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水利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大量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图纸、声像、实物等资料,以桐乡市水利局为例,现拥有室藏六大门类传统档案,涉及文书、科技、行政执法、水资源、会计、特种载体等方面,是桐乡水利建设成果的历史记录,也是未来水利事业更大发展的重要信息资源和决策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对档案的传统管理模式和利用方式提出了挑战,转变水利档案传统工作理念和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桐乡市水利局档案室紧跟数字化建设步伐,已完成室藏档案数字化案卷级、文件级全文扫描并挂接图像。现结合档案工作实际,谈谈水利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实施。
一、实施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期工作
1.加强领导,规范管理是实施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保障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领导重视和支持,水利档案数字化也一样,局领导具备良好档案意识,建立档案领导小组,健全档案工作网络,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规范,使档案数字化工作有章可循;在日常工作中,促进档案数字化工作与其他业务科室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把档案数字化工作纳入全局工作计划,作为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列入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
2.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是实施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前提
水利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档案信息,发挥档案信息的快捷传递、方便利用等优势,由于水利工程档案数量大、形式多,只有推行档案数字化建设,才能有效地保护传统载体档案原件。我们对室藏存量保管期限在永久、长期的档案摸底统计,约有19多万页需要数字化,如此巨大的工作量仅靠本局档案员是难以完成的。我们制定“自建与外包相结合”的方案:(1)目录数据库建设和新增档案全文数字化由局档案室负责;(2)存量档案数字化全文扫描采用外包方式;(3)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两方面同步建设;(4)为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要求外包方在数字化过程中严格遵守《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
3.加强投入,完善设施是实施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后盾
水利档案数字化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了档案数字化专项资金;引进了“龙宇”网络版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搭建了科室之间的网络应用平台,在档案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登记备份过程中实现同步数字化,在获得许可权限下还可通过网络查阅档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硬件方面:建成了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微机房,配置了档案专用服务器、更新了计算机、高性能双面打印机、高速扫描仪、数码相机、防磁柜等现代化档案办公设备,确保档案数字化建设顺利进行。
二、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施
1.建立统一规范体系
将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落实到每个环节,对六大门类档案数字化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实行统一,按照《桐乡市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桐乡市综合档案室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试行)》的要求,确定工作流程:各业务科室形成的数字档案由各科室按分类号在龙宇软件中录入案卷目录及卷内目录,以纸质档案目录数据库为依据,将每一份图像文件命名为档案目录数据库中该份文件的档号;设定扫描技术要求:永久或长期保存的采用彩色模式扫描、普通文件采用黑白二色,分辨率选择200dpi;一般纸质过薄或超厚的采用平板扫描,纸张状况好的采用高速扫描方式以提高工作效率;图像先扫成JPG格式,经过图像处理之后,采用多页tiff格式存储;用于批量挂接代替原件保存、利用及移交综合档案室。保证水利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
2.建立高质量的数据库
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准确完整的目录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一是按照局档案分类方案,按目录进行规范条目录入,共录入电子目录 2.6万条,基本实现室藏档案目录机检,满足快速检索利用的需要;二是对2001年以来室藏的永久、长期(30年)档案利用外包方式进行扫描和挂接,共完成全文扫描扫描19.7万幅,并全部在桐乡市档案局进行了登记备份;三是加强数字化工作质量控制,在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存储、数据校对、数据挂接、整理还原、案卷入库时层层把关,确保扫描件符合桐乡市纸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的要求,目录数据与全文数据挂接准确无误,使档案查询效率高、使用方便快捷,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经济建设的水平。
3.建立数字化后期保障机制
(1)档案信息化基础建设
随着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截止目前,勘探设计企业档案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已经相当完善,普及率较高,但是到目前为止,很少有档案管理网站的建设,档案管理网站系统可更好的实现档案资源的服务工作。截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40多项与档案信息化有关的标准,但是这些标准过于陈旧,且标准间内容不一,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很难实现档案信息化标准的建设执行。
(2)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缺少资金投入。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巨大资金投入的建设,目前,多数企业对档案的管理不重视,导致资金投入不到位,难以有效的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我院已将档案管理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受到科技资金数额的限制,仍难以实现网络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3)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
从信息产业部的统计数据可知,我国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与人才的需求是极不平衡的。尤其是档案管理方面,企业忽视档案的重要性或仅仅重视档案专业知识的需求,而忽略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培养,导致在档案信息化的管理与维护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针对勘探设计企业来讲,人才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当前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质过低,虽然可进行基本技能操作,但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与教育;第二,缺乏具有信息化专业只是的档案管理人员,在软件系统的开发、使用与维护过程中,受专业信息知识的限制,一旦系统出现问题,只能寻求技术人员的帮助,不仅浪费时间,同时也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速度与质量。
(4)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完善。
