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给他讲故事

给他讲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给他讲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给他讲故事范文第1篇

孩子需要接受周边各种环境的刺激,特别是父母慈爱亲切的声音。所以儿子出生不久后,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故事的主题和内容都非常简单: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出去玩。一天,小白兔发现了一个大萝卜,就大叫起来:“小灰兔,我发现了一个大萝卜,快来帮忙呀!”小灰兔听见了,赶快过去。他们俩一起拔呀拔,终于拔出了大萝卜……我对儿子不断重复讲这个故事,每次都尽量用声音吸引他的注意。从他一动不动看我的神情,从他不停地舞动着的手臂,我知道儿子一直在听我讲故事。

儿子10个多月时,我拿到了为他订的图画故事书。儿子一看到这个花花绿绿的本子,马上就撕开了。我没有制止他,因为撕纸可以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有益于智力的发育,况且要让他喜欢这种叫书的东西,必需有一个认识的过程。我捡起被撕得面目全非的书,一边用手指着上面的图,一边引导儿子看:“宝贝,你看!这是小猫,多漂亮呀,尖尖的耳朵,长长的胡须……”没想到,儿子将本子往旁边一扔,就去玩其它的玩具了。对此,我并没有抱怨他,因为教育是需要耐心的。在儿子心情好时,我总是拿起图画故事书,反复给他讲故事。到了儿子1岁多以后,他渐渐地不再撕书了,反而经常拿着图画书缠着我,要我给他讲故事。

2岁后,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对于儿子已经熟悉的故事,我就试着引导他,让他和我合作讲故事,比如《小熊请客》的故事,我讲“小熊今天要______ ”“请客!”儿子马上接着讲。“他在家里______”“紧忙活!”儿子又接着讲。“他准备了三盘菜_____ ”“小鱼、肉骨头,还有小虫子。”然而我并没有满足于此,我要逐渐引导儿子独立讲故事。所以在儿子更大些时,我为他订了《河马卡拉系列故事》,他非常喜欢。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他的语言不断丰富,经常会不经意地说出一些词语,比如:”太不可思议了!“”真是令人如痴如醉呀!“

给他讲故事范文第2篇

本以为四年级的孩子已经不小,不再喜欢那些幼稚的故事,现在才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不禁有些同情这些孩子们。是啊,谁会给他们讲故事呢?父母为了生计终日忙碌,很难抽出时间来关心他们。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让学生多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多接受基本技能的训练,偶有休息的时间,孩子们只能跟电视玩,与电脑玩,和玩具玩。虽然他们生活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比较富足的时代,但他们的童年是多么乏味,相对而言是缺少幸福的。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是伴着火塘和故事度过的。无论春夏秋冬,夜里,劳作了一天的父母总会背来一大篮玉米放在火塘边,一家人围着火塘剥玉米。这时我们都会央求父亲讲故事,父亲的故事可多了,地主老财的贪婪,神仙与妖魔的争斗……父亲的嘴能让一只青蛙变成帅气的王子;能让一张牛皮飞上青天;还能让喝人血、吃人肉的女鬼金盆洗手,变成善良的女子……

庆幸我的童年有父亲和老师的故事相伴!是那些神奇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美好的种子,让我生出智慧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天堂。

故事是属于孩子的,孩子是属于故事的。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枯燥的说教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如果你真心爱孩子,请给他们讲故事。故事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有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有优美的艺术化语言,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仅会增长知识,促进思考,发展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美的情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事实证明,凡是智力超群的孩子,在早期接受的教育中都有通过听故事而获得教益的经历。比如大诗人歌德,发明家爱迪生,文学家高尔基、鲁迅等。如果你认为故事会荒废孩子的学业,那是片面的想法。

让我们把故事还给孩子,让故事成为美好的“种子”植于孩子们的心田,等待着将来长出鲜嫩的芽,开出美丽的花,结成坚实的果!

给他讲故事范文第3篇

    给孩子读书

    “不管孩子的年龄”都给孩子读书,是发展语言智能的很好方法。这是结束每一天,睡前的好活动。晚上,当孩子蜷缩在床上,等着父母一天最后的拥抱和晚安的亲吻时,可以给孩子读3分钟或5分钟的故事(当孩子长大时,时间可以增加)。对6、7岁的孩子来说,图画故事书可以使读书更有价值:你可以先给孩子读故事,然后把书翻给他看,让他看看书上是怎样描写的。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聆听和辨认声音;帮助孩子识别单词的意思;帮助孩子理解章节、顺序和情节的概念(即使这些术语可能没有表述出来。)即使,孩子太小而不能理解话的意思或不能理解那些描写的东西,但是,给他们读书能帮助他们获得一种对语言的价值和语言之间细微差异的正确评价。

