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远程教育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字:农远工程;信息化教学;单向媒体;交互式媒体;应用
1、背景
我国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教学中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教育界已经开始以电影、幻灯等来作支持教学的尝试;随后出现了“电化教育”这一名称;20世纪70年代,国家加大了对电化教育的投入,不管从政策还是从经费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各级各类学校建立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等;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农远工程”的实施,让电视、DVD、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走入农村学校的课堂成为了现实,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师资等客观事实又限制了这些信息技术作用的发挥。以重庆市部分区县为例,一方面部分教师觉得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不如传统教学方便,不愿意使用DVD、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年龄偏大的教师身上;另一方因为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课堂需要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这不得不与繁重的教学任务发生冲突,部分愿意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教师也因时间紧、任务重而不得不放弃革新课堂结构的想法。但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会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来看,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从长远来看,如何运用好“农远工程”配发的设备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进程。
2、媒体设备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1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逐步培养教师运用媒体设备的能力。
很多人容易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混淆,或是认为两者本就是指的同一种东西,但实际上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别――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等同于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而教育技术是关注教育中的技术,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教学资源的技术。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描述,即“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 × 现代信息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为什么是一个乘法等式?我们知道乘法等式中不管乘数或是被乘数为零,那么结果就一定为零,也就是说如果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那么“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缺一不可。
所以,拥有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的首要条件,也是“农远工程”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有“思想”才能促使教师愿意将信息技术和课堂整合;有“理论”才能保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熟练运用信息技术。
目前,还有大量的老师不具备或是仅有有限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这种情况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尤为明显,加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此无硬性要求,所以导致“农远工程”配发的多媒体设备空置率较高。这不但造成了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更是有碍于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在此情况下,应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教师进修学校或电教站组织,对各校抽派的精英力量进行系统培训,形成一支能力过硬的培训队伍,然后对各校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从而逐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2.2重视DVD等单向媒体的使用
在“农远工程”的三种配发模式中都涉及到电视和DVD,从表面上看,此类单向媒体与课堂的整合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无太大优势,而且课前准备的过程比传统教学设计要复杂很多,这也使得部分教师不愿意使用此类单向媒体。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样一些问题,如配发的光盘中有大量的优秀师资的授课内容,他们完全可以在备课时参考其精品内容,辅助自己备课,并可用于自己的课后反思总结;图文并茂、声形俱全的动态影像有助于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内陆地区的学生接触“大海”的机会甚少,单纯的通过文字来理解什么是“大海”会显得极为枯燥,如果利用DVD放一段有关“大海”的视频,那么学生对“大海”的理解就会深刻很多。
总的来说,DVD等单向媒体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大致可分为两类,即:
(1)全程依托式
这种模式一般较多用于使用单向媒体的初级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均以光盘中教学现场的范例为依据来设计、组织教学,其特点是教师基本按照光盘中的脉络来安排教学,且基本采用“播放暂停再播放”的操作程序,在暂停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课堂情况给予适当的解释,这对于活跃课堂教学活动气氛,有针对性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帮助。
该模式对课堂结构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让课堂变得不再沉闷,让死板的文字变成生动的影音,但其适用范围也有较大的局限性,通常这种模式多用于科普类学科的教学,而其他学科的教学若要采用此模式就需要教师注意对的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已有知识的把握。
(2)组合式
这种模式是全程依托模式的进阶,它是建立在教师已熟练掌握DVD等单向媒体使用的能力之上的,它需要教师对DVD资源的理解更加深刻,使用起来更加灵活。教师除了可以利用DVD光盘中按照常规教学方式组织的资源,以显性方式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外,还可以利用DVD光盘中的各种隐性资源,如DVD光盘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对事件的看法和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探讨等,来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
组合式与全程依托式最大的差别是,教师有自己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光盘资源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而不是起主导作用。教师可光盘资源进行情景创设,如让学生与光盘中的“学生”之间开展竞争学习等,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使原来单向媒体变成互动课堂的重要的支持工具。
