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当代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正走入教与学矛盾冲突的发展瓶颈。既要改革以教师为主角不顾学生感受的注入式教学,又要反对以学生为绝对中心的散漫式教学。于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
一.以人为本,教学相长
传统的教学,真正忽略的是人的发展。过去的我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雕细琢了每个教学环节,尤其是上公开课、评比课,更是耗尽了全组乃是全校老师的集体智慧,课堂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套路走,老师成了出色的领衔主演。结果是学生成了老师的最佳配角。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实现我们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首先我们通过自学、研讨等方式多次再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其核心理念;利用备课活动、教研活动的机会学习、探讨课改名校的做法,从而使我们对全国及整个上海课改的形势有了清醒的认识,增强了改革的紧迫感。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则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我们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着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空间,促使学生去质疑、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敢说、会说,愿意并善于同他人合作。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过去被动地接受、自我封闭、等老师教,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教有目标,学有方向
所谓教有目标,就是指在教学设计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堂进行目标的设置,这是语文课堂从单调平面的教学向丰富立体的教学转变。三维教学目标,是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它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是指导教学过程的准则。它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把握和调整。因此,在设计三维教学目标时,我们首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把课程标准和教材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进一步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
其次我们通过多种途径的摸底调查,力求做到全面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和认知规律等等。
另外我们还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在分析学习内容、了解学生情况以及回顾先前教学经验与反思的基础上,开发学习资源和运用教学媒体对教材的顺序、详略、深浅等作适当取舍、加工、提炼等处理,再确定三维目标。而对学习内容进行重组时,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前提。
三、以学定教,自主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面对的往往是思路宽阔、思维活跃的学生,这时便出现了教师的既定目标与学生的旺盛求知欲之间的矛盾。为了调和这种隐性的教学矛盾,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
一份讲学稿通常包括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等几部分。学案是讲学稿的核心,它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本,学会自学,激励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体现教师必要的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要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艰苦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积极尝试,小有成效
1.学生真正参与学习。以往常规的课堂,活动展示更多倾向于个别学生,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每一位学生必须经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环节,即使小组成员不进行全班展示交流,但每一位学生也至少经历了两次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在课上就成了积极主动者,参与学习的投入程度大大增强,从而达成了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目的,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理所当然地得到了提高。
2.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新模式下的课堂已不再由教师主宰,学生们有自己自由的学习活动空间:他们可以或自由诵读,或角色表演;或默默静思,或大声发言,不必“循规蹈矩”。学生人人可以发表独到的见解;发言不必老师点名,展示自己的机会明显增加。智慧的火花因合作探究而生,迷茫的困惑因集体讨论而豁然开朗。学生敢于发言,不再拘谨呆板,乐于自我展示;展示能力逐渐增强,小组活动更加积极,课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3.自觉践行课改新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尝试,我们明确了在课堂的角色,接受了课改的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实践,并有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造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原来死气沉沉的传统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传统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是“灌输―接受”,学生处于被动状态;高效课堂采用新理念,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谈感想、谈收获。新理念让学生在“听中学”、“看中学”、“想中学”、“议中学”、“演中学”。这就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在交流中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学生处于主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一切,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高效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了学生能力。
二、构建高效课堂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高超的课堂导学能力。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更为关注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分的发展。板书也许是学生来写,总结也许是学生来说,但这依然是一堂好课,一堂学生“学”得好的课。
