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刘备三顾茅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刘备三顾茅庐范文第1篇

在公元207年,土匪头子刘备率领一帮乌合之众来到了新野。之前,他是屡战屡败,屡败屡逃,虽然有张飞、关羽等猛将,但由于部队不正规,实力不强大,没有过硬的社会根基,因此他常吃败仗。这次,刘备在新野驻军,就想拉拢当地豪族,另外也是真心要寻找一位像韩信那样才华横溢的军事将领。

当时,刘备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司马徽就给刘备推荐了徐庶和诸葛亮。但是徐庶还没干多久,就被曹操给挖了墙脚。没办法,毕竟曹操那边兵强马壮,给的工资待遇都很好,再加上曹操还捞到了徐庶的母亲为“核心王牌”,徐庶无奈,也就只好惜别刘备,跑到曹操那边去了。

一时半会儿,没有了军师可怎么办呢?刘备只有继续物色找人这一条路可走。经过多方权衡,再加上司马徽、徐庶等人的推荐,刘备决定去找诸葛亮。

当时,刘备是不会天真地相信26岁的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刘备如此看重诸葛亮,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有着特殊的当地“关系”,比如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是荆州牧刘表的旧友;大哥诸葛瑾已经去东吴任官,属于典型的潜力股,正在提升中;沔南名士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在当地颇有影响;主掌荆州行政的蒯家是诸葛亮大姐的婆家;掌握军权的蔡瑁是诸葛亮的妻舅。最重要的是,当地行政军事首领刘表,因为娶了蔡家的女儿,亲上加亲,也就成了诸葛亮的表舅舅。如此复杂的社会关系网,怎能不让刘备心动呢?

于是,公元208年春,刘备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不过,刘备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注意,绝对不是诸葛亮故意不见,而是因为他出去游山玩水去了,才和刘备无缘。

当然,第三次两人终于还是见上了。两人一拍即合,诸葛亮就在家中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很多人佩服诸葛亮提出的三足鼎立,其实真正熟读历史的人,是很容易提出这个策略的。为何呢?我们就从东汉之前的历史说起。

刘备三顾茅庐范文第2篇

今年暑假,我看了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我钦佩其中人物的聪明才智和英勇善战,但我最钦佩的还是刘备的礼贤下士。

《三国演义》书中有一段很有名的故事,那就是“三顾茅庐”,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刘备原来的军师——徐庶,向刘备介绍了人称“卧龙”的诸葛亮。第二天,刘备就带着厚礼去拜访诸葛亮,一到诸葛亮的茅庐,刘备便亲自去叩门,而开门的小童说,诸葛亮一早就出了门,也不知何时归,刘备无奈,决心改日上门。一天,有人报告,诸葛亮回来了,刘备正准备出门,张飞道:诸葛亮不过是一介村夫,何必再亲自去,不如随便派一人去就得了。刘备却说:“诸葛亮是天下大贤,不可以随便请他。”三人又来到草房,只见一青年正在读书,刘备大喜,忙上前施礼,而青年却说,他是诸葛亮的弟弟。刘备很失望,留了封信给诸葛亮。第三次去时,诸葛亮正睡觉,于是他们便在台阶下等,过了一个时辰,诸葛亮终于醒了,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总算出山了,做了刘备的军师,倾力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

从“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刘备虽是一国之君,但礼贤下士,思贤若渴,我钦佩他!

刘备三顾茅庐范文第3篇

>> 鲁迅与王小波历史小说的比较研究 穿越历史小说的故事 鲁迅与芥川龙之介历史小说的比较研究 浅谈金庸小说的历史小说特点 浅谈新历史小说的革命叙事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悲剧审美内涵 简论网络架空历史小说的流行 试论凌力历史小说的主题 新历史小说的雪国列车 历史的幽灵:新革命历史小说的想象与建构 论短篇小说的文体认知与现代历史小说的结构特点 新时期历史小说的女性表述及其文学史意义 试论高阳历史小说的创作态度与文体特色 论井上靖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叙事视角 唐浩明历史小说的人本还原 立足文本并超越文本――读《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 小说的阅读 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从《边城》看沈从文小说的艺术特色 试论毛宗岗的历史小说观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董建军(1973-),北京师范大学鄂尔多斯附属学校教师,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九上《隆中对》一文中有关“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的内容,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第三十八回中也有相关描述。因为前者是史学志书所以就客观求真;后者因其是历史小说因此也就有了在前者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和创造。关于这个问题教材在课后“研讨与练习”中留有一个研讨题,本文也想就这一问题通过两者的比较阅读来分析一下历史小说的艺术创造。

从大的方面来看,小说《三国演义》与课文《隆中对》比较有以下三处艺术加工:

《三国演义》中,刘备去隆中拜谒诸葛亮时备下了厚礼。后来第三次在隆中见到诸葛亮时,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1],孔明方受。不仅如此,在最后一次去拜谒诸葛亮之前刘备更是“选择吉期,斋戒三日,熏沐更衣”[2],这些细节都是表现了刘备求贤之诚心。《隆中对》中并无此情节。