2.3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使用
通常我们把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这在沿海一带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使用较早。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农远工程”的顺利实施,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学校都配置了计算机教室,特别是城镇的中小学已基本实现100%的配置率。这也表明计算机网络教室进入每一所中小学、进入课堂是发展的趋势。
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使用对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它不像使用DVD等单向媒体那样仅仅停留在应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它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计算机具有人机交互功能,这是其他教学媒体不具备的优势,正是因为计算机具有这样的特性,使得我们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多采用探究型的教学方式。如某数学老师要上一堂关于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课,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数学老师一般会在课前就在黑板上画上几个不同类型的四边形,而将计算机引入课堂之后,数学老师可以通过对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学习,例如由老师提供一张房子的户型图,以及装修所需的原材料的单价,让学生对该房子进行装修设计及预算。从表面上看,一堂本应是学习面积计算公式的数学课俨然变成了一堂美术课,但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却对教学质量和效果起到了极大的保障作用,课堂不在枯燥,学生情绪不在沉闷,教师不再喋喋不休,师生及生生互动更为热络,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在无形中让学生展开有效的竞争。实质上这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提及的“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综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而计算机在此就充当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教学的工具。
诚然,有了计算机的课堂也不一定就是生动的课堂,最关键还是取决于我们如何用好CAI。一般来讲设计并使用好CAI课件需要注意一下几方面:
(1)直观性。教学媒体的优势就是能够呈现出影音俱全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学习和理解的情景,所以我们在CAI课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直观性,让整个课堂内容都能够“动起来”。例如在历史课上揭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一步步加深的进程”,我们就可采用FLASH等软件,制作出动态的影音效果,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陆续加上《》、《》、《》等主要内容,可以看到割地的面积越来越大,赔款的数额越来越多,被迫开放的港口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到内陆。
(2)创新性。在CAI课件设计过程中,应以探究型教学设计的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来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3)可操作性。这里的课操作性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试想要是整堂课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即或是使用了计算机等交互式媒体的课堂也犹如使用DVD等单向媒体的课堂一样,让交互式媒体的优势变得黯然失色。
3、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
3.1范例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相比,信息化教学设计提倡教师不仅需要通晓现代信息技术,而且需要掌握如何学会设计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教学的最优化。那么在范例设计时就特别需要注意不要因为范例太过具体而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美术课需要学生画一个物体在光照情况下的影像,如果范例设计太过具体,就很可能出现一大批跟范例雷同的作品,但毕竟光照的角度不同,物体呈现的影响也不同。
3.2量规设计。在评价信息化学习,特别是其产生的电子作品时,结构化的评价工具――量规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认真设计将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量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以及最后的电子作品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也应该包括一些感性的因素,比如创新性,色彩的搭配等。
3.3合理运用媒体设备。多媒体设备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但并不可能取代其他所有的教学手段。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不能替代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也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多媒体设备。再者,编辑多媒体课件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若是一个简单的、显而易见的知识就没有必要话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件制作上,否则反而会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远程开放教育;电算化会计;信息技术
一、开放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远程开放教育主要是以函授形式为主,这种方式的教育与普通全日制教育有很大差别。从学生来源、知识水平和年龄结构等方面考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存在很大困难。
首先,学生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正规的会计从业人员,有社会其他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也有一些是学生。其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差很大,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和会计电化学方面的知识各有差异。再次,学生年龄结构也是很复杂的,不同年龄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掌握能力大不相同。
2.教师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课程是集会计学、计算机科学、系统论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具有多学科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对任课教师知识面的要求也比较高。而实际工作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许多教师甚至不是会计相关专业毕业,所以在讲授时就时常表现为只教软件的操作而忽略理论部分的讲授和指导,从而影响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只知工作流程和操作而不知其工作原理和电算化会计理论。
