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考全国二卷

高考全国二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考全国二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考全国二卷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第1篇

Dear Lesile

How are you? I have learnt your progress in your Chinese with my help and your hard work. I am writing to tell the plan that what should you do in advance.

First, let's make it at eight o'clock in school library. We can consulted a number of books about the subject there. Second, the next theme is about Chinese culture especially the Tang poems that are full of history and act. I believe you will be attractive once you put your heart. Third I need you to perpare some work. The Tang poems are based on the Tang dynasty

so you should to look through the history and great happening.

As the saying goes no pains, no gains. Chinese is so beautiful and difficult that you need be involved sincerely.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tarting our study.

Yours,

Li Hua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第2篇

不同的地区会根据当地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安排,高考使用不同试卷的省份具体安排。

2018年高考使用全国一卷地区有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2018年高考使用全国二卷地区有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2018年高考使用全国三卷地区有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海南省。

(来源:文章屋网 )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村高中议论文 命题方向 审题关

首先,必须明确高考命题方向。高考语文突出体现内容改革方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四个方面的考查,通过形成“一点四面”实现高考语文的育人导向。如2015年全国二卷作文材料中的三个候选人,与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人的梦想相呼应,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老师只有先让学生明确高考命题方向,平时训练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把好审题关。考生必须认真阅读与读懂材料,只有在掌握材料的范围、含意后才能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挖掘的议论观点,往往就是材料要揭示的某种主题。认真的考生通常能从所给材料里准确找到审题的中心词与关键语句。切记,通常所给材料不止一个主题,考生要仔细分析材料之间异同,比较分析,甚至拓展延伸,梳理出一则思路清晰的写作提纲。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传统作文对比:写作目的、要求,更明确、单一,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可见在明确高考命题方向与把好审题关的基础上,梳理出一个符合题意的观点非常重要。

关键: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进行充分议论尽量说深论透。

针对自己提出的观点并概括一个题目,围绕自己的观点就事论理,进而联系社会生活中相类似现象拓展延伸,论证时尽量说深论透,以使自己的文章更具广度与深度。

首先,用对比方法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说深论透。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与平时常常写读后感很相似,即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考生务必把“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具体的:开头简要引述材料,随即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或观点,然后要针对材料发表议论,任务驱动型写作一定要联系“任务”而作文,否则易偏题跑题。

分析时可以从正面分析阐述材料包含的积极意义,也可以从反面入手,指出情况危害,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的概念,抓住中心词与关键语句,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二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引导考生从某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写作,要求考生分析当代风采人物形成的原因,从正面阐明风采人物思想意义。

其次,点面结合或层进等方法逐层深入。

侧重在对材料中事件先就事论理,多角度进行理论分析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现象,可采用点面结合或层进等方法充分分析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正如2016年全国卷福建漫画作文,第一组由100分得到妈妈吻的奖励,98分妈妈给的是巴掌惩罚;第二组55分妈妈给的是巴掌惩罚,61分得到妈妈吻的奖励。这漫画材料作文其实就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求考生发表议论。这漫画材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话题,也是生活中学生经常遇到的社会现象、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文化社会现象。考生必须从漫画中精选材料内容进行分析思考梳理,然后从熟悉的生活题材或社会热点问题切入,联系生活实际,引领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引导考生思考个人成长方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使考生的考场作文达到较高的境界。

本作文题考场上考生若能够联系当今中国体坛上比赛项目: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举重等优势项目,国人的心态是得了冠军觉得理所当然,其他往往不看好,与漫画中妈妈100分与98分心态何其相似;而水平一般的足球只在亚洲出线就忘乎所以,与漫画中妈妈55分与61分心态如出一辙。生活中平时妈妈做家务理所当然,身体不适稍做得不好,孩子不高兴,相反,爸爸觉得很伟大等。常言道,要一把尺子量到底。现实中尺子应该是最公平的,但拿在不同人的手里量不同的人与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实,2016年全国卷漫画作文就是拿尺子者因标准不同在生活中产生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结果。考生在考场上若一味就“吻”与“巴掌”兜圈子就事论理,作文就会缺乏深度,从反面深入分析阐述论证持尺子者若心态不正,评判标准不统一,产生结果轻则影响个人前途,重则毁坏集体民族国家可持续发展,可见持尺子者把握标准至关重要。如果拓宽思维,先举出一两个与“吻”与“巴掌”类似的社会生活实例,联系生活中相类似事情展开议论由点及面,或由个人情况到民族与国家发展层面滑行逐层深入论证,自然而然地就使自己的考场作文更具广度与深度,并不仅仅停留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

