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范文第1篇

一、激发音乐学习的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激发初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可以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起到保障作用,能有效提高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目标得以顺利达成。通常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张贴一些著名音乐家的图片或与经典音乐有关的图片,形成音乐学习的“磁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音乐的基本知识,使其音乐素养在无意中得以提升的同时增加了乐曲锻炼的热情。

对于课堂教学或音乐训练而言,科学的导入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学成功的良好开端,更是音乐锻炼效果的有力保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音乐教学的良性循环。当然,我们这里的“科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符合学生生理需要,毕竟,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生理变化的重要阶段,因此,这时我们选取导入的图片、音像等资料一定要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为了课堂的活泼而拔苗助长;二是导入要做到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堂的转化,不能有过多的“作秀”嫌疑,为了导入而导入,最终失去导入的作用或起负面效果。

二、找准训练的灵感来源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是在长期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是认识上质的飞跃。在音乐课堂训练中,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教学的客观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教学情境,将教学情境作为诱因,引发并唤起学生的精神需要,既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灵感,又能点燃学生的艺术火花,积淀全面的音乐素养。

许多时候,音乐训练的主导者往往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因此,对我们教师而言,只有找准训练的灵感(当然,前提是这个灵感一定要符合科学与学生的兴趣、需要),才能真正让初中学生在课堂训练中产生兴趣并愿意跟随教师的要求与灵感“走”。基于这样的因素,笔者在音乐教学中一直关注新的歌曲或流行音乐,经常合理地把流行音乐中有文化、有内涵的元素运用到课堂。如,周杰伦的《青花瓷》、王力宏的《十二星座》等歌曲,流行一时,不仅节奏欢快,也令青少年着迷,其中植入的东西方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在课堂训练中,把这些乐曲作为重点并和教材进行对比、分段练习,不仅使课堂风格更加活泼,也满足了初中学生追星的梦想与需要,在提升音乐素养中积淀了文化,实现了音乐的美育功能。

三、运用迷人的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语言的三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起着核心作用。在我们自然界中到处存在着音乐,到处存在节奏。如,鸟叫声,流水声,敲门声……这些大自然的韵律都能给艺术家带来创作灵感。同样,如果课堂上能恰当地运用节奏练习,会使学生积淀音乐素养的同时带来创作上的灵感。

“鼓”是非洲音乐的灵魂,非洲人通过错综复杂和变幻多端的节奏创作出了风格迥异的迷人鼓乐。笔者在教学“非洲音乐”欣赏时就运用了大量的节奏练习。根据非洲鼓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先后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打了一组节奏,再自由组合变幻出不同的节奏。这样一来,学生们非常感兴趣,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可以组成自己的打击乐队,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器皿”。这样的想法既独特又新奇!节奏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非洲音乐的兴趣,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活跃了整个课堂气氛!

音乐素养范文第2篇

一、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修养,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表演作用

做一个敬业爱岗的好音乐教师,必须挚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爱学生,还应具有较高的素质教育理论水平,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一专多能的本领。职业学校的音乐老师不仅要能歌善舞,还要对主要音乐家的生平事迹,对经典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等很多方面也切实掌握,在音乐欣赏方面,要能扩大学生音乐视野,发展他们形象思维和欣赏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开拓视野,广泛涉猎,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此外,对指挥、创作、配器等技能也应有所选择地掌握。音乐教师还既是教师,又应该是演员。

二、情感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先导

教育家苏霍林斯基在他的美育论述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首先内涵着扣人心弦的讲话艺术,没有话语,就不能接近音乐这个了解感情最细腻的境界。”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语言,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这种情感语言,正确感觉和理解音乐的内涵,就需要有生动精炼的语言,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音乐是情感艺术,情感艺术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教学中的情感陶冶是通过学生复杂的情感体验实现的,而音乐对人的情感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一节音乐课,利用包含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情感的歌曲,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的艺术形象,调动学生内心情感上的共鸣,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用音乐这把钥匙去开学生情感的大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美好感情,从而培养出美好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观,树立高尚的道德、远大的理想,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三、通过音乐欣赏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音乐欣赏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贯彻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欣赏教育对青少年思维力、创造力潜能的激发,以及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有着极其良好的促进作用。从音乐审美体验中获得了真善美。

四、丰富的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

音乐教育不仅在课堂上,而且还要延续到课外音乐活动。尤其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既是课堂活动的延续,也是发现、培养和造就音乐人才的好园地。课外活动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可以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文艺会演,举办校园歌手赛,音乐故事演讲,诗歌朗诵音乐会,音乐欣赏会,课前一歌等。这样既可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在活动中还可发现和培养人才。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一方面的兴趣的特长,组织音乐兴趣小组,如舞蹈队、合唱队、乐器队,这些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定时间、定地点开展活动。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可以培养学生音乐表演能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推动其他学科的学习等。也为将来的就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五、加强音乐素养教育,挖掘创造思维能力

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学生唱歌,学生还要看、要听、要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破除学生对音乐的神秘感,使学生对音乐感到十分亲切,在多听、多唱、多想、多做、多动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和创造。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还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力求做到歌、舞、乐、戏、画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多种艺术的综合。

