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兵车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用扳手旋松,将套固定螺丝,从车把上抽出把套,没有螺丝的把套可以直接用力抽出;
2、用扳手旋松指拨的固定螺丝,从车把上抽出指拨;
3、用扳手旋松原车车闸手柄的固定螺丝,从车把上抽出车闸手柄;
4、从原车车闸手柄上拆下刹车线;
5、将刹车线安装到新的车闸手柄上;
6、将车闸手柄穿入车把,调整到合适位置锁紧即可;
【关键词】机动车 伤害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7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trategies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occurrenc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asons of motor vehicle injury in observation points of Dalian city during 2006 ~ 2009. Method Research objects,including reason constitute,occurring time,property and positions of motor vehicle accident injuries and injury person's age,occupation and cultural distribution from three Pilot hospital of Dalian city during 2006 ~ 2009,will be analyzed descriptively.Results Observation points have reported 10243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during 2006 ~ 2009,Occupying the damage total of 15.23%,taking the fourth place of 13 damage reasons. In motor vehicle accidents,25-44 age group take the first place(42.66%),main of whom are male(58.02%). Highway/street (57.16%), trade and service places (22.85%) and industrial/building sites (13.74%) constitute the top three of accident sites. The primary professional of motor vehicle accident injuries include commercial services people(18.51%),retiree (10.83%) and professional technical staff (10.68%). High school (60.6%) and primary school (21.9%) cultural degree is in the majority.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have a distribution all the year round ,which mainly occurs in 4, 6, 7, 8 and 10 months. Most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cases damages are contusion (60.36%), followed by fracture (17.86%) . Main parts of damage is head (30.30%),the second is multiple trauma (17.65%),lower limb (16.61%) and torso (13.50%). The mainly activities when accident happen are driving and riding vehicles (45.97%) and leisure activities (34.25%),most of which are contingency (98.88%). Main outcome is go home after treatment (73.26%).Conclusion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damages are most contuse and fracture of head and limbs and trunk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men. They occur in riding traffic tools on highway/street and leisure activities. Occurrence time focused on 4,6,7,8 and 10 months. Therefore,the dominating preventive action of reducing the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damages consist of perfecting road traffic safety management,advertising traffic laws,taking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t rush hours and cultivating good traffic consciousness.
【keywords】Motor vehicle Damage Epidemiological
伤害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与感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一起构成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负担[1],严重危害居民的健康与生存质量。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机动车程度的提高,由机动车车祸引发的伤害已成为青壮年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2],1994 年我国车祸发生数量比1951年增加42倍,死亡人数增加了77倍[3]。2006年大连市沙河口区成为43个全国伤害监测点之一,大连市确定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和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3所医院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本文通过对大连市2006~2009年伤害监测点机动车车祸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大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伤害病例分布特征、严重程度及结局等,为其预防策略及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信息。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6~2009年期间每年1~12月大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伤害监测哨点医院)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资料。
