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日本千叶大学著名学者宫畸清教授在介绍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时,谈到日本产业振兴和经济增长有三要诀:一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二是领先一步的工业设计;三是不断完善的经济政策。这三者相辅相咸,其中,工业设计对日本经济的起飞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大陆的设计教育的历史才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可以说,我们的工业设计事业才刚刚起步。随着大陆改革开放政策全面深入的贯彻,我国的工业正面临大幅度发展和腾飞的局面,随之而来的工业设计事业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设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的工作,就显得格外紧迫了。

综观几十年来,国内对工业设计概念的逐步认识和深入,体现了时代的变革和社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21世纪的来临使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深入认识和重新定位工业设计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对于确定工业设计教育体系、确定工业设计的职业化与产业化都将是十分重要的。

国内工业设计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将发挥巨大优势,由它所带动的工业设计教育方面将会形成极大的产业优势。

1.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两个倾向

据统计,我国千年前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只有十几所。目前,已设有工业设计专业和有能力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达百所。但其所开办的工业设计教育专业,大多数都是从与工业设计有关联的专业中派生出来的。工业设计专业多则是从工艺美术专业中派生出来的。而理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多是在建筑或机械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这两类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都多多少少带有原来的“胎记”。这种“胎记”,与其说是表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毋宁说它恰恰显示了在设计教育上的缺陷和不足。因为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设计本身需要考虑众多而复杂的各种因素。用英国工业设计大师卡茵士的话来说:“工业设计是适应人性需要、调和环境、满足人的需求、发挥产品的机能与价值的创造性行为。”所以,在设计教育中,必须融合科技与人文的精髓。工业设计是以人为出发点设计产品而又使产品归于人——使其成为人的用品。

在国内对工业设计的认识只不过十几年,国内的工业设计教育也刚刚起步,供需不平衡,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办工业设计专业。工业设计教学正在起步和发展阶段,但工业设计的师资力量还不是很强,工业设计教育的开拓者一部分来源于学艺术的,一部分来源于学理工的。基于此,学生生源也来源于两方面:一部分来源于文科艺术类,另一部分来源于理工类。这种办学方式各有各的优势,也存在一定问题。

2.对工业设计与艺术关系的认识

目前对工业设计教学中艺术和设计的关系存在这样的观点,对“艺术与设计”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艺术就是设计,设计即艺术,持这种观点的人较多,尤其是在文科类生源和艺术院校的工业设计中,他们感觉自己应该学的是艺术,对教学计划中的一些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不愿意接受,甚至抱怨。对设计缺乏理解,对于艺术和设计的关系不够明确,还停留在“工艺美术”的概念上。从更深层看,这一概念反映了中国当代一批工艺美术界学者们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只有工艺美术,没有设计,所谓设计只不过是“现代工艺美术”。虽然这一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变化,但认为工业设计是艺术的一部分,要将其纳入“设计”范围还不如称其为“艺术设计”为好。越是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观念集中的地方,人们越强调一种艺术,对直截了当的采用“设计”这一概念采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态度。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理工院校的工业设计中,人们却积极地采用“设计”的名称,以追求与传统概念的区别。

如何理解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工业设计教学总的趋势是好的,但教学中有一定的盲目性,其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艺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技术与艺术,科学和美学,在工业设计中哪方面更重要,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艺术——崇尚自我个性的一种行为表达方式,在人类生产和创造活动中,实用与美观相结合,赋予物品物质与精神双重作用,这是人类设计活动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设计与艺术开始分离走向互有区别的两个独立体系。但无论从设计或从艺术发展轨迹来看,设计与艺术始终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并相互作用的。

