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康震苏轼

康震苏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康震苏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康震苏轼范文第1篇

[关键词]妇科门诊;抗生素;调查研究

抗生素在临床上主要治疗一般性细菌感染和微生物类感染性疾病,近几年来我国在抗生素的应用上非常广泛,据资料显示,我国患者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5%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这一现象也导致了我国患者的细菌耐药程度增加,造成了患者出现反复感染后的治疗难度增大,也产生了一定量的抗生素浪费[1]。妇产科门诊常见的病症为细菌性感染,抗生素是妇产科门诊的主要药物,该文对该院自2013年6月—2016年5月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病情回顾性分析,对其处方中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意在探讨临床使用抗生素的合理程度,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妇产科门诊自2013年6月—2016年5月进行治疗的26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妇科患者为2110例,产科患者514例,患者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35.6±6.2)岁,主要病症有阴道炎、宫颈炎、外阴瘙痒和盆腔炎等妇科类疾病,抽取该院开具的处方共2624张,处方开具率100%。

1.2调查方法

根据我国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给患者开具的处方内容和住院情况逐一对患者入、出院诊断、抗生素种类、给药次数、给药途径、临床用药目的和联合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2]。

2结果

2.1抗生素药物使用率和选用种类分析

在该院妇产科门诊随机选取的2624例患者中,经查询给患者开具的处方共有2624张,其中使用抗生素药物的处方有1269张,占总人数的48.4%,其中使用抗生素药物不合理的处方有278张,占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21.9%。见表1。

2.2患者使用抗生素基本情况分析

一般患者使用抗生素主要临床目的分为治疗和预防两种,其中该次调查中以预防为临床用药目的的占62.1%,高于以治疗为目的的用药数量,多数患者的使用抗生素疗程一般以3~6d为1个疗程,患者用药最长时间达到12d,所有患者抗生素共用1632个疗程,联合用药方面,单用145例(11.4%),二药联用1011例(79.7%),三药联用113例(8.9%)。见表2。

3讨论

3.1抗生素类药物临床使用效果

抗生素类药物在门诊使用过程中占据很大比例,主要是因为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上有很好的疗效,比如:克林霉素或甲硝唑类药物可以有效治疗阴道炎,左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可以有效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静脉注射治疗盆腔炎在处方中也比较常见。

3.2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和解决办法

目前在我国许多妇产科门诊都存在着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其主要原因:①医院自身管理因素,因为抗生素药物在妇产科门诊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很多医院的妇产科门诊首选药物均为抗生素,长期保持这种情况造成了医院对抗生素药物管理方面的疏忽,为了达到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产生了滥用和浪费抗生素药物的现象[3]。②由于技术原因盲目使用抗生素药物,该院妇产科门诊使用抗生素药物所占比例为58.4%,而且在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中,80%以上患者未进行抗生素过敏性实验,未严格按照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药物选择,并且存在对抗生素药物的依赖,凡是感染性疾病均开具抗生素来进行治疗。③医师的职业道德因素,有些医师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造成了乱开或过量开具抗生素类药物,或者有些医师不愿去深入研究患者病情,只是开具抗生素这种在妇产科门诊“万能型”药物来敷衍患者。④对预防用药的过度使用,在妇产科门诊以预防为目的的使用抗生素为62.1%,其实很多患者不需要进行预防感染,应主要根据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实际情况来适当选择性用药[4]。在该次调查中使用抗生素药物不合理的患者有278例,占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患者21.9%。所以目前还应该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针对该院妇产科门诊出现的抗生素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该院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纠正:①对妇产科门诊医师进行《医疗机构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管理规定》培训,使其了解抗生素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并掌握临床给药时间、给药药量,根据患者不同病情给予不同药物治疗。②对门诊开出的处方定期组织各科室专家进行复查合总结,对给出不合理的联合用药进行总结,提高门诊医生的临床医疗水平,并针对不同抗生素临床作用进行讲解分析。③提高医院对医师用药的管理,减少出现因利益关系产生的乱开药现象。④开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临床监测,确保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综上所述,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抗生素是一种常见、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在该次调查中发现该院妇产科门诊存在一定程度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现象,医院应对临床医师加强药理知识培训,规范抗生素用药,保证以后临床抗生素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柏玉玉.关于我院妇产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3):67-68.