3.教学基础硬件设施不健全
由于财务软件安装和使用对计算机软、硬件要求高,学校提供的电脑配置低,造成软件运行速度慢、常死机、且存储空间小,使数据难以长时间保存。此外,很多机房出于对电脑的保护,安装还原卡和禁止移动硬盘的使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4.教学方法不完善
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课堂的教与学已完全不能胜任现代化的教学。
二、针对电算化会计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及方法探析
1.加强学生的素质培训
要积极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更好地完成电算化会计这门新兴学科的教学;要结合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于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首先,入学前要进行学科的培训和考核,要严格入学资格准入制度,对那些不合格的学生要予以劝退;合格的学生要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培训要测重基础知识,考核要加入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合格者录取。其次,在入学后要常规性地对学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加大对他们的专业技术培训,集中全力提高电算化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2.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教不出高素质的学生。考虑到会计电算化学科综合性的特点,首先,选择在会计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方面有所专长的教师担任。其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并积极支持在职教师通过继续教育,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业务素质和动手能力。此外,学校要加大专业教师的培训,让专业教师深入会计软件公司,接受先进专业知识的培训;深入会计事务所和商业企业等,了解企业与教育的关系;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岗位,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等。只有具备了优秀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生。
3.完善学校教学基础硬件建设
建议学校机房计算机应定期进行软、硬件的升级,使其配置适合学生学习使用。保证学习过程中单人单机,让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且为了计算机的安全,给学生提供一个专门的数据存储平台,使学生能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电算化会计教学是实践性较强并且涉及面较广的一门课,所以应该将学生的创新精神融入电算化教学中。尤其是对于远程开放教育来说,参加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都有自己的工作,那么教师就应该利用这个优势,让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及时地利用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践和创新。
会计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的会计财务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账目财务处理中,从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所选择的案例难度要适宜,稍有难度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及时结合自己工作,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必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与模拟实务的结合,才能培养出掌握丰富专业技能和职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史凌志.浅谈多媒体教学之利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
[2]徐飞鹏.算化会计教学方法漫谈[J].会计文苑,2012,(02).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何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本文通过实际工作体会谈谈对广告策划与系列设计课程改革的一些看法。
课程的教学要点与特点
本课程是广告设计专业教学中非常有特色的重点课程,在教学中注重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研究,重视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让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次设计实践过程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完整的、全面的对一个广告课题进行策划的能力,从与客户接触到进行调查分析、广告目标的确立、广告媒体策略的制定、广告的创意与制作、广告效果的评估,并通过设计作品讲评,请业内人士和其他院校的教师点评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广告并非个人的主观行为,而是有着科学的、逻辑的思维方式,并使其了解广告策划活动与纯粹的艺术创作和平面设计的不同,要求学生掌握并有效运用部分营销学、心理学、市场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
在教学中,规定的广告选题都是市场中存在着问题的产品,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创作时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让学生参与整个广告活动的全过程,这对于学生步入社会进行广告策划活动有着很明显的实践意义。
本课程在教学中,完全模拟广告公司的真实运作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从市场调查,广告策划书到广告的系列设计,都以小组为单位,锻炼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沟通的能力。
教学过程几个重要环节的做法
1、选题与分组。选题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拟定的题目不切合当地的品牌实际,盲目定题目,学生在选题过程中自主程度较大。基于在学生实际的工作当中自主选择工作案例的机率非常小,因而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考虑,选题应选择在学校所在地能够让学生见得到的比较容易使其进入工作状态的品牌作为作业题目,而且让学生养成只有工作选择自己的习惯。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在课程当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按不等同的职责组成团队,通常有策划总监、客户代表、市场调查、文案、平面设计等岗位。其次是提出若干的案例题目,让每组学生抽取题目进行作业,模拟广告公司的运营流程并相互配合工作。
2、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调查在整个广告策划活动当中起着为广告策划提供科学的根据、为广告设计提供具体的资料、为广告效果的测定提供重要的依据的重要作用。所以学生在做市场调查的过程中要切合实际把握产品(或劳务)的基本信息,如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心理因素:市场所在地的政策法规、市场容量、影响市场需求因素、市场竞争性等等,有效利用市场普查法、抽样调查法、典型调查法、随机调查法、访谈法、实验观察法等方法协同配合、各司其职深入市场认真分析解决“对谁说、