《三国演义》中在刘备去隆中之前,又遇司马徽再为刘备荐诸葛亮,说诸葛亮不当比管仲、乐毅二人,“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3]。再次侧面突出了诸葛亮济世扶危的贤能之才,更加激起了刘备思贤若渴之情,为下文的三顾茅庐做足了铺垫。《隆中对》中无此情节。

《三国演义》中对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叙述得非常细致生动,每一次都详细描写了刘、关、张三人的对话,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刘备等人三顾茅庐,遇人共五位才得以最后见到了卧龙,时间也从头年深秋到第二年初春历半年,可以说费尽周折。小说就此情节有洋洋五千余字的描述极尽戏剧色彩。但在《隆中对》中,对这一我们后人耳熟能详倍加推崇的历史事件却只有“由是先主遂谒亮,凡三往,乃见”[4]寥寥十二字!可见小说的作者在这一情节上所做的艺术加工之大。为什么要做如此见功夫的艺术加工呢?我们不妨看一下他主要的笔墨所至:

刘备等人每次到隆中所遇之人都较为傲慢。如童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刘备说明来意后,童子说“先生今早少出”,刘备问:“何处去了?”答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又问“几时归”,童子答“归期亦未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再如第二次去隆中见到的卧龙之弟诸葛均,当刘备问诸葛亮何处闲游去了,他回答说:“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道僧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第三次见到诸葛亮时,诸葛亮才正睡白日觉。刘备一直在其旁边拱立几个小时,等到其醒来时,他却又是吟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又是半天工夫入后堂更衣整冠,实在是耍足了架子,做足了大腕儿。这些描写一方面为充分表现诸葛亮这一传奇人物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从另一方面也充分地表现了刘备能礼贤下士思贤如渴的诚心和品质。

顶风雪冒严寒刘备一行人一而再再而三地登门造访,却屡屡扑空。这期间,随行的关羽、张飞都表现出过不满情绪,认为诸葛亮是一介村夫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张飞更是要只身一人去隆中,用麻绳把诸葛亮缚将来。在最后见到诸葛亮,亮长睡不醒时,张飞更是急得(大怒)要去屋后放把火看他起不起。这些情节更是从侧面表现出刘备的礼贤下士、爱才惜才、思贤若渴。同时也不失时机地为张飞性格的火爆刚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又书了一笔。

总之,通过以上阅读比较可以看出:

史家以务实求真为原则,不夸张、不妄言,是对历史忠实的记载与再现;而小说家则以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努力让故事更生动吸引人为目标,对历史事件进行艺术化的虚构加工。

“历史小说化”[5]的历史演义小说其创作的目的是“以史为本,并敷衍其大意,达到以史为鉴,教育和娱乐民众”。因此,《隆中对》中“由是先主遂谒亮,凡三往,乃见”十二字的记载在罗贯中笔下便驰骋想象、渲染夸张“敷衍”出几千字的精彩,使“三顾茅庐”成为《三国演义》中艺术水平很高的一段文字,而为妇孺皆知,可谓其“教育和娱乐”目的达到极致。

历史演义小说是在以史为本基础上,真实再现历史的同时,根据文学创作的规律大胆地进行适当的艺术虚构。如《三国演义》中根据《隆中对》记载的刘备屯新野、徐庶荐孔明、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基本史实框架重点艺术化地虚构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对于“隆中对策”时刘备的问策和诸葛亮的对策,小说基本上引用了《隆中对》的史料,体现了历史小说创作忠于历史的特点。

历史小说中的虚构情节是为塑造典型人物服务的。小说中“三顾茅庐”这一经典故事经过罗贯中的想象铺陈可谓是情节曲折丰满,可以说既充分塑造了刘备思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特点,同时也突出了诸葛亮的神秘魅力,表现了关、张二人不同性格,收到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这或也是历史小说比史志资料更吸引大众的一点原因吧。

【参考文献】

[1][2][3]罗贯中.三国演义[M].长沙:岳麓书社,1986.

刘备三顾茅庐范文第4篇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建立在故事情节之上的,阅读小说必须从故事情节开始,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故事情节,才能进一步把握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谁拜访谁?为什么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的?结果怎么样?

带着疑问读课文。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虽然两次都没见着,但他并不灰心,依然执着地“三顾茅庐”。

生:课题虽叫“三顾茅庐”,但课文中实际只重点写了第三次,前两次都很简略地提了一下。

读小说,要学会概括,初读课文后,再次默读全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炼小说描写的“六要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故事情节。

二、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中心环节,小说刻画人物性格的手法多种多样,有肖像、语言、行动、神情、心理活动、细节等,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引领学生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的。

师:自由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圈一圈、划一划,再写一写你的感受。

集体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体会:

(1)刘备生气地说……

(2)离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上前轻轻敲门。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

(5)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师:作者抓住刘备的几个动作、几个细节进行描写,把刘备的诚心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次体会刘备的诚意。(学生齐读)

紧扣“诚心诚意”这个中心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读、想想、说说,深入分析人物的特点,弄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这个特点的。在学生交流时,教师适时评价,及时引导。

三、欣赏艺术手法

环境描写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小说的环境描写起着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明晰环境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师: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请同学们思考作者描写了哪几样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们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生:山、水、松、竹。这山和水的背后分明隐藏着一位世外高人。

生:这位高人就是诸葛亮。

师:“蜿蜒起伏的山冈像什么?”这里的“卧龙”只是形容山冈吗?

