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引 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整个高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高考必考和分数占据高的课程.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抽象性和逻辑性强,大部分学生偏科非常严重,很多学生显得力不从心.由于高中数学要求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教学的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高中数学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才能够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高中数学教学常见的问题

1.教材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教材和初中数学教材比较起来在知识内容上抽象的概念增加,导致学生习惯了初中数学教材的教学方法,只要把公式理解明白,学会应用就能学好数学学科,而跨入高中后接触的抽象函数的证明和推理过程,学生的思维转变难度较大.从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无形中给学生施加了压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难度加大,导致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学习.

2.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模式依旧采用教师的讲授为中心,由于高中数学教学主要由教师对新内容进行讲解,教师成为课堂的领导者,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只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课本中的新知识,这样既不能调动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教学没有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且在许多学科中已运用到课堂中,为老师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在大多数学校,老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没有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化来引导学生.

4.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由于刚面临了初中升高中的压力,学生的学习习惯一直以老师讲解为中心,按照公式和例题来学习,强调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是学习能力.所以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处于被动,但高中数学知识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学生在短时间内未转变正确的学习方法,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信心.

二、针对高中数学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1.增强老师的教学经验

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新一代人才的培养,高中数学老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借鉴更好地教学经验,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高中数学的专业知识难度大,要求学校配备更好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培训来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可以同行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来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经验.还可以通过进修来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2.老师在教学过程要注意初高中之间教材的衔接

老师应当对初中教学方法和课本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针对刚踏入高中校的学生,老师应结合初中和高中的基础知识,在讲解新知识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把初中知识和高中知识相结合,给学生一个适应的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能力,从学生的理解能力出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去克服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要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难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只有不断去分解知识才能巩固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

4.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渐渐成为教学的一种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以生动、形象的状态体现出来,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新知识的接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多媒体像世界的窗户,学生可以从窗户看到外面更多的知识,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去进取,不断去探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 语

随着教育的改革,高中数学教学也将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方式下,老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进行经验总结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也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高效;兴趣

引言

通过本人多年高中数学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综合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目标要求.这就需要高中一线数学教师及时的进行总结,革新传统教学模式,调整作业结构.以期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那么,本文就基于笔者多年的高中一线数学教学经验,通过对数学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着重加大自主巩固模块及开放性思维模块的加入.以此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兴趣,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作出扎实铺垫.

1.传统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1机械式重复率大

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的结构模式多是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的机械式反复训练.这也是源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众多老师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试成绩为主要目标.在作业布置过程中,将可能在考试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而对于是否将所学到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就不太关注.其次,教师不仅让学生反复练习课堂布置的作业,还要学生加大课外作业的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为目标,反复的进行题海战术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整个过程却忽视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的问题,缺少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

1.2作业评价标准单一

众多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结果进行评价时,过多的将精力投入到学生答题的结果.而对于学生的解题思路及解题方法缺少相应的重视.再者,教师在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一般比较重视作业的客观评价,却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整个评价过程过于单一,缺少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再者,教师在对作业的结构进行考量时,仅重视作业的结构能否突出考试成绩的提高.对于学生在整个作业完成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解题思路及创新思维能力缺乏足够重视.这也使得学生在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遏制,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针对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新尝试

2.1调整作业结构模式、着重关注学生认知能力

通过对当前高中数学作业结构分析可知,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结构模式.整个过程忽视了学生的自身认知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至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高中数学教师对作业调整的模式,提出分类布置法、自主选择法等作业结构模式.这种作业布置结构模式可以很好的突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知能力.其中,作业分类法,就是将学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布置符合小组特点的作业结构.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避免因为作业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和挫败感.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提前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考察.根据不同小组的学习能力进行作业结构调整.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可以布置知识点联系紧密,概念交叉较多的复杂题型,以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而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要注意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性质的作业结构联系.这样更加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而自主选择法,这种作业结构方式的核心环节就是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作业结构形式,作业布置结构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种作业的结构形式可以促进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学习能力.

2.2建立多元化考核体系、突出学生学习自主性

我们知道,教师布置作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鼓励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众多教师在对学生作业结果的评价中,往往只是客观的进行结果性评价.那么,很多学生可能为了应付教师的考察,通过抄袭他人的作业答案.这种的考核方式很容易诱导学生养成好吃懒惰,抄袭应付的习惯.所以,教师就要及时的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加大对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考察.尤其加大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考察.例如学习《解三角形》课时,教师就要布置具有生活应用背景的作业,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在考察过程中,加大对学生能否利用基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基于这种多方面的作业设计原则,更加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总结

综上可知,通过对数学作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着重加大自主巩固模块及开放性思维模块的加入.尤其加大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此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作出扎实铺垫.

