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表达思念的诗

表达思念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达思念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表达思念的诗

表达思念的诗范文第1篇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5、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

6、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杜甫

8、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

表达思念的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神经激肽.1受体;P物质;肠黏膜通透性;大鼠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NP)起病急,病情凶险,当合并胰腺及胰周感染时,病情更加复杂,死亡率明显增加。临床上急性胰腺炎死亡的病人中80%是由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所致。肠源性因素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已被认识并确立,因此,探讨ANP时肠黏膜通透性的发生机制对防治胰腺感染有重要意义。

急性胰腺炎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以及炎症细胞的聚集在病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明确的前炎症或促炎症细胞因子较多,其中P物质及其受体―――神经激肽.1受体(NK.1R)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1] 。但P物质在ANP回肠组织中的表达尚不清楚,P物质与肠黏膜通透性之间的关系也未阐明。本实验通过制作ANP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ANP时P物质在回肠中的表达和组织学定位,进而探讨P物质与肠黏膜通透性之间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成年SD大鼠80只,体重250~280g,雌雄各半,由东南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组各40只。

1.2 主要试剂及配制

浓缩型兔抗大鼠P物质抗血清、即用型SABC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清淀粉酶(AMS)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牛磺胆酸钠(Sigma公司),亚锡喷替酸(DT-PA)(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所),锝(99m Tc)(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究所)。称取牛磺胆酸钠2g溶入40ml生理盐水(NS)中,制成5%牛磺胆酸钠溶液,在超净台内用过滤器(滤孔为0.22nm)过滤溶液除菌,分装于2只无菌瓶中,常温避光保存备用。

99m Tc.DTPA制备:用灭菌NS淋洗钼.锝发生器获得99m Tc淋洗液,放射活度仪测定其放射活度,灭菌NS将其稀释成放射活度为100μCi・ml-1 ,DTPA标记。

1.3 实验方法及步骤

1.3.1 模型制作

实验前大鼠禁食12~16h,自由饮水。大鼠称重,3%戊巴比妥钠0.1ml・(100g)-1 腹腔注射麻醉。妥善固定大鼠,切开腹壁进入腹腔。近肝门处用无损伤小动脉夹夹闭胆总管,于胆胰管入十二指肠处对侧缘,用连接微量注射泵的4.5号针头斜行刺入十二指肠壁,并进入胰管0.3cm处,以恒定速度(0.1ml・min-1 )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g)

-1 ]。并于近端空肠内缓慢注入100μCi99m Tc-DTPA。关腹后向大鼠背部皮下注入NS4~6ml。

对照组仅将十二指肠提出切口,轻轻翻动胰腺3次,而不注射牛磺胆酸钠。

1.3.2 标本采取

距原切口1.0cm切开腹壁,观察腹腔内大体病变情况。

无菌抽取下腔静脉血2~3ml,放入离心管中以3000r・min-1 离心10min,取上清行血清淀粉酶测定(碘.淀粉比色法)。切取2cm长末段回肠,用10%甲醛固定,4℃保存,并收集大鼠8、12、16和20h尿液。

1.3.3 肠黏膜通透性的检测

选用分子直径11nm的99m Tc-DTPA为探针,测定尿液中同位素脉冲数,以间接反映肠黏膜通透性。

99m Tc.DTPA为水溶性,无毒,在体内不代谢,通过尿液测定,具有敏感、准确、简单的优点。计算公式:肠黏膜通透性(%)=99m Tc.DTPA排泄率(%)=(尿液测定值-本底测定值)×总尿量药物测定值-本底测定值 ×100%。

于近端空肠内缓慢注入100μCi99m Tc.DTPA后放入代谢笼,留取大鼠8、12、16和20h尿液,用放射免疫γ计数器测定尿液中99m Tc.DTPA脉冲数。

1.3.4 回肠组织P物质蛋白表达及组织学定位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对照组和ANP组回肠组织的P物质表达水平。