生:一切景语皆情语!写卧龙冈秀丽的景,其实是为了衬托诸葛亮这个人。诸葛亮就是这条卧龙,他在等待贤明君主的召唤。

师:再读这几句话。(配乐《卧龙吟》)

刘备三顾茅庐范文第5篇

The story of Sangumaolu is well known. ?

刘备屈尊三顾寻访卧龙,孔明隆中对策纵谈天下。此后,刘备从亡命将军变为了一方枭雄,诸葛亮也开始了他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从占据荆、益二州到白帝托孤,两人肝胆相照,心神无二,被后世视为君臣信赖的典范。?

Liu Bei condescends to visit Wolong and Kong Ming talks about Longzhong's countermeasures. Since then, Liu Bei has changed from a desperado general to a hero, and Zhuge Liang has also started his political career. From occupying Jingzhou and yierzhou to Baidi's Tuogu, they have the same heart and spirit, and are regarded as the model of the trust of monarchs and ministers by later generations. ?

《三国志》作者陈寿称之为“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人炎盛轨。”也许是因为历来英雄相惜,千古同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感叹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然而,时至今日,每每读到《三国演义》中那段精彩的“三顾茅庐”,在慨叹的同时,又想到了另外一点——求贤之道。?

Chen Shouzhi, the author of the Three Kingdoms, called it "the most sincere official of the emperor and his officials, the most prosperous track of ancient and modern people." Maybe it's because the heroes have always cherished each other, and Du Fu, the poet who worries about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sighed: "three times of care have troubled the world's plans, and the two dynasties have helped the old officials." However, up to now, when I read the wonderful "Sangumaolu" in 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 I think of another point - the way to seek the best. ?

求贤的方式很多,燕昭王广罗贤士,借的是物质条件,曹孟德召纳能臣,凭的是三次颁布《求贤令》……这些虽然都是求贤,但“三顾茅庐”却技高一筹。刘备三顾,获得了诸葛亮的感恩之心,所以即便后主刘禅如何昏庸,诸葛亮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与其让大贤大德之士怀着“试一试”的心理主动上门,不如像刘备,深谋远虑地选择亲自访贤,求贤。?

There are many ways to seek for talents. King guangluo of Yan Zhaowang borrowed material conditions. Cao mengde called for competent officials and issued the order of seeking talents three times Although these are all seeking talents, but "three Gu moulu" is better. Liu Bei's three consideration has won Zhu Geliang's gratitude. So even if Liu Chan, the later leader, is fatuous, Zhugeliang has devoted himself to his death. Instead of letting the great virtuous people come to the door with the psychology of "try it", it's better to be like Liu Bei and choose to visit the virtuous and seek the virtuous in person. ?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善于发现人才,寻求人才,使用人才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中国古代,不乏这样的智谋之士。周文王为了消灭残暴的商纣王,到处访贤求能,他在渭水南岸遇到了直钩钓鱼的姜尚,听了他对治国安邦的一番见解,心悦诚服,马上请他到王宫,这位姜太公在文王死后,辅佐武王伐纣,一举灭商,文王靠他的远见卓识访求到了出类拔萃的贤才。?

Three armies are easy to get, but one general is hard to get. It is necessary for leaders to be good at finding, seeking and using talents. In ancient China, there was no lack of such wise men.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cruel king Zhou of the Shang Dynasty, King Wen of Zhou visited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seek talents. He met Jiang Shang who was fishing in the South Bank of the Wei River. After listening to his views on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stabilizing the country, he was convinced and asked to go to the king's palace immediately. After the death of King Wen, King Wen assisted King Wu in cutting down the Zhou Dynasty and destroying the Shang Dynasty at one stroke. Relying on his vision and insight, King Wen asked for outstanding talents. ?

八百年后,楚汉相争,韩信因为得不到重用而离开刘邦,萧何亲自连夜追赶,并建议刘邦以韩信为大将,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帮助刘邦出蜀中,得天下,萧何月下追韩信,靠他的一片诚心追回了难得一见的将才。?

Eight hundred years later, Chu and Han fought each other. Han Xin left Liu Bang because he could not be reused. Xiao he chased Liu Bang all night in person. He suggested that Liu Bang take Han Xin as the general. Han Xin built the plank road and secretly lived in Chen Cang to help Liu Bang get out of Shu and win the world. Xiao he chased Han Xin in the next month and recovered the rare generals with his sincerity. ?

任何时代,任何范围内,总会有一些贤能的人,这些贤才如果能拥有合适的舞台,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会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事情。?

In any era and in any scope, there will always be some talented people. If they can have the right stage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talents, they will surely do more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people. ?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科技论文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