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1篇

一、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新准则明确规定了记账本位币的定义及选定记账本位币需要考虑的相关因素,规定记账本位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中的货币。

企业通常应选择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可以按照本准则第五条规定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当考虑的因素有:

(1)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销售价格,通常以该货币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计价和结算;

(2)该货币主要影响商品和劳务所需人工、材料和其他费用,通常以该货币进行上述费用的计价和结算;

(3)融资活动获得的货币以及保存从经营活动中收取款项所使用的货币。

企业选定境外经营的记账本位币,还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境外经营对其所从事的活动是否拥有很强的自主性;

(2)境外经营活动中与企业的交易是否在境外经营活动中占有较大比重;

(3)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量、是否可以随时汇回;

(4)境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足以偿还其现在债务和可预期的债务。

境外经营,是指企业在境外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在境内的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分支机构,采用不同于企业记账本位币的,也视同境外经营。

企业记账本位币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除非企业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企业因经营所处的主要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确需变更记账本位币的,应当采用变更当日的即期汇率将所有项目折算为变更后的记账本位币。

二、外币交易的初始计量

现行制度规定,“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合为记账本位币金额记账。除另有规定外,所有与外币业务有关的账户,应当采用业务发生时的汇率,也可以采用业务发生当期期初的汇率折合”。随着我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固定不变,而是根据外汇市场供求和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的变化自主浮动,新准则适应了这一新的形势,借鉴国际准则,引入了“近似的汇率”概念。新准则规定外币交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或“近似的汇率”将外币金额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

即期汇率,通常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外汇牌价的中间价。企业发生的外币兑换业务或涉及外币兑换的交易事项,应当按照交易实际采用的汇率(即银行买入价或卖出价)折算。

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是指按照系统合理的方法确定的、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通常采用当期平均汇率或加权平均汇率等。

企业通常应当采用即期汇率进行折算。汇率变动不大的,也可以采用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进行折算。

三、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过程

老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在核算外币业务时,应当设置相应的外币账户,包括外币现金、外币银行存款、以外币结算的债权(如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和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长期借款等),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资产负债表日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而新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分别外币货币性项目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进行会计处理。另外对外币投入资本及境外经营也作了具体规定。

(一)外币货币性项目。

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者偿付的负债。货币性项目分为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货币性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货币性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等。

对于外币货币性项目,因结算或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而产生的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增或调减外币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

(二)外币非货币性项目。

非货币性项目,是指货币性项目以外的项目,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1.以历史成本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由于已在交易发生日按当日即期汇率折算,资产负债表日不应改变其原记账本位币金额,不产生汇兑差额。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基金)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的即期汇率折算,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公允价值变动(含汇率变动)处理,计入当期损益。

(三)外币投入资本及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的会计处理。

企业收到投资者以外币投入的资本,应当采用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不得采用合同约定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外币投入资本与相应的货币性项目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不产生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企业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涉及境外经营的,如有实质上构成对境外经营净投资的外币货币性项目,因汇率变动而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列入所有者权益“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处置境外经营时,计入处置当期损益。

四、新增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报告

新准则规定对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予以重述,对利润表项目运用一般物价指数变动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进行折算。在境外经营不再处于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时,应当停止重述,按照停止之日的价格水平重述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

另外,新准则19号还规定了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判断标准:

(1)最近三年累计通货膨胀率接近或超过100%;

(2)利率、工资和物价与物价指数挂钩;

(3)公众不是以当地货币、而是以相对稳定的外币为单位作为衡量货币金额的基础;

(4)公众倾向于以非货币性资产或相对稳定的外币保存自己的财富,持有的当地货币立即用于投资以保持购买力;

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差异

1.适用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符合《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小企业,按照规定可以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若选择执行了《企业会计准则》,就不能同时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而《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除不对外筹集资金、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金融保险企业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企业均应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2.会计科目设置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比《企业会计准则》少设了许多一级科目。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小企业经济业务相对简单,因此可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部分科目进行归并。第二,小企业会计核算简化或者没有某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业务,从而可少设,如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等。