设计——立足于解决人与物之间的关系问题。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物质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也体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的状况,并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从原始社会到工业革命,设计与艺术之间,从一开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边沿学科的渗透、科学化程度的普及与提高,它们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任何真正的富有创造性的产品设计都必然渗透、交织和表现着美。因此,设计中的审美孕育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设计与艺术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及互相启发的。没有对艺术的深刻认识,纯公式化的设计开发产品是不会成为真正有创造力和感染力的产品设计的。设计创造中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想象力,而艺术创造同样地受到工业设计发展的制约与影响。设计对艺术的创造作用和影响不仅是局部的、个别的、具体化的,而且是宏观的、整体的、广博的。

纵观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设计与艺术经历了最初的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与技术和艺术之间建立的新融合,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艺术对产品本身的影响,同时也不能过分为表现艺术而忽略功能性,艺术与设计必须完美地结合。

如何解决艺术与工业设计这一问题

1.明确办学方向

由于我国工业设计处在初级阶段,有些院校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但师资尚不充足,教学经验有限,其所培养出的工业设计师,就不可能个个都是优秀人才。教育者应对工业设计有正确的理解,正确认识工业设计教学的目的和方向,给被教育者以正确的引导,把握工业设计教学的正确方向。让受教育者认识到工业设计与艺术的联系和本质区别。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无论是从工艺美术专业中派生出来的教师,还是理工科院校中从建筑业或机械专业派生出来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一般来说其知识结构较偏颇而不够全面,或多或少欠缺着一个真正的、成功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多方面的特质、能力和条件。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教师除应该具备普通教师的条件外,还应该具备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探索和追根究源的欲望和能力,发明创造的能力,对产品的美学功能的鉴赏能力,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等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这是对教师总的要求,教师的这些能力非常重要,是把握教学方向不致偏颇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设计教师,则必须有独特的素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设计智能和创造能力。

2.走文理结合的发展道路

在教学中,忽略了艺术等学科在工业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只强调设计创造性思维和技术含量,或者只注重基本美学观的培养,放弃了设计的创新都是错误的。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走相互结合的道路。国内的部分高校已经在尝试走这种道路。在生源上文理兼招,在课程设置和安排上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使两方面的学生在知识结构上互相影响和渗透,从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化。纵观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设计与艺术经历了最初的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与技术和艺术之间建立的新融合,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所以笔者认为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艺术对产品本身的影响,同时也不能过分为表现艺术而忽略功能性,艺术与设计必须完美地结合。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出这样的工业设计师:他既具有艺术家的审美情趣,又具有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又是掌握市场导向、推动企业生产、引导消费的经营者。唯其如此,才堪称为一个优秀的工业设计师。

无论如何,在21世纪的今天,“工业设计”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工业设计教育应当向何处去?工业设计教育在科教兴国的强国战略中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工业设计教育何时达到国际一流的状态和水平?这些都是作为今天的工业设计教育者最应关心的问题。面对走在设计教育前面的社会发展和需要,不能再停滞不前。

参考文献: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实践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较以往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这种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常受到限制使其无法顺利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对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思考,探讨如何更为有效的发挥该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

一 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艺术设计专业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形成并发展起来,现在国内艺术设计专业学校已经达到一百多个。艺术设计专业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会给学生讲解一些基础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素质,以更好的融入社会。就现在教学状况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已初步形成分班、分段的授课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在长期实践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各课程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使各学科之间不能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不同教师模块式的授课形式,使得不同模块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衔接,科学性和条理性也得不到保证。这些年来,虽然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次改革和创新,但仍无法全面提高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质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出现,在一定条件下解决了上述问题。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基础理论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参加社会实践。具体来说,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以艺术类教学特点和过程为依据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工作室导师需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实践经验和良好思想品质融入教学中,并帮助学生确立专业计划和自身发展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知识、运用知识。这种模式使用的初期,便给艺术设计界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也出现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完善。

二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完善方法

2.1 完善艺术设计工作室课程体系

工作室课程体系,在设置过程中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院校仍保留着传统教育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初衷。这就需要在设置工作室课程体系过程中,以人为本,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合理制定工作室教学大纲。具体制定时可以适当的保留一些可塑性强的内容,而对于目标和制定方向而言则必须细化,对于教学内容、授课时间等,需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时的进行调整。因为工作室制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常会受内容、时间和环境的影响,而使教学无法顺利完成,一旦出现干扰工作室制教学进行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以学校要求为基础,根据学生个性及其发展方向开展教学。

