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近些年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已经全面扩大,这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了解决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用人需求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于2011年被批准开设,2012年开始面向全省正式招生。为了更好地建设和发展该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按照“工学结合”的特点和要求,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行了精心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思路
我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通过进行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依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要求,岗位的能力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就如何进行专业定位、构建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和教学模式创新等问题,与企业专家进行了共同研讨,以制定出“工学结合”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工学结合”特色应在教学模式上充分体现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顶岗实习的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上,重视教学的内容和工作任务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有机地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形式,来完成教学计划,这是对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能够培养企业所需求的具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
2 “工学结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2.1 以轨道交通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科学地结合长春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来进行专业定位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长春经济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培养所需求的人才,其体现方式是科学地对专业进行合理定位。与此同时,合理地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科学的专业定位的前提条件,必须要进行企业的人才需求分析和行业市场调研。长春轨道交通3号线是吉林省长春市第一条轻轨线路,自2002年10月30日开通以来,长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止到目前,仍然急需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非常之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地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企业的调查,并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我院完全针对长春市现阶段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情况,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本专业以长春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为依据,从培养具有本地区特点的人才入手,主动的寻求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合作途径,共同商讨专业的科学定位。同时,实时关注长春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动态,合理地调整专业的发展方向,形成了具有长春市特色的专业特点。
2.2 注重岗位的专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我院始终坚持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基准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建设始终以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来进行,这样可以达到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岗位的定位相结合的目的。具体的实施计划如下。首先,邀请长春轨道交通集团的运营部门的领导,专家及其一线的技术人员与在校教师,领导共同组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体系开发小组。其次,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进行合理化的规范。在开发的流程上,大概可以分为4个流程。(1)专业的定位及分析。小组人员要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有关的岗位进行定位,所谓定位,就是在学生毕业后具体要从事的工作岗位的确认。一般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本包括行车岗位和客运岗位两大岗位体系。行车岗位包括行车调度员,行车值班员等。客运岗位主要包括车站值班员,售票员等。(2)职业能力分析。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所就业的岗位都是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当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岗位,所以要求学生要具备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比较系统的工程领域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知识;具备安全有效运营管理能力;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实践综合分析能。(3)具体课程的设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的需求增加,所以课程的设置并非是固定的,一定要切合实际地按照企业的用人需求来设置.一方面,要以市场的调研作为基础,加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的建设.要实时观察企业的动态,并聘请企业核心员工作为外聘教师,参加专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综合分析,依据该专业职业能力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和开发步骤构建课程体系,按照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工作内容,将为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归属到相应的课程,形成以学生工作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2.3 校与企深度合作,推动“工学结合”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109-02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成为了城市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而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点。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高能力的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推进校企合作有利于优秀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障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一直关注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现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座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线路,已经建成了20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十二五”期间,我国更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
