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舞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因而,它始终受到广大教师及家长的重视。作为儿童艺术之一的儿童舞蹈,在早期艺术教育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而作为儿童艺术的教育工作者,要搞好儿童舞蹈这项工作,关键在于搞好儿童舞蹈编导。何为儿童编导呢?儿童舞蹈编导,即一个儿童舞蹈作品的创编和导演。那么,怎样进行儿童舞蹈编导呢?
一、深入生活。
儿童舞蹈的创作与艺术一样,也离不开生活。它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当然,这里指的是儿童生活。
我们要张开全身的感觉器官,投入到儿童生活里去,和他们共同生活、学习、游戏等,和他们建立起平等、友好、亲密的感情。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孩子美丽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动作、姿势等,从中选择具有儿童特点的有代表性的动作,进行提炼、加工和美化,采用童话、幻想、游戏等形式,利用短小精炼、形象鲜明、生动活泼等特点进行构思,这便能创编出丰富多彩的儿童舞蹈来。
二、精心构思。
构思是编舞者还没有进入舞蹈动作编排之前,对大量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地、科学地高度概括的过程。
编舞者如果被儿童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游戏,某些具体形象、动作所激发感染,或从某一幅儿童画、某一首歌曲中受到启发,产生了对编舞的浓厚兴趣,或者产生了对主题情节、结构的一些具体设想,这时就可通过这些设想进行文学构思了。有一次,我从一幅装饰画中受到启发,创作了舞蹈《喇叭花》。那是一幅很简单的画,只有一些牵牛花及它们攀附着的小篱笆,然而它们互相映衬,却使我联想到一幅幅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充满动感和清新气息的图画,我被深深吸引了,产生了创作冲动,于是便尝试编了舞蹈《喇叭花》。后来,这舞蹈的演出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就说明,构思是作品成败的关键。但构思要有新意,要抓住儿童的兴奋点。这样,才能把孩子吸引住。
三、谱选歌曲。
有了文学构思后,便需要找音乐了。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儿童舞蹈音乐也同样很重要。一个舞蹈创作是否成功,音乐占有很大的比重。一首好的儿童舞蹈音乐,其旋律流畅、形象生动具体、乐句整齐、节奏鲜明强烈,将有利于儿童对舞蹈形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因此编舞时选曲一定要选择能从音乐中获得感受和启发的曲子。
在一次舞蹈作品点评座谈会上,我的灵感突发,想编个有关不倒翁的儿童舞,有了一定的构思后,花一番功夫找音乐,最后,终于找到一首颇为满意的曲子——《不倒翁诙谐曲》,这曲子的音乐形象非常鲜明、生动,把不倒翁的身体晃动、摇摆走路、任推不倒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在排练过程中孩子们根据这音乐,很快掌握了动作要领。
当然,也有人先把舞蹈结构大致搞出来后,再根据舞蹈的内容、情节、节奏、段落来谱曲的,这样做也可以,但难度较大。我搞舞蹈《分果果》便是采用这种方法。然而,鉴于作曲、演奏、录音等条件都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虽然花了很多功夫,效果却不尽人意。实践证明,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四、编排舞蹈。
可以说,前面几方面皆属于准备阶段,而编排舞蹈则既是最后一个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着力抓好这个环节,才会有成功的作品诞生。
1、安排好结构。结构是作品内部的组织形式,舞蹈作品可以没有情节,但不可以没有结构。儿童舞蹈的结构形式主要有:A、B式(即由快而慢,或由慢而快的两段式)。A、B、A式(即由慢而快再转慢,或由快而慢再转快)。还有童话戏剧式等等。
无论怎样的结构,都必须精心安排好开头、发展、结尾几个部分。 一个好的开头,能把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舞蹈的情景中来;发展部分是儿童舞蹈的精华,主题的展现、人物矛盾的冲突、故事的叙述都在这部分;结尾部分也很重要,一个好的结尾往往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印象,能唤起他们的种种联想。
2、设计和组织好动作。舞蹈动作是构成舞蹈艺术的基本元素。儿童舞蹈的动作,应该是从儿童生活中来,是表达儿童情感的语言。而动作的风格要统一,不能太多、太杂,要捕捉一个生动有趣的形象动作,使其成为主题动作,然后在主题动作上通过变换节奏、舞姿等,进行变形,再把变形的主题动作组成舞句,最后把舞句变成舞段。
3、注意队形和画面的变化。舞蹈的队形和画面在创作舞蹈的环节中称为构图。好的舞蹈作品,它的队形、画面的变化就象一幅活动的绘画,给人以高度的美感。作为儿童舞蹈的构图,队形的变化不宜太复杂,力求简单明了,易学易记,但又不能单调、死板,而应该显得生动、形象。如我创作的舞蹈《鸡公仔》中便有这样一个画面:“小朋友”坐成一斜排,而“小公鸡”则在“小朋友”旁边踮脚尖行走,至队形中间时用它的“爪”抓“小朋友”的头,虽然是非常简单的一个画面变化,却把“小公鸡”的淘气表现得妙趣横生。
4、 排好舞蹈。编得再好的舞蹈,如果不排练出来,这个作品都算不上已经诞生。那么怎样才能把一个编好的儿童舞蹈较好地排练出来呢?