3.会计计量和账务处理不同

3.1统一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在会计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等会计计量属性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而《小企业会计准则》仅要求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对小企业的资产要求按照成本计量,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持有资产期间,对资产的增值或减值无需进行账务调整,仍维持取得时的历史成本。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如短期投资中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不再冲减短期投资成本。

3.2 资产清查的处理不同。《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财产清查中发生资产的盘盈或盘亏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最终转入营业外收支,不再按要求区分不同资产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收益或营业外支出等。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更简明扼要。

3.3简化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方面,《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则要求小企业统一采用成本法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不再要求严格区分投资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的分配还是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的分配。

3.4简化长期债券投资的核算。长期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不再要求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其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而是要求在债务人应付利息日按照债券本金和票面利率计算。债券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

3.5简化了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支出(含相关的借款费用)构成。《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

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专门借款费用的核算有所简化,一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关于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判断;二是简化了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资本化金额按资本化期内借款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计算,而不再考虑购建支出的进度,不必与资产支出挂钩。

3.6简化了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计量。《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付款总额和在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相关税费等确定。不再要求按照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确定,这避免了计算最低租赁付款额过程中涉及的职业判断及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等较为繁琐的计算。

3.7在收入确认方面,不再要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是要求小企业采用发出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交易完成和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作为标准,减少关于风险与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会计年度的情况,不再要求区分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是否能够可靠估计,一律要求小企业在年末采用完工百会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

3.8简化了所得税的账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计算出当期应交的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可见,所得税的账务处理采用了应付税款法,即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费用,时间性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均在本期确认所得税费用或在本期抵减所得税费用,而不象《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规定的,作为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加以反映。这简化了时间性差异的核算。

3.9《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本公积仅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是指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4.财务报告方面的不同

4.1《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四个组成部分,小企业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并对现金流量表也进行了适当简化,无需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当期取得或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等信息。此外,小企业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大为减少、披露要求也有所降低。为满足税收征管信息需求,要求小企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增加纳税调整的说明,披露“对已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列示项目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存在差异的纳税调整过程”。

4.2取消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对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针对不同报表项目分别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等进行折算,产生的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在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单独列示。

《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对外币财务报表进行折算时,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外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所有项目进行折算。小企业既不会产生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也减少了外币财务报表折算的工作量。

4.3《小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小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这大大简化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不是更改核算方法,处理上仍保持了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致性,以便将来随着小企业规模发生变化,转换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可减少需要调整和说明的内容。因为我国划分小企业是以企业资产总额、营业额和雇员人数及是否对外筹资为标准,小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没有本质的区别。

参考文献:

[1]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11】17号)

[2]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财会【2006】3号)

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1-0184-02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特点

1.与税法处理协调一致。《小企业会计准则》较《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最大变化首先体现在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当各项资产损失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企业所得税法》也规定企业各项资产损失于实际发生时准予在税前扣除,而且资产损失确认标准也参考财税[2009]57号关于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对资产损失确认标准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较《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另一个变化体现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按照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下同)计提折旧。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折旧年限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并同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折旧年限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趋同;在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期限方面规定与《企业所得税法》也基本一致:如对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均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三年等。《小企业会计准则》在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与计量方面较《小企业会计制度》及《企业会计准则》均有较大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同时规定了具体不同销售方式收入确认的时点。收入确认与税法基本一致,从而减少税法与会计的差异。

2.在会计核算、计量等方面进行了简化。《小企业会计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按持股份额及实施控制程度分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采用权益法核算,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会计处理较复杂。《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论所占股份份额,全部按成本法进行会计核算,大大地简化了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毁损、盘亏等不再区分人为原因或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全部计入营业外支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负担的除所得税费用及增值税外均在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进行核算,均简化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费用,不需要确认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核算所得税当期计入损益的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交所得税,方便会计核算。此外,小企业会计准则对购入长期债券投资的折价或者溢价在债券存续期间内于确认相关债券利息收入时采用直线法进行摊销,不采用实际利率法。

3.采用历史成本、减少会计职业判断,方便实务操作。《小企业会计准则》较《企业会计准则》未引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概念,全部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与税法协调一致的同时,也减少会计职业判断,方便小企业会计实务操作。