操作步骤:石蜡切片脱蜡到水,用3%H2 O2 灭活内源性酶,滴加1∶100稀释的兔抗大鼠多克隆抗体50μl,置室温下1h,PBS漂洗后滴加1∶100稀释的生物素化山羊抗兔IgG50μl,置室温下30min,PBS洗5min×2次,再滴加1∶100稀释的SABC50μl,用DAB显色,自来水冲洗终止反应。苏木素轻度复染,自来水冲洗,二甲苯透明,封片。染色阳性呈棕褐色。阴性对照组仅滴加正常山羊血清(其中不含一抗)以排除假阳性,其余步骤同前。

显微图像分析:使用四川大学图像图形研究所研制的BioMas图像处理系统随机采集图像,自动得出阳性染色区的面积并除以视场面积,即染色面积比。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各组数据以ˉx±s表示,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进行结果之间相关性分析,P

2 结 果

2.1 淀粉酶测定值和病理形态学观察

ANP组血清淀粉酶值在相应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ANP时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

与对照组比较,ANP组在成模后8h肠黏膜通透性即有升高,而且随时间延长,肠黏膜通透性也逐渐增高(P

2.3 肠组织中P物质表达水平及组织学定位

对照组大鼠回肠组织中P物质表达主要位于黏膜上皮细胞表面、腺细胞、神经和神经节;ANP组的染色区域增加,除以上阳性表达部位增强外,还可见于小肠黏膜间质中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壁(尤其是血管内皮细胞)以及部分成纤维细胞(图1)。各组大鼠回肠组织阳性染色面积比见图2。

2.4 ANP时回肠P物质表达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

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的P物质表达水平与肠黏膜通透性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回肠P物质表达水平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相关(r=0.66,P

3 讨 论

ANP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凶险,当并发胰腺及胰周感染时,死亡率达20%~40%。现已证实,胰腺感染主要是移位的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所致的肠源性感染,肠源性因素在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已被认识并确立。了解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对防治胰腺感染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Mardara[2] 研究发现,细菌移位的发生与肠道屏障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而肠黏膜通透性可以较好地反映肠道的屏障功能和组织结构[3] 。因此,本实验通过测量肠黏膜通透性来反映肠道屏障功能,并间接反映细菌移位的发生情况。实验显示,肠黏膜通透性在ANP早期即有升高,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从而提示细菌在ANP早期就可通过受损的肠黏膜屏障发生移位,加重ANP病程。

P物质是一种神经炎性递质,由11个氨基酸组成,它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外周组织中。它在哮喘、炎性肠病、关节炎、支气管炎等炎症过程以及帕金森病、心血管系统中起重要的作用[4,5] 。近年来研究发现,P物质及其受体在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6~9] 。P物质不仅直接参与ANP的发生,而且关系到ANP病情的严重性以及预后。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ANP大鼠肠壁上P物质的表达,发现在ANP成模8h后肠壁阳性染色面积明显增加,除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和小肠腺细胞外,还可见于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统计结果显示,P物质表达在AN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随时间延长,P物质的表达有上升趋势。同时,在相应时间点测量肠壁通透性时发现,ANP时肠壁通透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应用Spearmann相关性分析法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P物质的表达与肠黏膜通透性呈正相关。作者以往的研究证实[10] ,在ANP大鼠肠壁中NK-1R的表达明显升高,提示P物质通过与表达增加的相应受体结合介导炎症反应,加重肠壁病理损伤,引起肠黏膜通透性增高。既往研究认为[11~15] ,P物质可刺激γ.干扰素(γ.IFN),肿瘤坏死因子α(α.IFN),白细胞介素.12(IL.12)以及黏附分子、IL.1和IL.6的释放,后者可进一步活化中性粒细胞,并促进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瀑布样释放,加剧各组织器官的病理损伤。结合本次实验结果提示,P物质的过度表达可与表达增加 的相应受体结合,并与肠壁上的炎症细胞、淋巴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交互作用,共同导致肠黏膜通透性的升高,损害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细菌移位,增加肠源性胰腺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BHATIA M,NEOPTOLEMOS J P,SLAVIN J.Inflammatory medi-ator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acute pancreatitis[J].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01,2(4):496.501.

