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申论写作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申论写作 技巧 能力 方法
引言
申论是一门综合了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测验,做好申论的写作练习,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涉及的主要学科: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政府经济学、法学。另一方面,要关注社会问题,培养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看新闻,关注时事有三个意义:一是熟悉社会问题,二是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三是借鉴别人的观点和语言。围绕问题看热点,分析产生背景、形成原因;归纳问题表现、结果;已经采取的措施。《半月谈》、《新闻周刊》、《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是好的参考资料,人民网、新华网的专题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也是好的参考资料。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习惯:遵循写作规范。
一、申论概述
申论是借鉴我国古代的策论考试形式和西方国家公务员的阅读理解测试、文件起草形成的考试测评方式。它是一种典型的能力测试,申论截取了行政决策过程设计,在具体写作技巧上可以分为:发现问题与问题诊断、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优选、决策追踪与政策修正等方面。
二、客观性命题及其要求与意图
(一)命题要求
阅读理解的任务:完成对材料两个层次的理解:抽象层次和具象层次。首先,具象理解:问题的具体内容、具体表现是什么,即发现问题。其次,具体层次理解的基本手段是找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勾画、批注。最后,具体理解方法原则:①首尾句原则;②关联词原则,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关联词出现的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出现的地方;③观点性原则,阅读申论材料时要着力把握其基本观点,因为观点就是主旨。因此,与表达观点密切相关的词,如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出、看出、告诉、据报道、据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就是关键词;④结论性原则:找出文章结论性的语言。
(二)命题意图
申论截取了行政决策过程设计,在具体写作技巧上可以分为:发现问题与问题诊断、政策目标确定、政策方案设计、方案评估优选、决策追踪与政策修正等方面是一种典型的能力测试,通过对现实行政决策过程的模拟,通过阅读材料和作答考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及写作能力。
三、应考者的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
(一)思考性的评判阅读
1.申论的思维逻辑是问题思维。(1)能够发现问题(对问题和问题的具体表现)能够认识;(2)能够分析问题(产生原因、造成结果);(3)能够总结问题的本质、现象背后的规律、事理;(3)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4)有运用语言分析问题、阐述问题的能力,有能够说服他人,推行政策的能力。
2.申论的思维心态是积极心态。积极心态是不回避问题、不否认矛盾,同时又着眼于解决问题,消除矛盾,积极心态不同于回避心态和悲观发泄心态。
3.申论的思维特征。(1)归纳总结性思维,归纳总结性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零散到条理的逻辑过程;(2)实践性思维,实践性思维就是要有具体性、针对性、可行性;(3)辩证式思维。此外,申论中辩证法有三个理论很重要:一是“两分法”;二是“对立统一”;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理性化的文字表述
理性化的文字表述基于对材料的良好理解和分析。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具体的写作表达过程如下:(1)理解问题(归纳概括材料):包括具象理解和抽象理解;(2)分析问题:原因及后果;(3)解决问题:提出政策方案;(4)阐述问题:表述思想观点。
申论的结论是经过论证之后,对论点正确性得出的结论。结论一般放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多数文章的结论用一、二个自然段,结论部分一般包括两层:一层是归结全篇,强调和深化主题(论点);一层是抒发感慨或发出号召等。结论部分的内容,不在多,而在精,关键是情深意切,言简意赅,给人留下回味和联想,这也是申论写作技巧的关键部位。
结语
申论可理解为申而论之,顾名思义,申为引申、申说之意,论为议论、论证。其意是根据所给的事实、材料去归纳问题、阐明个人见解并对之予以论证。其最终指向是提供事务管理方面的参考意见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测试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此要求也决定了申论写作的特殊性。总之,申论写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考生只有充分了解申论写作的特点,掌握其基本原则及写作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勤思多练,方可熟能生巧。
参考文献:
[1]王建中.公选申论讲座之一申论写作如何深度处理给定材料[J].领导科学,2011(04).
