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从7月2号离开大学校园,正式奔向工作岗位已经近400天了,我也应该总结一下毕业后这一年来的工作、生活,发现自己有哪些成长、自己还有哪些不足,今后应该想那个方向努力。
蓦然回首,清闲而略带无聊的工作。7月2号离开校园,经过简单的入职培训后7月29号工业新区管委会党工部组织科暂时落脚,8月1号到党工部劳动保障科入职,10月中下旬调到经济发展局,经过3周的经发局综合科静坐,11月中旬到统计中心入职至今。每天8:30上班,下午5点下班,一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周末由以前的单休变成现在的双休。长的空闲时间没有,零碎的空闲时间有一大把,除了工作就是漫无目的在网上闲逛。工作虽然有些无聊,但是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没用硬性工作任务,大部分靠自我约束工作,忙的时候偶尔加班,空闲的时候上班时间也可以整天网上闲逛,一半的时间处在边工作边玩的状态。一起来的十多个小伙伴相处非常融洽,新认识的同事也各有特点,诙谐幽默的晓庆“姐姐”、不时来个冷幽默的隋大记者,一心想赶紧找个相爱的人结婚的老黄同志等等,保留一个玩心的科长,工作认真负责体并且贴下属的几个局长,轻松地工作氛围,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生活似乎让我过的有点糟。工作慢慢上手,业务慢慢练。空闲时间多了,每天晚上6点到11点、周末时间,除了在网上闲逛就是闲逛,看电视剧、看新闻,聊天、刷微信,整天抱怨自己过着不该属于自己这个年纪该有的生活,期盼着充实有、有激情的生活,但是至今还未找到应该如何才能过得有意义,也许人就是这样,清闲的时候就希望折腾,折腾的时候又期盼着清闲。
毕业一年多了,你们过得怎么样呢?有的抱怨着工作,待遇低、工作累,准备随时跳槽,有的在继续坚守着工作岗位;有的“我勒个去”一星期只上七天班,有的清闲的学学吉他,计划着向理想的工作迈进,有的干着充实而有意义的工作;有的过着宿舍-办公室-厕所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工作范围可以用半径5公里的圆圈覆盖,有的天南海北,已经跑遍了大半个中国;有的还在象牙塔里攻读更高的学历,倘佯在知识的海洋,有的却在抱怨大学学的知识跟现在工作一点关系也没有;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正处在热恋之中,有的尚且单身;有的月薪已经过万,有的月薪只有两千。
又到了毕业季,学校的时光固然美好,但是也是要向前看啊!你的2021应届毕业生个人鉴定范文写好了吗?下面由小编帮你精挑细选了2021应届毕业生个人鉴定范文,希望能帮到你哦!
2021应届毕业生个人鉴定范文一悄然溜走的岁月,转瞬即逝的年华。曾有的美好,今朝的梦。怀想是因为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大学,我以拼搏的汗水洗净了知识的尘埃,却忘记到了作别的长亭,离去的码头。暮然回首,得失之间。惆怅与欢悦羁绊着前行的心。惟有追忆,方觉拥有的永恒!
收获是对奋斗的馈赠,四年的点点汇集,四个春夏秋冬的孜孜以求,日以夜继的孤身书海,心领神会的倾听慧语,兢兢业业的投身事业,我学会了珍惜,懂得了追求。失去,是因时间的无情与付出的匮乏而酸楚,。独思的天性,丢失了对智慧的交流,对精华的吸收。
时光已逝,良晨难在,获取超于失去,何乐而不为,大学毕业生简短的自我鉴定。憧憬,是因为新的梦想在开启斗士的豪情!
2021应届毕业生个人鉴定范文二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能吃苦耐劳;喜欢思考,虚心与人交流,以取长补短.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社会责任感强,踏实肯干,主动争取锻炼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学好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基础上,还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地增加新知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不仅如此,本人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培养了本人一定的组织与社交能力.本人热爱篮球、羽毛球、跑步、下棋、唱歌.所谓人无完人,目前本人发现自己有时候地确很难控制自己地情绪,很多时候处理事情有点感情用事, 不够理性.经过仔细分析,本人发现这是由于自制能力不够造成地,本人决定在以后地学习,生活中克服这个毛病.做一名优秀地大学生.
