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场竞争策略

市场竞争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市场竞争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市场竞争策略

市场竞争策略范文第1篇

一是我国饮料市场需求量大,持续增长趋势明显。近几年,我国软饮料年产量以超过20%的年均增长率递增,软饮料市场已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2005年,软饮料行业产销两旺,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都比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市场销售额达到1000多亿元。

二是饮料品类丰富,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在我国目前的饮料市场,饮料种类繁多,不断有新的产品和品牌推出,给消费者提供了不同口味、成分和功效的饮料,面对市场上丰富的饮料,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同类饮料产品,由于产品的品质差异不大,价格也不悬殊,消费者在饮料品类丰富的情况下,其品牌忠诚度并不是很高。

三是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广告战、价格战持续不断,各饮料品类之间以及同一饮料品类的不同品牌之间竞争激烈。我国饮料市场已进入全面竞争时代,其中,碳酸饮料、水、茶、果汁和乳类饮料等五大饮料品类的竞争尤为激烈。虽然我国饮料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但未来的竞争会更激烈,饮料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不可避免,饮料行业的大洗牌会再次出现。

四是饮料产品同质化明显,同质化引发的价格大战不断地在上演。由于饮料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的不足以及饮料产品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的限制,饮料行业很容易陷于同质化引发的价格大战之中。

五是饮料市场消费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一是消费区域的不均衡。我国的饮料消费主要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不仅饮料的人均消费数量极少,而且消费总量的增长速度也较为缓慢;二是消费人群结构不均衡。我国饮料消费人群结构存在“两端弱、中间强”的特点,即儿童和中老年人群的消费比重远远低于青少年人群。

二、我国饮料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

从我国饮料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我国饮料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品类多元化经营的压力。目前,我国饮料行业已成为多品类竞争、多品类经营的市场格局,单一品类饮料统领、独占饮料市场的情形已不复存在。碳酸饮料、水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和乳类饮料作为主要的饮料品类,已基本均分了饮料市场份额,未来,功能饮料等一些其他饮料新品类也会逐步加入到均分饮料市场份额的行列中。

二是赢利能力大幅度下降的压力。我国饮料市场竞争激烈,持续的广告大战、价格大战和居高不下的市场营销费用使饮料企业的赢利能力大幅下降,陷于微利甚至亏损的窘境中。

三是品牌体系建设的压力。我国饮料市场新品类、新品牌层出不穷、热闹非凡的现象说明了饮料市场品牌的价值含量、影响力正受到品类多元化的冲击。在品类多元化潮流中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不高,说明了饮料市场创建新品牌的机会还很多。给饮料企业现有品牌的维护、提升、延伸拓展以及新品牌创立、推广带来了压力。

四是产品升级及新产品开发的压力。饮料企业通过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口感品质来赢得消费者的喜好,摆脱同质化竞争所引发的单一的价格大战;通过开发新的饮料产品来拓展企业所经营的饮料品类,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开拓新的市场消费领域,提升企业赢利能力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五是终端市场开发和管理的压力。饮料作为大众消费品、快速消费品,其消费具有冲动性、即时性、方便性等特点,因此,能否抢占有限的销售终端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快速地销售产品。有限的终端空间、众多的饮料品牌给饮料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饮料企业面临着如何有效地对终端市场进行开发和管理的压力。

三、饮料企业的竞争策略选择

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和众多的市场压力,我认为,饮料企业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市场机遇,化解经营压力,创建竞争优势。

一是适时调整品类经营布局,实施品类多元化经营。对于中小型饮料企业来说,在调整企业品类经营布局时,必须明确企业的经营重点、主导产品,确保企业的主导产品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的竞争能力,避免过度分散企业有限的资源,避免企业的经营品类频繁变更,避免企业在品类多元化经营的冲动中成为无主导产品、无业绩、无成长性的“三无”企业。对大型饮料企业来说,为保持企业持续发展,必须要放弃固守曾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饮料品类,适时调整品类经营布局,实施品类多元化经营。实际上,可口可乐在饮料品类多元化经营的潮流中,已从其独具优势的碳酸饮料向水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领域拓展,开始在饮料市场实施品类多元化经营;康师傅、统一、娃哈哈等企业也在茶饮料、果汁饮料、水饮料等多个饮料品类领域实施了多元化经营。

