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被动语态练习题

被动语态练习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被动语态练习题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第1篇

人教版英语(Go for it)九年级上期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以rules为中心话题,让学生学会谈论允许和不允许做的事情;应该被允许和不被允许做的事情;能够针对被允许和不被允许做的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叙述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本文所涉及课时的内容为Section A 1a-2c。 这一节可分为两个模块:第一模块围绕What should teenagers be allowed to do? 这一话题展开思维(1a)、 听力(1b)、 口语(1c)训练;第二模块围绕“agrees” and “disagrees”进行听力(2a-2b)、 口语(2c)训练。这一课时的重点任务是导入新的语言。本课时为听说课。

二、 教学目标的确定

1. 语言目标

(1) 语言结构:含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hould be allowed to do。

(2) 语言功能:谈论规章制度;表达同意或不同意。

(3) 知识目标:

词汇: allow, drive, pierce, driver, license, silly, earring, instead of等。

句型: (1) I think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go out with their friends.

(2) I agree. /I disagree.

(3) Do you think sixteen?year?olds should be allowed to work at night?

No, I don??t think so.

2. 认知目标:掌握关键词汇和目标语言。

3. 情感目标:学会谈论自己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和不应该被允许做的事情。学生应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表达同意和不同意;学生应明白接受父母、老师的合理化建议对他们成长的重要性。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确定

重点: ① 如何运用should be allowed to结构表达自己对各种规章制度的看法。 ② 表达同意和不同意。

难点:含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

四、 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觉得以下环节做得较好:

(一)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

在开始上课时,师生作如下对话:

T: What do your parents let you do at home?

S1: My mother lets me go shopping on Sundays.

T: That sounds nice. So you are allowed to go shopping on Sundays. What about you, Jim?

S2: My father lets me watch TV at home.

T: Good. So you are allowed to watch TV at home.

几轮对话之后,在黑板上写出两句被动语态的句子,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在家可以做的事情,然后列出清单。在这一环节,很好地让学生利用模仿功能,对本课的重点句型有了熟悉,并能说出口。

(二) 每个阶段布置不同的任务,激励学生学会联系实际去运用被动语态

任务1. 收集个人在家允许做的和不允许做的事情。

任务2. 将每一种情况都用被动语态表达出来。

任务3. 集中各种家庭规则,讨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任务4. 展开讨论。针对校规的一些内容,用“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 because ...”or “Teenagers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do ... because ...”句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收集信息时对自己感兴趣的都能记下来,如有些学生说“My parents should be allowed me to play computer.”以及类似的错误句子。通过小组合作,有学生发现这个问题,有的能纠正,有的就举手问老师,所以我在他们的训练中反复强调主语在被动句中的位置,引导他们自己纠正错误,认识到主动句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

通过学生对不同任务的说、写,学生对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句型相当的熟悉。

(三) 操练

在学生对基本句型全面熟悉后,再通过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所列观点的赞成还是反对,达到对本课重点结构“should be allowed to”熟能生巧的运用。

(四) 拓展

学生在讨论中反复运用被动语态的句型,然后结合实际不断产出新的句子。在校规的好与不好的比较中,很多学生能表达自己的观点: Students should be allowed to wear their own clothes at school. 有很多同学就不赞成,他们认为: 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wear their own clothes. They should wear uniforms at school.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习题设计;课程标准;评价理论;最近发展区;生成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7-020-2

习题是一种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能巩固知识,检测成果,领悟方法,增强能力。因此,在非英语语言环境下,习题训练长期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

一、习题设计要分清不同层次的要求

习题训练时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和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设计习题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通过习题训练在“最近发展区”内自我构建,以便更多的学生在训练中得到自我实现。不同层次的习题其设计要求并不一样。课堂反馈题、新课练习题侧重于知识的巩固和方法的领悟;复习题侧重于能力的提升;高考模拟题侧重于应试水平的提高。因此,在习题设计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对不同层次习题难度的控制。

二、习题设计应依据英语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界定了学生通过教学活动需要达到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点的划分;对知识点的认知目标要求。

不同认识目标的要求并不一样。“识记”层次认知水平要求学生能通过回忆提取所学知识,其核心是学生对知识重视。“理解”层次认知水平是转化。它一方面包括表达方式的转化,例如,对“过去分词”在句子中成分,我们可以用限制性句子翻译、同义句改写、复句改写成单句等转化方式。所以在设计习题时我们尽可能形式多样地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它还包括语言情境的转化,即学生不仅能在所熟悉的语境中理解知识,还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新的语境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因此,教师设计习题时可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自觉运用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新语境下的英语问题,进一步对英语知识进行分析与整合和运用,这些都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更高水平的认知行为,属于“应用”层次的要求。