2021最新大学生自我鉴定200字三在校期间担任学院团委副书记,担任浙江省优秀社团负责人,担任学校社团联合会社团管理中心主任。曾多次带领团队完成社会实践,包括调研项目和创新创业项目,曾多次起草策划校际活动,影响效果良好,得到多数媒体报道。成绩优秀,学科基础扎实,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大学期间的学习工作,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热衷奋斗事业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
2021年大学生自我鉴定200字四珍贵的大学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要总结一下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关键词: 毕业生 就业价值取向 实证研究
就业是民生之本,针对当前错杂复杂的经济形势,总理强调“就业‘稳’,中国经济大的基本面就能‘稳’”。大学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主力军,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对于自身能否成功就业、人生价值观形成及社会核心价值构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社会政经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处于时代洪流中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又有着什么样的变化值得探究,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重庆某高校2011年-2015年连续五年针对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就业价值取向进行的调查研究,力求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进行梳理,对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起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和价值观进行一些探索。
一、数据来源的描述性分析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指大学生在就业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看法、行为及心态等,包括就业前的准备阶段,此时的就业价值取向是基于之前学生个体所接受的教育、经历的实践、家庭的影响及自己的判断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而产生。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主观意识较强烈,对就业行为的指导性较强。就业过程中的就业价值取向因为受到毕业生在就业实践不断碰撞、与用人单位不断博弈、社会资本(主要为父母等亲朋好友)持续作用的影响,会处在动态调适的过程中,从而较难进行定量测量分析。而就业完成后的就业价值取向则是对就业前序行为的总结和梳理,其更多的是职业观的前身和雏形,对于分析解释就业行为作用偏弱。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针对即将进入就业季实战的“准”应届毕业生,力求通过数据分析从而得出对价值取向变化趋势的定量梳理。
本次调查自2013年开始,连续3年对重庆交通大学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进行“毕业生就业意向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无记名纸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及回收样本数如下表:
表 问卷样本回收情况
问卷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分解为若干显性维度的表达,主要核心包括地域、薪酬、单位性质、影响择业的因素、自身对就业的影响等方面。
二、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变化趋势。
对就业方式的意愿(见图1)调查结果显示,整体看毕业生就业方式的选择比较务实,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整体较为严峻的态势下,毕业生选择“在毕业前落实就业单位”的比例近三年来一直保持60%左右的比例,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的方式,这反映了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就业的特征。而在2015届毕业生中间,选择“若无理想单位,则暂不就业”的比例达9.47%,较前两年有明显增长,可见随着“90后”逐渐成为毕业生主力,就业中的理想诉求被重视,这个现象值得重视。选择“边考研,边找工作”和“一直考研并放弃找工作”两个选项的同学均超过了20%,这部分学生其实均将考研列为首要选项,但是大部分学生的考研决心尚不够坚定,现实中因为这种想法而先签单位后违约的也不在少数,而一直考研的学生在失败后也会继续“二战”。“自主创业/出国/其他”选项在2015届毕业生中出现增长,根据调查,主要来自于学校创业学生人数逐年增长。
图1 毕业生就业方式选择情况
(二)择业时的影响因素分析。
调查表明(见图2),近三年来,毕业生在对自身的工作待遇越来越重视的同时,对于个人的发展机会也是愈发重视。将“个人发展机会”列为择业考虑前①三位因素的人数比例逐年增加,在2015届超过60%,并在2013届和2014届学生中选择此项的学生比例最高,可见个人发展仍然是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调查展示,工作地点已成为越来越多学生择业考虑的重要因素,而薪金与福利则成为2015届毕业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由此可见,学生择业的考虑因素更务实。
图2 毕业生择业考虑的重要因素情况
(三)就业地域选择分析。
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调查情况显示(如图3),重庆地区成为我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地,且人数比例逐年增长。一方面,近年来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吸附力逐年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学校毕业生就业本土化倾向日益明显,给毕业生就业地域流向多元化带来挑战。除重庆外,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仍往学生就业选择的前三甲,可见传统的经济发展高地仍然对毕业生有较强吸的引力,而这与来我校招聘企业结构有很大关系。我校主干专业同学就业的主渠道主要是国有大型工程单位,这些单位的布局以上述三个地区为主。同时我们发现选择西部地区的比例稳重有升,展现了我校毕业生就业的新趋势。
图3 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情况②
(四)薪酬待遇的分析。
从连续三年的调查情况分析,毕业生对于毕业起薪的期望值近年来逐年提高,这与经济发展趋势也较为吻合。从图中可以看出,起薪期望值3000元以上的毕业生在2015年超过了毕业生整体人数的一半,这与学校以工科为主,近年来国家基础投资建设热点层出不穷有直接关系。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潮到“一带一路”建设,对于学生起薪期望值起到了助推作用,而城市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也是学生起薪期望值逐年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调查显示能够接受低位值1000元~1500元起薪的学生比例由2013年的6.46%下降到0.88%,学生起薪期望值更趋于理性现实,完全忽视报酬的情况几乎不再成为毕业生的选择,付出和收获相对合理的匹配水平成为大家的共识。