目前,勘探设计企业档案资源的质量与数量都得到很大提高,多样化、多途径成为当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特点,档案资源需求也呈现出全面化与丰富化。但是,多数勘探设计企业内部部门间沟通不足,缺乏沟通与协调,无档案信息化合作意识。由于各部门间软件环境不同,导致一次输入的资源难以多次利用,或难以进行转换,这样,必然会出现多次重复性劳动,严重影响了信息资源作用的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
2 勘探设计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档案信息化工作体系
只有构建了相应的工作体系,才可以更加顺利地建设档案信息化。具体来讲,要明确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贯彻执行电子文件管理等相关规定,同时,构建电子文件管理机制,以便全程管理电子文件。要结合档案法,赋予档案局相应管理职能,在信息化建设中,档案部门积极协调,对工作体系进行统一建设。另外,在电子政务建设中,也需要适当提升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比重,以便同步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对法规制度等进行完善,规范工作行为,编制档案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和工作任务分解表等,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以及责任单位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检查和执法。
(二)推进档案数字化和资源共享
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结合这个中心开展其他工作,要将档案数字化和资源共享作为工作重点。首先,逐步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按照相应原则,科学编制工作计划,强化监督检查工作,以便顺利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在用户使用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还要构建档案数字化目录,投入相应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各部门协同工作。此外,实行纸质和电子文件双归档制度,并关联并存规定范围内的文本和图形文件,实现档案全文检索。其次,要逐步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结合相关标准,统一构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有机融合本系统和办公系统,在网上操作信息的生成、整理和归档全过程。
(三)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手段
档案信息化建设主要目的是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创新档案信息服务手段;可以提高档案信息远程查阅利用服务能力,结合我国相关规定,科学设定档案公开级别,并构建档案信息资源网上公开评估体系,主管部门以固定形式向指定网站上需要公开的信息,各级档案部门借助链接方式整合相关资源,逐步完善档案信息资源网,实现档案信息网上查询。对于部分无法公开于网络上的档案,可以应用政府信息申请公开程序,对使用者身份信息确认之后,提供远程查阅服务,借助于网络检索,相关人员可以更加便捷地查阅档案。安全建设也需要引起重视,要及时升级各种杀毒软件,应用先进的身份认证和网络监控技术,同时强化访问控制,对标准进行构建,明确规定备份机房和技术条件,保证档案信息安全。
3 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在于提高档案信息为企业各项建设服务的能力。建设以数字信息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内容的数字档案馆,加快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并结合企业的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的需要,不断充实、不断完善;构建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科技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和科技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企业档案信息共享的安全保密机制;引进和开发必要的数据库,以满足企业市政设计人员的研发工作需要。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实现途径
企业档案管理多是采用手工作坊式的操作。各种归档材料从形成、归档、整理、保管到利用都是手工来完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使海量纸质档案变革为胶片化、数字化档案,将传统档案馆变革为数字档案馆。为此,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向网络化、计算机化方向发展,通过网络、计算机、图文扫描、光盘存储及其他存储模式等先进手段,对数字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三)档案信息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建设跨企业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以资源共享弥补资源的不足;二是做到馆藏档案数字化和现代文件归档的电子化,建设企业电子文件中心;三是积极探索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政务建设有效衔接的途径,使档案信息资源与企业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实现对接。 企业档案数字化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电子档案管理的难处。一方面,现有档案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努力使自己成为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企业档案部门也要加强人才结构的调整,有计划地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加快实现计算机技术与档案专业技术的融合。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 电子公文 业务素质 规范化
数字档案馆应组织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包括目录、索引和全文)进行查阅。因此,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艰巨、滚动发展、技术难度相对较高的系统化工程,并且需要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来开展。
一、数字档案馆目标
从信息化建设的全局高度出发,针对档案信息集成化管理的需求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开发和搭建数字档案馆的基础运行平台等基础性建设工作;目标是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实现数字档案资源的集中、统一和规范化管理,实现电子公文的网络化鉴定、归档、分类、接收、存储并按照使用权限提供网上检索利用,在标准规范、软硬件平台与系统、数字资源的开发、保存与利用等方面积累成熟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方法,我数字档案馆的滚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网络服务器基础设施建设。
目标是监理稳定可靠的支持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存、方便管理和高效访问的网络安全服务平台,包括不间断电源、防火墙、隔离集线器、网络设备的购买、安装、调试与配置,以及用于网络安全管理网关软件、入侵检测系统、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等基础软件系统的建设。
2、档案资源接收处理、统一存储与服务利用的集成化运行环境的建设。
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存储服务器(包括网络在线存储及备份、离线存储与备份)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部分应用软件系统等的购买、二次开发(集成接口和个性化开发)、实施、测试和运行维护等。
3、建设电子公文实施归档的系统。
初步形成文档一体化归档模式和基础运行体系,开展网络归档方案设计,制定电子文档一体化归档标准、规范,确定电子档案的保存格式及显现方式,与办公自动化系统进行集成,实现电子公文的网络化鉴定、归档整理、移交接收、存档保存目标,通过开发必要的接口圆形系统,为实现电子文件的网络一体化归档奠定基础。
4、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机器资源的综合管理。
结合学习档案馆现有的馆藏情况,开展对重要的急需保护的和利用率较高档案进行数字化,包括历史档案、需要抢救的纸质档案(自己模糊不清晰、图纸等)、找平档案、声像档案以及利用率较高的资料档案等,建立馆藏数字化加工的技术标准体系,规范数字化过程的工作流程,实现馆藏数字化形成的数字档案与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的集成管理与统一存储。
5、建立档案馆内部的集成化信息管理平台(档案馆内部业务系统)。
