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县级图书馆科普工作计划

县级图书馆科普工作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县级图书馆科普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县级图书馆科普工作计划

县级图书馆科普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农民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涌进城市的农民工渐渐形成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阶层。农民工进城以自己的劳动谋求生活的同时,为城镇的建设、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经济、文化水平的低下,居无定所的生活方式,制约了这个群体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享用。公共图书馆作为由政府主办的、传播文化信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机构,承担着为公民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责,应把农民工纳为服务对象,为他们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

1 公共图书馆参与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意义

1.1是“图书馆服务宣言”的最好诠释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公开向社会承诺:“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向全社会传递了一个公众早就应该知晓的信息,那就是向所有的人免费开放,为大众服务是图书馆的神圣责任,利用图书馆是每个人的文化权利。当代的公共图书馆理当顺应时代要求,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把开放性落到实处。而在城市人口中占绝大部分的是城市流动人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农民工。把农民工纳入图书馆服务的读者群体,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便是对《图书馆服务宣言》服务理念的最好诠释。

1.2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内,任何公民都有权平等地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文化服务,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还特别是要重视和保障老人、儿童、学生、外来人口等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我国5.77亿城镇人口,农民工占城市人口的35%,他们在城市一般没有固定的住所,生活质量低下,没有固定的收入,相对贫困,是被排挤在城市生活之外的边缘化社会群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因具有成本优势和传播影响优势而成为必然的选择。

1.3是公共图书馆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科学发展观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那些有能力接受服务的人,还包括社会弱势群体。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享受,不受年龄、学历、身份等限制,农民工得以步入知识殿堂;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向农民工提供免费服务的前提,收入不高的农民可以享受的公共图书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此外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不仅局限在馆内,延伸服务也是其业务工作之一,公共图书馆可以为不能到馆接受服务的农民工,如建筑工地、厂矿企业等农民工较集聚的地点提供馆外的流通服务。公共图书馆为农民工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农民工通过公共图书馆为他们提供的文化服务,实现其自身素质的提高。

2 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的实践

2005年5月,南宁市文化局和南宁市建委等政府部门共同创办了南宁市“农民工文化艺术节”,借此平台,我馆为农民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活动。

2.1走出去,为农民工提供便利的文化服务

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文化服务的覆盖面,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图书馆始终在探索开展便利服务,为广大读者提供近距离的、随时随地都可获得的文化服务。农民工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根据南宁市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工一般集中于市区内的各个建筑工地,于是我们将这部分农民工列为重点服务人群。我馆每年5月以“农民工文化艺术节”为契机,到工地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活动,在工地建立“图书流通站”,播放共享工程的优秀影片,并将“公益讲座进工地”列入全年读者活动工作计划中。

2.2精心策划,为农民工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内容

图书馆的服务项目是多方面的,从图书借阅、参考咨询到开展文化教育、文化娱乐。在开展“农民工文化艺术节”期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场地内为农民工读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我们精心策划了“图书展阅”“发放阅览证”“图书捐赠”“流通站的设立”“公益性科普讲座”“免费电脑培训”等项活动。其中“图书展阅”作为图书馆一种传统的服务方式,将图书馆部分藏书带到活动点,为农民工进行图书阅览服务,满足他们阅读需求的同时,也使他们对图书、对图书馆给予关注;为了把文化“种”在工地,让农民工能随时借到图书馆的图书,我们不但为农民工捐赠图书,同时在一些工地设立“图书流通站”,将图书馆部分图书以“流通站”的形式存放在工地,定期交换,由工地派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借阅的管理。为了让农民工更多、更方便地享受图书馆的公共文化资源,我们还将“绿城讲坛”公益讲座带进工地,专家与农民工谈卫生、谈法律、谈人生,公益性的讲座把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送到需要它的地方;为了缩小社会信息鸿沟,让农民工能掌握一技之长,有利于他们今后工作或再就业,我馆从08年起还在本馆电子阅览室推出了为农民工免费培训电脑知识的项目。

“农民工文化艺术节”自2005年举办以来,我们已到南宁市市区附近将近30个工地开展了文化活动,直接服务的农民工超万人次;同时建立了7个图书流通站,有近万册图书在工地图书流通站供农民工借阅,其中桂建工地流通站还不定期地派出农民工代表到我馆挑选图书。

3 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思考

农民工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行业,本馆主要是针对农民工较集中、而且劳动强度较大的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服务的范围和时间都非常有限。公共图书馆在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中要不断地提高服务水平,需要在思想认识上有所转变,服务方式上有所改进。

