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五角星的剪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转变观念,做创新型教师
实现劳动技术教学的创新,应从劳动技术教师抓起,只有教师先有了追求发展与创新的思想,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创新意识才有可能被激发,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创新。教师必须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培养创造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师生观,在民主条件下师生共同创造。”所以,劳动技术教育要创新,必须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笔者在进行《剪蝴蝶(一)》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先让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且剪纸技术高的两名学生做“老师”,讲述他们是怎样构思设计剪出形式美妙的蝴蝶的。而到了《剪蝴蝶(二)》的教学设计中,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创意过程,然后推荐一个优秀成员参与到班内的创意交流活动中,最后四个小组再各自推选出一份创意最好的作品在班内进行交流。接下来,是师生互动环节,当学生们进入了紧张有序的创作阶段,笔者就深入到各小组中指导创作。本节教学内容,由于我打破了常规,改变过去“填鸭式”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创设了灵活的教学情景,把课堂教学活动交给学生去“主宰”,不仅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还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展示了他们的才能。
二、激发兴趣,做引领型伙伴
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笔者经常利用各种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神聚课堂,从而更加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如:在教七年级第一节剪纸课时,我先将自己用彩色纸精心剪制的式样美观、品种繁多的四瓣花、八瓣花以及美丽的蝴蝶、可爱的小燕子、吃着萝卜的小白兔、银光闪闪的大鲤鱼等作品用实物投影放大在幕布上展示,学生们立刻被那些精美的作品吸引了,对剪纸的兴趣大增,纷纷嚷着让我赶快教他们。
三、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学生素质的发展全面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在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让劳动技术课成为实施德育的载体。
如:在教学生剪五角星时,笔者先不讲五角星的折法和剪法,而是先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五角星作为一种艺术图形,在什么地方被采用?你知道多少?红色五角星跟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又有哪些联系?学生们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讨论后,都争先恐后地回答:国旗、国徽上有五角星;团旗、团徽、少先队旗上也有五角星;帽子上是红五角星;好多国家的国旗上都有五角星,等等。听了学生们的回答,我又进一步向学生提出,谁知道国旗和国徽的图案?它们各有几颗五角星?五角星的大小是否一样?这些五角星的含义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设置很自然地跟德育接上了轨,听着学生们准确的回答,我满意地微笑,不停地点头,并及时对学生的正确答案给予鼓励。一堂关于了解国旗和国徽知识的思想教育,就这样在学生急于动手剪纸前渗透到他们的脑海中了。
四、创设情景,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有研究表明,现代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家长只重视对孩子的知识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使得现在的孩子劳动意识薄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生活自理方面能力很差,事事都依靠父母。有资料显示,各国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差距很大: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法国0.6小时,英国0.5小时,而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参与劳动的时间只有12分钟。这种局面如不及时改变,后果将十分严重。为此,作为一名劳动技术教师,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严格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加强对青少年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艰苦朴素、敬爱长辈、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锻炼,在劳动中成长。
任务型语言教学作为交际教学法的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国外已经有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历史。2001年我国《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任务型外语教学的理念,在国内开始任务型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
任务型学习,就是学习用英语来做事情或者完成任务。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的动力,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学习的成就。是一种以学习者为本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能使教学过程任务化,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任务活动为主要教学途径,让学生积极动起来,让课堂生机盎然。
创设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
以PEP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为例子,来浅谈一下如何汇入任务型教学方法。
1 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单词:eggplant. fish. green beans. tofu. potato. tomato. 并认读cabbage. pork. mutton. 三个单词及替换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
能用本课时单词卡片完成小组活动,操练新单词。
能够说唱歌谣,并理解其含义。
2 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有关食物的单词:eggplant. fish. green beans. tofu. potato. tomato. cabbage. pork. mutton.要求通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所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操练所学习的新单词。
教学的难点是本课时词汇量大,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多。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将单词都记住,需要学习过程中有趣,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分小组竞赛学习,借以突破教学难点。
3 课前准备
单词卡片,本课时的FLASH课件,学生卡片和彩笔。部分调查表格。
4 教学步骤
4.1 首先设立任务目标
(1)能够提问并回答三餐所吃的食物。这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食物图片,如,cabbage. pork. mutton (这也是本单位的必学单词),eggplant. fish. green beans. tofu. potato. tomato. 等等。
(2)能够简单描述一些食物的味道。如,It’s sweet. The apples are sweet. The potatoes are salty. The grapes are sour. The fish is fresh. 并且由此还可以引出B部分的Let’s chant.