教师要具备准确地教材把握能力。高效课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必定会引发学生形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储备丰富的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不能局限于教材范围的知识,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师要具有机智的课堂环节把控能力。环节的设计要求教师不能完全按固定的设计环节进行,要富有弹性,以便随学生的表现来灵活调整,这取决于教师的随堂机智。
三、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学生,要爱护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关注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教师向学生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要将教学民主落实到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上。现在全国各地都掀课改潮,基本上为“先学后教”模式。将遇到的疑难问题先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自己来解决,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老师再作出点拨,适当讲解。通过学生更正、讨论,各抒已见,教师帮助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在北师大版这一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节的引入都创设了一个实际生活情景,目的就是将数学还原于生活。如《字母能表示什么》中的用火柴摆正方形,分析正方形的个数与火柴根数关系;《合并同类项》中的矩形娱乐场的面积问题。这些能较好的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哲理。在新教材中的“读一读”中,有一些内容可安排电脑操作课。如:《在计算机上展开与截几何体》、《温度的换算》、《七巧板的拼图》、《计算机画统计图》、《转盘游戏》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电脑操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享受了电脑对数学学习的快乐。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国的教育大环境和学情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的有效性不再是对教师教学内容的容量和教学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是通过学生学习的效果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消化。也就是说,在新形势下,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性不再是只关注教师的“教”,还包括学生的“学”。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如何由学会转变成会学已经成为当前新课改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简要分析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生物的教学与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物课堂 激思体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经过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校生物学科的“激思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确立,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和个人特色的“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课堂教学模式,大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以“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为范式,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教学效果显著。具体环节如下:
一、把握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高效课堂的前提
强烈的目标意识是高效教学的基础,而且要确保学生有收获,学生可以接受。以前的教学目标过于关注学科知识,而新课程要求我们从知识形态走向对生命意义的关注。所以我们的思路不能局限于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更要考虑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来,经历知识生成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学习的价值。基于此,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所以我们应从学生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激思体”教学模式――高效课堂的主线
“激思体”教学模式是以主体性、导学性、探究性、层次性为原则,以“激情互动、诱思探究、成功体验”为范式,充分体现了课程的建构性和开放性,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自己如何教,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的落实有了可能,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了可能。“激思体”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相结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课堂活动――高效课堂的突破口
高效课堂需要开展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张扬个性,展示自我,从而实现课堂轻负高效的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更具有开放性,在开放的活动中,锻炼思维,开发潜能,切实提高课堂实效,是实施课堂高效教学的突破口。
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效课堂的保证
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了一定学习方法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通过发现和解决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应在“导”上下功夫,“导”的实质是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导”的落脚点是促使学生进行高质高效的自主学习,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课堂高效教学的开展。
五、课后的有效反思――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一、在学习研讨中,促进成长
曾经在一次教育类电视节目中,观察到中西方孩子童年的生活记录对比。有这样一个发现,西方的孩子在十几岁的年纪里,开心地观察社会生活,大胆实践,他们敢于尝试、体验、表达、创造。看似是没有规律的成长,但是孩子们的个性充分张扬,孩子们的脸上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眼神里我能读到那种发自心底的喜悦。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则是另一番场景,他们稳定而从容。每一个生活的轨迹都走得很从容,从学校到课堂,从家庭到校外各类特长班,我们的孩子多才多艺,出类拔萃。各种荣誉奖励的光环围绕着孩子们,可是在孩子的脸上我们捕捉不到发自内心的微笑,我没有看到渴望的那种澄澈的眼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教育问题在哪里?孩子们的快乐在哪里?
