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容人多的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人流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
2、人流如潮:,意思:形容人很多的意思,就似人如同潮水一样。
3、人流如鲫:形容人多人多得好像水里的鲫鱼相互身贴身的过。
描写人流的词语: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川流不息、人来人往、人山人海、摩肩擦踵、水泄不通、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密密麻麻、人头攒动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青年流行语;符号表征;社会方言特征;社会心理
[作者简介]陈秀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部讲师,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2―0138―04
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而青年流行语则是指由青年创造,或者源于其他人创造,但在青年中广泛流行的词语。青年人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对生活和社会的感受较独特,自我意识强化,对自己所感知的社会现象及社会行为乐于作出自己的评判,这种评判体现着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方式。因此,青年人对城市变化的敏锐感受,往往通过“流行语”这种独特的语言方式来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表明生活态度。流行语也就从潜在或间接的角度透视出青年对社会文化的反映。因此,流行语便成为青年社会文化心态的符号表征。作为一种流变着的符号表征,流行语最能迅捷反映时代和社会心理的变迁。
这些流行语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人生意义、生活方式、爱情、友情、就业、消费、时尚等,其时代性强、传播面广,反映着当代社会变化中青年人心态的变化。我们可以从近年柳州青年流行语中看到社会迅猛发展和观念变化对青年人的影响。
一、柳州近年出现的青年流行语
(一)与经济生活相关的流行语
柳州是广西主要的工业基地,是沟通中南和西南各省的交通枢纽,素有“桂中商埠”之称。近年来,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出现了一批与商品经济密切相关的流行语汇,以往标准语中的货币单位在柳州话中有了新的称谓:
一元钱-一个饼 十元-一两 一百元-一斤
一千元-一个鸟(一撇水) 一万元-一方水
“钱”即为“饼”,“数钱”就成了“数饼”。如有人问:“有饼咩?搞点来!”回答说:“只有一个鸟。”意思是问:“有钱吗?弄点来!”被问者答:“只有一千元。”而问“你在哪儿赚钱?”则说“你在哪搓饼?”“没有钱”说成“麻角”,用“我麻得路都不见了”形容身无分文。
(二)外来语影响出现的流行语
由于地域间的交流,加上各类媒体的传播,使语言相互影响,很多原属于其他方言区的词汇和表达形式越来越频繁地被更广阔地域的人们所使用。如柳州话吸收了粤语的“水货”、“流宗”表示“假货”之意。好的东西也用了粤语的“坚货”。
漂亮的女孩―坚拐
英俊的男孩―靓崽
找女朋友―敲拐
找男朋友―撩蛇崽
其中“坚”、“靓”为柳州话对粤方言词的引用,“拐”在柳州话中是“青蛙”之意,而蛇是以青蛙为佳肴的。男女接吻称为“利钱滑”。“利钱”一词的意思是“舌头”。由于“舌”和“折本”的“折”同音,为了避讳而改用“利钱”这一吉利的说法。这一词汇是柳州话对客家方言的兼容。男女分手叫做“劈断”。这些词汇的兴起,也从侧面反映了青年们对男女朋友关系的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此外,柳州话用“挨敲”、“挨耍”说明上当受骗。用粤语中的流行词“人头猪脑”形容人笨,空有人的外表,里面却是猪的脑子。这是一种打趣的说法,语气比“笨蛋”、“蠢猪”要轻。一个人很能干,说成“他很去得!”人很机灵叫“鬼马”。一个人经验丰富、见多识广则被称为“老鸟”。
“哇赛”,原为闽南话,本意是骂人的粗话,在柳州话中用来表示惊叹语气;“爽”,这个近年来在柳州青年口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其实在闽南话中其本意极为不雅,是专指而言,但在柳州话中也被泛化了,成了表示舒服痛快的一个词。“酷”,习惯上认为是cool的译音,年轻人常把它挂在嘴边,指人风度出众或穿着打扮人时,甚至是指那些外表上与众不同的、与传统的审美情趣不大吻合的东西。
(三)观念变化出现的流行语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观念的开放,使得泥沙俱下,鱼目混珠。人们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一些青少年心理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出现了价值取向的倾斜、观念的混乱,这些也体现在柳州青少年流行语中。它从特定的角度表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在柳州话中,称“妓”这种丑恶行为是“劈锅头”。“锅头”是江湖隐语,即“”之意。青年们换用这种较隐晦的说法,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对此现象所持的一种调侃戏谑态度,也可见其生活态度的不严肃。社会上有关打架斗殴,也有不少流行的语汇。如:
打别人―敲 被人打―挨铲
用刀砍人―刷 骂人傻―算雾了
两人打架―单挑 恐吓别人―吓扁
对于别人的话语不以为然,柳州青年常常用“讲点别的”来婉转反驳他人。由于这句流行语幽默婉转,含义丰富,许多中年人也纷纷认同,在社会上广为流行。
(四)与网络文化相关的流行语
网络这一高科技产品的迅速发展,带给了青年一个新奇的世界。而青年在这个新奇的世界中,又创造着更新奇的事物――网络文化。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引发了一些青年对它的追逐和迷恋。他们在其中创造、表达、娱乐、宣泄。
柳州近年大量的青年流行语与网络文化相关。在网上为了快速交流,缩略词语、缩写字母,或用数字、符号替代,甚至用图形表达意思,在不断的使用中,增加了幽默、诙谐等特点,成为不少青少年挂在嘴边的常用语。如:
QQ―网上聊天号 偶―我
电子邮件―伊妹儿 年轻女性―美眉
东东―东西
再见了(拜拜了)―886
酱紫―这样子 DD―弟弟
PMP―拍马屁
菌(“俊”)男―青蛙