二是明确产品市场定位,有效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差异化策略可使企业产品有效区隔竞争对手产品,避免恶性竞争,树立独特的竞争优势。针对目前饮料市场的现状,具体在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时,企业可从消费人群结构、消费地区结构、饮料功能需求、饮料价位特征等多方面来采取措施,如根据我国饮料市场消费人群结构的非均衡性,开发针对中老年人、儿童的饮料产品,以区别集中在青少年人群的众多饮料产品和品牌,就是一种差异化策略。2003年,针对儿童饮料市场的“酷儿”获得极大成功就是饮料企业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的结果;根据餐饮、娱乐等特殊消费终端的消费需求,开发高端价位的饮料产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差异化策略。

三是实施正确的品牌经营战略。饮料企业在品牌的经营理念上必须与时俱进,根据消费理念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赋予老品牌新的文化内涵和理念,使老品牌紧跟甚至引领消费潮流,达到维护和提升老品牌的目的;同时,饮料企业,特别是大型饮料企业还要避免企业现有品牌迷失在品类多元化潮流中,及时实施品类多元化经营,进行品牌延伸或创建新的品牌,突破单一品牌、单一品类的经营模式的局限。

四是把握消费需求的变化,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的能力。面对产品升级及新产品开发的压力,饮料企业要深入把握消费理念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制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规划,通过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来不断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推出新产品,并由此形成企业的产品系列。要从资金的投入、研发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广泛的科研合作等多方面来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并将研发的重点放在产品的口感、品质、产品功能、产品生产加工工艺的提升、产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以及新饮料产品的推出等方面。

市场竞争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纺织企业;市场竞争;策略

市场竞争是同类经济行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为谋求较好的产销条件、获得更多的市场资源而竞争,实现优胜劣汰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市场竞争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产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中的地位。绍兴纺织业已步入后配额时代,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自身瓶颈制约也集中显现,矛盾日益突出。正确认清当前绍兴纺织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和深入研究市场竞争策略显得十分必要。

1 绍兴纺织业的基本状况

绍兴有着“中国轻纺之都”之称,纺织业既是绍兴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主导产业,占全市经济的一半以上,已形成了PTA、化纤、织造、印染、服装、家纺、经编以及轻纺市场等完整配套的庞大产业体系。绍兴纺织业以生产规模较大、装备较先进和轻纺市场较大而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纺织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绍兴整体经济的发展。

1.1 产业规模

2012年底,全市共有大小纺织企业6.5万家,全年完成销售收入3234.1亿元。纺织品出口总额172.1亿美元,分别占全国的7.3%、占全省的28.7%,全市纺织业完成的产值分别占全国9.8%、占全省的31.9%,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7.8%、占全省的29.8%。产业规模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重要地位。

1.2 产业链分布

绍兴纺织业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纺织业从化纤织造起步,通过产业横向拓展及纵向延伸,已形成了上游的PTA、化纤、聚酯,中游的织造、染整,下游的服装服饰组成的完整产业链。纺织机械、绣花机及提供印染原料的染料产业也发展壮大。柯桥轻纺城、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大唐袜业城、嵊州领带城为代表的专业市场十分红火。坐落绍兴的浙江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纺院江南分院、大唐袜业研究所为代表的专业服务机构积极相配套,形成了较完善、配套协作的纺织产业链体系。

1.3 从业人员

全市纺织行业从业人员超过60万人,其中各类纺织专业技术人员近10万人,中、高级技术人员近3万人,每百人专业技术人员拥有量达26人。特别是中国工程院7位纺织专业院士中有6位担任了绍兴市纺织技术顾问。

1.4 龙头企业

全市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近2千家,其中纺织龙头企业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65%。特别是2007年以来,绍兴市积极实施“131”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在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经编、纺机等行业培育出了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如全国纺织业销售收入前10强的浙江天圣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纤行业前20强的浙江远东化纤集团、浙江赐富化纤集团,另外还有永通、天马等一批印染业的国内知名龙头企业。

2 绍兴纺织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态势

2.1 产业结构劣势明显

2.1.1 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纺织产业中各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例如织造业已成为产业链中最具规模优势的行业,其规模和发展远远超过了其它部门,但其能源消耗大、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度大。而这些企业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上能力不强,高技术与管理人员缺乏,现有技术与管理水平难以与先进的设备相匹配,尚未形成产品的深度开发能力。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开发不足,产品主要集聚于织造这一环节,呈现“橄榄型”产业格局。