[2]吴朝阳,赵玲萍,陈星.35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5):472-474.

[3]罗伟,刘强.120例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及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7):191.

[4]叶高峰,焦玉冰,许也齐,等.412例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9):1885-1886.

康震苏轼范文第2篇

抗生素是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也是医院重要的经济来源。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不但加重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导致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国内外有不少讨论抗生素使用方面的文章,但不足之处是数据量小,统计时间短。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3年门诊765 958张成人用药处方及同期门诊退药的320份处方进行分析,总结医院门诊在抗生素使用上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抗生素的使用更趋合理。

1 资料与方法

成人用药处方765 958张和同期退药登记资料320份。对每张处方抗生素使用品种数进行分类,每张处方中使用一种抗生素的叫一联,每张处方中使用两种抗生素的叫二联,每张处方中使用三种抗生素的叫三联;对所有退药登记进行分析,分出抗生素退药,用Excell表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处方总数与抗生素处方的关系 见表1。2005年、2006年、2007年抗生素处方占每年总处方的百分比分别是36.09%、32.61%和30.01%,三年比较P

而二联以上的抗生素处方绝大部分属于不合理联用。

2.2 退药分析 见表2。2005年、2006年、2007年抗生素退药占每年总退药的百分率分别是69.23%、64.36%和59.09%,三年比较P>0.1。退药的原因有:发生不良反应、因病情变化修改医嘱、错开医嘱、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发生不良反应的抗生素退药占90%以上。

3 讨论

3.1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 (1) 无指征应用抗生素。在所查的处方中,感冒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占90%以上,且多使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这样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明显疗效,而且易使患者体内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的治疗[1]。(2)抗生素不合理联用。一般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只有在未查明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单一抗生素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才需抗生素联用,且联用一般只是2联,极个别3联。表1结果显示抗生素联用的比例较大。抗生素不合理联用不但浪费资源,细菌耐药性增加,而且毒性增加,药物使用的不安全因素增加。(3)给药间隔时间不当。合适的给药间隔是发挥抗菌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2]。青霉素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半衰期短,是时间依赖性药物,药物浓度维持在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以上的时间对于病原菌的清除甚为关键,其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的时间至少为2次给药间期的50%,这类药物应1天内多次给药,而在本组资料中,存在给药时间间隔过长,1天给药1次。这样一次给药剂量过大,导致不良反应增加,而又无法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达不到预期的治疗目的,甚至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表2 退药总数与抗生素退药的关系注:P>0.1。

3.2 抗生素退药原因分析 从表1和表2中可看出,抗生素处方低于总数处方40%,而抗生素退药占所有退药的50%以上,甚至接近70%。据WHO公布的资料表明,全世界有1/3死亡病例的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造成的[3],张晓华[4]对门诊用分析也表明抗生素退药比例较高。本组抗生素退药的原因主要有不良反应、因病情变化修改医嘱、错开医嘱、不合理用药、患者拒绝用药等,主要是青霉素类及喹诺酮类。

3.3 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对策 抗生素滥用和不合理处方是造成药物耐药的世界性原因[5]。要解决抗生素的不合理性使用,必须通过教育改善处方情况,不断加强医生和药师的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优化抗生素选择和治疗方案,加强对抗生素的市场管理,减少市场上因抗生素过多过滥而导致的无序竞争,解决医疗体制改革,不定期地进行处方点评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1]金孝灵.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杂志,2007(15): 108-109.

[2]冯艳霜,徐彦贵,高仲阳.我院96例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应用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1): 75-76.

[3]易著之,张建江.关注小儿使用抗菌药品的安全问题[J].中南药学,2005(5): 309-310.