[2]MARDARA J L.Pathobiology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 [J].Am J Pathol,1990,137(6):1273.1281.

[3]van der HULST R R,von MEYENFELDTMF,van KREEL B K,et al.Gut permeability,intestinal morphology,and nutrition deple-tion[J].Nutrition,1998,14(1):1.6.

[4]APPELGREN A,APPELGREN B,KOPP S,et al.Substance P-associated increase of intra-articular temperature and pain threshold in the arthritic TMJ[J].J Orofac Pain,1998,12(2):101.107.

[5]BORSON D B,BROKAW J J,SEKIZAWA K,et al.Neutral en-dopeptidase and neurogenic inflammation in rats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J].Appl Physiol,1989,66(16):2653.2658.

[6]GRADY E F,YOSHIMI S K,MAA J,et al.Substance P mediates inflammatory edema in acute pancreatitis via activation of the neuro-kinin-1receptor in rats and mice[J].Br J Pharmacol,2000,130 (3):505.512.

[7]MAA J,GRADY E F,KIME H,et al.NK1receptor desensitiza-tion and neutral endopeptidase terminate SP.induced pancreatic plasma extravasation[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0,279(4):726.732.

[8]石欣,高乃荣,霍明东,等.P物质受体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组织中的过度表达[J].江苏医药,2003,29(1):11.13.

[9]SHI X,GAO N R,GUO QM,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overex-pression of NK.1R,NK.2R and intestinal mucosal damage in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3,9(1):160.164.

[10]石欣,高乃荣,杨永久,等.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肠黏膜损害与NK.1R的过度表达相关[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3,19(8):1049.1053.

[11]BLUM A M,METWALI A,ELLIOT D,et al.Substance P re-ceptor antagonist inhibits murine IgM expression in developing schistosome granulomas by blocking the terminal differentiation of intragranuloma B cells[J].Neuroimmunol,1996,66(1.2):1.10.

[12]DICKERSON C,UNDEM B,BULLOCK B,et al.Neuropeptide regula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responses[J].Leukoc Bi-ol,1998,63(5):602.605.

[13]COCCHIARA R,BONGIOVANNI A,ALBEGGIANAI G,et al.

Inhibitory effect of neuraminidase on SP-induced histamine release 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J Southeast Univ(Med Sci Edi) 2005,Nov;24(6):363.367

and TNF alpha in rat mast cells:evidence of a receptor-indepen-dent mechanism[J].Neuroimmunol,1997,75(1.5):9.18.

[14]KINCY.CAIN T,BOST K L.Substance P-induced IL.12produc-tion by murine macrophages[J].Immunol,1997,158(50):2334.

2339.

表达思念的诗范文第3篇

作者王湾在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后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优美的山水美景深深倾倒,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山水的优秀诗篇,但不知因何原因,王湾留存于今的诗作很少,现存诗仅有10首,而《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王湾的诗歌深受当时吴中诗人诗风的影响,有着清新隽秀的飘逸之美,而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也体现了他的这一诗风。

在首联中,“客路”“行舟”两个词语点出作者身份,是一位身在异乡的羁旅客,于是,有人就揣度此时的诗人会对故乡产生思念之情,这就未免有点绝对化了。难道仅仅凭借这两个词语就能意会出作者因思念家乡而产生愁苦的情绪吗?如果这样分析,那可就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且看一两句的后面三个字各写的是什么:“青山外”“绿水前”。诗人由楚入吴,沿江乘舟而行来到北固山下,所到之地是一个有着青山绿水的所在。他为什么停船?是因为眼前所见之景吸引了他。“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在遣词造句中,是很珍惜用词的。他会用最恰当的词语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表现出来。如果诗人的本意是要流露思乡的愁苦之情,它会选择一些更能表达他愁苦之情的意象。“青山”“绿水”,这些亮丽悦目的景致是足以让诗人产生喜悦之情的,也符合王湾清新隽秀的诗风。