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超过了1 000 km,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我国到2015年全国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线路将达到55条,总长约为1 700 km。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必将需要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员投入其中。而高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提高我国城市交通的整体质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为相关人才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需求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需求,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包括客运管理能力、票务管理能力、突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安全观念、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①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技术性人员。
②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工作的专业性人员。
③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技术性人员。
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主要针对培养专业型人才,熟练掌握相关岗位专业知识技能、现行的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的维修和维护及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的专业人才主要针对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和交通客货站。就业方向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员和城市客运管理人员。
3 校企合作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的措施
3.1 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应根据自身有利条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所需,准确定位专业的培养人才目标,构建系统的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体系,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要求。
根据轨道交通管理岗位的职务需求,参照相关的职业标准,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调整,使其符合工作需求,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有方向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加强考核制度,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应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及社会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同时,教师和企业依据轨道专业就业的岗位要求,共同开发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工模式,搭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3.2 校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
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因素,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相关的专业教材较少,因此,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编写专业的教材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在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同事,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教师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编写专业教材。教材的内容以职业资格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依据,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保证理论知识的积累量。编写的教材要具有职业针对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后起之秀。
3.3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校内的实训基地应与当地的轨道交通企业合作,依据当地轨道交通实际情况进行建设,使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就体会到当地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同样也便于轨道交通方面的实践和指导,从而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做到设备和技术共享。学生在校内实训中获得优秀后安排相关的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轨道交通行业现状,了解企业实际,掌握企业文化。
同时,校外实习也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适合岗位的优秀人才。
3.4 学习与培训一体化
学校应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与轨道交通公司的合作,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和企业实习。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思想上认识轨道交通行业,实训室教学主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训室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可以边做边学,提升操作能力,将理论所学与操作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企业实习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步,学校与企业合作,形成互动式的交流合作机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安排,可以将实习时间安排在春运、黄金周等企业人员短缺的时期进行,这样的安排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有助于学校开展实习工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最大程度的满足各方需要。
3.5 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是实际操作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的重点是形成对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①对于年轻老师的要求注重学历、实践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年轻老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学校应定期安排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出台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进行学历学位进修。