整合馆内所有门类的档案信息(包括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会计、声像、人事等),实现馆内档案信息的集成与共享,为档案馆内部的集中、统一、规范化管理,为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档案的收、管、用提供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
6、建立档案信息服务网站(档案馆对外服务系统)。
通过对现有网站系统进行改造,将开放档案信息、档案编研成果等进行综合整理,按主题进行系统化整合并与档案信息服务网,为各部门检索查询开放档案信息提供网络化服务;将各部门需要经常查阅的档案信息按权限分为立档单位提供网上查询系统。
7、综合数字档案馆项目的开展,培养档案馆的开展现代化管理的拥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通过项目实施、应用培训等调动档案馆内部业务管理人员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人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档案馆现有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档案馆未来开展现代化管理积累技能更全面、业务素养更高的人才资源;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总结现代档案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在国内档案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二、系统范围与任务
数字档案馆的网络、服务器基础设施及信息系统的建设方案与系统实施的范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首先应根据项目目标与经费等确定数字档案馆的实施范围。
1、系统建设范围、
(1)业务范围。数字档案馆中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将支持档案业务工作的信息化方式开展,包括电子档案收集、整理、移交、接收、归档、管理、查询、借阅、利用、转档、销毁等覆盖档案工作全过程的业务活动;支持各业务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与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业务流程集成、信息共享与数据同步的自动化处理。
(2)档案信息范围。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档案信息应包括档案馆接收和保存的各门类档案的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同步的自动化处理。
(3)接口信息范围。实现档案工作与各归档单位之间的业务集成与共享信息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及交叉信息的同步更新。
(4)系统日志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信息)范围。包括各类用户使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详细跟踪记录,并根据需要提供对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日志信息进行分析、统计,提供辅助管理。
(5)系统用户范围。支持档案馆各部门业务工作者开展档案馆内部的各项业务工作,包括档案数据的增、删、查、改、统计、打印、转入、转出等;支持档案馆领导对档案信息系统中档案信息和日志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统计等。支持其他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网络查询档案信息;至此后档案馆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人员通过网络对系统进行安装、配置、运行、维护、数据批量转入转出、数据备份与恢复、系统备份与恢复、用户授权等。
(6)系统功能范围。的哪敢管开展需求分析提出的系统功能作为约束系统的功能范围。系统建设的某一阶段需要在锁定需求的前提下,规划系统功能。
2、系统建设的任务。
(1)确定系统目标。明确系统建设的任务、范围和总体需求,制定项目工作计划。
(2)需求分析工作。对现有应用系统进行现状分析,进一步将档案管理的详细业务流程、信息管理需求、接口需求等进行明确,由开发方与需求方密切合作、碎石沟通,锁定档案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
(3)详细设计工作。在需求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开展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详细设计工作,主要由开发方完成,需求方确认。
(4)系统开发与测试工作。
(5)用户测试与系统试用。
(6)系统实施工作。
(7)系统运行维护、升级和改进。
关键词: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策略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产业中的基础性工程,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顾名思义,是以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数字技术为基础,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各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借助网络化的形式实现各环节之间的科学联系,进而形成良性运作的农业科研档案信息库,以供相关农业科研人员进行资料查询和信息检索。而农业科研则是推动农业事业长远发展的助推剂,注重对农业科研档案的科学管理对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更为良好地保存农业科研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价值
1.1提升管理效率
农业科研档案工作以农业服务为宗旨,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把不同载体的农业科研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以网络化的形式互相链接,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库,有利于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极大程度上节约了农业科研档案的人力投入和成本投入,实现资源共享与传承,切实有效地满足科研人员的档案查询、借鉴与存档,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各项资源进行高效配置,优化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结构,以便更好地为相关科研人员所服务。
1.2保持档案完整性
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有利于保持档案完整性,防治档案丢失现象的发生。农业科研档案管理是在农业科研研究工作基础上逐步完善的,传统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以纸质管理为主要方式,但是因我国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起步较早,传统纸质化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极易发生变质,特别是在每一次查阅过程中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耗,这对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对此,以数字化为主要途径开展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科研档案的损坏,实现由纸质资源到数字化资源的系统转换,为农业科研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奠定基础。
2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策略
2.1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
要建立健全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科学进行提供良好的外部框架,从而更好地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数字化管理方案,不断提高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效性。农业科研单位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符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其朝着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相关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保证各项制度内容的贯彻与落实,强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保密程度。
