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谈纪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信息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确定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然而我国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同各会计要素的名称存在较大的差异,前后不能连贯统一,缺乏严密性、合理性。本文通过对二者差异的,进而提出协调二者的改进建议,实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一、二者差异
1.我国《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没有差别,而其他三个会计要素的划分和相应的会计科目划分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有成本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而是将二者合并划归为损益类会计科目;另外,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利润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
2.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科目,由于前者于期末应转入后者账户的借方,因此前者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而后者期末余额表示尚未生产完工的在产品,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将“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列入存货项目中,作为资产要素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包含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除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和利润有关,如“盈余公积”是从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要素,而且包含利润要素,而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是并列的互不相容的两大会计要素,并且利润要素没有对应的利润类会计科目,这在概念划分上是很不明朗的。
4.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反映的是广义上的收入和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与费用两大要素,均是狭义上的收入和费用,仅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广义收入类科目所核算的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类科目所核算的费用。前已述及,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因此二者界定的范围本应一致,而这几个损益类会计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这种会计要素的类别名称与会计科目表上的类别名称间的差异,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后一条线互不连贯。
5.投资收益处境尴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其外延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在表示内涵的界定上却使用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定语,由于企业用资产对外债权投资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的行为,这样对外债权投资收入就理应被包含在收入里,这显然与前面对收入外延的规定相矛盾。而企业对外投资收入是通过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的“投资收益”进行核算,那么该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是收入要素,还是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
二、改进建议
为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信息进行决策,消除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之间的以上差异,则既要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又要完善会计科目的分类,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1.取消利润要素。理由如下:一是利润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对比的结果,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实际上就是对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其数量可根据会计等式推算出来;二是利润其实质是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包含了实现的利润。所有者权益要素和利润要素之间在概念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应划分为同级次的并列的会计要素,而且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收入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费用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而利润是收入与费用对比的结果,是从属于收入和费用的衍生物;三是国际会计准则也未单独设置利润要素,应与国际惯例协调。当然也有人提出我国不能取消利润要素,认为利润是我国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诚然,结合我国国情,将利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非一定要保留利润会计要素。为兼顾国际惯例与国内实情,笔者认为利润可以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不应成为与所有者权益并列的会计要素,而应成为所有者权益要素下的一个会计核算项目。而且现行的会计科目表中有关利润项目(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已归入在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通过改进两者才能达到统一,便于会计科目的使用和账户的记录,也并不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2.重新定义收入要素。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会计界一般认为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而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前已述及,《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收入要素所下定义,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建议将其定义为“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即收入要素中剔除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形成的对外投资收入,也不包括营业外收入,仅指营业收入。3.增设利得、损失要素。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不严谨,由于我国会计要素中的收入、费用要素的均是狭义所指,收入中排除了利得,费用中排除了损失,而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该式左方仅指营业利润,而右方利润所指不明,会计要素之间本应存在的勾稽关系受到了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该会计要素体系无法为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一些广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提供应有的理论依据。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因其他企业违约而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等。损失是与赚取营业收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企业违约而支付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对外捐赠等。。增设利得、损失要素,一则使会计等式更,即“收入+利得-费用-损失=利润(不是会计要素,是一指标)”,二则使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等会计科目的设置“名正言顺”。
4.取消成本类会计科目,将其并入资产类科目。企业生产成本是按一定产品来归集生产费用,产品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而这些生产费用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物质形态,逐渐转变为产成品和半成品等存货资产。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类科目并入资产类科目,使资产要素和资产类会计科目相统一,有利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充分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5.取消损益类会计科目,增设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损失类会计科目。通过对会计要素的重新划分,我国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七大要素。为保证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协调统一,应取消损益类会计科目,增设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损失类会计科目,各要素相应的会计科目则分别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和损失类七大类。
:
[1]彭俊。对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定义的剖析[J].财会月刊,2003,(6)。
[2]牛爱民。我国会计要素定义的回顾与评价[J].经济师,2003,(6)。
区十一次党代会结束后,区委宣传部陆续组织召开了三次由全区理论宣传工作者、部分党政领导干部以及区老干部报告团成员参加的座谈会、报告会,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学习和讨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主要任务,研究制定贯彻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方式和方法,部署全区学习宣传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导意见和任务举措。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表达了对十一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城区宏伟目标的期盼和向往,表达了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奋斗目标的信心和决心。
