω=0.2 s

t=0.05 s=T/4,线框转过的夹角为π/2,由感应电动势的定义式:

E==B・ΔS/Δt I=E/R q=It=B・ΔS/R=0.25 C

为了便于同学们理解,下面再以方波做例子说明交流电平均值与有效值的区别:

如图1,R=1 Ω。的电阻两端加±10 V的方波的发热功率是多少?

答案不难,功率和电压的正负无关,P=U2/R=100 W,那么这

个±10 V的方波电压的平均值是多少?有效值是多少?

图1

根据定义,很明显:

①平均值是E==10 V(其电压的绝对值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是10 V);②有效值是10 V(发热功率相同的等效直流电压是10 V);

如果把上面的方波去掉负半周部分(也就是+10 V方波),那电阻上的功率又会是多少呢?

很明显,只有一半时间在做功,从宏观上看,其平均功率只有一半了,也就是50 W!

图2

这个+10 V的方波电压的平均值是多少?有效值是多少?

根据定义,很明显:

①平均值是E==5 V(半个周期内平均值是10 V,一个周期内其电压的平均值是5 V);

②有效值是7.07 V:(发热功率相同的等效直流电压是U有效:.T=・,解得U有效=7.07 V);

(如果用正弦波,那么就需要有高等数学的微积分知识,对于某些学生可能理解困难。事实上为什么正弦交流电的峰值和有效值之间是根号2倍的关系以及平均值之间的关系等都是通过积分计算得出的,对于非正弦波其关系就不一定相同了,所以千万别乱套用)。

交流的概念范文第5篇

1.学习高中物理交变电流会遇到的难题

交变电流是高中物理电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与其它电学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因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而逐渐对高中物理学习失去兴趣,这也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从交变电流所涉及的知识点分析,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交变电流及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会遇到下述两个难题,也是学习交变电流的两个难点。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这两点,则学生学习交变电流这部分知识的难度就比较大。第一点,在物理磁场中,线圈所形成交流点和线圈形状、轴之间的关系。从实际分析,在物理磁场中,线圈形状、轴的改变并不会影响到线圈所形成的交流点。高中物理教师一般在讲解该知识点的时候,因缺乏对该知识点的深入分析,仅是以口头解说的方式,对该知识点进行简单分析,导致学生对线圈形状、轴和线圈在物理磁场中所形成交流点之间的影响关系产生错误理解,缺乏对交流点变化规律的准确掌握,从而导致学生对该知识点后续知识的学习受到影响。第二点,时间对交变电流表述形式造成的影响。从实际分析,随着时间的变化,交变电流的表述形式也会发生改变。当学生在结合该知识点解答相关物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对变化规律的分析,并没有将变化规律考虑在计算范围内,从而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针对上述两个问题,为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点,高中物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交变电流的教学,应当在讲解和分析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同时,对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点的应用形式和方法进行传授,并结合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点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避免因缺乏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或理解错误而影响到对交变电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这部分知识。

2.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的学习技巧

2.1结合物理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要想需要物理知识,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交变电流等电学知识。因此,在学习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的时候,为确保学生能够真正理解交变电流相关知识,可结合相应的物理概念,对涉及该部分知识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交变电流的相关概念和公式等理论知识,以便为学生解答涉及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的物理问题奠定基础。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交变电流涉及的概念、公式等理论知识有很好的掌握,并且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完成相应的物理实验,通过实验过程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交变电流相关知识,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在课后,学生也应通过解答大量涉及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的习题,帮助自己理解所学的交变电流相关知识。通过结合所学的交变电流相关理论知识,对具体例题进行分析,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深层次分析,促使学生在习题练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所学的交变电流相关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确保学生的物理成绩能够得到提升。

2.2交变电流“四值”的学习

“四值”是高中物理交变电流部分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主要是指瞬时值、有效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真正掌握四值的概念及利用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后续物理知识。因此,为更好地学习交变电流的四值方法,学生可结合四值概念对四值方法的多种利用形式进行分析,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变电流相关知识。一般情况下,交变电流的四值方法主要包括四种:

第一种是电容器上电压值的最大值代表着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范围,当实际显示的电压值超过最大值的时候,电容器会产生击穿问题,进而影响到电容器的正常使用。在实际学习中,对于电容器击穿问题的研究,学生可结合具体实验来完成,通过计算电容器的电压值最大值,并调节电压值,对实验效率进行提升,以便在保证实验结果精准度的基础上,降低实验所学时间。

第二种,利用四值方法解答涉及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应考虑交变电流功率。通过应用有效值计算对涉及交变电流功率的物理问题进行解决,能够保证计算出交变电流功率数值的精准度。若在实?H问题解答中缺乏有效值,则需交变电流功率数值及热量的计算结果就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进而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度。

第三种,对于瞬时磁力矩的计算,需考虑四值中的瞬时值。通过结合瞬时值的概念等相关知识进行计算,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四种,在物理问题解答中,电量问题的计算需要考虑交变电流“四值”中的平均值。结合平均值的概念及利用形式,能够准确计算出电量。

在高中物理交变电流的学习中,“四值”及其相关知识点是极为重要的内容。通过学习并真正理解和掌握四值的概念以及四值方法的利用形式, 可为涉及交变电流相关知识的物理问题的解答予以支持,能够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