康震苏轼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抗震施工;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章标识码:A

1、抗震施工的重要性

历次震害表明,房屋倒塌是地震灾害最主要的原因。这是因为大多数建房缺乏规范化管理,房屋质量差,不仅不能抗御强烈地震,就是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甚至较强的有感地震也会导致房屋损坏而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加之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由于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因此,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是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地震对建筑危害巨大。当地震波遇到土质松软的盆地地形时,所发生的扩大效应称为共振现象。共振现象会使建筑物摇晃的更厉害,这时,若建筑物的结构不耐震,受不了摇晃,就会发生倾斜或倒塌,造成人员被掩埋等现象。

2、影响抗震性能施工技术因素

建筑抗震性能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外部原因是建筑没有按规范建设,包括抗震构造措施不合理、施工质量不高、结构设计不合理、建筑规划和选址不当等;就建筑本身而言,主要是房屋的结构、房屋的年限、房屋的后期改造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结构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屋抗震性能在同等条件下较强。抗震设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合理的抗震措施,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结构叫竖向不规则,平面局部凸出的L型、“丁”字型叫平面不规则,一头沉一头轻的叫扭转不规则,这些情况下建筑抗震能力都较差。跃层、复式和错层户型的房子虽然在居住的舒适和美观度上有着平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从抗震的能力上来讲,平层房屋抗震性能最好。合理的抗震设计主要基于先进的抗震理念、系统的分析计算和恰当的抗震措施。既要注意控制抗震指标如轴压比、相对变形等,又要采取合适的抗震构造措施。

相对住宅的抗震性能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混凝土标号够不够,混凝土强度直接影响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对于承受一定荷载的框架节点,混凝土强度越高,则梁、柱的截面尺寸越小,框架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承剪截面也相应减小,在一定配箍率下,对其抗震性能反而不利。钢筋是否合格,有没有偷工减料等都很重要,同时施工技术也十分关键,技术到位,房屋质量就好,抗震性能就好;否则设计再好,施工技术不到位也会出现质量问题。

我国现行抗震鉴定标准的目标是确保结构在遭受到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一般较早的房屋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由于认识水平和财力的提高,后建的房屋抗震性能相对较强。其次,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取决于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抗震鉴定标准采用两级鉴定方法逐级筛选的程序,若结构满足第一级鉴定的各项要求即可不进行第二级鉴定。这种处理方式主要是为了简化鉴定程序,减少鉴定工作量,但第一级鉴定仅针对建筑物中较少的构造措施进行核查,由此判定建筑物能够达到现行鉴定标准的设防目标是一种过于粗略的处理方式。国家根据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震害的严重性确定各地区基本设防烈度,这是各地区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大小。

3、抗震施工技术措施分析

常见的防震建筑技术有:强化混凝土墙和支柱,加强地基和连接,加强建物防震功能,在大地震时,摇晃的结构体压力,可从横梁转移到竖柱,使居民安全无虑。

墙体在框架结构中是围护构件和隔墙,在砖混结构中是承重构件。墙,柱,梁,板是建筑物的骨骼,在不改变的前提下,对于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构造采取如下措施: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并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房屋的抗震能力;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框架节点起着连接框架柱、梁的重要作用,框架节点如果首先被破坏,必将导致房屋结构位移或倾倒,因此,抗震要求框架节点的破坏必须滞后于梁、柱。因此必须对节点区混凝土的强度、箍筋的配置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措施有:应请具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单位建造,它由梁、柱、楼(屋)盖、填充墙组成,要求平立面布局简单、均匀、规则。提高柱的施工要求措施:柱中线与梁中线应尽量重合。

针对钢筋的主要问题, 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按砼施工规范要求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应采用焊接封闭箍筋,保证节点箍筋的整体质量。若配筋中采用拉筋,拉筋应紧靠纵筋并且钩住封闭箍筋,以保证箍筋能够对混凝土的抗压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是非常不恰当的。在施工中,从标高、轴线等多角度控制预埋钢筋位置的准确性,保证拉结质量。

房屋抗震性能还与施工质量等其他因素有关。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在建筑施工项目中,相关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和制度进行施工控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进行要求。在建筑施工中重视抗震设防的施工质量,健全抗震设防施工质量专项检查和监督制度,将抗震设防纳入到规范化管理,只有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才能满足抗震设防对房屋结构的要求,才能杜绝抗震隐患。相关的工程负责人应该根据工程的总体结构进行分析,按照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工程质量,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对于那些重点施工部分,应该实施责任到人的制度,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

采用相应的抗震技术,如被动控制、主动控制技术、半主动制技术、混合控制技术等,避开不利区域、协调建筑设计和结构、合理选择建筑立面、平面的外形等。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监理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建筑材料管理制度,严禁那些质量差的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方面。