(以下按发言顺序排列):
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陈学良:党代会报告是指导“十一五”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到20__年基础教育现代化,建立符合终身教育要求,具有城区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高水平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不断推进办学条件和手段、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区域均衡化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着眼于经济发展和群众需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探索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有效途径,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教育需要,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区十一次党代会为我区教育事业今后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代会结束后,教育系统立即组织学习贯彻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门下发了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通知,并创设多种载体,为基层学校搭建学习的平台,务求学习贯彻活动取得实效。针对党代会提出关于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教育局还提出了“三结合、三促进”的学习贯彻原则,力求把学习贯彻活动落到实处。
星海湾街道党委副书记卢威:党代会闭幕以后,我们制定了学习计划,安排了中心组、机关和社区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代会精神,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的基本内容和深刻内涵。我们按照党代会精神的要求制定了六个措施确:一是加快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扶强做大民营企业;二是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把就业放在主要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困难救助体系,严格低保政策,做到应保尽保;三是积极开展平安沙河口创建活动。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深入开展信誉评价体系建设;四是深化道德实践建设,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从解决社区居民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入手,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社区服务群众的能力;五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抓社区党员服务水平;六是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努力把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基层领导集体,以班子成员的模范行为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团结奋进。
李家街道党委副书记肖体前:李家街道先后制定了中心组、基层党校、机关干部、社区干部贯彻学习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计划表,组织了二十多场三千八百多名党员认真学习党代会精神,收到了学习心得体会三千多篇。街道机关干部反复学习领会巩书记的工作报告,重点围绕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逐项对照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五个全面”的任务和要求,密切结合街道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从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入手,落实新城区建设任务,推动街道全面发展。一是壮大区域经济,建设经济强街;二是构建和谐社区,推动社会进步;三是繁荣群众文化,提高文明水平;四是坚持建管并举,优化辖区环境;五是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兴工街道党委副书记姚占有:兴工街道积极组织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对全面落实党代会精神提出要求、制定措施。按照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好地区经济发展。二是强化社区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年内全部实现社区现代化管理。搞好配套建设,达到现代化标准;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改变管理粗放状况;规范统一社区各项工作制度,提升现代化工作标准;实施“大服务”工程,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三是以城区管理为抓手,推进城区现代化建设。掀起城区整治,全面改变地区面貌;清理整治重点是清理取缔无证占道经营、店外经营、露天烧烤和乱堆乱放;严厉打击和整治野广告,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种广告牌匾;规范早市经营程序,整治的重点地域;强化早夜市管理。四是提升计生工作层次,深化“五上门”工作。五是扩大再就业成果,精心打造自主创业品牌。六是抓好地区稳定工作,开展创“平安街道”活动。七是进一步抓好武装工作,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八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
城建局党委书记崔志远:城建局积极开展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活动,专门研究了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具体措施,形成了“按照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要求,为城区建设管理谋篇布局谱写未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发挥积极作用”的共识,明确了当前学习宣传贯彻党代会精神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局各支部积极开展党代会精神学习,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城建局根据党代会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任务,制定了六项原则和八项任务:六项原则是要实事求的原则、创新发展的原则、科技进步的原则、效率优先的原则、人文关怀的原则、市场运作的原则。任务是建设生态型新环境、建设人居新环境、建设健康休闲新环境、建设环境卫生新环境、建设市容市貌新环境、建立城市管理新模式、建立事业管理新机制、建设干部职工的新培训。
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石传东: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今后五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的主题。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会议主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区委非常重视各单位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情况,前一段时间,各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结合人们的思想,学习实践工作做得很有成效。区委宣传部已经在《沙河口宣传》内刊和《沙河口宣传工作网站》开辟了专栏,大家要借助这两个宣传学台,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督促,真正的把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好。
近一段时间,各单位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报告》原文,按照区委下发的《通知》要求,扎实做好本单位的学习宣传工作。
学习宣传贯彻区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要在五个方面下大力气。
1、认真学习报告原文,要在学深、学透、学懂报告上下功夫,认真领会精神实质,理解新城区提法的现实背景、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2、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提出的五项工作任务和四项重要举措上下功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要求的背景下提出的城区建设的新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城区发展的新理念、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新形势下对城区发展的方向、目标、模式、思路提出的新探索,是在市委提出到20__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指导下,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的中心城区发展的新实践。各单位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代会提出的五项工作任务和四项重要举措,全面完成党代会和“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
3、在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上下功夫,实现我区经济社会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我们要科学分析区情,要正视现实,放眼全局,勇于突破自我,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富民优先、环境优先、节约优先、科技优先的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开展工作要有新举措,完成任务要有新成就。
4、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城区目标的顺利实施。要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创新,就是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统领工作是思想建设上的根本要求,希望党务工作者要加强政治思想、发展思路、工作理念方面的一些变化,做到党要管党、党要懂党、党要信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千万不要因为工作忙,千万不要因为工作环境复杂,千万不要因为工作任务重,就忽视淡化,甚至削弱党的建设,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财务会计人员 设计要求 规范措施