2.1.2 产业组织低,上下游企业缺乏协作

绍兴纺织企业小微企业居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纺织产业链连接松散,产业集中度较低。中小型企业对市场开发缺乏一致性和协调性,缺乏竞争与合作,更多的是买方与卖方恶性压价,无序竞争,其结果是在同质低附加值产品上过度竞争,影响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1.3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绍兴市纺织产品正处于从原来的低档次涤纶布向仿毛、仿丝、仿麻等仿天然织物转化阶段,纺织产品科技含量总体不高,产业用布比重仅17%左右,装饰用布所占比重不足30%,与发达国家相比,纺织产品的功能开发程度较低,应用范围较窄。纺织产业内各行业所占的比重严重不均,例服装作为产业链的终端环节,在整个纺织业中的比重仅3.5%,且以贴牌加工为主。

2.2 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2.2.1 行业自偏弱

绍兴市以化纤为主的纺织产业属石油衍生品消耗行业,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特别大,产品大多为纺织面料等半成品,承负原料、市场的“两头”挤压,纺织产品主要依靠出口,外贸依存度达90%以上,受外贸需求变化影响特别大,先进的纺机设备主要依靠进口。纺织行业整体提价能力较弱、赢利水平不高。

2.2.2 利润空间缩小

由于自有品牌少,且相互无序竞争,竞相压价,无利可图。近几年绍兴企业资产负债率始终徘徊在70%左右的高位,还债付息压力加大。同时,随着工资、地价、原材料、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获利能力减弱,纺织业整体利润空间在不断缩小。

2.2.3 市场竞争加剧

当前,苏南、广东以及周边的萧山等国内纺织发达地区,在设备改造、产品创新、市场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有些地区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和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以低廉的土地和用工成本,积极抢占中低档纺织品市场,对绍兴纺织业发展产生较大冲击,再不加快调整纺织产业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极有可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2.3 组织形式不够紧密

市场竞争策略范文第3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i},国物流巾场发展势态总体良好,但由于,},国物流巾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经营管理等方而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分析,1,国物流巾场的现状及竞争特点,并通过sw ot分析,为物流巾场发挥竞争优势提出相应的策口各。

【关键词】

物流市场;竞争;swot分析。

一、引言。

物流市场是现代新兴起来的服务业市场之一,在保证生产和流通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为商品在流动和暂时停留提供一系列服务;同时,它也是在包装、装卸和搬运等方面起辅作用的市场。在现阶段,中国物流业市场也大力发展起来,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

规划中均得到充分重视。“十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引进新型生态和技术,推进物流配送、多式联运,改造并提升传统的流通业、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规划特别指出要健全综合运输体系,同分发挥铁路、公路、内河与海洋、航空等运输方式的优势,发展和完善城市旅客快速运输、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等。

据统计,2010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已达到125.4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2009年同期增长了3.7个百分点①。物流业专家表示,2010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势态良好,物流需求大幅增加,运行效率也有所提高。

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我国gdp的17.8%,同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②,足见其效率的提高。我国各省市对“十二五”规划关于物流业的发展也分别提出目标。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对物流业的发展制定了如下目标:到2015年,我国物流业年均增长值在12%左右,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左右,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10%左右③。

二、我国物流市场的现状及竞争特点。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物流市场的逐步开拓,物流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在码头和航运领域,像马士基、和记黄埔等国际企业纷纷在中国物流市场建起自己的地盘;在快递、零售领域也蹦现了像沃尔玛之类的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例如,马士基在中国物流市场已经建立了11家分公司,基本覆盖了中国所有的货物流通领域。我国物流业市场起步较晚,物流业发展尚不成熟,物流服务提供商水平也参差不齐。我国物流市场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物流市场缺乏统一的政策领导和规范指引。在发达国家,物流市场具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且政府对物流网络合理规划并统一布局,形成跨地区、跨行业、公平竞争、有秩序的成熟的物流市场,促进了物流业运行效率的显著提高。而在我国,物流行业没有健全的法律基础作支撑,导致物流市场的混乱无序,进退壁垒的高低也阴晴不定。若进入壁垒太高,则外部资源的进入便成了大问题,直接影响资源的优化配置;若进入壁垒过低,则物流资源便蜂拥而上。