[2]戴斌.怎样写好申论大作文[J].决策,2011(01).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困惑
1.学生的思想认识不足。2006年,贵州财经学院进行了一次非中文专业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测试,参加应用文知识测试和写作的近3000人,合格率只有4.6%;参加申论考试的近2000人,合格率只有28%。应用文写作对当代高职学生来说,既是一门文化基础课,也是一门素质技能课。它对学生表达、沟通和交际等能力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性强,教学任务明确,专业化的语言交流、文字交流能力对于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桥梁作用。然而,在高职高专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存在误区。他们认为,专业课才是学习的重点,能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再加上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和写作中,已经形成固有的思维惯式。对应用文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没有严格的认识和区分,甚至对应用文写作的特点、作用、意义等都没有明确的认识。加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特点使得教学远远没有讲解文学作品那么生动有趣,这就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
2.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应用文写作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门学科,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写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和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常用的高职应用文,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为学生未来职业活动打下良好基础。然而,学生在学习中,由于学习和生活经历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练笔时,感觉距离实际生活很遥远,没有题材,无话可说。写出来的东西很空洞,毫无质量可言。学生在练笔过程中,由于和实践脱节,加上没有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导致对自己写出的东西缺乏信心。
二、如何应对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1.教育开导,培养自信。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信。教学中,充分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本学科的重要性。作为―个当代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衡量―个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准。同时,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尝试,对他们的作品多加肯定,并指出不足。这样,学生在平时习作中就会建立自信,为以后的教学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认识。教学中,应明确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各专业各类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类高职应用文写作的基本格式与写作要求,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能熟练地写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和从事的职业密切相关的常用的高职应用文,以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各专业的职业流程和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策划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加工素材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开发、建设和应用文写作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高职应用文的写作和从事的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dynamic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alent training by balancing the input of resources and policies 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e pilot class in Master of Accounting at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s been developing under this framework.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over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pilot class and explains the related approaches, program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关键词: 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科教融合;协同创新
Key words: accounting;pilot class in Master of Accounting;integration between teaching and research;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56-03
0 引言
科教融合,强调的是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二者在资源与政策上的协调与平衡,以和谐共进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效果和效率。尤其在学术型硕士学术研究生教育阶段,科教融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更为明显,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对于科研训练的需求比较急迫,另一方面,教师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契合度。正是基于这样的框架与思路,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以下简称“学术实验班”)在不断摸索中实践着科教融合导向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学术实验班建设的概况