知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市场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在此过程中,社会对企业的内部管理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企业的日常经营环节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措施更新,以满足国际形势下,对会计工作的新要求,确保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优化,实现企业的综合效益。
一、关于会计准则的分析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离不开对经济大环境的有效应用,会计新准则也实现了对经济环境稳定性的促进。具体来说,会计新准则体系,主要包括38个详细的会计准则与一个基本的会计准则,它实现了我国会计系统的健全,满足了国际经济局势的需要,它有利于实现对我国的会计工作的有效改革。在此过程中,为了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提高,我们要提升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与应用能力,实现新准则的顺利运行。
为了确保新准则在具体工作中的落实,我们要严格规范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确保该准则相关环节的有效进行,财务人员要及时更新自己的会计管理观念,实现对新准则的有效把握,并且对其进行有效实践落实,确保新准则的广泛运行。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实现对新旧准则的有效对比,实现财务信息科学性、准确性的实现。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环节的需要,以有效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的日益健全,实行财务管理环节中的质量效率的提升,实行财务人员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新准则的有效扩展。
1.会计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对会计准则的有效应用,这有利于会计制度的相关环节的稳定运行,有利于会计实践工作的顺利运行。进行统一性、科学性会计准则的普及,有利于会计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会计体制改革系统的有效更新。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应用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以满足经济市场环境的稳定,实现对企业财务系统的良好控制,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实现。
2.相关会计制度的健全,有利于经营业绩有效规范,有利于企业资产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系统的健全,有利于科学性、合理性的会计信息的提供,有利于优化我国相关人员的投资资本。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时,通过对相关制度的有效应用,实现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的有效理解,实现市场运作效率的提升,有利于紧跟国际的经济形势,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人员新规范要求
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管理者的存在,是企业经营管理质量效率提升的必然要求。新准则的相关环节的提出,需要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实现对其的良好判断,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为了确保这一目的的实现,我们要提升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更新其理论知识,确保会计管理相关环节的顺利进行。
会计人员除了完成日常公司的培训任务,也要积极进行自身相关工作能力的提升,根据会计经济市场环境的变化,实现对相关会计管理观念的更新,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此环节中,要实现对金融环节、审计环节、财税环节等的知识结构的学习深化。以良好心态面对日常会计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实现会计理念的有效更新,确保从业心态的良性发展,以满足新准则环境的需要。
1.加强会计人员的相关专业技能能力,实现其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财务会计人员要进行职业素质的提升,实现对新旧准则的有效对比,确保对异同点的有效把握,对企业合并环节、资产减值环节及其所得税环节等进行知识系统的强化,对国际会计标准与相应会计法规能力进行有效掌握,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2.会计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提高对会计管理工作的热情,确保整个会计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有效协调,确保会计整体管理系统的有效发展。会计人员要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做到诚信、公正,要想实现新的会计准则平衡过度,需要会计人员遵守会计的制度,能够在工作中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新准则当中,会计人员的空间和自由度非常大,所以从业人员要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做到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认认真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因为会计人员和金钱打交道,容易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做出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也是不容易被察觉的。所以,会计人员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依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
3.会计人员要实现对自身会计管理观念的更新,以满足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对会计准则的有效认识,确保其相应管理观念的延伸,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会计管理思维,实现其积极的更新,以满足会计管理环境的需要,确保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提高自己职业的判断力。加强对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我国现实的会计环境做出详细的分析,并加以判断。提高自己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能力,要具有较为敏锐的职业判断力处理会计的实务工作,高质量地确认和计量财务状况,保证会计的信息质量。
三、结语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不但对会计人员的判断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减少会计人员工作的风险性,有利于会计管理系统内部环节的统一性、合理性,确保企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其综合效益的提升,确保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将会大大促进企业的发展,掀起一场新的学习浪潮。
参考文献:
[1]吉林农委乡企处.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乡镇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和提升.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2):10-11.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管理;特点
1 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
事业单位会计对象是指事业单位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事业单位是执行国民经济计划的基层单位,担负着培养各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文化活动、增进社会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及为生产服务而进行的勘察、设计、计量和情报等重要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事业单位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房屋、建筑物、车辆、办公用品以及用于日常开支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作为开展业务活动,完成事业计划的物质基础。这些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就是事业单位的资金。事业单位资金主要是事业单位按照事业计划向财政门或上级单位领取的经费、接受其它单位投资、向金融机构借入以及自身积累等渠道形成的。事业单位借助已有的物质条件开展科技产品开发、医疗卫生保健以及教育、文化、社会福利等活动来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按照资金规定的用途和开支标准,以货币资金支付人员工资与福利费、人民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房屋修缮费、业务费等各项费用,同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取得一定的业务收入。事业单位会计的一般对象就是上述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称资金运动。
2 会计要素
以上所述事业单位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或资金运动只是对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而且这种表述比较抽象。为了便于记录、核算与报告,以及适用不同会计主体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还要采用会计要素的形式,使会计一般对象更加具体化。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一般对象的基本分类。只有通过会计要素,才能使会计对象、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具体联系起来,使会计信息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业务经营活动的特点。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2.1资产、负债和净资产
2.1.1资产
资产是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拥有或控制一定数量的资产,是单位进行业务活动的前提条件。资产之所以是一种经济资源,是因为事业单位以各种方式(如政府拨款、投资者进行投资等)取得了资产的使用权和支配权,并且通过对其有效使用,能够为单位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作为资产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为单位提供未来的经济利益。同时,它必须为单位所拥有或控制,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