第二,物流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星点般分布在我国各省市,市场占有份额较低。我国物流企业迄今仍有多、乱、散、小四大特点。据估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的相关企业有70余万家,如鱼鳞般遍布全国,种类五花八门,而且服务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相对而言,国外物流市场的规模就不可小觑了。就2000年,美国物流产业规模就达到9000亿美元,占美国gnp的10%以上。

第三,物流管理不统一。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刚刚起步,物流市场的管理及操作尚没有理顺,加之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地区间协调性较差,物流资源浪费比较严重。而发达国家的物流管理体系就很完备,物流业呈现集中化的趋势,跨国公司散布在各国的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可大幅削减物流成本,物流业呈现规模经济,提高了经济效益。

第四,物流服务中介组织欠缺。物流服务组织比较特殊,它具有双重身份:对供给主体而言,它是物流需求者;反之,对需求主体而言,它又是物流供给者。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它在物流市场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服务中介组织严重缺乏,远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除了以上四点问题,我国物流市场的问题或不足还有很多,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我国物流市场还很不成熟。尽管我国物流市场存在很多缺陷,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物流业发展的前景是比较可观的。概括来说,当今我国物流市场及其竞争有下面几个特点:

第一,社会物流需求稳步增加,物流业增加值持续上升,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稳步下降。2007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54万亿元,2009年增加到6.

08万亿元。今年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已达到74.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3.7%④。按此平稳增势,预计今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50万亿元。200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为18.3%,2007年降到18.2%,2008年与2009年该比率均在18.1%,2010年已降到18%⑤,这表明我国物流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第二,中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

中西部地区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投资规模大幅增加,既扩大了地区的物流需求,也大大改善了物流基础设施,提高了经济效益。由于经济发展态势及商业化往中西部地区的渗入,中西部地区货运量不断增长,又有大规模交通及物流基础设施的兴起,物流市场在需求和供给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第三,物流市场受传统物流竞争方式的束缚减小,竞争范围慢慢扩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物流市场竞争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分工不断深入,物流行业从工商企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多方物流与工商企业共同竞争的多元化格局。在全球化格局下,物流行业由原先简单的地区间流通演变为现在的全球化物流,打破了区域的限制。行业的竞争也已从传统的运输、包装等的单独竞争发展到多功能综合竞争场面,包括物流服务的水平、手段及物流业技术、人才的竞争。

第四,竞争模式发生转变。从竞争目的、竞争重点、竞争方式和竞争关系四点入手,竞争模式的转变包括四个方面。其中,竞争目的从追求物流市场份额转变为追求客户信誉;竞争重点从只注重功能的简单化竞争转变为注重全过程的综合性竞争:

物流全球化使物流过程变得越来越复杂,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要提高物流效率,必须协调这些环节之间的流动;竞争方式从价格竞争转变为非价格竞争,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非价格因素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竞争关系从只顾自己利益的竞争转变为既合作又竞争的双向关系。

第五,竞争手段不断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竞争由传统的功能、环节和设施、工具等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利用信息技术协调物流各环节,提高物流运行效率的竞争。可以说,谁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并合理运用与物流业,谁就在物流竞争中持有更多的胜券。国际化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无法在物流市场立足,无法满足市场复杂化之下的物流服务需求,难以争得竞争优势,逐渐为物流市场所淘汰。只有将价格、促销和服务等多种手段并用形成复合式竞争手段,才可能在物流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物流市场竞争策略的swot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外巨头大肆进军中国物流市场,同时,许多新兴产业也腾飞发展,对中国物流市场带来许多机遇和挑战。下面通过swot分析对我国物流市场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对策略。

(一)优势(strengths)。

1、由于我国物流业普遍规模较小,可在低工资、低支出状态下经营,这边充分发挥了成本优势。而且本土物流业熟悉本地的交通及市场特征,在物流运输上可根据市场快速调整,达到随机应变。这些都提高了物流市场的效率。

2、物流市场存在品牌效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初期,诸如fedex、ups等国外品牌一直是实力派的代表,在我国物流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是高端和品位的象征。