说什么、怎样说”的问题,为以后广告目标的确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3、广告诉求重点的确定。广告主题的确定是整个广告策划的精髓所在,所有的市场调查策略、广告策略、媒体策略都围绕着广告主题。因为广告刊播的时间空间有限、广告受众的记忆有限,消费者感兴趣的只是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所以广告不能传达所有的信息,在广告传达的信息中一定要有侧重点。重点传达的信息被称之为广告诉求重点。在确定广告诉求重点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混淆一些基本的概念,教会学生把握诉求重点是关键所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举例来解决对于广告诉求重点分不清的难题,如:美的电压力锅在某个城市的销售情况来看,产品消费者是整个中国对锅有需求的家庭成员;目标消费者是这个城市讲究生活品质的高收入的、25-45岁的家庭妇女:广告受众是这个城市所有能看到锅广告的人;诉求对象分别是25-28岁独立生活、29-35岁共同生活注重美味、36-45岁有小孩注重营养的妇女。这样让学生进行讨论,把目标消费者和产品定位以及产品的实际购买者认清楚,综合评估就能确定广告诉求重点,并运用不同的诉求方法来完成广告诉求重点的表达。
4、媒体策略的确定。制订一项科学、精准的广告媒体计划已是对广告策划人的最基本要求。要想运用好媒体,就必须深刻认识媒体。每种媒体都有自身独有的特性,每一具体媒体都有独特具体的媒体氛围,这种氛围来自于媒体所编辑内容的性质,它决定读者或观众的类型,以及广告的类型和性质。要对媒体做到了如指掌,还得靠掌握一套科学精确的计算分析方法,才能够将广告与其媒体环境进行科学完美的配合,以低廉的单位成本将可控信息同时传递给更多适合的人,达到最好的预期营销效果。
在学生做媒体计划的构成中一定要强调切合当地媒体的具体情况,人文水平、风俗民情,尤其要强调媒体费用的问题,如何控制媒体费用的支出、如何有效利用媒体及对创意媒体的使用。
5、讲评(提案)。讲评、提案也是此课程重要的环节,是将策划的案例通过会议的形式与客户交流并确定方案的过程,它能过充分地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一,表达能力的培养,包括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能说会写是广告人的基本功。在与客户、同行、消费者沟通时,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才能吸引人、打动人。此外,广告人还需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来完成文案、调查报告等案头工作。第二,广告就是沟通,是信息沟通,也是情感沟通。开发客户,与客户为某一创意达成共识,需要充分的沟通;塑造一个品牌,使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一定地位,也需要充分沟通。在学校里的模拟方案提案通过学生讲解,通过专家点评的形式,找出与实战相较不足之处,以便总结修改,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的角色转换的问题
(一)帮助远程学习者确立专业思想
远程学习者进入远程教育院校,首先面临的是专业选择问题。作为导学教师,要指导学习者自主选择专业,帮助学习者尽快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和学习方法等。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专业介绍和课程介绍,其中,专业介绍涉及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学制、专业规则与课程设置、社会需求状况、就业领域及岗位定向、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等,目的是帮助学习者了解专业发展概况,初步树立专业思想,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思想基础。课程介绍涉及课程体系与结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课程的免修免考与学分替换、每学期的课程门数、专业课的地位、课程学分构成、课程的主要要求及难易程度等,旨在帮助学习者合理地选择学习课程,正确处理好专业课与基础课之间的关系,重视每一门课程的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指导远程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
对于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社会角色多样、学习时间有限而学习任务繁重的远程学习者来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学会时间管理,以及学会学习特别重要。因此,导学教师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指导远程学习者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确立、学习进度安排、学习内容与时间控制、学习媒体与资源选择、学习方法建议等,鼓励学习者按照学习计划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学习,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生活的关系,实现有目的、有内容及有效果的学习。同时,导学教师还要对学习者执行学习计划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毕竟多数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是有障碍的。如果没有导学教师的及时指导、督促与鼓励,学习者则很容易偏离学习计划甚至放弃学习。研究者观察到没有退学的学习者主要是那些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者。因此,导学教师应重视指导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的价值,使学习者在实施学习计划中获得经验,发展学习能力。
(三)提供网络学习支持服务
远程教育学者丁兴富认为,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院校及其教师等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以师生或学生之间的人际面授和基于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交流为主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其目的在于指导、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高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在这个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中,导学教师的支持服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体现在提供各种学习信息的支持服务,或者说非学术支持服务上,具体包括介绍和宣传开放入学政策、远程学习管理制度、面授和网上学习活动安排及要求、辅导教师情况、教与学的模式、学习资源的种类、支持服务体系与环境、考核时间和要求,以及导学时间与方式方法等。导学教师的支持服务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远程教育基本情况,认识远程学习的新特点及其步骤、过程与操作方法,使其能够顺利获取各种网络学习资源和参加网络教学平台举行的教学辅导交互活动,从而树立远程学习观念,掌握必要的远程学习方法和技巧,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四)疏通远程学习者心理障碍
尽管远程学习者有各种各样的学习理由,但不可否认,占相当比例的远程学习者是“不得不”学习。这意味着许多远程学习者是带着焦虑和忧心忡忡的心情进入学习环境的。焦虑的心情反过来又会对学习认知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如选择性注意、重复“陈旧”的解决办法、对事件进行狭隘的解释等等。对情感的影响也同样存在,如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这些现象进一步增加了焦虑感,从而带上恶性循环。再加上远程学习者工学矛盾突出、思想包袱重,以及对新的教与学模式没有或者说缺乏经验,也会导致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困难。这就要求导学教师在工作计划和工作实施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必须针对学习者思想和心理障碍,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通工作,把帮助学习者放下思想包袱,缓解心理焦虑,保持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必须设身处地地想学习者所想,急学习者所急,尽最大努力为学习者解决实际困难,促进远程学习者成长为成熟的自主学习者、终身学习者。
二、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发挥职能的主要策略