    讲故事

    讲故事是在旅行中消磨时光的好办法。如果你和孩子一起步行或开车去某个地方,你要抓住机会讲个故事来吸引孩子。你不必每次都这么做,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在能流利的表达时,你可以要求他来讲个故事。讲故事可以使一段普通的旅行变为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经历。你的故事可以是很普通的故事,也可以是你小时候听过的或自己编的传说。故事可以是有关一条神奇的龙,小时候一段真实的经历描述,或者是上星期亨利叔叔做过的一件傻事。或者就是你小时候读过的故事和书,故事不需要每个晚上都换。实际上,故事的重复,可预见,有一定的价值。孩子可以确切地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些什么。当孩子长到5、6岁时,他们能够和你一起讲故事。由你开始讲,然后在一个故事逻辑发展的转折点停下来,孩子会把故事接下去。再过一段时间,他也能适时地停下来,让你接下去讲;你们两个交替进行,使故事不断地发展下去。当然,你经常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热情,让孩子知道讲故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语言是一种很有用的工具。

    贴标签游戏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贴标签游戏是很好玩的。告诉一个幼儿“碰自己的鼻子”,“指指小狗”,或者“把手放到收音机上”,这有助于孩子建立声音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人物和行动之间的关系。当你在给孩子读一本图画书时,你可以停下来,让他指出你刚才讲到的事物。当孩子长大一些后,家长可以在家里的家具上贴上3×5英寸的卡片,如“桌子”,“冰箱”,“电视机”等等。这些单词非常普通,孩子会很快认识它们,这有助于孩子认清不熟悉的字与他们早就知道的家具和短语之间的联系。

    书写

    书写应该是在多种形式多种目的的活动之后,接下来进行的。这需要孩子能自如的写字

    后开始。在每一个早期的发展水平上,大量的单词和音节可以贴在冰箱门上;先是你写些大的字母,然后当孩子长大后,让他自己来写。当孩子写字熟练后,要求孩子写的那些简短的字条和信要规范。无论这张纸条是对送给他生日礼物的一句感谢,还是告诉奶奶即将去看她的信,或者是给地方动物园的一封信,这都无关紧要。孩子们需要习惯使用一张纸和一支笔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想,e-mail的流行可以使我们的写作能力增强。)

    接触一门外语

    让孩子接触一门外语,是很好的一个方法。如果家长能说一门母语之外的语言,他们应该找些机会在孩子面前经常使用。同样,如果朋友或邻居中有人会说其他语言,尽量找些机会让她在你的孩子面前说那门语言,让孩子产生新鲜感。如果没有人能说不同的语言,你可以找一本字典,比如法国或西班牙的,然后学些单词。用其他语言将一些表达家具的单词写在5寸大小的卡片上,这对孩子有好处。

    演讲

    演讲是一项很有趣、不需要准备的活动。孩子4、5岁时,在步行或开车去某个地方的时候,有一个游戏:家长假装是个新闻记者,然后访问孩子,让他谈谈他觉得有趣的事件。可以提这样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在早饭的时候会提供冰淇淋?”或者“世界上,什么是最好的宠物,为什么?”或者“如果你可以熬夜到午夜,你会做些什么?”可以让孩子作些“正规的”讲话,而不需要许多准备。

    朗读示范

    为孩子做朗读示范是很有必要的。在所有这些活动中,也许最重要的是孩子看到家长有规律的朗读。孩子看家长朗读,不仅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享受。

给他讲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故事法;原因;目的;方法

         1.开讲故事的原因

         其实发现这个方法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有帮助,是非常偶然的。开学不久,一次上下午的语文课,当时天气比较闷热,加上中午午睡,有些学生就感觉疲乏,趴在桌子上,提不起精神。我开讲了没几分钟,就发现很多学生睡着了。提醒他们后,虽然有几个勉强挣扎着起来听讲,但课后做练习的效果很不好。 

         下一次下午的语文课,还没上,我就有些担心了。正好一个学生到办公室问我问题,说的是“鸡犬升天”这个成语是如何来的。我给他讲了以后,觉得讲成语故事非常有利于学生学习成语,于是便在上课时把故事又讲了一遍。在讲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当我说到“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时,很多原来趴在桌上的学生抬起了头;当我说到“刘安修炼成仙后……”,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好奇地看着我,迫切希望我讲下去;当我说到“这个成语也比喻一个人做了大官……”时,学生露出满足的笑容。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发现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故事的需求并不是很大,但因为我们学校所处位置比较偏僻,学生的阅读面是非常窄的。而且农村里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很少有人会给孩子们讲故事。还有就是学生们在初中时,被传统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所束缚,一到高中,教学有所变化,他们就会非常感兴趣。于是,每当上下午的课时,我总会花几分钟时间给他们讲故事。这不仅可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而且对学习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一年下来,对故事法教学也进行了反思,对它的得失也进行了总结,我想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个方法的应用会更加得心应手。在这里,就把自己用故事法教学的经验记录一二,供大家参考。 