再次,采用假设或因果论证方法说深论透。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针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学生作文时要使论证充分把道理说深论透宜采用假设因果论证方法。

2016年全国卷福建漫画作文,考生作文时从公平角度切入:假如每个人心中有一把尺子,总是公平公正地衡量别人,更重要常不忘量自己,我们的社会与生活就不会那么多是非纠纷;如果因为生活的世界有这样一把尺子:感情上充满温馨,道理上彰显公平,法制上体现正义,那么社会就会时刻闪耀人性的光辉。因为持尺子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所以星星之火慢慢成燎原之势,人间就会真正洒满阳光与爱意。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材料的范围而言、就写作任务而言是就事论事;就材料含意、行文中说理论证而言是就事论理。说理就是思辨,就要比较辨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绝不能只在原材料中兜圈子,必须在就事论理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生活中相类似现象拓展延伸,才能把道理说深论透,使考场作文更具广度与深度。

提醒:结尾照点题升华主题。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第4篇

热点一:考查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1.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做法完全一样,根据先行词在从句中所作的成分来确定是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若作主语、宾语或表语就用which/who/whom,若作状语就用when/where/why。表示谁的(即可以指认也可以指物)用whose。

2.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先行词和从句之间有逗号隔开,所以不能用that引导。一般情况下也不用why引导非限定性定语从句。

3.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既可以指先行词,还可以指代前一个分句所表达的内容。

例1.(全国二卷)My friend showed me around the town,?摇 ?摇?摇?摇 was very kind of him.

A.which B.that C.where D.it

例2.(北京)――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job?

――I find it fun and challenging.it is a job?摇?摇 ?摇?摇you are doing something serious but interesting.

A.where B.which C.when D.that

例3.(天津)A person ?摇?摇?摇 ?摇e-mail account is full won’t be able to send or receive any e-mails.

A.who B.whom C.whose D.whoever

例4.(辽宁)They have won their last three matches,?摇 ?摇?摇?摇 they find a bit surprising.

A.that B.when C.what D.which

例5.(江苏)Becaus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days are gone ?摇 ?摇?摇?摇local 5-star hotels charged 6000 yuan for one night.

A.if B.when C.which D.since

答案与解析:AACDB

例1“which”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指的是前面那句话。例2“where”在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作状语,修饰job。例3“whose”在从句中修饰e-mail译为“人的”,例4“which”在非限定性定语从句中代替前面整句话,作find的宾语。例5中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缺少时间状语,故选B。

热点二:考查“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在“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指人时用whom,指物时用which。

2.介词的选取根据先行词或是根据定语从句中的动词来确定,缺什么补什么。

3.“介词+which”如果表示地点的话可以等于where,如果表示时间的话可以等于when,表示原因的话可以等于why。

4.介词若放在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可以用that,which或who引导。

5.有一些不能拆开的固定搭配,如look after,take care of,depend on等,一般不使用“介词+which”这种结构。

例1.(陕西)Gun control is a subject?摇?摇?摇?摇 American have argued for a long time.

A.of which B.with which C.about which D.into which

答案与解析:C

例1中的介词与定语从句中“argue”构成动词的固定搭配argue about something,故选C。

热点三:考查名词/代词/数词+of+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这种形式引导的定语从句和介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一样,关系代词指人时用whom,指物时用which。也可以写成of+关系代词+名词。

2.此类型的定语从句还可以转化为并列句:The old man has two sons,both of whom are teachers.此句可以转化为:The old man has two sons and both of them are teachers.