而在颔联部分,作者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样对仗工整的句子,写出了春季到来,潮水上涨,漫上了堤岸,使河面更加宽阔。春风柔柔地吹拂着,使船帆高高地悬挂着的景致。这是身处船上的诗人所见之景。在读到“潮平两岸阔”一句时,我想起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两句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所写的,都是春水上涨,使人眼界开阔,内心顿生旷达之感。而“风正一帆悬”更是写出了诗人此时恬适自在的心情。悲伤之情,我想是无从而来的。

而最为有名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的是诗人的所见所感。见到的是夜晚还没有消尽的时候,朝阳却从海边喷薄欲出;感觉到的是此时春天已经冲破了严冬的束缚,迫不及待地从旧年中走出,焕发着勃勃生机。“生”和“入”形象地把“海日”“残夜”和“江春”“旧年”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日和江春那种动态的活跃之美。而这种时序的更替和新旧年交接的形象化描写,无疑会让人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使人产生一种欣喜之感。往往人们在分析此诗的过程中,会从“残夜”和“旧年”这两个带有贬义的凄凉色彩的词语入手,而没有从全诗的感彩整体分析。想当然地认为羁旅在外的诗人在面对时序更替的时候,生发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再和后面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联系在一起,更加认为此诗的主题是抒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认为此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我认为,此种理解是片面的。诗歌是精炼的语言艺术,如果此诗是写乡愁,作者在前四句里所做的铺垫是否太长了,直接写自己的乡愁多好、多直接。如果我们耐心品味,对这两句诗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解,这两句诗还阐述了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而这种人生感悟的获得,会使诗人更加留恋江南,更加喜爱初春时的江南风景。即使是身处异乡,但见到此种景致,定会使他萌生奋发向上的斗志。此时的诗人刚刚中进士,又赶上历史上文人最有希望的开元盛世时期,诗人是想有一番作为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诗人离家在外,这时的诗人,是没有时间来思乡的。

《河岳英灵集》中记载,唐代著名文学家张说在任宰相的时候,曾亲笔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题于政事堂,令朝中文士作为楷式。试想,哪一个朝中要员会把写满思乡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悬在居所里,弄得自己每天都愁眉苦脸的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两句诗能让人产生向上的力量,流露的是积极乐观的心态,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这些要素才会让张丞相把这两句诗悬挂于政事堂上。

表达思念的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诗词;笛子;意象;情感

中图分类号:K8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春花秋月,细雨微风,古典诗词的唯美之处,一是在景物意象之美,一是在所抒发的情感之美。而笛子作为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之一,代表了多种不同的情感。目前已经有许多关于笛子意象的研究,而本文将从另外的角度来探索这样一种独特意象的艺术魅力。

在古诗词中常出现的笛子,主要有竹笛和玉笛,还有一种羌笛。不同材质所制成的笛子,音色不同,所带给人的听觉感受不同,而诗人们把握到了这样的特点,所以就根据笛声带给听者的感受写出了极富情感的诗句和词句。

一、悠悠竹笛心思远

竹笛以竹为管,颜色翠绿而音质古朴深远,回荡在深山古林之中或是碧波大江之上,意境悠远。竹笛之声,带有几分洒脱,正如宋代白玉蟾《题莫干山》中写到:“城南城北无老树,又吹竹笛过前山”;还有宋代僧人兜率从悦的诗句:“常居物外度清时,牛上横将竹笛吹。一曲自幽山自绿,此情不与白云知”,骑在牛背上,把吹一根竹笛,空幽的山谷青翠静谧,唯有白云相伴,如此惬意与洒脱,又有几人能体会?不过,洒脱之外,竹笛的声音却也蕴含着几缕忧伤,如宋代董嗣杲的《拙寄》中写到“大阃粮艘上,孤营竹笛悲”,一个“孤”字,一个“悲”字,都在竹笛声声中愈加显得忧伤。