【参考文献】

[1]齐立伟,姚冬梅,薛有奎.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及成因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1(08).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提问是数学教学的源头活水,数学课堂因问题而精彩。高中数学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思维性特点,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如果单纯依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深入理解,而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合理的问题,不仅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点燃学生的学习思维,还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顺利开展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以期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一、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实现数学教育再创造的有效途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数学知识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核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研究数学知识,并从中挖掘质疑因素,提出适宜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驱动教学法是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的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活动,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助于实现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除此之外,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既有助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作用,也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改革,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研究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激活学习思维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才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而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思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强烈求知欲望的驱动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探究心理的驱动下进行数学学习,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讲双曲线这一课内容时,对于解双曲线方程-=1,我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这是一个双曲线方程吗?”这时有学生回答是,我又接着问:“它一定是吗,有没有什么条件限制呢?”通过这一开放性问题,激活学生学习思维,逐步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使其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入理解与学习,从而达到问题驱动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的目的。由此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以开放的思维状态思考并探索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南宋朱熹曾经说过:“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教学就要有趣,采用有趣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因此,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设计趣味性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使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主动思考的欲望,促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等比数列这一知识点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从问题出发,用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再导入课堂教学知识,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我在课堂开始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每个人拿出一张纸,然后将白纸对折32下,看一看这时的白纸厚度有多高?”然后同学纷纷照做,以便将白纸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对折,发现很难对折32次,然后我说:“如果我们要将一张纸对折32次,它将会和珠穆朗玛峰一样高,大家想不想知道,不用对折的方法怎么计算出对折32次白纸的高度呢?”学生听了感觉非常震惊,并表示出对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此时,我就以此为切入点,引入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设计这样趣味性的问题,不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记忆型知识的体验教学;理解型知识的体验教学;操作型知识的体验教学

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整体上知识水平较低的高中生来说较难以理解,因而也就难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没有把学生真正的领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使得学生没有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体会融入到知识中去,在深刻体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笔者认为,体验教学法可以充分的运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去,把数学知识分成记忆性、理解型和操作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一、记忆型知识的体验教学

数学知识是由许多记忆的概念、知识点组成的,比如函数的定义、棱柱的定义等,这些知识必须予以记忆才能更好的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实际上,在学生学习数学中,有些学生明明记忆住了有些知识点,却因为没有理解而不能学好数学,因此,记忆型知识的体验教学的重点就放在了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问提上。对此,教师要开拓脑筋,想出一些好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准确记忆并理解了,比如可以开展一个画人的游戏。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然后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包括从第一个学生开始画,一个学生只能画一笔,且大家只能用铅笔画。最后让学生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操作。等所有的小组都完成任务之后,就可以发现,必定存在着至少一组的学生没有完成任务。实际上,数学记忆型的知识就是这种游戏规则,每一道数学题都是在这种规则的约束下进行的,没有按照游戏规则参加活动必然导致失败。上面这个游戏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规则的重点性,因而也就能够运用到数学学习的规则约束中去。再如,运用到数学实际教学中去,我们以一个例子予以说明。

请问下列表达式中哪些是函数?

(1)y=sinx2 (2)|y|=sinx (3)y=sin|x| (4)y=sinx

学生如果不能理解函数的定义,那么这道题就无从得出答案。但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知道了函数的约束条件,因而很快的就可以知道答案。

二、理解型知识的体验教学

在高中数学中,理解型的知识很多,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掌握数学知识。那么,究竟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解型的知识呢。在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中,笔者认为,需要教师具有幽默感,而且能够把数学知识用幽默的比喻表达出来。比如,在进行直线与平面的教学工作时,可以举以下的例子:

教师问:今天天气很冷,如果下雪了,大家会有什么样的反映?

学生答:结冰、白茫茫很美丽、小动物会冻死……

学生以上的回答是在天下雪了的前提或假设下得出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把关键点返回到数学教学中来,继续问学生。

教师问:在一个平面上,两条直线不能交点,是什么情况?

学生答:平行。

教师问:如果在空间范围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那又是什么情况呢?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数学的问题就提出来了,学生就在教师的提问下进入了分析和思考,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学生不但提高了学习兴趣,还可以在深入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运用教师所采用的体验教学法体验到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

三、操作型知识的体验教学

操作型知识指的是需要用图、表、计算等方式来进行教学的知识。这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仅仅用直白的语言是难以让学生理解的。这种类型知识的体验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对此,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的常识或者工具进行有效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感受到数学知识魅力。比如教师在讲授坐标平移这一部分的内容时,可以进行情景设置,如下:

教师问:现在教师讲台的桌子坏了,请某个同学进行修理,但是现在桌子与同学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采取何种方法才能使得同学来修理桌子呢?