例1.(全国一卷)she brought with her three friends,none of?摇?摇?摇I had ever met before.

A.them B.who C.whom D.these

答案与解析:C

例1的先行词是“three friends”作“none of”的宾语,所以用whom。

热点四:考查特殊先行词的定语从句

1.英语中一些特殊先行词,如case,point,situation,condition,occasion等翻译为情况状况时引导定语从句,如果先行词在从句中作状语,常用关系副词where。

2.当先行词为way时,作定语从句中的状语,那么引导词可用in which/that或省略。

例1.(福建)It’s hopeful to put children in a situation?摇?摇?摇?摇they can see themselves differently.

A.that B.when C.which D.where

例2.(浙江)I have reached a point in my life?摇?摇?摇?摇I am supposed to make decisions of my own.

A.which B.where C.how D.why

高考全国二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竖直平面;圆周运动;临界条件;高考链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03-03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在高考中题型有时以选择题出现,有时在综合性计算题当中出现,多与机械能守恒、动能定理、动量守恒、牛顿定律等知识综合应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的特点是:由于机械能守恒,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速率时刻在改变,物体在最高点处的速率最小,在最低点处的速率最大。物体在最低点处向心力向上,而重力向下,所以弹力必然向上且大于重力;而在最高点处,向心力向下,重力也向下,所以弹力的方向就不能确定了,分以下几种情况讨论:

第一类问题:绳拉球、水流星、外侧轨道最高点的临界问题(如图1、2所示),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即临界条件并求出临界速度。

思路:由一般到特殊。一般情况下,如果弹力不为零,则方向一定向下,小球受到重力与弹力(绳子的拉力或外侧轨道的支持力,或容器底面对水的支持力)的作用,向心力公示的表达式为G+F=mv2/R,弹力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减小而减小,当速度减小到F=0时,线速度具有最小值,此时有G=mv2/R,v=■,所以F=0为小球恰好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临界速度为v=■(注:如果小球的线速度小于■,则会做向心运动),即小球能做完整的圆周运动的条件为F≥0,此时v≥v=■。

例1 如图1中绳长为L,求小球恰好能过最高点的速度( )

A ■ B v=■ Cv=■ D ■

变式1-1 在上题的基础上,求小球在最低点的速度?

变式1-2 求小球在最低点受到绳子弹力大小?

变式1-3 如果把小球换成是盛水的小桶,问,要使水桶转到最高点不从小桶里流出来,这时小桶的线速度至少是多少?( )

A■ B■ C■ D 2■

分析:例1中答案无可非议为A,变式1-1是把临界问题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结合,由mg2L+1/2mv2=1/2mv2x,v=■,解得:vx=■;在变式1-2中由FG=mv2x/L,解得F=6mg;变式1-3例1的答案一样为■。这样在总结共性问题的过程中,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高考链接:

1.(2007年全国二卷23题)如图4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一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要求物体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压力不能超过5mg,(g为重力加速度),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

分析:这是一道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与机械能守恒相综合计算题,设物块在圆形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h=2mgR+1/2mv2 ①

物块能过最高点的条件为F≥0,mg+F=mv2/R ②

解得v≥■ ③

联立①、③式,解得h≥2.5R ④

又由于F≤5mg,由②式得v≤■gR ⑤

联立①、⑤式得h≤5R。所以h的取值范围为2.5R≤h≤5R。

2.(2008年全国统一招生 天津卷24题)如图5所示,光滑水平面内上放着一个质量mA=1kg的物块A与质量mB=2kg的物块B,A与B均可视为质点,A靠在竖直墙壁上,A、B间夹一个被压缩的弹簧(弹簧与A、B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P=49J。在A、B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所示,放手后B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0.5m,B恰能到达最高点C.取g=10m/s2,求:(1)绳拉断后瞬间B的速度vB的大小;(2)绳拉断的过程对B的冲量I的大小;(3)绳拉断的过程对A所做的功。