有时,笛声甚至有震撼的力量,比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铁笛亭》又是这样描写竹笛之声的:“谁将点漆金,铸作孤竹笛。林外吹一声,震落千峰石”,这样的诗句倒是赋予了竹笛另一种铿锵,平常宛转悠扬的笛声竟然能使得数座山峰上的石块震落,倒是让人感觉到了吹笛者的力量。

由此可见,竹笛这样的意象所蕴含的寓意是多重的,或洒脱,或忧伤,或闲适,或铿锵。吹笛者的心绪不同,悠悠竹笛声传递的情感自然也就不尽相同了。

二、婉转玉笛情绵绵

玉笛则是另一种常见的意象。玉笛多是用上好的玉石打磨而成,笛身温润,剔透,碧莹莹,而其声婉转悠扬,寄托着人们缠绵的思念,抑或是浓浓的乡愁。玉笛出现的环境,或是在春风吹过的夜色里,或是在珠帘重重的阁楼上。或是在灞陵河岸的柳丝中,玉笛声声入心扉,无论是吹笛人,还是听笛者,都能够在笛音缭绕中体会着寸寸柔情。

纵观唐宋以来的古诗词,使用玉笛这样的意象的诗句多与离别、怀乡有关,并且涉及到的环境多是寂寥清冷的。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是这样写的:“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句中的乡愁在黄鹤楼上传出的渺渺笛声里化开;同样,《春夜洛城闻笛》中,玉笛声在夜色里飘散,游子思念故园的情怀在《杨柳曲》中益发深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首诗为人所千古传诵的一个原因,正是那春风、夜色伴着玉笛声吹进了古往今来游子的心中。冯延巳的《归自谣》写到:“寒山碧,江上何人吹玉笛?扁舟远送潇湘客。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来朝便是关山隔。”送行之时,江上的玉笛声显得空阔寂寥,衬出离人送别远行的伤感,这也是玉笛意象所传递的情感之一。

除此之外,玉笛还表达了诗人或词人对于世迁,沧桑变幻的思索以及无奈之情,而此时环境往往离不开宫阙楼台,这样独特的场所历经岁月风霜,代表了世事的沧桑。张祜的《华清宫》写到:“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 昔日的华清宫,而今已不复有佳人起舞,仙乐飘飘的盛景,玉笛声打破寂静,不变的唯有一轮明月,依旧照着骊山。以声衬静,更是突显出一片萧瑟中的凄凉。“春入行宫映翠微,玄宗侍女舞烟丝。如今柳向空城绿,玉笛何人更把吹?”[1]唐代皇甫松的这首《杨柳枝》,将盛唐王朝曾经一派歌舞升平之景与如今的“空城”作对比,连玉笛也无人把吹,这样的孤寂冷落令人唏嘘不已。他的另一首词《摘得新》也借玉笛声表达了自身惆怅的情感:“酌一卮,须教玉笛吹。锦筵红蜡烛,莫来迟。繁红一夜经风雨,是空枝。”繁花落尽,徒留空枝;独酌一杯酒,红烛依旧,玉笛声声吹,可以想象此情此景的淡淡落寞与忧伤。

换做是精致的亭台楼阁,玉笛声又通常和思妇、闺中女子联系在了一起。“红楼十二春寒恻,楼角何人吹玉笛。天津桥上旧曾听,三十六宫秋草碧。昭华人去无消息,江上青山空晚色。一声落尽短亭花,无数行人归未得”,宋代王武子的这首《玉楼春》,在楼角的玉笛声中,传递出闺中女子思念远行未归之人的惆怅与苦楚。“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帘楼上挂朱栊。白云天远重重恨,黄草烟深淅淅风。仿佛梁州曲,吹在谁家玉笛中?” 冯延巳的这首《 抛球乐》,也是一种表达了思念之情,《梁州曲》在玉笛的吹奏下,更是将远在边塞寒苦之地的征人的思念飞越关山,吹进朱帘深掩的楼阁中。