首先在学习舞蹈前,把舞蹈的内容及情节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利用有关的图片、照片让他们看,编成游戏或利用玩具让他们玩,让他们在听、看、玩中熟悉舞蹈的内容及情节,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 儿童 舞蹈 艺术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儿童舞蹈是儿童游戏的――总高级形式,“娱乐性”应当是儿童舞蹈的一个主要的艺术特点。根据儿童教育家的研究材料,一般将儿童时期划分为六个年龄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儿童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学龄晚期。我们的儿童舞蹈一般是从儿童期开始的。大致到学龄中期为止,年龄是从四岁至十四或十五岁左右。对于儿童期的儿童来说,他们日常生活,除了吃饭和睡眠外,主要的活动就是玩耍和游戏。就是学龄期的儿童,在学习以外的时间,玩耍和游戏也是不可缺少的活动。正因为如此,儿童舞蹈的趣味性娱乐性,无疑应当摆在首位。只有好玩、有趣,孩子们才爱跳、才爱看,才能达到百跳不厌、百看不烦的地步。因此,在考虑舞蹈的题材时,应当选择孩子们所熟悉的喜爱的、又有一定意义的、可以用舞蹈所表现的、那些儿童们的游戏生活形容。
1了解儿童的生理、心理的特点
从生理的角度上来看,儿童骨骼较软,容易变形,弹力小,收缩力差,容易疲劳,而他们的大脑发育很快,容易兴奋,而且弹跳力较好。所以,笔者在儿童舞蹈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考虑到儿童身体发展的自然规律,动作力求舒展,短促有力,节奏欢快,从而表现出了他们活泼可爱的性格。6岁以下的孩子,在做压胯练习、压腰的练习时,其软度非常好,但感觉孩子在做动作时有气无力,松松散散的。少儿爵士舞是继拉丁舞后又新推出的一种外来舞蹈形式。是集芭蕾、拉丁、踢踏、街舞等多种舞蹈元素为一身的多元性舞蹈,强调“个性”和“即兴”,是非常愉快,活泼,有生气的一种舞蹈形式。少儿街舞采用最适合少儿跳的街舞音乐和节拍,将目前最流行的街舞,结合孩子们的特点进行有选择的动作编排,节奏欢快,简单易学。动感时尚的街舞能令孩子热情澎湃,少儿街舞训练是以小肌肉群的运动,它很好地弥补了其它健身项目的局限,使锻炼更全面,锻炼孩子们的动作协调性和舞感,以及肢体灵活性,提高协调能力。
2儿童舞蹈是展示儿童心灵的窗口,是表现儿童情感世界的直接方式,因此“纯真性”是儿童舞蹈的一个重要特点
纯真、稚嫩是儿童情感和思想的特点,他们对待一切事物都于成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视点。丰富的想像、奇异的幻想,常常是儿童(特别是儿童)们思维活动的特点。他们经常把一些无生命的玩具和物品看成是有生命的朋友。在我们的儿童舞蹈创作中如何具有纯真性,关键就在于要以儿童的眼睛来看世界,以儿童的思想感情来对待客观事物,从儿童的生活中选取舞蹈的题材,特别是其中的童话、寓言等更存有我们可选择的舞蹈题材。
3人们对待任何事物,只有理解了,才能接受它
儿童舞蹈所表演的形容一定要能被儿童看明白、弄懂它的含义,小演员才能表演好,小观众才能接受。因此“明晰性”是儿童舞蹈不可或缺的特点。当然,对不同题材的舞蹈作品对其形容的明晰性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有情节的舞蹈,所表现的人和事一定要清晰、条理分明,切忌逻辑混乱,使人不知所云;对于情性的舞蹈(情绪舞),舞蹈所表达的人物的情感要分明,是喜,是怒,是哀,是乐,不能含混不清,对情感的转变和发展,也要脉络清楚,只有如此,舞蹈才能具有艺术感染力而对戏剧性的舞蹈(舞剧),则要求人物性格突出,情节事件和矛盾冲突的发展要简捷明了,起、承、转、合要循序展开,一般不用或少用“时空交错式结构”,否则,容易使小观众如坠入雾中,收不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4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儿童的情感、思想也是繁复多样的
儿童舞蹈的“多彩性”也是儿童舞蹈必不可少的特点。不同的年龄段的儿童,有不同的生活形容,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不同的喜爱和所关心的事物。这就给我们选择儿童舞蹈的题材,有了极为宽广的余地。儿童现实的生活,儿童所感兴趣的神话传说、童话寓言,自然景物中的花鸟鱼虫、山水风雨,以及童幻世界中的一切,都可以编成舞蹈,塑造出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而随着儿童舞蹈题材的扩展,舞蹈体裁和形式也就相应地要求多样化。因此,儿童舞蹈除了我们常见的抒情性舞蹈(情绪舞)和事性舞蹈(情节舞)外,还应当多提倡采用歌舞、歌舞剧、小舞剧等体裁,这样就能使我们的儿童舞蹈能够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绚丽多姿。
5根据儿童舞蹈的艺术特点,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训练
关键词:舞蹈教育儿童时期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关键词】舞蹈艺术教育形体表演情感
儿童舞蹈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是一首天真无邪的诗,是童心的展示,是童趣的描摹。它的创作主体是成人是我们!为了更好,更细致的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舞蹈,我们就必须了解影响儿童舞蹈创作的因素。
