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盖棺论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这首诗的诗句是: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记
偶尔回首,惊觉时光飞逝,但,只能空留叹息。
岁月流逝,似乎带走了许多,也许,也留下了许些。
岁月,带走了我的童年,带走了我最纯最真的季节,还有,我最纯最真的梦。
岁月,留下了我的足迹,留下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用我的足迹描绘我生命的轮廓。
岁月,带走了我的懵懂,带走了我最朦胧的渴望,还有,曾经幼稚迷人的梦幻。
岁月,留下了我的泪水,留下了我最真挚的回味,用我的心谱写一曲生命之歌。
岁月无情,尚懂带留,人亦有情,可知如何带留。
回首往昔,有多少人在带留之间彷徨。
苏轼曾试着带走失落,吟咏着大江东去的壮阔;然而,却也留下了感慨悲欢离合的无奈。
诗仙太白试着带走绝望,仰天大笑出门而去;然而,却也留下了以手扶膺坐长叹无助。
武侯怀揣感恩的心乘风而去,却也留下了携秋风而还的悲叹。
回首往昔,他们到底留下了什么?
鸥鹭争渡,惊起的是李清照的喜悦,留下的爱情的清酒,醉了人心,即使是明月松间照,仍是沉醉不知归途。
陶渊明唱着“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留下的是他酿造的如般恬静的人生美酒。
我看见苏格拉底的执着和视死如归,于是我感受到了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思想震撼。
我看见迪金森一颗追求宁静和单纯的心,于是,我体会到了她留下的是她的诗般的令人叹服的人生。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开始回首过去,说明他已经老了。
但,当呼吸已停止,一生盖棺论定,想要修改还有空白处吗?
春节前夕我的一个大学同学因患抑郁症自杀了。
听到这样的消息总让人感到莫名的悲伤,想想20多年前我们这一届八百人毕业的时候,每个人都捧满青春,意气风发,怀揣着梦想出发,仅仅过去20年,就有一些人倒在了半途中。其实,岂止是同学、朋友,更令人无法承受的是亲人的离去。在逐渐进入中年的日子里,同龄人中开始失去自己的父亲、母亲甚至兄弟、姐妹。生命的消失是如此遽然而决绝,简直让人无法直面生活的真实与残酷。
老话讲,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因我在十余年前患病做过全麻手术,所以在和朋友闲聊时也常自嘲,自己是死过一回的人了。不过说归说,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是觉得死亡该是一件很遥远的事,直到我目睹父亲离世的那一刻,眼见着病床上的亲人生命之火一点点熄灭的时候,我才恍然间体悟到死亡其实一直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以一种严肃而庄重的形式告诉我们生命的本质和归宿!
生命的离去总是让人痛惜,尤其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因种种意外、事故、突发疾病而戛然而止的时候,那样一种无奈、痛苦、感伤会紧紧攫住人的内心且无法摆脱。近几年中我耳闻的同龄人包括同学、朋友、以前的同事因车祸、急病、自杀而猝然离世的有好几个了,他们的年龄都不算大,留给亲人心底的创伤久久难以平复。有人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宽度而不在长度。我要说的是,生命既需宽度,更要长度,没有长度也无法体验生活的全部。我认识的一位邻居老太太,今年九十多岁了,小脚,还是文盲。外孙女出国留学,老太太在家里常常通过QQ视频和外孙女通话、聊天,乐此不疲。老人的同龄人在世的不多了,他们中很多人不要说网络,可能连手机都没用过,而这位老太太能够做到这一切既不是因为她富有,也不是她多么优秀,只因她活得足够长。
国人一般都忌讳谈“死亡”,其实先人所讲的“未知生、焉知死”或是“未知死、焉知生”谈论的都是生命的话题。正因为死亡是生命的最终结局,所以面对今生的一次性和有限性才引发了诸多有关生命的思考。在我看来,每个个体的生命都无可复制,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并不在盖棺论定的“结语”和后人的评价中,那一切不过都是人为的。对芸芸众生而言,我们既无法决定诞生,更无法预知死亡,这种偶然性、瞬时性构成了生命的本质特征。所以,生命其实是一种体验、一个过程。相较于浩瀚宇宙、茫茫太空,我们每个人是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而生命赋予每个人的唯一性、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却又如此伟大和宝贵,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生活的经历给予我无法言尽,我曾经想过一直往草原的方向奔跑,将路边的一切呼唤置之不理,将身边的虚假全都忘记,一味的冲,永不停步,发泄那心中所有的不愉快……