分析:做对这道题的关键是结合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清楚两球的运动过程,在松开手后到弹簧恢复到原长的过程中,A球静止,B球做加速运动,再到绳子断开过程中,A加速,B减速,直到绳子断了后,B球到达圆形轨道做圆周运动:

(1)在绳子拉断的瞬间,会对B做功、给B一个冲量,由于水平面光滑,小球B刚冲上轨道的速度等于绳子刚拉断时速度vB,用动能定理与动量定理都无法求出小球B获得的速度,所以分析全过程,在绳子刚断开到小球到达C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而且题目当中隐含了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B恰能到达最高点C”,即达到临界速度,临界条件弹力F=0,只有重力提供向心力,即mBg=mBv2/R,v=■ ①

这样B球在最高点的机械能就知道了,就等于绳子刚断开时B球的动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BvB2=2mBgR+1/2mBv2 ②

联立①、②,解得:vB=5m/s。

(2)在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物体获得的速度为v1

(此过程中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由能量守恒定律得EP=1/2mBv12 ①

此后一直到绳子断开过程中,只有绳子拉力对A、B做功,对B应用动量定理,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有I=mBvBmBv1②

联立①、②,得I=4N.s,方向水平向左。

(3)设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在绳子刚断开的一瞬间,绳子对A物体有向右的弹力,所以A物体离开墙面,所以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Bv1=mAvA+mBvB ①

对A,由动能定理得W=1/2 mAvA2 ②

联立①、②,解得W=8J。

总结:这是一道典型的多过程、多知识点的综合性计算题,把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与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结合起来,覆盖的重点知识点多,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考查效果,做对这道题的关键就是找着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求出临界速度。

第二类问题:把绳子换成杆或者是双侧轨道(如上图3所示)。因为杆与绳子的弹力不一样,杆的弹力可以向各个方向,在最高点时,弹力的方向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所以弹力为零是临界条件,临界速度也为v=■,如果v>■,则需要的向心力不够,需要弹力补充,即杆的弹力方向向下;如果v■,外侧轨道有弹力,方向向下,如v

高考链接:

例2(2004年全国理综) 如图6轻杆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另一端有光滑的固定轴O,现给球一初速度,使球和杆一起绕O轴在竖直平面内转动,不计空气阻力,用F表示球到达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则F(?摇 ?摇)。

A.一定是拉力 B.一定是推力 C.一定等于零

D.可能是拉力,可能是推力,也可能等于零

变式2-1 长L=0.5m,质量可以忽略的杆,其下端固定于O点,上端连接着一个质量m=2kg的小球A,A绕O点做圆周运动(图4),在A通过最高点,试讨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杆的受力:①当A的速率v1=1m/s时;②当A的速率v2=4m/s时。

变式2-2(1999年全国卷) 长度为L=0.5m的轻质细杆OA,A端有一质量为m=3.0kg的小球,如图4所示,小球以O点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通过最高点时小球的速率是2.0m/s,g取10m/s2,则此时细杆OA受到(?摇 ?摇)。

A.6.0N的拉力 B.6.0N的压力

C.24N的拉力?摇 ?摇D.24N的压力

分析:由以上分析不难得出,例2选择答案D,变式2-1,先求出临界速度v=■,v=■m/s ①

其中v1=1m/s,v1

其中v2=4m/s,v2>v,所以,杆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向下,由F+mg=mv22/L,解得F=60N。同样的方法分析变式2-2,解得F=6N,方向向上,那么球对杆的力为压力,互为相互作用力,大小也为6N,故选择B。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不知道弹力方向的情况下,规定重力方向为正方向,列出向心力公式:mg+F=mv2/L,如解出F为正值,则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方向向下),如为负值则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方向向上)。

第三类问题:车过桥,此类问题如果有弹力,方向一定向上,向心力表达式为GF=mv2/R,弹力随着速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速度增大到F=0时,此时v=■,如果速度再增大(即v>■),车就会离心而做平抛运动。

总结:这三类问题的临界条件都为弹力F=0,为共性问题。其分析思路也一样:

1.确定研究对象,对其最高点受力分析;

2.结合向心力公式,分析临界条件,求出临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