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语文说课稿

高中语文说课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第1篇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命题者节选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之死”的情节,其中第13题问“第六段中对安娜周围人的描写,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江苏卷给出的答案是:“特点:既是客观描写,又体现出安娜主观的感受。作用:从侧面写出了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的心理状态。”

很多考生反映这道题的解答有相当的难度,抓不住答题的角度和重心。我觉得考生在高考中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和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效率,以及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迁移能力的培养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中阶段的小说课堂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

一、高考原题剖析

我认为江苏卷这道题的答案回避了这段文字其实就是对安娜变态心理的描写这一事实,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小说的相关情节:

文本第六段中涉及周围人的描写,先是“几个年轻人盯住她的脸,怪声怪气地又笑又叫”,然后是“卖汽水的男孩目不转睛地望着她”,再往后是“几个太太和孩子来迎接一个戴眼镜的绅士,高声谈笑着,在她走过来的时候沉默下来,紧盯着她”。

这些情节中,周围人的活动其实是很正常的,反而是安娜因为渥伦斯基来信的刺激,以及先前所受到的打击,使得她的心理变得扭曲,精神变得畸形,从而使她产生了一系列的错觉。我们可以说,安娜此时就处于一种变态心理状态,而对于小说中这样的描写,我们称之为变态心理描写。

二、知识要点溯源

在高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我们教师会总结作品中所用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必然会被提及。心理描写又是小说中常见的描法,它对于刻画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文学作品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不仅可以表现正常的心理活动,而且还常常描写人物的变态心理。所谓变态心理,是相对于人物正常的心理活动而言的,也就是人物在非正常状态下的心理情况。这其中包括错觉、幻觉等多种变态心理现象。变态心理的产生,一般都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物的刺激所引起的。

三、课堂学习迁移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卷上的这道题目,之所以让考生感觉有难度,其实是缘于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差。考生在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的小说学习中是遇到过这样的情节的,但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能没有进行必要的强调。比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这段文字里,对于祥林嫂眼神的描写是客观的,但是因为“我”的心虚,心理上产生了某种错觉,就在主观上觉得她如芒刺一般扎在自己背上的眼神是因为对“我”的仇恨。

再比如《祝福》里还有一段文字:

“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的陪着。我也还想打听些关于……祥林嫂的消息……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我从他俨然的脸色上,又忽而疑他正以为我不早不迟,偏要在这时候来打搅他,也是一个谬种,……”

鲁四老爷的“俨然”是他一贯的做派,严肃、刻板,这符合他作为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的身份。此时鲁四老爷的“俨然”更多的是因为祥林嫂的死偏偏在年底祝福的大日子里,这恰恰触犯了鲁四老爷的忌讳,而并非因为“我”在这个时候打搅他。鲁四老爷的“俨然”其实是客观描写,而“我”因为还沉浸在先前和祥林嫂有关的惊惶中,所以内心非常脆弱,敏感、多疑,“我”所认为的鲁四老爷对于自己的态度也就是“我”的错觉。

可能大多数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两段文字时,仅仅是作为一般的心理描写去讲,而不会突出这段描写的特殊性,也就是人物的变态心理描写。如果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这一特点,那么学生在小说阅读部分的知识体系就会更加完整,知识积累就会更加丰富,就能够掌握一定的阅读迁移能力,去从容地应对更多的小说阅读。

此外,在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以外,我们还可以找到一些范例。比如《药》一文中:

“哼,老头子。”

“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再如《狂人日记》中: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其中最凶的一个人,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

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前面一伙小孩子,也在那里议论我;眼色也同赵贵翁一样,脸色也都铁青。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

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药》和《狂人日记》在高中小说学习中可以算作是比较经典的范例,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两篇小说作为必修课本的补充阅读,将小说中相同类型的情节截取出来,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对于小说中的变态心理描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学生在比较中锻炼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迁移能力。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听障学生;说话能力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缺陷,无法听到声音,也无法像正常儿童那样通过外界声音学习语言。因此,他们的思维大多停留在动作思维以及形象思维的阶段,既无法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知识,也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为了帮助听障儿童与他人正常交流,必须发展他们的说话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新完整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一、培养兴趣,激发说话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因此,想要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就需要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让他们想说话、愿意说话。而对于如何培养聋生的兴趣,我建议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寓教于乐,在每日课程教学中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结合聋生的生理提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聋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课堂氛围更为活泼,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做到敢说、愿意说。

2.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用语言沟通,激发其表达欲望

大多数聋生由于生理缺陷,导致心理自卑,不愿意或者害怕与别人交流说话,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多与人交流,让他们有愿意与人交流的想法。平日里,教师应该多多观察自己的学生,弄清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兴趣喜好,然后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围绕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聊天,当有人愿意与他们交流,且他们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学生就自然有了与人交流的想法,愿意与别人说话。