②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论技术服务和教学指导,帮助企业制订岗位标准,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自身累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在培养专职教师的同时注重建设外聘教师队伍,通过正式引进、与企业共享等方式,聘请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兼职授课,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优势,在与企业共享优秀人才的同时,形成密切的校企关系,共同发展。
4 实践案例
近年来,随着无锡地铁的发展,我校也开设了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相关专业。在历时几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比较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学校多次组织轨道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及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并外聘专业教师扩充师资队伍。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建设有车辆、供电、票务、行车等多个实训室,在建控制实训室1个,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模拟岗位流程。另外,本专业每年输送大量学生到无锡地铁等相关企业实践和就业,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车站值班员中高级工考核项目,成为同类学校中的典范。
5 结 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开设的一门专业,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尚有不足,因此需要学校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通力合作,携手推进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开发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主要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考核体系,解决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学中缺乏相关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没有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城轨企业 毕业生 出路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9.084
Discussion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Urban Rail
Operations Management Graduates' Outlet
LIANG Yue
(No.4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 of Nanning,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Many domestic enthusiasm seconda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chools Metro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 in full swing, the professional and with it increasingly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but urban rail operators for new employees of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is at least a college-level then, where will a large number of post graduates go? 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a few comments: First, graduate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on their counterparts in further studies; the second is the transformation liters other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y 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ee graduates entering the labor market, directly participate in the work? This requires vocational schools in urban rail operation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need to broaden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tudents in the job market after graduation can have more choice and leeway.
Key words urban rail; graduates; outlet
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上马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铁运营与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水涨船高,节节攀升,因此也带动了职业院校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力求跟上这一波城轨的发展步伐。但受制于用人企业的条件,中职学校的城轨专业毕业生,如何闯出一条就业道路,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本文以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专业作为观察和分析的对象,来探讨本专业学生的出路问题,以求找到令各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之道。
1中职城轨专业的现状
南宁四职校城轨专业于2011年9月正式招收首批学生,目标是瞄准南宁市已经开工建设的南宁地铁,当年招生两个班,共110名学生,然后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都连续招生,学生就读这个专业的热情非常高,招生数量也连年提高,每年都突破招生计划,现有在校生6个班近300人,2011级学生已经毕业,2012级学生已经离校实习或者升上高职院校。学校因应本专业的发展,相继投入将近1000万元的资金,建立了城轨运营管理实训室、列车模拟驾驶实训室以及部分的车辆部件教学模型,作为专业理实一体教学的配套设备设施。专业教师由部分转型教师担任,2014年也从高职院校招聘了一些城轨专业的毕业生来充实教师队伍。所用教材没有中职专用课本,基本是借用高职院校的统编教材,目前开设的专业课程计有: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城轨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服务与礼仪、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等核心专业课程,还开设了钢轨检测、牵引供电、财务会计等选修课。
2已经毕业学生的去向
2011级的城轨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已经毕业,毕业时共有105名学生,其中升上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对口专业的学生有37人,占比为35.2%,到其他高职院校就读的有55人,占比是52.4%,直接进入社会找工作的有13人,比例是12.4%,升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算是这一届中最优秀的成员,因为对口高职接受中职学生,并不是全盘接纳,而是通过理论考核、面试选拔之后才确定的,所以占比并不高,理论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文化知识,涉及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和英语,面试考核的范围较广,牵涉到学生个人的身体条件,如身高、视力、听力、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个人的形象等等,要求算是比较高,条件也相对苛刻。所以在这一波的选拔中,许多不符合条件的学生只能被刷下了。其余没能进入铁道高职院校的学生,看来他们当初想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作的梦想就难以实现了,他们只能选择其他的高职院校,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机械、服装、烹饪等专业就读。另有少部分学生则进入劳动力市场,根据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有当售货员的,有从事快递员工作的、有回农村家里务农的,也有什么都不干的。