         2.常讲故事的目的 

         2.1 为提高学习兴趣而讲。这在前面讲原因的时候已经提到,讲故事主要起一个“警示”和连接的作用。为了这个目的,我主要在下午上语文课和一段时间的课本教学后讲故事。有时候教师自己也会感到上课非常地累,少了一些快乐,多了一些束缚。尤其是夏天下午的课,自己也是昏昏沉沉,不要说让学生提起精神来了。这时候,我往往会选择讲一个故事开始一堂课,学生也往往会跟着我的故事而从梦中“惊醒”。 

还有的时候,上完一个单元,要讲练习了。这些练习是学生做过的,而且我也改过的,但还没有讲过。学生总觉得自己已经会了,或没必要讲了(通过考查证明不是),但我总要让他们巩固一下。这时候他们会觉得厌烦,于是故事就上场了。 

         2.2 为提高教学效率而讲。上课文的时候,总会有一些课外的文学文化常识是书上找不到的,学生一时也无法自己弄清楚的。这时候我就会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告诉他们。比如我在上《过秦论》《鸿门宴》时,就把秦统一六国和楚汉战争的前因后果讲了个透彻,再把地理老师春秋战国和秦统一的地图借来。上课的时候,学生就能很直观地了解到那个时代的信息,并且很容易就能接受知识,消化知识。这两课的学习,学生在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字词的掌握上几乎没有什么困难。 

         2.3 为引导阅读方向而讲。自习课的时候,每个班主任总能收上一两本课外书,那是学生偷偷看的。学生往往因为看书而迟交或不交作业,有时候上课也看,就影响了课堂效率。对语文老师来说,课外书当然是提倡看的,不过要分时间。但我发现,学生们看的课外书太“杂”、太“滥”,非常有必要进行引导。 

开始的时候,我把个别学生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不要看或者尽量少看那些娱乐杂志,多看看经典文学作品。然后我又在课堂上对每位学生说经典作品对人的影响,但效果并不显著。后来又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上《再别康桥》时,讲了徐志摩的爱情故事与他的诗。有一位平时并不怎么爱看书的学生竟然去借了徐志摩的诗集来看,并且每有不懂的地方就主动来问我。 

         这以后,我就用讲故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去看优秀的课外读物。比如我讲了楚汉战争以后,就有学生借《高祖刘邦》一书来看;我讲了鲁迅与许广平的故事以后,学生以往对鲁迅厌烦的态度就大为改观,反而借了鲁迅的小说、杂文、日记、家书、传记和评论来看。 

         3.总讲故事的人和方法 

         总讲故事的人当然是我自己了。教师讲故事,方法可以自己控制。但是我也越来越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故事。对他们的最初要求是能够复述一个故事。比如《读〈伊索寓言〉》中有九个寓言故事,我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讲述其中的任意一个,并加入他们自己适当的想象。第二步要让他们选择讲故事的时机,主要是结合课文内容,明白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故事。第三步是创作故事,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己编一个故事。后来主要用于创作小说中。最后就是化故事于无形,不再借助故事的“魔力”,就能够很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方法有很多,上面说的复述、创作是;选择内容、时间、场合也是;还有就是要注意讲故事的一个度。讲故事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事物总是两面的,它也有缺陷。有时候讲故事的时间太多,就会主次不分;有时候把故事讲得过于生动,学生就很容易沉醉其中,反而难以转移注意力,上课的效率不仅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 

         4.还讲故事的体会 

给他讲故事范文第5篇

    一、选材很重要

    故事种类很多,但并不一定适合孩子听。我们应选择那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来讲。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材也不应该一样,给二三岁的孩子讲,要选择那些主题明朗,爱憎分明,情节简单,人物单一的故事,而给五六岁的幼儿讲,则要选择情节比较复杂、曲折的故事,否则,给小的讲复杂的故事,他们听不懂,给大的讲简单的故事,对他们又没有吸引力。

    二、身体语言不可少

    给孩子讲故事时,身体语言是不可少的。因为孩子们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在认识上也多是感性认识,所以当你借助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身体语言表达故事意思时,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节,增强印象,并给孩子一种亲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欢迎。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绿色画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林业局

有机硅氟资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东省重化工业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