事业单位的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1)流动资产是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2)对外投资是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和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包括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3)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等。(4)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商誉等。
2.1.2负债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
(1)借入款是指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2)应付票据是指事业单位对外发生债务时所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3)应付账款是指事业单位因购买材料、物资或接受劳务供应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4)预收账款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预收的款项。(5)其他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6)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收入。
2.1.3净资产
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资产减去负债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结余等。
(1)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主要包括滚存结余资金等。(2)固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3)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主要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以及其他基金等。(4)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主要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其中事业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除经营收支外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经营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经营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2.2会计平衡公式
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负债、净资产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资产表明事业单位拥有哪些经济资源,其数额是多少。负债和净资产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事业单位的资产都是一定的提供者所提供的。事业单位资产提供者来自两种类型:一是出资人,他们提供资金给事业单位永久使用,既不收回投资,也不谋求投资回报,但要求按指定的用途使用资金;二是债权人,对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事业单位只获得一定时期的使用权,并按照使用期限的长短支付资金的使用成本即利息。到期,债权人收回资金和利息。出资人提供的资金形成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债权人提供的资金形成事业单位的负债。负债和净资产是对资产的要求权。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负债和净资产。反之,有一定数额的负债与净资产,也必然会形成一定数额的资产。在数量上,任何一个事业单位的资产都等于该单位负债与净资产之和。资产、负债和净资产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资产=负债+净资产。
上式称之会计平衡公式,它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3收入、支出
2.3.1收入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和基本建设拨款收入等。
(1)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按核定的预算和经费领拨关系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事业经费。(2)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3)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4)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5)附属单位缴款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缴纳的各项收入。(6)其他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取得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7)基本建设拨款收入是指国家投资于事业单位用于固定资产新建、改扩建工程的拨款。转贴于
2.3.2支出
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
(1)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2)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3)对附属单位补助是指事业单位用非财政预算资金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4)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5)基本建设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用国家基本建设资金或自筹资金安排的固定资产新建、扩建和改建形成的支出。
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大于所发生的支出形成收支结余,反之,则为超支。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工作;影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84-1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是集计算机学、信息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学科知识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会计发展史上更需要一次创新,这就是会计工作必须要实行电算化。它的影响直接渗透到工作实践的方方面面,本文对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加以阐述。
一、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处理方法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毫不畏惧,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利用计算机可以采用手工条件下不愿采用甚至无法采用的复杂、精确的计算方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二、降低信息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必须有用,能够满足决策者的需要,这就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属性,包括相关性、可靠性、重要性、时效性等,使会计信息向多种量度发展。同时,随着处理数据量的增加,单位信息成本将越来越低,效益更大。
三、改变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职能
实行会计电算化,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四、将改革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后,手工条件下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法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无法想象的。而手工内部控制制度则一部分保留,一部分更正,这一部分将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经济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
五、会计本质将重新定位
综观会计的发展史,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始终将会计定位于服务的工具,将会计工作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的工作,是处于被动状态的行为,这在信息处理技术落后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代科技为会计革命准备了足够的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则是不可原谅的。随着会计电算化普及应用,会计作为控制系统体系将日益显现出来,会计信息将从幕后走向前台,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六、重新定义会计报表的内容
由于受人工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手工会计报表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及其相关的说明,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从收集、加工处理到综合利用都实现了电算化,从而为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展会计报告信息的内容提供了可能性。
七、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
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年编制的定期报告,这种报告在经济生活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度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但在以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创新不断加速,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时仅仅依靠定期报告是难以准确把握企业命脉的,巴林银行的倒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巴林银行在1993年年末报告的资产净值为4.5-5亿美元之间,可是谁曾想到,它在1995年2月末却倒闭了,而这时候巴林银行1994年度的年度报告尚未完成。因此,建立一套既能够提供定期报告又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