(一)全面了解远程学习者
全面了解远程学习者是导学教师发挥职能的前提。导学教师只有全面了解远程学习者,才能因人施导,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远程学习者是利用各类学习资源和各种技术媒体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又称为网络学习者、在线学习者、开放学习者等。作为远程教育系统最重要的构成要素,远程学习者与传统面授教育中的学生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他们的一般特点是:具有多样化的生活和教育背景,相当一部分人是在职成人,在社会中承担多种角色,工学矛盾突出;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和较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强大;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把工作经验和所学的课程结合起来,理解能力较强,但理论水平有欠缺;一般处于社会基层,属于弱势社会经济群体,希望通过远程学习来提高自身社会地位;他们之间的差异性明显,主要体现在年龄、知识水平、专业背景、工作背景、学习风格、地理位置、社会地位和角色、学习环境等方面。远程学习者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远程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的不同,是导学教师发挥职能,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出发点。导学教师只有高度重视远程学习者特征及需求,并据此提供针对性支持服务,才能真正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从而赢得学习者的认可,实现自身的导学服务价值。
(二)掌握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与技能
掌握学习支持服务理论与技能是导学教师发挥职能的关键。是否具有一定的远程教育理论和网络技术应用技能是远程教育院校选聘导学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远程教育院校培训导学教师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远程教育导学教师必备的知识构成之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教养,不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就如同一个心脏专科医生不了解心脏构造一样,工作像在黑夜里走路。”对于远程教育领域的导学教师而言,除了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远程教育理论,尤其是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的理论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这对导学教师支持服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价值。一方面,基本的远程教育理论和技能是导学教师与学习者沟通的媒介和桥梁,是导学教师赢得学习者信任的根本条件,是导学教师“磁性”的源泉。另一方面,导学教师掌握远程教育理论和技能,有助于提升导学服务的水平和时效性,实现优质和高效的服务。这不仅使学习者受益,还能为远程教育院校增值,从而拓展导学教师的服务价值。
(三)熟悉远程教育学习管理制度
熟悉远程教育各种管理制度是导学教师发挥职能的重要支撑。从学习者网上和网下各种咨询得知,尽管学习者所提问题五花八门,但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远程教育“宽进严出”的含义及远程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门数及一个学期要学的课程门数,毕业时所需要的课程门数及学分数;学制的年限及时效性;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状况及学历文凭的作用;面授辅导与网上自主学习的比例及要求;学习网站及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辅导教师的授课资历和水平;课程的考试方式及时间安排。这些问题反映出学习者渴望全面了解远程教育及其对自身的要求,以便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要回答学习者提出的上述问题,导学教师只有熟悉远程教育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要求才能做到,否则会答非所问。因此,导学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远程教育的各种管理制度,尤其是与学习者密切相关的学籍、教学计划、学习模式、考务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以便能及时回答和解决学习者提出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学习者排忧解难,让学习者切身感受到导学教师的专业精神。如此,当学习者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地寻求导学教师的帮助,他们相信导学教师,并愿意与导学教师配合,支持导学教师的工作。
(四)采取多样化导学方法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面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新使命,更加倾向于服务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的功能定位。随着终身教育体系在我国的逐步完善,终身教育将具备更为完备的教育层次,惠及更多人群,包括残疾人、服刑人员、老人等弱势人群,他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这都对远程教育发展提出更多的挑战。而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是一种强调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教学模式,对英国牛津大学本科生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意义。导师制的主要功能在于导,而不在于传统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正好符合远程教育的特点。但导师不仅仅局限于一人,因为每一位导师专业侧重点、教学方法各有特点,局限于一位导师很难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导师应该为多人或者是一个团队,同时学生也可以为数十人,发挥团队里导师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培养教育,在现代远程教育试行导师制,能够根据不同远程学习者要求,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提高学习者的能力水平,深化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二、远程教育实施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导师对远程教育规律理解不全面。远程教育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具有集约化、工业化大生产的特征。远程教育既遵守教育的普遍规律又有自己的独特性,而目前还没有哪所高校培养远程教育的教师,因此远程教育教学机构的教师主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知识性,对远程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缺乏真正的理解,自然就缺乏对远程教育规律的整体把握。简单认为只要有先进的媒体技术,有足够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习效果就可以自然出现。这样的教师在担当导师时很难根据远程教育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导师制优势很难发挥。