4、结束语

总之,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必须完善建筑抗震标准、科学合理规划、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符合抗震设计、确保建筑质量、合理使用建筑物、加强建筑监管等。因此,总结目前国内防震建筑工程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解决防震技术措施。对其中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建筑物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是很有必要的。

康震苏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宿舍 心理健康教育 朋辈互助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2.081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各高校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难以达到预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来。但很多时候,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活动参与意识较低,难以达到活动的效果。宿舍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对宿舍的归属感和依赖感较强,以宿舍为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逐步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技巧,达到自助和助人的目的。

1 宿舍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

良好的宿舍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相反,消极的宿舍氛围会阻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形成消沉、堕落的生活方式。

(1)宿舍学习氛围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宿舍的学习氛围对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有很深的影响,一个积极向上,学习氛围浓厚的宿舍,更加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宿舍同学之间相互合作、竞争、交流能极大的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宿舍同学的共同进步。但是,若宿舍的氛围是上网、打游戏、谈恋爱、不思进取,由于宿舍成员间是相互影响的,即使有些学生有学习的心思,最后也可能会变得颓废、消极,失去进取心,特别是在这样的宿舍氛围中,一些喜欢学习的学生甚至会遭到其他成员的嫉妒和攻击,而导致心理受到严重伤害。

(2)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目前,在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中,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占了很大一部分。由于大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相处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如果能很好的处理这些冲突,将会促进大学生的成长。但是,如果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很好的疏导和解决,也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和负担。和谐的宿舍关系能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宿舍成员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接纳可以促进他们的互动和交流,增强他们对宿舍的归属感。反之,如果宿舍成员之间互相猜忌、贬低、诋毁,或者冷战、互不搭理,则会造成他们之间沟通阻断,内心孤独、冷漠,形成人际交往障碍,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发展。也有研究表明,宿舍和谐度越高,学生心理越健康。①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②

(3)宿舍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在大学中,宿舍已经成为学生活动的主要单位。在各种活动之中,宿舍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和磨合逐渐形成了各个宿舍特有的风气和文化,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也会影响和束缚着宿舍中的每一位同学。如在宿舍卫生方面,如果宿舍中的大多数同学都非常喜欢整洁和卫生,即使小部分的同学不是很爱收拾,但是为了保持宿舍的整体氛围的和谐,这些小部分的同学可能也会慢慢的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维持宿舍良好的自然环境,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保持心情舒畅和维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必要条件,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宿舍舆论也会在无形中对宿舍的成员产生影响,可以引导宿舍成员向正确和积极的方向发展。宿舍成员的榜样作用也能影响着宿舍的其他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使其他成员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2 宿舍中开展自助、互助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1)满足大学生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宿舍同学之间年龄相当、经历相似,人生观、价值观相近,有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容易相互信任并建立起牢固的情感联系。当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大学生往往更倾向于求助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心事也更愿意向身边的同学倾诉,宿舍同学是大学生最重要的社会支持力量,如果宿舍成员出现了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或者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最先觉察到的也应该是宿舍的同学,所以在宿舍中开展一些自助和互助的心理健康活动很有必要。

(2)弥补心理健康教育从业人员不足。目前,在大多数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缺乏,现有的师资力量满足不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需求。再加上心理健康教师平常繁琐工作较多,精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大多是被动的,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都是在学生主动求助的情况下进行的,还有很多学生虽然有问题但是不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这就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盲区。在宿舍中开展自助和互助心理健康活动,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性,有效的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受益到更多的学生。

(3)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大学阶段是心理问题的高发阶段,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给学校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发人深思,也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敲响了警钟,如何有效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出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待解决的问题。长久以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很少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上,而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提高其心理素质,塑造其健全人格的方法和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刘华山曾经指出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在维护个人心理健康的过程中,当事人自己的责任感,自我维护的意识与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③

3 宿舍中开展自助、互助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做好宿舍心灵使者的选拔和培训工作。为了更好的发挥宿舍心灵使者作用,首先要对宿舍心灵使者进行严格的选拔,通过海报、报纸、展板、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宣传工具招募信息,让广大的同学了解宿舍心灵使者的工作内容、作用和条件。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报名后通过心理测试和面试进行选拔,宿舍心灵使者要求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而且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比较高,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最重要的还要对心理辅导工作有浓厚的兴趣。其次,对选的宿舍心灵使者进行系统培训,培训主要从了解宿舍心灵使者的职责和义务,实现从普通学生向宿舍心灵使者的角色转变;宿舍心灵使者的自我成长;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的掌握;危机事件的识别和处理这几个方面着手,通过讲座、团体心理辅导、体验式心理健康活动等方式,让宿舍心灵使者树立起心理服务意识,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维护自己和同学的心理健康。