三、习题设计要参照评价理论

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所对应的认知行为是不一样的,参照新的评价理论,属于“识记”水平的认知行为主要包括“过去分词构成”“过去分词意义”两种方式;属于“理解”水平的认知行为主要包括“举例说明过去分词在句中成分及意义”“区别非谓语动词的用法”两种方式;属于“应用”水平的认知行为主要包括“用过去分词转换句子”“用过去分词表达句子”两种方式。

根据评价理论将课程标准的内容分解为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然后进行相应的习题设计。以“正确掌握过去分词形式与过去分词意义;区别非谓语动词与举例说明过去分词在句中的成分;用过去分词转换句子表达和在句子表达中使用过去分词”为例,可分别将其分解为以下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后,再进行习题设计。

1.“正确掌握过去分词形式与过去分词意义(识记要求)”可分解为以下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1)复习初中学习的过去分词构成方法;(2)能写出所学动词中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3)能说出过去分词应用特点;(4)会表达所学时态的被动语态。

然后根据以上内容涉及相应的习题:

(1)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分词:permit ; forbid 等。这类习题设计既要复习过则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又要重点复习高二以来所学不规则动词过去分词的构成。

(2)写出非谓语动词的表达式(填表):

教材在编排时,“过去分词”语法放在“非谓语动词”语法最后一部分教学,因此填写此表应该属于学生“识记”水平。

(3)翻译下列句子。这部分习题的设计着重要求学生掌握所学时态的被动语态,旨在复习过去分词在被动中的运用。

2.“举例说明过去分词在句中成分及意义;区别非谓语动词的用法”可分解为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1)能正确说明过去分词在句子中所作成分,如定语、状语、标语、补语等;(2)能正确说明过去分词在句中表达时间、原因、条件、让步、方式或伴随等情况;(3)能在提供的语境下区别非谓语动词的使用。

根据以上内容设计相应的习题:

(1)正确说明划线部分内容在句子中的成分。

①Dongt touch the glass because it is broken.

②The excited people rushed into the building.

(2)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写成从句。

①Seen from the top of the hill, the city looked like a big garden.(时间状语从句)

②Deeply moved by the story, the excited people stopped quarrelling with each other.(原因状语从句)

(3)单项选择题。(略)

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教授这一语法时,不顾教学实际,盲目使用陈题,结果丧失部分学生的学习信心。

3.“正确使用过去分词转换句子;在句子表达中使用过去分词”可分解为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求:(1)能正确过去分词浓缩句子;(2)能在语言表达中使用过去分词。

根据以上内容设计相应的习题:

(1)句型转换。

He felt ashamed when he was made fun of by his classmates.

When by his classmates, he felt ashamed.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第3篇

一、按照语法,以下情况时,不定式应取被动形式

1.不定式定语与它所修饰的名词性结构成动宾关系。例如:

(1)Are you going to the ball to be held

on New Year’s Eve?

(2)Give me the books to be distributed

among the students.

(3)The problem to be discussed at the

next meet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2.为了表达需要,强调不定式动作的执行者时,须用被动式,常用by结构引导。

例如:

(4)2008 Olympic Games is the first great Olympic Games to be held by Chinese.

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人首次举办的奥运盛会。

但在实际情形中,即使存在上述动宾关系,有很多句子却用的是主动形式。例如:

(5)Give me some books to read.(试与

(2)比较)

(6)He found it hard to understand.

在学生的造句和改错练习中,这一点常常造成很大的迷惘,成为一个难点。和许多其他的难点一样,究其原因,应当追究到脱离语法规则的语言习惯。在这里,简言之,就是“以主动代被动”的习惯。事实上,这种习惯并不仅见于不定式定语。试比较:

(7)She is always dressed well.

(8)She always dressed well.

其实,又何止英语如此,汉语中也有类似现象。试比较:

(9)昨天那一场他打败了。

(10)昨天那一场他被打败了。

在上例中两个句子等效,而人们偏爱采用(9)那种以主动代被动的句子,因为它更加简练。

这里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之所以用主动代替被动,是因为在自然语言中,主动语态总是比被动语态来得简练。有时还因此附带产生明确有力的修辞效果。

当然,只用“习惯”来向学生解释何以会在不定式定语中出现这种语态上的“混乱”,他们是不满意的;何况这种代替又

不是普遍绝对的。他们希望得到的是一些“规律”。

二、如果说有些“规律”的话,那么根

据经验,在以下情况时,不定式应取主动

形式

1.不定式所修饰的名词和不定式中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逻辑上的主谓关系(此时,该不定式短语可转化为一个定语从句)。例如:

(11)Bolt was the first athlete to get to

the finishing line(=...athlete who got to the finishing line).