一、受青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影响
青少年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进步,动作变得更加灵活、协调。同时,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美好,他们感知事物的特点和方法也很独特。
1.少年儿童舞蹈的趣味性
由于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限,儿童在参与舞蹈活动时,往往会受情感因素的支配,他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往往是感性的、直觉的。如果在幼儿舞蹈创作过程中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儿童的兴趣,他们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原本非常自然的表现力也会随之消失。
为了让儿童自始至终保持兴趣,我们在创作中应巧妙地将舞蹈与游戏结合起来。儿童天性好玩、好奇,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表现出注意力高度集中、情感极端投入的现象。我们如果将舞蹈与游戏和谐统一起来,并围绕某一思想内核,予以肢体的夸张和变形,进而形成饱含儿童情趣富有舞蹈形态的艺术风格,就能使舞蹈变得生动感人。例如在舞蹈《我的小鸡》中,一群孩子扮作小鸡蹲在箩筐里,一个喂鸡的孩子把箩筐上面的纱布揭开了,于是小鸡们高兴的跑出来、追逐着、游戏着,一只小鸡还啄了一下同伴的手指。后来,孩子把小鸡重新赶回箩筐,可是有一只小鸡就是不肯进去……正因为这舞蹈与游戏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才使这个舞蹈变得更加生动富有童趣。
2.幼儿舞蹈的知识型
亚里士多德认为:“儿童一开始就具有模仿的本领。模仿就是学问。”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模仿能产生表象,是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而模仿又恰恰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如儿童在舞蹈中模仿小金鱼在湖水中摇头摆尾的自由形态,在模仿拔萝卜动作中体会“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儿童舞蹈绝非是模仿性舞蹈。只有在模仿中纵何深入、取其精髓,儿童舞蹈作品才可能是对儿童生活、精神风貌、儿童情怀的真实写照。例如,儿童舞蹈《鱼儿快来》描绘了一位小姑娘在公园看到一条美丽活泼的小金鱼,喜爱之余将其捕获的生活情景。失去自由的小金鱼乱游乱撞,惊恐的不安情景撞击着小姑娘善良的心。这时她看到湖边禁止捕鱼的告示,便将小金鱼放回湖中。该舞蹈以爱为发展主线,既表现了小姑娘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表现了她富有爱心的个性。既表现了儿童观鱼、捕鱼的生活情景,又反应了社会道德对儿童行为的约束。这就是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3.儿童舞蹈的幻想性
幻想性通常是界定儿童艺术的最显著的标志,因为幻想是儿童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舞蹈中,他们可以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可以在地面中作统领蚂蚁的蚁王,可以是穿行于太空中的小超人等等。儿童在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和直接表露想象的特点,正是儿童舞蹈形象的依托。
二、生活内容及环境的影响
儿童舞蹈艺术作品的反映,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大脑思维和艺术加工的再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儿童着迷,创编儿童舞蹈时应把握儿童生活的脉络。
1.细心观察儿童生活的闪光处
今天,生活在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的孩子在某些方面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努力、细心的捕捉生活中儿童的闪光处。例如《步步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孩提时代,人人都希望自己快点长大,常常因此而互相攀比高矮。创编者将这个题材进行艺术高工。使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成为有内涵深远、富有童趣的好作品。这是编导在细心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的一种独到的见解。又如舞蹈《洗衣歌》通过洗衣劳动的场面来反映军民鱼水之情,许多细节引人入胜,但如果让儿童来表演,就难以表现它原来的思想内涵。
2.表现生活情趣
儿童舞蹈源于生活,但舞蹈动作不是简单摹写与再现自然的生活动作,他需要通过精心的选择、提炼和组织,采用比拟和象征的手法,把生活动作典型化,使之升华成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给人以美的意向。我们创编儿童舞蹈时,要引导儿童根据有趣的形象动作想象出这个动作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如请儿童根据某一动作想象这是表现雨天戏耍的情景,还是过小溪时那种踩在石头上小心翼翼的心情等,逐步吸引儿童共同参与舞蹈的创作。、