(2)在宿舍中开展自知、自助心理活动。宿舍心灵使者可以定期在宿舍中开展心理知识普及活动,为学生分发心理保健报纸,推荐心理保健杂志,并建立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及时更新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帮助同学树立起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可以通过一些自我探索的心理活动,提高同学的自我觉察力,引导同学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从而能悦纳自我。通过放松训练、冥想等方式合理宣泄压力,调节情绪,学会自我疏导和自我排遣。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加深宿舍成员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增强宿舍的凝聚力和开放度。

(3)在宿舍中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宿舍心灵使者要主动关注宿舍同学的心理状态,及情绪状态,针对有心理困惑的同学及时了解出现的问题及状况,对于力所能及的问题,主动找室友谈心聊天,积极倾听,鼓励、安慰,帮助同学缓解心理压力和紧张状态,消除心理困扰。对处理不好的问题,要帮助同学尽快寻求专业的帮助,引导同学正确对待心理咨询,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和顾虑。要积极向同学传授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如怎么样识别心理危机,遇到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及危机事件的处置流程,增强同学对危机事件的警觉性及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号召同学在关注自我心理健康的同时,要积极的关心和帮助身边的同学,特别是遇到身边的同学有危机倾向时,要及时上报,做好看护,把恶性事件发生的机率降到最小。

(4)健全宿舍心灵使者的督导机制。宿舍心灵使者是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力量,是活动在一线的心理健康工作者,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乐于助人的品质,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奉献精神,不仅要充当同学的情感垃圾桶,还可能面临着被同学误解的风险,出力不讨好,工作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针对这些情况,首先,要让宿舍心理使者之间结成朋辈互助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在小组中分享讨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商量解决的办法,定期在小组中组织心理健康活动,引导组内成员宣泄压力,自我调节,为组内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减轻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不定期让专业心理教师对宿舍心灵使者进行心理疏导,并提供业务上的支持和帮助,及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不断完善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使他们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如何发挥好宿舍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已经逐渐成为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工作。以宿舍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不仅提高了心理工作的覆盖面,更增强了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当然,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对宿舍心灵使者的培养和合理使用,这样才能使宿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力量。

注释

① 郭梅华,陈虹,黄伟东.大学生宿舍人际和谐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2.4:97-101.

康震苏轼范文第5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素质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75-01

健康教育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及效果,掌握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调整人才策略和人事政策,才能保证健康教育工作拥有一支高素质、能战斗的健康教育队伍而得以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对全市范围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健康教育人员进行了调查,全面了解健教人员的素质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为全调查,调查对象为市级、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街道预防保健所所有专兼职的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64份,回收62份,问卷回收率为96.9%,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率为100%。

1.2 调查方法:

①问卷调查:制定统一的标准化问卷《深圳市疾控机构健康教育人员状况调查表》,在调查员的解释和指导下,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

②访谈法:采取集中式的访谈形式,对市级及各区级专职健康教育人员共8人进行访谈。

2 结果

2.1 性别分布:健康教育人员男性38人,占61.3%,女性24,占38.7%,且市、区、街道三级机构中健教人员的性别构成没有显著差别(χ2=0.098,P=0.952),说明健教人员整体以男性居多;

2.2 年龄分布: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及“31~40岁”段,分别占35.5%和33.9%,不同级别机构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别(χ2=5.486,P=0.483),说明健教人员以中青年为主;

2.3 职称分布:职称主要为“初级”,占41.0%,中、高级职称分别为16.4%和21.3%,但职称“未评定”者也占到了21.3%,说明健教人员整体的职称水平不高。三级机构的职称构成具有显著差异(χ2=14.772,P=0.022),其中,高级职称主要分布于市级和区级机构,街道防保所无高级职称健教人员,更多地为“未评定”和“初级”。