六、把器乐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把器乐引进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还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学生在学习乐器过程中要手脑并用,且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为了获得某种乐器的演奏技能,必然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最高、兴趣最浓的就是开始阶段。他们刚一接触乐器,感到新鲜神秘,带着一种好奇心来学,当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后,好奇感逐渐淡薄,有的同学对学器乐感到索然无味,还有的同学甚至表现出厌烦感。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采用形象、直观、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寓教于游戏、律动、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活动之中,让他们在课堂上边唱、边奏、边表演,使他们的好胜心,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持之以恒、不怕苦的意志品质。器乐的技能训练是一个枯燥无味的学习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他们克服种种困难,提高演奏水平。这样,学生在技能掌握的过程中,不仅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而且增强了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了毅力,锻炼了意志,具有了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音乐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参与态度与程度,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对学生多鼓励、赞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做到这些音乐课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发展。从而才能真正达到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作为音乐教师,应该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方法,投入到创新中去,大胆实践和探索,去寻求一种全新的适合自身及学生特点的教学之路,这样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敬娜.《音乐课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郭永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戏剧之家》.2009年3月第3期.

[3]段艳霞.《浅谈职业学校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

[4]杨雪艺.《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音乐素养范文第3篇

一、电子琴合奏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

一是合奏课可以培养小学生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使学生充满爱心,同情心,关心身边的一事一物并在音乐中体现,养成富有责任心与道德感的习惯。例如,《我有一只小羊羔》,弹奏时要求有强烈爱心与责任心的体现,若没有这样亲切温柔的情感,把乐曲弹成凶巴巴的,定让人大跌眼镜。二是合奏课可以培养集体观、大局观、合作观。弹奏电子琴合奏就像踢足球,讲究的是配合,讲究的是集体观大局观。如果单枪匹马表现个性,绝对是个人主义影响了全局。三是合奏课曲目广泛,有中华民族的经典乐曲,有外国流行的名曲,能“移风易俗”,了解多元文化。四是电子琴合奏可以让同学们乐观向上,养成了能经历成功失败的平常心,快乐成长。

二、在电子琴合奏中应该注意的六个合奏原则

第一,挑选生源原则。要训练一个颇有规模的电子琴合奏班,生源很关键。我挑选的学生要求:(1)音准、节奏感、乐感好,这是要挑选出的学生的首要条件。(2)有弹奏基础,最好有学过键盘乐器,那么学生对触键、运指、跳、连、断奏都会有清晰的概念。(3)对电子琴丰富的功能较熟悉,这样在排练曲目中,效率就提高了。如果没达到以上三点尤其前两点要求、则会训练成效低、影响合奏效果。第二,确定声部人选的原则。小学各年级学生弹奏水平参差不齐,电子琴班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达八、九级水平,或都是初学者。出于对电子琴热爱,被选上的学生要使他们对自己的弹奏能力都有进一步提高,我要求他们不出差错地进行演奏训练,提高他们对作品的兴趣。第三,合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要有合奏精神。团体协作,步伐一致、平等友爱、进步团结。声部定好后,一般不去变,鼓励他们课后熟悉其他声部,但这原则在每一次排练中要贯彻始终。从单声部到多声部、从一个人到全班使每声部成员看指挥,步伐一致中以弹好自己声部为己任,以合奏声音平衡为天职。要使成员牢记:一个完好的合奏,肯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一不可,都很重要。每个成员要精诚合作,共同进步,千万不可单枪匹马开足音量,压过其他声部,因为那样效果肯定是单一,不丰满,乏味的。弹奏中尤其要告诫旋律声部同学切不可为了炫耀自己开满音量,不顾其他声部,一边倒。因为这样的组合效果肯定是低质量的,会使同学陷入学习的误区:合奏曲成单声部作品,交响曲成旋律歌曲,电子琴合奏成为只有右手弹奏!实践这个原则中应强调看指挥用心去弹奏,用心去聆听作品,使同学们全身心都渗入音乐中,全身心地兴奋投入,半点马虎不得。让他们学会做学问,追求美、追求艺术的严速学风。第四,创造性原则。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自觉地为乐曲声部使用不同音色节奏、实践的前提是在老师的乐曲处理指导下自由地发挥创造力,鼓励他们多实践,能自己选音色、创造节奏为歌曲服务。这个方面同学们有各自特点,可以尝试地选择其中好的,在非常熟悉曲子中,尝试一新组合新体验。它往往有新发现,好的保存之。但这个尝试适可而止,忌走极端!合奏最主要目的还是为歌曲内容服务,用心歌唱。一切技巧与内容是统一的,离开了曲子,都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第五,歌唱性的原则。要求同学在追求美、表现音乐中整个身心歌唱地演奏。这个原则也是学习音乐者的初衷和目的。给同学们排练曲子中,我强调歌曲的内容、情感、风格,发挥同学的想象,调动班级同学的不同音乐情绪:欢快、抒情、低沉、跳跃……整个身心歌唱、整个身心地投入,耳、眼、手、脚、全身动起来。同学们在排练古今中外不同曲目中,接触不同情感,运用不同手段,在表现音乐中全身心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努力学习、表现和创造音乐中,他们的音乐情感会自然地流露,音乐创造的遐思会自由地飞翔。第六,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则。前五原则与学生的心理、生理都密切相关,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宜直观教学、兴趣体验、求新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情感丰富、艺术形象鲜明的作品容易感染小学生。