2.2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要加强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奠定重要的硬件基础,确定技术路线、技术结构及基础平台功能,并做好相关的安全保障措施。不断增强农科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含量和技术化含量,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以计算机录入的方式对农业科研档案的各项内容进行科学配置,相关人员要对农业科研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各项设备进行更换,结合当前时展的现实情况充分发挥现代科学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平台,连接农业科研单位的内部系统,将档案的形成、整理、传输和归档等内容放置于同一个系统平台之中,实现各模块之间档案资源的共享互惠。
2.3构建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研档案管理队伍
在专题报告中,全军各大单位卫生部门信息中心不仅总结了2009年落实总后卫生部五项重点工作的成绩,而且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介绍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
总后卫生部信息中心刘运成主任对各大单位卫生部门信息中心做出的成绩予以肯定,总结了经验,并部署了2010年的工作计划。刘主任指出,全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2010年应做好进一步完善疫情直报信息系统、扩大卫勤机关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范围、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制定信息化标准及系统研制、完善仓库信息系统、组织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等六件大事。
多名专家在专题讲座中分别交流介绍了一号工程、二号工程、电子病历及应用、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计划设想,国家卫生部信息中心领导与医院信息化专家介绍了国家居民健康档案和国外数字化医院发展思路及趋势。
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十二五”计划设想总体目标为,统筹规划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化卫勤”工程,拟初步实现全军卫生资源动态管理、全军卫生活动动态监控,并拟在数字化医院、数字化疗养院、数字化门诊部、远程医学等建设方面有所突破。重点任务在于建成卫生系统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卫生网络服务平台,与国家接轨,建立军人健康档案,并完善体制与政策、标准和法规,做到“统一领导,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协调发展。需求牵引,技术推动。整体优化,综合集成”。
总后卫生部张雁灵部长在讲话中指出了“十一五”以来军队卫生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他指出,过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统筹规划不够有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人才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同时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全面实现“数字化卫勤工程”。主要表现为: 搞好整体筹划、建立综合平台、加强数字化信息系统配套建设、加强数字化医院、疗养院建设、提高远程医学系统应用水平,逐步实现广大官兵就医“一卡通”、推进卫生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大信息基础建设力度。最后,张部长指出了在工作指导上需要重点把握“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加强击中统一领导管理、加强信息基础建设、加强卫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几个问题。
与会代表在讨论过程中,进行了积极发言,为全军卫生信息化发展献计献策。与会代表表示这是一次成功的、求真务实的大会。这次大会不仅总结了过去,而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卫生信息化发展方向,对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每周卫事
国务院通过公立医院
改革试点指导意见
据新华网消息,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1至2个城市或城区试点。
会议强调,公立医院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改革主要任务包括: (1)优化公立医院布局,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 (2)积极探索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增强公立医院活力,进一步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3)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来补偿; (4)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5)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
《意见》的原则通过,意味着医改的重头戏之一的公立医院改革即将迈出重要一步。同时,既然是先期试点,就意味着各地将因地制宜探索改革的具体路径,譬如: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管办分离、补偿机制等核心命题。
卫生部召开
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
1月28~29日,2010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说,2009年全国医政工作者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为主线,做了大量工作。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状况仍有待改进,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医政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任重道远。
2010年,医政工作要继续建立和完善医政管理法制体系、准入体系、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在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推动医政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卫生部与清华大学签署
卫生信息化合作协议
1月26日,卫生部与清华大学签署卫生信息化合作协议,卫生部副部长尹力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卫生部与清华大学开展卫生信息化合作研究,有利于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在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是下一代互联网领域具有的雄厚科技力量,以及长期以来参与国家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支持卫生信息化学术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加速卫生信息化的规划研究、标准制订、成果转化、试行推广等工作的开展。
清华大学副校长康克军表示,卫生信息化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清华大学将发挥科技优势,以及长期以来参与国家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在卫生信息化总体设计和科学研究方面与卫生部开展合作,配合新医改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培养卫生信息化亟需的人才。
北京医师多点执业将合法
1月31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介绍,北京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的制度方案,已于近日被卫生部接受审批,预计今年上半年可获批准执行。下一步将完善相关制度,约束公立医院医师,在完成本职岗位工作后,才能利用业余时间到其他各类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并且不能加收诊疗费。
医生“自由”了,有利于缓解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问题,关键问题是收费必须合法,必须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坚决遏制医生走穴非法牟利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