Bolt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选手。

(12)We need someone to help to repair the computer(=...someone who will help to repair the computer).

我们需要一个能帮助我们修电脑的人。

(13)He is always the first to bear hardships(=...the first who will bear hardships),the last to enjoy comforts(=the last who will enjoy comforts).

他总是一个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人。

2.不定式与它修饰的名词是逻辑上的动宾关系,且主语是不定式中的动词所表示动作的逻辑主语或在句中能找到其逻辑主语。例如:

(14)He has a lot of work to do today.

今天他有大量的活要干。

(15)Do you have anything more to say?

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

(16)Our teacher arranged us six exercises to do at home.

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六道练习题在家里做。(us是to do的逻辑主语)

(17)Father always bought his son some

toys to play with after his business.

父亲每次出差回来都给他的儿子买玩具玩儿。(son是to play with的逻辑主语)

3.有些句子中,尽管行文上没有不定式的逻辑主语,但是从句意角度可以体会出不定式中隐含着“for sb.to do”结构。此时,不定式应该用主动式。例如:

(18)There is nothing(for us) to worry

about.没有什么可值得担忧的。

(19)That will be the only thing(for us)

to do now.

这恐怕是目前(我们)唯一可行的办法。

(20)It is a good opportunity(for us /them)to learn from the farmers.

这可是一个向农民学习的大好机会。

4.用来修饰there be句型中主语的被动不定式,常改取主动形式。例如:

(21)There is nothing to do now.

(22)There will be three rooms to clean.

(23)There is no time to lose。

5.接在easy, hard, difficult, too, best, only等若干表示形式或程度的形容词、副词后的不定式通常取主动形式。例如:

(24)The book is easy to read.

(25)What did he think was the best way to get arrested?

(26)Without anything to do,he turned

off the lights and went to bed.

已无事可做,所以他关灯睡觉了。

6.在“with/without+宾语+宾语补足语”结构中,若宾语补足语是不定式(作定语),不定式所表示的动作将要发生,且句子的主语是该动作逻辑上的执行者,此时不定式须用主动式。例如:

(27)With a lot of difficult problems ___,the newly-elected president is having a hard time.(2002上海高考)()

A.settled B.settling

C.to settle D.being settled

应当说明的是,这些“规则”都不是很硬的,就是说,都有许多“例外”:

例如:

(28)That will be the work to do.

(29)There are a lot of things to be done.

例(28)中没有出现逻辑主语,而仍采用了主动不定式;例(29)属于there be,它的主语的定语却是被动式的。

请注意:例(29)那样的用法绝非“不合规则”。应当记住:本来按照语法规则,这里本来就应当用被动式。恰好相反,上面列举的那些“规则”本身,才是越出一般语法通例的例外现象。

还应当说明,很多场合下,使用主动式和被动式都是合乎习惯的,例如:

(30)It is an easy question to answer.

(31)It is an easy question to be answered.

又如,例(28)说成

(32)That will be the work to be done.

当然也是可以的。

大抵说来,在偏于口语风格的句子中,特别是在被动意义十分明确,不会引起任何混淆的情况下,用主动代被动的情形比较常见,取其表达简洁明了的优点,而在书面语体,或者比较远离日常的陈述中较倾向于取被动形式,显得庄严准确。例如:

(33)Now let us have a check of the

engine to be tested.

(34)The machines to be repaired this

morning should be prepared carefully.

顺便提一下,英语中有许多主动与被动的用法,完全取决于各个动词本身的习惯,而不能用简单的语法或逻辑意义来推断。例如:

(35)The wood saws easily.

(36)The book sells well.

(37)This pair of shoes wears long and

washes easily.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第4篇

每课课后所编人的练习,其重要性并不是一样的,各有各的作用。编书的人是以一般学生为出发点的,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练习加以调整和增删使其重点突出,有时还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后练习进行必要的改造,从而使学生易于学习和乐于接受。如第一册第四单元Task7,要求学生完成六个句子,以达到对击aembaollt等词或短语在句中的理解。在翻译中,如果不加以提示和改造,学生很难译成通顺的汉语。这种方法就是结合练习进行讲解,即练中有讲,讲中有练,讲练结合;最后补充几个类似的汉译英或英译汉的句子来加深和巩固学生的印象。这样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学生易学易记。