1.2 方法 由大连市疾控中心统一培训的临床医生,对到该院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人进行询问,并登记到统一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报告卡信息有患者一般信息,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伤害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性质、部位、程度及结局等。各哨点医院报告卡由感染管理科专人收集上报到沙河口区疾控中心。沙河口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负责收集、核对和录入数据库,数据上报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质控,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市疾控和沙河口区疾控中心定期对哨点医院报告质量实施督导检查。
1.3 统计分析 使用全国统一的伤害监测软件进行录入;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伤害原因构成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伤害病例65963例,其中机动车车祸10243例,占伤害总数的15.53%,居14种伤害原因的第四位。男性机动车车祸居伤害原因的第四位,为13.41%;女性机动车车祸居伤害原因的第三位,为19.87 %,具体见表1。
2.2 机动车车祸发生基本情况
2.2.1 发生机动车车祸人员年龄分布
发生机动车车祸10243人中,男性5943人,占58.02%,女性4300人,占41.98%,男女比1.38:1,发生机动车车祸人员的年龄分布情况如表2。
表2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病例的年龄分布情况
2.2.2 发生机动车车祸人员职业分布
发生机动车车祸人员发生机动车车祸10243人中,前3种职业分别为商业服务业人员为1896,占18.51%,其他/不详1128人,占11.21%,离退休人员为1109人,占10.83%,办事人员为1094人,占10.68%,专业技术人员为1037人,占10.12%,发生机动车车祸人员的职业分布情况如图1。
图1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病例的职业分布
2.2.3 发生机动车车祸人员文化分布情况
发生机动车车祸人员以初高中及小学文化人群最多,分别为33.0%、27.6%及21.9%,大专为8.9%,大学及以上仅为6.7%,分布图如图2。
图2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病例的文化程度分布
2.3 伤害发生地点
发生机动车车祸地点以公路/街道最多,占到一半以上,为57.6%,贸易和服务场所,工业和建筑场所分别以22.85%及13.74%分居二、三位,具体见表3。
表3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发生病例的发生地点
2.4 伤害发生时间
伤害在不同月份分布中,2006年和2008年10月份机动车伤害人数最多,2007年11月份最高,2007年4,6、7、8和10月份人数最多,见图3。
图3 2006-2009年大连市月机动车车祸伤害发生人数
2.5 伤害发生的性质
伤害发生性质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挫伤(60.36%)、骨折(17.86%)、脑震荡(7.93%)和锐器伤(5.73%),见表4。
表4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发生病例的伤害性质
2.6 伤害发生意图及程度
伤害程度以轻度伤害为主占71.07 %,所有伤害均以非故意伤害(意外事故)为主占98.88 %,见表5-6。
表5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发生的严重程度
表6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发生病例的发生意图
2.7 伤害发生的部位
发生机动车车祸伤害的部位以头部(30.3%),多部位损伤(17.65%),下肢(16.61%)及躯干(13.50%)为多见,见表7。
表7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的发生的部位
2.8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
人员发生机动车车祸伤害时的活动以驾乘交通工具为主,占45.97%,其次是休闲活动,为34.25%。
表8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发生病例发生时的活动情况
2.9 伤害发生的结局
表9 2006~2009年大连市伤害监测机动车车祸发生病例的伤害结局
3 讨论
近年来, 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引起各方的重视与关注。掌握机动车车祸伤害的分布特点及基本规律,了解导致发生机动车车祸伤害人员的年龄、文化、职业及主要伤害发生地点及部位等基本情况,确定主要伤害问题及高危人群,进行重点干预,是减少机动车车祸伤害的发生基础和前提条件。
本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就诊机动车车祸伤害病例以25~44岁的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38:1,与张金太等的研究报道一致[4];男女的差异与男性的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比女性多,暴露于各种伤害危险环境的机会多有关,也与男女工作性质不同、性格差异有关。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贸易和服务场所、公共居住场所、家中、工业和建筑场所,与机动车出现频率高有关;伤害高发月份主要在4、6、7、8、10月,这与有关报道相似[5’6];伤害主要发生部位为头部、多部位、下肢及躯干,与这些部位暴露较多有关;伤害主要发生人员为初高中及小学文化人群,这与上述人群文化知识水平不高,交通法规理解不深有着密切关系。今后要加强对机动车车祸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危险场所以及多发季节的防范。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人群采取有的放矢的干预措施,加强危险警示;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置安全设施、规范安全驾驶和交通规则;进行健康教育,普及交通法,培养司机及居民良好的交通意识,降低由此造成的危害;进一步完善伤害的急诊室监测系统,掌握伤害发生的动态变化及其特点,要逐步使机动车车祸伤害监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确保监测资料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克安.应尽快将伤害预防控制工作纳入国家公共卫生议程[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3):188-189.
[2].杨功焕,黄正京,谭健,等,我国人群的主要卫生问题― 全国疾病监测死亡资料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6 ,17 : 199.
[3].王声涌,王淑芬,池桂波. 我国车祸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3) :134.
[4].张金太,詹思延.2004年青岛市黄岛区急诊伤害监测病例的描述性分析.疾病控制杂志.2006,10(1):39.