2.2 构建特色艺术设计工作室

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会受院校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其自,而且一些学校艺术设计专业考核标准仍以学生成绩为标准,使工作室制教育模式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应用时,必须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实际进行,构建特色的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在对构建过程进行管理时应该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区别开,实行院系领导下的自主管理模式,工作室负责人不仅要组织安排教学,也要负责常规管理,而工作室的成员也要对工作室负责,按时保质的完成工作室负责人交代的任务,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并对相应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艺术设计专业学期考核标准不能仅仅以成绩为标准,还应以工作室教职员工教育业绩、工作室特色和学生的满意程度等指标为考核标准,真正的实现全面考核。

2.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来看,一些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育模式因教师缺乏工作室模式专业素质,并没有以培养学生创业能为主进行教学,仍存在重视学生理论知识而忽略实用性的倾向,使工作室教学的开展并未有起色。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和专业视野。为更好的拓展教师的视野,提高其实践能力,有必要组织教师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实践中掌握较为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融汇成为实用的教学方法,更好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向社会化人才方向发展。为了保证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相关院校还有必要开设专项资金,为工作室制教学提供资金的支持,以用于工作室教学和教师培训。

三 结语

虽然现在的艺术设计专业采用了先进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也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完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要求将会更高。在这种情况下,艺术设计专业院校应该对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努力开发研究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使其毕业后能更好的参与到工作中。

参考文献

[1]付彧.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

[2]谭秋华. 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科学教育,2012,(06).

[3]苏韬.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J].教学改革与实践,2009,(01).

[4]李莉.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06).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及管理

1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

随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推进,艺术专业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在各类艺术设计类院系中被广泛推广及应用。艺术设计类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沿袭了20世纪初德国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提出的“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教育理念。包豪斯学院以“工作作坊”为教学平台,逐渐形成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组件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在我国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现代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工作室”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可以以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项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依托中国最大的南通叠石桥家纺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及集散地的优势,与行业企业合作,探索实施了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工作室”为主体,依托一级平台――校内实训室,二级平台――企业驻校工作室、研发中心、教师工作室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三级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将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紧密结合,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按照“真项目训练、真设备操作、真环境育人”的要求,形成了“工作室+教学工厂”的实训基地,极大地提高了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全国同类院校的纺织品设计(家用)专业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借鉴。

2 工作室教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

2.1 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教学体系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的要求,纺织品设计(家用)专业采用了“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即将全部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与职业技术课两类。其中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承载解决社会能力、一般方法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社会生活素质的使命;职业技术课程主要解决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问题。两类课程均通过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修读方式的交相实施、相互渗透,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在广泛深入的职业活动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归纳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成长规律转化为学习领域,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基本点,构建了该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2.2 基于行业标准的专业课程开发

在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课程体系基础上,与江苏蓝丝羽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南通斯得福纺织装饰有限公司、上海圣夫岛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等大型家纺企业合作,引入企业技术标准共同开发了6门专业核心课程,并充分利用我院与中国家纺行业协会在华东地区合作建立的唯一的“中国家纺设计师培训基地”的有利条件,将助理家纺设计师职业资格标准融合到相关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了课程定位、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习情境划分和课程实施方案等内容,在这些课程标准中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融入以培养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吃苦耐劳等重要品质为目标的教学内容。

2.3 基于项目导向的教学内容组织

围绕课程培养目标,结合“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以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发挥企业在教学中的资源优势,以产品的设计与产品实现为教学载体,以设计实施流程的复杂性递进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结合企业实际要求,采用“行动导向法”在真实环境中组织教学,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在课程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工作环境的真实性和工作要素的全面性。