[11]但我国物流业品牌的发展也是不容小视的,国外物流品牌与中外合资物流品牌竞争优势现已相继削弱,而以中远、中储、中集、中外运等为代表的国内物流品牌以崛起并处强盛势头。[12]由于这些品牌经营相对比较合理,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各种服务比其他品牌周到,许多顾客都纷纷倾向于这些品牌,形成了品牌效应。而且由微观经济理论可知,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客户具有虚荣效应,故追求品质品牌,这对物流业一流品牌带来了很大优势。

3、从上述对我国物流市场竞争特点的分析可知,技术创新在物流业经营中的地位已越来越高。而我国科学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国家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可为物流市场提供技术资源,而且借助网络这一强有力的媒介,为技术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必定会带来创新,技术创新是物流企业长久发展强有力的保证。

4、时间、价格优势。许多物流业在时间和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这是物流业吸引顾客的一个重要方面。快递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可以在短时间内将顾客所需物品送到手里,而且快递价格也不昂贵,这种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物品运送服务业的主流。再如,在中短程运输(800公里以内)方面,乘坐高铁和飞机所需时间几乎相同,但乘高铁所需价格就比飞机低很多,而且高铁的运载量相当大,充分提高了效率。

5、随着物流需求市场的不断发展,真正靠近客户需求已成为物流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1]。而我国现代物流业功能不断增多,物流服务不断细化,为不同客户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

(二)劣势(weakness)。

1、运输、风险问题。无论是物流行业内部还是与客户之间,物流行业本身就存在很多风险。就物流项目经营过程来说,存在如下内在风险:货物自身的风险、基础设施的风险、物流上面临的责任风险、分包商及托运方的风险。例如在托运过程中出现货物不同程度破损,都将导致托运方的索赔。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也存在风险,首先客户所需的物品本身存在风险,这可能让顾客感到不满意;再者,托运方将物品运送到客户的途中可能存在物品丢失的风险。

在实际生活中,快递运送失败的情况绝不罕见。

2、客户可能对某些物流业的满意度比较低。在淘宝网里,许多客户都怨中通快递速度太慢,中通快递的运送失败率也是众快递之中最高的,客户对中通快递的差评也比比皆是。但这只是沧海一粟,顾客被物流公司“忽悠”的频率也比较高。若物品运丢,赔偿费也不尽人意,很多情况下顾客都是亏本的,既没了物品又收不全已付出去的钱,该物流公司在顾客心中的印象还能好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3、某些物流业成本太高。典型的例子就是高铁,铁路造价非常高,金属材料耗费量大,短途的运输成本也很高,造成了资源浪费,需政府给予补贴才能维持高铁运输的良好运行。

(三)机遇(opportunity)。

1、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消费者需求增加,而且国内又积极提倡扩大内需,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从一定程度上为物流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客户资源。

2、国外物流市场比中国物流市场完善,从一定程度上国外物流市场在经营上有良好的经验可以为我国物流业发展所借鉴。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和方案对促进我国物流市场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3、广告业是新发展起来的作为重要传播媒介的第三产业。我国现在广告业发展迅猛,而且沿着从“三位一体”向“四位一体”进军的道路不断攀升,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浙江以浙江卫视等传统媒体,积极打造“中国蓝”平台。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这个良好的媒介进行宣传,使物流市场更贴近人群,间接为物流市场的壮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4、“十二五”规划对发展我国物流市场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充分显示了我国对物流市场的重视。物流市场可以借助政府的援助之手,既受到政府的视察,汲取高级部门提出的建议,又维持自身的市场化自由发展。

(四)挑战(threats)。

1、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至2009年物流业各项指标增长都减缓。

2007年社会物流总额增幅为26.5%,但2009年该增幅下滑到7.4%,且2008、2009两年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均为18.1%,[14]这表两年内物流运行效率没有明显改善。可见,金融危机对物流市场带来很大的挑战。

2、中国入世后,国外物流市场登陆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给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我国物流业须积极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物流经营素质,是本土物流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中国的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物价不断上涨,这必然会使物流成本增加,随之物流价格也会增加,根据消费需求曲线,物流价格的增加会导致物流需求的减少。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特点及swot分析,认为中国物流市场应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充分利用机遇,从容面对自身的劣势及挑战,具体可以提出以下策略:

我国本土物流企业可利用熟悉地理环境和交通运输等优势,充分发挥成本优势,优化经营管理方式,并借鉴国外物流的经验,扬长避短,逐步提高自己的地位。物流市场应不断细化,在细化的过程中重视各环节的运行,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贴近民心,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物流业在具有时间、价格优势的前提下,努力提高服务的细致度,改善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及风险。物流企业之间可以充分合作,学习先进的经营方式,切实提高自身的技术,并不断创新,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使自己更具有竞争优势。从宏观上说,物流市场应积极响应“十二五”规划的号召,不断完善物流市场法制建设,并根据已经制定的相关政策,建立合理的物流市场秩序,直接或间接地争取政府有关产业的援助,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金融冲击后我国物流市场再次得到改善,促进我国物流市场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参考文献】

1、刘开明。构建我国物流统计体系初探[j].物流技术,2003,(2):35-38.

2、王伟娅。中外物流产业之比较——问题与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4):39-42.

3、龚晓丹。全面开放后的中国物流市场结构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9,(1):90-96.

4、佚名。国际物流市场带给我们的启示[j].大陆桥视野,2010,(8):41-42.

5、刘秉镰。全面开放下的中国物流市场结构与特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4):37-40.

6、蒋笑梅。李贵春。金融危机后中国物流市场发展特征分析[j].港口经济,2010,(6):33-36.

7、傅岚。国际物流市场竞争趋势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经济导刊,2010,(3):70-71.

8、小水。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方式发展趋势[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4,(26):12.

9、张涵。中国物流市场竞争因素分析[j].物流技术,2005,(6):3-5.

10、旷健玲。陈建华。中国高铁营销环境swot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0,(22):37-40.

注释:

市场竞争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成品油 销售 市场竞争 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石油市场的对外开放和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我国的成品油销售市场形成了一个油源多元化、竞争主体多样化、品牌服务及价格差异化的局面,各营销企业在经营规模、经营品种、油品价格和油品质量等方面相差无几。在此背景下,成品油销售企业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表现趋弱,如何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实施具有实效的营销策略,开展LNG、CNG、油电混合动力等相关替代能源业务和非油品业务,打造理念先进、能力过硬的核心团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一、新形势下成品油销售市场的营销现状

1.营销观念淡薄

受传统销售观念的影响,许多成品油销售干部员工认识不到营销对油品销售的促销作用。销售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而营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技巧,二者相比,销售的重心在结果,而营销的重心在于过程。由于对营销实质的误解,成品油销售行业看重成品油销售而轻非油品销售、重销量而轻利润的倾向表现明显。

2.营销学习薄弱

现实中,许多加油站的业务员,很少参加过市场营销的学习和培训,开展学习与培训的加油站,大多也是流于形式。一些公司即使组织了经理、主任级营销技能培训,但在培训内容、方式等方面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与培训对象的实际需要难以真正衔接,培训机制也难以满足各类人员营销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的需要。

3.重价格竞争,轻营销策略

价格战是多数成品油销售企业的“杀手锏”,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由此出现的“恶性”竞争导致各销售企业的“俱伤”。人们对多产品、多渠道、多种促销方式等营销因素的作用认知不够,运用不力,不少业务人员不懂何为促销,如何促销,其工作停留和维系在收钱、输油、开票,无错就是好的状态。

4.油品经营单一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在油品行业,非油品业务发展迅速,LNG、CNG、油电混合动力等相关替代能源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受传统观念和经营模式的影响,许多成品油销售企业仍以油品销售业务为主,在经营品种上单一化,在营销手段上不善运用或运用不力。

二、新形势下成品油销售的市场竞争策略

新形势下,面对新的竞争,成品油销售企业必须重视审视市场,重视观察对手,不断制定、改进和更新经营策略,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1.加强营销意识和营销能力的培养

一是要加强营销技能技巧的培养,培养干部员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运用营销方法开展业务的能力。成品油销售企业上下要重视和加强干部员工营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做好针对性培训。对加油站、点一线业务员,重点进行推销技能、促销技巧的培训;对于客户主任、加油站站长,加强营销策略制定和应用能力提高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渠道上,可采取与当地职业院校协作,在职业院校设立培训班,或者聘请院校专业教师到公司、加油站开展营销培训,招聘营销专业大中专学生等方式,多方增强员工营销素养和能力。