3.1强化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必要性的认识

关注农民工对文化的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农民工对文化的需求,是我们为其提供文化服务的最大的理由。但长期以来大家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阅读对于他们似乎可有可无,以为这个群体缺乏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对知识技能追求的欲望。然而当图书走近他们的时候,你才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对知识的向往,虽然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学历普遍偏低,但学历不等同智力。我们设计的“知识谜语竞猜”中的“字谜”“成语谜”,有时难度颇大,都能被他们一一解破,让人不能不惊讶。农民工的智力与我们想象中文化不高、只会砌砖抹灰的“苦力工”真是不一样,为了一个不解的“谜”,执著地寻找答案那股劲,无不让人佩服。

农民工渴望受到良好的教育,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但美好生活的创造,离不开文化教育这个根基。因此,作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图书馆,作为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图书馆人,对提高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不仅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行性。只要我们提供的服务产品贴近他们的需求和接受能力,其效果是毋庸置疑的。

3.2流通站管理模式有待进一步研讨

我馆已在县级图书馆、社区、军营、村文化室建立了30多个“图书流通站”,由甲方(图书馆)提供图书并定期交换,由乙方(流通站所在单位)负责管理并开展借阅服务。但在开展流通站后续服务中,我们也发现把“工地流通站”建在工地的工棚里,方便了农民工借阅,但由农民工自己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工地人手紧缺、流动性大,给工地流通站的管理者很大的压力,管理不到位,图书就不能很好地被利用。如果把“工地图书流通站”建在公司总部,由项目部经理定期到总部更换批量图书,倒也可行,但这往往不方便农民工自己选择图书。此外,由于我们是批量转移图书,每次流通的数量也仅有500~1?000册,因此很难保证每册图书的内容都适合当地农民工朋友阅读,致使本来就不多的图书利用价值不高。目前,广州图书馆开展的“流动图书车服务到工地”应是一种比较方便快捷的服务方式。流动图书车,又有称之为“汽车图书馆”,汽车图书车定期流动到各个工地,方便农民工就近借阅。但汽车图书馆又是一种“高成本”的服务方式,需要一定财力和人力,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市级中心图书馆还可联合城区图书馆、工会图书馆、职工书屋共同搭建起为农民工服务的图书馆网络体系,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

3.3公共图书馆应对农民工开展“个性化”的文化服务

3.3.1农民工实际需求特点分析。在2006年开展“农民工艺术节”期间,我馆为农民工发放了“阅览证”,在阅览证上详细标明了南宁市所有公共图书馆的馆址、服务内容,欢迎他们能在工余时间就近选择图书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服务。其目的就是想引导农民工利用图书馆,但由于他们除了晚上有空闲时间,很少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更不用说到图书馆来看书学习了。故有必要按照农民工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相应的服务方式。

3.3.2缺乏有针对性的书刊。在《武汉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图书馆需求调查报告》(《图书馆》2008年第4期)一文中关于“农民工利用图书馆状况”调查中的问卷第27题是“如果图书馆使用方便的话,您愿意常去吗?”这是一个了解农民工是否有去图书馆意愿的问题,结果,表示“可以试试”的占51.68%,“很想去”的占35.08%,表示“没有兴趣”的只占13.2%。可以说农民工对于图书馆的潜在社会需求还是非常庞大的。换言之,86.8%的农民工是我们图书馆的潜在读者群。但单纯的没有针对性的书刊流通往往难以持久,必将最终流于形式。我们应分析农民工对图书的需求,如我馆最初为流通站的配书时,采用的批量转移图书的方法,这部分图书就很难满足农民工读者的需求,而桂建工地的农民工代表到我馆选择图书效果就好得多。为此,我们应注重分析农民工的阅读需求,由专人负责为农民工工地选配图书,这样虽然工作量大,但合适农民工阅读的图书受到了农民工的欢迎,更容易激起他们对图书的热爱。

3.3.3有效的书刊推荐及针对性的技能辅导。公共图书馆要为农民工“量身定做”一些适合于他们的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为他们开展个性化的服务,让他们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文化服务。可以举办一些实用型的讲座,如宣传关于公共社会安全、劳动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常识等方面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知识,这些深奥的理论知识,通过专家通俗的讲解,便于他们接受。此外,公共图书馆应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联合劳动保障部门等其他社会力量,争取政府资金支持,聘请不同行业的专家、技师,面向农民工推荐相关书籍,开展就业技能培训。适当购买一些适合农民工阅读的小说、农业种养、法律等等书籍,建成农民工专用书库,为农民工读者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5.

[2]文化传播网[DB/OL].[2009-01-04].ccdy.cn.

[3]吴慰慈,邵巍.图书馆工作概论[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44—45.

[4]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极业集团出版,2006:5—17.

[5]焦芳梅.公共图书馆要加强为农民工的服务[J].哈尔滨:黑龙江史志,2008(15):37,29.

[6]赵任飞.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城市农民工服务[J].图书馆杂志,2008(8):3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