本案涉及到的争议罪名为侵占罪、盗窃罪、职务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
[速解] 本文认为,行为人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
本案应分为两个阶段,即卖车前和卖车后发短信两个行为。
卖车前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本案李某虽是邵某夫妇所雇请的司机,邵某夫妇是车辆的实际车主,但该金优牌重型自卸车登记的车主是某物流有限公司,物流有限公司才是金优牌重型自卸车的法律主体,邵某夫妇将车挂靠于该公司,其虽是实际车主身份,但依据挂靠合同仅限内部作用,对外不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涉及到金优牌重型自卸车的相关法律事务得以某物流有限公司的名义对外行使权利和承担责任,因此,李某的工作性质属于公司的工作人员,其职务就是该公司的司机。李某以职务之便将车开出来秘密藏起来,并将车卖与许某获利,其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
卖车后发短信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李某以欠工资为由发短信向被害人邵某夫妇索要3万元,否则不还车,这属于单独行为。邵某夫妇此时不知道车已经被卖掉,因此对李某的这一勒索短信仍然具有威胁效力,内心足以使其产生恐惧、害怕。且李某一开始称邵某夫妇欠其工资11000元,而发勒索短信却索要3万元,显然也超出正常合理的要求。因此,李某在实施前一行为后,又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邵某夫妇使用威胁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
然而,在这样一个充满了“速度与激情”的汽车王国里,交通事故反而不多。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提供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693人,比去年同期下降6.9%。如果按照死亡率计算,德国是欧洲交通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人们不禁要问:作为汽车发源地的德国是如何做到速度与安全并行不悖的?
由于工作原因,记者必须把中国驾照换成德国驾照,也从而有机会了解到德国从驾校报名到路考合格颁发驾照的整个流程,而德国人驾车的高速度与低事故率并存的秘密就在其中。
在德国,仅要求视力(或矫正视力)达标就可申请学车。但是在学车之前还必须通过长达6个小时的急救课程,接受心肺复苏、现场抢救和自救等培训,而且每个学员必须亲自模拟抢救重伤员的全过程才能“毕业”。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驾驶员们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掌握最重要的交通事故救生技巧,而这些技巧在关键时刻往往可以争取宝贵时间,挽救伤员性命。根据德国刑法中的“救助失责”条款,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见死不救会被视为违法而受到惩罚。
通过视力检测和急救课程后,学员便可进入驾校开始进行艰苦的理论学习和驾驶训练。
艰苦首先体现在德国交通规则理论的烦琐上。作为一个办事一板一眼、严格遵守规则的民族,德国人写出了洋洋洒洒几百页的交规教科书,内容涵盖了机械原理、行驶规则、交通标志和环境保护等关于汽车驾驶的方方面面,而通过理论考试则须熟练掌握题库中的近千道题目,其中包括:一滴汽油能够污染多少升饮用水?答案是600升。
德国的交通规则虽然烦琐,却在最大限度上保证了驾驶过程中有章可循,因为只要人人都遵守规则,而规则又细致具体、不易误解,就能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德国交规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套清晰明确的优先权规则。在没有交通灯的情况下,如果谁先到路口谁有先行权,势必会造成司机互相抢道的现象,轻则造成交通混乱、降低出行效率,重则发生交通事故、威胁人身安全。德国交规有着严格的主道优先原则,主道上的车辆享有先行权,就算辅道上的车已经到了路口,也必须乖乖让行。在没有主辅路之分的区域里,车辆则严格按照右侧来车先行的原则。
规则之多,不胜枚举,但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在保证驾驶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交通顺畅。从开始学车的第一天起,安全意识就牢牢地印在驾驶者的脑海里,并通过实践不断重复,通过细节不断强化。
经过严格的驾驶培训并达到规定课时之后,挡在学员和驾照之间的是长达45分钟的路考。