1.1 学术实验班建设的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和毕业人数逐年增加,这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的高级财经人才,极大地提升了我国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会计学科的研究水平。但是,在会计学专业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建设大步迈进的同时,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却未落到实处。这种情况突出表现为针对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内容理论深度不够,学术研究方法课程不完整,学术训练不充分,学术兴趣不浓厚,学术活动配套支持力度不足,学术发展空间狭窄,学术就业路径不畅通。
上述在培养会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导致那些具有学术理想和志向的学术型研究生自身学术水平提高缓慢,学术成果产出的质量和数量较低,学术能力不全面,进而影响了学术人才梯队的培养和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以及配套的就业支持,那些原本具有科研潜力的学术型研究生,往往做出现实的选择,即与其在学术培养薄弱的环境中缓慢成才,不如转而做应用型会计人,这种选择最终导致了在学术培养方面本就有限的资源投入没有带来预期收益和产出,以及学术研究的潜在人才大量流失。为此,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在科教融合的框架下,设计出一套课程设置合理、培养模式科学、配套资源充分和就业保障扎实的系统性培养机制,以便实现其定位的向博士研究生过渡性的教育目标。
1.2 学术实验班建设的现状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于2009年起组建,现已开设2009级、2010级和2011级三届硕士学术实验班,共91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一种改革与创新,在过去的三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收效。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班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①能够恪守学术道德;②能够独立撰写中英文学术论文;③能够熟练操作学术研究过程中需要的统计和计量软件;④能撰写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的学位论文;⑤能够自行安排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并进行大会发言。三年来,共向各大高等院校输送博士6名,其中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学生3名,学术型研究生班学生独立或者合作发表一级论文12篇。目前,已针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制定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实施办法》、《学生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资助办法》、《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和调研管理办法》、《与国内部分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的协议》以及《推荐学生攻读海外博士学位的合作协议》等制度规范,开展了学术沙龙等学术研究支持活动。
实践经验证明,进入博士阶段之后,无论在研究可延展性上还是学术成果上,经过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学生均优于其他人。总而言之会计学硕士实验班经过三年的摸索,已经初步达到“博士预科班”的期望效果。
2 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科教融合的方式
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科教融合的思路就是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相长,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体现出科研的规划与内容,使得“教”成为自身科研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科研”的乐趣与精神,对科研从感性的认识过渡到理性的追求。
2.1 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增加学术方法训练和经典文献阅读的比重,通过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构思等多种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中的学术分享、交流和共进,加速学生从学习研究到学术研究的思维转换。
2.2 深化硕博连读的培养机制 硕博连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尽早开始相关的学术准备工作,同时还可以保证教师在授课中按照博士预科的培养方式来实施安排具有学术导向的理论研究课程。这就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充分的科教融合的机会,客观上为学生构建了更为丰富和广阔的科研平台。
2.3 广泛开展国际合作项目 国际间学术交流作为学术实践的重要环节,实际上是高端层次的科教融合。这是因为,在国际型的学术交流活动中,学生更易于发现相关学术研究领域中的创新机会,更能够找到自身学术研究中的瓶颈问题。带着这些创新机会与瓶颈问题再来学习与研究,既对教师授课内容提出了具体科研需求,又创造了更多的师生科研合作机会。
2.4 鼓励团体合作 科教融合不是单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创新授课的模式与内容,更需要师生间的互动。鼓励团体合作,意味着更多的引导学生以研究兴趣和研究专长为基础,自愿组合形成研究小组,并为这些研究小组寻找适合的指导教师。通过团体合作中的科教融合,教师能够更为有效地在“教”中开展研究和指导研究;学生能够更为直接的就“学”中的科研究思路与方法,针对实际问题来求教和争鸣。
2.5 协同创新的学术平台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①。从本质上说,协同创新为科教融合所提倡的“教”“研”相长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机制与平台。因此,我们依托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中日韩研究所和中德管理控制研究中心,为实验班的师生在国内外提供调研机会。以师生的共同学习和实践来推动科教融合,并最终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从而实现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目标。