2.开展服务营销,实现服务“升级”

成品油销售企业对所属加油站要实行统一规划,采取多种措施,创新经营模式,更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既重视硬件建设,又加强软件更新;既重视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又做好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要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重视服务文化建设,创造消费者需要的新内容、新模式,结合营销企业实际,把营销战略思考和管理决策的重心放在服务商,实现加油站、点服务的全面“升级”。

3.强化管理,提高企业核心效应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特殊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知识和能力”,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对有效组织、协调、利用企业人力和技术资源,提高企业营销活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成品油销售企业核心能力,一是要提高管理者素质,二是要确立先进的企业理念,三是制定人才潜能发挥的激励机制,吸引留住人才,形成相对稳定的职工队伍。

4.变传统加油站为具有现代特色的综合服务站

成品油销售企业要改变过去的成品油单一盈利模式,开展多种经营方式和多元化盈利营销策略。一是在新能源供应方面拓展市场,开发新能源的供应站或在原有的加油站基础上提供新能源的配套服务;二是对加油站进行分类和功能定位,开辟富有地域特色的个性化服务项目;三是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实行价格和服务的差异化服务方式;四是将非油品业务,比如洗车、车辆保养、食宿服务、日用品营销、票务等列为行业增收重心,不断开辟油品企业新的非油品业务和新利润的增长渠道。

结语

当前,国际石油市场存在诸多变数,随着国内油品市场的完全放开,一些国外公司进驻我国开展全面油品经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剧烈,各成品油销售企业在严峻的考验和挑战面前,必须在科技创新、市场开拓和持续盈利等方面不断提高能力,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沉着冷静,善抓机遇,争取新胜利。

参考文献:

[1]李建中.市场营销学教程[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2

[2]杨俊峰.石油营销的基本思路[J].石油大学学报,2000.10

市场竞争策略范文第5篇

Brander和Lewis设计了一个卡诺特(产量)双寡头竞争模型,证明在设定股东财富最大化为企业目标的前提下,面对市场机会,由于股权所有者具有有限责任,高负债将使得企业增加产品产量,企业债务的发行、负债比例的上升使得企业在产品市场竞争中采取更加具有攻击性的策略。Maksimovic采用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了寡头垄断市场上企业的融资决策对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影响,认为负债特使企业间合谋的能力下降,经理人更愿意采取偏离合作均衡的竞争策略,结果是导致竞争的加剧。

按照“深袋”理论的观点,财务杠杆低是一种竞争优势,高财务杠杆企业的破产风险大,低负债率、高利润率、准备金充足的企业往往通过增加产量或降低价格,逼迫对手退出竞争。Showalter则考虑了伯川德(价格)竞争的情形,证明负债对其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影响取决于产品市场上不确定因素的性质。在需求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杵利用债务发挥正向的战略效应,而在成本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规避负债,因为债务的增加将导致其效益下滑。Chevalier和Scharfstein在Brander和Lewis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假定企业在第二阶段进行的是战略互补型的竞争,企业的价格决定综合考虑了当前利益和占领市场份额的目标。通过发行债务,企业变得更加短视,从而在市场份额方面的投入不足。因此,负债导致产品的高价格和产量的降低。

Bolton和Scharfstein第一次在研究中引入了成本的内容,认为企业的负债通过影响企业的成本而影响企业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融资契约中的问题可以引起产品市场竞争对手合理的掠夺性竞争行为。使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项目(NCET-04―0883)

成本最小化的融资契约,将使竞争对手采取进攻性竞争策略的激励最大化,从而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

在实证方面,Rotemberg和Woodford用数据表明,经济衰退时期,在存在共谋的寡头垄断情况下,有着偿债约束的高负债小型企业更愿意通过降价的方式增加其短期收益。Zingales在研究美国货车运输业解除管制后企业的竞争和生存状况时,发现负债水平高的企业采取了低价格的攻击性竞争策略。但其它学者,如Chevalier,Grullon等,Campello的结论则与此相反。

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我们发现,要准确地把握企业债务水平对其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影响方向(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必须要在具体分析产品竞争性质(是产量竞争还是价格竞争)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行业资本结构特征以及由于负债所引起的企业成本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效应”。以往虽然有的研究涉及到了问题,但都假定企业的股东是同质的,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这在我国目前经济转轨过程中显然是不现实的。