2.远程教育学生能动性有差异。实行导师制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老师和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使学生向教师学到更多知识,包括学术、思想道德、人格等方面。但远程教育学生社会背景差异大,弱势学生增多,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学生较早辍学或高考失败,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和畏难情绪,有的学生因远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较过去有很大不同,再加上部分学生基础差,常常导致学习成绩不合格,还有学生要面对工作上的竞争和家庭生活上的困难,焦虑浮躁情绪重。这些学生虽有积极向上的学习目标,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但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因此远程教育的学生由于心理压力或实际困难原因,很少甚至从来不主动找老师联络,导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必要的交流与沟通,这种现象在每个远程教育教学机构几乎都存在,学生的能动性直接影响到导师制实施。
3.缺少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导师制最核心的要素是导师,我国目前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要求主要是教师的责任心,从道德情感上要求,但如果教师用心去教,效果如何没有具体的规定。远程教育机构都缺少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即使有相关制度和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大多数考核内容只停留在形式上。同时导师对学生的指导的效果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对导师的考核也可能有失公平,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导师制最后的走向如同虚设。
三、导师制在远程教育中有效实施
严格地按照传统导师制来培养远程教育学生是不可能根本解决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问题,阶段型导师制的提出就是在传统导师制的基础上,以不同的导师团队对学生进行分类型,分阶段,按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要求,从而提高导师制教育模式在远程教育中的有效性,具体含义如下。
1.学前引导学生熟悉学习特点并制定学习目标。参加远程教育学习的学生对远程教育学习性质、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不是十分清楚,来参加远程教育的目的性很强,就是想提升学历或者是充实自己在工作上的专业知识。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导师需要在学生进入正式学习前清楚远程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并熟知导师在今后学习中的作用。导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对导师产生信任感,有利于今后学生学习的指导。在这一环节中导师应该让学生掌握在学习平台进行网上选课、网上学习、做网上作业和考试。同时导师应该在充分熟知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现有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指导帮助学习者通过工作实践和生活经历的总结,制定出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学习目标。这个学习目标必须真实且富有挑战性,并让学习者认识到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和其独特的价值,并根据学习目标制定个性化、专业化、可行性的学习计划。合理的学习计划是保证远程教育按预计的教学目标进行的重要手段,学生按照自身特点的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在计划的不同阶段进行学习行为反思与改善,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的完成。
2.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远程教育与普通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学方式的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要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首先是课程学习方法引导,包括课程的体系、重点难点、学习的建议等。其次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导师的监督使学生的学习按计划进行。最后是阶段性学习反馈,要求学生在阶段学习之后提交学习报告。在学习过程中,导师对课程开发显得尤为重要,课程导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连续性、纵贯性的学习课程,同时按照学生各自的兴趣、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特点,开发出适合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学习类型的学生需要的课程。课程内容符合成人的社会职业的特点,按照成人学习者切身的社会问题与生活问题为主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习者在与工作相关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利用自身工作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只有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课程才会对远程教育学生产生吸引力。
3.学后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考核。导师在学生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起到很大影响,如果考核内容不适合,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学习。因此课程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内容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而远程教育的考核应该是基于网络的课程考核,考核更侧重于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控制、学习态度、认知能力、学习环境以及得到的学习支持等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考核的角度趋于阶段性、多元化和多视角,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对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考核。教学平台可以随时反馈信息,使导师可以根据阶段性的考核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知识,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远程教育实施导师制的优点
1.导师制通过导师充当远程教学机构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强化了远程教育机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远程教育机构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导师为学生提供全面教学帮助,并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有力的教学保障。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使学生对导师产生亲切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学生与远程教育机构之间的有关问题都通过导师的合理帮助,得到有效解决,这种做法能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导师制是一个完善的导师团队,对导师个体而言,要指导各种类型的在职学生学习,需要不断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学习,尤其是实践技能的学习,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否则将不能胜任导师的工作。同时导师团队之间加强相互间交流,互相进步,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团队,促进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