2、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切忌浮光掠影,泛泛而论

每课后面的练习项目多、范围广,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每一项练习都要一视同仁,不加选择,没有重点。每次练习课,教师都应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精选出每课练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操练,使得大项目中有重点,小项目中有难点,层次分明,目的明确。对比较简单的和学生在中学比较熟悉的项目,则不必讲述,只需做几道有代表性的题目。对那些承上启下的知识点衔接的项目,则要反复练习,必要时还要增加练习。教师要把握重点和难点,必须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对教学大纲的要求了如指掌。现以第一册第四单元LanuggaeFoclls项目为例进币兑明。因动词不定式这一项目学生在中学经常遇到,只需讲解容易出错的一个问题,即/在主动语态中,动词See,hear,noctie,watch,mkae等后的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时不带ot,但变为被动语态时要带ot..这样讲解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经过这样讲解,就能达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印象深刻。

3、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切忌就题论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练习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衔接,通过由此及彼的引申、新旧知识的联系,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讲解旧知识应挖掘新的含义,而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应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第一册第五单元练习仿照例句改写句子。学生在中学对此类练习已有所了解,不要机械地用/mslltbe,Colll+dhvae+过去分词,Couldnot+have+过去分词,must+have+过去分词0套用,而应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讲清mslltbe表示推断;ocul+dhave+过去分词表示本可做而实际上未做的事情,有时也表示婉转地责备某人过去应该做某事而未做;Colldlnot+hvae+过去分词表示过去时间中的不可能判断;must+hvae+过去分词表示对过去发生事情的肯定猜测。然后做题。

4、松紧有度、灵活生动、切忌节奏单调,拖拉平淡

被动语态练习题范文第5篇

第一轮 依纲据本,纵向搜索,夯实语言基本功

初三进入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有些人认为:初三英语复习,只要围绕中考题型大量做题便可应付,似乎不必抠课本、巩固语法了。实践证明,题海战术并不理想。不少学生反映,题目做了千千万,但是一考就糊涂。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复习方法不对路,“功底”不足。

现阶段,中考英语的测试重点放在了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上。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对能力的测试不可避免地要结合对知识的测试,那种只考能力不考知识的题型是不存在的。其实对知识的考查依然贯穿着英语试卷的始终,只不过这种知识是学生经过i年积累、系统化的“活知识”而已。因此,无论中考的测试目标是知识点的检测,还是能力的考查,我们都应当从基础抓起,依纲据本,全面撒网。纵向搜索,把握重点,查漏补缺。

紧扣教材,将复习的重点放在音、词、句、篇上,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做到逐单元过关,逐册过关,将三年所学的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有机地联系,以旧带新,以新忆旧;三年学习内容并举,大跨度复习,力争在短时间内,涉及尽可能广的知识面,必要时重新安排课文顺序,将同类型、同体裁的课文并到一起复习,加强对各类课文的理解,阅读与之相关的短文,撰写相关题材的作文。

词汇与语言犹如砖瓦与房子。听力涉及到词汇的音和义,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涉及到词汇的形、义和用法,各种题型均涉及到词义及词的用法。因此,我们要重视词汇的复习,巩固对词汇表中单词的音、形、义及习惯用语的记忆和理解,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单词的用法要在文中记、在用中巩固。

第二轮 归纳比较,横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为了取得较好的复习效果,我们还要善于对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加以归纳,找出语言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摸索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才能举一反三。归纳就是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将其要点进行梳理,按照语音、语法、句法、词语用法、同义词、重点短语、句型、交际用语等予以分类整理。从而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和思维框架。

比较,是帮助我们弄清易混点、易错点,培养准确运用语言能力的途径。英语中有不少语言现象,或形似或意似,却又有各自的表达习惯和使用场合,极易混淆,所以我们要善于比较,加以鉴别,澄清易混点。诸如单词读音、词形变化、词性、同义词、代词、兼类名词、方位介词、时态、不定式与分词的区别、短暂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的区别等,都能够通过列表、图示的方法加以阐明、比较,使人一日了然。

运用口诀或歌谣复习能化难为易,提高效率。如:由“一(感)二(听)三(让)四(看)不带to,变成被动补上to”联想到feel,listen to,hear,let,make,have,see,watch及notice接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及其变成被动语态后加不加to的规律。

在该轮的复习中,我们要善于由点及面,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诸如come,get,go,have,look,take,turn等动词都非常活跃,可与不同的词构成不同的短语,在中考试题中频繁出现,仅就look一词为例,我们学过的短语有look at,look for,look after,look the same,look up,look around等。

在归纳梳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扩展知识的结构,辐射要远,覆盖面要大;另一方面,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常考点,理出语言的特殊点,代表性要强。从音、词、句、篇的不同角度归纳知识间的异同点,理清知识的结构,可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一次知识的归纳就是一次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根据语法脉络复习,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有利于直接与中考题挂钩(因为单项选择题正是按照名词、代词等词类的脉络及句子的种类、类型等句法脉络来命题的,另外,短文改错题的设错思路也大致如此),有利于横向贯通,形成知识网络。

第三轮 综合训练,熟悉题型,提高应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