2.4 职称类型分布:主要为卫生系列医师,比例为60.0%,卫生系列技师也占到16.7%,其他类型包括统计师、中文、工程师、新闻摄影、经济师、医学信息管理、护师等职称系列,不同级别机构的职称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χ2=9.220,P=0.056)。

2.5 学历分布:主要为“本科”和“大专”水平,分别占到53.2%和32.3%,“研究生”仅为9.7%,不同级别机构的学历构成无显著差异(χ2=7.476,P=0.279)。

2.6 专业分布:以预防医学专业为主,占50.0%,其次是临床医学专业,占14.5%,护理和艺术类专业分别均为4.8%,其他专业占25.8%,包括平面设计、卫生事业管理、生物技术、编辑出版学、新闻编辑类、摄影摄像、医学信息管理、中文等,不同级别机构的专业构成无显著差异(χ2=9.295,P=0.318)

2.7 编制情况:人员主要为“在编”,占69.4%,临聘人员为30.6%。不同级别机构的编制情况存在差异(χ2=6.924,P=0.031)。市、区两级以在编人员为主,而街道防保所主要为临聘人员。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力资源结构整体表现为年轻化、高素质特征。中青年段占69.4%,这一年龄结构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有一大批精力充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健康教育人员投入健康教育工作,对本地区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其次,健教人员的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和“大专”水平,比例占到了85.5%,说明大部分健教人员接受过正规高等教育,良好的个人文化素质能够为业务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职称结构不尽合理,职称归口问题难以解决。一方面,健教人员整体的职称水平不高,职称类型冗杂。职称水平以初级为主,“未评定”职称者也占相当比例。高级职称主要分布于市级和区级机构,而街道防保所无高级职称健教人员。另一方面,职称类型以卫生系列医、技师为主,其他的非医学职称系列如:统计师、中文、工程师、新闻摄影、经济师等也占到不小比例。

一般而言,职称水平与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密切相关,还往往与个人的收入水平直接挂钩,构建起合理的人员职称结构不仅可以解决健康教育人员个人的后顾之忧,为稳定整个健康教育队伍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的有力保障。但是,由于健康教育是一门应用学科,所利用的原则来自医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传播学等有关学科领域[1],许多从事健康教育的人员也往往是多种非医学专业出身,因为有某方面技术(摄影、美术、电教等)特长而被指派从事健康教育工作,然而健康教育学科本身的专业划分并没有涉及到组织指导、文编、美编、音(影)像等专业,实际工作中也没有依据健康教育工作内容设置专门的职称系列,这不仅使得一些非医学专业毕业的健康教育人员的职称问题难以归口解决,即使是那些学医出身的健教人员也常常需要面对从事健康教育工作却只能选择挂靠其他与日常工作内容不相匹配的职称系列的尴尬局面,因此,职称评定上所遭遇的瓶颈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健康教育人员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3 聘用人员占到相当比例,一定程度影响了队伍稳定性。健教人员中临聘人员所占比例为30.6%,尤其是在街道防保所,临聘人员的比例占到了48.1%。编制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直接关系到人员能否安心投入工作。一般来说,正式编制人员的工作和收入水平相对稳定,而临时聘用人员却可能面临失业的状况,且收入相对不稳定或较低。如果健教人员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还要时时担心临时聘用身份所可能带来的高流动性或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势必降低队伍稳定性,影响工作效果。

4 建议

提高健康教育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当务之急。当今,健康教育己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应有相当数量的科技人才,在学历和学识水平等方面应形成高、中、初合理搭配的专业职能组织形态,实现专业化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的有效配备。

建议首先设立单独的健康教育科室,形成清晰明确的健康教育组织架构,其次保证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有效配备,一方面要解决人员的编制问题,另一方面还要保证从事健教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做到健康教育人员“专人专用”,把具备健康教育工作素质的人员安排到健康教育工作岗位,对非专业的健康教育人员要经常性开展专业化培训以保证其业务水平,引进高素质的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拓展基层健教工作内涵。此外,还应该大力敦促构建相应的职称体系等支持性工作的落实,从而保证人员不仅有适宜的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还能够安心工作,做出成绩。

参考文献

[1] 黄敬亨主编.健康教育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1:4-12

相关期刊更多

四川地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地震局

地震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地质调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