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答谢中书书翻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是欲界之仙都的翻译:这里真是人间仙境啊。
实是:确实是。欲界:指人间。仙都:仙境。实:实在。
出自《答谢中书书》,是浅易文言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全文共68个字,以“美”字统摄全篇。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6—0075—01
当老师多年,越来越佩服学生了。学生潜力无穷,就看老师能不能相信他们,给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讲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时,我让学生查找资料,分组展示桥的魅力。结果大出我所料,学生涉猎之广泛,资料之丰富,幻灯之精美,让我感慨万端。由此我想,新时代的老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更要激发学生的潜力,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也许有的老师会说,那是综合性学习课,学生好查资料,其他课文,学生未必能做好。那我就再举几个例子。
讲《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这样组织学生:第一步,读通课文;第二步,自主翻译;第三步,小组合作解决难点;第四步,各组派代表讲解;第五步,其他学生提问,各组代表作答,老师适时点拨、指正。(操作这几个过程时,老师要先“煽动”学生积极参与,比如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提问时可故意刁难。)
于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课堂生成许多问题和答案:
1.作者为什么要写时间?
答:游记小品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是必然的。
2.为什么要偏偏是十月十二日夜? 是不是苏轼的日记?
答:可以视为日记,那天就是十月十二日吗。
3.为什么解衣欲睡了,又欣然起行?
答:苏轼属文人雅士,有闲情逸致。农民工累了一天,才不看月亮呢,有的话,也会被视为神经病。
4.为什么偏要找张怀民?找别人不行吗?
答:他们都是被贬之人,志同道合,能相互理解。再说,他们都是文人雅士,志趣相投。找你,你行吗?
5.坡被贬到黄州,心情应该抑郁,为什么还“欣然”?
答:他被贬黄州,心情是抑郁的,所以才去夜游,释放一下吗,就像你烦恼了去打游戏一样。
有学生反驳:不全对。从本文描写来看,景色的确很美,作为文人雅士,和志同道合者一齐游赏,应该是高兴的。
有学生补充:高兴是有的,也有抑郁,从最后一句就能看出,你细品一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好像在说“我们都成了闲人了!” 他本是朝中大官,现在成了闲人,自然有不得志的感慨。
6.文中的“闲”怎样理解?
……
再如讲《答谢中书书》时,有学生针对“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提问:为什么鱼在傍晚才跳?这个问题看似有意刁难,但深究之却有意义。为什么猿鸟在早上鸣?傍晚不鸣吗?鱼真的只在傍晚跳吗?经老师提醒,学生一讨论,明白了,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讲《我的第一本书》(自读课文)时,我采用了一种新的模式。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之后上台演讲。讲什么呢?我提的问题是:你从本文中读出了什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关键词,之后围绕这个词进行演讲。结果也是出人意料,举例如下:
学生甲:我读出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学习很关心,还帮儿子把一本破书修补成两本,最后带儿子到另一所较好的学校去读书。
学生乙:我读出了辛酸。那个年代怎么那么穷?学生连本书都买不上。别说学生了,老师“弄不成”也只能弄到国语课本。乔元贞后来连学也上不起了,考第一名的聪明孩子最后只能挎个篮子走街串巷去谋生,可悲。
学生丙:我读出了友情。作者把仅有的一本国语课本分一半给他的好友乔元贞,透出乡间村邻友好的情义。
学生丁:我读出了一种情趣。就是作者和他家的狗,那么默契,都可以演双簧了。
……
【关键词】 读准 读熟 读懂 读美 读宽
【中图分类号】 G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36-01
1 读准
古诗文教学中,首先要读准字音,做到准确无误。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多音字,古诗文中出现多音字,一般要据义定音。如“塞”字,阻塞、堵塞,现动词性,要读sè,“sāi”音是名词性,有塞子、瓶塞之意;动词性是放入之意,“sài”音是名词性,边塞、要塞等险要之地的意思;通假字,通假字属于假借现象,同音替代最多,也有字形接近的:如“被坚执锐”、“属予作文以记之”“略无阙处”,追本溯源,分别通“披”“嘱”“缺”所以读音应为pī、zhǔ、quē;生僻字,就是大多时候不常用的字,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才能少犯错误。
2 读熟