音乐素养范文第4篇

那么,如何充实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该是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师思考的现实问题。

一、从感受与鉴赏中体验美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而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倡导从“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风格与流派”等四个方面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如,在学习莫扎特的歌曲《渴望春天》时,教师可让学生看歌词听录音,分析作品主题,了解莫扎特的故事,从而引出古典乐派,这样既形象又简便。另外,通过欣赏歌曲《山歌好比春江水》、《众人划桨开大船》、《茉莉花》等民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民歌的分类――山歌、号子、小调。这样既达到了让学生鉴赏与感受音乐的目的,也介绍了音乐的体裁、形式、风格和流派,从而也免于部分音乐教师看到课本中大师的交响乐、协奏曲等作品就跳过去的尴尬。

二、加强音乐创作教学,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不断创新

音乐教学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它包含着唱歌、律动、欣赏、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而节奏创作、旋律改编、即兴歌舞、创编歌词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感能动作用,让学生来充分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

1.结合歌曲进行歌词创作

学生像海绵般的吸收新知识,每次听到的词句经过大脑储存后,就想找机会来应用,有的学生能很轻松地把学到的词句灵活运用,让我们意想不到。歌词的创作是要学生马上反应的,在不改变歌曲旋律的基础上,运用代换词的方法,要求学生用新词句代换。这种办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灵敏度、思维力和学生即兴发挥的才能。这种办法不仅调动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勇气和创作的自信心。有的同学虽然曲调把握得不够准确,可歌词却编得朗朗上口。学生创编歌词的兴趣远远超过你教他去学习一首新歌。他们不是为学会别人的东西而高兴,而是为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而感到自豪和满足。

2.结合身体律动,加强音乐创作教学

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音乐课上,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动静结合,通过动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引导他们加深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对乐曲的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的感受,这也正如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所说:“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的转化成音乐。”

三、图、讲、演结合,诱发欣赏兴趣

音乐素养范文第5篇

一、听觉素养能力是基本的技能

听觉素养能力对于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技能。高职音乐教育探索一个具有实效性的听觉素养培训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一线教学教师而言,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是一项艰苦的工程,因此,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专门开展了对学生音乐听觉素养培养的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获得一个全新的听觉素养训练理念,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以实践与完善,以期建立有效的听觉训练课程体系,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二、听觉素养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加强高职学院艺术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艺术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大力发展高职院校艺术教育,首先要构建面向艺术类学生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这是十分关键的。各个地方的教育各具风格与特色,建设适合的课程建设方案具有现实的意义。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通过对听觉素养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开展对听觉素养训练方法的探索、选取训练内容,开展学生课外艺术活动等实践研究与探讨,直至形成一个符合时展需求、高效的、全新的实施方案。建成符合学生基本能力程度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对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三、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的思考

(一)顺应时展潮流,开拓创新培养渠道对于学生的听觉素养的培养,从来就是音乐教育十分重视的基本功训练。尤其是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优秀高职院校,经验丰富,效果理想。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的方便与快捷,我们在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上的研究也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顺应时展潮流,符合学生需求。对于一些有优秀教学经验的音乐教学要学习与借鉴,对于一些新的手段与方法要敢于尝试,开拓创新,创造新的途径。听觉素养是音乐艺术专业人才的先决条件,拥有良好的听觉能力,可以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为未来的音乐技能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因此,在时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从追求实效性出发,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培养渠道,尝试新的手段与工具,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学生的听觉素养真正有效的提高。

(二)精心开设实训课程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课堂教学是培养与训练的主要地点。课程的开设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先前一些观念,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照搬别人的方案,对于听觉素养培养的可行性并没有具体实际的研究。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改进,使之既符合学生发展需要,又方便在学校现有条件下开设课程的需要。重新制定新的训练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的教学内容,要综合考虑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与效率,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变化等,适应其发展的需求。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意识逐渐加强,兴趣和爱好逐步发展与变化直至逐渐稳定,听觉素养训练的着重点要有所侧重,要发展变化,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的培训素材,例如:目前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开始增设《真音模唱》课程,出发点就是着眼于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与训练需求,从教学效果上来看学生的听觉辨析能力有明显提高,学生逐渐掌握了倾听的技巧,模仿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提高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增强教学实效性科技技术的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大众媒体的方便、快捷、高效,都是时展的馈赠。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他们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我们要紧跟时展的步伐,化高科技手段作为教学的工具,利用网络、电视、移动信息平台的多媒体教学媒介,发挥其形式活泼、趣味性强、感染力强、符合大众审美观等优点,切实有效地传递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实效性。因此,要完善教学设施,配备多功能的演出大厅,为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舞台,各类教学用具与专业教室要满足基本的需求,引进专业教师,加强硬件与软件设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