针对本课程与企业工作室真实任务对接的过程特点,进行了相应的课程评价的改革,重点在于突出以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考核工作室任务完成的质量,突出工作室教师参在考核评价中的重要地位、以设计团队的理念让组员进行工作态度上的互评、从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方面进行小组互评,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3 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管理难点及解决办法

3.1 硬件设施的维护及使用的合理性

工作室的硬件配置是建立工作室的基本条件,不能而盲目建立数量,需要充分考虑硬件必须满足的教学任务。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专业教师团队的素质情况,将工作室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企业驻校工作室,吸引著名的企业和设计公司进驻学校,硬件设施由企业自己提供,按照企业的要求对进入工作室的学生进行管理和考核。第二类为研发中心,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组成设计团队,为大型企业进行设计项目的开发。硬件设施由学校提供,目的主要是锻炼教学团队实践能力。第三类工作室为教师工作室。硬件有学校配备,利用教师的行业影响力和经验,以实际的项目开展教学。针对这种结构,为了便于管理,对每个工作室的硬件资产的归属进行记录,在开展相应教学活动时,由专门的实验管理人员协调整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设备的重复购买,减少浪费。

3.2 工作室兼职教师和专职教师的团队管理

工作室设立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这就要求工作室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驻校工作室的教师聘任为院系的兼职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将项目案例引入实际教学环节必然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提升。但是项目化的教学存在知识体系不够系统化和设计理论不够深化的弊端。因此,需要将校内专任教师和驻校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团队组合。课程实施中相互沟通,选择合理案例和项目进行实际教学,以满足学生的能力成长规律。同时,校内专任教师也通过此途径提高了实践项目的操作能力。

3.3 工作室教学考核目标的管理

工作室除了要满足正常的课程教学,还要为每一位学生制定可行的培养计划,包括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入职准备的培训,也包括项目操作流程及考核标准的制定。学生进驻工作室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学生递交入职申请表,由工作室进行考核准入。将《工作室研学》设置为专业必选课程,原则上每一位同学都必须进入工作室学习。工作室制定教学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培训和考核。

工作室的学生参与的每一项任务都必须被明确的记录下来。如果学生不能够胜任设计开发的任务,工作室的教师有权利对学生清退,这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压力,同时又是极为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期间的成绩分三个学期给出,考核标准中涉及出勤情况、项目完成情况、职业能力等方面。同时,组织工作室进行阶段性的展示汇报,促进工作室的教学和考核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军.打造艺术设计教育平台 构建工作室教学群模式[J].艺术教育,2007(08).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起源;文化风格;包豪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一 历史考证

最早意义上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诞生于1919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它作为史上第一个真正对设计教育进行全面改革的艺术院校,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满足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技术变革的极大需求。包豪斯在整体教学模式上具有惊人的系统性和彻底性。学院实行以理论教育和实践操作为依托,以车间为物理基地的“结构思维班”模式:半年时间学习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学习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三大基础课程,剩下的三年时间则进入车间开始学徒制教育,固定在一个“实习场所”学习和实践,整个过程由专门的优秀技师和形式导师进行指导与帮助,这也是包豪斯最大的教育特色。学院把重点放在探索“教学应走进社会实践”的办学模式,强调教学应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开设的每一门课程都与实习工厂紧密结合。为了使这种办学模式较好的发挥效用,包豪斯起初采用“作坊”制,根据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制定各个工作坊,并聘请众多技艺精湛的工匠作为教师执教,在其指导下,学生在实习车间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并把工艺技能提高到高水准的视觉标准水平上,同时在工作坊中加大社会项目成分,学校教学与社会项目实现共同教授。

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包豪斯实行的这种教育制度虽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和理想主义色彩,但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雏形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培训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也使得教学成果以成品方式展现,更方便直接的判断教学质量的好坏,这种与实际相联系的工作室教育体系为日后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二 文化风格聚焦