(3)设立餐厅场景,学生相互询问对方喜欢吃什么。
(4)了解中国表示美好愿望的传统美食,并介绍其他国家的代表性食物,开拓学生的视野。
4.2 热身及预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学校的餐厅,餐厅里各种各样的食物,参照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对话进行师生对话或生生对话。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
复习及学习食物单词。cabbage. pork. mutton. eggplant. fish. green beans. tofu. potato. tomato. apple. pear. orange. egg. bread. vegetables.
4.3 新课呈现
(1)做击鼓传花游戏,反复操练新单词。分组比赛,看哪组回答得快,回答得准确,并给予奖励。
(2)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认读新单词,eggplant. tomatoes. onions. green beans.
(3)跟读,学习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I’d like some tomatoes and mutton.
4.4 系统学习A部分的GROUP WORK
学生分小组,创设具体的餐厅情景,相互间询问对方喜欢吃什么。用图片代替菜肴,互动练习。
4.5 巩固和延伸
学生分小组,一问一答,主题是一日三餐。发给每名学生一张食物调查表,让学生自己填上所学食物的各种特征,完成生生间的问卷调查。填上每个学生喜欢的食物,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欣赏,评比。
让学生做本课时的练习册配套练习。
让学生听本课时的录音部分,然后读给家长和朋友听。
一、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困难
针对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与身边的高中英语教师进行了一些访谈,通过归类整理,大致可分为:
1.1教师因素
1)教师的教育理念滞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任务型语法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评价观。但是,一些教师因循守旧,满足于现状,习惯于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语法教学,不愿转变思想,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2)教师教学方法滞后。任务型语法教学倡导“在做中学”,就是使用目的语去完成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目的语的能力。任务型语法教学要求教师改变过去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模式。然而,部分教师,尤其是部分老教师已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重语法知识轻语言技能;重灌输轻启发;重记忆轻思考;重统一轻个性,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1.2学生因素
1)学生的能力影响。任务型语法教学,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生活的任务,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我国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英语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机会使用英语,导致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较差,无法顺利完成“任务”。
2)学生的性格影响。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在英语课堂上,表现为不愿参与课堂活动,更谈不上参与小组合作,通过使用语言共同完成“任务”,因而无法在交际中发展语言能力。
3)学生的心理影响。我国学生因受儒家思想影响,过分注重自我形象,认为如果英语讲得不准确、不流利,就有损面子。因此,部分学生说英语时自信心不足,怕犯错误,往往羞于开口说英语。这种心理会阻碍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进而阻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
1.3教材因素
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我国任务型语法教学的教材大多只是照搬国外用于第二语言教学的内容。这类教材提供的语言情景对于在英语国家的留学生来说是真实的,对于生活在中国的学生,尚有不符合真实生活的地方。一些词汇尽管新鲜但难以拼读,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这样的词汇会影响他们使用目的语去完成交际任务。
1.4教学评价因素
在任务型教学中,课程目标和相应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英语学习进行评价的依据。评价时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结合终结性评价。但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许多学校和地区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标准。有些教师对传统的语法教学,对“应试教育”运用自如,对在课堂上运用任务型教学方式进行语法教学没有信心,为了高考分数,只能对任务型教学模式采取应付的态度,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的分数。可见,评价机制和考试制度如不改变,在我国课堂教学上开展任务型语法教学仍有诸多困难。
二、对教师的建议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进行了任务型语法教学的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有很多的问题和困惑。任务型教学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顺利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笔者结合本研究,给广大中学教师一些建议: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任务型语法教学能否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教师能否转变教学观念。任务型语法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权威,而是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引导、协助和评价作用的人。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该努力建立轻松、民主、友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任务型语法教学是围绕任务来展开的,主要是通过任务中和任务后的活动来使学生掌握语法项目,即“在做中学”、“在用中学”。教师应学会正确处理学与用的关系,精心设计学习任务,通过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2.教师要全面理解、正确把握任务型语法教学。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灵活有效地实施任务型语法教学,工作在一线的英语教师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任务型教学法的涵义,用其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全面掌握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原则,实施步骤和评价标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出符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既要具有真实性和交际性,又要构成对目的语知识和技能的需要性,从而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运用目的语的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他们“跳一跳,能够到”,从而体验成功。任务完成后,要对执行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多角度的评价,教师可以适当地对语言进行分析讲解,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语言系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 积件
当下,全国范围的生物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师范生物教育作为生物教育的一部分,也面临着改革中的各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技术现代化也得到较好的发展,课堂教育技术的变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之一。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各种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活化”了教材,所以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此,课堂教育技术现代化,将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改革中。然而,在课改实践中,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现实问题:如何使计算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它可以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帮助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由于生物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可以说,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传递知识信息是个很好的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然而,在生物课改中运用多媒体特别是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尴尬。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在反思:为什么过去我们辛辛苦苦制作的大量的课件,却很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在新搞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观摩教学与现场会之类活动外,也很少为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使用?