4.小企业会计准则所涵盖的经济业务较少。例如,:股权支付、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等均未涉及。

二、与《企业会计准则》账务处理的主要差异

1.应收及预付款项具体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不通过坏账准备核算,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企业会计准则》则在发生损失、确认损失及损失收回时作相应处理。

2.短期投资具体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仍通过短期投资科目进行简化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主要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考虑公允价值的变动。

3.长期债券投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设长期债券投资科目,主要按票面利率核算。《企业会计准则》设持有至到期投资,按实际利率核算,计算摊余成本,并可重新分类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减值损失。减值测试时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4.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范围不同,把准备长期持有,并且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也纳入核算范围,主要设置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账务处理简单。《企业会计准则》主要设置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还需要设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方法核算,以及权益变动、投资减值等处理,比较复杂。

5.固定资产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与《企业会计准则》在细节方面区别较大,如在自建固定资产的入账时、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价值确定、折旧范围、年限、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日常修理费、固定资产盘亏盘盈、减值都有不同的规定。

6.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考虑无形资产减值,摊销时直接贷记“无形资产”科目、只能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摊销,无形资产用于对外出租时的每期计提摊销额计入“其他业务支出”。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只能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摊销。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能可靠估计使用寿命的无形资产,规定要按照不短于十年的期限进行摊销。

7.与增值税缴纳有关的核算。小企业当期应交增值税金额,可以直接根据期末的“销项税额”加上“进项税额转出”减去“进项税额”来计算,如果存在以前期间尚未缴纳或多交的增值税,也要予以考虑。《企业会计准则》要重点考虑进项税额。

8.销售商品收入具体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托收承付方式下不区分风险是否转移而直接确认收入与成本;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中发出商品时不做处理,收到代销清单时直接确认收入与成本;视同买断方式委托代销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小企业应当按照合同或协议确定的收款日期和金额确认收入,具体核算未规范;销售材料结转的原材料成本记入其他业务支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特殊销售行为收入的确认没有详细介绍,总的原则是“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小企业会计准则》这些规定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差异较大。

9.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存货盘盈、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存货盘盈冲减管理费用,固定资产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

10.财务报表填列。《小企业会计准则》只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两张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中对于应收预收与应付预付项目的填列直接根据自身期末余额,也不要考虑备抵科目。利润表中减少了一些项目。现金流量表中《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企业会计准则下,现金除了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外,还包括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的投资。《小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结构也不同,不需要单独提供各项活动现金流入及流出小计,仅提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即可,投资和筹资活动不单独设置其他与投资或筹资有关的现金流入或流出。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的影响

1.体现国家扶持小企业的法规政策落实到位。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是中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近年来,中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加大政策支持的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尽力完善社会服务,改善小企业融资。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财政服务小企业发展的切实举措,将为国家扶持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将是中国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

2.使小企业的税收环境得以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督促小企业建账建制、提高核算水平,这样做不仅有助于依法治税,加强小企业税收征管;也有助于税务机关能够根据小企业的实际负担能力征税,使小企业的税负公平得到体现,同时还使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更易落实。

3.改善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督促小企业练好内功,加强自身管理,真正提高自己的实力,提高自己的信誉度,从而让银行愿意贷款,这样的话,就从制度上解决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从而改善了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4.加强了小企业内部管理及促进自身提高。《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简便,操作方便。在当前小企业发展面临困难的时期,财政部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引导和支持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推进管理创新,必将为小企业强本固基、化危为机奠定扎实基础。

5.减轻了纳税调整负担。《小企业会计准则》在许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简化的同时,力求会计处理规定与企业所得税的规定相一致。消除了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减少了小企业在计税过程中涉及的纳税调整事项。同时也减少了税务部门对企业的征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有利于促进小企业实行查账征收。

众所周知,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有活力的会计主体,《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规范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有积极意义,将会促进小企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元芳.略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改革[J].新会计,2011,(11).