从文化风格角度来看,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出现了较多波澜。包豪斯被强行关闭后,大批教员远赴海外,将其设计教学理念从德国带到了当时经济发达的美国,由于商业因素和时代影响,这种设计理念逐渐发展成了独特的国际主义风格。以“少则多”、高度理性化、形式简单、商业性强为特点的国际主义风格直接影响到教育制度的改革及学校培养学生的方式,使许多学校纷纷改革原有教学培养制度,从而适应当时社会、经济与企业的发展变迁。这期间,国际主义风格的侵袭使之成为各高校教学目标的指南针,工作室教学也得以发展。大部分学校在沿袭包豪斯“作坊”制的同时,在实践环节加大商业社会项目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比重,成立众多以商业为目的的工作室,注重工业生产环节等。然而为抵制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在商业上的蔓延,出现了以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强有力的反击:企图以严肃的设计教育体系来取代美国商业主义,教学上继续秉承包豪斯教学模式,把重心从“创作外型”扭转为“解决问题”,开设的工作坊重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开创全新的视觉体系课程等。可以说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包豪斯式教育的另一个实验中心,为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历史凭证和宝贵资料。

美国国际主义风格对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其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是为迎合这种风格的来袭,学校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从而适应其发展的需要;一是意识到这种风格商业化的本质,用学校教育来扭转其对设计教育的毒害。前者在教学中加大商业项目的成分,对教育制度的改革含有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稍微偏离了正确发展的轨道;后者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架在了一个理想高度,继续沿用包豪斯式的乌托邦教育体制,含有一定理想主义色彩,忽视了社会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提出的潜在要求。

三 影响启示

从包豪斯的发展变迁到国际主义风格对教育制度的侵袭,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了历史和风格的洗礼,逐渐崭露头角,发展萌芽。

第一,包豪斯教育体系是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理论依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直接得益于包豪斯的教育理念: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艺术教学并举,坚持把实训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这些均为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包豪斯开设的工作坊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的雏形,其“设计应服务于社会、作用于工业生产”则直接映射出现如今倡导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深刻含义:教学是根基,研究为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实践是教学和研究的最好反映,三者呈良性循环发展状态。第二,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使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更为明确彻底。国际主义风格由于过多融入商业化色彩,遭到以乌尔姆设计学院为代表的强烈反对。在这两种滋生力量的相互较量和现如今中国教育改革所呈现的态势下,更清晰的认识到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以包豪斯为基础的“作坊”制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改革,遵循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原则的教学方针,以社会产业链和设计实践项目为导向,以物理意义上的工作室为实验根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合实践教学和设计实践项目,建立以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

四 总结

从包豪斯创立的工作室雏形“作坊”制到现如今倡导的“产—学—研”三位一体的工作室教学模式,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经过了相当长的历史并一直在延续。包豪斯作为设计教育界中的一朵奇葩,开创的全新设计教育理念为现如今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武器;国际主义风格的出现,使得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也为我们指明了工作室教学模式发展的正确方向。可以说这些都为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值得我们深究。

参考文献

一夜的工作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简化目标,教学定位准确集中

要使语文教学有效、高效,必先精简教学目标,使之集中、明确,发挥其准确定位、精准导航的功效。

首先,总体目标要简明。综观小学阶段,学生要达到的基本学习目标归纳起来,不外乎“识字”“写字”“阅读”“表达(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综合性学习”。反观我们很多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内容繁杂,表述混乱,重点不明,尺度失当……显而易见,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人为地把语文教学目标过于复杂与琐碎了,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忽略了核心目标的达成。

其次,学段目标要简化。简明的总体目标如何科学地分解到学段目标中,而避免其陷入繁琐扩充、无序排列的误区?吴立岗和吴忠豪就曾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各个阶段培养重点作了尝试划分。以“表达”训练为例:从一年级第二学期至三年级第二学期,训练重点是“专心听人说话,并大方、有礼貌地与人交谈”;从三年级第一学期至六年级第二学期,则要重点训练“表达自己的经历、感受、想象和独特见解习惯”……有了这样明确、清晰的训练体系和目标,每个阶段应该做到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教师心中有数,教学行为何愁不到位。