生活让我自信,又让我自卑;给予我哭泣,又赠送我微笑;送我动力,又抛来困难,让我在不平的情绪路上措手不及,想逃离,想不在乎,又想面对,顿时,无限苦恼。说的太多,做的又有多少?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流向,生于斯世,成也一生,败也一生,荣也一时,辱也一时,没有人会为此计较什么。唯有盖棺论定那一刹那,对往事的积淀才潮水般喷薄而出,触动着每个人的神经仔细思索。那么,成,如骄阳普照,亦展亦舒;败,已凝作定局,无从改变。而永难忘记的是败到成的转变,和着这转变中最为闪耀的那个美丽音符。
有时,脑子好像堆满东西,好想说些话,但又难以言表,有时会忧愁,有时却也自在而欢乐,某些时候,可以很乐观,但有时又想大声喊一喊,那些让我感动的生活片段,让我在哭泣中抹泪,趺倒中爬起……
如今的我们有太多的想法,太多的向往,太多的…尽管这许许多多的想法给予了我开心和苦闷…
我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那些所谓的目标去努力,但我不会为现实去改变,希望一切都变得简单……
我从来都不向往闹市,因为我喜欢安静,这样的氛围我才可以更好的理清自己的思路,静静地思考,很单纯的想象,告诉自己今天需要干什么,早晨起来给自己要加油,告诉自己要一天都这样开心,拥有这份安谧。
人生是一场漫漫旅途,我不想忙忙碌碌,也不想太过紧张,走慢点,途中的风景最美,每一步都快快乐乐,我们可以尽情欣赏,让心灵超脱世俗!
我一直都相信任何人的知识和才能都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没有谁是全能全知者,包括爱因斯坦,所以,无论什么人都需谦虚,但要有个度,因为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
我喜欢阅读,特别是在凉爽的金秋里,微风徐徐,拿一本书,自由地翻阅,自己去联想,多好!自古以来,书都是居士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改变着人的头脑,心态和思维……我认为,好书不必百回读,因为还有更多的书值得你品味……
第一页上写着:“对!必须转磁为电.”
以后,每一天的日记除了写上日期之外,都是写着同样的一个词:“No”(不).从1822年直到1831年,整整10年,每篇日记都是如此.
只是在这本日记的最后一页,才改写上了一个新词:“Yes”(是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金属线通电后可以使附近的磁针转动,这引起法拉第的深思:既然电流能产生磁,那么磁能不能产生电流呢?由此法拉第决心研究磁能否生电的课题,并准备用实验来回答.
10年过去了,经过实验――失败――再实验……法拉第终于成功了.他在历史上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磁也可以生电,这就是著名的电磁感应原理.正是由于这个著名的原理,导致了发电机的诞生.
法拉第在这本写了长达10年的日记中,记录了他不断失败和最后获得成功的历程.那一天一天所写的“No”,就是一次次的失败;那最后一天所写的“Yes”,就是实验的最终成功.
法拉第正确对待多次失败的10年日记,表面看起来似乎是那样的单调和乏味,可换个角度看,给人的启发又是那样的丰富和深刻: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一无所获,而是表明你得到了宝贵的经验.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是命里注定的蠢货,而是表明你要变换方式另辟蹊径.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必须放弃,而是表明你还要更加坚持不懈.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永远无法成功,而是表明你还要花些时间.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浪费了时间、生命,而是表明你在集中精力攻克具有非凡价值的难关.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背时背运,而是表明你在尝试和探索中寻获了快乐.
多次的失败并不表明你不如别人,而是表明你尚有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