实践出真知。课堂教学中课件运用的种种不便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积件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什么是积件呢?积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它不仅仅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的简单叠加,而是从课件的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教材建设的重要观念转变,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和教学媒体理论。因此,我们认为,在生物教学中由课件向积件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课件的特点和局限性
课件是用于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和电教教材,反映了人们对CAI的认识。可以认为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常见的生物课件的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无论何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课件具有以下特点:
(1)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2)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
(3)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
(4)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
(5)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封闭性。
优秀的课件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课件自身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很窄,受到很大局限。
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设计开发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人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就我国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地区、学校、社会环境、师资素质与个性、学生对象等因素各不相同,因而同一课件很难为不同的教师应用于各自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即使参与开发设计课件的教师本人,随着时过境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也需要调整课件以适应当前新的情况。师范教育更有着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相对而言,它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和要求。目前我们所能运用的生物课件很多是为高中生物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课件很难得心应手。
课件的编制者力图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来设计课件,其结果却往往是以少数人的经验和智慧“包办”千百万师生的实践。显然,这是课件编制者与学校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在角色上的“错位”,即课件设计者取代了教师的地位,教师变成了计算机软件的“用户”。
生物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种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第一代教学软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从课件思想向一种更灵活的适应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情境的方向发展。
二、课件向积件发展的必要性
积件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处理策略与工作环境。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可将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使用。积件库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①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包括图形、表格、公式、曲线、文字、声音、动画、电视等多维信息的素材资源库。
②微教学单元库。微教学单元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等而设计的“小课件”和“微世界”。它短小精悍,且又符合积件组合平台要求的接口格式,方便教师学生检索和组接在当前的教学情境中运用。
③虚拟积件资源库。将网络上的资源作为积件库资源。
④资料呈现方式库。供教师选用的各种教学素材表达的方式。
⑤教与学策略库。我国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们授课和学生们学习经常使用的方法就几十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几种,如讲述方式、问答方式、习题演练方式、记忆背诵方式、动手操作方式等,将不同的策略方式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了的图标表示,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方式相结合,将产生“组合爆炸”式的效果,灵活地应付各种教学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学习策略方式相结合,更能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探索和认知学习。
可以说,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中的各种素材类似于生物的细胞,微教学单元库中的各种教学“小课件”类似于生物的组织或器官,这些基本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
积件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设思想,它的主要特点有:
(1)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这一点对于师范生物教育尤为重要。师范生物教育所用的教材往往与高中教材有很大差别,即使与高中所使用教材相同,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积件这一灵活性的特点更适应于师范生物教学。
(3)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
三、课件与积件间的关系