2010年,很荣幸地和众多的一线教师共同听取了教育专家李炳亭先生的关于高效课堂的讲座,我豁然开朗。给孩子快乐和信心,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关键要靠课堂。改变现状要从改变课堂开始,课堂要想高效首先要有理论的支撑。
任何一种学习都是追求进步的标志。作为数学教研组长,我有责任带领我的数学团队快速进步。于是,我上网收集高效课堂的理论知识,利用每周三下午组内教研时间,和本组教师一起学习、研讨。先从最基础的理论学起,边学边提出问题,大家在一起交流,解决简单的,遇到不能够得出清晰的结论的,就把它放到下次教研的时候再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每个教师从自身都感觉到了认识的提升和专业的成长。
二、在合作探究中,发现快乐
在运用高效课堂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高效课堂的优势,高效课堂和传统课堂相比较而言,生动活泼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例如,班级的学生分为六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代表本组鲜明特色的组名,像“逐梦扬威、远航、理想彩虹、青春之冠”等,当课堂教学活动开始的时候,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如训练有素的士兵,严谨而有秩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在独学环节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每个组内成员会根据自己的优势从组长那里领取相应的数学任务,然后调动自己的数学经验,探求解题思路,在和组内成员进一步交流看法,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再将这一方案和全班其他小组的方案进行比较,在这样的过程中,课堂不仅是求知的过程,更是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其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高效课堂能够很好地培优带弱,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使不同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三、在集体智慧中,提升自我
高效课堂要培养有智慧的孩子,而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的孩子。因此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孩子往往并不急于找到问题的答案,也不提倡像赶集一样,直奔目标,而是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的成长。如,孩子们能够提出不同的问题,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印证它,善于猜想和操作,能够通过反思进步等。因此,我的数学课堂导学案上设计了我思我悟这一环节,让学生把每天都课堂感悟写下来,定期和班级的同学作交流,比比谁的进步更大。
关键词 创新课堂 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为适应“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的需要,突出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的主旋律。笔者在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和外地教改先进学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高中学生的“1:2”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将课堂45min分为两部分:教师策划、组织、引导、归纳小结等时间最多占15min,即一节课的1/3;学生探究活动、展示、研讨、体验交流等时间占30min以上,即2/3。教师策划组织与学生活动时间比为1:2。具体将教学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学习阶段――检测评价三个阶段。这种教学模式的形式比较简单,其整体要求是课前预习、课内探究互动、课后巩固提升。下面就将这种“1:2”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具体组织实施简单阐述如下。
1 准备阶段
教师准备:根据学情编写导学案,即教案、学案和练习案综合在一起。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预习,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
学生准备:这个阶段很重要,它主要包括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自学、与同学讨论和交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课堂上学生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可向教师反映;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和帮助;教师在这个阶段也要密切注意学生情况,以便更好地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学。
准备阶段的重要性。准备阶段之所以重要,有4个原因。(1)准备阶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传统教学中也许太低估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了,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在这方面的改革能给予一定的启示。(2)有助于减轻师生的一些负担,导学案规定了学生预习完成的时间约为20min,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3)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学生预习后,能真正集中精力去思考、去探究,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备而来,有方向、有目的、有兴趣、有成就感,达到基本掌握所学内容的重点、知晓本课难点的效果。(4)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具体化,可操作性强。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实现“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要求。
2 学习阶段
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力、情感和价值观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此阶段的好与坏与教师的素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将问题汇总后视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对学生引导点拨得恰到好处,而且要尽量避免以前那种偏重传授知识的情况,注意以传授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力、情感和价值观为目的。
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应该放在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学习,有助于开发其潜能。另外,成功的德育渗透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有所收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任何教学模式可能都需要一定的纪律保证,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纪律比较差,上课睡觉、吵闹、玩手机游戏等,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上课学生听不明白,尤其是高二年级的学生有的产生了破罐破摔的思想。试想一下,一个学生什么都听不明白,要求他整天规规矩矩坐在课堂这确实不容易。“1:2”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的观念,对难懂的知识不是由老师整齐划一地如何去“深入浅出、清楚明白”的讲述。而是将难点分散抛给学生,交给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形式灵活多变,学生自然不会睡觉、玩手机游戏等。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身居学生之中,只是其中平等的一员,同样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做一些“精讲点拔”的工作,纪律自然会有保障,课堂效益自然会更高,教学效果自然会更好。
3 检测评价阶段
检测评价的方法:检测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巩固检测,还包括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教师在检测评价阶段要充分注意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想象力丰富、思维敏捷的特点;当堂训练就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那种天生的学习竞争心理来提高教学效果,并适时予以奖励(奖励的方法有多种,如掌声鼓励等)。在这个阶段教师还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检测评价方法。同时注意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的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