长相不好看的女生―恐龙
“菜鸟”,网络语指“新手”。在柳州青年人中已泛化,刚接触新事物所表现出的不熟练、陌生感,都会被戏称为“菜”。如“你信他?他好鬼菜的”。意为“你别信他,他什么都不懂,是个新手”。这些语言在青年中间十分流行,他们纷纷以“Q言Q语”为时髦。
二、柳州青年流行语特征
“城市是语言变化最敏感,最活跃的地区。”因此,我们对城市青年流行语的分析,可以从中探究其所具有的社会方言特征。
(一)阶层特征
上述流行语中的网络用语,多在学校、政府,接触电脑较多的知识青年人之中通行。因为这一类人经常上网,对网络用语耳熟能详,往往信手拈来,对话双方心有灵犀;另一些社会用语,多通行在商贸、厂矿、街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青年中。这些流行语汇在这一阶层较为盛行,其原因在于许多流行语汇原本就是社会中下层用语,如“锅头”、“数饼”
一类的词。这一阶层的人对这些语汇很快能适应并接受,他们互相之间使用这些语汇显示其同属一个阶层,有亲密感。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部分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他们往往认为使用这些流行语较为粗俗,有失身份。一般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这些流行语越少。所以我们可以从街头青年、个体商贩、司机、工人处听到他们说:“一个鸟”、“一方水”,而很少从教师、政府工作人员口中听到诸如“劈断”、“敲拐”一类的语汇。
(二)情景特征
特定的言语环境往往制约着流行语的使用。场景不同,谈话对象不同,谈话目的不同,对流行语的使用也不同。大部分的流行语都只能在特定的环境或场合中使用,事实上,只有在特定的情景中才能显示它的活力、趣味和表现力。一般的年轻人多在要好的朋友面前使用流行语,显得亲密、随便,对于不熟悉的人则较少使用。而有些身份地位较高者为显示其年轻、大众化,与年青人聊天时也会使用流行语。这往往是在朋友聚会时用得较多,显得随和、亲切。在一些正式场合,如上课、开会则一般不用上述语汇。当然,下级和上级领导谈话、小辈对长辈说话也不太使用这些流行语汇。
(三)年龄特征
使用这些流行语的多为青年,年龄越大用得越少。青年最急于寻求独立性,显示其个性,不喜欢陈词滥调,特别青睐新词。加之柳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柳州话同时受粤方言、北京话等外来词的影响。粤语词“乌龙”(乱来)、“阿杂”(嚣张、令人讨厌)、“好彩”(幸运),都进入柳州流行语汇。而北京话的流行语“傍人”、“撮”(吃)等也为柳州人所接受。年轻人迅速将这些词吸收、兼容,老年人的保守心理使他们对新词不由自主地排斥。
(四)性别特征
“语言的男女差异是社会文化给男性和女性角色规定的不同象征。这种象征带有个人无法逃避的很大的强制性。”在柳州,上述大部分的流行语的使用者以男性居多,女性相对使用较少。由于女性自身的保守意识,加之社会规范的制约,女性语言往往倾向于文雅和稳重,较少使用语言的粗俗形式。许多流行语所显示的粗鲁、前卫的气质不适合女性,却正合男性之意。由于许多流行语汇直接来源于社会中下层,使用者也多为这一阶层的人,男性追求“潜在声望”的心理也使得他们乐意使用流行语。女性则不以为然,由于“女子比男子更偏向于标准的、带权威性质的发音”,她们对于标准语比男人更加敏感。所以,一个男性说:“有饼咩?搞点来!”“我搞掂你!”人们可能不以为然,而同样的话出自女性之口则会令人奇怪。
三、社会心理原因探析
“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语汇,常常最敏感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人们通过了解流行语来把握社会的发展趋向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和当前心态。从青年流行语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青年的语言心理变化。其表现为:
(一)时髦心理
社会普遍存在求新好奇的社会心理,特别是青少年时期,这种心理表现得更为突出。青少年具有好奇心,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对周围事物的发生发展非常敏感,往往具有与其他年龄段的人不同的感受,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追求时髦。通过标新立异,用一种与众不同的语言来追求强烈的表现力,这也是青年人使用流行语的主要心理动机。在他们看来,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表达思想、指称事物的纯语言符号,它还是一种抒发个性和赶时髦的手段,是一种群体认同的标志。因此,他们喜欢放弃原有的说法,借用或造出一些在这一阶层广为流行的新潮、前卫词语,追求超乎寻常语法甚至不合逻辑的新的表达方式,显示他们与父辈的不同,体现其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是他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全新表达。如:货币的变异称谓、粤方言词汇“搞掂”、缩略语“废”、网语“美眉”和“东东”等的流行。
(二)简明心理
“由于汉语语素多为单音而词语多为双音的现象在人们的语用上形成一种强大的习惯心理,加之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要求人们运用尽可能少的词句来传达和表示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求简的心理。”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信息交换日益频繁,人们从简从易的心理使得语言运用上更加简洁、经济,这种风格又最易为青少年所接受。而且青年人思维敏捷,话语频率较快,有着快速传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欲望,希望与他人交流、沟通更为迅速,因此,在柳州青年流行语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缩略语。所谓的缩略语,“是指语流中的一些高频率使用的多音词、短语等固定形式在意义不变的前提下,说话人为了省便,用其中的部分形式代表原来的全形式,把它作为一个话语的基本单位使用”。如柳州流行语中“大吃大喝”用一个“烹”字简化,“完蛋了”从以前的“米花机了”(取爆米花结束时一声轰响,表示完了之意)简化为“米了”。在双方争吵时,一方说“答你都困”(懒得搭理你)就能从争吵中脱出身来,有时甚至用一个字“困”就代替了。骂人废物(没有用)就说一个“废”字。
(三)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