[2] 王炼.《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及其特点解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体系内容理念

一、新会计准则制定的原则导向理念

1.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遵循的理念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制定遵循了“原则导向理念”,而旧准则遵循的则是“规则导向理念”。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运用“原则导向理念”,将理念基础、指导思想、体系设计、内容安排、技术标准等融为一体,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二部分:一是基本准则。二是具体准则。

2.原则导向理念优势及影响

“原则导向说”是就某一对象或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财务报告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其并不力图回答所有问题或对每种可能情况提供详细的规则,从而避免“规则导向说”的诸多缺陷,给我国的会计工作带来了重大影响。

(1)奠定了我国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用一套公认、一致、科学的会计标准来规范。(2)有利于国际间的会计协调,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投资环境,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3)在原则导向理念下,每个企业对相同会计事项可能会基于不同的职业判断而选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因此,要求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

二、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理念

1.“国际趋同”理念在新准则中的运用

按照国际通行规则,新准则体系严格界定了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确规定了有关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突出强调了资产负债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同时,既坚持了历史成本,又引入了公允价值;新准则中的会计核算原则,保留了重要性原则、明晰性等原则,谨慎性原则作用趋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作用趋增,强调了相关性的重要,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因此,会计核算原则的变化与国际准则是趋同的。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已签署了“联合声明”,对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事实给予了确认和肯定。在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计量属性和会计政策选择等方面,新会计准则体系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但是,趋同不等于等同,在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部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新会计准则保持了“中国特色”。

2.趋同理念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里程碑。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实现了我国会计国际化由被动接轨转向主动趋同、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共同提高的新局面,体现了趋同既是方向、又是互动的基本思想,打通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有关国际组织之间平等对话、交流磋商的渠道。使投资者更加信任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财务报告,将吸引越来越广泛的投资者投资中国企业。提高我国经济国际影响力,有助于我国企业的海外上市。扩大我国企业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

三、资产负债观理念

1.“资产负债观理念”及其在新准则中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对收益的确定、会计要素的定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重要性的认识上采用“资产负债观”:即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准则时,首先规范由此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资产负债表重于收益表。我国新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的定义等方面已由旧准则下的“收入费用观”转变为“资产负债观”。《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第4条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正是资产负债观的体现。新晨

2.资产负债观理念的优势及影响

(1)会计信息更能满足相关决策者的需要,更具有相关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资产负债表对财务状况的真实公允地反映,更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营运效率,而不仅是经营结果。资产负债观理念的确立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企业将对面临的机会和风险做出正确判断,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和营运效率。企业所提供的信息更能满足相关决策者的需要,更具有相关性。

(2)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减少企业利润操纵行为、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新会计准则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表观的核心地位,提升资产负债信息质量,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限制企业的短期行为,突破了传统的单纯的利润考核概念,避免了一些企业侧重于利润表,只追逐短期利益。要求企业只有在所有者权益(净资产)增加的情况下,才表明企业价值增加了。

四、公允价值计量理念

1.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质及其在新准则中的运用

在新准则的基本准则中,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指的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相比以初始成本来计量的成本计量法来说,公允价值计量强调的是对资产的计价要坚持客观的计量,以反映资产的真正价值。资产的实际价值总是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动,相比成本计价的静态性,公允价值坚持动态的价值反映,这是新准则的一大突破和亮点。“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主要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到了运用。

2.公允价值理念的优势及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范文第5篇

【摘要】会计准则在信息质量、盈余管理、公司治理等领域有很大作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计信息与市场发展和适应,会计准则的趋同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差异性,和相同性也应该进行具体研究。

【关键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企业会计;预算执行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提高,会计准则也经历数次变迁和改善,会计准则发生了一些变化,不断进行协调,趋同以适应经济变化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很严格制定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根本含义,并且明确制定了相关会计要素需要确认的条件,并且鲜明突出了资产负债标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和完整性,事业单位的具体要求是向用户供给与事业单位情况,经济成果,预算执行等相关会计内容,体现了事业单位的管理实行状况,有利于进行综合管理,并且去做出有效的经济决议。而它们有许多的相同点与差异性,同时也有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同性分析