3加强技能实训,才能更加吸引学生,助力学生更好成才
德国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制度,由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①这种模式被认为是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举措,很多国家的职业教育都在借鉴德国的模式,但我们国家目前还无法照搬,主要是我们没有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企业对接纳实习生的热情度不高,投入也有限。特别是南宁市的地铁,目前还处在建设阶段,运营还是几年之后的事情,所以学生的现场顶岗实习根本就无法展开,教学中强调的“学中做,做中学”是没办法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只能在实训室里进行模拟教学,这对学生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并不能说是完美的。德国的学生能够在上午毕业,下午就可以在工作岗位上熟练地操作,我们的职业教育目前还无法达到德国那样的程度,企业实践环节还很薄弱,南宁四职校现在能做到学生实训,都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如地铁车站票务操作,都是让学生分组在半自动售票机BOM、自动售票机TVM、自动检票机AGM等实训设备上模拟实际场景来训练,这跟实际的工作内容会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没有车站的氛围,也没有各色人等的乘客交流,但这也是目前最好的实训途径了。当社会条件满足了,即南宁地铁投入运营以后,必须要开展和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学习真本领真本事。但目前我们的职业教育有一种不好的校企合作倾向,表现为“假合作”、“浅合作”、“单一性合作”与“功利性合作”,这种倾向无论对职业院校还是企业单位,都没有把“校企合作”放在社会责任的层面来认识,彼此表现得比较功利。②这对于办好中职的城轨专业,吸引学生,助力学生成才是相当不利的。
4加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由于地铁运营企业不直接招录中职毕业生,所以中职城轨专业的学生要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作,就必须升上高一级学校深造才能圆梦。这里就涉及到中职教育跟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这种衔接包括教育目标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以及学制的衔接问题。③南宁四职校城轨专业的学生,跟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有招生协议,采用“2+3”的衔接学制,即在中职学习两年,高职学习三年,中职阶段主要学习高中的基础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教育等,以及部分专业基础课,但目前专业课没有中职专用教材,本专业就直接采用高职高专的课本,对于刚刚从初中学校升入中职的学生来说,有很多知识点不好理解不好掌握,学起来很吃力,教起来也困难,所以适合中职的城轨运营管理教材的编写就显得非常急迫。但目前高职院校也有自己的考量,不大愿意接收中职生入学,主要问题是中职生的文化素养普遍较低,进入高职之后在某些科目上学习比较费劲,如物理学、高等数学、写作技巧等,再加上现在城市轨道交通属于热门专业,也吸引了更多的普高学生报考,这样中职生升上高职的困难度就更大了。
5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
能够从中职城轨专业升上对口高职院校的学生只占三分之一多,那其他的学生怎么办?他们的出路才更加牵动人心。南宁四职校曾经召开过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的专业研讨会,会上邀请了城轨公司、高职院校、政府部门的专家一起探讨专业建设与发展,南宁城轨公司的领导建议,中职阶段学生还是以学好文化基础知识为主,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主要从广度方向进行教学,即开设更多的城轨交通常识性、概述性的课目,让学生对城轨运营有个较全面的感性认识,也可以从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爱好和兴趣,为他们将来规划与定位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奠定基础。有超过半数的学生不能进入对口的高职院校,他们如果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话,所学的城轨知识与技能又无用武之地,那就是耽误了学生的前程。学生本来怀着美好的心愿来选择这个专业,但又不能升入相对应的高职院校,更不能直接进入城轨企业工作,这样结果势必对学生的心理造成打击,所以,除了升入城轨专业的高职之外,还必须鼓励部分学生做好转入其他类型高职院校的准备。从南宁四职校的实际操作来看,有些学生由于视力不符合要求、口头表达能力不强、身高不够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只能将其他非城轨专业作为升学的选择,如就读高职的计算机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物理管理专业、服装设计专业、汽车维修专业等等,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实际上,由于学生的年龄还较小,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当初进入中职选读城轨专业的时候,盲目的成分还很高,通过中职的学习与选择之后,部分学习会改变初衷,不再想向城轨方向发展,因此他们选择别的高职院校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培养学生的广泛爱好和兴趣,是拓宽中职城轨专业学生出路的一个途径。
6摈弃“打工教育”的思维
南宁四职校的生源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来自农村,城轨专业的城镇学生比例虽然高一些,但农村生源还是占大头,在国家大力倡导农村城镇化的今天,我们认识到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以往很多农村子弟选读中等职校,目的很简单明了,就是想以此谋得一份打工的差事,找到一个饭碗就算大功告成,这种“打工教育”思维在城轨专业领域不大讨好,主要是本专业的技能较单一,专业性太强,万一不能在专业领域就业,所学技能就无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问题很多的“打工教育”是失败的,并没有培养出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农村出来的职校毕业生进城打工的竞争力,并不比未进职校读书初中生和高中生强多少。所以城轨专业的教育必须也提高学生的素质为重点,拓宽学生学习各种技能的渠道,打消学生和家长读职校就为找个饭碗的念头,让他们以平常的心态迎接社会的挑战,融入中国社会城镇化的大潮中。学生可以在校内选修其他课程,比如汽车维修、服装设计、园林、物流、家电维修、饭店管理等等。
7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在我国方兴未艾,正呈现蒸蒸日上的强劲势头,同样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中职教育也日益发展壮大,但受制于城轨企业的用工限制,本专业的毕业生只有打好基础,拓宽知识,兴趣广泛,才能在个人的发展上闯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谋幸福。
注释
① 萧枫.国外素质教育政策解读[M].辽海出版社,2011.3.
关键词:世界城市;轨道交通;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在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和完善。世界城市轨道交通主要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一、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多元化趋势———多元化的投资共同推动轨道交通投资和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之初,其投资主体比较单一,有的由私人主体来投资,有的由政府财政直接投资。随着轨道交通规模的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和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等共同投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已成为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