1.研究设计

(1)行业及样本选择

Maksimovic和Zechner认为,拥有15个以上企业的行业才可以看成是具有竞争性质的行业。据此,为避免以往实证样本单一或过多而可能导致结论偏差甚至错误,本文依据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和证券之星网站(www.stockstar.com)中有关行业板块的划分,选择了商贸、电力、计算机、电子信息、钢铁、纺织原料、家电和房地产开发与销售共八个行业1999年后在深、沪两地A股上市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我们剔除了数据不完整和虚假报表被披露的公司(如郑百文、东方电子等),最后,得到了样本企业186家,选择了1999―2003年共5年的数据,总计930个样本用于分析。

(2)产品市场竞争策略

依据考察重点,本文选择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即主营业务收入与行业总收入之比,作为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表征指标。该指标一方面可以代表竞争策略的实施结果,另一方面可以代表策略实施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位势和竞争能力。

(3)资本结构及其与不同类型股东的相互作用

同多数研究一致,我们以总资产负债率,即总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来表示企业的资本结构。另外,分别以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和管理人员持股比例与资产负债率的乘积,代表不同类型股东与企业资本结构的相互作用。

(4)控制变量

一个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此,我们选择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代表企业规模,选择GDP增长率和实际贷款利率代表宏观经济态势和环境的动态性,作为本研究的控制变量。

(5)模型设定

本文数据取自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和数码证券网(www.0578.Com),对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均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

为体现企业资本结构的选择及其与不同类型股东的相互作用与企业后续产品市场竞争策略之间的因果关系,解决变量的内生性问题,同时尽可能地消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除了GDP增长率之外,其他解释变量我们使用了t―1年的数据对被解释变量的t年的数据进行回归。模型设定如下:

PMt,=α+β1DRt-1+β2DRt-1xSHt-1,+β3GDPt+β4LRt-1+β5LnAt-1+μ

其中,PM表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DR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DRxSH代表三个不同类型股东与资本结构相互作用的指标(其中SH分别为:国有股权比例GY,法人股权比例FR,管理人员股权比例GL),GDP、LR、LnA分别代表GDP增长率、实际贷款利率和企业规模三个控制变量,α为截距项,μ为误差项。

2.实证结果

从表1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其产品市场占有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竞争市场的不成熟、资本市场不完善,市场结构以分散竞争型为主,绝大多数企业技术类同、缺乏创新,行业进入壁垒低,作为行业中规模较大企业的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低,企业在产品市场上更多地进行的是产量的竞争,债务的有限责任效应发挥了主要的作用,企业负债呈现出了正向的策略效应。根据国外的实证研究推测,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产业集中度的上升,更多的

行业出现价格竞争以后,企业的负债水平对其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的影响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在代表企业资本结构与股权结构共同作用的三个指标的回归结果中,国有股股权比例同企业负债比率的乘积与产品市场占有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法人股股权比例同企业负债比率的乘积与产品市场占有串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国有股东在企业负债的情况下,在产品市场竞争中将表现得保守、被动,而法人股股东在企业负债的情况下将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竞争策略。回归结果中管理人员股权比例与资产负债率乘积的系数虽然是正的,但与企业市场占有串之间相关关系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持股比例普遍偏低,在这种情况下,经营管理者的主要收益来源于对企业的控制权收益,而企业负债对其股权收益的影响很少,因此二者之间也就难以共同作用去影响产品市场竞争策略。

三个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企业规模的系数为正,且对企业市场占有率的解释力最强,说明企业规模越大,市场占有率越高,这很容易理解。实际贷款利串的系数为正,表明贷款利率的升高,提高了新竞争者进入行业的成本,限制了生产能力,从而在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已有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增加。GDP增长率为负,表明GDP增长率越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越低,这与我们一般认为的GDP增长率越高,宏观经济形势越好,需求越旺盛,企业越应当创造好的业绩的观点相背离。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差异,GDP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民营和合资企业的贡献,而以国有控股为主的上市公司的贡献不大甚至为负,与我们所说上市公司的“一年好、二年平、三年亏损、四年变成ST”的现象相吻合,对此还需做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