会计准则趋同是一个必然的形式,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进程,会计相同性具体体现在准则和什物这两个方面进行了集中体现。会计趋同与实质趋同存在差异。财务会计确实是经过三大报表,去向企业的所有者、债权人等外部利益干系团体按期陈述期财政状态的,并且和谋划经营成果和现金流使用情况。

两项准则都应该附属于根本会计准则相关方面,应该是具有对会计要素、总则、一般原则、会计报表等和附属原则这些具体内容都有了的解释和规定,这两个准则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许多不同点。两个企业的会计准则在布局、普通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报表、会计要素、补充条款等方面有很多雷同点。在结构方面,企业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同时包含了会计计量的方向、普通原则、重要的准则、报表的根本内含和具体要求四个构造。在总则方面,在拟定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准则的前提下、发展和方法是相同的。同时也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的根本是差不多一致的,以连续的经营都是二者的共同要求、在各个方面都具体分析并且都做了制订。复式记账法是事业单位和企业共同的记账的方式。在一般原则方面,一般来说这两套是几乎完全相同的,如相关性、客观性、清晰性、可比性、重要性、一致性,也就是会计信息质量。在会计要素方面,核算了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所有者权益等会计原则,随着会计准则对资产、负债、收支净额等资产计量,基本上是相同的。并且,这两套会计准则都制订了比较完备的报表系统。

三、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不同点分析

(一)会计记账基础不同

企业的会计准则在法则中已经肯定了企业单位的会计标准使用权责发生制为根本体系。而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根本制订,按照会计制度的标准,会计制度主要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业收入也可以使用全责发生制会计,但其范围是有限的,但一般不计提费用和摊销。

(二)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不同

企业的会计准则准确的标示了:企业财务报告必须是企业对外部供给的说明企业在其中一个特指的时间的财务情况和其中一个会计期间的经营效果的反应、资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内容文件。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报表的具体要求包含得有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内容,附注和其余的理应供给比较详细、充分完整的补充信息。

(三)预算管理方式不同

金融机构依据它的基本职能、工作要求以及本年的收支规划是指事业单位预算,其中重点要反应的是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变化、交易活动和国家事业变更的范围、方向,这不单是部门编制预算的根本要求,与此同时也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根本要求所在。

(四)企业预算方式不同

企业执行的是全方位预算,这是指企业是将战略作为指导目标,全方面去策划和统筹规划企业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等部分资源,从而可以达成合理使用资源和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企业预算由资本预算、经营预算、筹资运算和财务预算。它和事业单位预算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企业的年度规划在完成后是企业的董事会在商讨后进行决议。

四、会计准则趋同分析

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合差异化的准则趋同的理论基础,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会计信息质量,公司活动和经济后果角度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效果进行了实证效果和实证查验和比较全面评价。会计信息的提高其实很大一个方面也是会计准则趋同的效果。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属于研究的层面,价值相关性,盈余管理以及损失进行确认,及时性等很多方面进行查验,对会计信息所达成的效果,所得税准则,债务重组准则以及非货币资产交换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都有比较深刻的影响,会计准则趋同具有经济后果,从境外投资、市场流动性、资本成本以及企业业绩四个方面分析。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包括会计准则条款上的形式趋同和会计准则规范下的会计实务趋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济后果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部分,主要是考察实际印象的后果,很多研究发现会计信息的应用在以下很多方面产生影响,盈余预测误差、股票市场流动性、权益资本成本、公司价值、短期股价反映、长期权益成本变化、总资产、净资产、和权益账面价值与净收益方差、盈余管理、公司税负。会计其实是具有差异的,不管从哪个方面上来说,他都具有一定差异,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五、结论

通过对两个会计准则的差异与不同点研究比较分析,发现了两者的许多相同性,异同性以及趋同的地方,我认为在某些方面,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内容和实际使用两个方面的相近实务方面的趋同也是会计准则的具体表现,两个会计准则的相近主要是为让会计信息能够更好的比较分析。这些改进的内容是实现两个会计准则趋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国生.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研究[J].财会通讯,2013,(16):5052

[2]赵文娟.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J].西部资源,2014,(05):184185

[3]田晓雷.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比较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2):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