二、多种形式,积累语言

1.耳听形式

康复训练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由于许多家长对此并不了解,观念比较陈旧,许多学生在学龄前都错过了训练这一步,因此他们的发音器官灵活性以及发音技能都很差,对于听力的开发更是趋于零。所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在保证听力补偿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3~4分钟的听看说话训练及发音技能的训练。通过对学生听力的不断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听力。在听觉能听见的基础上对发音器官进行灵活性训练,提高发音质量,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残余听力。

2.眼看形式

语言教学中最困难的事就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由于学生在听力方面有缺陷,语言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往往很难正确理解语句所表达的意思。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将课本内容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展现出来,在书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情景设置,使学生以目代耳,多感官参与,在情境体验中学习课本,以实际操作、实地参观以及实践演练的方式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甚至是意料之外的语言增长点。同时实效性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平时课堂中,教师可以多用“积件”,在语言教学的同时配合屏幕文字、卡通人物以及图像等眼看型教学内容,再加以歌谣、说唱以及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情景中读唇、读文,并加以理解。

3.口练形式

练习是学习记忆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更是如此,由于听不见周围的语言声音,听障儿童对于语言的记忆学习非常

慢,往往今天学了明天忘。因此,在语言训练上要循环往复,每日勤加练习。课上学习时,要营造一种轻松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之间或者学生、老师之间可以进行语言对话练习或者大声诵读文章,做到以读激趣―以读促讲―以读引思―以读助学。通过朗读通过对话来促进语言的发展,使语言训练变得有趣,让学生由被动读书变为主动朗读,由害怕说话变为热爱诵读,最终达到敢说、会说、说得清楚、说得明白。

将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语言,在运用语言中体会到语言所带来的满足与开心,使得语文课堂不再是简单的“单向灌输”,而是彼此可以相互交流的“多向交流”,这样学生自然愿意开口说话,也必然会越说越好、越说越清楚。

三、搭好“梯子”,实践运用

课堂上除了必要的讲课,还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

1.仿句式说话

话是一句一句说出来的,但听障儿童由于无法听见正常的断句以及话语,因此,在日常学习中,无法将字词完整地连在一起,因此教师要将句子的基本格式教授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了基本规则后,能够自行将简单的字词组成一段连续的话。这些句式学习的训练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句子也都非常具有训练价值,例如,《送雨衣》中“谁一手做什么,一手做什么,来到什么地方”,可以让学生仿着这句式说话。

2.看板书说话

板书是学习的重点,在课堂学习时可以让学生对着板书读出黑板上的话,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在学完“大娘与志愿军话别”这一节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表达“老大娘是怎样把志愿军当作亲人”这一段,但是需要用到板书中的“送打糕、雪中送炭”等。

3.看演示说话

看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因此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记录下自己所看到的事物,然后尝试将写出来的事物读出来,这样就会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例如,在《田忌赛马》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比赛的场面用纸做的马表现出来,让学生看图后说话,也可以让学生用左右手的手指当各等级的马,边比试边说,并辅以重点词语的提示,指导学生按先后顺序叙述。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第3篇

这是一片戈壁滩。

茫茫沙海,干燥如渴,寂寞无声。除了仙人掌、骆驼刺之外,再没有什幺高大的植物了。

这是一片没有生命的戈壁滩。但是,只有风知道,在一块岩石的下面还藏着两粒弱小的杨树种子,那是几年前它不小心从遥远的、葱郁的北国带来的。

现在,它们正经受命运的煎熬。滚烫的烈日、滚烫的沙粒、滚烫的岩石……

但是,它们却愈发变得坚强,它们努力使自己的种皮在变厚,变硬,努力使胚芽鞘变得坚固。

它们在等待。

终于有一天,难得的机遇来到了——一股风从西伯利亚到内陆去,路进此地。

它好心地劝它们说:“流落异乡的朋友,我带你们回家吧!”

它们突然心潮滚滚,汹涌澎湃。

家,一个多幺美好的字眼!那里大地肥沃,绿树成阴,短笛悠扬,时常甘霖普降,滋润万物生灵!

假如回家,它们也会融入这一切,发芽生根,成为秀美的杨树,享受微风细雨,鸟鸣蝉唱……

风不耐烦地催促:“快走吧,不要呆在这鬼地方了!”

它们依然心潮滚滚,汹涌澎湃。

几年前,怀着一颗好奇心,它们随风来到此地。风北去之后,它们留了下来。

这儿,环境恶劣残酷,没有崇高的生命。但它们相约,改变世界!让荒无人烟变得鸟语花香,变得生机勃勃。

于是,它们在幻想未来中静静地等待着,等待奇迹。

假如离开,所有的梦想都会粉碎而破!

风,下了最后的通牒:“走?抑或留下?”

它们彼此对视了一下,心领神会,一切都明朗了: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