2.6 丰富学术沙龙的内容和形式 科教融合需要具体的契机与内容,学术沙龙就是一种。学术沙龙作为一种直接有效的学术交流方式,在课堂以外,让教师和学生就科研相关问题展开有益的学术沟通。学术沙龙的形式,包括学术报告、论文评点、项目申报论证和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沙龙的内容也有所延伸,除了传统的研究议题探讨,还包括学术研究感受的分析,学术研究困难的解决方法,以及学术研究的心理辅导。通过这种非正式的交流,教师对学生在科研过程中的需求更为清晰,学生也能够从教师的个体实践中学习到学术经验。
3 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科教融合的方案
根据前述科教融合的基本思路,我们按照时间顺序,设定了具体的方案。
3.1 第一学年 选拔方式:通过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初试(初试成绩数学不低于135分,英语不低于70分)和我校复试后获得录取的学生,都可以自愿报名参加实验班选拔考试。实验班选拔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科研的兴趣,是否有志从事科研工作,以及在数学、英语、申论等相关学科的综合能力。
培养模式:目前,实验班在安排教学计划时,侧重科研基础理论的学习,同时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科研实践活动。在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强调中英文文献查找、阅读、整理和宣讲的训练。
教学计划:与普通硕士研究生相比,实验班课时总量相对少,这样可以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文献阅读和科研实践。在课程设置上,经济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授课内容都属于高级部分,适用于理论分析和科研实践。在英语方面,开设“专业外语与文献阅读”课程,以取代普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英语”课程,有效引导和辅助学生对外文资料的阅读和英文论文的撰写。“资本市场会计研究”、“资本市场财务研究”和“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等单独为实验班学生开始的专业课程,深入到当代财务与会计研究的核心领域,解析精髓。
师资力量:会计学硕士学术实验班任课教师主要构成: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博士生导师;科研成果突出,在国家特级刊物发表文章、主持国家级重大课题、具有学术特长的教授;具有海外留学背景、主讲精品课程、多次参加国际会议、英文表达流畅的一线优秀教师。
3.2 第二学年 学术沙龙:邀请国内著名会计专家与学院科研骨干教师给实验班学生讲授论文写作技巧,组织实验班学生与优秀博士生座谈,分享论文写作心得。通过学术沙龙活动,实验班学生获得了更多启迪,并与身边的科研精英建立起学术联系。
经典文献阅读:定期举办经典文献阅读活动,组成阅读小组,将经典文献按照研究方向、研究方法等进行分类阅读,并总结归纳并于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经典文献研究方法、研究思路。
参与项目:财政部年报分析数据采集、中国会计学会内刊会计最新动态编辑工作、内部控制指数采集、学院老师定期公布手中课题,供实验班学生选择自愿参加。
科研激励措施:在实验班学生选择导师时学院向博士生导师优先推荐实验班的学生,为实验班的学生创造更多科研实践的机会。为保证实验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科研的学习和实践中,学院为实验班学生外出参会提供资助,按级别给予奖励,参与论文评奖承担参评费,参与课题申报提供全面扶持。
实习基地:在强调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也注重对其进行实务操作的锻炼与培养。目前会计学院已经与“沈阳机床厂”“华润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于实践中升华理论,于理论中感知实践。
3.3 第三学年 就业支持:联合培养与优先推荐:为了将就业压力转变为动力,实验班的学生可以在第四学期申请直读本校博士,或者参加我校与国内著名高校的博士生联合培养计划,或者优先推荐到国内外的科研院所工作。目前实验班已有部分学生通过了我校的直博考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另一部分学生正在备战校内和校外以及国外的博士入学考试。学院还通过与国内部分科研院所的联系,为实验班学生推荐工作。现有的就业支持措施,与其他配套安排一并,围绕着“学习―科研―就业”建立起一种集中、高效、连续的学术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
4 科教融合导向下学术实验班建设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科教融合的思想来建设学术实验班,目前已初见成效。不过,在践行科教融合思想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4.1 科教融合遭遇师资瓶颈 在学术实验班建设中实施科教融合,对授课师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模式需要教授具有较高的科研功底和学术造诣,尤其在研究方法类课程的讲授中,要求授课教师掌握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模式。目前,在学术实验班的课程体系中虽设有学术方法课程,但并未占据课程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是因为这类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需要授课教师对于前沿学术发展具有比较精准的把握。拟解决的途径有二:一是实施海外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招聘具有国际研究水平的海外博士和教授,充实学术型研究生教学队伍;二是对现有师资进行深度培训,促进其科研能力的迅速提升。
4.2 科教融合未能与职业规划完全结合 学术实验班建设中的科教融合还有一个更为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引导学生步入科研轨道。学术型研究生没有继续深造读博,既有自身能力的限制,又有培养机制的问题,总体而言,这种现状反映出科教融合未能与学术型研究生职业规划相结合。拟解决的途径有四:一是对学术型研究生选拔严格把关,确保入选学生具有学术情趣、学术志向和学术潜质;二是强化学术方法和能力的训练,促进其学术水平的提高;三是加大学术奖励力度,引导学生将学术发展与职业规划理性融和;四是设计多种攻读博士学位的途径,加强推荐攻读博士学位的外部合作。
4.3 科教融合未能与协同创新完全结合 学术实验班的科教融合模式,需要切实的实践平台,这就对配套的协同创新机制提出了很高要求。虽然会计学院对于资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和学术会议已经制定了具体的办法,也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想更为充分的利用这些协同创新的平台,还需要更多给予更多的资助和扶持。拟解决的途径有三:一是设立专项基金,以学生取得的科研成果为标准,给予参会和调研补助;二是鼓励导师在学术调研和会议中选派学生参加,由导师承担差旅支出;三是对于重点学术培养对象,经过学院考核后,由学院承担参会和调研支出。
注释:①摘自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马龙海,蓝宝江.科教融合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J].中国高校科技,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