学生答:让学生走到桌子那里修理就可以了。

教师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答:还有就是把桌子搬到学生那里修理。或者把桌子搬到其他的地方,让学生走到桌子所在的地方进行修理。

教师总结:虽然有三种方法,一是让学生走到桌子那里修理。二是把桌子搬到学生那里修理。三是把桌子搬到其他的地方,让学生走到桌子所在的地方进行修理。但是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第一种,即让学生走到桌子那里修理,原因在于方法简单便捷。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引入坐标平移的教学方法了,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而且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平移坐标系只是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而不是全部,所以有利于学生很快的进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去。

体验教学法明显的优点就在于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学习并掌握知识。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不但会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而且还会激发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当然,体验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对于教师来说,要善于研究数学教学方法,把数学中一些艰涩难懂的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要密切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把这些问题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并开动脑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用自己的生活去感知数学知识,同时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赞民.构建内涵丰厚的高中数学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04期

[2]郑金才.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14期

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立体几何;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平常的日积月累很重要。作为一名高中数学老师,笔者常常会感觉精神压力大。因为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常常会上演成也数学、败也数学的景象。在数学考试中,立体几何相对其他题型更为简单,学生应该取得分数,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得不到这最该得到的分数。究其原因,笔者发现,是由于这些学生并没有形成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相关思路,换言之,就是学生们并没有形成立体几何解析中所要求的抽象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求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牢固掌握定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

定理是基础,是解决好立体几何问题的首要之处。立体几何中,定理复杂又繁多,难免不易记住。为此,笔者建议,让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小的可以随身携带的立方体,每当学习一个定理或推论时,就引导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立方体将定理或者推论进行实际动手演练,引导学生自己证明定理或推论的正确性,加深印象,使学生做到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由于定理的学习会越来越多,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回顾过去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拾遗补漏。这样一来,学生的立体几何学习基础打牢了,面对具体问题时也就会从容许多。

二、快速解题,准确图形是关键

在立体几何解题中,笔者发现,那些将图形准确画出的同学往往比图形画得不准确的学生做题更快,解题更好。由此可见,漂亮准确的图形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关键所在。一些同学往往不注重图形在立体几何中的重要作用,在做一些没有准确图形的立体几何题时,往往草草画一个图了事,这样的做题必然既费时又费力,可能还做不对。有些同学认为,高考试卷上是有图的,所以用不着自己作图,这样的理解也是不对的。试卷上的图形再好,有些时候也不能完全就靠一个图形解决完所有问题,在实际的解题中,解决一道大题,往往是需要自己画几个图形才能解决的。所以说,准确图形是立体几何图形解题的关键所在,广大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们重视图形的应用。图形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强化训练,同类题型反复练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谓见多识广在数学立体几何中也同样适用。然而,学生们的时间都很宝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下做足工夫,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立体几何出题的类型,越细越好,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得学生们一见到题目就可以马上反应出来解题的方法,并且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正确的答案。此外,教师也应鼓励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进行解题,对于不同的解题方法给与鼓励,同时鼓励同学们走上讲台,将自己的解题方法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在加深了自己的印象之时,也拓展了同学们的解题思路,有利于巩固学生们已经取得的成绩,渐渐形成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认真对待错题,反复做,总结解题思想

做数学题,出错是常常会有的情况。在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中,错误也必然在所难免。对待错误,笔者认为,必须要充分重视起来。错误反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待错误不能草草改过了事。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们准备一个改错本,将错误的题目抄下来或者剪下来粘贴到本子上,并且记下答案,同时在旁边记下解题思路。记下了并不代表没事了,教师还需要时时提醒学生们随时翻看改错本,再次熟悉解题思路,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等到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们就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当学生都能够将自己原来所犯错误的题目正确做出时,提高数学的学习成绩将不再是一个神话。

五、 知识迁移,独立推理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锻炼自己的知识迁移能力,做到举一反三,所谓知识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高中数学学习这个连续过程中,任何数学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不同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实际上,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迁移的结果。在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先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等到学生们逐渐适应了这种学习方法,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放手,让学生渐渐形成自己的迁移能力与迁移思维。

六、 联系实际,使数学走入生活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同时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有立体几何的影子。如住宅空间的丈量、墙面距离等,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既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拓展学习的空间。

总之,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立体几何的解题过程中可以通过掌握定理、准确画图、强化训练、总结解题思想、知识迁移、联系实际等方式方法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形成了抽象思维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还可以更为自如地解决以后的学习生活难题,掌握了抽象思维能力,必将使学生们受用无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