图4 毕业生期望起薪情况
(五)单位性质的选择情况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如图5),我校近三年的毕业生对用人单位企业性质的要求呈现了由国企向民企的转变过程,2013届毕业生中首选企业性质仍然为国有企业,但在2014届、2015届毕业生中首选的企业性质已经转为民营企业,体现毕业生择业观念的积极转变。同时由于我校专业特色及行业背景,20%左右的毕业生每年还是选择事业单位,还有10%左右的毕业生每年选择的仍然是科研设计单位。但是,随着此种类型单位人才招聘标准的逐年提高,将对他们的就业工作带来挑战。
图5 毕业生单位性质选择情况
(六)对自身就业影响的因素分析。
关于自身因素对于就业时的影响(见图6),认为个人能力最重要的同学比例逐年增长,并在2015届毕业生中达到了峰值,这凸显了多数毕业生相信就业成功的关键仍然是个人内因。学习成绩则成为毕业生认为重要性下降最明显的因素,体现了学生对于个人综合素质越来越看重,不再一味追求成绩优异而转向综合发展。专业的因素一直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学生对专业在就业中的作用是保持者统一的认识。
图6 毕业生自身因素对就业影响的认知情况
三、就业价值变化的趋势及建议
(一)就业价值取向整体趋于务实,“90后”毕业生就业观念特征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价值取向更加务实,毕业生更加看重个人发展机会、工资与福利等,对于个体利益的诉求日趋显著,这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大学生群体就业利益诉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愈加紧密的显示,又是毕业生群体及家长对教育投资后收益期待的表达。然而,“90后”大学生群体的就业观念也呈现出显著特点:一是个体逐利性与职业稳定性的求职矛盾。在职业回报中工作稳定性往往与工作收入成反比,然而“90后”大学生群体在求职过程中往往希望这两者兼得,虽然也有成功者,但绝大多数就业毕业生最后只能舍弃其中的某一点,这也导致了在职业生涯开始之初毕业生的幸福指数不高,甚至还有部分毕业生因此而就业失败;二是信息收集全面与使用效率低下的矛盾。一方面,处于当下的信息时代,毕业生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信息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在面临就业时,大多数毕业生对相关的就业信息收集比较重视,收集的信息内容繁多而全面。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毕业生在信息收集完之后,却很少去使用这些信息,或者错误地使用信息,如用人单位在企业网站公布招聘信息之后很多毕业生也关注到了,但是持续跟踪使用的却很少,而这与企业越来越重视网络招聘的趋势正好相悖。三是城市打拼与乡村发展的摇摆不定。一方面,国家及地方政府近年来出台不少鼓励毕业生到乡村就业任职的配套政策,其优惠力度对求职中的大学生群体产生足够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城镇化速度加快、大城市综合优势不断加强,城镇就业虽然竞争较大但仍然让更多的毕业生向往,在这个中间毕业生的择业去向仍然面临考验。四是自主创业知易行难。当前创新创业群起潮涌,大学生成为创新热潮中的主力军,然而虽然绝对人数较多,但相对整个大学生群体选择创业的学生人数比例仍然较少,多数毕业生仍然是有创业愿望而没有付诸实践。
(二)着力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行动特质,努力形成促进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科学合理的内生动力。
当前大学生思想行动的特质可以归纳为:思想上开放活跃,呈现出显著的多元性,对于事物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易受外界压力所强迫改变;在行动上敢说敢做,但与思想有差距,知易行难的特点尤为突出。鉴于此,需要因势利导帮助大学生形成就业价值取向趋好变化的内生动力:首先要将当前就业形势的利弊以客观准确的多种形式告知大学生,这中间既需要大量的信息收集、汇总和分析,让大学生首先对就业有准确的认识;也需要灵活多样的载体和渠道,让学生乐意接纳从而激发他们自主思考;其次,要有让大学生感知就业、深度接触就业的渠道和机制,从而使得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反促就业价值观的形成,只有让大学生真正地参与就业实践,感知将来可能的工作环境和内容,对于他们的就业价值观形成才能有更现实的帮助;第三,着力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硬实力。就业价值观的形成与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高低息息相关,整体上呈正比关系。因此,提升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及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就业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三)健全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外部机制,形成塑成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良性循环。
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过程中,除了需要毕业生自身不断的努力之外,更需要由学校、家庭、社会及政府组合而成的外部大环境有机联动,形成促进就业价值取向趋良发展的合力。首先,学校要担负起对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引导和教育的主要任务,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出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生成的内生需求。其次,由于大学生活的特征,家庭已经不是毕业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但在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却不可忽视。大学毕业生由于与社会接触较少,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价值判断尚未定型,毕业生的就业价值往往承袭了家长们的就业价值,如当前不少毕业生仍然认定企业是否国有性质的观点,多数就是沿袭家长的传统理念。因此,家庭应加深对社会就业形势的认识,进而树立起科学合理的就业价值取向,并传递给毕业生。社会和政府可以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他们都是毕业生就业整体大环境的塑造者,社会舆论虽然不能在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中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往往会润物细无声,如各个不同阶段社会会树立起不同身份的英雄,而这种舆论的引导往往对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起到重要作用,而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和制度,也对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一方面社会舆论要充分发挥正能量的激励作用,多用典型力量弘扬主流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因势利导,在毕业生个体追求和政府倡导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务实的举措引导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形成。
注释:
①因择业影响因素较多,此处只列出毕业生选择较多的前三位因素.
②生源地指非前列地域的生源地.
参考文献:
[1]何露霞.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动向[J].继续教育研究,2008(9):78-79.
[2]盖世洲.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9):62-64.
[3]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23-125.
[4]杨集梅.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嬗变及引导[J].继续教育研究,2016(2):110-112.
关键词:高校就业;就业指导;顺利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狭义上讲是给在校大学生传递就业信息,做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达成协议的载体。从广义上讲,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进行社会求职就业政策法规宣传,就业心理辅导,求职就业技巧传授;通过收集社会资源、了解社会需求来提供就业导向,组织相应的专场招聘等。在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在校大学生所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加强就业指导教育,保障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是各大高校目前的重要工作。
一、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当积极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发现普遍存在力度不足的问题。第一,在院校中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形式单一,内容乏味,更多是针对近几年的就业政策、毕业生就业心理及求职注意事项等。第二,各大院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单一,主要是就业信息收集、以及办理就业手续和离校手续等。
2、就业指导师资建设薄弱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各高校当前普遍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由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各院系学生工作领导和老师以及部分企业中高层,大部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所以,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能针对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起到短期指导和程序上的辅助作用,对在校生个人长远发展起到作用微乎其微。
3、就业指导工作中忽略创业指导和教育
在当今高校逐年扩招生源,就业岗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自主创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是一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出路。高校的创业指导和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丰富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建设,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但是,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中很少涉及创业指导和教育工作,存在的创业指导教育大部分是一些相应的竞赛类活动,缺乏一定的倡导和创新。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中,创业指导只占用了很少的课时,使得在校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缺乏创新能力。
4、大学生自身原因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求职人数逐年巨增,就业矛盾日显尖锐化,大学生在求职就业中暴露出诸多问题。第一,普遍存在心理问题。面对就业压力,在校大学生日显焦躁,在人生选择和奋斗关口上,出现逃避、退缩现象;对于各个就业岗位的竞争中,显现出自卑心理,自信心匮乏;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现实社会的了解,个人期望与现实就业形势的落差造成严重心理问题。第二、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大学生个人求职就业没有方向性,在求职就业中出现跟风走,大部分按照固有的常规模式发展。第三、缺乏社会实践,与社会出现脱节断档的现象,对各种职业的认知度较低,没有详细的行业了解。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增强就业指导内容。
第一、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变原有教学计划、大纲,根据广泛的调研,收集就业热点,发现求职就业创新处。第二、加强就业指导课程覆盖面。就业指导课不再主要针对毕业生,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要通过课程的开设来加强学生就业危机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大二和大三阶段应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确立适合个人发展的就业观;大四阶段提升学生求职技巧,增强求职心理,组织多场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求职提供广阔的空间。
2、加强就业指导师资建设。
面对目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绝大部分是非专业的情况,第一,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外就业指导专家加入,提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人数,配合部分兼职教师。第二,加强就业指导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通过专家指导交流会,技能培训等,提升就业指导课教师水平。
3、重视创业教育,提供在校学生创业载体
把创业指导和教育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内容,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积极性,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一系列载体。第一,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创业知识和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的宣传,进行大学生毕业后创业可行性分析,倡导挑战自我,自主创业,为自己创造就业新岗位。第二,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根据专业、生源等情况建立本校学生自主创业制度,鼓励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学校资源,构造大学生创业平台。第三,组织策划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相关活动,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科学热情,挖掘大学生的知识与潜能,扶持创业团队,培养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