3.综合考虑各种艺术手段
儿童舞蹈虽源于孩子的生活,但它又带有舞蹈表演艺术的特点,所以它需要艺术综合性手段来配合表现作品的内涵。作为一种表演艺术,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不仅需要好的内容、形式、动作,更需要灯光、道具、音乐、服装等综合素质的配合。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好的音乐容易激发编导的想象,更能使表演者与观众产生共鸣。我们可以选用孩子们熟悉与喜爱的优秀儿童歌曲,通过加伴唱、变奏间奏等形式,将它们录制成完整的儿童舞蹈音乐。所选择的音乐最好旋律性强,易记好学;形象性强、有情有物;节奏性强、快慢适度、强弱分明;童趣性强、活泼轻快。
长期以来我国舞蹈教育的价值从被人们所低估。许多人认为,舞蹈能力的培养只对少数将来要专门从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对一般学生来说只是点缀,中国的小学教育一直到大学教育从来没有把舞蹈课列入必学课程之中,只有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动内容。舞蹈,就是控制肢体完成复杂动作的能力,它本身就是重要的智能,就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舞蹈能力的提高对于其它学科的学习有相当的促进作用。有关研究证明,学习过舞蹈的学生,各科的学习成绩均高于没有学习过舞蹈的学生,学习舞蹈时间长的学生各科学习成绩比学习舞蹈短的要好。
通过舞蹈,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与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好的缓解紧张的情绪,这对自我认识的发展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许多舞蹈活动需要集体参加,诸如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等,演员之间彼此的默契、和谐的配合非常重要,这样的体验将增强人们对于集体配合的认同。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教育的益处是多方面的,在提高国民素质方面,舞蹈艺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 黄世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作为一个少儿舞蹈教师,必须具有专业舞蹈素质,并能依据教学对象的年龄、程度以及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少儿舞蹈集教学、排练、表演、管理为一体,如果仅仅只具备专业舞蹈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缺乏表演才能,在枯燥的基础训练课中,就会让少儿失去兴趣;没有编导能力就没有创意,也无法完成教学的整个过程;不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就会导致课堂纪律松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四种能力和素质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一根紧密相连的教学链。因此教学特征规定一个少儿舞蹈教师必须是:会跳、会教——在舞蹈的动态形象的示范中,动作规范、语言表达亲切准确,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会编——有自编自导少儿歌舞和辅导少儿活动的能力。这“三会”自始至终贯穿着组织管理能力。
作为文化馆的少儿舞蹈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上述的基本条件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它的教学规律,只有掌握了教学规律才能相应地培养出舞蹈人才。首先文化馆不是正规的舞蹈学校,学生业余学习舞蹈,有很大的自由性。其次,由于舞蹈是人体的动态艺术,训练是很艰苦的,没有硬性规定,全凭学生的兴趣和个人意愿这么一种学习方式,很容易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导致学业半途而废。因此,文化馆的少儿舞蹈教学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表现在教学上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