路考的线路会经过城市主干道、居民区、乡间公路和高速公路等各种道路形态,是对驾驶技巧、安全意识、交规掌握和应急反应的综合考验,能实实在在反映出驾驶员的综合实力。坐在后座上的考官要求十分苛刻,注视着驾驶者的一举一动,绝不姑息任何错误的出现,淘汰率之高令人肃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教育部公布的《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还针对“盲目撤并”现象提出规范要求:多数学生家长反对或听证会多数代表反对,不得强行撤并;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
出台如此严格、严谨的措施和法规,就是为了将撤点并校工作做好、做实。特别是针对撤点并校后学生的住宿、交通、安全等问题,相关法规明确提出要注重在协商与沟通中解决,做好新老学校的“无缝隙对接”,让撤点并校发挥应有的教育优化功效。
但是,看看伊川县此次的做法,显然有悖于相关工作原则。被撤并学校的校长称,“头天接并校通知第二天即落实”,硬生生地把学生“哄”到了新学校。而新学校也没有教师来上课,各项设施不完备,管理非常混乱。可见,当地根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匆忙合并,而且不顾学生“临近中考和期末考试”。
无视国家相关规定,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强推撤点并校,不仅有失坦荡,而且涉嫌违规。此外,针对并校后学生的教育费用会相应增加的问题,相关部门也没有和家长及时沟通协商,仅仅考虑单向度的教育调控需要,而将学生、家长应该享有的参与权、协商权都扔到了一边。如此“单边行动”,人为增加了撤点并校的群众阻力,也让地方政府的形象暗淡很多。
撤点并校引发的争议,近年来并不少见。撤点并校后也衍生出不少问题,比如学生上学距离远了,交通安全问题凸显;吃饭也成了较为麻烦的问题;最值得关注的是,容易造成学生的情感孤独等问题,让一些孩子成为“事实上的精神孤儿”。当前,不少地方都在认真反思、纠正这种一哄而上、简单粗暴的撤点并校。
在一些地方,撤点并校也许真有必要,但无论如何,也应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最起码要做的工作,是问问家长们是否认可,尤其是学生们愿不愿意。而不能采取“霸王硬上弓”的方式搞“粗鲁合并”,否则,损害了学生的教育权益,同时也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形象,“一举两不得”,绝非明智之举。 (来源:《中国教育报》 耿银平M文)
生源危机倒逼高校转型
近日,中国教育在线的《2015高招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些“大数据”。报告显示,包括河南、山东、广东等地在内的多个地区,已连续4~5年未能完成招生计划,尤以二本与三本院校最为突出,个别地区超过10%的招生计划无法完成。
“生源危机”背后,是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加速上升。近两年来,这一数据平均增长4%,2013年已达34.5%。入学率的大大提升,使得学生和家长的主动选择权大幅增加。“考上好大学”取代“考上大学”,成为许多家长和考生的最高目标。而高校从过去的“我选择”变为现在的“被选择”,其教育结构类型的不够合理、部分高校办学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就愈发鲜明地暴露出来。
因为种种原因,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考虑自身定位时,出现了高层次、综合性、研究型的趋同追求。不仅本科院校朝着综合性大学迈进,高职院校也如此,导致的一个负效应,就是失去了自身特色。其中尤以地方院校最明显。以湖北为例,2013年全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开设了英语专业,仅从设置的专业角度看,各校之间差别并不大。
还有一些高校,在专业设置上不顾自身定位和条件,什么热门就开什么专业。在2014年度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新增开设物联网工程等10个热门专业的高校,竟占申请新增专业高校总数的22%以上。
凡此种种,使得高等教育机构出现了规模变大、学生变多,但质量却难以提升、文凭“含金量”不足的现象,带来招生难与就业难的双重压力。应该说,高等教育的普及,是我国培养高素质劳动大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但如果高校求数量不求质量、求规模不求效果,这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甚至还可能出现一些人所说的“高教泡沫”。
当前,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在全面启动,改革的指向是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这就使得一些高校的“生源危机”在未来几年或将持续,甚至更为严峻。换个角度看,招生进入“买方市场”,正可成为高校实现差异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倒逼一些高校推进综合改革,激发办学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特色办学理念和办学效能,最终实现“质量与特色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