在读准的前提下,进一步就是把诗文读熟,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文气,这需要做到以下四点:句读要准确,一旦停顿有误就不易理解、把握文意了。如“其一犬坐于前”,应当在“其一”后面短暂一停顿,而不能在“犬”后停或连读;注意长短句子,做到缓急相宜,如“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此乐何极!”就要一气呵成才有味道;注重句子的语气,把握轻重音,如陈述语气、感叹语气、反问语气、限止语气都要读准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的“宁”字就要重读;注重节奏的把握,特别是古诗,一般按音节停顿,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总之,读熟就要做到不增不减,不脱不漏,熟练流畅。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中《出师表》一节的朗诵当是典范。
3 读懂
所谓“懂”,就是要明白作者表达的意思,体味作者独特内心感悟,把握作者流露的真挚情感。
第一步是读懂句子的含义,这必须把握住重点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理解,特别要注意①通假字(前面提到通假字的读音):一定要明白本字是什么,否则会产生歧义,如“欲信大义于天下”就需明确“信”字是通假字,通“伸”,“伸张”之意。②古今异议词:有些词义古今有很大差异A:词义扩大,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古诗文里是动词,借、凭借、利用之意,现代汉语又多了形容词“虚伪、不真实”的意思。B词义缩小,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妻子”不单指配偶,还有孩子。C词义交叉,如“临表涕零”中的“涕”字是眼泪之意,D词义转移,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今词义就完全不同了。③词类活用,主要表现在实词之间转换,如“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乐”字就得活用作意动用法,翻译为“以……为乐”。此外,常见的虚词的掌握也是不可或缺的,如“而”的用法就分为顺接、转接、修饰三种用法。还要把握词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
在读懂含义基础之上,就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做到真正读懂,这是更高一个层次。这需要对古诗文再创造的过程,设身处地,创设情境,感同身受,尽力做到与作者共鸣。只有如此才会深入、透彻理解古诗文,才会体会古文人精神世界,感受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如白居易的“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境界够高的了,但比起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所显示的情怀来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4 读美
入选教材的古诗文都是经典名篇,是古代灿烂文化的代表,美是不言而喻的,读之可以陶冶美的情操,提高美的品味。
4.1 感悟古诗文里的自然美
很多古诗文都有着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绘,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欧阳修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抓住春夏秋冬四季特征,如同一副画卷展现开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赏心悦目,美在其中。
4.2 品味作者对生活美的追求,很多佳文都是作者对他所处时代的反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故人庄》表达出作者愉悦和期盼,而世外桃源又怎么不是陶渊明的理想和追求呢?生活美就展现在作品中,作者的喜悦跃然纸上,那么美好,也令读者向往
4.3 欣赏古诗文的艺术美,A体味优美的意境,读《答谢中书书》眼前就是绝好的山水画
读《三峡》连绵高耸的群山、四季多变的江水叫人留恋往返;读《观潮》又受到强烈的震撼。B把握精巧的构思、多变的表达手法,构思巧妙体现古人的严谨创作态度,《五柳先生传》作者就巧妙的假别人口吻来抒写己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醉翁亭记》,篇末才点出主人公。《口技》《观潮》作者又都不约而同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至于抽象的说理诗文作家们习惯运用比喻说理,使说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读者接受,如《鱼我所欲也》、《公输》、《马说》等,这都值得我们鉴赏、学习。C欣赏、学习生动凝练的语言,不论是古诗还是古文,作家们都对语言精琢细磨,所以语言又简洁凝练又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贾岛“推敲”的故事是最好体现,“春风又绿江南岸”、“云横秦岭家何在”中的“绿”“横”都用绝了,给人美的享受外,还不得不佩服古人遣词造句的功力。
总之,古诗文的语言凝练,感情细腻,音韵和谐,手法丰富,章法严谨,意境深邃,反复读来能给人精神享受,灵魂净化。
5 读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