积件与课件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积件包涵了课件的特殊性,课件是积件的特例。它们的不同点是课件适用于某一具体的教学情境,积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境,积件更适宜教师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情景。课件经过适当加工(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就可纳入积件的微教学单元库,为其他教师重组使用;积件经某教师组合成为适合当前教学情境的内容,也就构成了一个“临时”的课件(准确地说,是“堂件”)。课件与积件可以相互转化、相互组合、相互包涵。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全体师生的参与,积件的迅速发展将一日千里,就像今天Internet的信息爆炸一样。可以说,过去的多媒体课件,画面是运动的,思想和方法却是静止的;其超文本结构是多维的,但整个程序的组合却是一维的。积件实现了静与动的统一、一维与多维的统一、教学素材和教学理论的分离与结合的统一、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统一,解决了教学活动中人的主体性与媒体工具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积件集中了当代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精华,它有大量丰富的教学素材,用起来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观、明白、人性化、教学化,适于全体师生,更适用于师范的生物教学。它适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成为当今生物课堂教学的实用工具。
参考文献:
[1]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本文从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框架出发,通过分析教学大纲,对任务进行了设计,设计包括合作任务、任务导入、任务处理和任务评估,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提高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任务型教学法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更能满足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被动灌输知识转为主动获取知识,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一、高校公共外语教学现状及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
高校英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也认识到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教学生”,而忽视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或者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机械的操练,而不是主动地探索知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程晓堂,2010)。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这是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things)的语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刘向红,2010)
对于任务的定义,在综合各家之说后, Skehan( 1996) 指出,任务应突出如下特征: 意义表达占首先地位; 与现实世界中有某种联系;任务的完成优于语言表达; 对学生的评价完全依据任务完成的情况。这些任务定义虽然表达不同,但都强调语言学习不应局限于语言实践,而是在解决交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的。
二、在《新世界大学英语》中尝试对任务的运用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Skehan(1998)提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任务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1.意义是首要的;2.有交际目标需要完成;3根据活动的结果来评定任务的执行情况;4活动与真实的世界有一定联系;5任务完成优先于语言学习。
根据以上几点,任务型教学法设计任务要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第一,真实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任务中的输入材料应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教师要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是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从而做到学以致用。第二,连贯性原则。任务是连贯性原则要求任务的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达到逻辑上和教学上的流畅性和连贯性。第三,趣味性原则。在任务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任务的趣味性,避免机械、重复的任务类型,要以形式灵活性、多样化为基础。第四,可操作性原则。任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任务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要避免过多的复杂、繁琐、操作环节过多的任务活动(刘向红,2010)。
(二)任务的设计和任务的评估
笔者以东软信息学院《大学英语(一)》重修班的43名学生在第三学期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进行了课堂活动。授课所选用的教程来自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视听说教程第一册以第一单元为例具体介绍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通过对本单元“任务”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关于西方大学生活的相关背景知识,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在课堂上交流对大学生活的看法和对未来的展望,从而达到鼓励激励学生成长的目的。与此同时,要帮助学生理解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涵;掌握相关的词汇及语言知识;对课文中的长难句进行分析理解;学会写记叙文记叙一段经历。从语言学习理论来看,听与读、说与写的过程分别属于语言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的过程。对语言学习者而言,语言输入是需要的,但要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还需要进行语言输出(Swain,1985)。因此,课程的设计要培养学生参与写作与竞争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学习色略逐步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根据以上“任务”设计的目标,笔者确定了具体的“任务”安排。因此,笔者将任务设计如下:笔者将重修班43名学生分为15组,每组2-3名学生。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准备presentation,题目自拟,要求小组合作脱稿演讲10分钟,每次课演讲一组,要求台下学生就演讲的presentation进行点评和提问。此项任务成绩占期末的10%,台下主动提问点评学生也会得到相应奖励。采用传统方法直接讲解词汇和阅读课文,会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影响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所以我们采用了任务教学法,从课文的预习、理解和扩展入手,设计了课前导入任务、课文处理任务、课后巩固任务三个阶段。
(一)课前导入任务
事先教师可设计出一些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去。
以《新世界大学英语》第一课为例,warming up部分引入问题数例:
1. What college life should be in your imagination?
2.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llege life and high school life?