三、古朴羌笛声声怨

羌笛,作为我国一种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不同于人们常见的笛子。笛身有两管数孔,笛音悠长而泛着古老的气息。古诗词中用到羌笛这一意象的,多是要传达征戍边关的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浓浓的愁怨。为人熟知的一首提到羌笛的诗是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这样的意象,多是与塞外、关山、大风连结在一起。高适写过一首《塞上闻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何处梅花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羌笛所吹奏的乐曲一般是《杨柳曲》和《梅花落》,这两支都是能勾起征人思乡离愁的古曲,经羌笛奏出,那特有的低沉之声像声声呜咽,使吹者一吐思念之情,使听者愁肠百结。类似的词句还有温庭筠的《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愁绝”二字,点出了羌笛之声的特点,点出了吹笛之人的心情。宋之问的《咏笛》也表达了这样的思念:“羌笛写龙声,长吟入夜清。关山孤月下,来向陇头鸣。逐吹梅花落,含春柳色惊。行观向子赋,坐忆旧邻情。”羌笛声声,诉说的正是那样的战乱年代里的绵长的思念。

古典诗词意美情美,笛子这样的意象更是为诗词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无论是竹笛、玉笛,还是羌笛,笛声飘渺,它们都将一直回响在岁月的痕迹里,让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殿堂更加迷人。

表达思念的诗范文第5篇

典 型 例 题

(2011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①。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②。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③。

【注】 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③论文:此处指论诗。

问题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错 答 列 举

错例一 这一联写渭北春天来临,树木欣欣向荣,江东日暮时分,白云自由飘荡,形象地表达了对李白诗歌的赞美之情。其中用了比喻手法,把李白诗歌比做“春天树”和“日暮云”,突出了“清新”“俊逸”的特点。

错例二 诗人眼看渭北冬去春来,树又变绿了,于是遥望李白所在的江东,想见那里日暮时云儿四处飘散的情景: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飞逝、友人离散的感慨。诗句中用了象征手法,“树”和“云”都有象征意义。

错例三 春天一到,杜甫看到渭北原野上的树一片青葱;江东日暮,李白还在夕阳映照的云下吟唱友谊:此情此景含蓄地表达了时光流逝却不能冲淡友情的思想。诗人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巧妙而又意蕴深长。

错 因 分 析

例一在想象“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所写的情景时,完全没有考虑到诗后对“渭北、江东”的注释,而又错误地联系了上一联的内容。因此,在其想象的画面中没有出现杜甫和李白的影子,却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对李白诗歌“清新”“俊逸”风格的形象描述,甚至误认为“春天树”和“日暮云”是两个比喻。

错例二对诗句所描写的画面进行想象时,确实注意了“渭北、江东”的注释,可是在想象过程中又只侧重于景物,而忽视了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想象,所以在领会这一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时,竟然毫无根据地臆想出“树”和“云”的象征意义,从而导致了答案的明显偏差。造成这种偏差的原因,说到底还是想象不合“度”。

错例三在想象两幅画面时,已经分别把杜甫和李白放在重要位置,甚至无中生有地想象出李白在“吟唱友谊”。然而,不足的是没能结合诗题“春日忆李白”和最后一联,来对人物心理作出合乎情理的想象,以致于无法正确把握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于是便产生了“时光流逝却不能冲淡友情”这一牵强附会的说法。

正 确 答 案

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答 案 解 析

从注释看,“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应是分别写杜甫和李白所在之地的景象,而诗题“春日忆李白”已经点明全诗思念友人的主旨,由此可以想象出这样的情景:渭北春天的树旁,杜甫思念着远在江东的李白;而江东日暮的云下,李白也在思念着杜甫。深沉的思念之情,通过这种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得格外鲜明而深刻。