1·轨道交通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要求投资主体多元化。轨道交通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政府在投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轨道交通又可以进行如对沿线进行商业开发的商业化经营,因此决定了轨道交通投资需要政府和社会资金的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只有多元化投资才符合这种准公共产品的运行特点。实际上,许多城市政府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介入轨道交通的投资,而政府只是投入少部分起导向作用的资金。
2·通过多元化投资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逐步增大、所需资金越来越多,政府和社会资本一般都不可能独资建设。通过由政府独家投资变为面向社会筹资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东京都的地铁建设在前期主要由政府投资,但在地铁网络形成规模、地铁经营走向私有化后,1991年后新决定的新线建设部分所需巨额资金则大部分依靠企业债务筹措,即主要来自政府长期贷款、政府无息贷款、民间资金和政府补助金。
3·投资多元化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发挥各个投资主体的优势,同时又可以相互监督和约束,从而使轨道交通更有效率。实际上,私人资金的介入不但能弥补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更大的作用在于促使轨道交通经营效率的提高。欧洲城市早期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如伦敦世界第一条包括后来的几条轨道交通线均由私人来投资。现在,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的效率,欧洲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多元化趋向明显,其投资来源除了政府的财政支持外,越来越趋向于吸引私营公司的资金参与轨道交通建设,其结果自然提高了运行的效率。又例如,为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效率,东京市政当局根据不同路段的资金投入和回收情况,在投资环节尽可能的鼓励私人资金介入。
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目前轨道交通也正朝向多元化投资方向发展,但多元化的领域仍不够宽、投资渠道还不够通畅。中国城市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进行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上海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二、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趋势———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能力
在轨道交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采取完全的国有垄断经营模式,有的采取市场化经营模式,有的介于这两者之间。现在,很多城市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在轨道交通运营上引入市场机制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1·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推动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很多城市轨道交通通过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促使轨道交通经营主体通过相互竞争提高运营效率。日本和东京市政当局在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中尽可能的引入竞争机制。除了鼓励私人资本参与市郊铁路的建设,日本铁道公司(JR)也吸收了很多私人股本。即使国有的市区地铁线路,也分成两家主体进行管理,使之相互竞争。
2·打破垄断以促进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运行实践的变化,政府垄断经营或者政府干预太多使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而效率却很低,结果导致亏损越来越大。为了使轨道交通更有效率,有关部门改变政府或其他组织独家经营的方式,尽量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想法设法打破垄断。
3·运用轨道交通市场化经营放大资金的乘数效应。政府资金毕竟有限,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可以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这些社会资金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经营,其结果必然放大了政府资金的乘数效应。
4·通过轨道交通经营市场化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市场化的经营方式充分考虑到了市场经济规律,能够根据市场信号作出较好的反映,最终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很多城市的轨道交通由专业化的经营公司按商业化原则来经营、借助市场的力量来提高经营效率。伦敦采取了收支两条线的经营管理方式,东京则是在可经营的市郊铁路上积极引入私铁的概念,香港更是借助了市场的力量,从资金管理、建设成本控制、运营管理等全方位提高效率,为全世界提供了商业化运作的楷模。相反,纽约轨道交通由于没有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等原因,导致目前的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不高。
转贴于
尽管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目前轨道交通经营越来越市场化,但某些可以通过市场化经营的领域还存在垄断经营的成分,总体上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中国城市要进一步打破垄断,在市场化的经营监管、市场化的经营手段和方法等方面进一步创新,以全面提高经营效率。
三、世界发达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法制化趋势———实行全面法制化管理以规范轨道交通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行为限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规范轨道交通管理的法制
起初并不够完善。现在,很多城市轨道交通实行全面法制化管理以规范各方行为和维护各方利益,以法制化的管理来保障轨道交通持续、稳定和高效的运行。轨道交通的全面法制化管理也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
1·对轨道交通实行全面的法制化管理。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的法律所规范的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到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行为的诸方面。香港政府通过制定全面、详细的轨道交通方面的法规来规范企业的权利、义务、行为,形成了稳定、透明的法规体系。1975年制定了《地下铁路公司条例》,此条例有关地铁公司在投资、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规章相当齐全,香港地铁公司就是依据此条例成立的。2000年这个条例被《地下铁路条例》所取代。因应形势变化就地铁公司的专营权、财产、法律责任、管理职能等作了新的界定。
2·运用法制化管理程序来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及其带来的风险。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事先无法预测的因素。但是如果投资者事先已经知道法律的有关规定,就可以适当加以防范,部分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如香港制定了《地下铁路条例》。多年来,不论其董事局如何换届,董事局主席如何更替,该公司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了香港地铁公司管理和运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纽约1964年通过了《公共交通法》规定政府不仅要在财政上保证对公共交通的投入而且在技术上扶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以此部分降低轨道交通的风险。巴黎的法规也规定,城市交通设施基本建设,中央政府投资40.5%,其余由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投资。