3. What kind of problems have come up with you in your college life?
4. How are you going to spend your time in the following 4 years?
播放《大学生费莉希蒂》片段,引发学生讨论:
1. Did you cry when you first came to the university? Why?
2. Do you know what is freshman or fresher?
3. Did you find college life terrifying?
4. How do you plan to spend your college life?
将43名学生按座位随机分组,每组2-3人,进行讨论,每组由组员自行选出组长,由组长将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展示。最后由全班学生举手表决评出最好的一组。
这个阶段的任务意义有三点:第一,课前的讨论准备活动能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推动课堂互动的顺利进行。第二,小组间的竞争将学生头脑中储备的语言知识,如语法规则、句型结构、表达方式,充分调用起来。第三,任务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合作。合作学习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和人际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同时改善课堂气氛。
(二)课文处理任务
首先,教师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说明文章的背景和课文要点。在学生已经预习并获得足够输入后,教师根据课文的体材、题材,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交互模式,布置若干任务,构成任务链:
1.通读全文。要求学生快速通读课文,从整体把握课文脉络,找出文章中心思想、主题句、关键词等,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把握。
2.限时分工细读段落。根据文章结构将课文分层,再根据分层将学生分组,每组同学在阅读和讨论过后,负责在讲台讲一个层次的段落大意、语言点。教师在每组讲完之后对语言点进行补充。
3.在教师补充之后,由其他组同学对讲课组同学提问,问题的内容为细节问题和对文章深层理解的问题,并由讲课组的几位同学共同回答。
4.在语用意义下讨论词汇和句型用法。
不少学者指出,外语教师理论意识淡薄,课堂教学缺乏理论指导将极大制约我国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束定芳等,2004;戴炜栋,2001b;王守仁,2009)。因此,在任务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语篇结构进行分析。在组织教学时,按照先全、后分、再合,前后贯通的模式进行教学。最后对课文进行必要的语言分析,有重点地翻译句子和段落,这个过程不能追求速度,需要精讲。而由同学向同学讲授的过程更加加深了讲课同学对该语言点的印象,并增强了讲课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他同学的提问环节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任务的每一个环节,并从学生的理解角度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课后巩固任务
收尾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这一单元的掌握程度。形式有考单词,课后习题的练习,也会视课文内容而定,进行对文章的复述,角色扮演,辩论,改编课文等。
例如unit 1,active reading,笔者设计的内容是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观看《大学新生》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谈一谈“My first day in Neusoft”。任务完成之后,学生以书面报告上交任务成果。通过学生进行peer review,学生既可以充分调用自己的语法知识储备为同学找出错误,提高自己对错误的警觉进而减少犯错的几率,又可以从别人的文章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成分。
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的进行点播,既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有课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
三、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Stern(1999:84)指出,语言训练的同时完全可以追求一个智力发展目标,使学习者对该语言和文化有个概念性的掌握。通过任务的设计、实施、检测和评估,学生感到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成长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首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了。任务型教学给每位学生设计了不同的“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创新的过程。由于每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这就要求每一位学习者都要积极地参与到任务中来来确保任务的实施。
而且,这培养了同学的竞争和协作意识。由于“任务”的评估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而评估的依据是每个小组的不同表现,这就要求各个小组竭尽所能地表现来超过其他小组,只用这样才能得到更高的评价。因此,各个小组之间就存在着竞争,而正是这种竞争意识激发了小组成员的学习动力和表现欲望。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
四、结语与总结
从以上研究来看,任务型教学法具有较明显的优势。第一,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体现了“学生中心”的教学思想。第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总格运用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第三,任务型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和竞争意识。最后,在任务互动过程中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任务型教学法是我国外语界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习为本”,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法(夏纪梅,2001:32)。通过半年的实践,笔者感受到任务型教学法优势的同时,也感到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言学习任务的设计者,教师需要有较强的创新力和想象力,作为任务的评价者,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总结能力。教师不能像旧教学法中那样居高临下地教学,而需要更多地参与学生的交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对于在课堂上消极被动的学生,教师需要经常鼓励他们,使这部分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关于高校英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年第6期
[2]刘向红.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3]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4]夏纪梅.任务教学法给大学英语带来的效益[J].中国大学教学,2001,(2):32~34
[5]Skehan, P.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and Task- based Instruction [A].In J.Willis D. Willis (eds.).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 [C].Oxford: Heinemann, 1996
[6]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Swain, 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J].In Gass,S.,Madden C. (eds.)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owley, M: Newbury House, 1985
[8]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于教学与研究,2001b(6):3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