4、全面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
第一,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个人能力以及正视所能追求的个人社会价值,做好个人自我认知,摆正心态,面对社会现实;公正评价个人优缺点,继续发扬个人长处,及时弥补不足和短板,完善自我。第二,通过就业指导课程来指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增强个人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及时了解社会就业动态,获取就业信息,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法规,掌握求职技能。第三,提高心理素质。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能力,树立自信心;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从自己跌倒的地方总结原因并及时改正,作为以后求职路上的经验积累起来;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心理调整,培养个人良好的兴趣爱好,热爱生活。(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袁畅.谈学校职业指导的作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42-45.
[2]肖克奇,张振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对策[J].职业时空,2006,(22)28-30.
[3]郑洁.当代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调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24~25.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6):46~47.
[5]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63-365.
[6]李谨.大学生求职择业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24-25.
创新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所谓日常教育就是从入学教育开始,把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渗透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课、思想品德课和专业课的教学中去,渗透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渗透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研究和实习当中去,以便营造或形成更好的教育氛围。二要强化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对大学生集体教育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座谈会、模拟招聘考试面试等不同形式,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对大学生在择业中所遇到或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教育和指导[6]。个别教育就是针对某些大学生个人所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采取各种方式实行单独或一对一的教育指导方法。因此,针对不同的大学生和不同的问题,必须采取个别指导、谈话的方法。在教育中,必须明确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问题的差异性,同样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更主要的是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要以平等的态度,摆事实,讲道理,讨论所存在问题的危害性,为学生指明方向,要满腔热情,坦诚直率,以理论事,并善于随机应变地抓住教育时机,确保教育效果。三要强化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管理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适应性。榜样教育是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个人的先进思想、典型事迹为案例,教育大学生要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素养。进行榜样教育,一方面,要注意搜集优秀大学毕业生所创造的典型建功立业的典型案例,号召大学生以他们为榜样[7]。另一方面,要更加深入整个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和选择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并具有代表性的实例或人物,让学生自己分析、谈看法,从多种角度教育学生,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另外,榜样教育必须与岗位实习相结合,组织学生深入机关单位、工厂、农村或到专业对口单位参加岗位实习工作,让学生亲身接触社会、了解现实、开阔眼界、增长才能。四要强化主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大学生个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当今这个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毕业生自尊、自立、自强的意识不断得到提高,他们渴望能在平等民主的社会环境下自由发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特长。因此,在大学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实行自我教育,在做到充分尊重、信任的情况下,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采取民主协商、平等对话、相互交流等不同的方式,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和引导毕业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和监督,充分发挥毕业生个人的主体作用,让毕业生更好更快地实现就业。开拓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根据当今新的就业形势,不断发现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的新问题,善于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魅力和吸引力。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先进的网络媒体教育手段运用到就业指导课中以及其他就业教育活动领域中,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加强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善于分析大学生思想上的动态和心理上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教育在校大学生,及时纠正他们在择业中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不断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目的性和现代化性[8]。
加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