3·利用法制化手段来规范当事方行为和维护当事方利益。通过法制来规范政府、企业和市民的行为,使政府、企业和市民均在法律的约束下投资轨道交通或使用轨道交通。同时,当政府、企业和市民的权利受到侵犯时,通过法律来维护各方的利益。如日本《帝都高速营团法》对营团地铁线路的运营制定了详细规定,包括地铁服务水平、企业监督报告、检查手续、就业人员资格等,以此规范有关人员和组织的行为同时也维护其利益。
4·通过法制化管理方式来推动公平和公正目标的实现。最初很多城市轨道交通管理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公正性和公平性较差。随着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的越来越大,轨道交通管理逐步建立在整个社会的集体契约的基础之上,对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的管理也有专门性的立法来规范,而轨道交通的法制化管理可以使公平、公正原则得到较好的体现。实际上,现达国家十分重视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管理和经营上通过法制来维持公平和公正。
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在轨道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干预现象,法制化程度不够。中国要着手制定国家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如轨道交通法等,在轨道交通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实现全面的法制化,全面提高法制化管理水平,以确保各方利益、降低风险、维护公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
一、中高职衔接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第六章职业教育第(十七)条之规定“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为指导,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探索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人才衔接培养新模式和办学新机制。
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是辽宁省教育厅的试点工作,我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2010年6月9日,辽宁省教育厅提出了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职业院校的要求,支持我校积极创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立交桥的新模式,使其成为辽宁省在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新亮点;2012年9月13日,辽宁省政府、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我校成立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在成立大会上,按照唐国华副厅长的要求,辽宁轨道交通学院要做辽宁省高职院中的排头兵,学院必须承担起发展辽宁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大任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世界各国推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大致有三种:1.英国采用的国家确认普教与职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其特点是国家出台职业资格制度,认可不同层次职业资格与相应普通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并使二者具有升学与就业的同等效力,职业资格的获得者由此取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2.法国和德国采取的经专门补习以学历达标实现衔接的模式,其特点是由职教机构对中职毕业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补习,使之达到高中阶段学历标准而实现的中高职衔接;3.美国采取的通过课程或大纲直接衔接的模式,其特点是由一体化的中高职职教大纲、课程的衔接保证这两个层次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中高职衔接模式主要有两大类:独立结构模式和一体化结构模式。其中,一体化结构模式基本有5种形式,其中之一的五年一贯制,又可分为“3+2”和“2+3”两种形式,使得中职毕业生有可能经过考试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因而使中职与高职相互衔接起来。
三、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作为轨道交通行业的五大骨干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通信信号)、城轨供电(电气化铁道技术)、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运输))之一的重点专业,是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建设的专业,也是国家轨道交通行业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专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东北地区、全国乃至于国际轨道交通控制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特色,而且逐渐趋于完善。近几年随着国际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国内轨道交通(铁路、地铁、高铁、轻轨等)的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所以现场急需大量运营管理、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但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经济结构形式的调整,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通信信号)人才培养有些断档,所以中高职衔接方案没有成型的可以借鉴,在辽宁省内乃至全国属于前列,所以很多内容都需要创新,具有很好的研究探讨价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确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深入进行课程改革,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2.建设素质与结构并举、学术与技能共进、结构优化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
3.按照校企合作长效化、工学结合制度化的思路,创新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教学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4.完善质量评价体系系统;
5.用“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指导中高职衔接。“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2008年开始在我院运行,已初见成效。所谓“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在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内环和外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教学常态和改革动态变化所可能造成的偏差,利用“双闭环控制”反馈来调整中高职衔接的职教体系,不断改进提高,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定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体系是我国职教发展的目标之一,这为我国职教发展指引了方向。但由于起步较晚,我国中高职衔接还存在不足,如还没有大范围地开发中高职衔接的课程等。中高职衔接是世界职教发展的潮流,中高职衔接发展的高级阶段,应该是从注重形式的衔接(比如学制的衔接)到注重内涵的衔接(如课程的衔接)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