解 题 思 路

解答这一道题必须充分运用想象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描写了两幅画面,解题的第一步是想象画面中的情景。诗句极为凝练,只用了“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这六个词语,由此而展开的想象,有着非常广阔的自由空间,几乎可以从心所欲。那么,如何把握想象的“度”呢?首先,应注意诗后对“渭北、江东”的注释,这一注释提示:在想象时,“渭北”的画面中应活动着杜甫的身影,而“江东”的画面中应出现李白的形象。然后,应进一步想象画面中杜甫和李白的心理活动,至于想象的“度”,由诗题“春日忆李白”即可得到重要提示;而诗中对李白诗歌及才能的高度赞美,以及渴望重聚并把酒论诗的希望,则一再提示了想象的“度”。通过合“度”的想象,理解了诗中人物的心理,第二步才可考虑这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及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矫 正 方 案

1. 基于文本,杜绝无中生有。

在解读古诗的过程中,文本是一切想象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脱离了文本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不仅对理解诗意没有什么帮助,而且会导致严重的误读。因此,解答古诗鉴赏题时,应杜绝那种脱离文本的无中生有的想象。比如例题中,想象第二幅画面所依据的文本是“江东”“日暮”“云”这三个词语,想象中出现的应是江东地区日暮时的一般景象,其中最突出的意象是“云”,以及云下的李白。除此之外,不必特意在想象中增添其他物象或情节了。而错例三中说李白在“吟唱友谊”,则纯属无中生有。

2. 合乎语境,防止节外生枝。

通过想象来解读诗句,还要注意合乎语境,就是要结合诗句前后的内容来作合理的想象,从而深刻地领会诗意,并防止在想象中节外生枝,臆想出诗句中本不存在的东西。比如错例二中,说“树”和“云”都有象征意义,认为渭北春来树又变绿象征了“时光飞逝”,而江东日暮云儿飘散象征了“友人离散”,这是没有考虑语境而臆造的所谓象征。本诗前半部分赞美李白的诗歌及才能,末尾则表达跟李白重聚并把酒论诗的希望,在这样的语境中,怎能节外生枝地想象出“对时光飞逝、友人离散的感慨”呢?

3. 顺应主旨,避免牵强附会。

对于古诗中情感内容的想象,通常要顺应全诗的主旨;主旨引导着想象,同时也限定了想象的“度”;一旦想象超出了这个“度”,就难免会牵强附会。比如例题中要想象杜甫和李白的心理活动,就先得明确全诗的主旨,即诗题中的“忆李白”。“忆”是怀想、思念的意思,于是很容易就想象出杜甫在渭北春天的树旁,正苦苦思念着李白,而在他的想象中,远在江东的李白也思念着自己。这样的想象顺应了全诗思念友人的主旨,因而是合“度”的。只有以合“度”的想象为基础,才能避免那种牵强附会的说法。

鱼跳龙门往上游。

现 场 练 兵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 诗人“不眠”的原因有哪些?这首作于除夕之夜的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山 店

卢 纶

登登山路行时尽,决决溪泉到处闻。

风动叶声山犬吠,一家松火隔秋云。

【注】 松火:点燃松树枝用以照明的松明火。

2. 这首诗句句写景状物,从中也可体会到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听角思归

顾 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行残月影徘徊。

3. 从诗题看,这是一首抒写思归之情的诗,其中是如何生动、曲折地表达情感的?

(上接第17页)

用法

词类活用

易错题型

例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解析 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新修”;“更”是动词,译为“重新”,“题”也是动词,译为“命名或题名”。

翻译 我为你新修这座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易错之处 “新”等词性的活用没落实,还按现代汉语词性翻译。

方法指津

理解词性活用,最可靠的方法还是做语法分析和语境推断。

答题要点归纳

1.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分析该句中的“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应译为“使……穷困”。

2.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贤”为意动用法,以之为贤,认为他贤良。翻译:(卫青)更加认为汲黯贤良,多次向他请教国家朝廷(遇到)的疑难问题,礼待汲黯超过平时。

3. 名词用作动词。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分析该句中的“名”是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应译为“闻名”。

4. 名词用作状语。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