第三,课时目标要简要。“确定语文教学的内容,往往比怎么教还重要。”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老师尚未弄清文本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还没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便草草拟定教学目标,急匆匆地将主要精力花在钻研“怎么教”的问题上去。明智的做法是学会放弃,因此,教师要紧扣语文学习的大目标,在各个学段扎实进行“识字”“写字”“阅读”“表达”等训练。落实到具体的课文,教师应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发现其中的言语秘妙,开掘文本的人文意蕴,有针对性地确立出明确、集中、简约、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及学识水平相匹配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简化环节,课堂实践慧意玲珑

语文学习本身理应简单而快乐,我们没有必要繁琐分析,更没有必要故弄玄虚。相反,我们理应爬罗剔抉,提纲挈领,删繁就简,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一目了然,使教学内容相对集中,进而呈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善于梳理,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准课文的中心点、主线条。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我紧扣一条主线:看审阅一个文件——品一夜的工作——懂一生的工作。通过梳理文章主线,品赏悟读重点段落,补充渗透课外资料,总理的形象逐渐清晰并跃然纸上。这样的课堂简约而灵动。在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则以“一条主线”“两个板块”整体规划。以父与子始终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跟我在一起”这一主线贯穿课堂。以“父亲了不起”与“儿子了不起”这两个板块引导探究。这样的设计虽简洁,却领着学生走进文本,从线性梳理走向了立体把握。

三、简化问题,探究感悟灵动有效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如果接二连三地发问,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必定减少,语文实践的时空必然遭到挤占。课堂中,教师须精问。要善于立足文本,整合问题,精疑巧问,问在中心点,导在关键处。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的名篇,无论是从主题、人物,还是语言、写作风格的角度切入,都很有文章可做。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全方位、多层面地感受诸葛亮的惊人智慧呢?诸多教师采用了从中心句入手,扣重点词“神机妙算”,进而品味“知天文”“识人心”……层层剥笋、循序渐进。这样解读也算是中规中矩,课堂结构也是层次分明,学习过程也可三维兼顾。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匠心独运,为我们诠释了精彩的“大道至简”。王老师慧眼独具,抓住文本中诸葛亮仅有的一次“笑”切入文本:“诸葛亮此时在‘笑’谁?为什么‘笑’?”正是这精巧的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课堂风起云涌,学生连珠妙语,彰显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更准确,对文本内涵的感悟更透彻。

文本是多元的。只要教师恪守简单原则,精简问题,精巧设问,便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会收获精妙的课堂。

四、简化手段,课堂朴素优雅

当下的很多语文课,尤其是观摩课,声、光、电齐上,图、文、像兼备,语文课就成了光电影音的“大拼盘”、课件制作的“大赛场”。“科技味”馥郁芬芳,“语文味”似有若无。滥用现代化媒体设备,不仅会挤占学生与教师、同学及文本对话的时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挤占学生的想象空间,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令他们的思维渐趋僵化,让他们的想象不再洒脱。这些,于语文学习有百害而无一利。

“朴素是优雅的灵魂”。许多老一辈著名特级教师的课,没有声、光、电的过度包装,没有精心雕琢的过分华美的语言,甚至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仅凭要言不烦、大巧无痕的寥寥数语,就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智慧引领下深入地思、透彻地悟、充分地说、到位地读,语文素养随着课堂节奏的律动悄然拔节!这种素面朝天的课堂所呈现出来的朴素美,才是语文教学真正要追求的大美!这种不过分依赖外在的“非语文”手段,而主要凭借语文自身的芬芳吸引学生的质朴课堂,才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和岁月积淀的语文经典课堂!

相关期刊更多

健康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法律与生活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校园歌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