舞蹈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陌生到熟练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特点的产生是由于舞蹈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基本知识体现在教师的形体上。因此要求教师教新动作和新组合时要熟记并能讲清楚动作的规格、要领和节奏,说明动作的形态和用力方法,并且在教学中用生动的形象去指导和启发学生,给学生进行反复的动作示范,教师在示范时要有充沛的感情与热情,示范动作要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因为学生往往先入为主,如果教师的示范动作今天和明天不一样,学生把动作学会记住了,可老师又把动作修改了,这样就会造成课堂教学杂乱无章,使学生思维混乱,不知所措。而一个动作初学时养成的毛病是很顽固的,很难纠正。如果课堂上教师忙于纠正动作,教学工作就会处于被动状态,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教师不但示范动作要规范,而且在指导学生动作时也不能随便用手势,因为少儿的模仿能力比理解能力强,学生以为动作要求就是如此,即使你对学生要求再严格,他们也会搞糊涂了。当然,如果教师本身教学动作不规范,那就只能是误人子弟,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业务素质,认真对待教学课,示范动作力求准确无误、节奏鲜明、引人入胜。让学生印象深刻,跃跃欲试,产生一种强烈的模仿冲动,从而培养他们对舞蹈的热情,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耐心细致的教学
舞蹈训练给少儿以形体美,增强他们视听的反映能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天真活拨的孩子,既是严师,又是慈母。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一节课没上完就会有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开始懒散,有时任你怎么提高嗓门也无济于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能急躁,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时很有限,往往表现在做动作比较迟钝,不善于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地对动作进行自我纠正。教师应多给学生以反复的动作示范,要耐心细致地逐一去纠正他们的各种毛病,这种教学方法看起来很慢,很费神,实质上在教学效果上却有不容忽视的效应,是一种很快捷的易出成效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的作用。
三、灵活的教学方式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少儿,充满着稚气和天真,他们是怀着好玩、好奇的心理来学习舞蹈的。当然也有家长望子成龙的因素。舞蹈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少儿舞蹈教育中,基本功训练就必然成为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学舞蹈都必须从基础入门,缺乏对训练的心理准备,其中还有很多孩子存在娇气,加上生理条件的因素又决定他们只有二十来分钟有意注意的能力,一堂课下来,孩子们就会失去笑容,一切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学舞为什么要练功,又痛有拘谨?”“为什么没有跳儿童舞蹈呀?”尽管老师再三强调不练基本功就跳不好舞蹈,仍提不起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甚至产生“怯学”情绪。我认为,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激发和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不使他们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启发和鼓励学生之外,必须从兴趣入手,以活泼、充满童趣的动作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一些相同、相近、相似动作的排列组合,克服枯燥、单调的训练方法,使孩子们对舞蹈求知、求新、求难,保持一种长期的新鲜感和征服欲望。还可以在训练课中插入一些轻松、活泼的小游戏或唱首儿歌或讲一段舞蹈家的故事,其次在动作反复练习时也要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每天教新的动作去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要用动作的新要求去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到每天都有新的要求和新的收获,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加强动作的难度,树立起他们知难而上、奋发进取的精神。
四、表演剧目的排练和演出
不满足是孩子们对事物流露的一种正常心理。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看到别人登台表演时,就会充满着跃跃欲试的激情。教师就要抓住这种心理,排练一些选材不能离少儿接受能力太远,形式多样,动作难度适当,富有童心、童趣的表演剧目,让学生在训练的同时给他们创造表演的机会,培养他们上舞台的胆识和表演才能。孩子们在排练每一个表演剧目时,情绪特别高,总想在表演中表现自己,所以特别认真。教师更应严格要求,树立起他们对艺术的责任感。通过舞蹈作品,滋润孩子们的心田,使孩子们变得更加充实,更加聪明。用他们质朴的表演去表现成人舞蹈艺术所无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舞蹈的艺术情趣和纯真的感情。经过这样的引导之后,在规定的课时里学生不管四季寒暑,路途远近都能克服困难,坚持训练,他们与舞蹈的联系更加密切,舞蹈成了孩子们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